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作业

第14讲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 ‎1.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属于基因重组 B.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C.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D.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因而不具有可育性 ‎【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互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变异,A错误;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但第21号染色体含有三条染色体,B错误;染色体变异中的倒位会使染色体上的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C正确;单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如六倍体小麦形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答案】C ‎2.(2019·辽宁模拟)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常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培育中国黑白花牛与转基因棉花的变异都属于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解析】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是由含有白化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引起的,而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A错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常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培育中国黑白花牛是杂交育种,转基因棉花利用了体外DNA重组技术,都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不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D错误。‎ ‎【答案】C ‎3.(2019·安徽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状态下突变是不定向的,人为诱变下可以是定向的 B.四分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而基因突变不可以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能使某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 ‎【解析】自然状态下突变是不定向的,人为诱变能提高突变频率,但也是不定向的,A错误;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不会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而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进而产生新的基因型,C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若是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也可使某染色体上出现不曾有过的基因,D正确。‎ ‎【答案】D ‎4.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基因B2是由基因B1突变而来的,如不考虑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可能是由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增添造成的 B.基因B1和B2编码的蛋白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基因B1和B2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 D.正常情况下,基因B1和B2可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细胞中或同一个配子中 ‎【解析】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都会造成基因突变,A正确;如果是碱基对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合成的蛋白质可能相同,B正确;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C正确;配子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正常情况下,基因B1和B2不会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D错误。‎ ‎【答案】D ‎5.下图表示基因突变的一种情况,其中a、b是核酸链,c是肽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 B.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C.图中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 D.除图中所示情况外,基因突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 ‎【解析】由图可知,a→b→c表示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只要DNA中碱基对发生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改变,该基因就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中氨基酸没有发生改变,是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答案】C ‎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发现,是现代医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假设正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突变后的异常血红蛋白由h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可利用显微镜检测 B.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替换 C.h基因与H基因中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不同 D.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基因H的长度较基因h长 ‎【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该病可利用显微镜检测,A正确;造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替换,B错误;双链DNA中的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比值相等,C错误;个别碱基的变化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观测到,D错误。‎ ‎【答案】A ‎7.我国科学家合成了4条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的染色体删除了研究者认为无用的DNA,加入了人工接头,总体长度比天然染色体缩减8%,为染色体疾病、癌症和衰老等提供了研究与治疗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成人工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B.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C.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一定会发生基因突变 D.酿酒酵母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DNA和蛋白质,人工合成染色体需要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A正确;通过荧光标记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B正确;染色体上的DNA某处发生了个别碱基对增添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酿酒酵母能进行有性生殖,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正确。‎ ‎【答案】C ‎ ‎8.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解析】若除草剂敏感型大豆的基因型为Aa,1条染色体上A所在片段缺失,即表现出a的性状,即抗性基因为隐性基因;染色体片段缺失后再诱变不能恢复为敏感型,而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再诱变可能恢复为敏感型;抗性基因若由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基因表达的可能性较大。‎ ‎【答案】A ‎9.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存在某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增添,但却未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 B.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基因重组就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D.某基因的一条链上有2个C变成了G,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且该基因连续复制4次后,突变基因占3/4‎ ‎【解析】若是某DNA分子的基因间隔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则不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虽然不能产生种子,但是属于染色体变异的结果,是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C错误;某基因的一条链上有2个C变成了G,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且该基因连续复制4次后,突变基因占1/2,D错误。‎ ‎【答案】A ‎10.下图甲为某动物的一个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分布图,图乙为其子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分布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两条染色体完全一样,是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 B.图乙所示的细胞中发生了突变,该变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C.从图中可以看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D.图乙所示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可以被观察到的 ‎【解析】图甲中的两条染色体完全一样,可能是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形成的,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乙所示的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属于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1、2、3、4、5基因分别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的,C正确;图乙所示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D正确。‎ ‎【答案】A ‎11.囊性纤维病是由编码细胞膜上CFTR蛋白(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该突变使得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了苯丙氨酸,进而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B.CFTR蛋白缺少了苯丙氨酸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 C.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 D.氯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细胞排出水分子受阻 ‎【解析】CFTR蛋白是细胞膜上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为结构蛋白,因此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正确;CFTR蛋白缺少了苯丙氨酸,其他氨基酸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缺失,B正确;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C错误;囊性纤维病患者的CFTR蛋白异常,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离子在细胞内积累,进而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细胞排出水分子受阻,D正确。‎ ‎【答案】C ‎12.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正常雌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且在任何细胞中都会有一条保有活性(标记作Xa),另一条则失活(标记作Xi)导致上面的基因功能受抑制而沉默化。正常细胞内Xi的数目=X染色体数目-1,决定哪条X染色体沉默化是随机的。同卵双胞胎在基因与性状上还是有一定差异的,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Xi染色体一般不会出现在男性中,通常出现在女性中 B.同卵双胞胎男孩之间的差异一般小于同卵双胞胎女孩之间的差异 C.引起同卵双胞胎孩子之间的DNA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 D.即使是含相同遗传物质的个体,也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解析】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决定哪条X染色体沉默化(失活)是随机的,正常细胞内Xi的数目=X染色体数目-1,所以Xi一般不会出现在男性中,通常出现在女性中,A正确;同卵双胞胎女孩间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卵双胞胎男孩间的差异一般小于女孩间的,B正确;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引起同卵双胞胎孩子的DNA的差异主要是基因突变,C错误;即使是含相同DNA的个体,也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性状,D正确。‎ ‎【答案】C ‎13.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其中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R、r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该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甲、乙、丙、丁四个精细胞,甲和乙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丙和丁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其中甲的基因型为AbRXTY,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含5条染色体 B.乙的基因型为AbRXTY C.丙含2条常染色体 D.丁的基因型不是aBr就是ABr ‎【解析】某种动物(2N=6)的基因型为AaBbRrXTY,由于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则该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之间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若A与a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TY)和乙(abRXT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aBr、ABr;若B与b发生交叉互换,则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RRXTXTYY、aaBbrr,继续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者产生甲(AbRXTY)和乙(ABRXTY),后者产生丙和丁,即aBr、abr。由于A、B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且甲的基因型为AbRXTY,则甲的形成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含4条染色体,A错误;乙的基因型为ABRXTY或abRXTY,B错误;丙的基因型为aBr或ABr或abr,其含2条常染色体,C正确;丁的基因型为aBr或ABr或abr,D错误。 ‎ ‎【答案】C ‎14.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相同 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C.两个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其原因一定相同 D.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 ‎【解析】图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见,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不同,A错误。两个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甲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图甲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图乙细胞中A、a 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错误。已知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图中所示的两个细胞中却有1条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b基因,说明这两个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答案】D ‎15.玉米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R和基因r不可能出现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的两极 B.基因R可以突变成基因r,基因r也可以突变成基因R C.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故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都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D.一株处于开花期的杂合玉米个体中含基因R的精子数=含基因r的精子数=含基因R的卵细胞数=含基因r的卵细胞数 ‎【解析】若发生基因突变或减Ⅰ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则基因R、r可出现于减Ⅱ后期的细胞两极;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杂合子玉米产生的雌雄配子数量不相等,雄配子数远多于雌配子数。‎ ‎【答案】B ‎16.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甲、乙、丙、丁4种类型的变异。图甲中字母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物变异都属于染色体变异 B.若图乙为一性原细胞,其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C.图丁和图丙相比较,图丁产生不利变异的可能性更大 D.图中所示的变异类型在减数分裂中均可能发生 ‎【解析】图甲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图乙为染色体数目变异,图丙为基因重组,图丁为染色体易位,故图丙所示的变异不属于染色体变异。‎ ‎【答案】A ‎17.(2019·洛阳统考)某二倍体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其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研究发现,花色与显性基因的个数有关,含两个A基因的植株开红花,含一个A基因的植株开粉红花,不含A基因的植株开白花,并且染色体片段缺失会引起花粉不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株甲(AA)与植株乙(aa)杂交,发现F1中某植株基因型为AAa,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 ‎ 。 ‎ ‎(2)科研人员在植株甲的花蕾期用γ射线照射后,让其自交,发现子代出现几株开粉红花的植株。请结合题干信息,从可遗传变异的角度分析,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假设一: ; ‎ 假设二: 。 ‎ ‎(3)现欲确定(2)中哪个假设成立,进行如下实验:将上述开粉红花的植株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单株种植,并严格自交一代,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请你预测可能的结果:‎ 如果              ,则假设一成立。 ‎ 如果              ,则假设二成立。 ‎ ‎【答案】(1)植株甲在MⅠ后期含A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甲在MⅡ后期含A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 (2)假设一:一条染色体上的A基因突变为a基因 假设二: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A基因的片段缺失(两空可颠倒) (3)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红花∶粉红花=1∶1(两空可颠倒,但要与(2)对应)‎ ‎18.(2019·九江联考)西瓜(单性花,雌雄同株)种子大小由两对基因A、a和B、b共同决定,a基因纯合产生大子,但b基因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显性红瓤与隐性黄瓤分别由基因R与r决定,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图甲与图乙所示分别为培育三倍体西瓜的两种方法,已知其中二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Rr,且四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四条同源染色体随机两两联会。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仅考虑瓜瓤颜色这一对性状,则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若同时考虑种子和瓜瓤颜色这两对性状,则三倍体西瓜植株所结西瓜的性状为        。 ‎ ‎(2)图乙中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的基本步骤为                (用文字和箭头简要写出关键操作名称即可)。 ‎ ‎(3)图乙中,若仅考虑瓜瓤颜色这一对性状,四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为    。获得的所有三倍体西瓜植株中,RRr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4)假设图乙中某四倍体西瓜植株结出了大子西瓜,可能的原因是在诱导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的过程中发生了      (填可遗传变异类型)。 ‎ ‎【解析】(1)图甲中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的思路是将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生殖细胞与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体细胞进行融合。仅考虑瓜瓤颜色这一对性状时,花粉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1∶1,体细胞的基因型为Rr,所以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1。三倍体高度不育,不能结种子,所结西瓜的瓜瓤为红色。(2)图乙中获得三倍体的思路是诱导二倍体西瓜幼苗染色体加倍形成四倍体西瓜植株后,再让其与二倍体西瓜植株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植株。由于西瓜是单性花,所以杂交时不需对母本去雄。(3)图乙中四倍体西瓜植株由二倍体西瓜幼苗(Rr)经染色体加倍而来,故基因型为RRrr。四倍体西瓜植株(RRrr)产生的配子中含有四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所以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RR∶Rr∶rr=1∶4∶1,二倍体西瓜植株(Rr)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为R∶r=1∶1,根据配子法或棋盘法可求得基因型为RRr的个体占5/12。(4)图乙中四倍体西瓜植株与种子大小有关的基因型为aaaabbbb,由于b基因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所以该四倍体西瓜植株结出的西瓜理论上为小子,现结出了大子西瓜,说明a基因能成功表达而未被抑制,则可能是基因b突变为基因B。‎ ‎【答案】(1)RRr∶Rrr=1∶1 全为无子红瓤 (2)套袋→授粉→套袋 (3)RRrr 5/12 (4)基因突变 ‎19.日节律是动物普遍存在的节律性活动,通常以24 h为周期。研究者从果蝇的羽化节律开始,逐渐揭示出日节律的分子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通过诱变得到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推测雄蝇的羽化节律紊乱与野生型基因per的突变有关。将羽化节律紊乱的雄蝇与两条X染色体融合在一起的雌蝇杂交,由于雌蝇经减数分裂产生    X染色体的卵细胞,导致杂交子代中出现性染色体只有一条正常X染色体的个体(表现型为雄性),这些子代雄性个体羽化节律    ,判断pe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地球上很多生物都有日节律现象,但参与调控的基因和分子机制高度相似且在进化上比较保守,这是由于基因一旦发生改变,  ‎ ‎ 。 ‎ ‎(2)per的突变基因PerS、PerL、PerO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变为短节律(羽化周期缩短)、长节律(羽化周期变长)和无节律。研究者利用棒眼(伴X显性遗传)正常节律雌蝇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对per基因及突变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进行研究。‎ 如何根据F2的表现型来确定基因PerS与基因PerL及基因per与基因PerS间的显隐性关系?‎ ‎① ‎ ‎ ‎ ‎ 。 ‎ ‎② ‎ ‎ ‎ ‎ 。 ‎ ‎(3)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人们对动物中以24 h为周期的日节律形成机理有了基本了解,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P蛋白和T蛋白积累到一定数量时,会在细胞质内结合形成P-T蛋白二聚体,二聚体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抑制相关基因的    ,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白天,某光敏蛋白可以与T蛋白相互作用,导致T蛋白降解,    蛋白积累量增加,动物表现出日节律现象。 ‎ ‎【答案】(1)不含 全部紊乱 会打破长期进化形成的平衡状态(或“相对稳定状态”),导致适应性降低,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2)①观察F2中非棒眼雌蝇个体(基因型为PerSPerL)的羽化节律;若为短节律,则基因PerS相对基因PerL为显性。若为长节律,则基因PerL相对基因PerS为显性 ②观察F2中棒眼雌蝇个体(基因型为perPerS)的羽化节律;若为短节律,则基因PerS相对基因per为显性;若为正常节律,则基因per相对基因PerS为显性  (3)转录 负反馈 X ‎20.研究人员发现,果蝇唾液腺中某号染色体经过多次分裂纵向联合,彼此紧密盘绕形成多线染色体或巨染色体(如图1所示);美国遗传学家斯特蒂文特在研究黑腹果蝇时发现其控制眼型的遗传存在位置效应现象(基因通过变换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从而改变表型),表现型与果蝇唾液腺细胞的X染色体上一个编号为16A的区段的重复次数有关(图2所示),根据16A区段的数量,X染色体依次记为X1b、X2b、X3b。回答以下问题:‎ ‎(1)研究人员发现,用3H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色体后,在胀泡中3H含量明显较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而且随着幼虫发育的进行,胀泡在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这是由于                。 ‎ ‎(2)斯特蒂文特发现,雌雄果蝇X染色体上16A区段的重复次数与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类型 A B C D E F G 表现型 正常眼 棒眼 棒眼 重棒眼 正常眼 棒眼 重棒眼 染色体 组成 X1bX1b X2bX1b X2bX2b X3bX1b X1bY X2bY X3bY ‎①据表可知,雌果蝇B的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含有    个16A区段,发生16A区段重复的变异属于                 。 ‎ ‎②雌果蝇C与雄果蝇E杂交,正常情况下F1 都为棒眼,但出现了少数正常眼和重棒眼果蝇。研究发现,这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特殊交换方式有关。据此推断,上述杂交后代中出现异常果蝇是由于亲本中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了      (用X和b表示)的配子。 ‎ ‎(3)就16A区段的重复次数而言,理论上推测,雌果蝇性染色体组成有6种类型。表中还缺少的雌果蝇染色体类型是X3bX3b 和 X3bX2b,有人推测雌果蝇中的这几种类型都存在致死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 ‎①选重棒眼雌果蝇分别与表现型为      的雄果蝇杂交。 ‎ ‎②统计实验结果。‎ ‎③结果分析:若杂交后代雌雄果蝇数量之比为     ,则推测正确。 ‎ ‎【解析】(1)尿嘧啶为合成RNA的原料,用3H标记的尿嘧啶掺入染色体后,在胀泡中3H含量较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胀泡中在进行转录,而且随着幼虫发育的进行,胀泡在同一染色体不同位点出现或消失,这是由于不同发育时期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2)雌果蝇B的性染色体有X1b、X2b两种,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次级卵母细胞有2个或4个16A区段;16A区段的重复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发生改变,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由于雌果蝇C与雄果蝇E的染色体类型分别是X2bX2b、X1bY,若雌果蝇减数分裂异常,且后代出现重棒眼,则雌果蝇产生的配子中存在X3b,含X3b染色体的配子是不对等交换的结果,所以同时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类型应该有X1b。(3)为了验证X3bX3b、X3bX2b是否致死,重棒眼雌果蝇与棒眼雄果蝇杂交,或与重棒眼雄果蝇杂交才能组合出X3bX2b、X3bX3b,根据它们杂交后代表现型的性别比可以推测,若X3bX3b、X3bX2b均致死,杂交后代雌雄果蝇数量之比为1∶2。‎ ‎【答案】(1)胀泡中在进行转录 不同发育时期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选择性表达 (2)①2或4 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答“染色体变异”不正确) ②X3b和X1b (3)①棒眼、重棒眼(只答“棒眼”或只答“重棒眼”不正确) ③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