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美的真谛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美的真谛单元测评鲁人版必修4

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 ‎ 祝东力 尽管中国古代没有西方式的学科分类,因而也就不存在美学学科,但其处理感性领域以及感性与理性之关系的实践和方法却是极其丰富而又独特的,其核心内涵我们称之为“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 就中国古代艺术而言,其突出的特征之一是对物质媒介的简省,其极端的情况就是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从诗词、水墨画到戏曲,其形式的平淡、简易甚至枯涩,与西方近代艺术对于物质媒介的高度依赖形成鲜明对照。西方艺术遵循了一条物质主义的路线,从古典主义艺术到巴洛克艺术再到今天的好莱坞大片,感官的盛宴已近于巅峰。相反,中国艺术则走了一条反物质主义的路线,其要旨在于通过平淡、简易甚至枯涩的形式完成对感性欲望和冲动的节制与升华,从而范导、提升这种感性力量,使它们成为情操、意志和人格的有力支撑,完成从美学向伦理学的过渡。可以说,这种对感性领域以及感性与理性之关系的应对方式,就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社会中人的欲望、个性不断释放和张扬,到今天已接近极限;而中国美学精神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则在于:由于古代技术条件的限制,中国很早便面临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对商品生产、消费和物欲自觉地采取了抑制和约束的政策。由此,也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说到底,不同的美学精神反映的是不同的文明取向。‎ 自从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的学术、文化如潮水一般涌入中国,但我们不能直接把“美”和“艺术”这两个西方美学的中心概念不加批判地移植过来,那样只能把中国美学变成西方美学的中文注释本。中国美学应具有一种普遍的真正的“美学”品质,也要具有内在的属于中国学术的质的规定性。‎ 13‎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据国学而熔铸叔本华、康德、尼采等人的学说,把“境界”这一概念,从古典过渡到现代,由诗歌拓展到人生,经诗学而沟通哲学,从而使之最后告别传统诗话,提炼为现代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宗白华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来寻找中国的美学特征。他不仅发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美的两大类型,即“错彩镂金”的美与“芙蓉出水”的美,而后者是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的美的境界;他还重新发现了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时空意识,由此对中国艺术意境作了精彩绝伦的阐发,揭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意蕴、内涵和精神,找到真正的中国人的美感形态,由此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美学理论体系。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无疑具有一种典范的意义。‎ ‎(选自《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对于“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它是中国古代处理感性领域以及感性与理性之关系的极其丰富的实践和方法。‎ B.它的特征之一是物质媒介十分简省,走的是反物质主义路线,与西方近代艺术相近。‎ C.它成为情操、意志和人格的有力支撑,能对感性欲望和冲动节制、升华并规范提升。‎ D.它是对感性领域以及感性与理性之关系的应对方式,即采用的平淡、简易甚至枯涩的形式。‎ 解析A项,“实践和方法”的核心内涵才是“中国美学的基本精神”;B项,与西方近代艺术相反;C项,中国美学精神不是“情操、意志和人格的有力支撑”,原文是“从而范导、提升这种感性力量,使它们成为情操、意志和人格的有力支撑”。‎ 答案D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美学基本精神形成的社会基础是对商品生产、消费和物欲自觉地采取了抑制和约束的政策。‎ B.中国美学不能移植西方美学的中心概念,那样只能把中国美学变成西方美学的中文注释本。‎ C.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根据国学熔铸西方学说,把“境界”提炼为现代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D.宗白华发现的中国传统艺术美类型之一“芙蓉出水”的美,是中国古典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的美的境界。‎ 解析B项,“不能移植西方美学的中心概念”错,原文是“不能直接不加批判地移植”。‎ 答案B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代没有美学学科,但美学的基本精神能够通过诗词、水墨画和戏曲等艺术形式体现出来。‎ 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近代艺术遵循的不同的路线,反映了东西方不同的文明取向。‎ C.宗白华发现的传统艺术中美的两种类型和时空意识,都揭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意蕴、内涵和精神。‎ D.王国维和宗白华的美学研究,证明中国美学具有了内在的属于中国学术的质的规定性。‎ 解析C项,美的两种类型不能揭示中国艺术独特的意蕴、内涵和精神。‎ 答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2017·全国高考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 13‎ 天  嚣 ‎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从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撤掉顶门棍,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闩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闩终于脱离了销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13‎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地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具体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嚣”的恐怖气氛。‎ B.被困队员深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地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解析B项“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理解错误,是送瓜人冒着生命危险救助被困的试验队队员。‎ 答案B ‎5.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5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小说线索的鉴赏。小说的线索与环境、人物、情节、主题密切相关,要注意从这四个角度切入分析。从环境看,“渴”正显示了环境的危恶,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使情节更简洁,显示了在危难之间,蒙古族同胞对试验队队员的关爱,这正彰显了小说的主题。能从其中的几个角度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6.导学号96914019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采用了“没有结尾”或“在高潮中结尾”的手法,可以从对情节、人物、主题的表现作用和给读者的阅读感受等角度分析。‎ 13‎ 参考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氛围;③打破了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13‎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搔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解析C项,“‘散步美学’也注意吸纳……研究成果”没有依据。‎ 答案C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是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的决定因素,而他的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解析B项,“决定因素”有误;C项,“最终发展到……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不妥,原文是“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E项,“很难把握”“填补了这些空白”不妥。‎ 答案AD ‎9.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只需要从文中找出宗白华“散步美学”的特点即可。‎ 参考答案①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而是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②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体验艺术之美。③以生命美学为内蕴,不注重以逻辑为基点来建构美学体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3‎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河间王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特,南夷校尉李毅又遣兵五千助尚,尚遣督护张龟军繁城,三道攻特。特命荡、雄袭博,特躬击张龟。龟众大败。荡又与博接战连日,博亦败绩,死者太半。‎ 太安元年,特自称益州牧,改年建初,于是进攻张征。征依高据险,与特相持连日。时特与荡分为二营,征候特营空虚,遣步兵循山攻之,特逆战不利,山险窘逼,众不知所为。罗准、任道皆劝引退,特量荡必来,故不许。征众至稍多,山道至狭,唯可一二人行,荡军不得前,谓其司马王辛曰:“父在深寇之中,是我死日也。”乃衣重铠,持长矛,大呼直前,推锋必死,杀十余人。征众来相救,荡军皆殊死战,征军遂溃。特议欲释征还涪,荡与王辛进曰:“征军连战,士卒伤残,智勇俱竭,宜因其弊遂擒之。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特从之,复进攻征,征溃围走。荡水陆追之,遂害征,生擒征子存。‎ 特之攻张征也,使李骧屯军毗桥,以备罗尚。尚遣军挑战,骧等破之。尚又遣数千人出战,骧又陷破之,大获器甲,攻烧其门。流进次成都之北。尚遣将张兴伪降于骧,以观虚实。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李攀战死,骧及将士奔于流栅,与流并力回攻尚军。尚军乱,败还者十一二。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流进屯江西,尚惧,遣使求和。‎ ‎(选自《晋书·李特载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B.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C.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D.晋梁州刺史许雄遣军攻特/特陷破之/进击/破尚水上军/遂寇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小城降/特以李瑾为蜀郡太守以抚之/罗尚据大城自守 解析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本句注意句中的名词,如“水上军”“成都”“蜀郡太守徐俭”“李瑾”“罗尚”等。‎ 答案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河间王颙”指的是晋代河间王司马颙,从秦代开始王便成了皇族人专门拥有的爵号。‎ B.“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太安”为皇帝年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D.“江西”指长江的西岸,与今天的江西省有本质区别,古代汉语中的河主要是指黄河。‎ 解析A项,王不是皇族人专门拥有的爵号,功臣也可以封王。‎ 答案A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3‎ A.李特善长用兵。当三路大军围攻时,李特抓住罗尚分兵的弱点,派儿子李荡、李雄袭击衙博,自己则亲率大军攻击张龟,他成功运用了各个击破策略,结果衙博、张龟战败。‎ B.李特很有主见。太安元年李特进攻张征,与儿子分兵后张征趁虚偷袭,情况十分危急,部下罗准、任道都劝退军,但他预料到儿子李荡必前来解围,所以力排众议坚守待援。‎ C.李特善纳谏言。当张征偷袭围攻失败后,李特想放弃张征回涪关,这时李荡和王辛赶紧进谏,劝李特不要给张征喘息机会,李特听从了他们的意见,结果生擒张征及其子张存。‎ D.李特知人善任。他任用李荡为将军,李荡在关键的时候屡立战功,他任用李骧为将军,李骧在毗桥屡败罗尚军队,后又与李流反败为胜地大破罗尚军,保证义军顺利进攻成都。‎ 解析C项,错在“结果生擒张征及其子张存”,张征被杀,张存被擒拿,杀张征、擒张存的是李荡不是李特。‎ 答案C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舍而宽之,征养病收亡,余众更合,图之未易也。‎ ‎(2)时骧军不过二千人,兴夜归白尚,尚遣精勇万人衔枚随兴夜袭骧营。‎ 解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 参考答案(1)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张征,张征就会治疗伤残士卒,纠集散兵游勇,剩下的军队再集结在一起,到那时再要铲除他们就不那么容易了。‎ ‎(2)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张兴在当晚就回到军营告诉罗尚,罗尚派遣一万名精锐勇猛士兵,让他们嘴里含着枚,随张兴在晚上偷袭李骧军营。‎ 参考译文西晋河间王司马颙遣督护衙博、广汉太守张征讨伐李特,晋廷南夷校尉李毅又派兵五千人支援罗尚,罗尚又派遣督护张龟驻守繁城,从三路进攻李特。李特命儿子李荡、李雄偷袭衙博,他自己亲自带兵攻打张龟。张龟大败。李荡与衙博连战数日,衙博也被打得大败,兵士死亡的人数超过一半。‎ 西晋太安元年,李特自封为益州牧,改年号为“建初”,紧接着进攻张征。张征占据险要地势,与李特相持几天。当时,李特与李荡兵分两营,张征趁李特兵营空虚,派步兵沿山路攻打李特,李特迎战不利,加上山势险峻,形势紧迫,军中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李特的部将罗准、任道都劝李特撤兵,李特估计李荡一定会来援救,就未同意退兵。张征的士兵越来越多,山路非常狭窄,只能走一两个人,所以李荡的援军也不能前进,李荡斩钉截铁地对其司马王辛说:“我父亲已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今天是我效死力的日子了。”说完,便穿上两层铠甲,手持长矛,大吼一声就往前冲,撞上他长矛的敌兵都倒地死去,这样一连杀了十多人。张征等人赶来相救,李荡军殊死搏斗,于是张征的军队被打败。李特与部下商议想放张征回到涪地去,李荡与王辛进谏说:“张征的士兵接连出战,士卒非伤即残,智穷力尽,应趁有利时机将他擒拿。如果放弃这一机会而饶恕张征,张征就会治疗伤残士卒,纠集散兵游勇,剩下的军队再集结在一起,到那时再要铲除他们就不那么容易了。”李特同意,于是再次进攻张征,张征溃败逃跑。李荡水陆并进,追击张征并杀掉他,活捉张征的儿子张存。‎ 13‎ 李特在进攻张征的同时,还派遣李骧驻军毗桥,以防备罗尚。罗尚派兵前来挑战,被李骧予以击破。罗尚又派遣几千人出战,李骧又击退了他们的进攻,缴获了大批的武器和铠甲,并乘胜进攻烧毁了敌军的营门。李流此时在成都之北驻扎。罗尚便派遣部将张兴向李骧诈降,以打探营中虚实。当时李骧手下士兵不超过两千人,张兴在当晚就回到军营告诉罗尚,罗尚派遣一万名精锐勇猛士兵,让他们嘴里含着枚,随张兴在晚上偷袭李骧军营。李攀战死,李骧及将士逃奔到李流营中,与李流齐心协力反攻罗尚军。罗尚顿时溃不成军,败亡而返回的士兵只有十分之一二。西晋梁州刺史许雄派军攻打李特,李特击退了他的进攻,接着又乘胜追击,大破罗尚的水军,于是兵发成都。蜀郡太守徐俭以成都小城投诚,李特便以李谨为蜀郡太守,安抚当地百姓。罗尚据成都大城以自守。这时,李流屯兵长江西岸,罗尚十分害怕,便派遣使者求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4~15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③久,不必门多长者车④。‎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③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④长者车,达官贵人的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首联中“烧残”点明故居经过火烧,已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架残破不全的书了。‎ B.“犹自”充满着人世沧桑之感,“恋吾庐”表明诗人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 C.诗人归隐后由于深居山中,不问政事,来往人少,所以用不着机心了,诗人因此很高兴。‎ D.颔联下句诗人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 E.尾联通过用典,委婉但坚决地表明,自己要像法真那样深隐故居,悠然自适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解析B项,“恋吾庐”表明了诗人逃离官场、归隐田园之后的自足自适、轻松自得,但又饱含着一种愤慨。因而“希望社会不要再有战乱发生”错误。D项,“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错误,从“鹤疏”分析,主要反思的是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不是后悔没有早辞官。‎ 答案BD ‎15.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和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相同点:①都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营造了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本诗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白诗描写了春光和煦、早莺争树、春燕啄泥的景象。②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①使用手法上,本诗颈联化静为动,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白诗都是动态描写。②表达情感上,本诗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快乐,白诗主要表达对春天景色的喜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         ,         ”两句,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描绘出晚霞之中一幅绝美的秋江暮色图,成为千古绝唱。 ‎ 13‎ ‎(2)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         ,         ,         ?” ‎ 答案(1)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台北“故宫”的建筑设计清丽典雅,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没有想象中的蓬荜生辉。‎ ‎②新瑞纳应潮流而变,精致的镀铬装饰,时尚的双腰线设计,超大容量的空间,全新的舒适度,将人性化设计展现得淋漓尽致。‎ ‎③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④目前,这两家馒头店都已改头换面,摆脱了脏乱差的加工环境,其中一家馒头店通过整改已经符合发证条件,顺利办理了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⑤阅读要像少侠行走江湖一样,将每本书作者的一得之见都通过揣摩、吸收化为己有,通过博采众长,最终练成绝世武功。‎ ‎⑥诗人多情,如果不是对世态人情多愁善感,诗歌中怎么能澎湃情感之潮,从而深深地打动读者?‎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解析“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用在第①句中不合语境。“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为贬义词,用在第④句中感情色彩不当。“一得之见”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不合第⑤句的语境。‎ 答案A ‎18.(2017·全国高考Ⅲ)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今天参观的石窟造像群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当时的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B.传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是很受重视的,老人常说,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 C.在那些父母性格温和、情绪平和的孩子身上,往往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抗挫折能力更突出,看待世界也更加宽容。‎ D.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句式杂糅,“看一个人的吃相,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句式杂糅,可把“看”删掉,或把“往往会暴露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改为“往往会看出他的性格特点和教养情况”。C项,成分残缺,无主语,应把“在……身上”删除。D项,搭配不当,“开创”不能与“成就”搭配,应把“成就”改为“局面”,或把“开创”改为“取得”。‎ 13‎ 答案A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学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高足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B.小王领父亲见班主任时说:“老师,这是令尊大人。”‎ C.对于有兴趣投资木王山森林公园建设的人,我们将鼎力相助,提供咨询服务。‎ D.我所做的只是畅所欲言而已,能起些抛砖引玉的作用,于愿足矣。‎ 解析A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蟾宫折桂,科举时代称考取进士,用于句中也不合适;B项,令尊,敬辞,尊称对方的父亲;C项,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时。‎ 答案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6分)‎ 中华美学精神有着丰富的内容。如何传承中华美学的丰厚遗产,为当下的实践服务呢?第一,①               ,要明确这样的立场,即认真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第二,对于艺术家来说,要提倡“百花齐放”。②               ,有着不同的对待传统中华美学精神的方式,以创新的态度来弘扬传承。国画与油画不同,戏曲与戏剧不同,第三,无论是美学理论,还是在艺术创作、欣赏和评论中的美学实践,都要以创新引导继承。③               ,才能使传统活在当下。 ‎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前后文的关联与对应,根据关联词语和句式特点来达到上下文贯通流畅的效果。‎ 参考答案①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 ②不同的艺术种类 ③只有通过创新 ‎21.导学号96914020欣赏下面这幅漫画,完成后面题目。(5分)‎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漫画的内容。(60字左右)(2分)‎ ‎(2)概括漫画的寓意。(3分)‎ 解析解答此题的前提就是读懂漫画,漫画中的人身背一个大筐,面前是一长串向前延伸的脚印,他小心翼翼地将面前的脚印一个个捡入筐中。阐述漫画的寓意,应该是前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参考答案(1)漫画中的人身背一个大筐,面前是一长串向前延伸的脚印,他小心翼翼地将面前的脚印一个个捡入筐中,累得大汗淋漓。‎ ‎(2)脚印象征前人走过的路,即前人的经验,对他人的经验要学会选择,否则就会成为一种负担。‎ 四、写作(60分)‎ ‎22.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3‎ 写作提示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美,也可以是生活的美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感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一种共性。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书声、故事、教诲、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和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题目的范围很大,一定要从中挖出明确而范围小的话题。侧重“听”,理解为一种人生态度——亲近、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例文 你听,多美 海伦·凯勒告诫我们要珍视上帝赐予我们的感官,要努力地运用它们去丰富人生,而不可做一个麻木的、将上帝赐予自己的这些礼物视为理所当然的人。‎ 我很庆幸自己不是这样一个麻木的人。而在所有感受大千世界的方式中,最令我着迷的是聆听。‎ 从小,在许多同龄人还不知道这个地球上有一个叫德国的地方时,我便开始聆听贝多芬、海顿、巴赫的音乐。当然,那时的自己只是在用情绪体会音乐而不会有太多的思考。但这对于我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这培养了我聆听的兴趣和善于聆听的习惯。‎ 后来,我试图用文字、图画去诠释甚至代替音乐,但我发现做不到,有时是因为想不到用什么文字或画面可以表现音乐,有时又是因为同一首乐曲在不同的情境下给人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于是,我想这也许就是音乐之所以存在的原因之一吧,因为它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和阅读、电影等一同成为了我丰富人生的无法替代的方式之一。‎ 是因为《马赛曲》,我开始认识那个激情永不衰竭的法兰西;是因为《蓝色多瑙河》,我开始了解那个高贵典雅的奥地利;是因为《1812序曲》,我开始品味大气豪放的俄罗斯……是音乐帮我打开了通往世界各地的门,是音乐让我与远隔重洋的世界有着精神与心灵的联系。‎ ‎《高山流水》的空灵,让我体会到了古圣贤的淡泊与智慧;《十面埋伏》的急促,让我仿佛置身金戈铁马的古战场;《阳关三叠》让我看到了古人君子之交淡如水背后隐藏的友情,它真挚、浓厚、香醇……是音乐帮我打开了通往自己民族文化宝库的门,是音乐让我为自己民族的文明而倾倒。‎ 从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到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从爵士乐到蓝调布鲁斯;从猫王到甲壳虫……是音乐打开了通往过去的门,让我看到了各个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与交融的过程。‎ 事实上,音乐并不只限于这些,音乐无处不在。只不过是取决于你是否善于聆听。春天鸟儿在枝头的吟唱;夏天打在窗户上的雨点;秋天瑟瑟秋风中枝头即将落去的叶子;冬天寒风中缠绕着的枯枝……老人们说的故事是史诗般的歌剧;学校里琅琅读书声是整齐的合唱;恋人的私语是缠绵的提琴二重奏;母亲关切的话语是宁静安详的摇篮曲……‎ 13‎ 怀着感恩的心去聆听这个世界吧,我们应该感谢上帝赐予我们这样神奇的礼物。‎ 当我们用自己善于聆听的耳朵发现了美,请告诉身边的人:“你听,多美……”‎ 点评这是一道以“你听,多美”为题的命题作文。标题宽泛,限制性小,写作空间大,是这类文题的特点。丰富的音乐知识是本文成功的关键。平时的点滴积累与广泛涉猎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之一。作者对音乐含义的理解极具个性化。‎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