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A. 收藏玉玺,天子喜好 B. 以玉制玺,天子专有 C. 皇位世袭,君权神授 D. 天子至尊,皇权至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皇帝制度的独尊现象,“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表明皇帝的威严与独尊,所以答案选择D项。B项是表象,A项是错误项,C项是无关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制度 2.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的条件是(1)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2)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及其经济实力增长(3)地主阶级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4)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先后变法 A. (1)(2)(3) B. (3)(4) C. (1)(2)(3)(4) D. (2)(3)(4)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是建立在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之上的;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及其经济实力增长,因此要求发展封建经济,实行地主阶级专政。在直接表现上表现为各国先后变法,因此本题说法全部正确,本题选择C选项。 3. “历史的奇观:超稳定系统”栏目中认为中国史从秦汉开始到晚清政权覆亡,王朝更迭不已,然而其轨迹几乎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简单循环的怪圈,你认为其根源在于 A. 专制体制和封建割据 B. 小农经济和皇权专制 C. 儒家传统和科举制度 D. 大河流域和封闭环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认为中国从秦汉至清朝灭亡始终没有摆脱王朝更迭的简单循环的怪圈,其主要原因在于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和建立其上的君主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巨大阻碍作用,答案选B,A C D三项是重要因素但非根本原因和决定性因素。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小农经济·影响 4.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认为,中国“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的50年左右,或者它传到第二代、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历史显示,能够通过这个瓶颈,即可获得一个较长期的稳定,不能够通过或一直胶着在这个瓶颈之中,它必然瓦解。”中国历代王朝能否通过这个瓶颈取决于 A. 第二、第三代君主的品德与才能 B. 冥冥中存在着的万古不变的周期律 C. 当时自然经济能否得到快速恢复与发展 D. 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决定一个王朝的长久或者短暂主要是一个朝代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对外政策、民族政策上的综合因素的结果;当然这其中还包括统治者个人的才能和品德等,这就是和黄炎培定律一样“瓶颈定律”。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的发展趋势 5.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A. 分封制 B. 封建制度 C. 君主专制制度 D. 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家天下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故A正确;B 是一种社会形态,排除;CD出现于秦朝,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6.《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 量刑程序不统一 B. 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C. 受习惯法伸缩性的影响深远 D. 崇尚秩序和平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不同程度的刑罚上,审判的主体不同,体现了司法审判中的秩序和平衡,故D项正确。A项,材料反映的是审判主体的不同,并非量刑程序的不同,排除。B项,材料现象规定对公民不同程度刑罚的审判主体,未体现平民利益未得到保障,故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属于成文法,习惯法指依据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7.“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万民法部分继承了公民法的内容 B. 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 公民法涉及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 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答案】B 【解析】 万民法不仅仅吸收了公民法(罗马市民法)的内容,它还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规范与地中海商业习惯和法规,此项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万民法在公民法的基础上,吸收了包括其他各类法规和习惯的内容,并对公民法中的形式主义倾向作了修正,适应了新时期的时代要求,说明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故B项正确。公民法中有涉及财产所有权的规定,只是不完善而已。故C项错误。公民法是万民法的基础,而不能说是其组成部分, 故D项错误。 8. 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 A.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 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 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公民 D. 以抽签方式从十个选区中选出五百人议事会代表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指的是在雅典拥有民主权力的人只是男性公民,大量的奴隶、外邦人、妇女被排除在民主之外,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9.《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必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B. 皇帝的教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 D.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古代罗马法律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可知,法律在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故C项说法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法律在维护皇帝尊严中的作用,故A项理解不准确,排除;材料并未强调制定法律的依据问题,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法律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但没有具体提到社会矛盾问题,而且社会矛盾也不可能消除,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10. 古代希腊城邦创立了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 A. 普选制 B. 等额选举制 C. 直接民主制 D. 集体领导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依据所学,英国直到19世纪后半期,成年男子才获得普选权,20世纪20年代,女子获得选举权;希腊实行直接民主,而英国实行间接民主;当时的英国实行的是差额选举,故A、B、C均不符合题意。二者共同点是实行集体领导的制度,故应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特点 11.“1688年的最后两个月时间里,英格兰上演了一出光怪陆离的巴洛克式的戏剧,剧中的男主角是两位国王,贵族们担任伴唱,入侵的军队和骚动的伦敦人是合唱队。”这一戏剧是指 A. 《王子复仇记》 B. 处死查理一世 C. “光荣革命” D. 斯图亚特王朝统治开始 【答案】C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688年,以及“男主角是两位国王”、“入侵的军队”等信息,这些信息都表明这一历史事件是英国的光荣革命,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的一本书,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创作完成;B选项错误,处死查理一世发生在1649年;D选项错误,斯图加特王朝统治开始于1603年,时间不符合要求。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是时间。1688年这一个时间是世界近代史上非常关键的一年,这一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其它选项都不满足这一时间的要求,可以直接排除。 1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 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D.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答案】D 【解析】 【详解】 根据“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故D正确;A项表述绝对化,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如法美等国确立共和制,排除A;BC项是对英国政局的影响,不是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联系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对世界的影响分析解答。 13.小威廉·皮特是英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相,1783年他获任首相,时年24岁。他就任首相后开创了一个先例: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一先例的开创最能说明 A. 首相是国家权力中心 B. 内阁不再对议会负责 C.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发展 D. 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内阁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反映的是内阁权力的一定上升,体现了责任内阁制的进一步发展,C选项排除;英国的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选项排除;内阁必须得对议会负责,B选项排除;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作用大大加强是在1832年议会改革之后,D选项排除。 14.沃尔特·白哲特说,英国内阁是“立法机构的一个委员会,它被选举出来成为行政机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内阁是立法机构 B. 内阁由普选产生 C. 内阁掌握行政权 D. 议会对内阁负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英国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掌握行政权,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因此C项正确,AD两误。内阁由首相组阁,需经议会同意,并不是普选产生,B项错误。 15.2017年2月9日,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作出裁决,暂停总统特朗普签署的禁止全球难民入境的行政令。特朗普表示将上诉到最高法院,因此,入境限制令能否推行可能最终取决于最高法院的裁决。由此可见,美国 A. 司法权高于行政权 B. 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 C. 总统对最高法院负责 D 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行原则是三权分立,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总统与法院之间的制约。所以从题意可得出D选项正确。A项中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是制约平衡,没有大小之分,因此错误。总统只是行政权的执掌者,在三权分立的原则下没有国家权力的中心,B项错误。美国总统对宪法负责,所以C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美国三权分立政治运行的特征,掌握分权制衡这个特点,问题就很好解决。 16.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因此革命的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故B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17.“在中国共产党内……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1931年至1934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造成这一巨大损失的教条主义最早开始被纠正是在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中共七大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损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到1934年,“左”倾错误在中共党内占主导地位,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故B正确;1927年八七会议没有纠正“左”倾错误,故A错误;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与纠正“左”倾错误无关,故C错误;1945年中共七大也与纠正“左”倾错误无关,故D错误。故选B。 18.1938年2月,蒋介石在武汉部署徐州会战时,会见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询问:是否可以在青纱帐起时派队袭击津浦线,声援徐州会战?彭德怀当即慨然回答:为了配合徐州会战,不待青纱帐起时即当派队前往。这主要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 共产党接受了国民党的领导 C. 国共两党密切配合,共同抗日 D. 徐州会战由国共两党共同组织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问题。根据材料可知,彭德怀对蒋介石的提议表示了赞许,而且也很积极主动地合作,显示了国共两党密切配合,共同抗日的状态,故C项说法正确;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正式形成了,故A项说法错误;国共在抗战时期的合作属于党外合作,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徐州会战属于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是国民党部队组织的阵地战,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19.2014年底,台湾军方推出的抗战殉职将官名录中列有1942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而2014年9月份中国大陆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中,1943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国民革命军第一五零师师长许国璋名列其中。这说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深入人心 B. 国共联合抗战增强了民族观念 C. 海峡两岸都尊重抗战的历史事实 D. 国共两党对抗战评价高度一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文字及图片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题干的核心意思,即在强调国共两党积极抗日的史实。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D三项的表述题干及图片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ABD;进一步分析可知,C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抗日战争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④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20.溥仪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是因为它 A. 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B. 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 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 意味着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表明清政府统治结束,也表明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据此根据材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也被称为新时代开始的一个重要见证”可以知道B正确。中华民国在清帝退位前已经确立,排除A;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排除C;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D。 21.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短短八天之内,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A. 俄国人获得了和平和面包 B. 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 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D. 俄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俄国变成了一个‘自由’的国家”说明了二月革命民主革命的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没有使俄国人获得和平和面包,故A项排除;二月革命后,俄国没有退出一战,故C项排除;D项是十月革命的成果,排除。 22.列宁自称为巴黎公社的继承者,他曾评价:“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高度赞扬了公社的 A. 革命首创精神 B. 团结无畏精神 C. 英勇战斗精神 D. 高尚乐观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可知,列宁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的革命首创精神,故选A。团结无畏精神、英勇战斗精神、高尚乐观精神均与材料“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的描述不相符合,排除BCD。 23.马克思对巴黎公社在反腐败方面的作用表示欢欣鼓舞,他认为,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可靠的办法,“能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这个办法是 A. 废除旧军队、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B. 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建立了自己的司法机构 C. 任何一个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一个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 D.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巴黎公社为了消除“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所引起的腐败,采取了可靠的办法,‘能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可以判断出是注重平等思想,故本题选择C项;A和B均是从政治层面举措;D是生产资料举措,都不符合题意。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和发展·巴黎公社·措施 24.有人认为俄国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此结论意在说明俄国这次“重大变革” A. 推翻了腐朽落后的农奴制 B. 借鉴了资本主义代议制度 C. 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D. 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闸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所指向的史实是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成为现实,C项正确。结束腐朽落后的农奴制是1861年改革,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项错误。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建立的开始,经济体系尚未建立,D项错误。 25.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B. 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 C.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 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只是概括了“圣西门”这一幅图片的主题,不能完全反映其他三幅图片的主题,选项不符合题意,故A排除;“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只是概括了“巴黎公社”这一幅图片的主题,不能完全反映其他三幅图片的主题,选项不符合题意,故B排除;题目图片分别显示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的尝试、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总结后可知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发展和实践的历程,选项符合题意,故C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不能概括题目的前三幅图片的内容,选项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 26.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了两部宪法,其中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则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种宪法都体现了( ) A. “社会契约论”思想 B. “三权分立”理论 C. “人民主权”思想 D. 向社会主义过渡理论 【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得出二者都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故C项正确。 27.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个观点表明 A. 统一的前提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B. 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 C. “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 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的核心是“一国”,即两岸都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故答案为B项。A、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一国两制”同样适用于香港和澳门问题,排除C项。 28.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是一首令两岸人民感动至深的诗。“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 A. 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已经是台湾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B. 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所认同 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D. 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答案】D 【解析】 《乡愁》体现出了诗人对团圆统一的渴望,对分离的痛苦之情,D正确;A项在题干中看不出“共同心声”这个层次,B项在题干中未能体现出“越来越多”这个程度,C项与题干无关,A、B、C三个选项在材料中未能充分体现,排除。 29. “这一构想是没有先例的天才创造,为香港特殊的历史环境提供了富有想象力的答案。”对这一构想理解正确的应是:( ) ①尊重了香港地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②为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奠定基础 ③为和平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提供了范例 ④成功地处理了台湾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在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可知①②③说法正确,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大陆与台湾两岸人民的交流蓬勃发展,至今并未解决台湾问题,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国两制 30.“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的“少数民族自治”“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31.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诗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主要原因是什么?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 (3)导致诗三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答案】(1)原因: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与澎湖列岛给日本。 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结果:三支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实现了战略转移。 (4)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战役:渡江战役。天翻地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个“原因”可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的信息中得出这和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有关。第二个“原因”的解答则要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台湾角度来答。 (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诗歌给出的时间“1928年”、作者“毛泽东”、地点“井冈山”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条道路指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诗歌的题目“毛泽东《七律• 长征》”可知,该诗歌是描写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一问,迁移红军长征的原因即可,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角度来答。“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答出。 (4)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百万雄师过大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天翻地覆”则是指的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迅速解放南京,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从此被推翻。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详解】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由于脱离了时代,他的理论在西方没有市场……但在东方,却被列宁原封不动地全面继承下来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都——在十月革命后实现了,说明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的继承者。 ——据【德】诺伊贝尔《德学者谈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整理 材料二 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节选) 在彼得格勒,政权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手里。一致举行起义的士兵和工人没有流血就取得了胜利。克伦斯基政府倒台了。委员会号召前线和后方的人们不要受人挑拨离间,而要支持彼得格勒苏维埃和革命的新政权。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召集立宪会议。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组织者(文献材料)》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学者认为“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的继承者”的理由。 (2)材料二主要包含了哪些信息?由此判断革命的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形式。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答案】(1)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践了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理论。 (2)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无产阶级推翻;号召人们支持新政权;新政权将立即着手解决和平、土地与民主问题。性质:这场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 (3)巴黎公社: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苏俄: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与行政权统一。 【解析】 【详解】(1)理由:结合所学列举列宁的主要事迹与材料“马克思的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的内容形成对应关系即可,暴力革命和阶级斗争对应的是十月革命,无产阶级专政对应的是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消灭私有制对应的是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2)信息:由材料“在彼得格勒,政权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手里……克伦斯基政府倒台了”可归纳为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无产阶级推翻;由材料“委员会号召前线和后方的人们不要受人挑拨离间,而要支持彼得格勒苏维埃和革命的新政权”可归纳为号召人们支持新政权;由材料“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召集立宪会议”可归纳为新政权将立即着手解决和平、土地与民主问题。 性质:由材料“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可知,这场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 (3)具体表现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的国家管理机构是公社委员会,故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具体表现形式是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委员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 苏俄:由材料“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可知,苏俄继承和发展了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表现形式,即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由材料“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可知,苏俄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与西方的议会制不同,其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与行政权统一。 33.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城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它的颁布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954年宪法体现哪两大原则?它的颁布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请概括上述两部法律文献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主要共性。 【答案】(1)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民主与法制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或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解析】 【详解】 (1)第一小问的性质可从材料一中的“……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可知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或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第二小问的规定在材料一中也很明确,提炼概括即可: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临时大总统、司法权属于法院;第三小问的意义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2)第一小问的制度可从材料二中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等处得出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也可以归纳出宪法的两大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该题属于历史概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两部法律的共性可以结合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要史实加以理解,例如:民主与法制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或都是优秀的政治文化遗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