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 二 年级 物理 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 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 C. 查德威克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 普朗克提出的“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A错误。‎ B、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获得反冲核,发现了质子,故B正确;‎ C、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故C错误;‎ D、普朗克提出了能量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黑体辐射实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故D错误。‎ ‎2.下列说法正确是( )‎ A. 原子核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B. 光的波长越短,其波动性越明显;波长越长,其粒子性越显著 C.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一个 D. 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在其作用范围内,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原子核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A错误;‎ B. 光的波长越短,其粒子性越明显;波长越长,其波动性越显著,选项B错误;‎ C. 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量原子核的衰变不适应,选项C错误;‎ ‎ D. 核力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在其作用范围内,可能是引力也可能是斥力,选项D正确.‎ ‎3.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 B. 放射性元素与别元素形成化合物后就不具有放射性 C. β射线是原子的核外电子电离后形成的电子流 D.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弱,电离能力最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某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核内质子数减小2,发生一次β衰变后,核内质子数增加1,则原子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质子数不变,选项A正确;‎ B. 放射性元素的放射性与元素所处的化合状态无关,选项B错误;‎ C. β射线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放出的负电子后形成的电子流,选项C错误;‎ D.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选项D错误.‎ ‎4.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裂变反应,可能的裂变方程为+→Y++3,方程中的单个原子核、Y、及单个中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m4,的半衰期为T,核的比结合能比Y核的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原子核中含有56个中子 B. 若提高的温度,的半衰期将会小于T C. 方程中的核反应释放的能量为(m1-m2-m3-2m4)c2‎ D. 原子核比Y原子核更稳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Y原子核的质量数A=235+1-89-3=144,核电荷数Z=92-36=56,故中子数N=144-56=88,故A错误;‎ B、半衰期的大小与温度、压强等因素无关,由原子核内部因素决定,故B错误;‎ C、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知,裂变时释放的能量,故C正确;‎ D、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小于Y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故Y原子核比原子核更稳定,故D错误。‎ ‎5.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 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当大量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子的动能减少,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减少 B. 氢原子可能辐射4种频率的光子 C. 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 D. 从n=4到n=1发出的光的波长最长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原子从n=4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核外电子的半径减小,由可知,电子的动能变大,由于辐射光子,则氢原子系统的总能量减少,选项A错误;‎ B. 氢原子可能辐射种不同频率光子,选项B错误;‎ C. n=4跃迁到n=3辐射的光子能量为0.66eV,n=3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1.89eV,n=4跃迁到n=2辐射的光子能量为2.55eV,均小于逸出功,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其余3种光子能量均大于2.7eV,所以这群氢原子辐射的光中有3种频率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故C正确;‎ D. 从n=4到n=1能级差最大,则发出光的频率最大,波长最短,选项D错误.‎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半圆轨道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水平直径AB长度为2R,现将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距A点正上方h高处由静止释放,然后由A点经过半圆轨道后从B冲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 小球和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R C. 小球离开小车后做斜上抛运动 D. 小球落回B点后一定能从A点冲出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小球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水平方向系统动量守恒,但由于小球有向心加速度,系统竖直方向的合外力不为零,所以系统动量不守恒,故A错误;‎ B.设小车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在水平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mv′=0,即得,解得:x=R,故B正确;‎ C. 小球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则知小球由B点离开小车时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为零,小球与小车水平方向速度均为零,小球离开小车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故C错误;‎ D.小球第一次从静止开始上升到空中最高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Wf=0,Wf为小球克服摩擦力做功大小,解得:Wf=mgh,即小球第一次在车中滚动损失的机械能为mgh,由于小球第二次在车中滚动时,对应位置处速度变小,因此小车给小球的弹力变小,摩擦力变小,摩擦力做功小于mgh,机械能损失小于mgh,因此小球从B点落回后一定能从A点冲出。故D正确。‎ ‎7.如图甲所示,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m=2 kg的物体B以v0=2‎ ‎ m/s的水平速度滑上A的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板获得的动能为1 J B. 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 J C. 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1 m D. 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BC ‎【解析】‎ 试题分析:设木板的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得,木板获得的速度为,解得.木板获得的动能为.故A正确.由图得到:0-1s内B的位移为,A的位移为,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故C正确.由斜率大小等于加速度大小,得到B的加速度大小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代入解得,.故D错误.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故B正确.‎ 考点:考查了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动能定理.‎ ‎8.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按如图a方式连接电路,利用该装置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A、K两极之间电压UAK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b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光的光照强度相同 B. 甲、乙两光的频率相同 C. 丙光照射阴极时,极板的逸出功最小 D. 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 ‎【答案】BD ‎【解析】‎ ‎【详解】B.根据eUc=Ek=hv-W0,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遏止电压Uc越大。甲光、乙光的遏止电压相等,所以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故B正确;‎ A. 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由图可知,甲光饱和光电流大于乙光,因此甲光的光强大于乙光的光强,故A错误;‎ C.极板的逸出功只与极板金属的材料有关,与入射光无关,选项C错误;‎ D. 丙光的遏止电压大于乙光的遏止电压,所以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乙光的波长大于丙光的波长,故D正确;‎ 二、选修3-4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三个正确答案.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有选错的得0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干涉的结果 B. 用光导纤维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全反射的应用 C. 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 D. 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 E. 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偏振现象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谱,这是光的折射的结果,选项A错误;‎ B. 用光导纤维传送图像信息,这是光的全反射的应用,选项B正确;‎ C. 泊松亮斑是光的衍射现象,全息照相的拍摄利用了激光的相干性,选项C正确;‎ D. 在照相机镜头前加装偏振滤光片拍摄日落时水面下的景物,可使景像清晰是利用光的偏振。只能让振动方向与透振方向一致的光通过。故D正确。‎ E. 眯着眼睛看发光的灯丝时能观察到彩色条纹,这是光的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 ‎10.直线P1P2过均匀玻璃球球心O,细光束a、b平行且关于P1P2‎ 对称,由空气射入玻璃球的光路如图所示。a、b光相比 (   )‎ A. 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大 B. 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大 C. 在真空中,a光波长大于b光波长 D. 若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比b光小 E.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察,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答案】BCE ‎【解析】‎ ‎【详解】A.由图知,光线通过玻璃砖后,b光的偏折角大,则玻璃对b光的折射率较大,那么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故A错误;‎ ‎ B.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由v=c/n分析知,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大,故B正确;‎ ‎ C. a光的折射率较小,则a光的频率较小,在真空中的波长较大,选项C正确;‎ D. 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由sinC=1/n可知,a光的临界角较大,即若从同一介质射入真空,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比b光大,选项D错误;‎ E.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因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那么a光的波长大,由得a光的相邻两明条纹之间的距离大,故E正确;‎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B.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 C.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 D. 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比声源发出的频率高 E. 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大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 振子向平衡位置运动时,加速度与速度方向都指向平衡位置,方向相同,选项A正确;‎ B.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总比减弱点的振幅要大,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都在平衡位置上下做简谐振动,因此振动加强点的位移不一定比减弱点的位移大,选项B错误;‎ C.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等于驱动力的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选项C正确;‎ D. 根据多普勒效应,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比声源发出的频率高,选项D正确;‎ E. 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选项E错误.‎ ‎12.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图中质点A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   )‎ A. 这列波的波速是25 m/s B. 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C. 质点P在1 s内通过的路程是40 cm D. t=0.7 s时,x=2.5 m处的质点到达波峰 E. 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 Hz ‎【答案】ADE ‎【解析】‎ ‎【详解】A.由图甲知,该波的波长λ=20m,由图乙知,该波的周期T=0.8s,则波速。故A正确。‎ B.由图乙知,质点A在t=0时刻的速度方向沿y轴正向,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B错误。‎ C.因t=1s=1‎ T,则从图甲所示位置开始,只有起始位置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时,质点在1s内能通过的路程是S=5A=5×8cm=40cm,因P点起始位置不在平衡位置或最大位移处,则P点在1 s内通过的路程不是40 cm,故C错误。‎ D.t=0.7 s时,波传播的距离为s=vt=25×0.7m=17.5m=λ,则此时x=2.5 m处的质点到达波峰,选项D正确;‎ E.这列波的频率 f=1/T=1/0.8Hz=1.25Hz.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是两列波的频率相等。故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发生稳定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1.25Hz.故E正确。‎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每空2分)‎ ‎13.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二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b、cd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b、cd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 偏小 (2). 不变 ‎【解析】‎ ‎【详解】第一空.如图.测定折射率时,玻璃中折射角增大,则由知,折射率减小;‎ ‎ 第二空.用图②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与玻璃砖形状无关;即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不变.‎ ‎14.在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的实验中:‎ ‎(1)将激光束照在如图所示的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选项图中的 ( )‎ ‎(2)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换用间隙更小的双缝,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宽度将________;保持双缝间隙不变,减小双缝到光屏的距离,在光屏上观察到的条纹宽度将________(均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答案】(1)A(2)变宽 变窄 ‎【解析】‎ 试题分析:(1)光照在双缝上出现的是双缝干涉现象,而双缝干涉图象中间是亮条纹,两侧是明暗相间的等间距对称的干涉条纹,所以A是正确。(2)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其中L表示双缝到荧光屏之间的间距,d为两条双缝之间的距离,换用间隙更小的双缝d减小,条纹间距将会变宽;保持双缝间隙不变,减小光屏到双缝的距离,则条纹间距将会变窄。‎ 考点:本题考查了光的双缝干涉图象和条纹间距公式 四、计算题(本道题为选修3-4计算题,共16分,答案必须按照小题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15.如图所示,实线为t1=0时刻的图象,虚线为t2=0.2 s时刻的波形,求:‎ ‎(1)若已知T<t2-t1<2T,且图中P质点在t1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向上,求可能的波速;‎ ‎(2)若0.1 s<T<0.2 s,且从t1时刻起,图中Q质点比R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求可能的波速;‎ ‎【答案】(1)50m/s;(2)40m/s ‎【解析】‎ ‎【详解】(1)P质点在t1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向上,波向左传播 若T﹤t2-t1﹤2T,波传播的距离x=λ+4 m=10 m 波速= 50 m/s. ‎ ‎(2)Q比R先回到平衡位置,说明波是向右传播;0.1s<T<0.2s,这段时间内波只可能向右传播了8 m;‎ ‎= 40m/s.‎ ‎16.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为某透明介质的横截面,O为BC边的中点,位于O点处的点光源在透明介质内向各个方向发射光线,其中从AC边上的D点射出的光线平行于BC,且OC与OD夹角为15°,从E点射出的光线垂直BC向上。已知BC边长为2L。求:‎ ‎(1)该光在介质中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 ‎(2)DE的长度x。‎ ‎【答案】(1)C=45°;(2)‎ ‎【解析】‎ ‎【详解】(1)由几何关系可知,题图中∠ODE=60°,故光线OD在AC面上的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 ‎ 由sinC=1/n,知C=45°. ‎ ‎(2)由 ,解得 ‎ 由几何关系可知,光线OE在AC面上的折射角为45°,根据光的折射定律有,OE光线在AC面上的入射角为30°,故题图中∠OEC=60°,则△ODE为等边三角形,得 五、计算题(该部分为 3-5‎ ‎ 计算题,共2小题,共1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结果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7.一静止的氡核Rn发生α衰变转变成钋核Po,已知放出的α粒子的质量为m,速度为v0。假设氡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钋核的动能。‎ ‎(1)试写出氡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求出氡核发生衰变时的质量亏损。(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 ‎【答案】(1)Rn→Po+He.;(2)‎ ‎【解析】‎ ‎【详解】(1)衰变的核反应方程:Rn→Po+He.‎ ‎(2)由动量守恒定律:0=mv0-Mv ‎ 其中 ‎ 由 .‎ 得 ‎18.如图所示,光滑曲面AB与粗糙水平轨道BC相切于B点,一质量m1=0.1 kg的小滑块1从离BC高H=0.8 m处静止开始滑下,与静止在B处的质量m2=0.3 kg的小滑块2发生弹性碰撞,碰撞后滑块2恰好运动到C处停止。已知BC间距离s=1 m,O在C的正下方,C离水平地面高h=0.45 m,(两滑块均可看作质点,不计空气阻力,g=10 m/s2)。‎ ‎(1)求两物块碰撞前瞬间物块1的速度大小v0;‎ ‎(2)求物块2与水平轨道BC间动摩擦因数μ;‎ ‎(3)若增加物块1 的质量,碰撞后物块2从C点水平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上的D点,求D与C的水平距离最大不会超过多少?‎ ‎【答案】(1)4m/s;(2)0.2;(3)‎ ‎【解析】‎ ‎【详解】(1)物块1从A到B,由动能定理: ‎ 得v0=4 m/s.‎ ‎(2)物块1、2发生弹性碰撞,则 m1v0=m1v1+m2v2‎ ‎ ‎ 联立以上两式得:v2==2 m/s 从B到C由动能定理: ‎ 得μ=0.2‎ ‎(3)由可知当m1远大于m2时,发生弹性碰撞后物块2速度最大vm=2v0=8 m/s. ‎ 从B到C由动能定理: ‎ 离开C后做平抛运动,由 ‎ 则 联立上式解得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