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二10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二10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解析版

济宁一中2017级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阶段检测 地理试题 出题人: 审题人: ‎ 说明: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本试题共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第I卷 一、单选题(60分)‎ 下图为某半球的俯视图,画斜线部分表示夜半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半球为 A. 南半球 B. 东半球 C. 北半球 D. 西半球 ‎2. 关于图中各地的描述错误的是 A. E、M、N 三地全年昼夜等长 B. P 地该日出现了极昼现象 C. E、F 两地日出地方时相同 D. 弧PM 为晨线,弧 PN 为昏线 ‎3. 图示时刻的北京时间为 A. 12:00 B. 17:‎00 C. 24:00 D. 15:00‎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图示为某极点俯视图,此时地球呈顺时针转动,为南半球,A正确。若为北极点俯视图,应为逆时针,排除C。图示经度涵盖全球,位于南半球的东、西半球都有,故BD错误。‎ ‎【2题详解】‎ 图示为南半球光照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代表冬至日。E、M、N 三地位于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为12小时,A正确。P在南极圈上,该日出现极昼现象。E、F 两地不同纬度,昼长不同,日出地方时不同,故C描述错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弧PM 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弧 PN 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为昏线,D对。‎ ‎【3题详解】‎ 图示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弧PM 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为晨线,M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6时,0°9时即零时区9时,则北京时间东八区为17时,故选B。‎ ‎【点睛】地方时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钟,东加西减,经差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间具体可分为四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 确定出用以计算的参照时间。昼、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12时、24时(或0时),如ND、NB;晨、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分别为6时、18时,如NC和NA ‎(2)二定向,‎ 确定两点的相对东、西方向。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选择“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选择“西减”‎ 确定两点的经度差 ‎(4)四定值,所求的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经度差/1°‎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位于②地的东北方向 B. ③地位于④地的西南方向 C. 甲图的比例尺小于乙图 D. 甲图的范围小于乙图 ‎5. 从①地到④地最近的走法和距离分别是 A. 一直向东走 12765千米 B.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走 11054.5千米 C. 一直向西走 17205千米 D. 先向西南,再向西北走 14899.5千米 ‎【答案】4. C 5. B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经纬度可判断,①②的地理坐标分别为(110°E,30°N)(170°W,30°S),因此①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A错误;丙丁两图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③④的地理坐标分别为(45°W,30°S)(135°W,30°N),因此③地位于④地的东南方向,B错误;甲乙两图图幅相同,经纬度跨度相同,但甲纬度较乙低,因此实际面积较乙大,则比例尺较乙小,C正确,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球面两地间最短距离是过两地的大圆劣弧段。据上题分析可知,①的地理坐标为(110°E,30°N)④的地理坐标为(135°W,30°N),两地同位于30°N,且①地位于④地的西侧,则从①地到④地最近的走法是先东北后东南,故选C。‎ ‎【点睛】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确定“大圆”:“大圆”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在地球上,三种情况下“大圆”是确定的。如赤道圈、晨昏圈、经线圈。‎ ‎②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所在“大圆”具有以下特征:‎ a.北半球——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b.南半球——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 (2)确定“劣弧”: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则由“劣弧”来决定,所谓“劣弧”,即两点间的弧度小于180°。‎ 读西半球部分图(下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夜长为8小时。回答下面小题。‎ ‎6. 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 23°26′N ,0° B. 23°26′N ,20°W C. 23°26′S,160°E D. 23°26′S ,180°‎ ‎7. 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 0时 B. 1时20分 C. 12时 D. 13时20分 ‎8. 此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可能是右上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6. B 7. D 8. B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左图为西半球部分图,过B点的经线是160°E。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C地夜长为8小时,昼长为16小时,北极圈是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3°26′N。B点是切点,时刻是0点,所以20°W是正午12点。B对。‎ ‎【7题详解】‎ 根据前面分析,20°W是12点,国际标准时间是0°经线的时间,13:20,D对。‎ ‎【8题详解】‎ 此时北极圈是极昼现象,北半球是夏至日,在远日点附近,对应图中的②地,B对。①是春分,③是秋分,④是冬至,A、C、D错。‎ 考点:晨昏线,东西半球划分,时间计算,地球公转的特征。‎ 某学生当地时间‎2018年4月18日10时50分左右(以10时50分计)到达西雅图(西八区),开始了为期12天的旅游。据此回完成下面小题。‎ ‎9. 此时北京时间为 A. ‎4月18日1时50分 B. ‎4月18日18时50分 C. ‎4月19日1时50分 D. ‎4月19日2时50分 ‎10. 旅游期间 A. 曾母暗沙(40N附近)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B. 高雄(220N附近)正午日影由长变短 C. 夏威夷(180N附近)正午日影为长-短-长变化 D. 西雅图(470N附近)正午日影由短变长 ‎11. 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 21时30分 B. 2时30分 C. 8时00分 D. 3时30分 ‎12. 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 哈尔滨 B. 海口 C. 杭州 D. 北京 ‎13. 若AB弧表示‎2018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A. ‎2月28日13时40分 B. 2月29日13时40分 C. ‎3月2日14日00分 D. ‎2月28日14时00分 ‎【答案】9. D 10. B 11. B 12. A 13. C ‎【解析】‎ ‎【分析】‎ 考查时区、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含义及应用。‎ 考查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时刻的计算。‎ 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考查了昼长的纬度分布规律。‎ 考查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9题详解】‎ 由题意知西雅图区时应为‎4月18日10时50分,北京(东八区)和西雅图(西八区)相差16个时区,用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两地时区差×1小时,计算可得此时北京时间为‎4月19日2时50分,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到北回归线大约3个月,平均每个月大约移动7至8度,由题意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置应在8°N偏南且向北移动。8°N以南的正午物体影子渐长,8°N以北正午物体影子渐短。故选B。‎ ‎【11题详解】‎ 根据夜弧为75°,可以得到该纬度夜长为75°/360°×24小时=5小时,昼长为24小时-5小时=19小时,12-昼长/2=日出时间=2:30,故选B。‎ ‎【12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线上昼弧或夜弧的长度判断该地的纬度,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从图中可判断,A、B、C、D在同一纬线圈上,N为北极点。若AB弧表示夜弧,跨75°,故夜长占75°/360°,夜长只有5小时,昼长为19小时,昼夜长短差别大,说明此地纬度较高,根据夏至日60°N昼长是18时29分,四个城市中,纬度最高的是大庆,A与图示情况最接近。故选A。‎ ‎【13题详解】‎ 此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可知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根据题意,已知B 点为零时,NB日期界线为0时经线,是自然日界线,时刻为0时;则 NA是理论日界线(180°经线),故BN的经度为105°W,位于西7区,区时为0时;已知100°E位于东7区,计算可得100°E的区时为14时。再根据AB弧表示‎2006年3月1日的范围,可知,其它地区是‎2006年3月2日,因此100°E 的区时为‎3月2日14 时 00分,C正确。故选C。‎ ‎【点睛】复习时要掌握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明确我国四至点位置,注意重要经纬线附近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 因为题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所以重新生成了解析模版。下面是旧的解析,供您参考。上传之前,务必将本段和下面的所有文字全部删除干净。‎ ‎------------------------------------------------‎ 下图为某时刻地球的太阳光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15. 该日A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 66°34′ B. 46°52′ C. 43°08′ D. 90°‎ ‎16. 关于图中各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昼长 B>A>D>C B. 自转线速度 D>A>B>C C. 正午太阳高度角 D>B>A>C D. 地方时B地早于D地 ‎17. 从B 地向 D 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将 A. 向左偏转 B. 向右偏转 C. 不会偏转 D. 先右偏再左偏 ‎【答案】14. B 15. C 16. C 17.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B项正确。‎ ‎【15题详解】‎ A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90°—(23°26′+23°26′)=43°08′,故C项正确。‎ ‎【16题详解】‎ 北半球夏至日,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昼长 B>D>A>C;除极点外,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D>A>C>B;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角 D>B>A>C;B、D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C项正确。‎ ‎【17题详解】‎ B地位于北半球,D位于赤道,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从 B 地向 D 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将向右偏转,B项正确。‎ 下图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图中 B 为莫霍界面,E 为地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图中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 A. A—地幔 B. C—岩石圈 C. D—古登堡界面 D. C—地壳 ‎19. 岩石圈的范围指 A. 地壳 B. 古登堡界面与莫霍界面之间的区域 C. 地壳与地幔 D. 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20. 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可能是 A. 马里亚纳海沟 B. 南海海域 C. 青藏高原 D. 死海 ‎【答案】18. C 19. D 20. C ‎【解析】‎ ‎【18题详解】‎ 关于图中的圈层对应正确的是A为地壳,C为地幔,D为古登堡界面,C项正确。‎ ‎【19题详解】‎ 岩石圈是指地壳与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D项正确。‎ ‎【20题详解】‎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青藏高原,C项正确。‎ ‎21.读四幅地貌景观图片,关于构成①~④地景观的岩石及其岩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景观中的岩石为喷出岩,在陆地表面广泛分布 ‎②景观中岩石属于沉积岩,岩层结构清晰 ‎③景观中岩石的岩性可能上硬下软 ‎④景观中的岩石为大理岩,易受酸性雨水侵蚀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①断块山,为侵入型岩浆岩,比如花岗岩类,①错误。②景观中岩石在河床沉积而成,是层理结构明显的沉积岩,故②正确。③景观岩石上面较大,下面较小,可能是因为上面岩石较硬,下层岩石较软,易被侵蚀,③正确。④景观为石林,是典型的岩溶地貌景观,受流水溶蚀作用,不是酸雨,故④错,选B。‎ ‎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2. 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3. 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岩石圈包括地壳全部及上地幔顶部,AB错。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C对。岩石圈包括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D错。故选C。‎ ‎【23题详解】‎ 大气圈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A错。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对。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及岩石圈的上部,C错。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与地球的内部圈层也有密切的关系,D错。故选B。‎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24.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A.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 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 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25. 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 B. C. D. ‎ ‎【答案】24. D 25. A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地面大约2 900千米深度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到此界面,横波速度突然降低为零,纵波速度也突然降低(横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纵波可以通过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说明了该深度上下层次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25题详解】‎ 纵波波速要大于横波波速,海底油气矿藏属于液态物质,遇到此物质,横波消失,纵波先减小,后增大。‎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震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地震波经过古登堡界面的变化和利用此原理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 读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影响图示火山灰厚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陆地分布 B. 火山高度 C. 植被覆盖率 D. 东南信风 ‎27. 该火山主要喷发物质最可能来自 A. 上地幔顶部 B. 岩石圈上部 C. 内核 D. 地壳内部 ‎28. 该火山爆发后 ‎①使当地土壤肥力增加  ②影响海洋鱼类的呼吸作用 ‎③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④可能引发当地森林火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26. D 27. A 28. C ‎【解析】‎ 试题考查风带分布规律、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火山喷发影响 ‎【26题详解】‎ 图中西北部火山灰分布范围明显大于其他地区,距火山口相同范围内西北部火山灰厚度最大,说明受东南风的影响,D正确。‎ ‎【27题详解】‎ 火山喷发物为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A正确;岩石圈和地壳位于软流层上部;内地核位于软流层下部。‎ ‎【28题详解】‎ 火上爆发后,火山灰使当地土壤肥力增加;火山灰不溶解于水,不会影响海洋鱼类的呼吸作用;火山灰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会导致气温下降;火山喷发可能引发当地森林火灾,C正确。‎ 读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下列能正确表示宁夏平原形成过程的是 A.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侵蚀 B.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侵蚀 C. 地壳抬升→断裂陷落→流水沉积 D. 地壳抬升→褶皱凹陷→流水沉积 ‎30. 与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 A. 渭河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台湾海峡 ‎【答案】29. C 30. A ‎【解析】‎ 试题分析:‎ ‎【29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两侧地壳抬升,中间地壳下降,形成低地;在黄河及其支流影响下,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3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宁夏平原地质构造为断层中的地堑,和其地质构造相同的地区是渭河平原。‎ 考点:地质构造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40分)‎ ‎31.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8:00时太阳照射地球情况(阴影区为夜,非阴影区为昼),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用P标出太阳直射点的位置________。‎ ‎(2)图示时北京为_____月_____日。‎ ‎(3)A、B、C三地比较,最先日落的是_________,次日最早迎来曙光的是______。‎ ‎(4)D处的昼长是_____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_____,该日北京(39°54′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南回归线和从左向右数第二条经线交点处 (2). 12 (3). 22 (4). A (5). C (6). 8 (7). 180° (8). 26°40′‎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 ‎【详解】(1)太阳直射点上,时间为12时,图中的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从而判断其经度位置。太阳直射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从图上信息看,该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 ‎(2)从图上信息看,该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时间为‎12月22日,图中北京时间为8:00时,因此,图示时北京为 ‎12月22日。‎ ‎(3)A、B、C三地比较,C地出现极昼现象,A、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地昼较短,最先日落。C地出现极昼现象,次日最早迎来曙光的是C。‎ ‎(4)D点所在的纬线与昏线的交点时间为16时,从而可以判断其昼长为8小时。已知此时北京时间8:00,即120°E为8时,则12时所在的经线是180°经线,‎ 故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180°;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该日北京(39°54′N,116°E)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H=90°-(39°54′+23°26′)=26°40′。‎ ‎32.读图,回答问题。‎ ‎(1)左上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______地区,其成因是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对左上图中C、D、E所代表的三类岩石按年龄由老到新进行排序。‎ ‎(3)左上图中B为流动沙丘,结合右上图所示的流动沙丘等高线示意图,分析B所处地区的盛行风为__________。‎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 ‎ ‎(5)在左上图中标出断层两侧岩体的运动方向。‎ ‎【答案】(1)西北(内陆) 风力侵蚀 ‎(2)E、D、C ‎(3)北风 ‎(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 ‎(5)画图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地质剖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背景,考查区域地貌形态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岩层形成时间早晚的判读,综合性较强,难度一般,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A地貌是风蚀蘑菇,主要分布于干旱多风的西北地区,是风力侵蚀形成。‎ ‎(2)结合成岩规律判定,DE具有层理结构,且E位于D下方,则E早于D形成;C侵入DE层,则其形成晚于DE,故其形成顺序为E、D、C。‎ ‎(3)迎风坡坡缓,背风坡坡陡,则可知该地盛行北风。‎ ‎(4)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图示中有断层和岩浆侵入,从而判定该地区的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前两种。‎ ‎(5)应沿断层两侧画箭头,断层线南侧为上升岩体,北侧为下降岩体。‎ ‎33.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和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 ‎ ‎(1)图中a、b、c、d中具有层理构造和化石特点的字母是________,包含花岗岩的字母是___________,图中数码①表示的_______作用。‎ ‎(2)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 丙处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 ‎(3)图中甲处在地貌上成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处中最适宜建设地下隧道的是___________,该处适合建设地下隧道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b (3). 变质 (4). 背斜 (5). 从中心向两翼岩层越来越新(岩层向上拱起), (6). 断层 (7).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 (8). 乙处 (9). 背斜构造中岩层,不易塌陷,不易积水。‎ ‎【解析】‎ ‎【分析】‎ 考查岩石圈的三类岩石的转化、地质构造及应用,难度较低。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详解】(1)根据示意图判断,a是喷出型岩浆岩,b为侵入型岩浆岩,d在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下沉积为沉积岩,在地下高温高压的变质作用变成c变质岩。具有层理结构的是沉积岩d。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图中①是沉积岩变质为变质岩,故为变质作用。‎ ‎(2)乙处岩层向上拱起,岩层从中心向两翼越来越新,为背斜。丙处岩层断裂并发生明显位移,是断层。‎ ‎(3)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地貌表现为山地。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受挤压力,不易被侵蚀,谷地易受堆积,逐渐形成山岭。‎ ‎(4)根据图示,甲为向斜,乙为背斜,丙是断层。断层岩层不稳定,不适宜修建隧道。甲是向斜,受挤压力,易坍塌,不安全,不适宜修建隧道。乙处背斜岩层受张力作用,不易坍塌,安全;向上拱起的岩层,不易积水,适合修建地下隧道。‎ ‎【点睛】判断地质构造的三种方法 ‎(1)形态法。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利用此方法判断时,可把缺失岩层补画完整(如下图中乙处)再判断。‎ ‎(2)新老法。在岩层弯曲形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3)位移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否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