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 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 “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摘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原载《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忘本来”,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 B.“吸收外来”不仅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视野,还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 C.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 D.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内涵与价值。 B.文章通过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C.文章论述“吸收外来”这一分论点时,横向览世界,纵向联古今,有理有据有策略。 D.尾段立足于“面向未来”,论证中国精神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社会通过我国的开放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也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文化。 C.中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 D.繁荣昌盛、和平安定的国家更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定力,这样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 【答案】1.A 2.B 3.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错误。结合“‘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分析可知,原 文指“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错误。结合“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等分析可知,论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等。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A项,“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错误。结合“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可知,“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推断错误。B项,“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错误。结合“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分析,原文是说需要学习借鉴世界文化。C项,“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错误。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分析,“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于文无据。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谁的妈 闫玲月 张老太最近总是爱忘事,本来在炒菜,接个电话就忘记了,直到满屋子油烟味,她才慌忙往厨房跑。两岁的孙女要吃樱桃,张老太怕樱桃酸,打算放点白糖,却错将咸盐当了白糖,结果孙女刚吃进嘴里就哇哇大哭。 柳娜将这些告诉了老公大旺:“你妈怎么整天丢了魂儿似的?该不是得了老年痴呆吧?”大旺细想母亲最近的状态,每天总说脑袋发沉睡不醒、眼睛睁不开,还问他们一些奇怪的问题,比如大旺昨天明明在家里,母亲非问他去哪儿出差了。刚吃完饭,母亲又问吃的啥。大旺越想越怕,决定带母亲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大旺不断在心里祷告,老天爷,求你了,千万不要让老太太得啥大病啊,我一个工薪族,可没钱救亲妈。 诊断结果出来了,医生说:“主要是脑血管堵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老年病,尽量治疗控制发展吧。”大旺急切地插话问:“要是严重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医生说:“严重的话就是老年痴呆症。这个病怕受刺激,做儿女的平时要多体谅老人。”大旺的眼前马上现出一幅画面:母亲流着口水,神情呆滞,不认识任何人。 大旺一脸愁容地将医生的话告诉了柳娜,柳娜当即揭下脸上的面膜,瞪圆一双杏眼叫嚷:“我可不想伺候一个傻子!”大旺赶紧过来捂媳妇的嘴,但柳娜尖细的嗓音还是从门缝钻进了张老太的耳朵里。 “不能帮带孙女也就算了,还要我伺候她,没门儿!快给你姐打电话,让她把你妈弄走!”大旺的姐姐在外地,婆婆瘫痪在床需要她照顾。“这不好吧?”大旺幽怨说到。柳娜可不答应了:“婆婆是妈,亲妈就不是妈了?凭什么要你一个人管傻子妈?你快打电话,要不我和你离婚!” 听着房间里儿子媳妇吵闹,张老太心头憋得慌。她悄悄打开门,顺着楼梯走出去,她不知要去哪儿,只想早点离开这个家。 张老太穿过一条又一条马路,红灯绿灯不停变换,有一次差点儿被一辆转弯的车撞倒,司机骂了一句:“走路不长眼睛吗?”张老太路过一家菜市场,和她每天去的那家很像,可卖菜的人都仿佛不认识她,张老太捏捏黄瓜摸摸西红柿,招来卖菜的不满:“不买菜别乱动!” 她又继续走,被天桥下的一阵歌声吸引,停住了脚步。一个穿着破洞牛仔裤披着长发的年轻人,弹着一把破吉他,忘情地唱着,脚边放着一只碗,里面躺着几枚硬币。 张老太听不懂他唱的什么歌,年轻人的样子让她想流泪。年轻人的衬衫辨不清原色,长发也好久没有清洗过,黏腻腻贴着额头。 “孩子,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问他。年轻人停住弹唱,打量张老太一眼,反问:“你怎么不回家?”张老太说:“我没有家。”年轻人说:“我也没家。” 张老太走累了,坐在榕树下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多了一件外套,年轻人正凝神注视她。年轻人说:“你长得像我妈。”张老太说:“好孩子,你就当我是你的妈吧。” 年轻人吃馒头,掰一半给她,她也不嫌弃,两人相视一笑。每当年轻人弹唱,她就坐在 一旁静静地听,像一尊雕像。路人投来的钱币虽然不多,但也够他们吃饱肚子的。张老太的内心平静如水,白天听唱歌,晚上睡到天桥下,数星星,看街灯,听蝉鸣。 张老太不记得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她现在只有年轻人这个亲人,她想让年轻人有件换洗的干净衬衫,于是离开年轻人,去寻找衬衫。 衬衫在一个女人手里,张老太伸手去拿,女人破口大骂:“哪里来的疯婆子?” 张老太的手被一个满脸堆笑的男人抓住,这个男人对女人道歉:“对不起,我妈精神不太好。”女人白了他一眼,一扭一扭地走远了。这个男人拉住张老太说:“妈,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张老太看着他,不知所措。男人摇晃她胳膊说:“我是你儿子呀。妈,跟我走吧。” 男人拿出一只金镯子,告诉张老太:“一会儿我将这只金手镯丢到地上,你看到有人捡就说那是你的镯子,刚好想卖钱,到时候我出面做证,卖了钱咱们去饭店吃大餐。”张老太木然地点着头。 金镯子被捡到三次,只有一次有人出钱买,男人得了钱,果真请张老太去饭店吃大餐,还一口一个亲妈地叫着,张老太乐呵呵地答应着。连服务员都说张老太有福气,养了这么一个孝子。 男人好吃好喝地供她,张老太乖乖听他的话,丢镯子卖镯子,直到有一天警察带他们去派出所,张老太还搞不懂,警察为啥要抓她这个儿子。 通过审讯这个男人,警察知道了事情真相,要帮张老太找到自己的亲儿子。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待我那么好呢?”警察说:“大妈,他是骗子,在利用你啊。你儿子是谁?我马上打电话联系他。”张老太认真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我只知道谁对我好。” (选自《小说月刊(上半月)》2015年05期,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欣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中儿媳知晓张老太病情后对丈夫撒泼,对张老太恶语相向,与张老太女儿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那样写张老太儿媳,根本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善良孝顺、有情有义。 B.张老太与流浪汉的对话很值得品味。“我没有家”与“我也没有家”,说明二人虽然有不同的际遇,但相似的言语传达出相同的无奈与苦涩。 C.张老太精神出现了问题,被儿媳称为“傻子妈”。在警察局,面对警察一再询问,她“实在记不得我到底是谁的妈”的回答,印证了儿媳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 D.“我到底是谁的妈”,既是张老太的疑惑,也是本文对当今社会的发问。作者把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发人深思。 5.小说中张老太离家后先后认识了两个“儿子”——流浪汉与骗子,这两个“儿子”存在着鲜明的可比性。请试从对待张老太的态度表现方面,简要分析他们的性格品质。 6.小说最后,张老太说“我实在不记得我到底是谁的妈了”。有人认为她是患了老人病真的不记得了,也有人说她是内心混乱而刻意回避问题,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答案】4.B 5.①流浪汉内心善良,真心关心张老太。他为素不相识的张老太加衣,与张老太分享来之不易的食物,这些都表明了他抱着善意关心张老太。②骗子狡诈伪善,视张老太为发财工具。他看到张老太精神有问题而冒充儿子,虽然好言相对,供其好吃好喝,表面关心之下其实是讨得张老太欢心让她合伙骗人。 6.示例一:赞成第一种观点。理由是:①张老太已经患上了脑血管堵塞,需要妥善照顾,后来的流浪生活必会使她病情加重,失忆是情理中事;②张老太为了流浪汉抢别人手中的衬衫,法律观念的缺失表明她已经糊涂;③张老太在骗子哄骗下共同行骗而不自觉,是非原则的丧失也表明她的病情加重;④张老太一脸茫然问警察:“他不是我儿子吗?那为啥待我那么好呢?”表明她真的不记得亲儿子而将骗子当作了自己的儿子。 示例二:赞成第二种观点。理由是:①亲生的儿子得知张老太的病情后在儿媳面前表现懦弱,让张老太心灰意冷;②素不相识的流浪汉对张老太关怀备至,让张老太体验到可贵的温情,两人骤然走失对张老太思想形成了不小的冲击;③到头来发现骗子亲热孝顺只是利用自己去敛财,张老太情感上受到了很大伤害;④三个真假儿子的各种表现,让张老太对儿子的认识陷入了混乱当中,所以她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去面对警察关于儿子的问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A项,“根本目的是凸显张老太女儿的善良孝顺、有情有义”分析错误,根本目的是为下文张老太离家出走创设条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项,“印证了儿媳的预测是非常准确的”分析错误,这句话既表现作者对张老太的可怜与同情,也是对其儿子儿媳的鞭笞,更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D项,“把当今社会日益突出的老龄化问题推至读者面前”分析错误,本文写作目的不是思考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而是物质社会中的情感危机。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首先,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方面去分析人物。 本题限定了答题的角度,是从流浪汉和骗子的性格品质和对待张老太的态度两个方面来作答。 ①流浪汉即便只有一个馒头,也会分给张老太一半,还把自己的衣服给她盖,他是真的关心张老太。可见流浪汉内心的善良。 ②骗子之所以关心张老太,是因为他看到张老太精神有问题,老太太对他有利用价值,他只是想通过她来骗取别人的钱财,并不是真正的关心张老太。可见骗子的狡诈伪善。 【6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是赞同第一种观点,还是第二种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可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来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来分析,那么作答时,可以根据作品的情节和主题进行来分析,而不是脱离文本,肆意揣测。 如从赞成第二种观点(她是内心混乱而刻意回避问题)来答,能够成为这个观点论据的情节如下:儿子儿媳的表现,令她心寒,主动离家出走;张老太知道流浪汉对自己好,想要给他找一件干净的衬衫,因此与流浪汉分离,这对张老太思想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亲生儿子对自己不好,一个素不相识的儿子以真心待自己,却又分开了,令人遗憾);碰到骗子时,张老太以为又碰到了一个像流浪汉那样真心待自己的,结果却是利用自己,不是真心相待,这让她受到更大的创伤。三个儿子的表现,让她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到底怎样的儿子才是自己的儿子呢,“我”到底是谁的妈呢。这是值得张老太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读者思考的问题。所以说她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去面对警察关于儿子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一个细节,那就是从医生的检查来看,张老太“主要是脑血管堵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老年病,尽量治疗控制发展吧”,医生还说尽量不要受刺激。老太离家后的生活,无论是真关心也好,还是假关心也罢,她的生活状态是强于在家时候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张老太不一定完全痴呆。她只是不愿面对罢了。 【点睛】鉴赏人物形象题,是高考常考的题型,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找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4月1日来电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摘编自《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7年4月1日新华网) 材料二 “北京有很多非首都功能,但也没有说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去。”邬贺铨说,不会强迫哪个企业一定要搬到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的水环境问题特别受重视。水量以及泄洪时对下游的影响、上游河道水域质量等问题,都有专家进行专门的论证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曾澄清:“雄安不是首都副中心,就是新区。” “我们这里暂时还叫‘安新县’,之后怎么办,我们也在等国家规划。”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张胜伟坐在临时充当接待室的宾馆标间里,疲惫地望着三天里他接待的将近第20拨记者。“来的都问同样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这么说过。”4月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域最终划定雄安新区,而非保定市区,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主要还是考虑资源环境。 “保定人口较密集。雄安新区围绕白洋淀周边开发强度不大,除3个县城以外,还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地方,动迁问题相对也少很多。”邬贺铨说。 总体规划尚未出来。一位专委会成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3月他看到征询意见中的新区规划,特别注重绿色低碳:“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比一般城市高。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摘编自《“它是一张白纸,可以更好规划”雄安新区前传》,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报道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等用语传达了本消息的重要程度。 B.雄安新区的名称源于河北省的雄县、安新县,以这两个县和容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涵盖了京津冀区域的腹地。 C.材料一从发展区域面积的角度介绍了雄安新区的规划,分为起步区、中期发展区和远期控制区三个开发阶段。 D.雄安新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其规划建设提出了需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和材料二均为新闻报道,核心信息均为围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然而两者的语言风格却有很大的差异。 B.材料二通过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的解释和描述,主要谈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一些情况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C.从新闻的权威性来看,第一则消息具有最高权威性,一个重要标志是,其为党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网发布。 D.设立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职能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但并非意味着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去。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雄安新区的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目标和措施。 【答案】7.B 8.B 9.目标:①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键词“绿色”);②构建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关键词“水城共融”)。措施:①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比一般城市都要高;②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B项,“以这两个县和容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表述错误,材料一的第二段表述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县、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两者不一致。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B项,“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表述错误,从材料二第四段的“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可以看出,安新县政府部门官员并不等同于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故选B。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题干中的关键词有“环境保护”“目标”“措施”。紧扣这些关键词筛选信息,材料一,习近平指出的七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中,第一、二点提到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目标: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针对这两个目标,材料二最后一段提出了措施,即通过“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达到“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的目标;通过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排放,达到第二个目标。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家门衰微。 祚薄:福薄 B.茕茕独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 茕:孤单无援的样子。独立:孤立无依。 C.则刘病日笃 急迫 D.则告诉不许 报告申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称妇女在丈夫死后不再嫁为“守节”,“舅夺母志”的“母志”就是指母亲守节抚孤的志愿。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孝廉”即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秀才”即优秀人才。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刻的情感。 13.把文中化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答案】10.C 11.B 12.B 13.(1)祖母刘氏怜悯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2)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C项解释错误,“则刘病日笃”意思是: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笃,病重,沉重。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和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B项,“功服”解说错误,古代丧服名称,叫“功服”。 故选B。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主要内容、人物形象特点、相关的事件、言行、观点、情感、技巧等。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B项,“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分析错误,本文开篇没有先就提出不愿应诏,李密开篇直接描述自己的家庭困难。 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躬亲”,亲自;“不行”,不能行走;“成立”,成人自立。 (2)“切峻”,急切严峻;“逋慢”,怠慢不敬;“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式。 【点睛】文言文筛选信息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把握文意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文章的正文以及标题、作者、背景、注释等,都能向读者传递信息。文章的信息和材料有主次之分。一般来说,文章的主要意旨、主要事件或说明的主要事物,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和材料;而枝蔓的事件或附带的事物,则是文章的次要信息和材料。在分析过程中,要准确把握隐含信息,先要弄清相关文字的字面含义,同时还得顾及全面,把握整体,推断时更要遵守逻辑规则。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要信息。 2.弄清题干要求,根据要求筛选 “跳读法”是筛选信息较为常用的方法。因为对一篇文言文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完全读懂,采用“跳读法”,可以把不懂的字、词跳过去,来捕捉文中的信息。这些信息有时是有一定标志的,如全文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总结句、作者议论性的文字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言信息孤立地看是重要的,但却是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面对众多的“有效”信息,我们要根据题干要求,正确认识信息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分析、概括和归纳,做到有的放矢。 3.剔除无效信息 我们从文章中筛选出来的信息有些往往是相似的,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仔细地去分析、辨别,从而剔除千扰项,得出所要的正确答案。 参考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 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5.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 【答案】14.C 15.“故作”一句,是说红梅尽管艳若桃杏,但其品性还是冰清玉洁,本质不变。 “尚余”一句形象地再现了红梅孤瘦遒劲、凌霜傲雪的品格。这两句委婉地表现了作者身不由己的苦衷,也流露出他坚持节操,不变其本性而感到自我安慰的心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C 项,“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分析错误,“尚余孤瘦雪霜姿”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步骤: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②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③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颔联,抓住颔联中能体现“梅格”的词语,同时要明确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梅花是咏诵的对象,作者以梅花自况,托物言志,要了解作者的志向,首先要结合颔联了解梅花的外形和内在,由物及人,梅花的外形和内在可以抓住“故作”“尚余”“孤瘦”这几个词,“故作”是说红梅尽管艳若桃杏,但其品性还是冰清玉洁,本质不变。“尚余”“孤瘦”形象地再现了红梅孤瘦遒劲、凌霜傲雪的品格。字面意义上作者写了梅花的形和神,但实际上作者是托物言志,“梅格”即诗人的“人格”,这两句委婉地表现了作者身不由己的苦衷,也流露出他坚持节操,不变其本性而感到自我安慰的心情。 【点睛】咏物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察物态 描摹物态是咏物的共同特征,因此,赏析咏物诗可以从体察物态开始,要抓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或卢了处环境。当然,体察物态不仅仅是看诗人扣主了物的哪些特征,而是要体察诗人的招粪物态之妙。 2.品味寄托 在咏物诗中,咏物是诗的内容,比兴寄托才是诗的灵魂。所以,我们在鉴赏时,不但要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还要分析其内在品性。能够自然地由物到人,由实到虚,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联系诗人的情趣爱好、人生态度、生活作风、价值取向等,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明辨技巧 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咏物诗重寄托,所以常常运用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从修辞手法上看,咏物诗在构思时常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从描写角度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或三言两语勾勒事物形态,不求形似,只求神似。 4.操作步骤 ①“读清”全诗。②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③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④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赏析时要重点把握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诗歌赏析: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冰容”:冰一样晶莹的面容。形容梅花孤傲超群的品格,“不入时”:不合时宜,不合世俗的时尚。首联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红梅迟开的原因。诗人抓住红梅不畏严寒,在百花过后的冬季才开放这一特点,把红梅比拟为一位内心世界感情十分丰富细腻的美人,它迟迟开放的原因,是因为”怕愁贪睡”,它为什么而怕愁贪睡呢?,是因为担心自己象冰一样晶莹美丽的容貌,会不合世俗的时尚,因而以致于而怕愁贪睡;因此它想用贪睡来摆脱忧愁,所以才不与其它百花一样同时开放,而是”独开迟”。因为害怕忧愁而贪恋睡觉,所以才迟迟地独自开放,这是因为担心自己玉洁冰清的美丽容貌会不合时宜的缘故啊。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故”,故意。“作”,做作,这里当妆扮讲。“小红”:即浅红。“尚余”,“尚“,还是。“余”,剩余,这里作显示,显露,保持之意。“孤瘦“:形容梅花朵稀疏俊逸,梅枝因无叶子而显得孤独细瘦的样子。”霜雪姿“:经受霜雪考验后劲挺的姿态。形容梅花格调孤傲不群的特性。在诗人心中,梅一般是玉洁冰清的白色,偶然出现浅浅的象桃杏般的红色,这是红梅因“怕”、“恐”,而故意妆扮出的一种从众的姿态。所以,一个“故”字,表明红梅之所以如此,是有一种被迫的意味在内,是为了和谐入俗的缘故。然而红梅不畏霜雪的本质是不会因此改变的。梅花毕竟是梅花,依然保存其特有的品格:“尚余”二字用得绝妙,既无心显露,又无可掩饰。在诗人心中,梅就是梅,无论妆成何色,与“桃杏”截然不同。颔联两句将迟起美人与梅融为一体,可见诗人咏物本领之高妙。虽然故意妆扮出了一点浅浅粉红般的桃杏颜色,但是红梅的枝条还是保持了经受霜雪考验后孤独而细瘦劲挺的姿态。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酒晕: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这里指梅花的红色。 无端:无来由。 玉肌:玉容。 颈联对红梅的内心世界作了进一步的深入探究。意思是梅花外表上虽然呈现出了粉红的桃杏色,但那不过是它刚喝过酒,是“酒晕”浮上了“玉肌”的缘故。因为梅花的内心是喜寒的,它的本质是高洁的。“未肯”,二字表示出了梅的孤傲品格。已经适应了寒冷的心,不愿意随着春天的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显露出来的一点点浅红的桃杏色,那只不过是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表露在美人玉脂般的面容上罢了。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诗老”:老诗人,指宋初诗人石曼卿。“梅格”:梅花的品格。“在”:所在。“更”:岂能。“绿叶与青枝”:苏轼《志林》卷十说: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语,盖村学究体也。”苏轼的意思是批评石曼卿的《红梅》诗,只从“无绿叶”和“有青枝”这一点上来,分辨红梅与桃,杏的区别,确实太简单、太乏味了。这是专求形似,而没有抓住红梅的神韵所在,所以苏轼讥之为“至陋”的“村学究体”。尾联是诗人对前人写梅花的误区发议论。认为认识梅花须从梅花独有的“梅格”,即喜寒凌霜的内在品格或内在精神,来品评。老诗人不懂得梅花的品格所在;怎么能够只从外表有无绿叶与青枝来分辫梅花和桃杏呢?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一句“白露横江”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作者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2)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出士大夫耻于相师的原因。这些士大夫认为师生之间年龄和学问都相近,如果从师,就会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尴尬境地。 (3)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写焚烧香草时的景象,“___________”一句则从听觉的角度写宫车经过时的巨大声响。 (4)荀子在《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描写了大鹏在九万里高空毫无阻碍地向南飞行的状态。 (6)杜甫《登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答案】 (1)卷起千堆雪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烟斜雾横 雷霆乍惊 (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背负青天 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6)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情境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羞、谀、霆、臾、夭、阏、潦。 【点睛】名句默写题,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太具魅力,人们_____地为他倾倒。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个“元褚党人碎”,累及子女。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里_____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诉革命家史”。困惑虽有过,烦恼也有过,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_____。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 乐观着人生。他的才华横溢一生:他一戏墨,就提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诸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展”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_____。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色 B.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重 C.不由自主 蓬头垢面 停滞 失色 D.身不由己 不修边幅 停止 失重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B.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天才诗人,什么叫做大家气度 C.才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D.就让我们后人真正见识到什么叫做大家气度,什么叫做天才诗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还有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使然。 B.还由于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C.还是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 D.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 【答案】17.C 18.A 19.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成语使用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失当、谦敬错位等。近年近义成语的考查成为热门,关键是要仔细分别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1.使用范围、使用对象不同;2.意义侧重点不同;3.语义轻重不同;4.色彩不同;5.适用语境不同。“身不由己”:自己的行动不能由自己做主。“不由自主”:指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此处突出因苏东坡性格太具魅力,使人们心甘情愿控制不住地被他吸引,为他倾倒,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重在突出随便,不拘小节。“蓬头垢面”:形容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重在突出生活 条件差。这里指苏东坡没有头发很乱、脸上很脏的样子,用“蓬头垢面”;“停止”:不再进行。“停滞”:指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进行或发展。从苏东坡的人生际遇看这里用“停滞”更合适。“失色”:失去本来的色彩或光彩。“失重”:失去原有的重量、分量。此处因前文有“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所以用“失色”更好。 A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故A错误; B项,“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B错误; D项,“身不由己”使用错误;应用“不由自主”;“不修边幅”使用错误;应用“蓬头垢面”; “停止”使用错误;应用“停滞”;“失重”使用错误;应用“失色”,故D错误。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考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话题的一致性、连贯性。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同时要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 B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故B错误; C项,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C错误; D项,根据前文“有了……”后面接“才让……”更恰当;根据语段第一句“除了他的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可知,应先说才华,再说气度,故D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划横线的语句属于句式杂糅。 A项,“还有……使然”,句式杂糅,故A错误; B项,“还由……所致”,句式杂糅,故B错误; C项,“还是……所致”,句式杂糅,故C错误; 故选D。 20.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 【答案】示例:①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②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 ③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仿写句子的形式考查。解答时既要仿形式更要仿内涵,形式要严格一致。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本题要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语境句式,主要用的句式为“我不想知道……,我只想知道……”;分析内容,选取一个事物,结合事物的特征及作用等仿写。“语言”可以写沟通、交流的作用。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广佛中学,有一所自助式图书馆。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都是靠师生自律。年终盘点,原来十万册图书变成了十万六千多册,当然,虽然增加了六千多册,但原有图书仍有丢失的。 此事由微博传出后,“广佛文明网”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以“‘无门图书馆’的诚信之门”为题进行了报道,一时间引发热议。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答案】投之以信,收之以诚 这是一所特殊的图书馆。这里无门、无管理员,借书、还书、借多久、什么时候还,纯靠个人自律。没有借阅登记,没有监督约束,然而正如记者所言,这里没有门,但却有一扇诚信之门。 是的,这是一扇无形之门,它在你我的心中。正是这扇门,让我们自觉自律,让我们恪守内心的约定。这是一份古老的约定。《三字经》有云: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混。而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假若心中有信,心中有诚,何来欺诈?何来盗骗? 所以,出于对诚信的信任,因此不疑。图书馆的特殊之处,正源于不疑。这是一所中学,这是中学里的图书馆,这是一群渴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学子,10多年的求学、明志、修身,理应让他们具备了作为人所应该具有的优秀品质,换言之,这是一群值得信任的人。既然如此,那就不必怀疑了,再繁琐的借阅登记,再严苛的管理制度,再坚实的钢铁大门,如果心中不诚,为人不信,那又有什么用呢?何况,对于一群学子而言,图书馆,代表着知识,也代表涵养,而他们就是来图书馆学习知识、提升涵养的,追随的是高尚的灵魂而不是那卑微、贪婪的人生。那就不疑吧,那就信任你,信任你作为学生的道德感,信任你面对知识的敬畏感,信任你拥有一扇拒绝所有恶念、贪念的诚信之门。 因信任而收获诚信,因诚信而自觉自律,不管是三五成群,还是独处一人,不管是借书一本,还是借阅一载,这些学子都明白,这是图书馆的书,这是借来的书,既然是借来的书,即使没有任何的外来约束,但依然心有戒尺。况且,还有来自校方的绝对信任,这份信任背后是热切的期许,是沉甸甸的诚信基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投之以信,自然也应报之以诚。 这不禁令我想起《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19年的牢狱之灾、19年的约束管制,没有改变他偷窃的恶习,出狱后依然偷了米里哀主教家的银器,但是米里哀主教一句“不要忘记,您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去做一个诚实的人。”而让迷失了19年的冉阿让幡然醒悟,因为他从米里哀主教那里感受到了被信任的尊重,信任他作为一位人所应有的良知,一种无私的、绝对的信任。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卑微贪婪的冉阿让,而是一个诚实而值得信赖的人。 而这样的一份信任感在当下却何其缺失,我们不信任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信任那路边踉跄而倒的老人而冷眼旁观,因为新闻告诉我们这是讹诈、碰瓷;不信任学生而在教室后面设置办公室,以便随时监督学生,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是缺乏自律的,是需要时刻管制的;甚至我们也不信任父母而在微信朋友圈把父母设置为黑名单,因为直觉告诉我们父母会窥探我们的隐私、干预我们的生活。彼此的不信任,最终造成群体的不信任。我们把人性的恶充分放大,而遗忘了“人之初,性本善”,更罔论为善这颗人性种子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过任何的阳光雨露、春暖夏凉。我们从来不信,又何以收之以诚? 无可否认,这个世界并不是美好而无瑕的世界,但这个世界依然值得期待,诚信依然值得信任,就如南昌一菜农明码标价,自助售菜,菜摊无人看守,市民选菜、称重、付钱,诚信交易。善的种子一直都在,人性之光从未泯灭,当你向世界投以信任的目光,在茫茫人海中,也必然有一份期待的目光与你交汇,然后一起迸发出人性的光芒。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朋友们,对这个世界抱有起码的信任吧,因为只有投之以信,才能收之以诚。诚信相待,这个世界才可能是温暖而美好的世界。 【解析】本作文命题的核心事件是广佛中学实施无门无管理员的自助式管理制度,围绕核心事件,提供了两个相异的结果,且这两个结果均存在一定可能性与合理性。通过研读材料,理清关系,考生应该可以提炼、概括出与核心事件相关的两个关键词:诚信、自律,只要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或其中之一)进行的立意均是符合题意的。考生既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由核心事件出发延伸至更大范围,例如社会、国家等层面围绕信任与诚信、自律与他律等发表看法、阐述理由,而且在思维品质上,我们认为后者更有广度与深度,但是延伸必须建立在对核心事件充分的分析论述的基础之上,而不能简单转变成关于“诚信”的话题作文。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