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月考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计50分) ‎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代存在一种分封体制,其封君有在封邑征税的特权,但其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表明战国时期  ‎ A. 传统分封体制基本延续 B. 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 C. 封建割据经济基础强化 D. 周王室权力日渐衰微 ‎2.唐朝大多数藩镇的主要功能或“戍边”或“防盗贼”或“防骄藩”,为唐中央提供钱粮,有序地维持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但同时藩镇间相互制约,又维系着唐王朝的统治”。这表明  ‎ A. 藩镇都是割据势力 B. 藩镇公开与中央对抗 C. 藩镇延续唐朝统治 D. 唐政府掌握军事权力 ‎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可以总结为:卑官变高官,高官变虚衔,差遣变实官,佐官变正官,正官变虚衔,中朝官变外朝官,中央官变地方官,长官变为机关本位。这一变化  ‎ A. 体现了官吏来源途径多元 B. 符合政治发展的要求 C. 反映了选官制度不断变化 D. 表明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4.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清代是编纂方志的鼎盛时期,无论修志的规模与次数,还是修志的数量与质量,都超过了以往各代。清代重视方志的编纂  ‎ A. 表明宗法观念源远流长 B. 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C. 扩大了清廷的统治范围 D. 有利于形成皇权至上观念 ‎5.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法学家认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包括奴隶在内全体人类,是永恒不变的法律,一切制订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可见,自然法  ‎ A. 维护罗马现存政治经济制度 B. 是罗马照搬希腊制度的例证 ‎ C. 是罗马法中具有最高效力者 D. 推动罗马法趋向公平与正义 ‎6.1857年,英国下院谴责政府,认为因“亚罗号”事件,英国炮轰广州的行为“非正义”,首相帕默斯顿对此回应,请求女王解散下院,进行大选,最终同情中国的大多数反对者丧失了议会的席位。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A.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B. 议会无权制约内阁首相 C. 君主立宪制受到了严重挑战 D.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7.陈晓律先生指出: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和黑格尔,就极力宣扬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德国人养成守纪律、重责任和服从权威的性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是一个君主政体的联邦。材料中“强权主义和国家至上”表现为 A. 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 各级官吏均由帝国皇帝任命 C. 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 帝国议会拥有最高的立法权 ‎8.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派旨在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立宪派旨在力争改造清王朝,使之 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分歧是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两种模式,请愿斗争和武装起义两种方式的选择之争。这反映了 A. 两派主张分别代表各自阶级的政治要求 ‎ B. 两派的斗争目标有了同质化的要求 C. 清廷向西方学习的紧迫程度进一步深化 ‎ D. 国人对帝国主义侵略缺乏客观认识 ‎9.下列是美国《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机构 词汇 ‎1988年 ‎1993年 百分变化 华盛顿邮报 ‎“自由世界”‎ ‎112‎ ‎67‎ ‎-40%‎ ‎“西方”‎ ‎36‎ ‎87‎ ‎+142%‎ A.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B. 美国主流媒体与政府意识出现不同步现象 C. 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D. 东西方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对抗呈现缓和 ‎10.《史记•货殖列传》:“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戍王…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而巴(蜀)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资。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这说明秦 A. 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B. 奖励秦地大工商业者 C. 统一促使商业兴盛 D. 商业的发展尤为兴盛 ‎11.如图为经济学家刘逖对清代人均GDP的详细测算,测算结果显示:“有清一代,人均收入也在其经济恢复后即开始下降,并在乾隆盛世时一度跌至最低点。”对此合理解释是 A. 封建经济持续衰落 B. 自然灾害的频发 ‎ C. 封建赋税盘剥沉重 D. 人口爆炸式增长 ‎12.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以下关于朝贡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朝贡体系是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 B. 朝贡体系解体的标志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爆发 C. 朝贡体系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D. 朝贡体系使古代中国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局势 ‎13.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这表明 A. 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 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 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 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14.‎ 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一书中认为:(鸦片战争前)与中国人沉迷于鸦片迷雾之中萎靡不振、日趋堕落相反,茶叶成为英国人日常必需消费品,英国人痴迷于茶叶清香、提神的功效。“一杯甘甜温热的茶可以让人心情舒畅,重新恢复精力。在以人力为中心的工业化时代,一杯美好的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的重要推动力,……”这种比较,最能说明的是 A. 中英两国传统文化对各自前途的影响力 B. 英国工业革命推动力 C. 中英两国在全球化过程中的角色和地位 D. 中国茶叶出口的起源 ‎15.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表)。这些数据反映出 时间 ‎1840-1895年 ‎1895-1911年 ‎1911-1927年 ‎1927-1937年 ‎1937-1945年 ‎1945-1949年 国家 英国 英国 日本 美国 美国 美国 数量 (万元)‎ ‎8026‎ ‎33 955‎ ‎69 627‎ ‎11 969‎ ‎262 096‎ ‎47 918‎ 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 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 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 C. 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 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 ‎16.以下是《20世纪60-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1960-1965年苏美两国的经济实力相当 B. 1965-1970年苏联继续注重发展工业 C. 1970-1975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 D. 1975-1980年美国经济增长出现新经济 ‎17.有学者发现,2008年10月以来由于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短短几个月,世界贸易减少了约20%。但相对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对于世界贸易的冲击,2008年到2009年的世界贸易衰退持续的时间要短得多,世界贸易的恢复也快得多。出现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A.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 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C. 贸易保护退出历史舞台 D. 世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18.下表为《史记》有关西汉前期“无为而治”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无为而治”‎ 记  述 出  处 ‎(汉初)“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初)“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 ‎《史记·萧相国世家》‎ ‎“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史记·吕太后本纪》‎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家给人足。”‎ ‎《史记·平淮书》‎ A. 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B.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C. 顺应了小国寡民的社会心理 D. 保证了地方自主发展的权力 ‎19.明清之际,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充分说明这一时期思想界的活跃。对此“活跃”理解正确的是 A. 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 B. 反映了思想家挑战正统的主张 C. 宣告了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 D. 出现了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 ‎20.马丁•路德认为,“不可否认买卖是必需的,没有它是不行的”,但购买无用的奢侈品,却“耗费了国家与人民的金钱;如果我们有统一的政权和君主,就不应该允许这种对外贸易的存在”。马丁•路德的这些主张 A. 体现了其建立民主政治的构想 B. 适应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要求 C. 说明其认为欧洲应该完成统一 D. 极大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1.卢梭强调,社会公约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将自身及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克服了私利的全体公民统一的公意意味着伦理对自然法的超越。这说明社会公约的实质是 A. 公民服从公共意志就是服从伦理 B. 借助“主权在民”思想推翻专制政权 C. 让渡部分权力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 公民道德共同体代替人的自然状态 ‎22.下表是历史上的部分经济要素变动表。该表最能说明 时间 工具 经济要素的变动 公元前4世纪 铁器的使用 家庭经济逐步形成 ‎18世纪末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厂的普遍出现 ‎19世纪末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公司日益增多 ‎20世纪中叶 第三次科技革命 自动控制系统问世 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C. 工具革新改变管理体制 D. 科技进步创新生产组织 ‎23.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 A. 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 B. 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 C. 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 D. 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 ‎24.孙中山强调“并非是遇到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自然也“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洲人不会阻碍革命,革命党人则“决无寻仇之理”。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 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汉族政权 B. 推翻满族政权是因为满洲人阻碍革命 C. 是狭隘的民族观,带有种族复仇色彩 D. 以革命的形式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25.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战略家,而且是一个文学家、诗词皆通,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等。下列美术作品的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是 A. B. C. D. ‎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计50分 )‎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 材料一 中国传统社会存在调解这一特殊的司法形式,它仅限于调解民事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调解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官府调解,即行政长官主持对民事案件或轻微刑事案件的调解。二是官批民调,官府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如认为情节轻微或认为事关亲族关系,不便公开传讯,即批令亲族人等加以调处,并将调处结果报告官府。三是民间调解,争讼者找亲邻、族、乡保解决,不达官府,宗族等势力的调解有比官府更有利的地方。调解的第一步是受理纠纷,其次对当事人进行训导,最后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中国传统社会的调解都贯穿着大致相同的原则和精神,或以亲情、人情去打动双方当事人,使之忘却是非曲直,从而达到“息事宁人”之目的;或以儒家纲常伦理进行劝导,使当事人“重义轻利”,甚至“见义忘利”,从而不再为财货“细故”而相争讼,以达“道德教化”、安分守己之目的。因为调解有利于减少诉讼和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历代封建统治者一直很重视,直到清末仍有以调解结案的规定。 ——摘编自胡旭晟、夏新华《中国调解传统研究—一种文化的透视》‎ 材料二 美国历史上很少将调解视为一种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仅依靠法院裁决纠纷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调解制度迅速兴起。美国调解制度有两大指导理念:一是调解员中立和当事人主体地位凸显的理念。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调解员只是协助者,调解员通过协调,帮助当事人根据自身意志寻求最优方案,实现纠纷化解。其次是着眼未来,实现双赢。在美国,调解不是一个单纯的纠纷解决机制,而是一套完全融于社会生产、生活的运行机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根据社会纠纷化解的需要,美国法学院通过单独学科式的教学,培养具有解决纠纷能力的专业学生。学生毕业后,从事调解工形成一个独立的职业。如今调解作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催生了一大批专业性的调解组织并发展出了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商业性调解机构,他们将调解服务量化成商品,融入到市场竞争中,满足了社会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需求。 ——摘编自廖永安、张莹《美国调解制度的启示与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社会调解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传统中国的调解机制与美国的不同点。(10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调解制度的积极意义。(5)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元代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明永乐十三年( 1415年)后,重开会通河,依托京杭大运河,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12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有同学在研究近代世界部分国家崛起时从教材中提取到如下材料:‎ 英国 莎士比亚称人“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充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发展,英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美国 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1879年,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亮起了第一盏电灯……把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 德国 马丁•路德的说法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国家统一和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推动德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在这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日本 ‎“黑船事件后,一些有识之士看到了工业文明的优势……他们希望改革日本社会,实现富国强兵。1889年,《明治宪法》的领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当时,日本的机器工厂已经有三千多家,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大庆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月考 高三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1-5 B C B B D 6-10 A B B D B 11-15 D D D C D 16-20 B D B B B ‎21-25 D D C D C ‎ ‎26.‎ ‎(1)中国儒家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宗法血缘关系根深蒂固;诉讼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影响农业生产(或小农经济占主导);人们对法律诉讼和刑法的畏惧心理。‎ ‎(6选3,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原封不动抄材料不得分。)‎ ‎(2)调解制度的性质:中国的调解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具有封建社会性质;美国的调解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调节者的地位:中国的调解者在调解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当事人听从其训导;美国的调解者是协调者,当事人处于主导地位。调解思想:中国以亲情以及儒家思想内容进行调整;美国以满足双方利益为出发点进行调解。调解模式:中国调解与官府宗族等为主体进行,带有义务性质;美国调解形式形成了科学化,职业化,专业化,商业化的产业链模式,带有盈利性质。 (4选3,中国: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美国: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共10分。)‎ ‎(3)解决了部分情节较轻的案件,减轻了政府(国家)或法院的工作负担;为解决社会纠纷和冲突提供了新的解决方式,有利于制度创新;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省去双方因诉讼带来的困扰和损失,实现共赢。‎ ‎(4选3,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 ‎27.‎ ‎(1)变化一:运粮方向由自东向西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原因:秦汉时政治中心多在西北(长安)且经济重心尚在北方;唐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元明清时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南北分离。 变化二:从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到后来停止海运,只用河运。原因:元代航海技术提高;明朝推行海禁政策,政府疏浚河道提高运力,海运风险较大而河运风险小。 变化三:河运从依托自然河道为主,逐渐转变为依托人工运河为主。原因:秦汉运粮方向是自东向西,符合我国自然河流的基本走向;唐以后运粮方向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难以利用自然河道,只能开凿运河;唐以后生产技术的进步;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变化四:‎ 从明清倚重漕运到清末废止漕运。原因:运河淤塞;近代铁路、轮船等新型运输方式的出现。(4选2,每个变化2分,原因2分,共8分。)‎ ‎(2)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自给自足(或固守自然经济的藩篱)—西方以商业立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实行重商主义;中国厉行海禁政策,海运为政治服务,—西方鼓励对外贸易(积极殖民扩张),海运为经济服务;中国不注重经济效益,西方注重经济效益(或中国无原始驱动力,当运河淤塞后海运便停止,西方有原始驱动力,当海运受阻后开辟新的路线);中国经济总体上是闭关自守的内向型—西方经济总体上是对外扩张的外向型。‎ ‎(4选3,中国6分,西方6分,共12分。)‎ ‎28.‎ 论题:近代西方大国的崛起离不开思想的解放和制度的变革。 闸述:英国崛起先是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传播了人文精神,使人们摆脱封建思想的桎梏,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思想条件。美国崛起前也经历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如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以科学、民主、自由为思想武器。开展反对外来殖民统治的斗争,最终建立起独立的国家。 英国的崛起还有先进制度的保障,如英国较早开展资产阶级革命斗争,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721年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为英国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制度保障。美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斗争完成后,颁布了1787 年宪法,开始建立联邦制民主共和政体,实行三权分立和联邦制政治体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综上所述,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中都需要经历思想解放、人心的改变和政治制度的变革、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进步。  ‎ ‎(观点明确2分,论证清晰史论结合7分,结论1分,共1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