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2讲 西方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32讲 西方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学案)

阶段特征 本时段包括两个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又称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到1918年),又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又称资本主义的“蒸汽时代”。在这个时段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扩展到法国、美国、德意志的一些地区;19世纪中期以后,俄国、日本等国也陆续开始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人类历史进入了“蒸汽时代”。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国家政权;19世纪60~70年代,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等形成了空前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并占据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进入了成熟、稳定和繁荣时期。在经济方面,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应运而生;国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英法两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美德两国后来居上,俄日两国的经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政治方面,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法国确立了共和制,一向奉行专制制度的日本和德国也先后颁布宪法,建立议会,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国际关系方面,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列强围绕着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2讲 西方代议制的扩展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背景: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1789年爆发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2)1792年,废除君主制,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3)此后,政局不断震荡,政权频繁更迭,政体反复变换。‎ ‎2.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颁布:1875年,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2)内容 ‎①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内阁由总统任命,但是对议会负责。‎ ‎③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3)影响:标志着法国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 ‎[易混提醒] 关于法国政体理解上的易混点 (1)在法国政权更迭中出现的王朝大部分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并非封建王朝,比如法兰西第一帝国、第二帝国、七月王朝等。‎ (2)法国近代的共和制与当代的共和制有所不同,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而从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建立)开始,法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二、德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1.背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1871年1月,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 ‎2.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联邦制: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 ‎(2)皇帝:帝国皇帝控制行政权、军事权并监督立法,拥有巨大的权力。‎ ‎(3)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4)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3.特点: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国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以延续。‎ ‎4.评价 ‎(1)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2)帝国的专横统治也引起社会不满,并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 ‎[图示总结] 德国1871年宪法的内容与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条件 ‎(1)思想来源 ‎①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②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的古典哲学思想。‎ ‎③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思想。‎ ‎(2)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阶级矛盾尖锐。‎ ‎(3)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兴起。‎ ‎(4)主观努力: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努力。‎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发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撰写的宣言。‎ ‎(2)内容 ‎①肯定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③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 ‎④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3.意义 ‎(1)马克思主义成为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兴起。‎ ‎(2)对人类社会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概念辨析]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空想性: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性: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四、巴黎公社 ‎1.背景 ‎(1)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巴黎人民武装起来,保卫共和国首都。‎ ‎(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妄图解除国民自卫军的武装。‎ ‎2.成立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自治政府——巴黎公社。‎ ‎3.措施 ‎(1)政治上: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公职人员。‎ ‎(2)经济上: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3)其他方面: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等。‎ ‎4.意义 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首创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轻巧识记] “三个三”总结巴黎公社革命 考点一 西方代议制的扩展 ‎1.法国1875年宪法所体现的法国共和制的特点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2.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成因 ‎(1)特点 ‎①只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②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③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④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2)成因 ‎①历史原因:德国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帝国成立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②现实原因:资本主义起步晚,发展不充分,软弱的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同他国展开竞争。‎ ‎3.德国代议制的影响 ‎(1)积极性: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宪法的颁布使德意志帝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德国迈入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宪法的颁布对欧亚一些国家的宪法,特别是对日本帝国宪法有很大影响。‎ ‎(2)局限性: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1.论从史出 由直接民主到间接民主的转变 史料 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唯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结论 间接民主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选民范围日渐扩大;扩展到更多国家。‎ ‎2.获取材料信息 要求:根据下列材料,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政体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材料 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由国民议会两院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拥有统率军队、任命内阁各部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解散众议院等权力。总统的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副署。国民议会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众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参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内阁向议会负责,内阁总理须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员可以兼任内阁官职。‎ ‎——摘编自洪波《法国政治制度变迁——从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国》‎ 主要信息: ‎ ‎ ‎ ‎ ‎ 答案 具有总统制和议会制双重特色;权力重心在议会,总统由议会选出,权力相对较小,总统之下没有内阁。‎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巴黎公社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 ‎(1)对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开辟了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历程,为国际无产阶级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从此蓬勃兴起,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2)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成就。‎ ‎2.多维视角认识巴黎公社 爆发的偶然性 巴黎公社革命只是一次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即巴黎公社起义的爆发不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 失败的必然性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法国的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还不具备,这就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意义的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丰富了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教训的深刻性 缺乏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巴黎公社成立后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错误。巴黎公社失败的另一个重要教训是缺乏工农联盟,没有争取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没有掌握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 ‎1.论从史出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的依据 史料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节选自《共产党宣言》‎ 结论 《共产党宣言》倡导暴力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根本目的则是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斗争,从而指明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前途、目标与手段。‎ ‎2.获取材料信息 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巴黎公社的性质。‎ 材料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 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刘祚昌《世界通史》‎ 提示:从公社委员的组成、措施等方面分析。‎ 论证: ‎ ‎ ‎ ‎ ‎ ‎ ‎ 答案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理由如下:从公社委员的组成看,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从措施看,政治方面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经济方面触及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1.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殊性和临时性 这部宪法是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对共和派而言,虽然宪法未对国家政治体制做出明确规定,但既然宪法承认了“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那么自然也就意味着承认共和国本身;而对保皇派来说,由于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参议院又由间接选举产生(其中有75名终身职议员),因而这一宪法也同样适合于君主制。一旦保皇派得势,只要将宪法略加修改,总统可以变为国王,参议院可以变为贵族院,显然这是一部各有打算的共和派、保皇派双方为求得一时的安定而制定的临时性宪法。但让人多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是,恰恰是这样一部临时性宪法竟通用了65年之久,成为迄今为止法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宪法。——据吕一民《法国通史》‎ 发现问题 法国1875年宪法是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的,材料的分析符合唯物史观。‎ 命题角度 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特殊的政治环境”的表现及其成因;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过程的曲折性、长期性;法国1875年宪法的特点及成因。‎ ‎2.19世纪70年代德国的国家结构 新帝国由22个邦和3个自由市组成……最大的邦是普鲁士王国,占帝国全部面积的55%和人口的61%……当时有人讽刺说,这是一个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联邦。新帝国形式上是作为一个联邦组织起来,参加帝国的各邦表面上并未失去各自的原有地位,但是统治权属于普鲁士控制的帝国政府,而不属于各邦。——丁建宏《德国通史》‎ 发现问题 德国是联邦政体,普鲁士在帝国中占有统治地位。‎ 命题角度 德国政体的特点及成因;普鲁士在德国的地位及作用。‎ ‎3.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当《资本论》德文版第三卷出版(1894年)后,奥地利经济学家斯班称马克思的“每一学说”“皆属错误的”,而且“马克思的主要学说”“皆非出于独创”;不过,他还是承认“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说中,确有一段真理”……‎ ‎“大危机”爆发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中“出现了研究马克思经济学说的热烈气氛”。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42年就用“伟大”一词来形容“马克思的道理”,指出“马克思的分析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唯一真正进化的经济理论”。——陈韶华、郭广迪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 经济学态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发现问题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命题角度 不同时期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态度及成因;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与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的影响探讨。‎ ‎4.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 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 发现问题 材料中的分析符合唯物史观。‎ 命题角度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与巴黎公社的结局。‎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Ⅲ,33‎ ‎2016‎ 全国Ⅲ,35‎ ‎2013‎ 全国Ⅱ,34‎ ‎1.命题点:法国大革命时期宣扬的政治理念 ‎(2017·课标全国Ⅲ,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答案 C 解析 “十字街头”“平民大众”“被告”等反映了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国民公会是民意的代表,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无法体现“三权分立”;1793年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既是法庭又是被告”与“法律至上”理念不符,故A、B、D三项错误。‎ ‎2.命题点:法国政治体制的发展完善 ‎(2016·课标全国Ⅲ,35)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针对“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的情况戴高乐总统采取措施,其结果是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故选择A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时就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出两党制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 ‎3.命题点:德国经济发展与政体的冲突 ‎(2013·课标全国Ⅱ,34)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 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答案 A 解析 19世纪晚期的德国已经完成了王朝统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据此排除B、C、D三项,而德国的近代政体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所确立的,这就使得在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从而导致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1.命题点: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与政治妥协 ‎(2018·太原一模,3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  )‎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总统解散众议院”,体现了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果,符合法国国情,顺应了历史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总统”“众议院”“参议院”三者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同社会阶层、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故D项错误。‎ ‎2.命题点:集权体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2017·成都二模,34)有学者指出,从政治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以“帝制”取代“共和”无疑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但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起飞的局面,并使步履蹒跚的法国工业革命最终大功告成。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  )‎ A.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B.民主制度妨碍了工业革命 C.经济发展有助于帝制巩固 D.政局稳定推进了经济发展 答案 D 解析 在欧洲代议制相继确立的时代,法国出现帝制在政治上违背了时代潮流,故A项错误;民主制度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发展推动资产阶级壮大,成为反帝制的力量,故C项错误;帝制的实行促使法国政局相对稳定,从而促进了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 ‎3.命题点:德国政治变革对社会发展影响 ‎(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33)1871年以后,在俾斯麦的参与下,德国出台商业法、营业自由法、关税法、货币法等,还将境内7个不同的货币区和33个具有钞票发行权的银行统一,以马克作为法定货币单位。这些措施(  )‎ A.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本质反映 B.表明帝国首相具有制定法律权力 C.暴露了帝国政府在经济上的反动 D.客观上推动了德国工业革命进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做法有利于经济发展,不是帝国宪法的本质,故A项错误;“在俾斯麦的参与下”不能判断完全由其制订,故B项错误;这些经济政策对当时德国经济发展是有利的,故C项错误;这些法律措施有助于从经济上完成统一,形成真正的全国市场,故D项正确。‎ ‎4.命题点: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主义变动的关系 ‎(2017·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第二学期第一次联考,33)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最符合史实的是(  )‎ 时间 重大历史事件 ‎1765年 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马克思主义诞生 ‎1848年前后 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 巴黎公社革命 A.资本主义仍旧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不完全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答案 A 解析 材料体现了工业革命和无产阶级运动,结合所学,该时期无产阶级运动都以失败告终,表明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时期,故A项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巴黎公社并非以推翻资本主义为主要目标,故B项错误;该时期历史发展的主线,依旧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故C项错误;该阶段更多体现的是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制度贫富两极分化的不满,故D项错误。‎ ‎5.命题点:巴黎公社建立民主的尝试 ‎(2018·全国Ⅰ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34)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席职务不固定,公社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投票的效力不会受到自己职务高低的影响。这说明巴黎公社(  )‎ A.鼓励工人阶级参与政治 B.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 C.体现了三权制衡的原则 D.推行平等的选举制度 答案 B 解析 材料“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构公社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主席职务不固定,公社委员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各自投票的效力不会受到自己职务高低的影响”反映了公社权力机构的运行,与工人参政无关,故A项错误;三权制衡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特点,与巴黎公社性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巴黎公社权力机构运行,与选举无关,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甘肃二模,33)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了民主化进程 答案 C 解析 启蒙思想是在17、18世纪进入到繁盛阶段,故A项错误;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仅是法国频繁更换宪法的其中一个原因,故B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此消彼长,说明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故C项正确;外国势力的干涉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D项错误。‎ ‎2.(2017·汉中二模,33)下图是近代某国某时期的政体示意图:‎ 该示意图所示制度的特点是(  )‎ A.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执掌 B.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 C.元首是选民直选产生 D.元首拥有任命内阁、主宰议会等大权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信息图示可知元首和内阁共同执掌行政权,故A项正确;由材料信息图可知议会能够谴责内阁,但不能由此说明内阁独立对议会负责,故B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图可知元首是经议会选举产生,不是选民直选产生,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图无法体现元首拥有主宰议会的大权,故D项错误。‎ ‎3.(2017·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调研,33)法国史学家瑟诺博斯称:“这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经久的宪法;法国有了一个稳定的政治制度,这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保王派力主赋予总统一定的权力 B.共和派无奈地接受了君主制 C.各派以对抗的方法开展制宪工作 D.制宪过程中出现制度性妥协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及最终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与妥协,故D项正确。 ‎ ‎4.(2017·乌鲁木齐二模,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限制。与英国相比,此规定的政治影响是(  )‎ A.让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B.使议会的权力急剧膨胀 C.有助于权力结构的制衡 D.导致倒阁现象频繁发生 答案 D 解析 总统解散议会的限制较为严苛,而议会对内阁行使的不信任权却没有制约,这种规定必然使得内阁由于议会频繁地使用不信任权而频繁倒台,故D项正确。‎ ‎5.(2017·大庆二模,33)《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共58人组成,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17名联邦议会代表。”这表明(  )‎ A.联邦议会具有唯一立法权 B.各邦享有绝对平等的权力 C.突出了普鲁士的地位 D.皇帝具有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 C 解析 德意志帝国皇帝享有创制法律的权力,因此联邦议会不是唯一的立法机构,故A项错误;据材料“表决时如有14票反对,即可否决议案,普鲁士拥有17名联邦议会代表”可知,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权力较大,各邦权力不具有绝对平等性,故B项错误;德意志帝国皇帝享有极大权力,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内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故D项错误。‎ ‎6.(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五次联考,34)德意志帝国议会每五年举行一次,议员通过公开的直接普选产生,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 A.具备近代民主特征 B.帝国议会有行政权 C.推行了普遍选举制 D.废除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中德意志的帝国议会的议员公开普选,说明德意志帝国具有近代民主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帝国议会的选举,并未涉及其权力,且德意志帝国的行政大权掌握在首相手中,故B项错误;材料中帝国议会的选举仅仅是“25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并未推行普遍选举制,故C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 ‎ ‎7.(2017·北京昌平高三期末,22)1871年12月,日本派出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各国。回国后,他们对德意志帝国的政体大为赞赏,并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订了自己的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 A.是当时最先进的宪法 B.保留了君主的大权 C.给予了人民很大权利 D.是由资产阶级制订的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他们对德意志帝国的政体大为赞赏,并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订了自己的宪法”可知,德国保留了专制主义传统且成为强国,满足了日本建立以天皇为核心的帝国统治的需要,故B项正确。‎ ‎8.“他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建立一种以‘法郎吉’为其基层组织的社会主义社会……还首次提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人民是否彻底解放的准绳。”材料中的“他”‎ 是指(  )‎ A.伏尔泰 B.卢梭 C.傅立叶 D.马克思 答案 C 解析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的思想属于资产阶级思想,不符合材料中要求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张,故A项错误;卢梭也属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样不符合材料中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张,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幻想通过宣传和教育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判断是傅立叶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马克思创立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 ‎9.“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这说明(  )‎ 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 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作指导 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 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不是很成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并结合所学,可知该著作为《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运动的思想武器、理论指导,故B项正确;它是在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有所发展突破,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运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偶发性事件,故D项错误。‎ ‎10.(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42)恩格斯在晚年不但高度评价了股份制企业的制度模式,还认为它是从私有制向真正的公有制过渡的模式。这反映出恩格斯(  )‎ A.借鉴资本主义私有模式 B.放弃了“暴力革命”的理论 C.认同资本主义运行模式 D.对共产主义理论自我反思 答案 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恩格斯对股份制的高度评价,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恩格斯对“暴力革命”的否定,故B项错误;恩格斯对股份制的高度评价,是对实现共产主义的思考,故C项错误;恩格斯对股份制的高度评价反映了他对实现共产主义途径的思考,属于对共产主义理论的自我反思,故D项正确。‎ ‎11.(2017·滨州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1)2014年发表的《国际社会向“左”转》—文指出,‎ 当下国际社会的左派,在政治制度上,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活模式上,提倡反对权贵、倾向平民,以同情弱者、改善民生为日常生活图景。上述材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 B.十月革命形成的社会制度基本普及 C.巴黎公社提出的基本原则得到落实 D.资本主义不公正引起社会广泛不满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等主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仍有重大意义,故A项正确。‎ ‎12.(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33)马克思:“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这说明巴黎公社(  )‎ A.完全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 B.国家政权性质具有不明确性 C.是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政权 D.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答案 D 解析 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可见它不仅仅代表了工人阶级利益,故A项错误;巴黎公社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而不是不明确性,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广泛的代表性,并不意味着各阶级阶层的联合执政,故C项错误;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体现出政治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7·太原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在与欧洲其他强国的争霸过程中,特别是统一的民族国家形成之后,法国的现代化道路曲折而漫长。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式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革命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二 与西欧许多国家相比,德意志的现代化进程起步相对较晚,直到19世纪初才真正开始向现代的迈进。在德意志的现代化启动和展开过程中,普鲁士——德国的统治集团始终发挥了主导的作用:其中的远见卓识者为了维护传统统治体制,一场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促进现代化,由此形成了一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材料三 ‎ 就现代化的进程和结果而言,美国的历史无疑是一部成功的记录。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之初欧洲移民及其后裔力图按照他们所熟悉的模式重建社会;然而,北美不同的环境和其他条件,迫使他们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打算,对来自母国的观念、制度和方式加以创造性的转化,逐渐建成了一个与母国不完全相同的社会。——摘编自钱乘旦《现代化历程·北美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政治现代化以革命方式展开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历史和现实传统”各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鲁士在德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主导作用,并且分析这种“防御性的现代化模式”是如何“维护传统统治体制”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的“创造性的转化”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成功的记录”。‎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近代欧美各国不同政治走向的共性因素。‎ 答案 (1)基础:启蒙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展开,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主张广为流传。‎ 传统: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2)作用: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 维护传统:继承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的历史传统;由容克和君主掌握实权、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3)记录:建立总统共和国;颁布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和三权分立的宪政体制。‎ ‎(4)因素:深受历史传统和国情的影响。‎ ‎14.(2018·宜宾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使得工人阶级以及他们的理论家展开了对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欧文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并未得到合理的分配,它被少数人所攫取,使得社会大多数人陷于贫困和不幸。在这一体制下,资本家在追逐利益的驱动下用最小的成本实现着财富的不断增殖。人们热衷于财富积累,不惜残酷打击竞争者,人类的正直、坦率、诚恳、公正等品质荡然无存。因此,私有财产是贫困和不平等的唯一根源,由于贫困而在全世界引起各种罪行和灾难。欧文疾呼,要创设一种新制度,构建一个新社会,其原则是共同劳动、共同占有、权利和义务平等,没有剥削、压迫,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将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他们的批评,连同保守者和自由主义者一起,在说服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为工人阶级提供保障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材料二 在对工业文明的一片批判声中,一批思想家坚决为现有的工业制度和社会体制辩护呐喊……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增加以及整个社会财富的增长,这是斯密长期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重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家出于“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机”,他们“所考虑的不是社会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在斯密看来,市场的自由竞争实现了社会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引导着人们实现着个人利益,也增进着国家的财富,这是现行社会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总之,要建立起“‎ 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在这一制度下,财产私有并得到保护,实现了经济的自由,这种体制的社会应是一个高度自由的社会。——均摘编自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文与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认识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两人思想所贯穿的共同主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文与斯密对工业文明体制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并指出其相同影响。‎ 答案 (1)不同:①对社会财富的认识:欧文重在关注其合理分配,斯密重在思考和解决如何实现其增长;‎ ‎②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欧文认为应以平等为主导,斯密认为应以自由为优先;‎ ‎③对资本家追逐利润及财富的认识:欧文认为导致了整个社会道德的衰败,斯密则肯定其正当性:既实现着个人利益,又增进着国家财富;‎ ‎④对私有财产的认识:欧文认为是贫困、不平等的根源,斯密则认为是自由社会的基础;‎ ‎⑤对经济体制的认识:欧文主张以有组织的计划经济取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斯密则认为市场自由竞争是个人财富与国民财富增长的动力。‎ 主题:如何建立起一个自由与公正的社会体制。‎ ‎(2)原因: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增进了国家的财富,带来了社会的进步;分配体制使工人阶层成为直接牺牲者;阶级立场不同,欧文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更多地代表广大工人阶级,而斯密则代表资产阶级;理解的视角不同,产生了辩护人与批判者。‎ 影响:有利于推动政府革除早期工业化的弊端;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解析 (1)第一小问不同之处,根据材料分别提炼出各自的观点,逐次概括比较即可。第二小问共同主题,两者都从实际出发,针对建立一个自由、公正的社会体制而不断努力,故主题为:如何建立起一个自由与公正的社会体制。(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积极作用和分配体制下所造成的不平等、阶级立场、理解问题的立场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府的革新措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等角度进行作答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