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篇区域地理读图基础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第1课时课件(人教版)(54PPT课件)
地 理 区域地理 · 新课标版 新课标导学 第一篇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 第 1 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高考考点 高考导航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的特点和作用。 3 .时区的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和区时的应用。 1 .知道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会根据经纬度判断半球,会利用经线、纬线的特点判断方向。 2 .掌握经纬网的特点,并能够利用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方向辨别、估算距离等。 3 .理解时区的划分,学会利用经度差或时区差比较时间的早晚,能够确定地球的日期分界线。 1 读图夯基 2 精讲点拨 3 跟踪演练 4 课时作业 读 图 夯 基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6371 4 万 自转 地轴 北极星 两极 二、纬线和纬度 1 .纬线特点 长度 形状 方向 由 ________ 向两极逐渐缩短 圆形并相互平行 指示 ________ 方向 赤道 东西 2 .纬度 (1) 划分:以赤道为 0° 向南北各分为 _______ 。赤道以北为 ________ ,用“ N” 表示;赤道以南为 ________ ,用“ S” 表示。 (2) 应用 ①低、中、高纬地区的划分界线: ________ 、 _______ 纬线。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________ 。 ③地球五带的划分界线: 23 . 5°( 回归线 ) 、 66 . 5°( 极圈 ) 。 90° 北纬 南纬 30° 60° 赤道 三、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特点 长度 形状 方向 所有经线都 ________ 都是半圆,相交于两极 指示 ________ 方向 等长 南北 2 .经度 (1) 划分 从 ______________ 向东西各分为 180° ,以东为东经,用 “ E ” 表示;以西为西经,用 “ W ” 表示。东经度向东度数增大,西经度向西度数增大。 (2) 应用 ① 确定地方时,划分时区。 ② 划分东西半球: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组成的经线圈。 本初子午线 20°W 160°E 四、经纬网 地球仪或地图上,由 ______________ 相互交织构成的网格。可由此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 __________ 坐标。 五、时区与日界线 经线和纬线 经纬度 1 .时差产生的原因:地球 ____________ 自转,同纬度偏东地点要比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较早。 2 .地方时:因 ________ 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 15 度,地方时相差 1 小时。 3 .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 __________ 划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 ________ 个时区。 4 .区时:每个时区都以本时区 ____________ 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5 .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 (120°E 的地方时 ) 。 6 .日界线:原则上以 180° 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自西向东 经度 15° 24 中央经线 1 .一个人在某地,如果不改变方向,沿经线向南或向北走,能否到达原地?如果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吗?为什么? 答案: 沿经线不改变方向向南或向北走不能回到原地,原因是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到极点后即到达终点。沿纬线走不改变方向向东或向西走最终会回到出发点,因为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纬线是一个圆。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地球上有南极点和北极点,而没有东极点和西极点。 2 . “ 南辕北辙 ” 有道理吗? 答案: 从地球的形状而言,一个人不停地向北走,过了两个极点后是可以回到原点的,但在现实中,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3 . 如何在经纬网地图上判读东经与西经、南纬与北纬? 答案: 在经纬网地图上,自西向东,经度数逐渐增大的为东经,经度数逐渐减小的为西经,即东增西减为东经,东减西增为西经。自南向北,纬度数逐渐增大的为北纬,逐渐减小的为南纬,即北增南减为北纬,北减南增为南纬。 4 . 如何根据一个点的位置判断其所处的半球? 答案: 根据经度数看东、西半球:西经度 <20° 时在东半球, >20° 在西半球;东经度 <160° 时在东半球, >160° 在西半球。纬度数看南、北半球:北纬位于北半球,南纬位于南半球。 精 讲 点 拨 1 . 定 “ 方向 ” 理论依据: “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 (1) 方格状经纬网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 如下图所示 ) 知识点 1 经纬网的判读与应用 ① 南北方向的确定:分处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南半球的北方;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北;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越大越靠南。 ② 东西方向的确定:同在东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东方;同在西经度的两点,度数大的点在西方;分处东西经度的两点,它们的东西方向确定可以依据下面方法: 上图中 A 地位于 B 的东北方向, C 地位于 D 地的西北方向。 (2) 弧线式经纬网图 ( 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 右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 A 、 B 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B 在 A 的正东方; B 、 C 位于同一经线上,根据极点位置判断 C 位于 B 的正南方; C 、 A 既不在同一经线上,也不在同一纬线上,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可确定 C 在 A 的东南方。 [ 导读点拨 ] 地球上有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的地点吗? 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按照劣弧进行判断,所以没有最东和最西的地点;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南极点为最南。 3 . 定 “ 最短航线 ” 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但在讨论两点之间的最短航线时,一般近似地认为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即在地球表面上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 ( 或航线 ) 应指的是经过这两点的球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长度,这个圆的圆心必须经过球心 ( 即地心 ) 。在中学地理应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晨昏线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如右下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 GH 之间的最短航线是沿着晨昏线的劣弧走:先东南,再向正东,后东北,即经过 GMH ,而不是 CYH 。 (2) 赤道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赤道上两点之间的劣弧部分。如左上图中的 AB 之间的最短航线: A 到 B 走为正东或 B 到 A 走为正西。 (3) 经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该经线上两点之间劣弧部分。如左上图中的 CD 之间的最短航线。 (4) 若两地间的经度差等于 180° ,则经过两点的大圆一定是经线圈。这两点间的最短航程须经过极点,其结果只能是先正北后正南或先正南后正北。 a .同位于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北,过北极点后再向正南。如左上图中的 EF 之间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 ENF 三个点的经线圈的劣弧线,而不是沿 EF 的纬线走。 b .同位于南半球的两点,最短航线必须经过南极点,其航行方向一定是先向正南,过南极点后再向正北。 c .两地位于不同半球时,这时需要考虑是经过北极点为劣弧,还是经过南极点为劣弧,然后再确定最短航程的走向。如左上图中的 E 点到 X 点的最短航线为先正北后正南,即经过经线圈的 ENFX 四个点的劣弧线;而不是先正南后正北,即不是经过经线圈的 ESX 三个点弧线。 注意: 上述四种情况中赤道、经线、经线圈、晨昏线都是大圆或大圆的一部分,故直接可截取球面距离。 (5) 若两地经度差不等于 180° ,则过两地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是与经线圈斜交,其最短航线不经过极点,具体分两种情况。 a .若甲位于乙的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可分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最后向西南;若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若位于不同的半球时,需要讨论哪一段为劣弧段。 b .若甲位于乙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线可分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若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若位于不同的半球时,需要讨论哪一段为劣弧段。 4 . 定 “ 范围 ” (1)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 归纳总结 ] (1) 经纬度的划分及东西半球的判断 (2) 纬度的划分及南北纬的判断 (2018 · 济南模拟 ) 右图为 “ 地球局部经纬网图 ” ,读图回答 (1) ~ (3) 题。 (1) 图中 P 地位于 X 地的 ( ) A .南方 B .北方 C .西北方 D .东南方 D (2) 从 X 地到 P 地途经 ( ) A .东、西两半球 B .西半球 C .东半球 D .南、北两半球 (3) 图中 MN 的纬线距离 ( ) A .与 MQ 的经线距离相等 B .与 PQ 的纬线距离相等 C .约为 1100 千米 D .约为 1650 千米 A D 解析: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中经纬网图判断出图中各点的经纬度,并能够根据经纬线确定两者之间的距离。第 (1) 题,从图中可直接判断出 P 点的纬度为 70°N , X 点的纬度为 80°N ;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由此可判断出 P 点位于 X 点的东侧;因此 P 地位于 X 地的东南方。第 (2) 题,图中相邻的两条经线相差 30° ,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判断出图中的经度为东经,由此可推断出 X 的经度为 25°W ,所以从 X 地到 P 地途经东、西两半球。第 (3) 题, MN 位于 60°N ,其纬线距离为 111 × cos60° × 30 ≈ 1650 千米; MQ 的经线距离为 111 × 10 ≈ 1110 千米, PQ 的纬线距离为 111 × cos70° × 30 千米。 1 . 地方时的确定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为正午 12 点,旋转 180° 为 0 点;赤道上白昼的中点所在经线为正午 12 点,赤道上黑夜的中点所在经线为 0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是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都是 18 点。这些都是光照图中的隐性已知时间,可据此求其他经线的地方时。 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 15° ,时间相差 1 小时,每隔 1° 相差 4 分钟。 知识点 2 时间计算 2 . 时区的划分 (1) 在地球上每隔经度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 (2)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 7 . 5°E 到 7 . 5°W 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3) 在中时区以东,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4) 东西十二区各跨 7 . 5° ,合为一个时区。 注意: ①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 “ + ” ,西侧为 “ - ” 。 ② 以 0° 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 “ - ” ;异侧两地经度差为 “ + ” 。 注意: ① 式中加号或减号的选择: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早时:用 “ + ” 。当所求经度地点的时刻比已知地点的时刻晚时:用 “ - ” 。 ② 地方时差的计算:用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去小数。 注意: 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 注意: ① 时区序数乘以 15° 所得的积为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 ( 东经 180° 和西经 180° 合称为 180° 经线 ) 。 ② 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 7 . 5° 得出两个经度,这两个经度即为该时区的范围。 注意: ① 若所求地区在已知地的东边,则要用 “ + ”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要用 “ - ” 。 ② 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为两地的时区差数。 ③ 求得的时间是 0 至 24 时,为当日时间。 24 时也可写作次日 0 时。求得的时间大于 24 时,则是第二天。因此,钟点要减去 24 小时,日期则要加一天;求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前一天。因此,钟点要加上 24 小时,日期要减一天。 [ 方法指导 ] 利用 0 时经线确定日期范围的方法 (1) 若 0 时经线与 180° 经线重合,则全球属于同一天。 (2) 若 0 时经线与 180° 经线相对 ( 即与 0° 经线重合 ) ,则全球新、旧两天范围相等。 (3) 若 0 时经线位于东经度,则全球 “ 今天 ” 范围小于 “ 昨天 ” ,且当 0 时经线经度值越大, “ 今天 ” 范围越小。 (4) 若 0 时经线位于西经度,则全球 “ 今天 ” 范围大于 “ 昨天 ” ,且当 0 时经线经度值越大, “ 今天 ” 范围越大。 [ 归纳总结 ] 利用经纬网定 “ 最短航线 ”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 注: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 [ 方法指导 ]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技巧 如果记忆不牢固的话,可通过右图进行推导。如图 A 、 B 为位于北半球的两点且不在常见的大圆上,则其最短航线为一个向北弯曲的弧线。具体是: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一条经线圈上过极点。 下图中 N 为北极点, A 、 M 、 B 位于地球表面, NP 为经线, NM 的球面最短距离为 2553 千米。读图完成下题。 若观测到 M 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 12 时 40 分,则 M 地大致位于 ( ) A . 66°N,110°E B . 67°N,110°E C . 66°N,130°E D . 67°N,130°E B 信息解读: 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考查地方时的计算。根据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 1° 距离相差 111km 可知 M 点纬度为 90° - 2553/111 = 67° ;日影最短为地方时 12 : 00 ,根据经度相差 1° 地方时相差 4 分钟知 M 地时间与北京时间 (120°E 地方时 ) 相差 40 分钟,可知经度相差 10° ,北京时间较早,故位于 M 地东边,因此 M 地经度为 110°E 。因此 B 项正确。 跟 踪 演 练 课 时 作 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