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1.陆九渊很小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废寝忘食;波普尔8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这和他们善于思考有关。这说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陆九渊和波普尔的追问,考查学生们对哲学的理解,这些对上天的追问和思考其实都是对哲学的追寻。‎ ‎【详解】①: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而不是仅仅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因此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这和他们善于思考有关,这说明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②③正确。‎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什么是哲学?‎ ‎1.源于:哲学智慧产生于实践,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本义: ‎ ‎2.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爱智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点燃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内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形成: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 ‎5.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政治经济在精神上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 ‎2.“基因编辑婴儿”“人工智能作恶”……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为此,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希望科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材料启示我们 A. 哲学源自于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 D. 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技术伦理就是在哲学层面对技术道德的理论总结,“从技术伦理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进行反思”就是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导的表现,D符合题意;材料侧重哲学的重要作用,未体现哲学的来源,A不符合题意;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属于哲学的范畴,二者的关系未体现具体科学需要哲学的指导,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具体科学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反映的是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故排除D选项;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的顺序应该是③②④,故本题选择C选项。‎ ‎4. 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 )‎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 ‎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唯心主义主张意识决定物质,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但片面夸大意识作用,因此,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故①②正确。‎ ‎③: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世界观,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错误。 ‎ ‎④: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④排除。‎ 故本题选A。‎ ‎5.每一个网络流行用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出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网络流行语为背景,考查流行语背后蕴含社会事件反映出的哲学道理,本题的基本定位是理解型,旨在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详解】①: 物质可以独立于意识而存在,但是意识必须永远依赖于物质而存在,①错误。‎ ‎②: 流行语作为一种意识,体现了客观存在的社会事件,因此②正确。‎ ‎③: 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或者真理才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此③错误。‎ ‎④: 社会事件在变,流行语也在变,因此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因此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面对同一个大数分解难题,经典计算机需15万年才能破解,用量子计算机应用Shor算法只需1秒”,为解决数据通信安全问题,我国成功研制出基于量子通信的云安全一体机。一体机的研制成功说明 ‎①意识能动性的发挥改变了规律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一体机的成功研制为背景素材,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材料的理解分析,解答和再现知识的能力。‎ ‎【详解】①: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因此①错误。‎ ‎③: 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科学研究获得成功的前提,因此③错误。‎ ‎②④:为解决数据通信安全问题,我国成功研制出基于量子通信的云安全一体机。可见,一体机的研制成功说明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应用,因此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政治选择题做题方法的“一抓一分”‎ 抓:审题干,要抓住问题的要点。聚焦问题的落脚点,把握答题重点。‎ 分:审材料,划分材料层次关系。将材料通过缩句或者分层的方式进行拆解,厘清材料内部的关系。‎ ‎7.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未来投资倡议”大会上,“女性”机器人索菲娅被授予沙特公民身份。索菲娅采用人工智能和谷歌的语音识别技术,号称可以模拟超过62种面部表情,被媒体称为最像人的机器人。下列关于机器人“索菲娅”说法正确的是 ‎①她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 ‎②她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思维与功能必然落后于人类 ‎③她代表着科技与未来,与人类一样具有意识 ‎④她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实践的产物,实质上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代表着人类在该方面的认知水平,①符合题意;人工智能是人类科学实验的产物,人类的实践水平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④符合题意;人工智能作为人类实践的产物,其某些功能是可以超过人类的,②错误;人工智能没有意识,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项。‎ ‎8.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共中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这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世界是普遍发展的,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从中共中央适应新常态,创新的监管方式,考查学生对唯物论的理解和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①:中共中央适应新常态做出战略调整,以积极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打开新局面,这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因此①正确。‎ ‎②:发展的普遍性属于辩证法道理,②不符合题意。‎ ‎③: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中共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工作,体现了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③正确。‎ ‎④: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此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政治选择题审题的要求 ‎1. 一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弄清题干的中心思想。‎ ‎2. 准确地把握“题眼”,即找出关键词语。因为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选择题肢才有目标。只有养成搜索关键词和关键句的习惯,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地进入到试题中去。‎ ‎3. 要明确题意所指的方向。题意所指的方向规定了答案的选择。它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桥梁。如有的要求选对的,有的要求选错的;有的要求选原因,有的要求选结果;有的要求选本质,有的要求选现象;等等。只有知道了题目问什么才能知道要选取什么。这是做好选择题的重要环节。‎ ‎9.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这些创新成果 ‎①表明了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统一的结果 ‎③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客观现律的结果 ‎④印证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 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这些创新成果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统一的结果,印证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②④正确;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①说法错误,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中的“创新客观现律”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10.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讴歌了中国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这体现了 A. 人们能够改造客观规律,造福人类 B.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 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都是主观的 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 ‎【答案】B ‎【解析】‎ ‎【详解】建设者们用顽强的意志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体现了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项符合题意;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改造规律本身,A项观点错误;人为建立起来的联系也是客观的,C项观点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所以并不是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利用规律,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11.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七集围绕“笃行”这一主题,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实践观。下列古诗文与这一主题相符合的是 ‎①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实践观的相关知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是指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①体现了实践的观点,符合题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指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②没有体现实践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③体现了实践的观点,符合题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④没有体现实践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2.科学家借助一些工具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悬浮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这个天体的发现有助于揭示行星的形成,并解开几十年来有关这类行星藏身何处的谜团。这一天体的发现表明了 A. 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科学家发现天体为情境,陈述了实践的相关事实,根据题目可知,本题要从实践的相关知识入手,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详解】A: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错误。‎ B:题目不涉及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B不符合题意。‎ C:题目中不体现实践的主观能动性,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借助一些工具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悬浮在太阳系边缘的天体,这一发现有助于“解开几十年来有关这类行星藏身何处的谜团” 这表明了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2、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3.2018年,人工智能在争议中前行。有人认为,人工智能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全方位改变着生活的样貌。也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把“双刃剑”,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解释性是最大的威胁。从认识论看,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不同的人在知识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 ‎③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认识差异的因素的相关知识。③选项错误,该观点否认了认识的上升性。④选项错误,该观点属于唯物论的观点,与题意不符。从认识论看,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是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不同的人在知识背景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①②选项入选。选A。‎ ‎14.某地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进一步证实了 ‎①原有的真理能在实践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②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认识发展具有与认识主体无关的客观规律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陈述了某地在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认识方面的相互内容,“认识”和“三个阶段”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所在,解答此题要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入手。‎ ‎【详解】①:真理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选项①错误。‎ ‎③:认识的发展与认识的主体有关,选项③错误。‎ ‎②④:材料中,某地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关系的认识的三个阶段,表明了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真理是不断发展的,因此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1)认识的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原因:从认识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实践水平和各种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变化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不是推翻)‎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15.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由此可见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 ‎②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③认识受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制约 ‎④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苏轼与王安石的诗句可以看出,认识受人们的实践水平和认识能力的制约,使得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具有反复性的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①③项符合题意;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来自于实践,没有哪一个更可靠的问题,②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真理的条件性,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6.“互联网+”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实现新的飞跃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②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联系的积极作用 ‎③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联系③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不断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本题材料表明科技的进步不断改变着联系的具体形式,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发挥联系的积极作用,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不能根据自身的需要不断创造新的联系,③说法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不能取代自在事物的联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17.在治理库布其沙漠时,人们采用“甘草固氮治沙改土”技术,把沙漠变成有机土壤,构建了甘草、肉苁蓉中草药产业链;还充分利用沙漠光和热,通过大棚和节水灌溉种植出了沙漠西瓜等。开创了由“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表明 ‎①要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环境的制约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库布齐沙漠的治理为情境条件,考查学生们对联系的客观性以及方法论的理解,联系虽然是客观的,但是面对联系人们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详解】①③:在治理库布齐沙漠时,当地居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了由“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表明人面对联系不是无能为力的,要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也说明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①③正确。‎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也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该选项中“就能消除客观环境的制约”的说法错误,②排除。‎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8.《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 A. 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 要重视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 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和合故能谐”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和、合,即以合理的顺序排列,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只有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才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B项符合题意;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条件是:各部分优化组合,A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C项不合题意;材料强调各部分应该怎样组合,才能发挥整体功能,而不是强调部分对整体的重要性,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点睛】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的 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方法 实践方面 认识方面 整体性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有序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使各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力求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19.借助导航、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再度风靡城市,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这表明 ‎①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新事物 ②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不一定都是新事物;‎ ‎②④符合题意,“借助于新技术,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再度风靡城市,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这表明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向曲折性的统一; ‎ ‎③说法错误,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而你不是新形式。 ‎ 故选:C。‎ ‎20.“别说村官官小,大权不比市长少。”村官虽处在治理的“神经末梢”,却管理着国家惠农物资的发放、拆迁、补偿工作等.村官可“插手”的机会不少,若对村官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败。这说明 ‎①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要防止小官巨贪          ‎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一定引起质变,要加强监管   ‎ ‎④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质变与量变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题中事例说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同时说明联系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要加强监管,②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起质变,而不是总会引起质变,①错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价于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④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1.成语“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和名言“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都是人们主观想象、人为制造的 ‎ ‎②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 ‎④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成语“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和名言“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是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矛盾是客观的,不是人们主观想象、人为制造的,①错误;④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2.习近平强调,要综合施策、下大气力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要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抓住信访突出问题以实现一般性问题的迎刃而解 ‎②消除矛盾的斗争性以实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③要重视事物变化的方向性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影响 ‎④要着眼于信访工作的整体统筹考虑各种信访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抓住信访突出问题,但一般性问题不一定迎刃而解,①错误,排除;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是片面的,排除;处理好信访突出问题,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要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这说明要着眼于信访工作的整体统筹考虑各种信访问题,重视事物变化的方向性对事物发展过程的影响,③④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23. “先试点后推广”是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成功做法,一项改革特别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试点探索,取得经验、达成共识后,再把试点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开来,这样的改革比较稳当。“先试点后推广”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矛盾的个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各有其特点,不能片面强调谁优于谁。④错误,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我们要抓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先试点再推广,体现了由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特殊性(个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体现出来,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①②正确。故选A ‎24.2019年是扶贫攻坚年,,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等多部门联合召开会议,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下列说法与材料反映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①牵牛要牵牛鼻子人 ‎ ‎②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③金无足赤,人无完 ‎ ‎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A. ①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各地、各部门要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场关键战役,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动员社会力量,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提供健康保障。这体现了在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①②体现了主要矛盾的地位和作用;③体现了矛盾双方对立统一,④体现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与材料反映的哲理不一致,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本题属于名言名句选择题,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阅读理解题好题干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25.某地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完善农村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做到扶贫资源精准配置,扶贫措施精准安排。下列对该地扶贫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坚持发展的观点,以量变过程推进精准扶贫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地推进脱贫致富 ‎③分析矛盾特殊性,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 ‎④承认矛盾统一性,努力探寻脱贫的共性做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矛盾的特殊性的相关知识。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做到扶贫资源精准配置,扶贫措施精准安排。这一做法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地推进脱贫致富,也做到了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方法,②③正确;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①中的“以量变过程推进精准扶贫”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寻脱贫的共性做法”是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且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等同于承认矛盾的同一性,④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26.南仁东带领研究团队借鉴发达国家的射电望远镜技术,克服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断试验,不断改进,终于成功研发出了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他们的成功在于 ‎①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科研积累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进行“扬弃”‎ ‎③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敢于寻找新思路 ‎④看到了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南仁东的科学发明为情境,需要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借鉴发达国家技术”“不断试验,不断改进”,联系所学的哲学知识,做出解答。‎ ‎【详解】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因此①错误。‎ ‎②:他们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不断试验和改进,说明他们的成功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因此②正确。‎ ‎③:他们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扬弃”,坚持了革命批判精神,敢于寻找新思路,③正确。‎ ‎④:事物的发展状态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选择题的读题和审题技巧 首先,要了解选择题的类型,考试中常见的选择题类型有理解说明型、判断连接型、因果关系型、比较关系型、漫画材料型、组合选择型、否定选择型、最佳选择型等。‎ 其次,要了解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常见方式有偷梁换柱法、因果混置法、以偏概全法、舍本逐末法、似是而非法、鱼目混珠法、变换叙述法等。‎ 第三,要了解选择题命题的侧重点,一些易错易混知识点、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是选择题命题的重点。‎ ‎27.时下网络订餐成为年轻人的新宠。“美团”跳出传统的经营思维定式,凭着“美团一次,美一次”的理念,为消费者发现最值得信赖的商家,为商家找到最合适的消费者,给商家提供最大收益的互联网推广。美团的成功是:‎ ‎①在否定事物原有联系基础上建立新联系实现发展 ‎②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③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 ‎④在颠覆传统营销模式的基础上创新理念实现自身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和辩证法的本质的相关知识。“美团”跳出传统的经营思维定式,凭着“美团一次,美一次”的理念,为消费者发现最值得信赖的商家,为商家找到最合适的消费者,给商家提供最大收益的互联网推广。“美团”的成功在于在辩证否定的过程中实现了理念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引下找到了企业经营发展的新思路,②③正确;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既不是彻底的否定,也不是彻底的颠覆,①中的“否定事物原有联系”和④中的“颠覆传统营销模式”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C。‎ ‎28.习近平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面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这一论述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社会意识的变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融合,没有确定的界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详解】①: 海南省的理念先进,会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面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正确。‎ ‎②: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先进性会推动社会发展,②正确。‎ ‎③: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③错误。‎ ‎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能说二者相互融合没有界限,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9.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 ‎①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由不成熟到成熟转变的标志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举措 ‎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体现,但并不是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由不成熟到成熟转变的标志,故①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排除③;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能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可见,这是变革农村生产关系以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举措,故②④正确。故选B。‎ ‎3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及转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具有随时性、随意性 ‎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 ‎ ‎④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我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错误,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具有规律性,同时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事情才会发展,因此“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具有随时性、随意性”错误。 ②③正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展之间的矛盾。说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非对抗性矛盾。 ④错误,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不是由主要矛盾决定。 故选:B。‎ ‎3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思想认识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且只有正确的思想认识才会发挥推动作用,①错误。‎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是生产关系,②错误。‎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属于上层建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积极正确的,符合经济基础的状况,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③正确。‎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④正确。‎ 故本题选D。‎ ‎32.习近平总书记曾郑重宣示:“在新时代,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的决心决定着改革的成就 ‎③改革能解决我国新时代的基本矛盾 ‎④事物的变化是否定自身的过程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改革的相关知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将改革进行到底,这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能解决我国新时代的基本矛盾,①③正确;②中的“决心决定改革的成就”夸大了意识的作用,错误,排除;辩证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的重要环节,事物的发展是事物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3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下列对相关措施分析正确的是( )‎ ‎①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 ‎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性质与生产力的状况存在不适应的问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体现了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①符合题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体现了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③符合题意。‎ ‎②: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但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排除②。‎ ‎④: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体现了调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4.‎ ‎ 科学实验发现,人的味觉会随着背景音乐的改变而改变。同样的太妃糖,用音调偏高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吃到的太妃糖更甜,而用音调偏低的音乐伴奏时人们感觉太妃糖不够甜,甚至有些苦。这项研究有助于人们通过改变音乐与味道的搭配使自己吃得更愉悦,也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②人们的主观感受会随事物属性搭配的变化而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合理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人的味觉会随着背景音乐的改变而改变,这说明人们的主观感受会随事物属性搭配的变化而不同,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②③适合题意;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①是错误的;本题强调的是同一人在不同情况下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④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哲学上的价值、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5.“获得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与现实获得之间的契合,是改革成果公平共享的具体体现。如何才能有获得感,众说纷纭。有人说要让低收入者尽快脱贫,有人说要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有人说要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化……这反映出 ‎①获得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 ‎②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选项表述错误,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可能是相同的。④选项“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的表述错误。题目中,如何才能有获得感,众说纷纭。有人说要让低收入者尽快脱贫,有人说要丰富基层精神文化生活,有人说要努力推进教育公平化……这反映出获得感是人们的主观感受和生活体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①③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B。‎ ‎36.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A. 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 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C. 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D.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材料中“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说明,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对人生实践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C适合题意;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A是错误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B是错误的;D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强调扣好第一粒扣子,强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而不是强调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排除;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共4道,共4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化;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些时间节点,标注着历史前行的足迹,让人心向往之、行亦趋之。在这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面对一个空前厚重的时代,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叠加起改变历史的力量,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结合材料,说明70年来我国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 ‎【答案】①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国情,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尊重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成功探索。‎ ‎②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取得巨大成就。‎ ‎③70年来的辉煌成就是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伟大成果。‎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为背景,以中国人民缔造的三个飞跃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要求结合材料,说明70年来我国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设问指向给考生提示:围绕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点分析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结合材料分析可以确定:在这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面对一个空前厚重的时代,提示考生要答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国情,要尊重规律”;“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唯有弄潮儿能永立潮头,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唯有奋斗者能乘势而上。”提示考生要答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两者结合可以确定要答出“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考生将这些思路整合出来能够很好地回答问题。‎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措施和方法。本题关于“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教材有明确的论述,考生需紧紧围绕课本知识作答。‎ ‎3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不断推进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 理论成果 成果描述 毛泽东思想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邓小平理论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的新的宝贵经验 科学发展观 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根据以上理论成果的描述,谈一谈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求索真理的历程。(写三个知识点)‎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中国共产党正是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和具体问题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的新理论。‎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或是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永远没有停下实践的步伐,从而使自身的理论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不断推进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认识论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根据以上理论成果的描述,谈一谈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怎样的求索真理的历程。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是认识论,主要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某省立足自身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着力改变文化产业不发达的“短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限制,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分析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的合理性。‎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该省在文化发展中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推动文化发展。‎ ‎②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培育和扶持重点文化企业集团,抓住了文化强省的主要矛盾。‎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省立足自身优势,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该省注重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将科技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大力发展高科技型文化产业。‎ ‎【解析】‎ 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矛盾的观点,要求考生分析该省在文化发展方面的措施的合理性,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词,然后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立足自身文化资源大省的优势,着力改变文化产业不发达的短板”体现了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抓住重塑市场主体这一关键环节”体现抓住主要矛盾;“打造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求我们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名师点晴】矛盾分析法就是以矛盾观点为指导,去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涉及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内因与外因相统一,要避免遗漏要点。‎ ‎(1)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依据是矛盾的特殊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哲学依据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独创思想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表达自己思想的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以我为主的理论自信,其最新成果一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具有我们自己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如“中国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自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论著中大量引用中国经典,等等。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已经成为党的理论创新特有的重要标识。‎ 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重视建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依据。‎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建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将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新局面。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传递中国声音,有利于世界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中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我国加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为背景,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详解】设问要求“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相关知识,分析我国重视建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依据。”属于依据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我国加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的具体信息分别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坚持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点睛】“依据类”主观题解答策略 ‎1.题型介绍 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 ‎2.解题规律 此类题型分两种情况解答:‎ ‎(1)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说明材料某方面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确定所要运用的观点、原理,比如“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等。‎ 第二步“分”,即对确定的观点、原理进行分解,比如把文化创新分解为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两个)、坚持正确的方向等方面。‎ 第三步“筛”,即把分解的观点、原理依据材料作出取舍,比如材料描述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吸收外来文化,则涉及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第四步“联”,即把保留下来的观点、原理与相应材料进行有机联结。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 ‎(2)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内容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答题范围及设问中的关键词语,从课本中抽调出所需要的理论观点。‎ 第三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四步,组织答案,按照“理论(观点)+材料中体现或符合(违背)这一理论(观点)的做法或言论+意义”的模式作答。‎ 此类题型的主要失分点是理论和材料做法不对应,或没有进一步点明这样做(或言论)的意义。‎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