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上学期2018级 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0年1月13日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体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个城市体只能满足某一类人的意义追求、意义需要时,这个城市体也往往会丧失活力。当一个城市体被某一类型的意义体系固化时,这个城市体往往不具有综合吸纳力、发展潜力。启蒙主义的片面化,理性主义的片面化,世俗主义的片面化,神圣主义的片面化,都会导致城市意义弹性的减弱,都会从根基处危害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28 -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 (摘编自陈忠《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城市空间弹性核心的问题是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缺乏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B. 当代城市社会需要有制度弹性,只要它解决了激活活力的问题,就能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 C. 城市的意义对不同的人群来说是不一样的,城市体需要一种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 在诸多原因中,空间、制度及意义三者的弹性不足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理论论证过程中提及空间被私人性固化的现状,有其现实的指向。 B. 文章区分了文明弹性的层面,也区分了城市体发展的阶段,论证结构清晰。 C. 文章借助“文明弹性”的概念,论证了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D. 文章分析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的概念时,都阐释了其动态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时会有不同危机,制度的主要功能也会因此不同。 B. 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自然会相应变好。 C. 要让一个城市体具有综合吸纳能力和发展潜力,就应平衡各种主义的关系。 D. 城市盛衰自有其规律,与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在总体上的和谐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1. A 2. D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错在“只要它解决了激活活力的问题,就能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表述太绝对了。C项,曲解文意。错在“抽象的意义共同性”这个地方,据原文倒数第二自然段“ - 28 - 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即是“具体的意义共同性”,而非“抽象的意义共同性”。 D项,曲解文意。错在“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这个地方,属于过度拔高。原文是说,“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义重大的”,即“意义重大”不等于“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原因”。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要求选择“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项,以偏概全。选项错在“都阐释了其动态发展过程”这个地方,细读文章可知:文本只是在论述“制度弹性”时阐释了其动态发展过程,而于“空间弹性、意义弹性”的概念没有提到动态发展。 故选D。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以及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命题侧重于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本题要求选择“根据原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 “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自然会相应变好”的表述属于无中生有,牵强附会。原文并没有提及“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之间的关系,而且逻辑上也推论不出“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自然会相应变好”的观点。 故选B。 【点睛】要解答好推断性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 28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以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导向,以解决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大气污染等“大城市病”为突破口,以改革发展为手段,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全面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到2020年“大城市病”得到缓解,到2035年“大城市病”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到2050年全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与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现代化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摘编自《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9-2035)》) 材料二: 表1: 国家 城市 排名 综合指数(100=理想) 社会稳定 医疗保健 文化 与环境 教育 基础设施 澳大利亚 墨尔本 1 97.5 95 100 95.1 100 100 奥地利 维也纳 2 97.4 95 100 94.4 100 100 加拿大 温哥华 3 97.3 95 100 100 100 92.9 加拿大 多伦多 4 97.2 100 100 97.2 100 89.3 澳大利亚 阿德莱德 5 96.6 95 100 94.2 100 96.4 - 28 - 数据经济学人智库《2019全球宜居城市报告》 表2: 评价类型 评价对象 排名最高十大城市 综合评价 城市宜居指数 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威海、苏州、珠海、厦门、深圳、重庆 分 要 素 评 价 城市安全性 深圳、北京、成都、南京、上海、贵阳、青岛、济南、厦门、苏州 公共服务设施方便性 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青岛、北京、成都、济南、昆明、沈阳 自然环境宜人性 深圳、上海、苏州、青岛、南京、成都、杭州、福州、威海、厦门 社会人文环境舒适性 深圳、上海、广州、成都、威海、济南、北京、南京、武汉、苏州 交通便捷性 厦门、苏州、济南、海口、银川、威海、石家庄、昆明、南京、长春 环境健康性 厦门、西宁、银川、青岛、威海、长春、南宁、乌鲁木齐、昆明、深圳 数据中科院《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 材料三: 城市化是人口集聚、特别是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的过程。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工业化思维指导下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营的诸多弊病暴露无遗,人们对“宜居城市”的呼声越来越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城市宜居方案发生了新变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城市宜居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 28 -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仇保兴提到德国弗莱堡,这个城市在法规体系、交流学习机制和市民参与等方面表现卓越,超越了传统模式,让居住者的幸福感可持续,最后达到城市居民寿命的延长。关于生态宜居城市的标准,仇保兴说,要由城市居民“用脚投票”决定。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则表示,外来人口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通过市场方式补足了城市的服务业短板。 李铁为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增加包容,要欢迎与新经济模式相关的市场化主体和外来人口参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其次,要转变执政理念,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不能以精英思维排斥任何城市需要的人口和产业;最后,要适应城市的物质生态和社会生态,体现出真正的生态宜居城市理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9未来城市峰会:聚焦生态宜居与城市生命力》) 材料四: 宜居城市,通俗地讲就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从学术上讲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 “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目标。“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较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应该是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更高要求,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的发展机会等。因此,城市建设要关注城市安全、健康、舒适、便捷等体现居民生活质量的问题,并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同时要高效和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多、更适宜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的空间。 (摘编自张文忠等著《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居城市指的是适宜人居住的城市,是衡量城市的重要标尺,应有良好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 B. 人口过多、交通堵塞、房价高涨等“大城市病”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因此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 C. 材料三侧重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居民群体的需要,材料四则侧重满足居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D. 材料二中两个表格来源不同,但评价宜居城市的指标基本相同,且都将城市环境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28 - 材料三中提到的德国弗莱堡,在城市建设中,能突破传统,创新城市治理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B. 青岛能排在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之首,是因为它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北京则因为综合指数不高而未能入选。 C. “宜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具有层次性,较低层次的建设目标应满足居民最基本的要求,相较而言,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更重要。 D. 大城市的城市建设和运营存在诸多弊病,新时代的新城镇格局下,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6.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请就如何建设宜居城市提出三点建议。 【答案】4. B 5. A 6. ①统筹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医疗、教育、交通等的投入,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②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走可持续化发展之路。③尊重民意,提高市民建设宜居城市参与度。④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将大城市建设成为宜居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首要之务”于文无据,故排除。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B项,“在各项评价指标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的表述太绝对。从表2看出,在“社会人文环境和交通便捷性”方面,青岛没有上榜。 C项 “也更重要”的表述,属于主观臆断,应排除。 D - 28 - 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只是一种猜测;而选项“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成为宜居城市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的表述太肯定。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类题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答题时对每个段落进行归类,得出关键词语,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 本题要求对建设宜居城市,提出自己的建议,需要结合文本:从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化发展,尊重民意,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几方面进行分析。具体说来,应依据文本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如:“满足居民对城市的最基本要求,如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等”,这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尊重民意;“宜居城市更加强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包括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人文环境等”这说的就是可持续发展。而“要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需求”从“注重对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持城市和街区的风格”等正是“历史和人文”的角度。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婷们自己诵读。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 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语。 - 28 - 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男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做我的女儿。" “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有三妹在一起“ "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 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 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我嘱咐你,我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觉新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 “你还要袒护他。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克明气得脸色大变,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 “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 克明又对觉新说道:“二女下定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我也答应了。" 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告诉了他们。 “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意地点头答道。 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这份离家计划把潜伏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 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左传》,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 “二哥,我再住不下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 - 28 - “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觉民说道。 淑英沉吟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她的眼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读完信,抬起头来,两手托着腮痴痴地望着窗外,窗外一片阳光,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琴的思想也跟着飞起来,这思想飞得远远的,飞到了上海,飞到了淑英的身边。“春天是我们的。”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 (有删改) 注:①老人公,川渝一带的方言,指女性的公公。②下定: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反复提到“鞋底声"这一细节,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淑英对克明的畏惧,又透露出克明对淑英的不满。 B. 小说表现了淑英由害怕、气愤到坚定、欣喜的情感变化,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少女与封建家庭决裂时的心路历程。 C. 克明严厉斥责淑英,根本原因是淑英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跟陈先生读英文,致使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 D. 小说结尾处运用蜜蜂、花瓣、小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欢快的春景图,烘托人物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8. 本文是长篇小说《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 9. 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7. C 8. ①自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②淑英的“春天”。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③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 9. - 28 - ①使行文更简洁。前面已经交代了采用觉慧离家的办法,不必赘述。②使情节更紧凑集中。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③突出主题。省略掉逃离家庭的过程,集中描写离家前和离家后的画面,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凸显主题。④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采用蒙太奇式手法,有意制造“留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审美想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鉴赏分析时,需要学生理解文本内容、主题,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C项,“根本原因”理解错误。联系原文看,根本原因是克明要维护封建秩序。另外“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也不是事实。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含义及其艺术特色。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答题时首先要弄清楚“春”的原意,然后结合人物形象、情节结构、文章主旨和表现手法等分析它的语境义或深层含义,整理作答。“春”,本意是春天,从倒数两段看,“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窗外一片阳光,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这是自然的春天,这样的春天鸟鸣花香,充满生机。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看,“春”是淑英的“春天”,是她人生的春天。她挣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获得了快乐和自由。从“‘春天是我们的。’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看,这个“春”不是某一个人的“春”,是追求进步的青年人的“春天”,寓意着一代青年人对自由、快乐、美好的人生充满希望。 【9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的是对情节结构安排的理解能力。做此类题,要把握全文内容,在理清内容层次的基础上,联系人物形象、结构特点、情节关联和主旨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涉及剪裁处理,联系前文看,上文已经交代了觉慧离家的办法,“‘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意地点头答道。”这里如果再说就会显得啰嗦。除了叙述没有太大必要外,还可以使后面情节更集中,在表现主题上,更让我们注意到离家前和离家后的画面的不同,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从表达效果上看,略写,是留白,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留下更多的想象回味的空间,增加小说的审美趣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台州传 [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竞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 - 28 - 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0. 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 下列对原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荫庇旧时亦常指子孙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封赏,父荫谓因父辈之官爵而得官职。 B. 荆州之名源于中国古代典籍《尚书·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为古九州之一。 C. 乾道是南宋皇帝宋光宗的年号,历代帝王一帝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D. 赞是对某人某事(如对逝者的品质贡献)的赞颂。如《节寰袁公传》“赞曰:溪子贵洞,千将利断。” 12.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 作者杨万里官中都时就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 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 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2)季思轶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3)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 【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母亲姓展,是他父亲的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 - 28 - (2)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3)依照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没有拿刀去尝试。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 “未尝”,后面要带宾语,即“失母”与“未尝”不能断开。从而排除了CD两项;“不待”也是及物动词,其后要带宾语,所以“求母”与“不待”不能隔开,从而排除A项。“而母存”,即母亲健在又有两种表现,“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所以在第二个“或”前要断开,“独……欤”是固定句式,单独断开。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C 项,错在“历代帝王一人一个年号”这个地方。比如,唐玄宗就有“开元”和“贞宝”两个年号。实际上,只有明清时期帝王才一人一个年号。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错在“杨万里官中都时就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事实上,杨万里是在李台州去世之后,从与丞相京公的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 故选B。 【13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妾”,即小妾;与正妻相对。“罹”,遭受。 第(2)句采分点:“轶满”,译为“任期满了”;“东”,名作状,译为“向东”;“然”,译为“……的样子”;“竟”,终究,始终。 第(3)句采分点:“因”,介词,译为“依照”;“其”,句中代指牛的身体结构;“固然”,本来的样子;“技经肯綮”译为“关节脉络、筋骨”;“未尝”,没有尝试(用刀去割)。 【点睛】文言翻译提倡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采取 “留”“删”“调”“换”“补”的方法进行。 参考译文: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是北方人,不知道是哪个郡邑的;母亲姓展,是他父亲的妾,生下宗质后遭遇靖康年间的动乱,母子失散了,宗质凭着父亲的官职得到荫赏,(宗质)长大以后,到达做官的所在必定到处寻找母亲,没有找到,姻亲司马季思到蜀地去做官,宗质说:“我寻找母亲,东南地区没找到,一定在蜀地吧?”于是(宗质)跟随他到西部去,乘船经过各个州,像是县或者是村市,一定登上岸边,走遍这个地方大声呼叫,喊道:展婆,展婆;到了傍晚,才哭着回去,不吃饭,司马家的人很同情他,一定(多方)宽慰告诫他,(他)才一边哭着一边勉强吃点东西。等到季思任职期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到了荆州,仍然这样。每天早晚号叫呼喊,咽喉疼痛,身体疲惫,(在茶楼)稍事休息,(伤心地)流泪。 坐了一会儿,一个讨饭的老妇人来到他的面前,作揖说:“官人给我一文两文钱吧。”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并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待(她)。喝完茶以后,(宗质)询问老人的家乡姓氏。老妇人勃然大怒说:“官人能给我多少钱,为何猛然问我姓名?我不是要饭的人。”宗质起身,更加恭敬,道歉说:“我十分惶恐,犯上忤逆了阿婆,希望(您)能停止生气,试着说一说,又有什么害处呢?如果或许是乡邻或亲族,我愿意倾囊为阿婆馈赠财物。”老妇人高兴地说:“我的姓氏很特别,不能说。”宗质极力恳请,( - 28 - 老妇人)忽然说:“我姓展。”宗质惊讶地站起来,抱着她,大哭道:“夫人,(您)是我的母亲啊。”老妇人说:“官人不要错了,我儿子有可以验证的标记,(他的)右腋下有一个紫色的痣,大小如杯子。”宗质跪拜说:“是这样的。”(宗质)露出右腋给她看,于是母子拥抱在一起哭泣,周围观看的人有几十甚至上百人,(他们)都一边叹息一边流泪。 宗质背着他的母亲回去,季思与家人孩子也为(他们)哭泣,从此以后迎养母亲孝顺奉养十多年,母亲在高龄寿终,那时宗质也已经白头了。 宗质乾道庚寅年间做洪倅,我当时是奉新县县令,多次拜见他,不知他们母子之间的这些事情;第二年,我到中都做官,宗质回到朝廷,被授予台州知州。朝中人士说:“李台州,是曾觌的亲家,曾觌没有儿子,把台州的儿子当作自己的儿子。”我只见了他一次再没有见第二次,也不曾知道他的孝顺。 十七年 后,李台州已经去世,我跟丞相京公一同做宰掾,谈话间,京公对我说起李台州母子的事情,我八岁的时候,先太夫人(即母亲)去世,我终身抱憾。 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哭泣不能停止,感动并且为他作传。 称赞说: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意为真正能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神明)。”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但成年以后知道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感动天地神明,不是与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感动得哭泣。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的人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有母亲,不用等待寻找母亲,母亲健在有的人却忽视并且不尊敬她,亦或者违背甚而不爱惜(她),他们这是什么心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 28 -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4. 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 “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 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一个“想”字从侧面来写“思家”,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 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15. 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 【答案】14. C 15. 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现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怅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现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两句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只不过带有“悬想”的意味。 故选C 【15题详解】 - 28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作用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本题要求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不同的情感表现作答本题,一定要关注两首诗中“灯前”的语境,分析它们与诗人情感的关系。第一首诗中注意“抱膝”“影伴身”,再结合前面“邯郸驿里”,可知诗人漂泊在外,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其次再结合“逢冬至”以及“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表现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第二首诗中,从 “笑说”“芦花”“明月随船送到家”可以看出诗人心情的愉悦。 【点睛】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开篇破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壮丽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和评价诸葛亮一生功绩和才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中,自比为国之长城和晚年揽镜感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达诗人不事权贵的愤激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春江潮水连海平 (2). 海上明月共潮生 (3). 三顾频烦天下计 (4). 两朝开济老臣心 (5). 塞上长城空自许 (6). 镜中衰鬓已先斑 (7).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8).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 28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潮”“生”(不要写成“升”);“频”“烦”(不要写成“繁”);“衰鬓”“斑”“事”(不要写成“侍”)。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行为方面去分析,动物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 。但动物为什么又要消耗大量能量进行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 对此,研究者们各执己见, 。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与动物将来的生存 。而有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 )美国科学家则认为,游戏其实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因而对幼小动物和成年动物来说,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目前这些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是,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智能潜力、创造性、想象力、 的通信方式等,都远远超出人们的估计。动物的游戏行为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捉摸不透。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触目皆是 莫衷一是 休戚相关 多姿多彩 B. 比比皆是 莫衷一是 息息相关 丰富多彩 C. 触目皆是 述而不作 息息相关 多姿多彩 D. 比比皆是 述而不作 休戚相关 丰富多彩 - 28 -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其天性的表现就是“自我娱乐”,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B. 正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其天性的表现是“自我娱乐”。 C. 而“自我娱乐”正是其天性的表现,像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D. 正像“自我娱乐”是其天性的表现一样,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也是动物的天性。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游戏为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它们能巧妙地把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结合起来 B. 游戏给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能巧妙地把它们自身各种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 C. 游戏对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它们能用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D.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 “触目皆是”,眼睛看到的都是,强调“多而易见”,侧重于视觉,满眼都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侧重于空间,强调“多”。第一处,主要是强调“动物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之多,不侧重视觉,应使用“比比皆是”。从而排除AC两项;“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述而不作”,指只阐述他人学说而不加自己的创见。结合第二处的语境,前面说“研究者们各抒己见”,可见是说研究者们的看法不一致,应使用“莫衷一是”,从而排除CD - 28 - 两项。再看,“休戚相关”,指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第三处,是说“与动物将来的生存”关系很密切,与“祸福”无关,故应使用“息息相关”。“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种类多样。第四处,是说“通信方式”的形式之多,应该使用“丰富多彩”。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从语境来看,前面说,“有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后面应是对“自我娱乐”的解说。 D项,解说重心转移到了“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方面,这是动物 的天性,而不是“动物游戏”“自我娱乐”,排除D项; A项,“其天性的表现 就是‘自我娱乐’”,表述太绝对; B项,“其天性的表现 是‘自我娱乐’”,以偏概全,因为“自我娱乐”只是天性的表现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捕捉食物、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画线句有三处问题:一是,“对动物提供了……”搭配不当,“对”应改为“为”“给”或“向”,这就排除了C项; 二是,“能巧妙地将它们各种自身的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语序不当,“巧妙”应该修饰“结合”,应放在“结合”前面,即“巧妙地结合”,这就排除了AB两项; 三是“各种自身”语序不当,应为“自身各种”,也可排除C项。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D。 - 28 -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恰当的内容。要求:语音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_____,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文学用丈字作画,所有的文字都是色彩;_____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画亦文,文亦画。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的千姿百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激荡,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时的心又有何异? 【答案】 (1). 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 (2). 绘画是用笔墨写作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语段主要讲文学和绘画的关系,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可知,此处可填入“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第二处根据对应关系,与“文学用文字作画”对应,此处可填入“绘画是用笔墨写作”。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②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③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第一处结合后面内容“绘画是片断静止的文学”可知,此处可填入“文学是绵延不断的画面”。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注意题干要求,本题要求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 - 28 - 21.从表达的角度来看,下面的语段在连贯与得体方面各存在一处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①我社出版的《明月星空》(三叶著,全书 25万字,散文随笔集),②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装帧精美,⑥大方的设计,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出制作者的用心。⑨有缘者必须购书一读。 (1)第_____处(填序号)的_____改为_____ (2)第_____处(填序号)的_____改为_____ 【答案】 (1). 第⑤处 (2). “装帧精美” (3). 改为“精美的装帧” (4). 第⑨处 (5). “必须” (6). 改为“不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得体”,是指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 “外部语境”则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比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第⑤处“装帧精美”是主谓短语,而其后的“大方的设计”“ 新颖的编排”是偏正短语,故应该将“装帧精美”改为“精美的装帧”;第⑨处“必须”用得太生硬,应该将其改为“不妨”等比较委婉的词语。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人生的行囊 时光的钟声滴答滴答的响着,岁月的年轮一圈一圈地刻着,轻柔的风吹过脸颊,在潺潺的生命之河上,开出一片蒹葭。走过春风烂漫,看过夏荷灿烂,生命中总有一些东西,安静的来,安静的去,却始终陪伴在我们身边。充实着我们的行囊。热烈过后便是清寂,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我们需要做的,便是背好自己的行囊,在适当的时候卸下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 装载我们需要的东西,适应多变的环境,背上行囊,走向远方。 - 28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在文学这条路上可谓一波三折,她自幼热爱写作,但出于种种原因无法从事文学创作,生活的行囊压得她喘不过气,但她并没有就此倒下,坚强的意志和适应能力促使她工于建筑又衷于文学,成为一代才女。 倘若她被沉重的行囊压垮压倒,中国文坛将缺少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正是因为她适应了自己行囊的重量,把握好自己行囊的平衡,才会取得辉煌。 司马迁,西汉著名大史学家。意外横祸,使他身受“腐刑”,但他并没有被逆境击倒,没有被沉重的行囊压垮。出狱后,以惊人的毅力,忍受残体的折磨,终于完成了名垂千古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世称之“中国历史之父”。倘若他被沉重的行囊压垮,被生活的压力打败,那我们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便会黯然无光,黯淡失色。 在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母亲就为我们缝制了一个行囊,那时的行囊很渺小,也很简单,只装着我们对世界的诧异,对父母的依恋,装着家人对我们的疼爱。就这样,我们幸福而快乐地成长,而行囊就像太阳下的影子,在暗暗地伴随着我们,装下我们的快乐,也装下我们的哭泣。渐渐的我们长大了,行囊也尾随我们不知不觉的变得沉重起来,青春的叛逆,学业的压力,不知何时被塞入了我们的行囊。我们这时才看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多变,环境的改变常常令我们无法喘息,但人生的行囊却一直在那里,即使你抱怨它的沉重,却又不得不背上它继续向前走。 每个人都有行囊,每个人都要前行。但我们的行囊不能过于沉重,也不能过于轻松。属于自己的要好好把握,不属于自己的,要及时卸下。背上行囊,再沉重、再艰辛,也别放弃;再璀璨、再耀眼,也别贪婪。做好自己,背好自己的行囊,一步一步,寻找属于自己的远方。 【解析】 试题分析: 【立意参考】①做什么事都要有充分的准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把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考虑全面些,许多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一旦踏上征程,很可能发现困难重重,充分的准备会使你从容应对,有备无患。 ②适当的的减负。总是带着沉重的行囊会加重负担,何况有的还是终生的负担呢?有的时候可以就地取材,或放开思路想想办法,谁能事事提前就考虑周到呢,有时候再大的困难也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重新找到新的出路,使我们豁然开朗。 ③保持好的心态,缺着不灰心,用着也不得意。世界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敢走,很多时候“船到桥头自然直”。 - 28 - 如果仅仅把“行囊”理解为成功路上的知识储备或工具用品会显得很肤浅;边缘化的立意:扔掉多余的负担,轻装前进。因为谁又能知道那个是多余的呢?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名师点睛】今年山东卷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取自许顺居的散文《行囊》,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体现了山东卷作文命题选材的一贯风格。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立意角度更加宽泛,更方便考生扣题。本题所给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这里“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路途漫漫,可指现实中的路途,更可指代“漫漫人生路”。“行囊中的储备”可以指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一定情境下建立联系或互相转化。 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探讨关系,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 附: 行囊 ■许顺居 行囊是什么? 也许是一个美丽的词儿,像一路鲜花,绽放在我们的路旁,轻曳着诱人的芬芳;也许是一个温暖的词儿,如一袭母爱,捧着我们皲裂的双手,暖意浸透我们的心灵;也许是一个甘甜的词儿,似一场春雨,洒着缕缕清爽,滋润我们焦渴的日子;也许是一个苦涩的词儿,仿佛一杯苦酒,挥发着丝丝苦味,麻醉我们的神经。 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母亲就为我们缝制了一个行囊,那时的行囊,的确很小,也很简单,只装着我们对世界的诧异,对父母的依恋,还有父母的痛爱,诱人的奶瓶,就这样,我们幸福而快乐地成长。而行囊就像太阳下的影子,在暗暗地伴随着我们,装下我们的快乐,也装下我们的哭泣。 - 28 - 上学了,行囊就变得沉重了,装的东西也多了,人生的梦想,肩上的重任,父母的希望,老师的嘱托,这一切像一座大山,压在我们稚嫩的肩上,我们没有一毫的喘息,只有背着行囊,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前进。行囊里还有不服管教的叛逆,对爱的懵懂,求学的快乐与辛酸,父母的唠叨和无奈,这一切又像生活的五味杂汁,让我们不得不痛饮,即使苦得泪流满面。 成年了,我们跨入社会,行囊像个万花筒,什么都有,世态的炎与凉,生活的苦与乐,事业的成与败,人性的善与恶,爱情的忠贞与背叛,道路的平坦与曲折,让我们难以应付,让我们欲哭无泪,让我们遍体鳞伤。此时唯有行囊里母亲的爱,妻子的牵念,孩子的期盼,这一缕缕浓浓的乡愁能慰藉我们的心灵,抚平我们的伤口,让我们再一次整好行囊,迈向明天的生活。 年老了,行囊轻了许多,里面许多不该有的东西,甚至里面一些曾经为之流汗流血、拿命换来的东西,什么权势、地位、金钱、美女,在浑浊的眼睛里都成了虚无,像扔垃圾一样扔掉,有时还狠狠地踩一脚,然后释怀大笑一声,心里轻松了许多。此时唯有故乡的土地、老屋、枯井,牛羊,老掉牙的伙伴,老土墙上的夕阳,是行囊里面最贵的东西,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才觉得心里踏实了,满足了,幸福的微笑像遥远的大山,淡然而沉稳。 其实行囊就是这样,人生的每一阶段,行囊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行囊也是不一样的,行囊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方有圆,有贱有贵。有时你的行囊里面装什么,由你自己决定,有时行囊里面装的东西不由自己决定,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却被别人强行夺走,本该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却被别人强塞进我们的行囊。由谁决定,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也许是金钱,也许是地位,也许是环境,但我们还得装着,还得背着行走。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淡泊的心灵,对功名利禄视为粪土;如果我们都有一腔宽容的胸怀,冰释别人的错误和仇恨;如果我们都有一份高尚的情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都有一份对事业的执着,勤奋于伟大的事业。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那我们的行囊就简单了许多,我们才有空闲观赏路边的美景,我们才有时间品味人生的美好。 我们不应该见什么就装什么,不能总想行囊越重越好,越重的行囊不见得就幸福。那些贪官污吏,行囊里什么都有,难道他们过得就幸福?也不应该什么也不装,不能总认为行囊越轻越好,轻的行囊不见得就快乐,那些游手好闲之徒,每天无所事事,难道他们活得就快乐?我说,属于自己的就装,不属于自己的,再珍贵,再耀眼,也别贪婪。行囊装得越简单越好,因为行囊越简单,我们就走得越轻松,活得也轻松,这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 28 - - 28 - - 2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