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道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这表明周代的乐舞( ) A. 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 B. 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 C. 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 D. 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 【答案】A 【解析】 “乐舞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说明此时期乐舞从政治和教化角度教育民众,A正确;传承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西周时期主要是贵族政治,C错误;歌功颂德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点睛: 2. 古罗马法规定,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父亲不宜作儿子的证人,儿子也不宜作父亲的证人;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即可以躲避复仇。这些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 抛弃传统习俗 B. 忽视公平公正 C. 强调等级秩序 D. 尊重家庭伦理 【答案】D 【解析】材料“不得令亲属相互作证”“家长有权不向受害人交出犯罪的子女”反映出罗马法中有许多关于亲属容隐的规定,这些容隐规定体现出罗马法比较重视家庭伦理,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罗马法抛弃习俗和等级秩序,故AC项排除;材料强调是亲属容隐规定,没有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故B项排除。 3. 18世纪早期,英国贵族喜欢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进行没有章法的狩猎活动。而法国贵族远离土地,在宫廷里生活,接受骑术学校严格的训练。导致英法贵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是( ) A. 殖民帝国的建立与否 B. 生产方式的截然不同 C. 君主权力的限制程度 D. 启蒙思想的实践迥异 【答案】B 【解析】在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生活方式不同归根到底还是由于生产方式不同而导致的,即导致英法贵族生活方式不同的原因是生产方式的不同,而其他三个选项也均是相关原因但均非主要的原因,所以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故本题选B。 4. 1888年,美国俄亥俄州参议员约翰·谢尔曼向参议院提交了一份草案,声称:“在美国不同州、地区或外国的公民当中,缔结意图阻止进口物品、生产加工、制造和种植,或这些物品运输中全面竞争的所有合同、协议、托拉斯、联合,均为非法。”谢尔曼提交该草案的目的在于( ) A. 维护国家正常经济秩序 B. 克服私人生产无计划性 C. 提高中小生产者的地位 D. 促进企业兼并提高效益 【答案】A 【解析】美国实行联邦制,材料中“这些物品运输中全面竞争的所有合同、协议、托拉斯、联合,均为非法”说明是维护地方州自由贸易政策,A正确;材料中属于自由贸易,不是生产无序性,B错误;小生产者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 5. 1935 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 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 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 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 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 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共做出了上述调整,故B项正确;建立联合政府是抗战胜利后提出的,故C项错误;D项包含在B项之中。 点睛:注意材料“1935年”“1936年”“1937年”这几个时间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6. 《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 ) A. 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C. 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答案】B 【解析】材料说明殖民贸易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导致封建势力逐渐走向崩溃,B正确;此时主要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农民和无产阶级不是主要力量,A和C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7. 1946年11月,中共中央致电各中央局、中央分局,指出:“蒋介石在其攻击能力快要枯竭之时,即使用突袭方法,占领延安,亦无损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大局,挽救不了蒋介石灭亡的前途。”这份电报第一次用到“人民解放战争”这个概念,取代之前一直使用的“自卫战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战后民主建国努力的失败 B. 中共取得战争的优势地位 C. 中共基本方针策略的转变 D. 国民党当局发动重点进攻 【答案】A 【解析】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被蒋介石国民党破坏,中共的目标任务由和平建国变为推翻蒋介石国民党、解放全中国,故用到“人民解放战争”这个概念,故A正确;1946年属于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中共并未取得战争的优势地位,故B错误;用“人民解放战争”取代“自卫战争”的概念,这并不能说明中共的基本方针策略发生转变,故C错误;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与中共使用“人民解放战争”这个概念没有直接联系,故D错误。故选A。 8. 20 世纪70 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 20 世纪70 年代 的中国( ) A. 摆脱了苏联的威胁 B. 延续意识形态外交 C. 拯救了美国的衰落 D. 奉行国家利益至上 【答案】D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面临着苏联的威胁,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和美国关系进行改善,D正确;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恶化时期,A错误;中国当时已经突破意识形态外交,B错误;中国并不能拯救美国的衰落,C错误。 点睛:中美关系发展 9.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 ( ) A.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 B. 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C. 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D. 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 【答案】C 【解析】材料“,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表明新兴大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C符合题意;A“开始”的说法不正确;B与史实不符,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D与材料主旨不符。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认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的理解和掌握。 10. 唐代长安城坊市格局井然,尊卑秩序呈现鲜明。宋代开封、临安却展现出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混杂毗邻。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 B. 市民政治地位提高 C. 商业地域限制打破 D. 抑商政策出现松动 【答案】A 11. 读下表, 可以得出汉代( ) 引文 出处 宁成“乃贳贷买陂田千余顷,假贫民,役使数千家。 ” 《史记·酷吏列传》 梁冀“又多拓林苑,禁同王家,西至弘农,东界荥阳,南极鲁阳,北达河淇。包含山薮,远带丘荒,周旋封城,殆将千里。 ” 《后汉书·梁冀传》 “防兄弟贵盛,奴婢各千人已上,资产巨亿,皆买京师膏腴美田。 ” 《后汉书·马援列传》 A. 庄园制经济不断发展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出现 C. 均田制逐渐受到破坏 D. 土地私有制渐显端倪 【答案】A 【解析】“田千余顷、役使数千家、资产巨亿”等字眼体现的是庄园制经济,并且庄园经济发展速度迅速,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租佃制经营方式出现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均田制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早在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就已经渐显端倪,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12. 1893年,当德皇威廉二世威胁要将议会中的反对者们击得粉碎时,这一言论只是在议会中引起了“不小心谨慎”的批评。然而,到1912年做出类似威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报刊纷纷警告这位君主“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导致这一变化主要是德国( ) A. 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B. 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 C. 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 D. 已经确立了代议制度 【答案】A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促进了德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材料中的变化原因正是由于工业化进程飞速发展带来的民主进程飞速发展,君权受公共舆论制约只是变化的表现,不是原因。故B项错误,A项正确。当时德国并未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不符合史实,同时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德国的代议制度早在1871年就已确立。故D项错误。 点睛:德国统一后,颁布1871 年帝国宪法,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带有深厚的封建残余,本质上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高,影响政治因素,但到1912年,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力量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民主政治要求更加强烈,因而会出现材料中不同的结果。 13. 清朝的财政体制,原先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收支、户部拥有“制天下之经费”的权力,经太平天国之后,各地督抚军权在握,原来掌管地方财政并直接听命于中央政府户部的藩司,转而受制于督抚。这一变化在当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导致地方自治权的扩大 B. 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 C. 冲破传统中央集权体制 D. 便利了西方列强的侵略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各地督抚掌握了军权和财权,但不等于地方自治,故A错误;太平天国之后,洋务运动开展,各地督抚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力量,他们掌握了军权和财权,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故B正确;“冲破传统中央集权体制”并不属于当时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故C错误;各地督抚掌握军权和财权,这与便利西方列强的侵略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D错误。故选B。 14. 据《全球通史》记载:“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送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并且其商业价值也在不断增长。”这一变化( ) A. 推动了西葡殖民方式的转变 B. 改变了西欧在世界发展中的地位 C. 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D. 促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市场开始联为一体,西欧逐渐成为世界贸易中心,B正确;A是新航路开辟影响;C是新航路开辟引起价格革命英雄;D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 15. 作为教育救国措施之一,1904 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 “至于立学宗 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 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 ” 据材料可知清政府( ) A. 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 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本 C. 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 D. 教育改革适应政治需要 【答案】D ........................... 点睛:“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办学思想,从而得出答案。 16. 下表为建国后某地工农业总产值表。据此可知,该地 年份 工农业 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实际 所占百分比 实际 所占百分比 实际 所占百分比 1949 1952 1959 1966 12763 17807 87053 148863 11536 15359 21849 26497 90.4 86.3 25.1 17.8 630 1286 17784 20225 4.9 7.2 20.4 13.6 597 1162 47420 102141 4.7 6.5 54.5 68.6 A. 重工业比重一直占优势 B. 国民经济比例渐趋合理 C.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答案】C 【解析】材料数据并不能说明重工业比重“一直”占优势,在1959年后重工业比重才占优势,故A错误;材料数据反映1959年后重工业比重占优势,这无法体现国民经济比例渐趋合理,故B错误;一五计划后重工业比重占优势,这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故C正确;重工业比重占优势有利于城市化的进程,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学生应该可以发现:1959年后重工业比重占优势,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基础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7. 下列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 ) 1935年5月27日 最高法院扼杀了 3 项“新政”立法,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6 年 1 月 6 日 最高法院以 6 对 3 票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6 年 6 月 1 日 最高法院以 5 票对 4 票判决纽约州的一项规定妇女与儿童最低工资的法律违宪 A. 美国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显现 B. 最高法院缺乏与时俱进理念 C. 最高法院非常时期过度集权 D. 宪法至上原则得到充分彰显 【答案】D 【解析】表格信息是罗斯福新政期间,最高法院否决了多项国会立法,这反映出最高法院对议会的制约,是宪法至上原则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体现不出弊端,故A项错误;否决立法和与时俱进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议会和总统,故C项错误。 18. 下表是部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总产值比例表(单位:%),对下表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下表( ) 年份 法国 德国 瑞典 英国 1960 14.1 17.1 15.6 12.4 1970 26.3 27.8 27.4 19.6 1980 30.9 26.6 33.2 20 1985 34.2 25.8 32 20.9 A. 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 B. 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C. 福利国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D. 马歇尔计划为之实行奠定物质基础 【答案】A 【解析】根据表中1960—1985年四个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比的变化,结合当时各国的时代背景,可知福利国家发展与各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故A项正确。西方的黄金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B项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排除。福利国家是在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为调整国家收入分配而采取的措施,不是自由主义发展的产物,排除C。马歇尔计划仅仅是战后对欧洲实行的经济援助,与材料不符,排除D。 (资料选编自 ACochrance, ComparingWelfareStater,London,1993,P243) 19. 苏联电影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和时代烙印,如某一时期涌现出的《斯大林综合症》《1953年寒冷的夏天》《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等电影,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 ) A.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 B.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 C. 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 D.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 【答案】D 【解析】《斯大林综合症》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国际女郎》《摇滚式的悲剧》体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结合所学,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因此,这些电影主要折射了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D正确;A只能反映《斯大林综合症》,排除;B只能反映《1953年寒冷的夏天》,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勃列日涅夫的军备竞赛”,排除C。 20. 明末思想家唐甑说:“儒者不言事功,以为外务。海内之兄弟,死于机值,死于玩美,死于虐政,死于外暴,死于内现,将及村父、酸及国家。当此之时,束身镅心,自调条滑。世既多难,已安能独贤!”这则材料( ) A.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说教 B. 继承先秦的民本思想 C. 讽刺儒学家长期以来空谈义理弊端 D. 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答案】D 【解析】材料“儒者不言事功,以为外务……世既多难,已安能独贤”反映了经世致用、关注社会现实的主张,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批判,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民本思想的内容,故B错误;批判儒学家空谈义理,也是为了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儒者不言事功,以为外务……世既多难,已安能独贤”,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抓住材料主旨,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1. 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嘉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 ) A. 具有较强的思辨性 B. 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 C. 继承了孔子的思想 D. 与佛教思想相冲突 【答案】A 【解析】材料体现了唐宋时期,出于和佛教斗争的需要《孟子》的地位有所提升,就其原因在于《孟子》具有较强的思辨性,适应了唐宋时期儒学复兴运动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本身不正确;C不能作为其地位变化的原因;D与其地位的提升无关。 22. 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答案】D 【解析】材料“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反映了宗教改革时期新教派推动了《圣经》在民族国家的传播,反对罗马教会的独裁,这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故A错误;材料现象与文艺复兴运动没有直接联系,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民族语言翻译圣经与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故选D。 23. 下表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艺术形象 财主及子女 大、小商人及子女 官宦之子女 侠士 皇帝、皇后、太子 出现人数 21 142 52 6 25 据此可知( )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文学创作 B. 古代侠义精神日益走向没落 C. 官宦文学被平民文学所取代 D. 世俗文学是明代文化的主流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主要人物形象主要是大、小商人及子女,说明当时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到文学作品的创作,A正确;“三言”“二拍”描述主题不能说明古代侠义精神衰落,B错误;此时只能说明小说的世俗化趋势,C错误;世俗文学并不能代表主流文化,D错误。 24.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 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 ( ) A. 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C. 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 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内容,故“他”指的是爱因斯坦。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传统的物理学,奠定了现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故C项正确;伽利略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牛顿揭示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故B项错误;普朗克的量子论开创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研究,故D项错误。 25. 一战期间,西方社会自相残杀,物质财富惊人毁坏,科学技术误入歧途,整个社会人心动荡,对中西方的思想界震动极大。受其影响,当时中国( ) A. 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 B. 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C. 尊孔复古逆流彻底终结 D. 文学平民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李大钊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新文化运动向纵深发展,A符合题意;B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说法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 26.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 ) A. 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 B. 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C. 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 D. 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 【答案】D 【解析】孙中山主张向西方学习技术,“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说明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包含民主因素,D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二者优劣,A错误;材料说明民主制度来源古代中国,并不是说西方哲学源于中国,B错误;材料并没有说明明确反帝思想,C错误。 27. 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1935 年 1946 年 1947 年 1958 年 1977 年 1978 年 1985 年 流浪儿童三毛形象 《三毛从军记》系列漫画 《三毛流浪记》漫画 《三毛流浪记》电影 《三毛学雷锋》系列漫画 《三毛爱科学》系列漫画 《三毛学法》系列漫画 A. 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 新中国一直坚持“百花齐放” C. 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 D. 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 【答案】A 【解析】表格显示1946年三毛从军与解放战争相符;1977年与当时学雷锋主题相符,1978年和科学等有关,体现出艺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特征,A正确;B错在一直坚持;C只是部分信息;D中民主进步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28. 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 A. 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 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 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 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信息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材料“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信息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个人精神上的自由,并没有否定了上帝的存在,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了个人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没有涉及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宗教改革并不是要废除宗教,也并不反对宗教信仰,甚至都不反对基督教,只是强调是教皇和教会对于《圣经》的解释错了,也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宗教仪式,每个人都有权解释《圣经》,只要虔诚信仰即可得救。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得救”、“先定论”等主张,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权威,帮助西欧人从教会的压迫下解脱出来,也起到解放“人”的作用。宗教改革也体现了人文精神,属于人文精神的发展,也是考查重点。 29. 下图是20世纪70年代初的苏联宣传画,图中“苏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它反映了( ) A. 西欧和日本冲击美国霸权地位 B. 苏联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美国 C. 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 D. 美苏争霸形成苏攻美守的态势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图中‘苏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并结合题干的时间信息“20世纪70年代”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为美国处于守势,苏联处于攻势,D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B与史实不符;70年代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不正确。 30. 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 A. 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B. 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C.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D. 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答案】C 【解析】作为上层贵族社交组织的沙龙,不可能表达平民的政治诉求,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而并非是18世纪的法国,故B项错误;从沙龙广泛的话题可以看出,其中的政治科学等内容带有比较浓厚的启蒙思想特色,故C项正确;“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是沙龙的主观而非客观作用,故D项错误。 点睛:材料中关键信息是“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3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共40分)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材料二 “自由放任”一词一般被认为是由17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勒让德尔所创,他在回答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提出的问题“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1747年,魁奈在《动物经济论》第二版中,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这一主张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一一自由放任学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和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 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 【答案】(1)无为思想: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 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重商主义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扩张的需要。 (2)相似之处:均主张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应限制政府的职能与作用;给国家人民发展的自由权(减少对经济及民众生活的干预)。 相似作用: 使企业或个人获得自由,增强企业或个人的活力;利于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上升为国家策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对民众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对其他思想(学说)的产生发展有一定影响。 【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一“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材料二“自由放任……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自由放任学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国家分裂诸侯争霸、统治者残酷剥削民不聊生、社会呈现出无序混乱状态等方面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的背景。再从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重商主义阻碍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等方面指出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 (2)本题根据材料一“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材料二“自由放任,允许通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限制政府的职能、减少对经济及民众生活的干预等方面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再从增强企业或个人的活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民众的价值观、对其他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科学才成为一般社会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只是在西方,哲学家、科学家与匠人才实现联合,互相促进。学者和艺术家强烈反对中世纪的整个生活方式,努力创造尽可能与古典时代的生活方式相似的新的生活方式。若无西欧的缩小匠人与学者之间鸿沟的有利社会环境,人类学识上的这些成果独自原不可能引起科学革命。匠人在文艺复兴期间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鄙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观点,结合世界近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说明:可以就材料中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补充或否定,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社会环境是西方科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为科学革命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工匠社会地位的提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综上所述,西方近代科学产生发展有赖于西方近代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信息从“社会环境是西方科学产生发展的重要条件”提取观点,第二小问论证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近代科技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以及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促进了思想解放”等角度思考回答。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76 年,英国公司以欺骗和贿赂手段在上海修建的吴淞铁路,遭到沿线破产农民和搬运工的反对,最终由清政府赎回拆毁;1879 年李鸿章为了将唐山开平的煤炭运往天津,奏请修建唐山至北塘的铁 路,因顽固派提出“火车烟伤禾稼,震动陵寝” ,铁路“为祖宗所未创,应当立予停止,以维国本顺舆情” 。而不得不缩短铁路,仅修唐山至胥各庄一段,并由骡马牵引车辆;甲午战后,列强掠夺中国的“筑路权” ,不仅铁路被外国人经营,而且铁路沿线的开矿、林业、税收等权利也被外国控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提出“余注全力于铁路政策,以谋发达民生” ,担任全国铁路 督办;着眼于华南、西南和西北偏远地区的开发,计划修筑十万英里(160000 公里)铁路,分中央、东南、 东北、西北和高原五个铁路系统。 但当时军阀混战的形势下,这些铁路建设规划不可能得到实施。 直到 1949 年,全国名义上有铁路 21810 公里,实际勉强维持通车的仅 11000 公里。 ——摘编自郝瀛《中国铁路建设》 材料二 新中国“一五”计划初期,曾主张基础建设第一,把新建铁路放在首位。由于运量增长迅速,既有铁路运输能力逐渐不能适应,局部地区发生线路和战场堵塞,从而修改“一五”时期铁路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对跣有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同时逐步扩大铁路运输网,继续改善铁路的经营管理,并相应地培养铁路建设人才。经过“一五”期间的建设,铁路面貌焕然一新,支离破碎的铁路网连成一个整体,新建铁路项目全部得以落实。 ——摘编自李远富《铁路规划与建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特点并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中国铁路发展的变化,并说明该时期铁路发展的意义。 【答案】(1) 特点:发展缓慢,相对落后;地域分布不平衡;与帝国主义侵略有关。 成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顽固势力的阻挠:帝国主义侵略;政局动荡不安 (2)变化:从注重新建铁路到改造既有铁路与扩大铁路网相结合;铁路独立自主建设;铁路布局趋向合理;基本统一规划;注重经营管理还注重培养建设人才 意义:促进一五计 划的完成;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人员物资交流,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为以后的铁路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最终由清政府赎回拆毁”“甲午战后,列强掠夺中国的“筑路权”,不仅铁路被外国人经营,而且铁路沿线的开矿、林业、税收等权利也被外国控制“分中央、东南、东北.西北和高原五个铁路系统”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从顽固势力的阻挠、帝国主义侵略以及顽固派阻挠等角度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变化依据材料二“曾主张基础建设第一,把新建铁路放在首位”“逐步对跣有铁路进行技术改造。同时逐步扩大铁路运输网,继续改善铁路的经营管理”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从促进一五计划的完成、加强了各地之间的人员物资交流,以及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和为以后的铁路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等角度思考回答。 点睛:开放试题答题方法: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再对材料中相关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具体解题方法如下; 1. 变化、趋势类:答题要求一般遵循“从……到……”格式答题。这类题在高考试题中是常考题型,值得关注。 2. 特点、特征类:这类的题目一般要求“从具体到一 般”,“从现象到本质”。这类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 3. 归纳要点类:这类题目主要要求点要全,面要广,注意问题的角度和层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