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教案
【时空坐标】 【线索引领】 线索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线索2: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的层面发展。 第23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纲要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②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③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 (2)两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3)特征 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 ②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4)影响 ①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1)原因 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 ②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标志: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 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 (2)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 [误区警示]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 (1)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重要内容,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 [图示记忆]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名师指津] 辩证评价关贸总协定的作用 积极方面: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相对发展缓慢的国家可以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消极方面:对发达国家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答题术语必备] 1.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2.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客观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 考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 ——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 史料二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史料一中“美元本位制”指以美元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外汇交易手段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史料中的前两句话体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第三四句话评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史料二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未动摇美元的地位,其结果是“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即美国从此摆脱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压力。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试答:(1)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2)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二战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试答:(1)变化:美元与黄金从挂钩到脱钩。(2)主要因素:美国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政策。 [史论归纳]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影响 1.原因 (1)必要性: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衰日破,美国独霸。 (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 2.主要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 3.影响 (1)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2)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 [对点训练] 1.(2017·山东潍坊质检)“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解析:选B。“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故B项正确。 2.(2017·湖北武汉调研)下列是二战后多边贸易谈判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947年4-10月 1949年4-10月 1950年9月-1951年4月 使占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值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 使占应征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 使占进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26% A.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 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 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 解析:选B。本题考查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锐,减少贸易壁垒,故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与关税无关,故C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与关税无关,故D项错误。 3.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 年均增长率 1948-1960 6.7% 1961-1965 8.0% 1966-1970 10.4% A.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的结果 B.利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 C.世贸组织对战后经济发展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D.世界经济体系朝制度化、体系化建设的客观结果 解析:选D。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以A错误;战后各国没有消除关税壁垒,所以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诞生于1995年,所以C不正确;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所以选D。 (2015·高考课标全国卷Ⅰ)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思路点拨] 定位 知识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 解读 题干 信息:时间变化:从1968年到1981年;贷款项目、总额变化:从62个,9.5亿美元到266个,124亿美元 主旨:联系教材,贷款对象从主要是西欧国家后来转向亚非拉国家,材料印证教材 辨析 选项 解读题干及所学可知,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随着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故选A项。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方法点拨] 因果型选择题解题技巧 1.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2.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 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1.(2017·陕西商洛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 解析:选D。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在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与货币金融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各国关税降低,世界贸易总额增长,这与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有关,故D项错误。 2.(2017·安徽六校教研会一联)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 A.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 B.缓解其成员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解析:选D。本题考查关贸总协定的宗旨。缔约国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材料不能说明进一步削弱发达国家的利益,故A项错误;据材料“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可知材料并未涉及缓解成员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故B项错误;缔约国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材料不能说明互减关税维护的是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可知互减关税有利于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 3.(2017·山东潍坊期中)2016年5月15日,某机构批准给中国提供两笔贷款共计2.5亿美元,用于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改善项目和云南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交通项目,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该机构是(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国际收支出现困难的国家提供短期援助,与材料中扶贫发展援助无关,故A项错误;世界银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发展援助,故B项正确;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论坛,与经济援助无关,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处理世界贸易关系,与经济援助无关,故D项错误。 4.据报道,“几乎所有的新兴国家都优先选择……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的基准性货币篮子,不过,让人始料不及的是,近年来……这三大货币之间的波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且毫无规律。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厌恶自由浮动时代的黑暗”。对这种“怀念”情感理解正确的是( ) A.要求规范世界货币金融秩序 B.希望强化美元对世界的作用 C.要求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D.主张提高欧元的世界影响力 解析:选A。从题干中的“这三大货币之间的波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并且毫无规律。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厌恶自由浮动时代的黑暗”可以看出,人们希望规范世界货币金融秩序,A项正确;“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强化美元的中心地位,这有利于美国的经济扩张,不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排除B、C两项;D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 5.协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系,对于达成宏观国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两者共同成员的权利义务冲突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两个国际组织已经在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管辖范围方面建立了比较全面的合作关系。这两个组织的共同职能是( ) A.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稳定国际汇率 C.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秩序 D.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共同职能。稳定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维持国际汇率稳定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故A、B两项错误;维护国际贸易的公平秩序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达成宏观国际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两者共同成员的权利义务冲突”可知,两者的共同职能是调节经贸纠纷,稳定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 第24讲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及全球化趋势 [考纲要求] 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3.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考点一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1.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1)过程 ①欧共体:1951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又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及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②欧盟:1992年各国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问世。 (2)特点:由单纯的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3)影响:在经济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建立:1992年,美、加、墨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2)宗旨: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及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3)影响:加强了三国间的经济合作与交往;实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了区域集团的实力。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建立: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通过《汉城宣言》,确立了其宗旨和目标。 (2)影响 ①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 ②成员国之间存在着文化和历史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概念阐释]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它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 [辨析比较] 经济多极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由美、西欧、日三足鼎立代替了美国独霸,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基础,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形式。 [轻巧识记] 亚太经合组织与欧盟在合作方式上的不同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其合作方式基于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具有强制性。 (2)欧盟是经济政治联盟,各成员国通过谈判制定共同遵守的规则,具有约束性。 [答题术语必备] 1.欧共体的成立,大大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欧盟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集团。 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考向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一些地理相近的国家或地区间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为谋求风险成本和机会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形成了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 史料二 西欧……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史料三 2007年1月31日,墨西哥7万农民在市中心集会,抗议政府对农产品价格控制不力,使墨西哥人的主食玉米饼价格上涨,由每公斤7比索上涨到15比索,个别地方上涨到28比索。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美国玉米大量涌入墨西哥市场。近年因美国用玉米造乙醇代替汽油,进口玉米涨价,引起墨西哥玉米涨价。 1.史料一的核心句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不断发展升级的”,主要说明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原因。 2.史料二表明西欧已经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3.史料三表明因国家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墨西哥在该组织的合作中处于不利局面。 1.有学者认为,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排他性,是一场反全球化潮流。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试答: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必然结果,二者在性质上是一致的。 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远影响。 试答: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挑战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 [史论归纳]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影响 1.特点 (1)组建方式是在地缘化的基础上由小到大。 (2)区域经济集团是一个开放与封闭相统一的,以开放为主的体系。 (3)区域经济集团以市场一体化为开端,以实现经济一体化乃至政治、安全、军事一体化为目标。 (4)在区域经济集团的内部,往往综合国力强大的国家发挥主导作用。 (5)区域经济集团对内、对外既有竞争又有合作。 2.影响 (1)积极 ①有利于成员国经济的发展,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 ②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商品的流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 ③各个区域的和平与稳定,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消极 ①由于经济区域集团的排他性,使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②经济区域集团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因此使南北差距、南南差距加大,国家间的不平衡加剧。 [对点训练] 1.(2017·四川巴中零诊)一位学生把区域性合作组织三种模式的特点归纳如下,下列组织最能体现模式3特点的是( )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欧洲联盟 D.上海合作组织 解析:选A。本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体现出了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故A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是“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符合模式2,故B项错误;欧洲联盟的特点是“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符合模式1,故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属于多边合作组织,故D项错误。 2.(2017·广东东莞六校联考)自《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以上材料表明( ) A.自由贸易区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B.自由贸易区存在贸易的不平衡性 C.自由贸易区对发达国家有利 D.自由贸易区对发展中国家有利 解析:选B。本题考查美洲的经济区域集团化。材料没有反映美国与墨西哥之间经济较强的互补性,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墨西哥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美国大幅度降低从墨西哥进口原料的关税实质上是为了降低美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而墨西哥只是少量的降低从美国进口工业品和科技产品的关税恰恰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新兴工业和科技产业不受到美国同领域工业企业的冲击,因此不能简单地说自由贸易区对发达国家有利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故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菏泽一模)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中,欧洲的经济不可能获得充分发展”。1945年以后,莫内、斯佩克和哈尔斯坦等“新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创造“新的经济结构”主要是指 ( ) A.国家干预经济机制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国际自由贸易体制 D.欧洲一体化 解析:选D。本题考查欧洲的经济区域一体化。根据材料,“新的经济结构”主要解决欧洲内部相互封锁、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和损人利己的社会风气,因此,其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不是用来解决欧洲问题的,故B项错误;国际自由贸易体制不是用来解决欧洲问题的,故C项错误;二战后,西欧国家开始思考走向联合来解决其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故D项正确。 考点二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1)原因 ①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经济资源的国际流动。 ②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强有力的推动者。 ③两极格局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 ④市场经济体制在绝大多数国家建立。 (2)影响 ①利弊共存: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②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应该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1)背景:关贸总协定只是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缺乏法律性的强制措施。 (2)建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 (3)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4)作用:努力减少成员间的不平等,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足够的重视。 3.中国与世贸组织 (1)中国加入: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积极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3)压力及挑战: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易错提醒] 1.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仅指经济方面的发展趋势,全球一体化还有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名师指津] 正确认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正式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其争端解决机制采用协商一致的原则,裁决具有自动执行的效力,同时明确了争端解决和裁决实施时间表,这使得争端裁决的实施更容易得到保证,争端解决机制的效率更高。 [轻巧识记]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答题术语必备] 1.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2.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能积极地应对,不能盲目排斥或回避。 5.世界贸易组织不仅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它本身作用的扩大和地位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考向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原因、表现形式和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则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史料二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极力推行贸易自由化,打破贸易壁垒,开辟国际贸易市场,发动了一场被经济学家称之为“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实际上是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现在世界上存在着“市场经济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三大潮流。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 史料三 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工业发展处于不同水平的国家将面对同样的全球化环境,执行同样的“游戏规则”,承担基本相同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故那些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市场发育欠完善的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上资本规模大,流速快、投机性强,金融风险日益突出。 1.史料一信息“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说明科技革命、市场体制是经济全球化的两大推动因素。 2.史料二中“取消全球经济管制的运动”的实质是倡导自由贸易,这说明当前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 3.史料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劣势,面临着很大的政治和经济风险。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试答:市场体制的推广;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两极格局的解体;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 2.根据史料二,说明“美国是这些潮流的倡导者”的原因。 试答:因为美国在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上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 [史论归纳]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影响 1.表现(或载体) (1)贸易自由化:世界市场容量越来越大,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也日益增大。 (2)生产国际化: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3)资本全球化:各国金融命脉更加紧密地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国际投资中资本流动规模持续扩大。 (4)科技全球化:它是指各国科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表现为,先进技术和研发能力的大规模跨国界转移,跨国界联合研发广泛存在。 2.积极作用 (1)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人员、贸易、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推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 (2)使商品和服务更丰富,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 (4)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经验,改善产品结构等。 (5)推进人类文明进步。有利于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打破西方在人类文明中的主导地位。 3.消极影响 (1)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由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成为获利者,发展中国家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影响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 (2)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某国发生经济危机,将迅速蔓延,影响全球,传染性和破坏性大大增强。 (3)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突出。发达国家高污染企业的转移和对发展中国家资源进行的掠夺性开采,都严重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4)加剧了全球范围内文明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椎进,力图推广西方的价值观。 [对点训练] 1.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B.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C.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D.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解析:选C。16世纪的手工工场到19世纪的机器工厂到20世纪的跨国公司,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以及生产的阶段特征,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再到跨国公司,体现了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故A、B、D三项解读正确;C说法过于绝对化,如16世纪的手工工场出现就不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故选C。 2.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有90%以上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所垄断,其中又有70%由跨国公司垄断。在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中有60%-80%来自美国,而在美国的电视中,外国节目仅占1%-2%,在全世界跨国流通的100本书中,有85本是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面对这一现象,发展中国家正确的态度是( ) A.采取措施抵制外来文化产品 B.全力进口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 C.让市场自由选择各类文化产品 D.积极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解析:选D。由材料可以得出,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文化产业中,发展中国家要积极提高本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取胜。答案为D。 3.由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如图所示)。亚投行的建立( ) ①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有利于国际金融领域的多极化 ③表明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④使新兴经济体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选B。①中的“推动了”说法欠妥,排除;加入亚投行不全是新兴经济体,也有发达国家,④排除;结合所学知识选B项。 (2014·高考课标全国卷Ⅰ)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思路点拨] 定位 知识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从欧共体到欧盟 解读 题干 信息:欧元的作用 主旨:欧洲一体化有利于关税同盟的建立,关税同盟统一大市场 辨析 欧元在欧盟内部的流通,有利于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A项正确;“消除了……贸易壁垒” 选项 这一表述过于绝对化,B项错误;欧元的流通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但它与欧盟对外贸易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资本主义世界是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欧洲并不居于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更谈不上这一地位的巩固,D项错误 [方法点拨] 善于从题目中找到“题眼” 每一道历史选择题都会有一个“题眼”,也就是命题考查的核心问题。“题眼”是题中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如特殊的知识点、各种限定词和特定的称谓等,它是解题的钥匙。一般说来,命题人在命题时会确定这道题要考查哪一个知识点或哪一种能力。我们在解答题时首先就是要审明试题的具体要求,要不惜多花时间阅读和提炼出题目的“题眼”。做到火眼金睛,这是保证和提高正确率的必要前提。 1.(2016·高考课标全国卷Ⅰ)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解析:选B。题干表格中成立的国际组织基本上属于原料生产组织,其成员大都属于新兴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当时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它们建立了自己的行业组织,主张维护自己的权利,发出自己的声音,联合对抗不合理的经济秩序,故选B项。 2.(2016·高考课标全国卷Ⅰ)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解析:选A。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欧洲此前已出现对峙,排除C项;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排除D项。 3.(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如图为波兰开放边境线时的情景,它反映的是( ) A.冷战结束 B.华约解体 C.北约东扩 D.欧盟扩大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旗帜是欧盟的旗帜。欧盟成立于1993年,A、B两项的时间均在此之前,故排除;而图中的欧盟旗帜与北约无关,故排除C项。 4.(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下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解析:选C。示意图没有反映世界贸易秩序的信息,排除A项;B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反映进行新技术革命的信息,且“其他工业国”进行新技术革命肯定比亚洲发展中国家早,但“其他工业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下降;D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与材料信息无关。 单元总结提升 【单元概览】 一、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 (1)概况: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具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丰富的黄金储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国家从战争的破坏中恢复过来。 (2)原因:通过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横财,实力强大。而欧洲在世界大战中损失惨重,处于普遍衰落的时期。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后期 (1)概况: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欧洲共同体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激烈竞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2)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在许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 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1)概况: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加速了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进程。 (2)原因:生产力和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讲一步加深。 1.(2017·山东泰安高三检测)如下图所示,二战前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变化( ) A.促进了战后整个世界经济的恢复发展 B.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C.使世界贸易从此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 D.完全是为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 解析:选B。布雷顿森林体系只涉及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规定事实上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故B项正确;该体系有利于世界贸易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但并不能说当时就已经进入平等合作的轨道,故C项错误;该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对外经济扩张,但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 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基本过程 时间 推动因素 主要表现 世界市场雏形 15、16世纪 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欧洲商业和贸易中心转移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中期 工业革命,商品输出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 整体世界的形成,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科技革命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经济全球化 20世纪90年代 科技发展,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机制 区域性经济组织、国际贸易、市场经济体制 2.(2017·安徽合肥高三质量检测)《怎样做大国》指出:“以粗略的线条勾勒现代金融市场,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导致现代金融市场中心第三次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新经济”出现,美国经济高速发展 D.“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 解析:选D。对外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形成的重要原因,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新经济”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此时美国早就已经确立了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故C项错误;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确立了以美国和美元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从而形成了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故D项正确。 三、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阶段 表现 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世纪至1840年) 明清时期推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0-1949年) 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迅速融入世界市场,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1978年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2017·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模拟)下表为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统计(单位:件),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 年份 项目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发起 反倾 销调 查 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Ⅰ) 366 312 232 214 200 202 164 208 对华发起反倾销调查总数(Ⅱ) 53 51 52 49 56 70 56 71 Ⅱ/Ⅰ 0.14 0.16 0.22 0.23 0.28 0.35 0.34 0.34 A.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加强 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 C.反全球化浪潮再次兴起 D.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 解析:选A。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001—2008年对我国发起反倾销调查总体上维持在高位增长水平上,反映了加入WTO之后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加强,在世界经济舞台的话语权在稳步上升,故A项正确;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兴起远远早于材料时间,故B项错误;全球化材料并未提及,故C项错误;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相互关系材料并未论及,故D项错误。 史学素养 运用全球史观分析问题 理论阐释 全球史观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待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整体世界发展,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是人类整体世界的深入阶段。 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注重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重视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从整体史观考察历史视角:一是从全球的视野和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世界历史;二是超越西方史学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从学术角度颠覆“欧洲中心论”,以不同人群、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开辟了考察世界历史的新视角;三是从纵向和横向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人类交往的历史,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四是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将中国历史发展置于世界历史发展大背景下考察认识。 (2)整体把握人类历史整体化的进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 (3)正确树立“全球史观”观察问题的态度:一是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的可能和必要的根据;二是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三是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 典题例证 (2017·黑龙江大庆一模)西方学者在谈到经济全球化时说:“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这段话强调的是( ) 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孤立状态 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 C.世界的发展动力完全来自于欧洲 D.欧洲中心论促成世贸组织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根据“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世界”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时间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的“也是世界创造了欧洲”,故B项正确;世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故C项错误;世贸组织是因为世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不断发展、联系的产物,并非是因为欧洲中心论,故D项错误。 答案:B 史学新论 对经济全球化实质的论争 [史界观点] 目前,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有四种基本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认为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21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代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变革论”。 [思考感悟]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我们应该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去加以理解和把握。 首先,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世界各国都不可能离开这一进程而获得独立发展。 其次,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超越国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促进全球经济不断增长的方式。在这一进程中,世界各国、各地区通过市场这个纽带,逐步推动国内市场向全球市场过渡,最终形成具有规范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的全球统一规则,并建立起全球经济运行机制,从而极大地促进全球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加速全球经济的增长。 再次,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经济全球化之所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新一轮浪潮,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选择。 最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也是世界各国利益再分配的过程。世界各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都力争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它们各自所获得的收益也大不相同。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主要是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和推动的,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目前国际社会通行的市场规则和国际惯例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主要发达国家的利益要求。因此,发达国家是全球经济的“中心”和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受益较少,有些国家甚至只能受到损害。所以,我们可以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理解为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