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压轴题一及答案
2010年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压轴题(一) 24.(2010广东广州,24,14分)如图,⊙O的半径为1,点P是⊙O上一点,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点D是上任一点(与端点A、B不重合),DE⊥AB于点E,以点D为圆心、DE长为半径作⊙D,分别过点A、B作⊙D的切线,两条切线相交于点C. (1)求弦AB的长; (2)判断∠ACB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ACB的大小;否则,请说明理由; (3)记△ABC的面积为S,若=4,求△ABC的周长. C P D O B A E 【分析】(1)连接OA,OP与AB的交点为F,则△OAF为直角三角形,且OA=1,OF=,借助勾股定理可求得AF的长; F C P D O B A E H G (2)要判断∠ACB是否为定值,只需判定∠CAB+∠ABC的值是否是定值,由于⊙D是△ABC的内切圆,所以AD和BD分别为∠CAB和∠ABC的角平分线,因此只要∠DAE+∠DBA是定值,那么CAB+∠ABC就是定值,而∠DAE+∠DBA等于弧AB所对的圆周角,这个值等于∠AOB值的一半; (3)由题可知=DE (AB+AC+BC),又因为,所以 ,所以AB+AC+BC=,由于DH=DG=DE,所以在Rt△CDH中,CH=DH=DE,同理可得CG=DE,又由于AG=AE,BE=BH,所以AB+AC+BC=CG+CH+AG+AB+BH=DE+,可得=DE+,解得:DE=,代入AB+AC+BC=,即可求得周长为. 【答案】解:(1)连接OA,取OP与AB的交点为F,则有OA=1. F C P D O B A E H G ∵弦AB垂直平分线段OP,∴OF=OP=,AF=BF. 在Rt△OAF中,∵AF===,∴AB=2AF=. (2)∠ACB是定值. 理由:由(1)易知,∠AOB=120°, 因为点D为△ABC的内心,所以,连结AD、BD,则∠CAB=2∠DAE,∠CBA=2∠DBA, 因为∠DAE+∠DBA=∠AOB=60°,所以∠CAB+∠CBA=120°,所以∠ACB=60°; (3)记△ABC的周长为l,取AC,BC与⊙D的切点分别为G,H,连接DG,DC,DH,则有DG=DH=DE,DG⊥AC,DH⊥BC. ∴ =AB•DE+BC•DH+AC•DG=(AB+BC+AC) •DE=l•DE. ∵=4,∴=4,∴l=8DE. ∵CG,CH是⊙D的切线,∴∠GCD=∠ACB=30°, ∴在Rt△CGD中,CG===DE,∴CH=CG=DE. 又由切线长定理可知AG=AE,BH=BE, ∴l=AB+BC+AC=2+2DE=8DE,解得DE=, ∴△ABC的周长为. 【涉及知识点】垂径定理 勾股定理 内切圆 切线长定理 三角形面积 【点评】本题巧妙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内切圆、切线长定理、三角形面积等知识综合在一起,需要考生从前往后按顺序解题,前面问题为后面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题 25.(2010广东广州,25,14分)如图所示,四边形OABC是矩形,点A、C的坐标分别为(3,0),(0,1),点D是线段BC上的动点(与端点B、C不重合),过点D作直线=-+交折线OAB于点E. (1)记△ODE的面积为S,求S与的函数关系式; (2)当点E在线段OA上时,若矩形OABC关于直线DE的对称图形为四边形OA1B1C1,试探究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该重叠部分的面积;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C D B A E O 【分析】(1)要表示出△ODE的面积,要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如果点E在OA边上,只需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底边OE长(E点横坐标)和高(D点纵坐标),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②如果点E在AB边上,这时△ODE的面积可用长方形OABC的面积减去△OCD、△OAE、△BDE的面积; (2)重叠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由于这个平行四边形上下边上的高不变,因此决定重叠部分面积是否变化的因素就是看这个平行四边形落在OA边上的线段长度是否变化. 【答案】(1)由题意得B(3,1). 若直线经过点A(3,0)时,则b= 若直线经过点B(3,1)时,则b= 若直线经过点C(0,1)时,则b=1 ①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OA上时,即1<b≤,如图25-a, 图1 此时E(2b,0) ∴S=OE·CO=×2b×1=b ②若直线与折线OAB的交点在BA上时,即<b<,如图2 图2 此时E(3,),D(2b-2,1) ∴S=S矩-(S△OCD+S△OAE +S△DBE ) = 3-[(2b-1)×1+×(5-2b)·()+×3()]= ∴ (2)如图3,设O1A1与CB相交于点M,OA与C1B1相交于点N,则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即为四边形DNEM的面积。 本题答案由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金杨建老师草制! 图3 由题意知,DM∥NE,DN∥ME,∴四边形DNEM为平行四边形 根据轴对称知,∠MED=∠NED 又∠MDE=∠NED,∴∠MED=∠MDE,∴MD=ME,∴平行四边形DNEM为菱形. 过点D作DH⊥OA,垂足为H, 由题易知,tan∠DEN=,DH=1,∴HE=2, 设菱形DNEM 的边长为a, 则在Rt△DHM中,由勾股定理知:,∴ ∴S四边形DNEM=NE·DH= ∴矩形OA1B1C1与矩形OABC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不发生变化,面积始终为. 【涉及知识点】轴对称 四边形 勾股定理 【点评】本题是一个动态图形中的面积是否变化的问题,看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否变化,关键是看决定这个面积的几个量是否变化,本题题型新颖是个不可多得的好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难度较大,具有明显的区分度. 26、(宁波市)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0),点D的坐标为(0,),点B在轴的正半轴上,点E为线段AD的中点,过点E的直线与轴交于点F,与射线DC交于点G。 (1)求的度数; (2)连结OE,以O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OEF经轴对称变换后得到△,记直线与射线DC的交点为H。 ①如图2,当点G在点H的左侧时,求证:△DEG∽△DHE; y x C D A O B E G F (图1) x C D A O B E G H F y (图2) x C D A O B E y (图3) ②若△EHG的面积为,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 解:(1) (2)(2,) (3)①略 ②过点E作EM⊥直线CD于点M ∵CD∥AB x C D A O B E y (图3) M ∴ ∴ ∵ ∴ ∵△DHE∽△DEG ∴即 当点H在点G的右侧时,设, ∴ 解: ∴点F的坐标为(,0) 当点H在点G的左侧时,设, ∴ 解:,(舍) ∵△DEG≌△AEF ∴ ∵ ∴点F的坐标为(,0) 综上可知,点F的坐标有两个,分别是(,0),(,0) 26.(重庆市)已知: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xOy中,边长为2的等边△OAB的顶点B在第一象限,顶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另一等腰△OCA的顶点C在第四象限,OC=AC,∠C=120°.现有两动点P、Q分别从A、O两点同时出发,点Q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OC向点C运动,点P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A→O→B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即停止. (1)求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的△OPQ的面积S与运动的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在等边△OAB的边上(点A除外)存在点D,使得△OCD为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 (3)如图(2),现有∠MCN=60°,其两边分别与OB、AB交于点M、N,连接MN.将∠MCN绕着C点旋转(0°<旋转角<60°),使得M、N始终在边OB和边AB上.试判断在这一过程中,△BMN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若没有变化,请求出其周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解:(1)过点作于点.(如图①) ∵,, ∴. ∵,, ∴. 在Rt中,. (1分) (ⅰ)当时,,,; 过点作于点.(如图①) 在Rt中,∵,∴, ∴. 即 . (3分) 26题答图② (ⅱ)当时,(如图②) ,. ∵,,∴. ∴. 即. 故当时,,当时,. (5分) (2)或或或. (9分) (3)的周长不发生变化. 26题答图③ 延长至点,使,连结.(如图③) ∵, ∴≌. ∴,.…(10分) ∴. ∴. 又∵. ∴≌.∴. (11分) ∴. ∴的周长不变,其周长为4. (12分) 24.(义乌市卷)如图1,已知梯形OABC,抛物线分别过点O(0,0)、A(2,0)、B(6,3). (1)直接写出抛物线的对称轴、解析式及顶点M的坐标; (2)将图1中梯形OABC的上下底边所在的直线OA、CB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上平移,分别交抛物线于点O1、A1、C1、B1,得到如图2的梯形O1A1B1C1.设梯形O1A1B1C1的面积为S,A1、 B1的坐标分别为 (x1,y1)、(x2,y2).用含S的代数式表示-,并求出当S=36时点A1的坐标; 图2 O1 A1 O y x B1 C1 D M C B A O y x 图1 D M (3)在图1中,设点D坐标为(1,3),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线段BC运动,动点Q从点D出发,以与点P相同的速度沿着线段DM运动.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M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Q两点的运动时间为t,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直线PQ、直线AB、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PQ、直线AB、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请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对称轴:直线……………………………………………………..… 1分 解析式:或……………………………….2分 顶点坐标:M(1,)……….…………………………………………..3分 (2)由题意得 3……………………………………..1分 得:①…………….………………….……2分 得: ②….………………………………………..………..3分 把②代入①并整理得:(S>0) (事实上,更确切为S>6)4分 当时, 解得:(注:S>0或S>6不写不扣 分) 把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得 ∴点A1(6,3)………5分 (3)存在………………………………………………………………….…..……1分 解法一:易知直线AB的解析式为,可得直线AB与对称轴的 C B A O y x 图1-1 D M E P Q F G 交点E的坐标为 ∴BD=5,DE=,DP=5-t,DQ= t 当∥时, 得 ………2分 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 设直线PQ与直线AB、x轴的交点分别为点F、G ①当时,如图1-1 ∵△FQE∽△FAG ∴∠FGA=∠FEQ ∴∠DPQ=∠DEB 易得△DPQ∽△DEB ∴ ∴ 得 ∴(舍去)…………………………3分 C B A O y x 图1-2 D M E F P Q G ② 当时,如图1-2 ∵△FQE∽△FAG ∴∠FAG=∠FQE ∵∠DQP=∠FQE ∠FAG=∠EBD ∴∠DQP=∠DBE 易得△DPQ∽△DEB ∴ ∴, ∴ ∴当秒时,使直线、直线、轴围成的三角形与直线、直线、抛物线的对称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4分 解法二:可将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再用解法一类似的方法可求得 , , ∴ 24.(湖州卷)(本小题12分)如图,已知直角梯形OABC的边OA在y轴的正半轴上,OC在x轴的正半轴上,OA=AB=2,OC=3,过点B作BD⊥BC,交OA于点D.将∠DBC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的两边分别交y轴的正半轴、x轴的正半轴于E和F. (1)求经过A、B、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BE经过(1)中抛物线的顶点时,求CF的长; (3)连结EF,设△BEF与△BFC的面积之差为S,问:当CF为何值时S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第24题 B C A x y F O D E 解:(1)由题意可得A(0,2), B(2,2), C(3,0), 设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则 解得 . ………………..3分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1分 (2)设抛物线的顶点为G,则.过点G作GH⊥AB,垂足为H, 则AH=BH=1,GH=. ∵ EA⊥AB, GH⊥AB, ∴ EA∥GH , ∴ GH是△EBA的中位线, ∴ . ………………2分 过点B作BM⊥OC,垂足为M,则BM=OA=AB. ∵ ∠EBF=∠ABM=90 º, ∴ ∠EBA=∠FBM=90 º-∠ABF, ∴ Rt△EBA≌Rt△FBM ,∴ . ∵ CM=OC-OM=3-2=1,∴ CF=FM+CM=. …………….2分 (3)设CF=a,则FM=a-1或1- a, ∴BF2= FM2+BM2=(a-1)2+22=a2-2a+5 . ∵△EBA≌△FBM,∴BE=BF. 则, ….1分 又∵, ……….1分 ∴,即, ….1分 ∴当a=2(在0 PQ时,则点P在线段OC上, ∵ CM∥PQ,CM = 2PQ , ∴点M纵坐标为点Q纵坐标的2倍,即2 = 2(+1),解得x = 0 , ∴t = –+ 0 –2 = –2 . --- 2分 2)当CM < PQ时,则点P在OC的延长线上, ∵CM∥PQ,CM = PQ, ∴点Q纵坐标为点M纵坐标的2倍,即+1=2´2, 解得: x = ±. ---2分 当x = –时,得t = –––2 = –8 –, 当x =时, 得t =–8. ---2分 28.(兰州市 本题满分11分)如图1,已知矩形ABCD的顶点A与点O重合,AD、AB分别在x轴、y轴上,且AD=2,AB=3;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O和x轴上另一点E(4,0) (1)当x取何值时,该抛物线的最大值是多少? (2)将矩形ABCD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图1所示的位置沿x轴的正方向匀速平行移动,同时一动点P也以相同的速度从点A出发向B匀速移动.设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秒(0≤t≤3),直线AB与该抛物线的交点为N(如图2所示). ① 当时,判断点P是否在直线ME上,并说明理由; ② 以P、N、C、D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是否可能为5,若有可能,求出此时N点的坐标;若无可能,请说明理由. 图1 第28题图 图2 解:(1)因抛物线经过坐标原点O(0,0)和点E(4,0) 故可得c=0,b=4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1分 由 得当x=2时,该抛物线的最大值是4. …………………………………………2分 (2)① 点P不在直线ME上. 已知M点的坐标为(2,4),E点的坐标为(4,0), 设直线ME的关系式为y=kx+b. 于是得 ,解得 所以直线ME的关系式为y=-2x+8. …………………………………………3分 由已知条件易得,当时,OA=AP=,…………………4分 ∵ P点的坐标不满足直线ME的关系式y=-2x+8. [来源:Zxxk.Com] ∴ 当时,点P不在直线ME上. ……………………………………5分 ②以P、N、C、D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可能为5 ∵ 点A在x轴的非负半轴上,且N在抛物线上, ∴ OA=AP=t. ∴ 点P,N的坐标分别为(t,t)、(t,-t 2+4t) ………………………6分 ∴ AN=-t 2+4t (0≤t≤3) , ∴ AN-AP=(-t 2+4 t)- t=-t 2+3 t=t(3-t)≥0 , ∴ PN=-t 2+3 t ………………………………………………………………………7分 (ⅰ)当PN=0,即t=0或t=3时,以点P,N,C,D为顶点的多边形是三角形,此三角形的高为AD,∴ S=DC·AD=×3×2=3. (ⅱ)当PN≠0时,以点P,N,C,D为顶点的多边形是四边形 ∵ PN∥CD,AD⊥CD, ∴ S=(CD+PN)·AD=[3+(-t 2+3 t)]×2=-t 2+3 t+3……………8分 当-t 2+3 t+3=5时,解得t=1、2………………………………………9分 而1、2都在0≤t≤3范围内,故以P、N、C、D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为5 综上所述,当t=1、2时,以点P,N,C,D为顶点的多边形面积为5, 当t=1时,此时N点的坐标(1,3)………………………………………10分 当t=2时,此时N点的坐标(2,4)………………………………………11分 说明:(ⅱ)中的关系式,当t=0和t=3时也适合.(故在阅卷时没有(ⅰ),只有(ⅱ)也可以,不扣分) 28.(盐城市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y=ax2+x+1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1)求这个函数关系式; (2)如图所示,设二次函数y=ax2+x+1图象的顶点为B,与y轴的交点为A,P为图象上的一点,若以线段PB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B相切于点B,求P点的坐标; (3)在(2)中,若圆与x轴另一交点关于直线PB的对称点为M,试探索点M是否在抛物线y=ax2+x+1上,若在抛物线上,求出M点的坐标;若不在,请说明理由. A x y O B 1 -2 1 A x y O B P M C Q E D 解:(1)当a = 0时,y = x+1,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1分) 当a≠0时,△=1- 4a=0,a = ,此时,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 ∴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或`y=x2+x+1……(3分) (2)设P为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P作PC⊥x 轴于点C. ∵是二次函数,由(1)知该函数关系式为: y=x2+x+1,则顶点为B(-2,0),图象与y轴的交点 坐标为A(0,1)………(4分) ∵以PB为直径的圆与直线AB相切于点B ∴PB⊥AB 则∠PBC=∠BAO ∴Rt△PCB∽Rt△BOA ∴,故PC=2BC,……………………………………………………(5分) 设P点的坐标为(x,y),∵∠ABO是锐角,∠PBA是直角,∴∠PBO是钝角,∴x<-2 ∴BC=-2-x,PC=-4-2x,即y=-4-2x, P点的坐标为(x,-4-2x) ∵点P在二次函数y=x2+x+1的图象上,∴-4-2x=x2+x+1…………………(6分) 解之得:x1=-2,x2=-10 ∵x<-2 ∴x=-10,∴P点的坐标为:(-10,16)…………………………………(7分) (3)点M不在抛物线上……………………………………………(8分) 由(2)知:C为圆与x 轴的另一交点,连接CM,CM与直线PB的交点为Q,过点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D,取CD的中点E,连接QE,则CM⊥PB,且CQ=MQ ∴QE∥MD,QE=MD,QE⊥CE ∵CM⊥PB,QE⊥CE PC⊥x 轴 ∴∠QCE=∠EQB=∠CPB ∴tan∠QCE= tan∠EQB= tan∠CPB = CE=2QE=2×2BE=4BE,又CB=8,故BE=,QE= ∴Q点的坐标为(-,) 可求得M点的坐标为(,)…………………………………………………(11分) ∵=≠ ∴C点关于直线PB的对称点M不在抛物线上……………………(12分) (其它解法,仿此得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