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人们习惯称农历过年的那个一月为“正月”,这是为什么?一种说法认为“正,岁之首月”,表示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意思。另一种说法认为“正”的本意蕴含着“正统”的意思。在古代,每年以哪一个月当第一个月,有时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而变化的。不同王朝更改了月份的次序,便把更改后的第一个月叫作“正月”。在帝王看来,既然他们占据了天下,居了正位,一年十二个月的次序,也得跟着他们“正”过来。还有一种说法是因秦始皇姓嬴名政,他嫌“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犯了忌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正(征)月”,一直沿用至今。‎ ‎《淮南子·时则训》记载,“孟春之月,招摇(即北斗星柄)指寅”。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这是说一年的第一个月开始的时候斗柄指在寅位上,此月即为建寅之月,即正月。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诗经·小雅》有《正月》的诗篇:“正月繁霜,我心忧伤。”史传夏商周至秦汉各朝,正月的月份次序,各有一定的更改。战国秦汉年间对此尚有所谓“三正论”:认为夏正建寅,殷正建丑,周正建子是夏商周三代轮流更改正朔。司马迁《史记·历书》还有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 然而,诚如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言“这并不可信”。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改建亥即夏历的十月为岁首。汉沿秦制,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由此可见,历史上大多王朝似乎没想到将正月和改朔“正统”绑在一起。而自汉以降,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这恐怕也就是正月通常被人们视为岁首的原因。‎ 清黄生《字诂·正》中认为:“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古者因斗柄所指之方,以其月为岁首,盖准此以为标的,故曰正,犹言斗柄所指之月耳。”由于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唐王冰注“正,斗建也”,即为此意。另外,黄生也认为,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正月写作“征月”,可知正月之正早在秦始皇之前就读平声。‎ 如何准确解读“正月”呢?“正”在这里是“以此为正”的准则、标志。如此,“正月”即为一年刚开始时,年内所确立的标志性月份的意思。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人们就要借“时新”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新的气象塑造人生,由此而形成一系列新年前夕和正月风俗。正月实施除旧立新的方式,见证于文献的是先秦时期的逐除。据《吕氏春秋·‎ 季冬纪》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摘编自陈勤建《传统年节的文化密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 11 月、12 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一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恢复夏朝的月份排列法。‎ B.正月通常被人们称为岁首,这是因为从汉朝以后的约两千年的时间里,采用的是太初历,以夏正为一年的开始。‎ C.如今我们习惯称农历一月为“正月”,但在我国的古代时期,这并不是固定的,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正月不是一月。‎ D.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除夕”就是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第一段列出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三种原因:“岁之首月”,朝代更换后的第一个月,为避秦始皇的讳。‎ B.第二段引用“三正论”和《诗经》《史记》的记载,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 C.第四段多次引用黄生的观点,呼应第一段,有的放矢,否定了“正月之正”是因为避秦始皇的讳这一说法。‎ D.文章提出议论的话题后,分析了农历一月被称为“正月”的真正原因,进而准确解读了“正月”的文化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古代以北斗星斗柄初昏时所指的方位确定季节,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 B.“正月”之“正”为“准则、标志”之意,古时人们就会在这个标志性月份里除旧布新,以新的标准来塑造人生。‎ C.“农历”又称“夏历”,是因为它产生于夏朝,且自汉武帝重新使用夏历后,除个别朝代外大多沿用夏正。‎ D.“斗建为确定月份的标准,故斗建也称为正。”正月之正本来就有平声的读法,作者据此推出“正月之正”并非由于避秦始皇的讳而改读平声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11月25日,以“幻想无界,共享未来”为主题的2018中国科幻大会在深圳闭幕。与会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行业近年来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前景乐观。‎ 会上,南方科技大学发布了《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2018年上半年,原创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前六个月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中国科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呈现出出版、漫画、影视、衍生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的局面。我国科幻小说发表平台继续增加,作品发表数量增加,质量也逐渐提高。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上海堡垒》等几部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产业界的期待。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科幻产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吴岩说。‎ 当前科幻产业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专家指出,我国科幻优质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郑凯说,无论是科幻电影还是其他衍生品,优质的内容是产业的源头,要有持续的优质内容产出,应给科幻作家营造更好的创作环境,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还有一些与会者认为,出版界和网络阅读平台应当在挖掘有潜力的科幻作家上给予支持。‎ ‎(摘编自喻思南、张珊珊《中国科幻,前景乐观》)‎ 材料二:“中国科幻产业的黄金时代可能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幻文学,一部分是科幻影视。对科幻文学的前景我真的看不明朗,但是对中国科幻影视我是抱着坚定乐观信心的。”刘慈欣说。‎ 刘慈欣坦言,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处于一种很初步、规模很小的状态,长期从事科幻写作的作家群体也很小,同时缺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三体》的爆红只是意外,这并不意味着科幻文学的成熟。”‎ 对未来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称,现在很多科幻影视项目都在运作之中,2019年至少有三四部高成本的、工业化的、按照好莱坞的工业标准去生产的科幻电影会上映。‎ ‎“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刘慈欣说,即使目前对世界的影响力有限,但发展空间广阔,中国科幻产业仍有迎来黄金时代的可能。‎ ‎(摘编自马佳欣《刘慈欣:中国科幻产业需要共同守望“黄金时代”》)‎ 材料三: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科幻小说都是属于硬科幻系列,一般是由有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士创作完成的,普通人很难去理解,刘慈欣的《三体》已经在故事情节上实现了突破,但是还是有很多读者表示读来吃力。科幻是科学与文学、科学与想象的边缘和交叉领域,技术细节的想象和运用确实是有理工背景的人的一种优势,但是有理工背景的人比较强调思维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忽略了作品的人文性、叙事感,内部的冲突感不强,导致故事不是很好看。因此阅读范围仅限于小众范围内,无法延伸到大众范畴。‎ 真正好的作品,仅靠技术细节是写不出来的,还需要更深刻的东西,需要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宇宙的理解。比如西方人关心的问题是文明冲突和对人性的终极审判,而中国却更关注新技术带来的伦理冲突和国家的崛起,有广泛文化号召力的科幻作品应该对社会自身的现实问题进行观照、做出回应。‎ ‎(摘编自吴苡婷《科幻产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剖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8中国科幻大会上,与会专家们对中国科幻发展多年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同时也对科幻资源稀缺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建议。‎ B.《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原创科幻产业产值增长迅速,2018年超越2017年的势头已经十分明显。‎ C.中国的科幻文学现状是起步晚、规模不大、作家群体小,《三体》水平不高,爆红有偶然性,不代表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成熟。‎ D.我国目前大部分科幻小说是由有较高理工科背景的作者创作完成的,由于比较强调科学性而往往忽略人文性,缩小了阅读的范围。‎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科幻优质资源总体稀缺的现状下,只有聚合有限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科幻产业才有可能向前发展。‎ B.对于科幻文学的前景和中国科幻影视的发展,刘慈欣的态度不尽相同,说明他对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持审慎的态度。‎ C.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的涌现,是科幻教育为当前科幻产业发展提供的有力的增长点。‎ D.比起西方人关心文明冲突和对人性的终极审判,中国科幻作品关注的问题显得狭隘,是其缺乏广泛号召力的一个原因。‎ ‎6.发展科幻文学,需要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并说明。(6分)‎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是谁?‎ 宗璞 他回到家里,走进卧房,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陌生女人坐在窗前的扶手椅上喝茶,很觉奇怪,大声问道:“你是谁?”‎ 那女人看着他,满眼都是泪,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 我是董芊,张过你不认得我吗?”‎ 张过冷笑道:“你说你是董芊?你以为我不认得她吗?”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这才是董芊,我和董芊。”那是一张结婚照。那时的张过头发蓬松,面目英俊,身边的董芊披着婚纱,天使一般。这句话,是他当年说过的。“看见了吗?敢来冒充?”‎ 张过很饿,到厨房找了些饼干,又找到了牛奶,自己吃着。董芊不理他,打开衣柜去取衣服。张过跟过来,大声叫道:“你敢偷董芊的衣服!”拿起手机打电话报警。董芊知道他会动手便关了柜门,回到扶手椅坐下。‎ 一会儿,两个警察来了,互相说这场面也不是第一次了。问张过什么事。他说:“这个女人要偷董芊的衣服。”‎ 警察劝他道:“这就是董芊,她还给你做饭吃呢。”‎ 张过指着墙上另外一张董芊的半身照片,那真是绮年玉貌,说:“她才是董芊。”‎ 一个警察说:“她老了呀,董芊老了呀。”‎ 另一个警察说:“像你一样,你也老了。你看你头发都秃了。”他的头发只剩下周围一圈,中间光秃秃地发亮。‎ 他一拍桌子,说:“别啰嗦!你们把董芊赶到哪儿去了?我要去找她!”说着,推开两个警察夺门而出。‎ 屋外是一片大草坪,笼着淡淡的月光,他站在草坪上大声喊:“董芊!董芊!你在哪里?”‎ 董芊追出来跟着他跑,也大声叫:“张过!张过 !我在这里!”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张过停止脚步转过头来。他看着眼前满是皱纹的脸,怀疑地、又同情地问:“你把董芊藏到哪去了?你是谁?”他想了一想,又大声问:“你是谁?”‎ ‎“我是董芊。”董芊委屈地说,“你是张过,你不知道吗?我们回家吧。”她的声音很低。‎ 张过喝道:“你骗人!这世界到处都是骗子!我要去找董芊。”他说着,又向另一个方向跑去。那里不远有一个养老院。月光下有几个老人在乘凉,他们看见张过,问道:“你来做什么?”‎ 张过道:“我来找我的妻子,她叫董芊。”‎ 董芊也赶到了,说:“我就是董芊,对不起,他失去记忆了。”‎ 一个老人道:“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 另一位有点绅士模样的老人说:“苏格拉底曾经说……哎呀,说什么我忘了。”‎ 又一位老人笑道:“可别忘了吃饭。”‎ 沙哑的笑声中夹杂着一两声轻轻的叹息。‎ 张过对董芊说:“你不要老跟着我,你是谁?”‎ 养老院的管理员走过来,劝说道:“你们回家吧。”‎ 张过看看周围的人,又看看董芊,好像有点明白,迟疑地拉住董芊的手,向他们的家走去。如水的月光倾注在那片草坪上,照出两个老人的身影。‎ 走着走着,张过忽然站住了,猛力推开董芊又向前跑,一面大声喊。这次喊的不是董芊,而是一个追问:“你是谁?你是谁?”‎ 张过的声音飘过来,把董芊缠绕住了。董芊很累,但是这个声音拉着她跑。她也要问:“你是谁?你是张过吗?”‎ 许多年前她和张过也这样跑过。那时是她在前面跑,张过在后面追。那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月光照着无边际的草原,他们好像在大海上,海浪簇拥着他们。他们跑得很轻快,月光和草原连同那轻快的感觉都过去了,只留下变了形的记忆,还有那永远的追问。‎ ‎“你是谁?你——是——谁?”‎ ‎(选自《上海文学》 2018年第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以“你是谁”为题,引人深思;又以“你是谁”开头,设置悬念;再以“你是谁”结尾,发人深省。‎ B.英俊潇洒的张过和绮年玉貌的董芊曾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张过得了老年痴呆后,他们的婚姻便出现危机。‎ C.小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老年人的群像,那“一两声轻轻的叹息”吐露出对老年人的怜爱之情。‎ D.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叙述详略得当,主题耐人寻味,表达了作家博大的悲悯情怀,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8.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简要分析。(6分)‎ ‎ ‎ ‎ ‎ ‎9.养老院的一位老人说“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请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的理由。(6分)‎ ‎ ‎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弘微出继从叔,一心只爱读书。他是陈郡阳夏人,从叔谢峻将他作为后嗣。新家比原来家庭富有,但他只是接受数千卷书籍,其余财物全不留意。‎ B.弘微简言服众,此举受到重视,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住在乌衣巷,称为乌衣之游;又极有文才口才,收到叔父谢混赏识,称为微子。‎ C.弘微为人审慎,治业井井有条。谢混去世以后,他掌管产业,犹如替公家办事,账目分明;九年以后,多个方面得到很大发展,人们见后无不感叹。‎ D.弘微事兄如父,临财清正廉洁。他对谢曜感情极深,谢曜去世,他哀戚过礼,除孝后仍不食荤腥。东乡君死,留下巨万资财、园宅,他一无所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2)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武侯庙古柏 李商隐 蜀相阶前柏,龙蛇捧閟宫①。‎ 阴成外江畔,老向惠陵②东。‎ 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③。‎ 叶凋湘燕雨,枝拆海鹏风。‎ 玉垒经纶远,金刀④历数终。‎ 谁将出师表,一为问昭融⑤。‎ ‎【注】①閟(bì)宫:深闭的祠庙。②惠陵:这里指刘备的陵墓。③冯异,东汉开国名将,屡建战功,有“大树将军”之称。召公:指召穆公,宣文王之政,在甘棠树下处理政事,开创“成康之治”。④金刀:暗指刘家天下。⑤昭融:光明,指帝王的鉴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篇点题,写武侯庙前的古柏,枝拱卫祠堂。‎ B.诗歌三四句写古柏枝繁叶茂,向东伸展到刘备惠陵。‎ C.诗中“海鹏风”用《逍遥游》典故,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 D.诗歌后四句盛赞武侯之才,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慨。‎ ‎15.诗的五、六句“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向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6分)‎ ‎ ‎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描写自己任凭小船飘荡而越过广阔江面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 靠着“祖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风骚;(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 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 。‎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 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 。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美国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 。‎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B.或许在时代喧嚣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C.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D.或许在变迁时代的喧嚣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秘方代代相传的独特工 艺,并不是长青之道。‎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可是守着秘方“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 B.有一些老字号企业也只是守着秘方“讨饭吃”,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C.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讨饭吃”,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 D.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讨饭吃”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各有千秋 B.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平分秋色 C.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D.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各有千秋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第一处不超过15个字,后两处不超过10个字。(每空2分,6分)‎ 早餐应该保证三个方面的摄入。 ① 。碳水化合物,主要是粮谷类,包指薯类食物加红薯、土豆、山药等。作为主食,它们是热量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一定的量。适合早餐的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鸡蛋、牛奶和豆制品。鸡蛋不能生食,牛奶也建议热饮,可能有部分人群对牛奶过敏, ② 。蔬菜可以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我们可以选择) ③ ,也可以来用自己喜欢的烹调方式。”但蔬菜沙拉中的沙拉酱热量过高,不宜过多食用,尤其对于消化功能欠佳的人群。‎ ‎① ‎ ‎② ‎ ‎③ ‎ 21. 下图是俄罗斯女摄影师艾琳娜舒米洛娃拍摄的儿子与小兔子在一起的画面。请仔细观察,对画面进行准确、生动的描写。要求:使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5分) ‎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雷军说:“创业要大成,一定要找到能让猪飞上天的台风口;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2)马云说:“风过去了,摔下来的一定是那些猪。它不会长出翅膀来。”‎ ‎(3)某网友说:“一直躺在地上的猪,应该仰望那些曾经飞过的猪。”‎ 每年“毕业季”,都有一群年轻人将步入社会;未来的某个“毕业季”,你也将走向社会。读了上面的三句话,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在全面理解这三则材料内涵的基础上,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 (A 项,“商朝、周朝、秦朝分别把11月、12 月、10月算作每年的第一个月”不正确。由原文“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可知,商朝是 12 月,周朝是11月。B 项,扩大范围。原文为“汉武帝时改用‘太初历’,以建寅之月为岁首,以后约两千年间,除王莽、唐武后等一度改为殷正、周正外,大多沿用夏正”。D 项,“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吕氏春秋•季冬纪》”,不正确。《吕氏春秋•季冬纪》只是记载了有关“除夕”的活动,但并没有说这本书是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故选 C 项。)‎ ‎2.B (B 项,“是为了论证夏历、殷历和周历所定的正月的时间各不一样”不正确。引用《诗经》的记载是为了论证“正月名谓的出现甚早”。故选 B 项。)‎ ‎3.D (D 项,不是作者据此推出的观点,应是黄生推出的观点。)‎ ‎4.C ‎ ‎5.C ‎6.略 ‎7.B ‎8.这是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恬美的氛围,与小说末尾补叙中所描绘的月光下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相为呼应,表现张过和董芊曾经的恩爱与幸福。同时,与张过因患老年痴呆而不认识爱妻和董芊对丈夫不离不弃又倍感心累的晚年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深沉思考。‎ ‎9.示例(1):赞同。理由如下:生活中人们把名和利看得太重了,所以才会患得患失,活得很累;得了老年痴呆症,把所有的烦恼与痛苦都忘却,清空所有的利害与得失,人才活得轻松自在;人生需要做减法,越简单越好,无论是“断舍离”还是“小确幸”,什么都忘记的人无忧无虑,反而更幸福。‎ 示例(2):不赞同。理由如下: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应忘,他人的关爱帮助不可忘,昔日的理想追求不要忘,往日的友谊爱情不能忘;阅历就是财富,不要忘记你所经历的人和事,珍惜你拥有,怜取眼前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10.D“所继”为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修饰“叔父”,其前停顿,排除BC;“佳器”为动词“成”的宾语,其后停顿,排除A;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故选D。‎ ‎11.B“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错,血亲是有血统关系的亲属,姻亲是由婚姻而结成的亲戚,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故选B。‎ ‎12.B“他参与集会,常与子弟们诗文唱和”错,原文“‎ 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主语为“混”,是谢混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析文义而聚会,不是“弘微”,张冠李戴。故选B。‎ ‎13.翻译:①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一举一动必定遵循礼节法度,侍奉嗣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①严正:严肃正直、谨严端方;礼度:礼节法度;事:侍奉;恭谨:恭敬谨慎;②而谢曜则喜欢评议别人,每当谢曜在言谈中谈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扰乱(岔开)。②臧否:褒贬、评价;言论:言谈谈及;以:用;乱:扰乱;‎ 参考译文:‎ ‎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父亲谢思,任武昌太守。从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嗣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嗣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他嗣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嗣父产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嗣父的几千卷书,遗产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曾经一同游宴歇息,所居在乌衣巷,所以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才气横溢,机智善辩,文辞流畅,谢弘微每每以简约的言语使众人信服,谢混特别敬重他这一点,称他为微子。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被诛,妻晋陵公主便把谢混家事托付给谢弘微。谢弘微为谢混家经营生计,管理产业,办事如同在官府办公一般,一枚钱一尺帛收入支出,都有账册记载。高祖登上帝位之后,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高祖允许她回归谢氏。从谢混死,到这时已有九年,但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廪充盈,仆人听从使唤,各有所业,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田地的开垦种植,比原来更有增加,本族外姓的亲戚,朋友故旧,凡是来看东乡君回归的人,进门见到这么齐整的家境,没有谁不感慨叹息,甚至有人为之流泪,深为谢弘微的德义所感动。谢弘微生性谨严端方,举止必定遵循礼度,事奉嗣父的亲族,恭敬小心,超过常人。太祖镇守江陵,以谢弘微为宜都王文学。谢弘微因为母亲去世离职,居丧期间以孝道著称,除服后超过一年,仍旧素食不变。谢弘微的兄长谢曜历任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去世。谢弘微为他多时吃素食,哀戚超过常礼,虽然服丧期满,还是不吃鱼肉。谢弘微从小失去父母,事奉兄长如同事奉父亲,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和睦,当代没有人能够赶得上。谢弘微口中从不说别人坏话,而谢曜则喜欢评议人物,每当谢曜在言谈中涉及别人时,谢弘微就常用别的话题岔开。元嘉九年,东乡君薨,留下资财巨万,园宅十余所,奴仆尚有数百人。而谢弘微一无所取,自己以私人官俸营办东乡君丧事。谢弘微说:“亲戚之间争夺财产,可算是最为鄙贱之事。现在财产多则分用,少则共用,不至于困乏就行了,身死之后,哪里还去管它。”元嘉十年去世,死时四十二岁,皇上十分痛惜,派二卫千人营办丧事,一直到葬事完毕。朝廷追赠谢弘微为太常。‎ ‎14.C(“意在表现古柏的精神”不正确,“海鹏风”‎ 一句用典,写树枝开裂,气势如大鹏展翅惊起的风浪,意在表现诸葛亮在衰败的局势中搏风击浪,力挽狂澜)‎ ‎15.①用典贴切。借大树将军与召公的典故,暗指诸葛亮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贡献。②运用拟人。“思”“忆”,运用拟人手法,暗指百姓对施德政者的怀念,表明了诗人对功业的渴望。③联想自然。由大树将军与召公,联想到诸葛亮,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羡慕之情。(每点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6.略 ‎17.C ‎ ‎18.A ‎ ‎19.C ‎20.略 ‎21.微风抚摸着孩子的面庞,阳光洒下一片和谐,不远处草地树木闪着翠绿。孩子甜甜的笑靥像一朵安静绽放的花朵,他快乐地托起温顺的小兔子,轻闭双眼用鼻尖触触它那毛茸茸的嘴巴。‎ ‎22.作文范文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一个必然规律,这一必然规律体现了"必然"与"偶然"的内在联系,机会是"偶然",有准备是"必然",有准备才有机会,没有准备就没有机会,既有准备又遇到了机会,成功也就成了"必然"。‎ 很多人都幻想用机会改变命运,于是做着与机会偶然相遇的白日梦,幻想它像魔法棒一样改变你的世界。其实,这是很不靠谱的一件事。因为如果机会真的有一天与你相遇,并帮你实现了愿望,那前提条件肯定是你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机会只光顾有准备的人。‎ 总有人抱着一种扭曲的变态想法,当因为自身原因,使事情变得一团糟后,很阿Q,大言不惭地对自己说:"等着吧,等到我时来运转,机会来到时,我一定会咸鱼翻身,让所有人对我刮目相看。"但事实上机会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主动上你家门口报到的。就算有千万分之一的几率,这颗雨点子落你头上了,你也未必消化得了!‎ 所以,不要迷信机会,不要把它神化,它不是万能的,它也不是许愿池,更不是阿拉丁的神灯。与其抱希望于机会,不如抱希望于自己。因为,真正能改变世界、扭转乾坤的人是你,而不是机会。如果你自身不努力,一百个机会列队在你家门口都帮不了你。所以,不要迷信机会,机会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平台,真正的主角是你自己。‎ 天赐良机不可失,坐失良机更可悲,一个人要学会创造机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不断进取,踏踏实实地耕耘,才能获得成功。‎ 放眼古今中外,就有许多成功人士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把握住了时机。星移斗转,唐朝已沉淀在历史的长河里;物是人非,王勃仍徜徉在泛黄的纸页间。多少时间流走了,依然冲不掉他绚烂的背影,滕王阁之宴,宾客中不乏文人雅士,为何他王勃独占熬头?是机遇,还是幸运?都是,却又都不是。并不是他有先见之明,只是他对文章的造诣已了悟得很深,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出口成章了,这能不说他已准备好了吗?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有时,机遇和幸运会让一个人大有作为,可真正叫他大有作为的并不是机遇和幸运本身,而在乎当事者对此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王勃的《滕王阁序》令古今多少文人称赞,这岂是单凭机缘巧合道得尽的?古往今来,哪位成功人士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为生命抹上幸运的色彩?‎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等到机遇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