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人教版本高考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轮复习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人教版本高考历史(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轮复习题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 新人教版必修3‎ ‎1.(2013·连云港模拟)《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干引文孔子的要求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 ‎2.(2013·邯郸模拟)《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答案] B ‎[解析] 荀子把《春秋》同其他各经并称,确立了儒家六经的地位,同时确立各经在志、事、行、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故项B正确。‎ ‎3.(2013·皖南八校模拟)下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列思想观点中能充分体现这一构思的是(  )‎ A.“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B.“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答案] B ‎[解析] 解答本题要明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道家的观点,然后将题干设问转换成“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道家的思想”。A项是明清时期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排除;B项是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符合题意;C项反映的是朱熹的认知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排除;D项是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排除。‎ ‎4.(2013·长沙模拟)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墨家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节用”、“非乐”,不只是实践主义者,且具有高度的宗教热忱与救世精神。‎ ‎5.(2013·山西模拟)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提示,孟子的主张可以通过A项和B项得以体现;D项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故应排除;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理论,故C项正确。‎ ‎6.(2013·邯郸模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 C ‎[解析] 材料宣扬“天人感应”学说,体现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醒君主遇到灾害怪异时要及时调整政策,否则会有丧邦失国的危险。由此判断C项正确。‎ ‎7.(2013·虹口二模)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橫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释、道,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尤其沿袭伊川的最多。”这位思想家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康有为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材料中的“濂溪、康节、橫渠、二程”分别指周敦颐(北宋文学家)、邵康节(北宋易学家)、张载(北宋哲学家)、程颢与程颐(北宋理学家),此位思想家集以上大家之大成,此人非朱熹莫属。‎ ‎8.(2013·甘肃一诊)中国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唐甄:“言,我之言也。名,我所称之名也。今人作述,必袭古人之文,官爵郡县,必反今世之名,何其猥而悖也,”他一生“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材料可以看出他主张 A.冲破八股取士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B.提倡人权和言论自由 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思想。解答此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内容“不为应酬之文,意所欲言则言之”,“应酬之文”是指八股取士。故应选A项。‎ ‎9.(2013·长沙模拟)理学最为推崇的《大学》出自《礼记》,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反映出来宋明理学(  )‎ A.以修身为本 B.以格物为本 C.以平天下为本 D.以礼记为本 ‎[答案] A ‎[解析] 依据题干分析,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故选A项。‎ ‎10.(2013·皖南八校模拟)“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答案] A ‎[解析] 梁启超认为桐城派与汉学是相互排斥的,也就是说桐城派主张学以致用,而不是专门训诂考据,选择A项。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的观点。C、D两项不是文学创作领域的。‎ ‎11.(2013·洛阳模拟)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作出判断。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诉求是其产生时代背景。B项不能体现“异质”,C说法不正确,D扩大了明末清初思想的影响。‎ ‎12.(2013·济南二模)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B.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材料重点在于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指出君主专制存在的问题“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而非说监察制度可以加强集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