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眉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四川省眉山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11)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 命题人:唐艳 邹艳梅 严小波 李顺瑶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王希孟18岁时,仅用半年时间便绘就了《千里江山图》,这既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也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而在该图完成后一两年,他便英年早逝。《千里江山图》卷承载的是徽宗极力推崇的“丰享豫大”的绘画审美观,因而必须将之置于北宋的绘画审美意识的大格局里,并且与其它不同的审美观进行比较,才能深入领会画中的意蕴。‎ 从五代到徽宗朝初的宫廷画坛,已基本形成了“悲天悯人”和“萧条淡泊”两种绘画美学形态,前者是表现社会底层辛勤劳作的场景,后者是抒发文人画家的洒脱或失落的胸臆。‎ 蔡京为相期间,歪曲解释《易经》里“丰享”“豫大”两句,以此为“据”蛊惑赵估去坐享天下财富,理由是天下承平日久,府库充盈,百姓丰衣足食即为丰享,既然天下“丰享”,就要出现“豫大”,大兴土木,建造一系列专供皇家享受的建筑和园林,以此迎合徽宗好大喜功的心态。当这些奢靡的宫殿完工之后,殿内的装潢壁饰当然也必须与“丰享豫大”的审美观相协调。‎ 英宗朝魏国公韩琦在《安阳集钞·渊鉴类函》里提出了“真、全、多”的绘画审美标准:“得真之全者,绝也。得多者,上也。”这些都影响了徽宗朝“丰享豫大”审美思想的进一步形成,甚至影响到后来文人书法的幅式和容量,米友仁继承其父米芾好作高头大卷的衣钵,在他《潇湘奇观图》卷的跋文里所言更畅快:“成长卷以悦目。”‎ ‎“丰享豫大”审美观承接了北宋中后期技法求真、求精、求细和画面求大、求全、求多的趋向,设色富丽堂皇。在宫殿内墙上壁画、大轴以及屏风画的色彩要富丽堂皇,这正是徽宗要积极倡导的审美观。而那些具有“萧条淡泊"和“悲天悯人”意境的绘画是不太适合这里的宫墙。‎ 王希孟的艳丽醇厚的大青绿山水,完美体现了徽宗“丰享豫大”的审美观,徽宗十分关注宫中设色绘画的发展,鼓励用大青绿作山水画是其一生中十分重要的艺术突破。在他登基之前,唐代大小李将军的设色山水在北宋渐渐“褪色”了,唯有少数的宗室和贵胄画一点类似小青绿的山水画,如越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略施淡彩。而徽宗本人,除了个别的水墨画之外,他的画迹和代笔之作多数是用重色,十分鲜亮明丽。如传为徽宗摹写的唐代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他的《瑞鹤图》卷,宫廷画家的《听琴图》轴等,均与《千里江山图》卷的门幅相当,极可能都是1112年前后的画迹,是徽宗要集中时间解决宫廷绘画设色问题的结果,这也是“丰享豫大”观念反映在绘画上的基本形态之一。‎ 徽宗“诲谕”‎ 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卷,是为了提振青绿山水、特别是要开创大青绿山水的绘画语言。王希孟除了在画学受到过基本训练之外,几乎是一张白纸,极易领会并实现徽宗的意图。当时的李唐、朱锐等人的手法已经定型,重塑的难度比较大。王希孟敢于大量使用石青石绿,这在以往是极为少见的,相信这是他的观山所得:苍翠葱郁之山,近则呈绿,远则显青,原因是空气的厚度改变了远处山林的本色。画家继承前人用色之法,概括提炼出青绿二色。‎ ‎《千里江山图》卷呈现出与“悲天悯人”和“萧条淡泊”不同的绘画面貌。它的出现并非偶然,与其他画家的趋同性共同交织成宫廷绘画的审美好尚,这也是山水画发展从表现单体到连续性整体的规律所致。‎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7年9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千里江山图》卷表现了北宋“丰享豫大”的绘画审美观,因而是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B.“悲天悯人”的绘画美学表现底层劳作的场景,而“萧条淡泊”的绘画美学抒发画家的洒脱或失落的胸臆,都已在北宋初年形成。‎ C.徽宗时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就大兴土木,建造一系列皇家建筑和园林,这种做法也是《易经》里“丰享”“豫大”提倡的。‎ D.王希孟继承前人用色之法,领会并实现徽宗的意图,提振了青绿山水、特别是开创了大青绿山水的绘画语言。‎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蔡京对《易经》里“丰享”“豫大”的解释和韩琦提出的“真、全、多”的绘画审美标准是为了论述徽宗朝“丰享豫大”审美思想形成的原因。‎ B.把“丰享豫大”绘画审美观和北宋初年“萧条淡泊”“悲天悯人”的绘画观对比,主要目的是论述山水画发展从表现单体到连续性整体的规律。‎ C.用徽宗画迹和代笔之作多数是用重色鲜亮明丽,为体现徽宗“丰享豫大”的审美观和用大青绿作山水画是其一生中十分重要的艺术突破提供了例证。‎ D.文章由赞扬《千里江山图》引入,分析了“丰享豫大”绘画审美观形成原因及表现,并论述了这种审美观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徽宗“丰享豫大”的绘画审美观对王希孟的影响和“诲谕”,王希孟就可能不会创作出绝世之作《千里江山图》。‎ B.王希孟与其他画家的趋同性共同交织成宫廷绘画的审美好尚,可见当年其他画家也认同“丰享豫大”的绘画审美观。‎ C.《千里江山图》卷表现出“丰享豫大”的绘画审美观,这符合北宋山水画发展从表现单体到连续性整体的规律。‎ D.《千里江山图》卷深受人们喜爱,可见只要创作出符合统治者要求的作品就可以引领风尚,得到人们的喜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 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 匹配——匠心。“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这就是创新,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 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赶超国际水平。‎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以突破底线、抄袭胡编、搜奇媚俗为创新,一切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抗日“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 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 ‎ ‎4.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 分) ‎ A.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 B.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从而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比,虽然格局略显狭隘,但是更有针对性。‎ D.三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 )( )(5 分)‎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 C.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文艺工作中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既不需要大家都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 ‎ E.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6. 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4 分)‎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珠宝 莫泊桑 那是一个去世好几年的外省税务局长的女儿。父亲死后,她和母亲到了巴黎。母女俩都是贫穷而可敬的,安静而温和的,因为女儿的婚事而来到了这里。那年轻的女儿像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典范,她那种带着含羞意味的美,具有一种安琪儿式的纯洁风韵,凡是认识她的人都忍不住地说:“将来娶她的那一个真有福气,我们找不出更好的了。”‎ 郎丹先生当时是内政部的一个主任科员,每年的薪水是三千五百法郎。他向她求婚,娶了她。婚后,她用一种极为巧妙的经济手腕治家,两个人好像过得很阔气。她对待丈夫的注意、细心、体贴,真是罕有的;并且她本身的诱惑力也非常大,以至于在他俩相遇6年之后,他之爱她更甚于初期。‎ 他仅仅责备她两个缺点:爱看戏和爱假的珠宝。在整天工作之后,对于爱戏这类的散心事,郎丹先是骇然而感到疲乏的。于是他央求妻子跟着熟识的太太们去看戏并且由她们送她回家。开始她认为这种办法不大相宜,争执许久后,她出于体恤才答应了他,他因此十分感谢。‎ 谁知这种看戏的兴趣,不久就在她身上产生了装饰的需要,并且养成了习惯。这种迷恋于浮光的爱好引起了丈夫的不满,每当他略有责备时,她总是从容地微笑说:“你教我怎样?我爱的就是这个。这是我的毛病。我明明知道你有理由,不过人是改变不了本性的。我当然更爱真的珠宝,我!”她一面拿着珍珠软项圈在手指头儿上转动着,好教上面的宝石小切面射出光彩,一面不断地说:“赶紧瞧吧,这制造得真好。简直就像真的一样。”‎ 某一个冬天夜里,她赶到大歌剧院看戏,回家的时候她冻得浑身发抖。第二天,她咳嗽了。8天之后,她害肺炎死了。‎ 郎丹几乎跟着她到坟墓里去了。以至于在一个月之间头发全变成了白的。‎ 不过他现在的生活极为困难了。原先他的薪水在他妻子手里,不仅够得应付一家的种种需要,还能让他一直喝上等的酒和吃鲜美的东西,而眼下他竟不能应付自己一个人的用度。终于,他连一个铜子儿都没有了,于是他动了念头,要把他妻子生前仿佛最心爱的那只大项圈卖掉。因为那固然是个假货,不过也的确是下过一番很细致的功夫,他以为至少可以值得六个或者八个法郎。‎ 他选了一家小店进去,有点儿难为情地递过项圈。“先生,”他对那商人说,“我很想知道您对这件小东西的估价。”那个人接了东西,左看右看了好一阵,掂着它的轻重,拿起一枚放大镜,又叫他手下的店员过来,并且为了格外好好地鉴定它的印象,又把它搁在柜台上,远远地打量着它。‎ 郎丹先生被弄得很不好意思,正当他拿起那个小东西,珠宝商人却说,可以出价一万二千法郎收购它。这让那个丧偶的人吃惊地睁大了眼睛,结结巴巴地问:“您说?……您可有把握?”另一个误解了他的惊讶,干脆地说:“您可以到旁的地方问问是不是可以多给些。在我看来,顶多值得一万五千。”‎ 郎丹先生简直成了傻子,他收回了项圈,心里只模模糊糊觉得应该一个人好好地想一想了。然而一走出店门,他简直忍不住大笑了,他暗自说道:“低能儿!唉!眼见得那是一个不知道分辨真假的珠宝商人!”‎ 他又走到另一家珠宝店里,谁知那个老板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曾以两万五千法郎卖出的货,并答应以一万八千法郎的价格收回。这一次,郎丹先生由于诧异而呆呆地坐下了。“不过,……不过请您仔仔细细看一看这东西吧,先生,直到现在,我一直以为它是……假的。” “请问您的姓名与住址?”珠宝商人翻开一摞帐册,寻了一阵就高声说道:“这项圈从前的确是送往郎丹太太家里去的,地点是舍身街16号,时间是1876年7月20日。”‎ 科员吃惊得发昏,在老板怀疑的眼光中,他折起老板打的收条,走出了店门。他昏沉沉的,极力去推测:他妻子从前远没有能力去买一件这样大价钱的东西——没有,那么——那是一件馈赠品了!一件谁送给她的馈赠品?为的是什么?——那么妻子其余所有的珠宝也全是他人的馈赠了!他觉得天旋地转了,他张开了胳膊,失去知觉跌倒了。‎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郎丹先生被第一位珠宝商人的繁琐程序弄得不好意思,说明郎丹为用亡妻遗物换取金钱的行为而羞愧,也暗示出他因是假货而感到羞耻,情感很复杂。‎ B. 郎丹是个法国平民阶层的小人物,他有尊严,娶上人人称赞的老婆曾是他最大的幸福,但却因妻子的欺骗更加痛苦。作者勾勒出一个大喜大悲的小人物心态,给我们展示了真实的社会风景画。‎ C. 从全文来看,作者冷静的叙述,并非意味着感情的冷漠,而作者在文中旗帜鲜明的爱憎与是非评判,能给读者的想象与理解留下更为广阔的空间与余地。‎ D. 本篇小说的故事是简单的,这正是莫泊桑细微观察与严格提炼的结果。短短的故事却能容纳多层的主题,表现了作者的非凡才能。‎ ‎8.从全文来看,郎丹太太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5分)‎ ‎ ‎ ‎ ‎ ‎9.本文最后道出郎丹太太的珠宝是真的,这一结果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请分析概括其中的原因。(6分) ‎ ‎ ‎ ‎ ‎ 二、 古诗文阅读(共41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9分)‎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 銮初入阁,一清辅政,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①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 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 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 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 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4分)‎ 译文:                                                       ‎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3分)‎ 译文:                                                       ‎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分)‎ 译文:                          ‎ (一)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①‎ 白居易 曾于太白峰②前住,数到仙游寺里来。‎ 黑水澄时潭底出,白云破处洞门③开。‎ 林间暖酒烧红叶,石上题诗扫绿苔。‎ 惆怅旧游无复到,菊花时节羡君回!‎ ‎[注]①本诗作于白居易送别王质夫时。王质夫因仕途不顺从京归家,时任翰林学士的诗人有感而发。王十八:指诗人在长安以西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做官时结识的好友王质夫。仙游寺:位于盩厓县境内。     ②太白峰:位于盩厔县境内。③洞门:指山洞入口。‎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因当时诗人与好友王质夫分离,所以在题目中,诗人用了“寄题”一语。‎ B.颔联中,诗人依循空间远近顺序,介绍了仙游寺附近曾游玩过的山水景观。‎ C.颈联运用了“倒装”句式:“烧红叶”为了“暖酒”,“扫绿苔”后“题诗”。‎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嘱托,并借“菊花时节”暗示了二人分别的时令。‎ ‎15.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试概括分析。(6分)‎ ‎                              ‎ (二) 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题,12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 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落叶窸窣、长江汹涌澎湃之状。‎ (2) 李商隐在《锦瑟》中慨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叹当时身处其境已凄迷难辨,到如今更是捉摸不到。‎ (3) 荀子在《劝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越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的不足的道理。‎ (1) 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身不能共处,心却能想通的意思。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荀子在《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 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 语言文字运用(14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进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①我们的文化建设不是搞历史虚无主义,更不是另起炉灶,阻断文化血脉,而是必须联通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近期的一场大火使我们损失惨重。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恳请各位高抬贵手,接济我们一点,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③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许多科学家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惜舍弃国外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国搞国防建设。‎ ‎④两人的矛盾本来可以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他却铤而走险,实施打击报复行为,最终害人害己,锒铛入狱。‎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秋季拍卖会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收藏家的极大关注。‎ ‎⑥冯友兰教授回忆说,蔡元培校长给他留下的最深刻记忆就是他洒脱豁达的胸襟,光风霁月的气度,这种人格魅力最令人慨叹不已。‎ A.②③④               B.①③⑤               C.①⑤⑥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B.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工作之余,大家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D.我国重新修订《食品安全法》,目的是用更严格的监管、更严厉的处罚、更严肃的问责,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被称为“最严食品安全法”。‎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 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 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 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0. 仿照划波浪线句子填空,并给文段写一句结论性的语句。(5分)‎ 历史是一面镜子。‎ 假若当初商纣王能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的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反过来说,如果当初齐威王不采纳邹忌的讽谏,又怎能取得“战胜于朝廷”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就像白玉上多了一个瑕疵。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当然,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小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综合材料内容及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D。A 强加因果,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B 原文是基本形成C 原文是蔡京为相期间,歪曲解释《易经》里“丰亨”“豫大”两句,以此为“据”蛊惑赵佶,所以并不是《易经》里“丰亨”“豫大”提倡的。‎ ‎2、B。没有对比,是比较,主要是为了论述当时宫廷绘画的审美风尚。‎ ‎3、D ‎4.D(A 项,材料三有现实的事例,不止有分析评论;B 项,“更加深入”没有依据;C 项,略显狭隘错误,文中第二段第一句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非只针对文艺领域。)‎ ‎5.BD(A 项,初心是针对工匠讲的,并非指孩子。C 项,强加联系,中国的问题太多, 并非指向这一点。E 项,匠心只是说明了“工匠精神”创新这个层面。) ‎ ‎6.(1)关系:优秀是卓越的基础条件,卓越是优秀的升华。(2 分)‎ ‎(2)分析: ①日本工匠的奇迹来自于他们优秀的工艺技能;同时他们追求尽善尽美, 执着于职人荣誉,这种品质让他们跨越优秀,最终创造卓越。(不能答冈野信雄)(1 分)‎ ‎②德国制造基业长青始于他们标准苛刻、关注细节的优秀品质;同时,德国人精益求精,‎ 梦想成就百年品牌,这种卓越的追求,让他们在各领域一骑绝尘。(1 分)‎ ‎7.C项,“旗帜鲜明的爱憎与是非评判”错,作者的是非判断自然的渗透于具体的描述与形象本身,作者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爱与憎。‎ ‎8.(1)美貌温和。外表美丽而极具诱惑力。(2)对丈夫细心体贴。如细心的体贴丈夫,让丈夫享受生活。6年的婚姻,郎丹甚至更爱她,也侧面表明这一点。(3)虚荣,贪图享受。迷恋珠宝,用不正确的手段达到享受上等生活的目的。(4)对丈夫不忠。她利用看戏的机会与人约会,从不告诉丈夫珠宝是真的。(第一点1分,后面三点任意答两点,各2分)‎ ‎9.出乎意料:(1)郎丹太太一直强调自己装饰的珠宝是假的,郎丹也这样认为。(2)妻子之前是贫穷的,她居然用背叛的手段达到自己享受的目的,这些都出乎郎丹以及读者的意料的。‎ 合乎情理:(1)文中有多处暗示,表明有可能是真的。如郎丹太太说“我当然更爱真的珠宝”“简直就像真的一样”“认识改变不了本性的”。(2)家里的经济开支以郎丹的收入是不可能让他们“两个人好像过得很阔气”而妻子死后一个人反而不够用。(3)郎丹太太本身美得极具诱惑力,且一个人去看戏,这些都为她的背叛提供了可能性。(出乎意料与合情合理各3分)‎ ‎10.选C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翟銮说:“按照法律,抄家的罪行只有三条:谋反、叛逆和奸党罢了。不合乎法律规定,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呢?”根据大意即可断句。‎ ‎11.选C  “正榜所取的称举人”。‎ ‎12.选B  “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不准确。‎ ‎13 (1) (皇帝)责问翟銮,(翟銮)就叩头谢罪说:“陛下圣明,我要顺从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建议呢。”(关键词“诘”“顿首”“谢”“不暇”)‎ ‎2)事情完毕之后,(翟銮)归来时的行装装了千辆车,用这些财物赠送权贵,得以再次执掌政事,(他的)声誉立刻就衰落了。(关键词“竣”“遗”“贵近”“柄政”)‎ ‎(3)落实“博学”(广泛地学习)、参省(检查反省)和“知”(通“智”,智慧)‎ ‎14.B、D。(选B2分;选D3分)【解析】B中“远近”无中生有;D“对友人的嘱托”曲解诗意。‎ ‎15.诗人主要表达了羡慕安慰、惆怅可惜之情。(2分)友人王质夫因仕途不顺,适逢秋季回乡,重游故地,诗人不禁羡慕不已,同时也劝慰友人借此能消解烦忧。(2分)同时,诗人联想到自己还肩负宦职,不能与友人同游,未免惆怅可惜之情涌上心头。(2分)‎ ‎16. 默写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7、A① 正确,另起炉灶:比喻重新做起;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②错误,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③错误,流金铄石:能使金子和石头融化,形容天气极热。④错误。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与语境不合。⑤正确,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很有气势。⑥正确。光风霁月:指雨过天晴时风清月明的景色,比喻为政清廉和人品清朗、坦荡。‎ ‎18.A(B项,重复赘余,“妇孺”包括妇女和儿童,可删去“及儿童”。C项,句式杂糅,最后一个分句可改为“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D项,偷换主语,应在“被称为”前加“这一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19. C ‎20、答案示例:‎ ‎1、假如当初蔡桓公虚心听取扁鹊的意见,何至于病入膏肓而一命呜呼呢?‎ ‎(假如当初项羽能从谏如流,接纳忠言,何至于落得个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的结局呢?)‎ ‎2、如果当初唐太宗不采纳魏征的劝告,怎么能创造“贞观之治”的局面呢?‎ ‎3、善纳人言者,昌;不纳人言者,亡。‎ ‎21.【从汤姆的角度】 人才多元化的积极作用或全球化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管理者标准的设置;识才当于未显之时;多看几眼辨人才;识别人才(事物)应多角度、全方位;换个角度看问题;缺憾也是一种美;一分为二看事物;评价人才要全面;等等。‎ ‎【从黑羊的角度】 彰显个性、特立独行的积极意义;杰出或独特的个人对集体(环境)的贡献;在一定条件(环境)下,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转化;正视逆境;敢于张扬个性;异类之美;不完美也是一种美;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因他人否定自己否定自我;等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