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新版

‎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科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读小说除了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要注意到纵向和横向的情况。所谓纵向,指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是什么,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所谓横向,即考察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有哪些明显差异,我们从鉴赏的角度出发,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差异。‎ ‎②具有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神话传说是文学和历史的起源。而在中国,神话传说既发展为用散文写成优秀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和《史记》,也同时发展为被前人称之为“稗官野史”的小说。换句话说,我国的古典小说同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从体裁到表现手法,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固然是十分明显的了;就连元明以来的长篇小说,也同史传文学一脉相承。《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它跟历史的关系血肉相连自不消说,就是在《水浒传》里,作者着重描写了若干主要的英雄人物如鲁智深、林冲、武松等,无不具有史书中人物传记的特点。《西游记》是连缀了若干个取经故事而成的,每个故事从开端到结束,无不有头有尾,都属于我国传统史书中“纪事本末”体的类型。中国封建时代的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时讲究“史笔”,即语言要求精练,事实要求详备,同时还要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作者的爱憎是非感。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并能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语,下同),特别是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更要达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水平。这在《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出不少的具体例证。这是我国古典小说从优秀的历史著作中继承下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 ‎③除了继承史学著作的这一优良传统之外,我们一定不能忘记,中国古典小说是继承了自唐宋以来即已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而逐渐发展下来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长篇小说,最初都是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经过长期积累而内容日益丰富,最后才写定为书面语言,成为杰出的文学作品的。所谓“章回小说”的“回”,就是说书艺人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讲述的故事内容。除了长篇巨著外,还有一些短篇故事,从宋元直到明清,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唐宋人所谓的“说话人”,就是指讲故事的艺人;而说话人所用的故事底本,就叫“话本”。如果有人摹拟这种“话本”的体裁来写故事,就叫“拟话本”。比如《错斩崔宁》是宋元话本,而《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明代的拟话本,至于《快嘴李翠莲记》,则是宋元时代比较原始的说唱体故事了。这种从民间口头文学发展过来而形成的小说传统,无论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同封建士大夫只靠用书面语言写成的作品有极为明显的差别。明清以来,凡是第一流的小说,像《聊斋志异》这种用古汉语写成的故事,以及《儒林外史》《红楼梦》等纯属文人笔下的创作,其所以能长久流传并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可以说都是从说唱文学的传统中汲取了丰富营养的结果。从神话传说演进为稗官野史,再通过民间的说唱体的艺术形式,最后经过文人的加工写定,并发展为文学家个人的创作,就是我国古典小说形成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1. 下列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古典小说同史传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柳毅传》《莺莺传》的故事就是从《左传》《史记》演化而来。‎ B. 中国古典小说继承了史学著作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唐代传奇,还是元明以来的长篇小说,都同史传文学一脉相承。‎ 13‎ C. 中国古典小说深受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时讲究“史笔”的传统的影响,刻画人物力求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D. 中国古典小说经历了从神话传说到稗官野史,继承史学和民间说唱文艺,经文人加工,发展为文学家个人创作的发展过程。‎ ‎2.下面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读小说既要注意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和它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又要注意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之间的差异。‎ B. 在施耐庵对鲁智深、林冲、武松等若干主要英雄人物的描写中,我们都能看到史书中人物传记的特点。‎ C. 中国古典小说都是运用传统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的方式进行创作的,如《西游记》连缀若干故事,每个故事都有头有尾。‎ D. 中国古典小说,如《聊斋志异》中,可以找到作者在诙谐中表现悲戚,在委婉中予以鞭挞的具体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古典小说对于人物的描写细致、详备,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已经能达到无一贬词却又针砭透彻的艺术水平了。‎ B. 继承唐宋以来广泛流行的说唱文艺之后,中国古典小说出现了《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这些纯属文人笔下的作品。‎ C. “说话人”讲话的底本叫“话本”,用“话本”的方式写成的短篇故事叫“话本小说”,“拟话本”是在“话本小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 正因为汲取了说唱文学的丰富营养,《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一流的小说才能长久地流传,并为广大读者所喜欢。‎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群山之巅 ‎ 何君华 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 ‎ 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乌热松还是回去了,回家第二天的清晨,乌热松就被父亲拽上了山。 ‎ 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 ‎ ‎“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来,磕头。”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 ‎ ‎“今晚我们住在山里。”阿什库说。 ‎ 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吧,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地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 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 ‎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 ‎ ‎“乌热松,上马。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便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 ‎ ‎“‎ 13‎ 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 ‎ ‎“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阿什库边走边说。 ‎ ‎“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没错,是狍子。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 ‎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多公斤重的大狍子。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 ‎ 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 ‎ 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 ‎ ‎“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 ‎ 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 ‎ 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自然的法则。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孩子,鄂伦春人下山了。” ‎ 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 ‎ ‎“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 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 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 ‎ ‎ (选自《啄木鸟》2016年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小说开头写父亲莫名其妙的让乌热松请假回家跟他上山学习打猎,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 ‎ B.小说中父子上山后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什么世代立于兴安岭上。 ‎ C.小说中阿什库哼起鄂伦春小曲,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小曲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体现出他们的勇敢。‎ D.阿什库不射杀追到的狍子,只因为他看出狍子正处于特殊期,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 ‎ ‎5.小说结尾说“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他们靠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5分)‎ ‎6.小说最后告诉读者“不能打猎了”,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请结合作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自然在反抗 ‎(美)雷切尔·卡逊 13‎ 我们冒着极大的危险竭力把大自然改造得适合我们心意,但却未能达到目的,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的讽刺,但是很少人提及。‎ 生物学家布里捷说:“昆虫世界是大自然中最惊人的现象:对昆虫世界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这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正在两个领域内发生。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不过现在要谈到的一个更为广泛的问题是,我们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世界各地的报告很清楚地揭示了一个情况,即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在几年前解决了的问题又回过头来折磨我们。而且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我们已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现今一些地方,无视大自然的平衡成了一种流行的做法。今天的自然平衡所面临的状况好像一个正坐在悬崖边沿而又盲目蔑视重力定律的人一样危险。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当这一平衡受人本身的活动影响过于频繁时,它总是变得对人不利。‎ 人们在制定控制昆虫的计划时忽视了两个重要事实。第一是,对昆虫真正有效的控制是由自然界完成的,而不是人类。昆虫的繁殖数量受到限制是由于存在一种被生态学家们称为环境防御作用的东西,这种作用从第一个生命出现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昆虫学家伯特˙麦特卡夫说:“防止昆虫破坏我们世界安宁的最重大的一个因素是昆虫在它们内部进行的自相残杀的战争。”然而,现在大部分化学药物被用来杀死一切昆虫,无论是我们的朋友还是我们的敌人。‎ 第二个被忽视的事实是,一旦环境的防御作用被削弱了,某些昆虫的真正具有爆炸性的繁殖能力就会复生。托马斯˙赫胥黎勒曾计算过,一个单独的雌蚜虫在一年时间中所能繁殖的蚜虫的总量相当巨大。‎ 没有一个人知道在地球上究竟有多少种昆虫,现在,已经记录在案的昆虫已超过七十万种。这些昆虫的绝大多数都被自然力量控制着,而不是靠人的任何干涉。糟糕的是,往往在这种天然保护作用丧失之前,我们总是很少知晓这种由昆虫的天然敌人所提供的保护作用。‎ 这种起天然保护作用的昆虫种类繁多。黄蚂蚁捕获那些不移动的蚜虫,并且用它的汁液去喂养幼蚁。黄蜂在屋檐下建造了柱状泥窝,并且用昆虫充积在窝中,作为黄蜂幼虫将来的食物。黄蜂飞舞在正吃着料的牛群的上空,它们消灭了使牛群受罪的吸血蝇。大声嗡嗡叫的食蚜蝇,把卵产在蚜虫出没的植物叶子上,而后孵出的幼虫能消灭大量的蚜虫。瓢虫,也是一个最有效的蚜虫、介壳虫和其他吃植物的昆虫的消灭者。草蜻蛉靠捕食蚜虫、介壳虫或小动物为生,每个草蜻蛉都能消灭几百个蚜虫。‎ 昆虫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天然特性,因此它们一直都是我们在保持自然平衡使之倾向对我们有利一面的斗争中的同盟军。但是,现在我们却把炮口转向了我们的朋友。一个可怕的危险是,我们已经粗心地轻视了它们在保护我们免受黑潮般的敌人的威胁方面的价值。‎ 杀虫剂数量逐年增大,环境防御能力的全面持续降低正在日益明显地变成无情的现实。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可以预料昆虫的骚扰会逐渐更加严重,并且将超出我们已知的范围。‎ 但你会说:“这种情况肯定不会真正发生——无论如何,在我这一辈子里将不会发生。”但是,它正在发生着,就在这儿,就在现在。如安大略的黑蝇在喷药后。其数量比喷药前增加了十六倍;在英格兰,随着喷撒一种有机磷化学农药而出现了白菜蚜虫的严重爆发。虽然有理由认为杀虫剂在对付要控制的那种昆虫方面是有效的,但它们却打开了整个盛放灾害的潘多拉盒子。‎ 加拿大昆虫学家尤里特十年前曾说:“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哲学观点,放弃我们认为人类优 越的态度。” ‎ ‎(选自《寂静的春天》,上海译文出版社,有删改)‎ ‎7.下列不属于第三段中“不可能的事情”的一项是( )(3分)‎ A. 通过遗传选择,昆虫正在发生应变以抵抗化学药物。‎ 13‎ B. 人类使用化学物质的大举进攻正在削弱环境本身所固有的、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 C. 在用化学物质对昆虫进行了十几年控制之后,那些被认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卷土重来了。‎ D. 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世界上的昆虫种类已经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 ‎8.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 环境本身就有一道阻止昆虫发展的天然防线,但由于人类滥用化学物质,这道天然防线的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了。‎ B. 大自然的平衡原本对人类是有利的,但平衡一旦遭受人类影响破坏过于频繁时,就总是变得对人不利了。‎ C. 文章多次引用了一些科学家的话来印证作者观点,这样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又丰富了文章内容。‎ D. 文章运用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尤其注重以事实说明人类破坏生态平衡后遭到了大自然的激烈反抗。‎ E. 文章既有文学的生动、形象,又有科学的严谨,是趣味性与科学性兼备的优秀科普文章。‎ ‎9.从全文看,作者写“大自然在反抗”的意图是什么?(4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濬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13‎ C.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义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只用于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被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濬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反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进了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举贤荐才。即使他举荐的人被罢官,考评中被黜斥,被当时大臣压制,他还是连上奏章推荐,唯恐被举荐的人仕途不通达。‎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悲 秋① 杜 甫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待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②,何由见两京③。‎ ‎①诗作于宝应元年。当时蜀地发生多处叛乱,杜甫滞留梓州(今四川三台)。‎ ‎② 三峡:入蜀或出蜀的途径。‎ ‎③两京:长安和洛阳,诗中代指朝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首句写秋景,点明时令,富有夸张意味,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 “群盗尚纵横”叙写社会现实,“尚”字表达出作者对动乱的厌烦。 C. 第三句承接第二句来写,家书迟迟不能到达,使作者心中悲情加重。 D. 第五句以“高飞的鸟”喻“愁”,形象生动,显示出作者愁绪极深。 E. 尾联用反诘的语气结句,写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 13‎ ‎15. 本诗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悲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5分)‎ ‎(1)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2)《赤壁赋》中,苏轼用 “ , ”两句描绘出曹操军队的军容之盛。‎ ‎(3)李商隐在《锦瑟》中曲折地表达自己惆怅苦痛的句子是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从中国书法史看,“书以人名”似乎成了一条重要的规律。但不容置喙的是,对于真正的艺术作品来说,生命精神才是它的根本所在。‎ ‎②在有识之士看来,中国范儿就是理性消费,克勤克俭,真正地去展示一个理想的中国人所应有的气质和精神面貌。‎ ‎③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象,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人员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蒂姆·库克长期以来其实已在掌管苹果公司,乔布斯两次病休期间,实干家库克都临危授命,负责苹果公司的日常运营工作。‎ ‎⑥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对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从“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国航已经禁止运输鱼翅,这反映了中国对濒危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此举给濒临灭绝的鲨鱼种群带来了一线生机。‎ B. 美国当局虽然已经预测到飓风“马修”的规模并进行了救灾部署,可是,“马修”在真正席卷美国之时,还是给美国造成了重创。‎ C. 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其乘坐者吗?或者它们应该为了保护其他人而牺牲其乘坐者?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D. 交通拥堵已成为我市发展的一大障碍,为此,市政府科学调配资金,加大了对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 ‎19. 雅风汉服社的同学拟举办传统汉服展示活动,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3分)‎ A.向学校总务处借用场地:本社拟举办传统汉服展示活动,需要使用礼堂及相关设备,请总务处予以落实。谢谢!‎ B.请学校记者站宣传本次活动:酒香也怕巷子深,传统汉服有雅风。你们小记者可要把握好展示风采的好机会哦!‎ C.给学校老师发邀请函:“汉服风采,青春气息”,我们恭候你们的大驾光临,来吧,一起在汉文化的世界嗨起来!‎ 13‎ D.邀请某汉学专家现场指导:您是汉学研究专家,希望您不吝赐教。您的鼎力支持,一定会为本次活动增添光彩!‎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安一帆同学在全国新课程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他所在的学校召开了表彰大会以示鼓励。会上主持人与他有一番交流,请你补全相关空缺的部分。‎ 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主持人: ① ‎ 安一帆:谢谢你的祝贺。 ‎ 主持人:你的成功让大家备受鼓舞。② ‎ 安一帆:我要感谢我的父母、老师和同学,是他们在生活、学习中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与鼓励。‎ 主持人:其实,你自身的天赋与勤奋也很重要。同学们也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安一帆:③ ‎ 主持人:安一帆同学说得真好!作文的素材来源于书本,更来源于生活,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谢谢你的介绍,也祝愿你在今后取得更多佳绩!‎ 安一帆:谢谢大家,谢谢主持人!‎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城市绿化是以栽种植物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还原功能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绿化生态环境的作用。城市绿化好,城市的生态系统就一定很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也就一定很好。好的生活环境一定能提升一个城市的品质,也就意味着这个城市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① 城市绿化好,城市的生态系统不一定就很好。‎ ② ‎ ‎ ‎③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云雀见麻雀整天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就问:“麻雀,你为什么不飞高一点呢?”麻雀瞟了它一眼,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公鸡。”‎ ‎“公鸡,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公鸡骄傲地在房顶上迈着八字步,反问道:“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鹌鹑。”‎ ‎“鹌鹑,你为什么不飞得更高一点呢?”鹌鹑奋力从草尖上飞过去,得意地对云雀说:“难道我飞得还不高吗?你瞧瞧蛤蟆。”‎ 后来,云雀遇到雄鹰,便向雄鹰请教:“雄鹰,你为什么飞得那么高呢?”“不,不!”雄鹰谦虚地说:“离蓝天,我还差得远呢!”‎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3‎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科试卷答案 ‎1.A【A项,“如《柳毅传》《莺莺传》的故事就是从《左传》《史记》演化而来”有误;原文第二段的原句是“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从体裁到表现手法,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固然是十分明显的了”,未提及故事演化。】‎ ‎2.C【C项,“中国古典小说都是运用传统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的方式进行创作的”错误,扩大范围。原文第二段原句是“《西游记》……都属于我国传统史书中‘纪事本末’体的类型”。】‎ ‎3.B【B项,“中国古典小说出现了《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这些纯属文人笔下的作品”理解错误,因为《三国演义》并非“纯属文人笔下的作品”。】‎ ‎4.D【“只因为”错误,还有另外的原因“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 ‎5.(5分)①对自然的尊敬与感恩(如祭拜山神);②遵循自然法则(如不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③多年练就的技能(如猎手的优秀技能);④耐心坚韧等优秀品质(忍受低温,足够耐心,忍受烦闷等);⑤人与人的互助(如年轻猎人对老弱病残者的供养)。⑥狩猎文化口口相传。(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文化只能口口相传)(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6.(6分)①打猎过程构成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故事性强,吸引读者;②突出表现了以阿什库为代表的鄂伦春人的形象,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文化与精神品质;③深化了文章主题:坚守传统文化与自然法则。‎ ‎(每点2分,共6分。只罗列术语,没有相应分析,该点不得分。)‎ ‎7.D【文中“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可见严重成灾的是昆虫数量而非种类。】‎ ‎8.BD 【B文中“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可见“大自然的平衡原本对人类是有利的”过于绝对了。D文中并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9.(4分)表达对人类滥用化学药物而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的担忧。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每点2分)‎ ‎10.A【根据官职名“福建按察使”、人名“宸濠”“潘鹏”、地名“江西”、动词“取”“驰”“索”以及句子大意等可判断停顿。】 11.D【对象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也有谥号,因此选项不全面。】 12.B【“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原文是“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由此可知逮捕李濬的是龙英和赵元瑶,世宁没有“率人”,只是发了“密令”。】 13.(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得分点:“道”,取道,1分;“急”,猛烈,1分;“画”,策划,1分;句意2分。)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爪牙”古今异义,动物的尖爪和利牙,1分;“一”数量词作动词,专一,1分;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出定语后置句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考取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安推官。岐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 13‎ ‎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濬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守孝完后又赴京去候补。(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傲慢专横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疏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京城,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反,世宁从贬戍地被起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推荐贤人,却唯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和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14.DE【诗歌第五句写作者心中满怀愁情,从纷乱的愁绪缝隙中看到飞鸟高翔而过,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所以D项分析错误。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呢!E项中“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 ‎15. ①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②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③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④秋来为客,高鸟飞过,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⑤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⑥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16.(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B【“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于此句不妥,应改为“毋庸置疑”。“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使用正确。“光风霁月”,指下过雨之后,天气晴朗、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太平盛世,现形容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使用正确。“抛砖引玉”,把砖抛出去引回来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谦敬错位,这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临危授命”,指遇到危难,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临危受命”,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席不暇暖”,席子还没有坐暖就离开了,形容忙得没有坐定的时间,使用正确】‎ ‎18.A【B项,“美国当局虽然”语序不当,第一句的主语是“美国当局”,而后面句子的主语是“飓风‘马修’”,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时候,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应改为“虽然美国当局”。C项,“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表意不明,“肯定”‎ 13‎ 的指向不明,因为前面是两个问题,到底是肯定哪个问题,不明确。D项,“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搭配不当,“减轻”与“问题”不搭配,应为“减轻……压力”。】‎ ‎19.D【A项,向学校部门申请场地使用“落实”一词,不得体。B项,本是请别人帮忙宣传自己,却表达 成给对方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不得体。C项,“来吧”“嗨起来”是口语化的表达,不符合邀请函的书面 语体要求。】‎ ‎20.①首先祝贺安一帆同学获得此次全国征文比赛大奖!‎ ‎②请你谈谈,你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③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多读多想;其次,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 ‎21.②城市绿化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不一定就很好 ‎③好的生括环境不一定就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略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科试卷答案 ‎1.A【A项,“如《柳毅传》《莺莺传》的故事就是从《左传》《史记》演化而来”有误;原文第二段的原句是“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从体裁到表现手法,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固然是十分明显的了”,未提及故事演化。】‎ ‎2.C【C项,“中国古典小说都是运用传统史书中的‘纪事本末’体的方式进行创作的”错误,扩大范围。原文第二段原句是“《西游记》……都属于我国传统史书中‘纪事本末’体的类型”。】‎ ‎3.B【B项,“中国古典小说出现了《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红楼梦》等这些纯属文人笔下的作品”理解错误,因为《三国演义》并非“纯属文人笔下的作品”。】‎ ‎4.D【“只因为”错误,还有另外的原因“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 ‎5.(5分)①对自然的尊敬与感恩(如祭拜山神);②遵循自然法则(如不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③多年练就的技能(如猎手的优秀技能);④耐心坚韧等优秀品质(忍受低温,足够耐心,忍受烦闷等);⑤人与人的互助(如年轻猎人对老弱病残者的供养)。⑥狩猎文化口口相传。(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文化只能口口相传)(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6.(6分)①打猎过程构成一个完整曲折的故事,故事性强,吸引读者;②突出表现了以阿什库为代表的鄂伦春人的形象,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文化与精神品质;③深化了文章主题:坚守传统文化与自然法则。‎ ‎(每点2分,共6分。只罗列术语,没有相应分析,该点不得分。)‎ ‎7.D【文中“只要出现一种哪怕数量很不显眼的昆虫,它们也一定会迅速增长到严重成灾的程度。”可见严重成灾的是昆虫数量而非种类。】‎ ‎8.BD 【B文中“有时这一平衡对人有利,有时它会变得对人不利”,可见“大自然的平衡原本对人类是有利的”过于绝对了。D文中并没有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9.(4分)表达对人类滥用化学药物而导致自然灾害日趋严重的担忧。呼吁人们尊重自然,保持生态平衡。(每点2分)‎ ‎10.A【根据官职名“福建按察使”、人名“宸濠”“潘鹏”、地名“江西”、动词“取”“驰”“索”‎ 13‎ 以及句子大意等可判断停顿。】 11.D【对象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是大臣,也有谥号,因此选项不全面。】 12.B【“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错,原文是“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由此可知逮捕李濬的是龙英和赵元瑶,世宁没有“率人”,只是发了“密令”。】 13.(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得分点:“道”,取道,1分;“急”,猛烈,1分;“画”,策划,1分;句意2分。) (2)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爪牙”古今异义,动物的尖爪和利牙,1分;“一”数量词作动词,专一,1分; “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译出定语后置句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考取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安推官。岐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濬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守孝完后又赴京去候补。(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傲慢专横有造反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疏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京城,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反,世宁从贬戍地被起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推荐贤人,却唯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和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 ‎ ‎14.DE【诗歌第五句写作者心中满怀愁情,从纷乱的愁绪缝隙中看到飞鸟高翔而过,并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所以D项分析错误。诗歌尾联写诗人本来打算离蜀投奔三峡,可遇到叛乱,滞留在梓州,以反诘语气感叹如何才能回到京城呢!E项中“作者愁绪无法排解,打算以死报效朝廷”理解错误。】‎ ‎15. ①凉风万里,表达了作者对秋景的悲伤之情;②叛乱未平,表达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之情;③远待家书,表达出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④‎ 13‎ 秋来为客,高鸟飞过,隐含着自己漂泊的感伤之情;⑤老逐众人,表达出作者年老体衰的喟叹之情;⑥难见两京,表达出作者难以报国的沉痛之情。(答出三点即可)‎ ‎16.(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B【“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用于此句不妥,应改为“毋庸置疑”。“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使用正确。“光风霁月”,指下过雨之后,天气晴朗、风清月明的景象,比喻太平盛世,现形容开阔的胸襟和坦白的心地,使用正确。“抛砖引玉”,把砖抛出去引回来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此处谦敬错位,这是谦辞,不能用于别人。“临危授命”,指遇到危难,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临危受命”,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席不暇暖”,席子还没有坐暖就离开了,形容忙得没有坐定的时间,使用正确】‎ ‎18.A【B项,“美国当局虽然”语序不当,第一句的主语是“美国当局”,而后面句子的主语是“飓风‘马修’”,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时候,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面,应改为“虽然美国当局”。C项,“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表意不明,“肯定”的指向不明,因为前面是两个问题,到底是肯定哪个问题,不明确。D项,“减轻东西方向的堵车问题”搭配不当,“减轻”与“问题”不搭配,应为“减轻……压力”。】‎ ‎19.D【A项,向学校部门申请场地使用“落实”一词,不得体。B项,本是请别人帮忙宣传自己,却表达 成给对方提供展示风采的机会,不得体。C项,“来吧”“嗨起来”是口语化的表达,不符合邀请函的书面 语体要求。】‎ ‎20.①首先祝贺安一帆同学获得此次全国征文比赛大奖!‎ ‎②请你谈谈,你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③首先,要有大量的阅读,多读多想;其次,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生活的眼睛。‎ ‎21.②城市绿化好,居民各方面的生活环境不一定就很好 ‎③好的生括环境不一定就能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2.略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