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解析版)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B卷)‎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 商夏周 B. 夏商周 C. 商周夏 D. 夏周商 ‎【答案】B ‎【解析】夏朝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商朝约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西周在公元前1046年建立,因此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夏商周,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2.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其中御史大夫的工作就是除了整理奏章,还有监察百官,答案为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答案】D ‎【解析】根据“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结合所学可知,前者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后者是中央集权制下的官僚政治,故D正确;分封制后期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秦以后之郡县政治维护了封建统治,B错误;只有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排除C。‎ ‎4.唐朝中期,唐政府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一次恩科(即春季高考)来选拔人才,按当时的制度,规定其工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礼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礼部 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礼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程序是中书草拟,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而唐朝时期管理科举考试的是礼部,所以B项正确;其它ACD三项在回答时,都没有按照唐朝史实对行政程序进行正确表述,是错误的。‎ ‎5.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①建立皇权绝对权威 ②皇权控制中央机构 ③削弱地方权力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结合从秦朝建立这一制度到清朝这一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过程,可知①②③选项都是正确的,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排除。‎ ‎6.公元前8世纪,希腊城邦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达,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B. 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 C. 小国寡民,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D. 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是希腊经济、政治历史及文化传统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雅典商品经济、海外贸易极为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使公民有机会直接参政等,但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生产力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力量的壮大。故选A。B、C是政治原因,D是思想原因,根源在于经济|,故BCD均错误。‎ ‎7.阿里斯托芬在喜剧《公民大会妇女》中虚构了一个故事:雅典的妇女们偷偷穿上了丈夫的服装,戴上假胡须,女扮男装出席公民大会,投票通过法律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中驱逐出去。这一虚构剧情反映了 A. 民主政治促使戏剧艺术繁荣 B. 民主氛围浓厚公民意志自由 C. 男女地位不等妇女无权参政 D. 滥用民主权力导致政治混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材料中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虚构了雅典城邦的妇女们女扮男装,出席了公民大会,并通过投票以法律的形式夺取了政权,把男性从城邦驱逐出去。这一虚构的剧情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雅典民主政治中男女地位不等、妇女无权参政,故C项正确。A、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材料体现了阿里斯托芬对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批评,故B项错误。‎ ‎8.《民法大全》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这表明 A. 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 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C. 罗马法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 D. 罗马法对专制皇权构成了制约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奴隶主对奴隶的统治不可动摇,说明罗马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故A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主的问题,不能说明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罗马法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故C选项错误;材料说明罗马法是维护皇权的,故D选项错误。故选A。‎ ‎9.“法律足以说明罗马的精神。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就如同希腊代表自由。希腊留下的民主与哲学,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材料说明罗马法 A. 强调维护自由平等 B. 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 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 D. 成为希腊民主的基础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在历史上,罗马代表秩序……罗马留下的法律与政绩,则成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可以看出罗马法对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明确说这是希腊的特点;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不符合题意。‎ ‎10.2012年12月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打破了231年的惯例,首次以国家元首身份参加内阁会议但并没有发言。女王没有发言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立宪制名存实亡 B. 宪法规定国家元首不能干政 C. 女王对政治不感兴趣 D. 英国女王不懂政治事务 ‎【答案】B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先后失去立法权、行政权等,“统而不治”,仅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国家象征。故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由英国政体决定的。‎ ‎11.有位同学用下面示意图表示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原则,图中缺失的一项是 A. 总统(行政) B. 总统(外交) C. 首相(军事) D. 内阁(行政)‎ ‎【答案】A ‎【解析】美国实行的是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原则,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分享行政、立法司法之权,故选A;BCD项均与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相违背,排除。‎ ‎12. 多年来德国诗人呼唤“德意志?它在哪里?我找不到这样一个国家”,这个历史使命的归宿是 A. 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 B. 发动殖民争霸战争取得海外殖民优势 C. 统一后制定了德意志帝国宪法 D. 最终在1875年确立了共和政体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题干说明德意志当时是四分五裂的状态,后来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的,所以C正确;A和平统一错误;B错误D是法国。‎ ‎13. 下图是美国大选期间的一幅漫画,下列选项中符合漫画寓意的是 A. 政治选举是美国两党激烈争夺的战场 B. 美国的政党政治往往带来暴力冲突 C. 美国的政治选举并无公平性可言 D. 美国的政治选举是两党利益完全一致的表现 ‎【答案】A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美国是两党制国家,尽管两党激烈争夺,但是政党政治不会带来暴力冲突,漫画的主旨是强调在政治选举的过程中,两个政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的政治选举相对来讲是公平的,美国两党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各党有各党的具体利益,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14.下图中所反映的是19世纪中英两国政府的重要国家机构,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 A. 决策形式不同 B. 人员选拔不同 C. 机构性质不同 D. 行政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中英两国的国家机构最大区别在于性质不同,清军机处属于封建社会的政治机构,英国议会大厦属资本主义民主机构,而A、B、D都受制于机构性质,故C正确。‎ ‎15. 2009年6月4日英国反对党领袖卡梅伦说:“为了这个国家,布朗(英国首相)必须行使他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这里所说的英国首相“所剩的最后一项权力”是指 A. 超越女王成为国家的象征 B. 重新提名进行组阁 C. 扩大议会的权力 D. 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议会通过政府的不信任时,首相必须辞职或者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所以选D ‎16. 在诗歌报论坛中传阅着一首诗《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做鬼肥!”诗中的“强盗”指 A. 英国殖民者 B. 英、法殖民者 C. 法国殖民者 D. 法、俄殖民者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火烧圆明园罪魁祸首。题文中“圆明园”就已经向我们暗示了当年抢走十二生肖的“强盗”是英、法殖民者,因为,1860年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故答案选B。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7.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结果,原本没有与清政府签类似条约的英法等列强也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其依据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军舰巡查贸易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居住及租地权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原本没有与清政府签类似条约”、“也纷纷在中国开设工厂”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清政府给予某一列强某项特权后,其他列强照样可以拥有此特权。A项表述不正确;B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无关,属于无关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18.有人说:“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人进入20世纪。”这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指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内容分析,这份“礼物”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从时间上分析,是进入20世纪的时候签订的,而《辛丑条约》是1901年签订的,C符合题意;《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A不符题意;《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B不符题意;《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的,D不符题意。‎ ‎19.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 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 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 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于1912年1月1日,而《临时约法》是在1912年3月份颁布的;清王朝结束的标志是宣统帝下诏退位,因此B项也错误;C项错误,中华民国成立后并未废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而是遵守执行。《临时约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故选D。‎ ‎20.标志者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党“一大”召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了巨大力量,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B项正确;中国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A项错误;辛亥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并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C项错误;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开始,D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1.地方政权组织的建立,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组成部分。‎ 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对于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意义。‎ ‎ ‎ 图①春秋时期 图②唐朝 图③元朝 ‎ 请回答:‎ ‎(1)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 ‎(2)概述秦朝、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3)简述行省制度的意义。‎ ‎【答案】(1)制度:分封制和节度使制。 危害:使国家陷于分裂或严重的割据,导致严重的战乱(或社会动荡)。‎ ‎(2)秦朝:郡县制 北宋:①军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禁军。②政治: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置通判负责监督地方 ③经济:掌控地方赋税。‎ ‎(3)行省制度的意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解析】(1)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图片资料的能力。从图①春秋时期地图分布的国家有 燕、齐、晋、鲁等国判断为分封制;从图②唐朝时期的地图分布有河中、廊坊、泾原等节度使判断唐地方实行节度使制度。实行分封制和节度使的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控,结果由于地方势力的强大导致割据局面的形成和社会动荡不安。‎ ‎(2)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现象的能力。审清题目所问秦朝、北宋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控制,解决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分配问题。秦朝实行郡县制代替西周的分封制,宋朝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解决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问题。‎ ‎(3)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图片材料的能力。图③元朝地图有辽宁行省、岭北行省等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再根据所学分析回答行省制度的意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议会)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W.白芝浩 ‎(1)材料一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指的是什么?这种政体的特点是什么?通过这种设计,“控制者”最终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表明,英国的权力中心在哪里?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 材料三 1787年5月,美国12个州的55名代表来到费城为新生的美国制定宪法,召开了为期116天的制宪会议,这也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议。尽管制宪会议内部矛盾重重、派系纷争,但与会代表却有一个共识:厌恶暴政,通过制度建设避免暴政的发生。但就暴政的来源,制宪会议内部却出现了严重分歧。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民意的影响,他们倾向于精英治国,主张扩大中央政府权力,缩小地方州权;“反联邦党人”则认为暴政的来源是中央政府和政治精英,他们主张建立一个贴近民众的政府,扩大州权,极力缩小中央政府的权力。‎ ‎——摘自刘瑜《民主的细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当时存在着的主要矛盾。这些主要矛盾是怎样解决的?‎ ‎【答案】(1)君主立宪政体。王权有限,议会至上。“统而不治”。‎ ‎(2)议会。国家元首,英联邦首脑,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3)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矛盾、多数人民主暴政与少数人独裁专制的矛盾。‎ 解决办法: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解析】(1)所指:据材料“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光荣革命”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是君主立宪政体。特点:据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王权有限,议会至上。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控制者”国王最终处于国王“统而不治”。‎ ‎(2)中心:据材料“(议会)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权力中心在议会。角色:据所学可知,君主立宪政体下的国王是国家元首,英联邦首脑,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3)主要矛盾:据材料“厌恶暴政,通过制度建设避免暴政的发生。但就暴政的来源,制宪会议内部却出现了严重分歧。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民意的影响,他们倾向于精英治国,……”可知,美国当时存在着的主要矛盾是多数人民主暴政与少数人独裁专制的矛盾;据材料“……联邦党人认为多数人的民主容易出现暴政,地方各州容易受民意的影响,他们倾向于精英治国,主张扩大中央政府权力,缩小地方州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矛盾。‎ 解决办法:结合所学本问可从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同时,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独立平等,但互相制约。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各州按照人口比例选出。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等方面回答。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