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第1框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教案新人教版
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材分析 本课时位于教材第一课第一站,是开篇之作,是对应课程标准“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增强宪法意识”而设置的。本课时通过学习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作用来引导学生理解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感悟宪法的原则和精神。教材内容抽象,理论性强,通过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这一课时的设置,让学生感悟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从而增强其宪法意识,促使其维护宪法权威。 学情分析 从总体上看,学生对宪法的了解相对偏少,对于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认识匮乏,对宪法对人权的相关规定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来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宪法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体系目标:理解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知道宪法通过规定国家性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保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掌握相关人权的内容;了解我国为保障人权而采取的措施。 素质能力目标:形成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能够运用宪法原则维护自己的权利。 价值取向目标:增强公民意识、宪法意识,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积极承担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活动体验法、问题探究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阅读课本小眉的周记,回答后面的三个问题。 重点思考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都有“人民”二字? 学生回答:1.人民很重要。 2.国家机关要为人民服务。 教师总结:这是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过渡: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国家印象的外在典型代表“悬挂国徽的国家机关和场所”出发,思考国家、人民,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积极性,通过对第三个问题的重点解决,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识新知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法律依据、经济基础、基本途径、保障措施分别是什么? 12 3.为什么要尊重和保障人权? 4.人权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 5.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 针对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总体把握课本基础知识,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初步掌握课本知识结构。) 三、合作探究,质难解疑 板块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对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学习。 探究1: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问题:“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针对这一论断,同学们首先要熟记这句话,其次要知道“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设计意图:从“是什么”的角度来认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探究2: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是由什么决定的?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 多媒体展示相关文字材料: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思考问题:从这段材料中你感知到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我国的国家性质的内容;国家性质是由宪法确认的;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总结: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对国家性质的这一规定,确保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多媒体展示: ●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多媒体展示文字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对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了说明和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思考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公有制吗?你知道在阶级社会中生产资料属于谁吗?宪法的这一规定保证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回答三个问题,教师要有效引导: 首先,要明确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用。 其次,通过多媒体对比在阶级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如图: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者共同占用。知道这样的经济制度,才能奠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物质基础。 12 多媒体展示: ●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学生观察课本图片: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村务公开会、年满18周岁的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的场景。 探究与分享:通过观察上述图片你能想到什么?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认知,并推荐小组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4)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及保障措施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非常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大致可以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等。 材料二: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内容广泛;我国公民权利的实现有法律保障。 教师归纳拓展:宪法规定公民广泛的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我国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并规定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设计意图:探究2从4个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为什么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探究3:我们在行动(怎么做) 问题思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那么,作为国家小主人的你该怎么做呢? 多媒体展示:一份中学生的提案。 让学生谈谈这则材料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教师讲解做题方法:启示类的题目,要从明白了什么“道理”和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这两个角度回答。 学生试着回答问题:材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做法”就是要担当起国家小主人的职责,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教师总结:我们是国家的主人,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总结板块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多媒体展示知识结构: 12 (设计意图:知识的传授要注重方法的总结,讲授过程中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来讲授知识点,既易于学生理解接受,也能启发学生认识问题时要把握这三个方向,又为学习下面的知识奠定了方法基础。) 板块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自主学习,举一反三 提示:针对人权这一知识点可以从是什么、怎么做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2.合作探究 (1)教师提问:人权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人权“是什么”,可以从哪些角度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人权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人权“是什么”。 可要求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具体答案。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多媒体展示: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人权的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2)教师提问:国家应怎样尊重人权? 学生回答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 多媒体展示: ●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具体要求: ①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②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③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④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⑤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教师依次给出PPT,进行简单讲解。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举一反三,实践应用,有利于其掌握本课知识点,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延伸拓展 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你希望国家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学生讨论,反馈交流,最后教师提示补充,多媒体展示答题方向。 四、课堂总结 1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个知识点。一个是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们具体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我们该怎么做。一个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们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学习: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权的主体和内容,这是解决人权“是什么”的问题;并从总体要求和具体要求两个方面阐述了保障人权的措施,这是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五、布置作业 1.为什么说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2.请你说一说国家为保障人权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知识概括性强、理论性强,不易理解,需要教师结合材料详细讲解,必要时可做一定的知识拓展。文字材料缺乏生动性、直观性,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一些图片、音频、视频材料应用于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直观、更易于学生接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资料: 2018年3月11日,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18年3月17日,新当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秘书长进行宪法宣誓。 2018年3月18日,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进行宪法宣誓。 板书: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宪法确认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2—3运用你的经验,请学生着重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2)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展示课件“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国家领导人进行宪法宣誓”的图片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图片,直观感受进行宪法宣誓的庄严氛围。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宪法权威的尊重之情。 通过问题导读学会发现问题,认知知识。 12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导总结。 教师总结:(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2)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是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的基本原则的表现 学生阅读课本P3—5内容,了解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 对这一内容的教学,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请学生回答“我国宪法是如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这一问题。 第二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播放提前准备的幻灯片,具体顺序如下: 第一张显示“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指明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答案: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以宪法的形式确认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二张显示“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宪法第六条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进行点评作出总结。 指明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明确要思考的问题。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点。 课件展示“宪法第六条内容”并辅以图片,引导学生大体了解生产资料的内容和生产资料所有者。 通过阅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参与课堂,获取新知。 根据问题进行阅读思考。初步得出认知,并通过同桌讨论得出答案。 教学内容两步走:先让学生总体把握知识结构,再在教师的引领下详细认知新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文字材料得出正确认知的能力。 续 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思考:宪法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思考,从课本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12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张显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四张显示“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其他形式和途径”。 思考问题:我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回答: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教师总结:我国的政治制度有力地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五张显示“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六张显示图片资料 课件展示“区镇人大换届选举”并向学生作出相关阐述:人大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了解“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学生读出宪法内容,初步感受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广泛性。并通过图片对基本政治权利的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 让学生感知文字材料,并辅以图片资料,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化抽象为直观,易于学生接受。 12 教师补充: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它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知识点小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表现。 课件展示宪法规定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基本权利的文字材料,并出示图片资料,直观地展现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非常广泛。 续 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交流。 提示:(1)宪法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障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对中学生的要求 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5探究与分享,思考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到国家事务中,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内容拓展】多媒体展示: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朗读之后,你有什么话要说? 知识点小结,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全体起立,有气势地朗读《少年中国说》。 学生分小组交流反馈,推荐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朗读,自己争取机会谈朗读感言。 让学生小结知识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小组合作交流则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 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12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要积极承担责任。 目标导学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教师展示幻灯片或安排学生阅读课本P6探究与分享四幅插图,思考问题: (1)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2)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教师提示:(1)分别是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劳动就业权。(2)示例:高中、大学贫困家庭学生助学金制度、精准扶贫等。 2.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教师展示提前制作的幻灯片:内容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过渡语】既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那么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国家机关应怎样尊重和保障人权呢?我国人权的主体和范围又是怎样规定的呢? 3.人权的主体和范围 教师请学生阅读课本P7中间一段文字,然后请学生回答人权的主体和范围分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4.国家机关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 (1)总体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2)具体要求: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找出答案。板书人权的主体: 我国公民 外国人 个人 群体 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老师先安排学生自学,而后对个别机关的做法进行拓展延伸。 学生阅读回答,参与课堂,提高自己回答问题的准确率。 学生自主学习后,同桌相互交流答案,推荐代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真正体现“学为主体”。 学生通过掌握回答问题的“总分”结构。更好地了解课本知识,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12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续 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知识拓展一:课本P9最上面的阅读感悟,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知识拓展二:课本P9最下面的拓展空间中介绍的扶贫方式的变化。 【思维提升】中国正在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教师在学生思考、举手发言后作出小结:(1)扶贫工程是尊重和保障贫困地区人口人权的有力措施。扶贫工程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优先解决贫困问题,特别是尽快建立农村的最低保障制度和完善城市的低保制度。在解决相对贫困的问题时,要把重点放在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减少机会不公平的现象。在就业、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市场准入以及公平执法等方面下功夫,投资金。政府的政策要更偏重于解决未来的收入不公现象,如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民工进城、加快城镇化发展等。同时,政府要促进教育公平,使大学生不能因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最后,政府还要通过税收、财政、货币、土地等各方面措施,防止出现房地产泡沫,防止通过财产的快速增值使未来收入分配的差距扩大。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关心时政,学以致用。 教师要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勇敢表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的总结立足于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 让学生总结课堂所学的两大知识点,做好引导,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学生积极思考,多角度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体现学以致用,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注重总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12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宪法的基本原则、体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做法这两个大的知识点。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树立宪法意识和观念,更好地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四、板书设计 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五、教学反思 课堂要真正体现“学为主体”,就必须把一些主动权交给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完全放手,放手要有度,对于重难点,教师必须把控好,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一、本节课活动目标参考答案 教材P2【运用你的经验】 除了这三个国家机关外,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和场所悬挂国徽? [例答] 人民检察院,出境入境口岸,驻外领事馆。 为什么这些国家机关和场所要悬挂国徽? [例答] 国徽是代表国家的徽章,是国家的象征,也是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人民的意志。 为什么我国很多国家机关的名称里有“人民”二字? [例答]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教材P4【探究与分享】 以上四幅图中,公民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例答] 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村务公开会和选举人大代表。 教材P5【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例答]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要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教材P6【探究与分享】 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例答] 我国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利和劳动的权利,这些权利通过发展义务教育,提供营养午餐,开办农家书屋,开展再就业培训等来实现。 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权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例答]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 教材P8【探究与分享】 对于这一举措,有人认为它能够让政府更便捷。你怎么看? [例答]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 12 [例答] 人民法院的做法从公民自身角度出发,坚持司法为民,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了柯先生的实际困难,保护了他的合法权益。 教材P9—10【拓展空间】 国家为什么大力开展扶贫工作? [例答] 党和政府大力发展扶贫工作,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使社会更加公平和谐,更有效地保障和维护人权。 你希望国家如何帮助贫困人群? [例答] ①政府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②政府要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③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科学文化水平,利用科技脱贫致富等。 二、相关资料 认识我国宪法 习近平指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我国共颁布过四部宪法。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分为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个部分,共4章143条。 为了适应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4月、1993年3月、1999年3月、2004年3月对宪法逐步进行了修改、完善。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国家的根本制度;有利于健全法制;有利于真正发挥宪法的作用。 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