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南昌市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南昌二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A. F2的表现型比为3:1 B. 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 F2的基因型比为1:2:1 D. 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Aa可以产生A:a=1:1,测交后代1:1、自交后代基因型1:2:1、表现型3:1均是杂合子产生2种比例相等配子的结果。其中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出现了接近3:1的分离比,下列属于满足分离定律的必需条件是( )‎ ‎①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子②每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完全显性③各代配子数目相等且发育良好及正常受精④实验的群体数量大,个体数量足够多⑤雌、雄配子数目相等且结合受精的机会相等⑥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A. ①②③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详解】①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子,①正确;‎ ‎②每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等位基因完全显性,②正确;‎ ‎③各代配子数目不一定相等,③错误;‎ ‎④实验的群体数量大,个体数量足够多,④正确;‎ ‎⑤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⑤错误;‎ ‎⑥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⑥正确;‎ ‎①②④⑥正确。‎ 故选C。‎ ‎【点睛】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3.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F1产生4个配子,YR:yr:Yr:yR比例为1:1:1:1‎ B. F1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数量之比为1:1‎ C. F2产生的精子中,基因型为Yr、yr的比例为1:1‎ D.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随机组合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选纯合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亲本杂交,F1均表现为黄色圆粒,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出现性状分离,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据此答题。‎ ‎【详解】A、 F1产生4种配子,YR:yr:Yr:yR比例为1:1:1:1,A错误;‎ B、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相同,即F1能产生基因型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yr的精子,但精子和卵子的数量不相等,B错误;‎ C、F1产生4种配子,YR:yr:Yr:yR比例为1:1:1:1,F1 (YyRr)自交产生F2,F2产生的精子仍然有4种,YR:yr:Yr:yR比例为1:1:1:1,C正确;‎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C。‎ ‎【点睛】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体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其前提条件有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发育良好且能随机结合、F2的所有个体存活率相同、供试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 ‎4.已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男性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在他的下列一个细胞中,一定含有白化病致病基因的是 ‎①肝脏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 ④精子 ⑤红细胞 A. ③④⑤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⑤‎ ‎【答案】B ‎【解析】‎ ‎【分析】‎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男性为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组织细胞中含白化病致病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详解】①肝脏细胞属于体细胞,肯定含有致病基因,①正确;‎ ‎②初级精母细胞一定含有白化病致病基因,②正确;‎ ‎③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不含致病基因,③错误;‎ ‎④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精子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④错误;‎ ‎⑤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含致病基因,⑤错误;‎ 故选B。‎ ‎【点睛】易错点: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中一定含有白化病基因,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所以只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白化病基因。‎ ‎5.在人体内,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①神经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 ④精子 ⑤精原细胞 ⑥受精卵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卵)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详解】①神经细胞属于体细胞,而人体体细胞都含有同源染色体,①正确;‎ ‎②初级精母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②正确;‎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③错误;‎ ‎④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产生两个精细胞,经变形形成精子,故精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④错误;‎ ‎⑤精原细胞属于体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⑤正确;‎ ‎⑥受精卵由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含有同源染色体,⑥正确;‎ 故选D。‎ ‎【点睛】易混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经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中有同源染色体,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 ‎6.若有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基因用E、e表示)和白化病(基因用A、a表示),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Ee,且产生AE精子细胞的几率为10%,则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此男性的是 A. B. C. D. ‎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某男性的基因型为AaEe,产生AE精子细胞的几率为10%,由此推测,基因A和E应不在同一染色体上。‎ ‎【详解】A、由分析可知,基因A和E应不在同一染色体上,A错误;‎ B、男性的基因型为AaEe,产生AE精子细胞的几率为10%,由此推测基因型AE配子的产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 C、基因A、a和基因E、e属于等位基因,应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错误;‎ D、如果基因A、a和基因E、e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该男子产生AE精子细胞的几率为25%,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紧扣题干信息:“男性的基因型为AaEe,产生AE精子细胞的几率为10%”,由此推测该种精子的产生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7.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 B.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 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均会发生自由组合 D. 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一定出现9:3:3:1的性状比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分离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所以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若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一定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 C、多对等位基因遗传时,如果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配子,自交后代一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适用范围: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体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多糖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 B. 用RNA酶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后再去感染烟草叶片,烟草会出现病斑 C. 将S型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再与R型菌混合,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 D. 可以分别用14C和18O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来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包括肺炎双球菌体内、体外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中,将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小鼠死亡,A错误;‎ B、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用RNA酶处理烟草花叶病毒后再去感染烟草叶片,烟草不会出现病斑,B错误;‎ C、S型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将S型菌的DNA用DNA酶处理后再与R型菌混合,培养基中不会出现S型细菌,C正确;‎ D、蛋白质和DNA中都含有C和O,因此不能用14C和18O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教材中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内容及相关结论是解题关键: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蛋白质、DNA和多糖的荚膜分开,分别观察它们在R型菌转化中的作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5S和32P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 ‎9.猫的黑毛基因B和黄毛基因b在X染色体上,杂合子个体表现为虎斑色。有一雌猫生下4只小猫,分别为黑毛雄猫、黄毛雄猫、黑毛雌猫和虎斑雌猫。其亲本组合应是 A. 黑毛雄猫×黄毛雌猫 B. 黑毛雄猫×虎斑雌猫 C. 黄毛雄猫×黑毛雌猫 D. 黄毛雄猫×虎斑雌猫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意信息分析:猫的黑毛基因 B 和黄毛基因 b 在 X 染色体上, 则黑毛的基因型是XBXB 、XBY、黄毛的基因型是 XbXb、XbY 虎斑色毛的基因型为 XBXb。‎ ‎【详解】A、黑毛雄猫(XBY)×黄毛雌猫(XbXb)→XBXb(虎斑色雌猫)、XbY(黄色雄猫),与题干不符,A错误;‎ B、黑毛雄猫(XBY)×虎斑雌猫(XBXb)→XBXB(黑色雌猫)、XBXb(虎斑色雌猫)、XBY(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与题干相符,B正确;‎ C、黄毛雄猫(XbY)×黑毛雌猫(XBXB)→XBXb(虎斑色雌猫)、XBY(黑色雄猫),与题干不符,C错误;‎ D、黄毛雄猫(XbY)×虎斑雌猫(XBXb)→XBXb(虎斑色雌猫)、XbXb(黄色雌猫)、XBY(黑色雄猫),XbY(黄色雄猫),与题干不符,D错误;‎ 故选B。‎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分析各表现型个体的相应基因型,由于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杂合子XBXb虎斑色个体只能为雌性。‎ ‎10.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色盲基因数目一定相同 B. 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色盲基因数目一定相同 C. 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含色盲基因的染色体数目可能相同 D. 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色盲基因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故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2.控制红绿色盲的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体细胞中有1 个色盲基因,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细胞中有1个色盲基因。‎ ‎【详解】A、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有2个色盲基因,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有2个色盲基因,A正确;‎ B、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有2个色盲基因,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不一定有色盲基因,B错误;‎ 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有2个色盲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上,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色盲基因的染色体数目为2条或0条,C错误;‎ D、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没有染色单体,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色盲基因的染色单体数目为2,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区别,理清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基因型为XHXh,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hY。‎ ‎11.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且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比例为1:1‎ C.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 任意两株成熟植株进行杂交,后代都有可能出现深绿色植株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a的浅绿色个体自交,其后代基因型:AA:Aa:aa=1:2:1,但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且在幼苗阶段死亡,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Aa=1:2。‎ ‎【详解】A、由分析可知,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A正确;‎ B、浅绿色植株Aa与深绿色植株AA杂交,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表现型为深绿色:浅绿色=1:1,B正确;‎ C、浅绿色植株Aa连续自交n次,由于每代中aa致死,因此成熟后代中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2/(2n+1),C错误;‎ D、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所以任意两株成熟植株进行杂交,后代都有可能出现AA基因型的深绿色植株,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时要注意基因型为aa个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所以成熟个体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 ‎12.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XBXB,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但DNA数不同 C. 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自由组合,使得产生的精子AXB: aXB: AY: aY=1: 1: 1: 1‎ D. 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与一个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如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异,则可产生aXB、aXB、AY、AY或AXB、AXB、aY、aY两种4个精子。‎ ‎【详解】A、若细胞中无染色单体,说明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细胞中基因组成为AAXBXB ,A正确;‎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DNA数为2n,B正确;‎ C、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如果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异,则产生的精子为aXB、aXB、AY、AY或AXB、AXB、aY、aY两种4个精子,C错误;‎ D、一个卵母细胞只产生一个卵细胞,故该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与一个卵母细胞产生的卵细胞结合,只能形成一个受精卵,D正确;‎ 故选C。‎ ‎【点睛】易错点: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4个两两相同的精子,而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可形成4种精子。‎ ‎13.正常白眼雌果蝇和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子一代中,出现一只基因型为XbXbY白眼雌果蝇甲和一只基因型为OXB(表示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红眼雄果蝇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用显微镜观察果蝇甲、乙细胞中染色体异常情况 B. 理论上,果蝇甲可产生数目相同的4种雌配子 C. 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产生果蝇甲 D. 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产生果蝇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正常白眼雌果蝇和正常红眼雄果蝇杂交,出现一只基因型为XbXbY白眼雌果蝇甲和一只基因型为OXB(表示只含有一条X染色体)红眼雄果蝇乙,可知白眼为隐性性状,红眼为显性性状,则亲本正常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正常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子一代甲和乙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该种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A正确;‎ B、果蝇甲基因型为XbXbY,其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Xb:2XbY:1XbXb:1Y,B错误;‎ C、由亲本的基因型分析可知,果蝇甲的产生是由于母本减数第一次分裂或第二次分裂异常,产生了XbXb的卵子所致,C正确;‎ D、红眼雄果蝇乙基因型为OXB,其中XB来自父本,说明乙的产生是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题思路是根据子代的基因型和亲代的表现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并确定基因型为XbXbY的个体是XbXb的卵子和Y精子结合形成,其中母本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可能发生在初级卵母细胞中,也可能发生在次级卵母细胞中。‎ ‎14.下图为某高等动物个体中的三个细胞示意图(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该动物为一个雌性动物 B. 甲细胞是极体或是次级精母细胞 C. 乙细胞可以同时产生甲、丙 D. 丙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有M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A、细胞乙和细胞丙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因此该动物为雌性,A正确;‎ B、由于是雌性动物,所以甲细胞是极体而不是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 C、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根据甲、丙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可知,乙分裂后可同时产生甲、丙,C正确;‎ D、由图可知,在没有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丙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含有M基因,D正确;‎ 故选B。‎ ‎【点睛】解题思路:根据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规律分析题图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根据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确定该动物为雌性,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情况分析甲和丙是乙分裂后同时产生的两个子细胞。‎ ‎1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子代的全部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 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 C.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一定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D. 初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和神经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由于精子中几乎不含细胞质,因此受精卵中的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子。‎ ‎【详解】A、子代细胞核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质基因几乎全部来自卵子,A错误;‎ B、男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减数第一次后期X、Y分离分别进入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故人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B正确;‎ C、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神经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或为一半,C错误;‎ D、初级精母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是体细胞如神经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目的2 倍,D错误;‎ 故选B。‎ ‎【点睛】掌握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的意义是解题关键,根据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规律,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6.有一对夫妇,女方仅患白化病,她 母亲正常,父亲仅患红绿色盲;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预计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A. 50% B. 25% C. 12.5% D. 6.25%‎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白化病基因是a,则其等位基因为A,色盲基因是b,其等位基因是B。分析题干,这对夫妇中的女子基因型为aaXBXb,男子的基因型为AaXBY,据此答题。‎ ‎【详解】由题意知,该白化病女子的父亲是色盲,因此该女子的基因型为aaXBXb,该男子表现正常,但是母亲是白化病患者,因此该男子的基因型为AaXBY;所以这对夫妻生出患白化病的孩子的概率是aa=1/2,生出患色盲孩子的概率是XbY=1/4,所以这对夫妇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1/2×1/4=1/8。‎ 故答案选C。‎ ‎【点睛】解题思路:计算这对夫妇子女患两种病概率,要先根据题干判断该夫妻的基因型,将该夫妻的基因型分解成两种遗传病,分别计算其患病概率,再用组合法计算出这对夫妻的子女中两种病兼患的概率。‎ ‎17.某异花传粉作物,具有花色(红、白)、果形(扁、圆)等相对性状。利用纯合子对该作物进行杂交实验,所得F1相互交配,从而获得了足量的后代。F2中红花植株452株,白花植株348株;扁果植株591株,圆果植株209株(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花色和果形遗传均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分离定律 B. 仅考虑花色基因,则红花植株有5种基因型 C. F2中白花植株相互交配,后代一定是白花植株 D. 果形基因与花色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F2中红花植株452:白花植株348=9:7,是9:3:3:1的变式,则控制花色的基因有两对,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扁果植株591株:圆果植株209株=3:1,则控制果形的基因有1对。‎ ‎【详解】A、由分析可知,则控制花色的基因有两对,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仅考虑花色基因,F1(AaBb)自交,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C、白花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A_bb、aaB_、aabb,即F2中白花植株基因型有5种,F2中白花植株相互交配,后代可能出现红花植株,C错误;‎ D、控制花色的基因有两对,且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果形的基因有1对,则果形基因与花色基因可能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关键是提取题干信息,由F2中红花植株452:白花植株348=9:7,即9:3:3:1的变式分析得知,控制花色的基因有两对,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而根据F2的分离比确定红花和白花相对应的基因型。‎ ‎18.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 如果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 B. 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C. 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D. 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类的性染色体为XY型,即男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女子为XX,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 ‎【详解】A、若祖母为患者XbXb,则其儿子一定患病XbY,但孙女不一定患此病,A错误;‎ B、若外祖父患病XbY,则其女儿肯定携带有致病基因X-Xb,但不一定会遗传给其外孙,因此其外孙不一定患此病,B错误;‎ C、如果母亲患病XbXb,儿子基因型为XbY一定患此病,C正确;‎ D、如果父亲患病XbY,女儿不一定患此病,D错误;‎ 故选C。‎ ‎【点睛】分析伴X遗传病时,首先要掌握:男子为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女子为XX,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1)隔代交叉遗传,即“女病父子病,男正母女正”;(2)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19.麦瓶草(XY)属于雌雄异株植物,其花色有红花和黄花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品系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实验1:红花♀×黄花♂→子代50%红花雌株,50%红花雄株 实验2:黄花♀×红花♂→子代50%红花雌株,50%黄花雄株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实验1子代雌雄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黄花植株 B. 实验2子代雌雄株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黄花植株 C. 两组实验子代中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一定相同 D. 两组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推测花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 据题干信息和杂交实验1、2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黄花为隐性性状,则实验1亲本红花♀基因型为XAXA,黄花♂基因型为XaY;实验2亲本黄花♀基因型为XaXa,红花♂基因型为XAY。据此答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实验1亲本红花♀基因型为XAXA,黄花♂基因型为XaY,子代红花雌株基因型为XAXa,红花雄株基因型为XAY,子代雌雄株杂交的后代中不会出现基因型为XbXb的雌性黄花,A正确;‎ B、实验2亲本黄花♀基因型为XaXa,红花♂基因型为XAY ,子代基因型为XAXa和XaY,子代雌雄株杂交,后代可能会出现基因型为XbXb的雌性黄花,B错误;‎ C、据分析可知,两组实验子代中的雌性植株的基因型均为XAXa,C正确;‎ D、两组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推测花色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杂交结果,分析性状的显隐性,再确定各亲本和子代的基因型,并依此分析各选项。‎ ‎20.人类眼球震颤症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病,轻者(杂合子)眼球稍微能转动,重者(纯合子)不能转动。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可推定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可推定眼球微动患者全部为女性 C. 3和4婚配,后代是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D. 3和4婚配,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 ‎【答案】C ‎【解析】‎ ‎【分析】‎ 假如显性基因用A表示,则其等位基因是a。遗传系谱图中,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1(AA)是眼球不动,2正常(aa),则不会生有正常的儿子,因此该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1的基因型是XAY,2的基因型是XaXa,3、5的基因型是XaY,4的基因型是XAXa。‎ ‎【详解】A、由分析可知,该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正确;‎ B、该病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眼球微动是杂合子,只能是女性,B正确;‎ C、由分析知,3的基因型是XaY,4的基因型是XAXa,是患病男孩XAY的概率是1/4,C错误;‎ D、3的基因型是XaY,4的基因型是XAXa,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AXa:XaXa:XaY:XAY=1:1:1:1,其中XAXa、XAY是患者,即后代患病的概率为1/2,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题思路是先根据遗传系谱图和题干信息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解答该题突破口是由1号为纯合子而5号表现正常,判断出人类眼球震颤症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21.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XbY的精细胞,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 A. XbY、a、a B. aa、Xb、Y C. AAXbY、a、a D. aY、aY、Xb ‎【答案】A ‎【解析】‎ ‎【分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即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基因型。‎ ‎【详解】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了一个AAXbY 的精细胞,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XY未分离,产生了基因组成为AAXbXbYY和aa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aa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由于染色单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产生2 个基因型为a精细胞,而基因组成为AAXbXbYY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AA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进入同一个子细胞,产生了基因型为AAXbY和XbY的两个精细胞。‎ 故答案选A。‎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特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能结合题干所给精原细胞和异常精子的基因型,推测减数分裂中的异常,分析出其他三种精子的基因型。‎ ‎22.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据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图1中CD段的形成是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 图2中的图乙所示初级卵母细胞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 C. 图2中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图1的DE段,BC段,BC段 D. 图1中D点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一定与A点时期染色体数目相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分析图: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的变化,其中AB段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加倍,表示DNA分子在间期发生了复制;CD段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减半,说明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了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二后期。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详解】A、图1中CD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每条染色体分成两条子染色体,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2个变为1个,A正确;‎ B、图2乙细胞细胞质分裂不均等,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 C、图2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图1的DE段;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处于图1的BC段,C正确;‎ D、图1中D点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为2a或4a, A点时期染色体数目一定为2a,D错误;‎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1.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准确判断图2中三个细胞所处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注意乙图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判断乙图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2.根据图1的纵坐标,分别曲线各阶段所处细胞分裂的时期。‎ ‎23.如图为甲病(相关基因设为A、a)和乙病(相关基因设为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红绿色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II6的基因型为AaXBXb,ⅡII7的基因型为AaXbY C. II7和II8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1/8‎ D. III13所含有的乙病致病基因分别来自I2和I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关于甲病,Ⅱ6和Ⅱ5表现正常其女儿Ⅲ10患病,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据题干信息可知,乙病为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据此答题。‎ ‎【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为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 B、由于Ⅲ10、Ⅲ13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故Ⅱ6和Ⅱ7的基因型为Aa;关于乙病,Ⅰ1和Ⅱ7‎ 为色盲,基因型为XbY,故Ⅱ6基因型为XBXb,即Ⅱ6的基因型为AaXBXb,Ⅱ7的基因型为AaXbY,B正确;‎ C、综合上述分析,Ⅱ7的基因型为AaXbY,Ⅱ8的基因型为AaXBXb,他们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概率为:1/4×1/4=1/16,C错误;‎ D、Ⅲ13所含有的乙病致病基因分别通过Ⅱ7和Ⅱ8,来自于Ⅰ2和Ⅰ3,D正确;‎ 故选C。‎ ‎【点睛】分析判断遗传系谱图的遗传方式时,先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甲病的显、隐性,再根据患病女性Ⅲ10确定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题干信息,确定乙病为红绿色盲。‎ ‎24.某实验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肠杆菌,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大肠杆菌,检测子代病毒的放射性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组子代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没有放射性 B. 甲组子代没有放射性,乙组子代有放射性 C. 甲、乙两组子代都有放射性 D. 该实验能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同位素示踪法研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将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后,用搅拌器进行搅拌离心,静置后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5S的放射性通常随蛋白质外壳出现在上清液中,32P的放射性通常随DNA出现在沉淀物中。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甲组用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后利用大肠杆菌内被32P标记的核苷酸获得子代病毒DNA,则甲组子代中会有32P的放射性;乙组用32P标记的噬菌体DNA,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后进行正常复制,则乙组子代中会含有亲本DNA中的32P的放射性。故甲、乙两组子代中均有放射性,A、B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 该实验中,将大肠杆菌也进行了放射性标记,在检测结果上无法体现放射性的来源,故无法证明噬菌体的DNA是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步骤,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知识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5.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都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B. 二者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 二者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 二者都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艾弗里提取了S型菌的DNA、多糖和蛋白质,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赫尔希与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将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分开标记,单独地研究它们的作用。‎ ‎【详解】A、艾弗里的实验中没有用同位素标记法,A错误;‎ B、二者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B错误;‎ C、二者思路都是设法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C正确;‎ D、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C。‎ ‎【点睛】识记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方法、过程及结论是解题关键,分析总结两者实验思路的相同点:都是设法把DNA与其他物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是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步骤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所使用的T2噬菌体需要用35S和32P分别对____________进行标记,现有未被标记的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如何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进行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若使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如何得到的? ________。‎ ‎【答案】 (1). 蛋白质和DNA (2). 先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3). 搅拌 (4). 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5). 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 (6). 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的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为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即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1)本实验所使用的T2噬菌体需要用35S标记蛋白质,用32P标记 DNA;要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先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 ‎(2)图中“②”所进行的操作是搅拌,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3)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若使用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进行实验,则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而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 ‎(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分子进入细菌,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进行DNA复制,并且利用细菌的酶、氨基酸和核糖体,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教材中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实验方法及实验结论,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分析实验具体步骤,并以此答题。‎ ‎27.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分裂方式,受精作用可以用________段表示,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段。‎ ‎(2)一个精原细胞经过a、b这两过程及精细胞变形后,可以得到_____个精子。‎ ‎(3)图中H~I段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两方面,说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的原因:____________。‎ ‎【答案】 (1).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 L~M (3). I~L (4). 8 (5). 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一分为二 (6).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AC段表示分裂间期,CD段表示前期、中期和后期,E点之后表示末期。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FG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c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其中LM表示受精作用,MN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中期,OP表示后期,Q之后表示末期。据此答题。‎ ‎【详解】(1)据分析可知,a阶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b阶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受精作用可以用L~M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即图中的I~L段。‎ ‎(2)一个精原细胞经过a有丝分裂过程可产生2个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经b减数分裂过程要产生4个精细胞,再经精细胞变形后,共可以得到8个精子。‎ ‎(3)图中H~I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DNA数量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一分为二。‎ ‎(4)减数分裂中,由于四分体时期会出现交叉互换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因此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而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点睛】本题解题思路是:根据曲线图中曲线的变化,联系教材有关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规律,分析各阶段所处的分裂方式和时期,注意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 ‎28.人类的ABO血型是由IA、IB ‎、i三个基因控制的,表1表示ABO血型所对应的基因型和红细胞上所对应的抗原;现已发现只有H基因的存在,才可以使某种前体物质合成H物质,而H物质又是合成抗原A、抗原B的前体分子,具体过程见图1。现研究某家系(图2)发现,一个O型血女性(II-4)和A型血男性婚配,所生的儿子是O型血,女儿是AB型血。她的父母分别是AB型血和O型血。经过检测发现I-1个体的红细胞上含有H物质,且已知II-3不携带h基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1 ABO血型的基因型和所含抗原 血型 AB型 A型 B型 O型 基因型 IAIB IAIA、IAi IBIB、IBi ii 红细胞上的抗原 抗原A、抗原B 抗原A 抗原B 无 ‎ ‎ ‎(1)II-4的基因型是_________,III-7的基因型是_________。II-3与II-4再生一个孩子,可能的血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III-7中的IB基因来自于第I代的_____个体。II-5为A型血的概率为________。‎ ‎(3)红细胞上不含H物质的人被称为孟买型个体,该家系中一定是孟买型个体的有_________。I-1和I-2再生一个孩子是孟买型个体的概率为_________。‎ ‎【答案】 (1). hhIBi (2). HhIAIB (3). A、B、AB、O (4). I-2(或答“2号”) (5). 3/8 (6). II-4 (7). 1/4‎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由题意知,ABO血型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H_IAIB为AB型,H_IA-为A型,H_IB-为B型,hh__、H_ii为O型;I-1个体的红细胞上含有H物质,基因型是H_ii,Ⅰ-2的基因型是H_IAIB,Ⅱ-是O型,因此基因型是hhIAi或hhIBi,II-3不携带h基因,基因型是HHIA_,Ⅲ-6为O型,基因型是Hhii,Ⅲ-7的基因型是HhIAIB,Ⅱ-4的基因型为hhIBi,Ⅱ-3的基因型是HHIAi。‎ ‎【详解】(1)由分析可知,II-4的基因型是hhIBi,III-7的基因型是 HhIAIB,由分析可知,Ⅱ-4的基因型为hhIBi,Ⅱ-3的基因型是HHIAi,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是HhIAIB、HhIBi、HhIAi、Hhii,分别表现为AB型、B型、A型、O型。 (2)由遗传系谱图可知,III-7的父亲Ⅱ-3不含有IB,Ⅲ-7中的IB基因来自于Ⅱ-4,I-1个体的红细胞上含有H物质,基因型是H_ii,因此Ⅲ-7的该基因来自Ⅰ-2;I-1个体的基因型是Hhii,Ⅰ-2的基因型是HhIAIB,II-5为A型血的概率为H_IAi=3/4×1/2=3/8。‎ ‎(3)由题意知,孟买型个体的基因型是hh_ _,Ⅱ-4的基因型一定是hh_ _;I-1个体的基因型是Hhii,Ⅰ-2的基因型是HhIAIB,再生一个孩子是孟买型个体的概率为hh_ _=1/4‎ ‎【点睛】解题思路:1.提取题干信息,分析各种表现型亲本对应的基因型;2.根据题图和表格内容,准确写出每个个体的基因型。‎ ‎29.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由3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B、b;C、c)控制,当该植物每对等位基因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开紫花,其他颜色花至少含有一对隐性基因,其中白花基因型中含有AA基因,绿花基因型中含BB基因,黄花基因型中含CC基因。现有紫花、白花、绿花、黄花植株纯合品系,如图为该纯合品系中部分植物的杂交情况(不考虑细胞质遗传和伴X、Y同源区段的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上述子一代紫花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子二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概率为________。‎ ‎(2)若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2出现9︰5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判断三对基因中是否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请用以上纯合品系植株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三对基因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1). AABbCc、AaBBCc、AaBbCC (2). 0 (3).‎ ‎ 基因型中含两对显性基因纯合和一对隐性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存活 (4). 选择纯合紫花植株作父本,纯合白花、绿花、黄花植株分别作母本进行杂交实验,观察三次实验的子代的表现型 (5). 三次实验的子一代植株的花色全是紫色 (6). 有一次实验的子一代植株的花不全是紫色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紫花的基因型为A B C ,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或AA—cc,绿花基因型为aaBB—或—BBcc,黄花基因型为aa—CC或—bbCC。据图分析:F2的分离比总和为14,是9:3:3:1的变式,因此F1均为两对基因杂合,亲本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CC,白花基因型为AAbbcc,绿花基因型为aaBBcc,黄花基因型为aabbCC,据此答题。‎ ‎【详解】(1)若该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分析可知,子一代紫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由于子一代中均有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故子二代中出现基因型为aabbcc植株的概率为0。‎ ‎(2)若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F2正常的分离比应为9:7,则F2出现9︰5的原因是基因型中含两对显性基因纯合和一对隐性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存活。‎ ‎(3)三对基因中如果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的表现型会与性别相关联,因此可选择纯合紫花植株作父本,纯合白花、绿花、黄花植株分别作母本进行杂交实验,观察三次实验的子代的表现型。‎ ‎①若三次实验的子一代植株的花色全是紫色,则三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 ‎②若有一次实验的子一代植株的花不全是紫色,则三对基因有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 ‎【点睛】解题思路:1.提取题干信息,分析各种表现型亲本对应的基因型;2.根据题图三组杂交实验的分离比,准确写出各纯合亲本的基因型。‎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