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3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第一卷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唐朝的政府官员,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有所不同。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的年龄,所谓“悬车①”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唐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后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对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了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另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御史大大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由于朝廷需要,致任官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重新任命他为侍中。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 20 -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员待遇提高,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出席朝延的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委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重视的规制。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的一环。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摘编自孟宪实《唐朝的退休制度》) 【注】①悬车:古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②牒: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唐朝,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臣之间矛盾不休,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B. 唐朝对不同等级的官员有不同的致仕规定,四品、五品官员到了退休的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致仕。 C. 唐朝的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D. 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赐,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B. 由于朝廷需要,唐朝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例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把“战神”李靖树成知进退的楷模。赏赐丰厚,还特意派人表达关怀。 D. - 20 - 唐朝时的致仕官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禄米等由中央出牒,所在地支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不能给人以特权的印象。唐朝致仕官享受俸禄全额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B. 致仕官对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的重视程度比物质待遇高,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C. 唐朝对致仕官员的一种优待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此来提高相应的待遇。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员待遇。 D. 唐代的政府官员通常都有致仕的保障制度,致仕官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的一环,需要有健康与稳定的制度保障。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四品、五品官员”与文意不符,由原文可知,应为“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原文为“致仕官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由所在地支付”,选项中少了“致仕官员如果住在地方”这一条件。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偷换概念,选项中的“他们”指的是现任官员,而原文为“给予现任官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员父祖授官,让他们因子孙而享受到致仕官员待遇”,“他们”指的是现任官员的父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长凳 周海亮 乡下的雨比城里的雨大,我这样认为。 - 20 - 逢夏季,逢大雨,雨便把乡村浇得亮晃晃的,呈现一种模糊和扭曲的景致。于是河水暴涨,黄浊,湍急,直冲而下,村人就跑出来,急匆匆的,却不是为了看景,村人没那个雅兴和时间,他们出来,是为了捞东西。 总会有可捞的东西。河的上游连着很多村落。河水里飘来垃圾、南瓜、巨木,甚至家具,当然,更多的时候,只会飘来一些碎草。碎草被河边裸露的树根挡住,就有村妇拿了粪叉,捞半天,捆紧,带回家,晒干,可以煮五六碗的稀饭。方言里,这叫“捞浮”,几乎每一个村人,都干过这事。 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分,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那时三麻正跟一条鲢鱼搏斗,三斤多重的鲢鱼自己蹦上岸,三麻扑过去,手一滑,鲢鱼又蹦回到水里。三麻骂,成心逗老子呢你。这时他听到宝田的声音,凳子! 是长凳,放在堂屋,一次可以坐三四人的那种。凳子从上游飘下来,被雨后的阳光照着,闪着木质的暗黄。等凳子靠近,宝田便拿一根粪叉,看准了,猛地向岸边一划。凳子在水中打一个旋儿,飘到叉子所不能及的地方。 宝田急了,凳子,飘了!凳子,飘了!他向着凳子喊,很无助的样子,却并不看三麻。凳子飘出很远,颜色开始暗淡。宝田向回跑,寻着更长的粪叉,或者棍子。三麻正是这个时候,跳下水的。 三麻是村里水性最好的一个,没费多大劲儿,就把凳子救回。他把凳子坐在屁股下,一边哆嗦,一边拿手抚摸。三麻说,多好的凳子啊! 三麻把凳子带回家,三个孩子争抢着坐。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趴在地上。三麻的女人说,这下好了,这下好了。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凳子。女人便看着他,尽是不满。 宝田常来。他对三麻说,这凳子,是我先看见的。三麻说,是。宝田说,我的叉子,没捅准。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宝田就不再说话,有时喝一碗三麻家的玉米粥,把嘴巴咂得夸张地响。 有时三麻去找宝田。三麻对宝田女人说,要是我不去捞那个凳子,凳子就冲远了。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家里孩子,腿不好。宝田女人说,知道。三麻对宝田女人说,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宝田女人的嘴就撅起老高。不会那么巧,她说,捞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见你捞到凳子。宝田火了,丢了手中的筷子,大骂他的女人。女人就哭,数落着宝田的窝囊。 - 20 - 凳子就放在三麻家的堂屋。宝田来了,常常坐在上面。一边用手摸着,一边说,多好的凳子啊!那年,没有为三麻和宝田再下一场大雨。天热得很,三麻的承诺,被太阳烤焦了。 第二年夏天,终于下了一场大雨。好像所有的云彩都变成了雨,直接倒在了河里。河水再一次暴涨,更浑浊,更湍急,河面变得更宽。 雨还没有停,三麻就叫上宝田,要去捞浮。宝田说,等雨停了吧,会有凳子吗?三麻说,现在去,会有。 还没到河边,两人就发现河面上飘着一只凳子。尽管影影绰绰,看不确切。三麻说,是凳子吗?宝田说,像。三麻就狂奔起来,奇快,宝田在后面喊,三麻!三麻没有回答,依然狂奔。他跳下了河。 三麻就这样被河水冲走了。宝田还记得,三麻在河水中举起的那条“凳子”,不过是一个窄窄的硬木板。 尸体是在下游很远的地方发现的,三麻被泡得肿胀和惨白,像发过的笋。三麻的女人只看一眼,就昏过去;众人把她叫醒,她再看一眼,再昏过去;众人再把她叫醒,她就疯了。 她把跛脚儿子抓起来,扔到院子里。然后抱着凳子,去找宝田。她对宝田说,别再捞浮了,叫三麻回家吧。宝田嘿嘿地笑,像哭。她再说,三麻水性好,但水太凉,别让他下水。宝田再嘿嘿地笑,更像哭。她再说,三麻呢?宝田便不再笑了,抹一把泪说,对不住你,婶娘。宝田头一次叫三麻的女人婶娘,三麻女人感觉不是在叫她。 那以后,村人常常听到宝田在夜里,打她的女人。女人的惨叫,传出很远。 后来我知道,三麻家中曾经失火,那条被宝田送回来的凳子,早已化为一把清灰。 小的时候,在雨后,我也常常和大我十几岁的堂哥,跑去捞浮。我们捞到了碎草、葫芦、树枝、油桶、南瓜、竹篓、八仙桌。我们捞到了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贫穷。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洪水暴发时,一对同龄而且很要好的亲兄弟三麻与宝田去捞浮,宝田先看到长凳,但最后是水性好的三麻跳到河里把长凳捞上来拿回了家。 B. 逢夏季大雨,河上游的许多村落被暴雨冲垮受了灾,村里人们急匆匆地跑出来捞浮,凸显出故事背景时代特征,批判了当地村民的自私自利。 C. 没有宝田女人和三麻女人的唠叨和自私自利,就不会有后面悲剧的发生,女性的偏狭是造成三麻悲剧的根源。 D. 周海亮的小说《长凳》选材小,立意却以小见大,通过大量言行描写细腻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使我们得以透视那个时代复杂的人性。 5. 小说里的三麻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 20 - 6. 小说中的标题是“长凳”,请结合全文赏析这个标题的妙处。 【答案】4. D 5. ①友爱、善良:论辈分,三麻是宝田的叔叔,但他从不以辈分压人,两人好的似亲哥俩;捞到长凳后心存愧疚。②爱孩子、水性好:为跛脚儿子留下凳子忍受愧疚;没费劲就把长凳捞回。③讲信用:对朋友说到做到,拼了性命为宝田捞长凳。 6. ①有利于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小说围绕“长凳”展开,人物的命运随之发展变化,“长凳”是贯穿小说的线索;② 有利于塑造了不同的人物形象,面对“长凳”,宝田咄咄逼人,显得自私自利,而三麻谦让,但又为了孩子而留下长凳,体现了他对孩子的爱(为了替宝田再一次抓到长凳,他冒险而行,说明他讲信用)。③有利于彰显了小说的主题,相亲相爱的人因为一个长凳而发生矛盾,甚至生死两隔,作者揭示了那个贫困时代里百姓卑微的生存状况,但也讴歌了传统的道德和人性美(三麻为了践行诺言而牺牲)。④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一对同龄而且很要好的亲兄弟三麻与宝田”错误,从文中来看,两人是好朋友,并非亲兄弟。B项,“批判了当地村民的自私自利”错误,从文中来看,捞东西实乃贫困所致,并非自私自利。C项,“没有宝田女人和三麻女人的唠叨和自私自利,就不会有后面悲剧的发生,女性的偏狭是造成三麻悲剧的根源”错误,三麻的悲剧根源在于贫困的生活以及他言必行的品质,他的死是社会时代的悲剧。 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里的三麻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从三麻对待宝田的态度来看,如“宝田与三麻同龄,论辈分,宝田管三麻叫‘叔’,但从不叫,亲哥俩似的友谊”“三麻说,好个屁,那是宝田的凳子”“下次再捞浮,如果有凳子,我拼了命也为你家捞一条”,三麻本比宝田的辈分高,但他不以辈分压人,虽然把长凳拿回家,但一直心存愧疚,这些内容表现出三麻的善良友爱,他说要帮宝田捞起一条长凳,最后因为捞长凳而送了命,这表现出人物的守信;从三麻对待孩子的态度来看,“一个孩子跛脚,很严重,吃饭时,几乎趴在地上”“家里孩子,腿不好”“三麻看一眼正在凳子上玩得起劲的跛脚儿子,说,是”,三麻为了跛脚的儿子而心存愧疚地留下了凳子,这说明三麻很疼爱孩子;从三麻捞起长凳,说明三麻的水性很好。 - 20 -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三麻”其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 试题分析:题干的问题是“小说中的标题是‘长凳’,请结合全文赏析这个标题的妙处”,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首先明确标题的含义,然后到文中圈出与标题相关的内容,接着要结合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以及主旨等几个角度作答。从文中来看,“长凳”是指捞浮时的所得,小说的情节围绕“长凳”展开,如宝田先看到长凳在水中漂浮,很是心动,然后三麻将长凳捞起并带回家,宝田有点不甘心,觉得长凳应该是自己的;宝田认识到三麻比自己更需要这张长凳,他虽然不好说什么,但对长凳一直念念不忘,心里也似乎一直不平;三麻为给宝田捞长凳送了命,宝田心中痛苦,追悔莫及,由此可见,“长凳”应是文章的叙事线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使故事情节更加集中、紧凑;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有助于人物内在情感和深层心理的发掘与表现,如突出塑造了三麻友爱、善良、讲信用的形象;从小说的主旨角度来看,以“长凳”为标题,使故事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时代特点,反映了那个贫穷的时代,表现了人物在贫穷中的无奈和贫穷中的善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8年1月5日,合肥火车站,一列由合肥开往广州南的列车上,女子以等丈夫为由阻止列车关门发车。1月9日上午,合肥火车站派出所宣传部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证实,事发列车是G1747次开往广州南的列车,该趟列车属于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理,广州铁路公安局正在调查处理。网络视频显示,一名带着孩子的妇女正在打电话,用身体强行阻挡车门关闭,并让列车员通知检票员放行其老公。列车员和乘客多次劝解,该女子仍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列车晚点发车。 材料二: 据安徽交通广播FM90.8最新消息,据了解,该女子为合肥人,当天该趟列车G1747因天气原因,进入合肥站时已晚点,计划在合肥站停站时间为15分钟,该女子的行为并未造成列车进一步晚点,在列车停车至第14分钟时,该事件得到处理,没有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4分钟。目前,该女子已交由铁路警方进一步处理。 材料三: - 20 - 安徽合肥一女子于近日强行阻碍高铁发车,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涉事女乘客还是一名教师。1月9日下午,该涉事女子罗某的主管部门合肥市庐阳区教体局召开了新闻通气会,公布了对其的处理结果。 新闻通气会上,合肥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称,通过网络了解到事情后,区教体局成立了事件调查处置小组,分别向合肥火车站和当事人了解了真实情况。表示此举行为极坏、影响恶劣。 该负责人称,事件发生后,庐阳区教体局召开局党委会,对此事件作出如下处理:一、责成当事人罗某立即停职检查;二、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检查,深入调查事件原因,依法依规依纪处置到位;三、区教体局举一反三,在全区教育系统中广泛开展学法守法及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严厉杜绝此类现象再度发生。 材料四: 安徽铁路公安在线 1月10日消息,1月5日16时44分, G1747次列车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女)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关闭,不听劝阻,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公安机关对此开展了调查取证。1月10日上午,罗某到合肥站派出所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了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77条规定,依据该条例第95条规定,公安机关责令罗某认错改正,对罗某处以2000元罚款。铁路警方提醒: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 原题为《情况通报》 )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涉事女子,强行阻止高铁关门发车,是为了等未及时检票上车的丈夫。 B. 材料一,事发列车G1747次隶属于广州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列车的终点站是广州南站。 C. 材料二,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该趟列车驶入合肥站时已经处于晚点状态。涉事女子的行为没有造成列车的进一步晚点,说明网传消息部分不属实。 D. 材料三,涉事女子是安徽省合肥市某小学教师,鉴于其行为影响恶劣,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对当事人给予撤职检查处理。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 涉事女子以等丈夫为由阻止高铁关门发车,该行为极坏,影响恶劣,引发网民的广泛关注。经多部门介入,目前已得到较为妥善的处理。 - 20 - B. 事件发生后,涉事女子工作单位的主管部门高度重视,不仅对当事人进行处理,还举一反三,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查,以杜绝此类现象再度发生。 C. 涉事女子阻止高铁关门发车,属于个人行为,且其教学工作并无过失。教育主管部门处罚不当,属于反应过激。 D. 涉事女子不仅是一名普通乘客,也是一名人民教师,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另外,作为母亲,在自己孩子面前做出如此恶劣的行为,也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E. 网络媒体的发达,是这次事件能广泛传播并持续发酵的重要原因。人们可以在网络空间自由地发表自己关于热点事件的看法。 9. 这次事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7. D 8. AD 9. .启示; (1)出行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 (2)作为工职人员应为社会树立正面榜样。如若犯错,当勇于承担责任,虚心接受批评。 (3)相关部门要及时妥善处理突发事件,防止事态恶化。 (4)人们应文明上网,共同维护网络空间,谨慎面对网络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上级主管部门对涉事女子的处罚是“停职”而非“撤职”。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要求罗某所在小学的教师作出深刻检查”错误,原文是“勒令罗某所在的小学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深刻检查”;C项,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并不过激,该女子的行为违反了师德规范。E项,网络自由便捷,并不代表可以随意发表看法。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内容概括谈自己的观点,不要抛离原文。此题注意根据文中的内容“该事件得到处理,没有造成网传的导致列车延误4分钟”“该负责人称,事件发生后,庐阳区教体局召开局党委会,对此事件作出如下处理”“广大旅客出行要自觉遵守铁路运输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文明出行、安全出行”从出行安全、工职人员的影响、相关部门的监督、文明上网的角度作答。 - 20 -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启示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B.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C.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D. 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0 - A. 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纪年,地支又可以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B. 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后引申为下级拜见上级或朋友间的礼节。 C.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D.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聚居处,如“闾巷、闾里”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高崇文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平定刘辟叛乱,刻功东川。 B. 高崇文治军有方,军纪严明。高崇文率军过兴元时,士兵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C. 高崇文爱护百姓,秋毫无犯。高崇文率军进入成都时,为不惊扰百姓,让军队驻扎在偏远的郊区,对财物秋毫无犯。 D. 高崇文不通文字,恃功而侈,高崇文自恃有功,洗劫蜀地国库且拥民自重,因此害怕朝廷猜忌,不敢入朝觐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1)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 (2)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賊军运输粮草的道路。 (2)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保住了性命。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出”是前句的谓语,不要和前面的状语断开;“兵”作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 - 20 -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觐谒”专指宫员拜见帝王。 1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A项,“刻功东川”错误,应为“刻功鹿头山”;C项,“让军队驻扎在偏远的郊区”错误,应为“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D项,高崇文厌烦处理公亊文书,请求保卫边塞,没有拥兵自重。 1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后:动词,延后;罪:动词,获罪;军:动词,驻军;衣冠胁污者:被动句;诣:到;活:保全。 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馬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敗,朝延封他为渤海君王。 - 20 - 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犯似的进行训练。到这时候,卯时接受命令,辰时部队已经出发了,武器装备精良完好,没有不齐全的。军队经过兴元,士卒中有人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出发,打退剑门的守兵,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洗退守梓州,皇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敗了两万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双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贼军军心开始动榣。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军非常震惊,其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順,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人馬投降.官军随后直赴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順,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拘押在囚车上送往京城。 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秋毫无犯.邢洗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石记载他的功劳 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公事文书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八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徙,谥号“成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秋晚登城北门 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都城)。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全诗都反映了他当时无拘无束和悠闲的日常生活。 B. “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乡,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 C. “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慨良多,铁马往事仍萦怀。 D. “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经常怀念曾经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收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 E. - 20 - 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写、记叙与抒情相结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愤,爱国之思、赤子之情跃然纸上。 15. 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概括并分析这首诗所体现的陆游的“男儿”本色。 【答案】14. AB 15. 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诗歌通过描述国家满目疮痍的凄凉现状,写出作者对国家安危的担忧,由此在尾联表达仍旧希望驻守梁州,横槊赋诗,为国效力的壮志雄心。 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失地飞鸿,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途未卜,作者将自身的安危郁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因国家的动荡而生愁,体现作者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 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尾联中即便“横槊赋诗”已属往昔,驻守梁州也已受阻, 但那里仍旧是作者魂牵梦绕的地方,重重阻碍也抵不住作者的坚韧。 【解析】 .....................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人物的形象,要求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注意根据诗中的情节“烽传散关信”“山河兴废”概括“国家意识”;根据“横槊赋诗”概括“雄心壮志”;根据“梦魂犹绕”“非复昔”概括“百折不回的坚韧”。 点睛:此题考核欣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是“闺中女子”还是“戍边战士”是“落魄书生”还是“漂泊江湖的游子”等,然后分析人物的情绪是“壮志难酬”还是“寂寞无聊”等,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 20 -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的天赋本性和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打破老师的神秘地位,客观地表述弟子和老师之间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说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杜牧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 (4)《逍遥游》当中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者沮丧的句子是“___,__”。 (5)《鱼我所欲也》中说人人都有向善的心,而贤者能够做到坚持不懈,“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____________________ ”。 (6)《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分析齐威王受蒙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自己无意功名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 师不必贤于弟子 (4). 族秦者秦也 (5). 非天下也 (6).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7).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 贤者能勿丧耳 (9).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10). 苟全性命于乱世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生”“沮”的写法。 第二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人以为,谣言往“敏感”上靠,就可以占领话语权高地,谣言编得越“敏感”,辟谣者越会投鼠忌器。 ②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而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③市场监管局在“春安行动”节日食品大排查中,帮助两家脏乱差的馒头店进行规范整治、改头换面,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 ④演讲列举了英国脱欧、美国大选陷入哗众取宠等例子,告诉同络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切忌人云亦云,需要有自己的思考。 - 20 - ⑤对待西方文化,不可一味排斥,但也不能东施效颦,学些文化跟哲学的皮毛;应以持平的心态看待中西文化各自的优劣。 ⑥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 A. ①③④ B. ①④⑤ C. ②⑤⑥ D. ②③⑥ 【答案】D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期刊编辑审核把关不严格,以致采用了个别剽窃抄袭之作,为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出版集团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B. 该剧创作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从全新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角度出发,对唐代大诗人李白进行了具有人文情怀的回望和演绎。 C. “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由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联合组织开展,旨在加快推进海湾综合整治和生态岛礁建设,有效改进海洋生态环境。 D. 为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学校决定开设“吃苦课”,两天内要求学生风中徒步十小时,洗澡只能用冷水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题中A项,不合逻辑,否定不当防止和不重复。C项,搭配不当,改进与环境应换成改善。D项,语序不当,两天内改到学生的后面。 - 20 -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A项否定不当。 19. 下列四副对联中,最合适用作寿联的一项是 A. 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B. 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C. 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D.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考核对联的得体,注意应用的场合是“寿联”。题中.A项,通过“琴瑟”可看出这合适作婚联;B项,通过“著成信史”可看出这是为司马迁写的挽联;C项,通过“增华”“鹤”“龟”知道这适合作寿联。D项,通过“气象新”可知这是为祝贺新阶段开始写的对联。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家都渴望天天开心,让快乐与己同行。①______ ?英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这样一个快乐的公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大,快乐就小;②______。这是他从经济与人的关系的高度提出的看法。司马光说:“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他提倡清心寡欲,安守本分,知足常乐,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做人准则。有位歌星认为:“快乐=金钱+欲望。”其含义是③_____ 。这也是当今某些“现代派”、“发烧友”所持的看法和价值观念。 【答案】 (1). ①那么,怎样才能快乐呢? (2). ②欲望小,快乐就大。 (3). ③金钱越多,欲望越大,快乐也就越大。 - 20 -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这段文字的中心词是“快乐”,第一处,这是一个问句,前面先说“大家都渴望天天开心,让快乐与己同行”,后面给出一个快乐的公式,可见此处应是有关“如何才能快乐”的问题;第二处,前面说“欲望大,快乐就小”,且此处是一个分号,这说明分号前后的内容以及句式有相关性,也就是说此处应也是“欲望……,快乐就……”,再结合“快乐”的公式来看,应是“欲望小,快乐就大”;第三处,前面说“其含义是”,这是解释前面歌星的观点“快乐=金钱+欲望”,考生可以模仿前面对英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快乐公式“快乐=物质消费”的分析来解答此处,即模仿“欲望大,快乐就小;欲望小,快乐就大”,但此处要注意是从歌星的观点角度来分析,即“金钱越多,欲望越大,快乐也就越大”。 四、写作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意思是说,他人对我不好,我反而给他恩德,这样做怎样? 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说,如果你这样做,那么他人给了你恩德,你用什么回报?应该用对等的手段回复他人的不好,用恩德回报他人的恩德。 “以德报怨”“以直报怨”这两种做法谁是谁非,历来见仁见智。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也让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请你写一篇文章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德报怨 老子曾云:“以德报怨”。这样的做法在生活中有实际的体现。曾有一则新闻,讲的是一位小偷到超市里偷东西时正好被店员撞见,店员非但没有揪着他认罪,还多拿了些商品给他,最后小偷被弄得很羞愧,主动把商品放回了货架。这不正是以德报怨的体现吗? 由此观之,我们应该以德报怨。以德报怨能使对方因自己的宽容和让步感到羞愧,从而修正错误。不仅如此,以德报怨还能使对方对自己心存感激,从而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改善了原本糟糕的人际关系。 将相和的故事是一段千古佳话,讲述的是廉颇因不满蔺相如身无军功,仅凭一张能说会道的巧嘴便位列自己之上,而不断找他的麻烦。而蔺相如却选择视而不见,能躲则躲,甚至为了避开廉颇而不上早朝。最终,廉颇知道了蔺相如一直以来对自己的宽容和让步,从而感到羞愧,主动负荆请罪,意欲弥补过失。而蔺相如也选择了原谅。最后,两人结成了刎颈之交。正是蔺相如的不断的宽容和让步,才使廉颇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感到羞愧,从而修正了错误。同时,由于廉颇的心存感激和对蔺相如的这种以德报怨的精神的敬佩,才使得他愿意亲近蔺相如,拉近了和他的距离,改善了原本糟糕的人际关系,促成了一段佳话。 - 20 - 梁楚之欢也是一段千古佳话,讲述的是楚国人嫉妒梁国的瓜比自己的瓜品质好,便在夜晚偷偷地毁坏梁国的瓜田。与此同时,梁国人知道后选择了宽容和让步,在夜晚偷偷帮楚国的瓜田浇水,以致楚国之后的瓜的品质越来越好。楚王得知此事后,感到十分羞愧,命人向梁国致歉并致以黄金。最终,两国结成了友好的关系。正是梁国人的宽容和让步,使楚国人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感到羞愧,之后修正了错误。同时,楚国人也对梁国人心存感激,对梁国人以德报怨的行为感到敬佩,拉近了和梁国的距离,改善了原本糟糕的人际关系,留下了一段佳话。 对于当今这个易怒的社会,我们要学会冷静地思考,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以怨报怨。而是要用自己的宽容感化对方,避免一场两方都不讨好的恶战,达到彼此都满意和舒心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这个社会奉行以怨报怨,那么是否到处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战争,从而硝烟四起,生灵涂炭呢? 以德报怨,可结成君子之交,更可使社会弘扬德行之风。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中的一个要求是对“以德报怨”或“以直报怨”发表看法,阐述理由,这是对写作内容的限制,因此立意时考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种观点发表看法,阐述理由,也可以对两者进行评价,肯定一个,否定一个。另外一个要求是所写文章要合适“在班会课上”“进行讨论”,这就要求在行文时,以讨论者的身份出现,注意作文的语体色彩,讨论的对对象是老师和同学,这就要求行文时语言不能咄咄逼人,要以理服人,有理有据。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 20 -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 2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