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地理】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测试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后,太阳能发电站数量急剧增加。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低价格面板需求增长迅速,受其影响,我国新能源光伏面板K企业决定进军日本市场。截至2018年1月,产于我国K企业的光伏面板已被应用在巴西圣保罗、墨西哥城、莫斯科和智利的圣地亚哥等多个城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目的是 A. 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B.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 解决国内失业问题 D. 提高能源利用率 2. 中国K企业进军日本市场的最大优势是 A. 技术先进 B. 知名度高 C. 产品质量高 D. 产品价格低 3. 仅考虑自然因素,下列城市6月太阳能光伏发电时长最长的是 A. 圣保罗 B. 墨西哥城 C. 莫斯科 D. 圣地亚哥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本题考查能源开发。 【1题详解】 根据材料,2012年,日本实施以固定价格购买可再生能源的制度;2017年,日本调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大型光伏发电站的低价格面板需求增长迅速。这些材料都显示日本政府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扶植及鼓励,其主要目的是优化国内的能源消费结构,B正确。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鼓励说明是有策略有针对性的支持,并不仅仅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也不是为了解决国内失业问题;该策略不能提高能源利用率,选B。 【2题详解】 由于日本降低了对可再生能源的固定收购价格,低价面板的需求增长,中国企业进军日本市场。中国K企业产品与日本同类企业相比,产量大,成本低,价格低,市场竞争力强,D正 确。K企业产品与日本同类企业相比,在质量、技术、知名度方面无明显优势。故选D。 【3题详解】 6月份,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时长越长。四选项中,莫斯科所处纬度最高,昼长最长,而且莫斯科降水少,云量小,所以发电时间最长,据此选C。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处地层连续完整的自然黄土剖面。某研究团队采集样本,检测化学元素组成与含量,发现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调查发现,黄土一般位于流水沉积层之上。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 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层形成时( ) A. 植被发育差 B. 盐渍化显著 C. 风力作用强 D. 地表湿度大 5. 剖面地层分布反映古气候( ) A. 相对稳定,寒冷干燥 B. 多次变化,湿润期长 C. 多次变化,干旱期长 D. 相对稳定,温暖湿润 【答案】4. D 5. C 【解析】 【4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剖面内有多个土层更替,说明古时期内气候不稳定,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表明气候较为干燥;钠元素易淋溶迁移,检测发现该剖面中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该土层形成时比较湿润,地表湿度大。根 据题意可知,钠元素易淋溶迁移,古土壤层钠含量最低,表明古土壤层形成时比较湿润,把古土壤层中的钠元素淋溶迁移,D正确。盐渍化显著,土层中的钠元素含量比较高,B错误。植被具有涵养水土的作用,植被发育差,水在地表就会快速汇集流走,钠元素没有充足时间淋溶,土层中钠元素含量高,A错误。风力作用较强,一般水分蒸发快,钠元素留在土层中,含量高,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据图文可知,剖面内有多个土层更替,表明古气候不稳定,故A、D错误;黄土、过渡性黄土、古土壤样本与黄土高原风积黄土的常量元素特征高度相似,并且黄土层较厚,说明气候干旱期较长,C正确,B错误。故选C。 下图为云南怒江中游福贡县 (26°54′N,98°52′E) 当地的传统民居——千脚落地房。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最佳建房时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 “千脚落地”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的适应,该特征主要是 A. 雨水丰富 B. 闷热潮湿 C. 岩层破碎 D. 坡面较陡 7. 每年12月到次年1月为千脚落地房最佳建房时间,主要原因是 A. 晴天较多,利于施工 B. 适宜伐木,建材丰富 C. 农闲时节,时间充足 D. 坡体稳定,便于打桩 8. 北京时间12∶00时,被阳光照射的木桩影子指向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南方向 D. 正北方向 【答案】6. D 7. A 8. B 【解析】 【分析】本题以云南怒江河谷地区千脚房为例,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和地球的运动 【6题详解】 根据材料“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可知当地坡面较陡,为了保持房屋楼板的平正,所以采用了这样的方法,D正确;该地区位于怒江河谷地区降水少、气温高,气候干热,A、B错误。 【7题详解】 当地地势起伏大,雨季施工不便。当地为季风气候区,每年12月到次年1月降水少,晴天较多,利于施工,A正确;该区域位于干热河谷地区,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四季可种植,没有明显的农闲时节,C错;伐木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B错;坡体稳定,便于打桩这是地基选址的前提条件,与时间没关系,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地方时12点,太阳位于正南,影子朝向正北;12点前后影子朝向分别为西北、东北。北京时间(中央经线120°E)12:00,98°52′E的地方时约为10:30,影子朝向西北方向,选B。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 江道缩窄前,关于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推测合理的是 A. 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B. 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C. 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D. 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10. 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A. 减轻海水入侵强度 B. 增加陆地面积 C. 缩短南北航运距离 D. 稳定入海江道 11. 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①东移 ②西移 ③潮差增大 ④潮差减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9. A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枯水期仓前以西河床高度升高,以东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再加上材料信息中“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可以推测出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少,而枯水期时海水上溯势力较强,可能大致到达仓前,受海水顶推作用影响,河水到达仓前以东河段较少,所以仓前以西河段以沉积为主,仓前以东河段则受海水冲淤影响较大,故出现研究人员测量的结果。而夏季河水水位上涨,径流量大,此时海水受河水的前行冲击,进入河道的上溯段应向东推进,所以缩窄前河床高度的变化应以河流作用为主,仓前东侧河道受河水携带泥沙沉积的影响再加上东退的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沉积应有所增加,所以东侧河床堆积增高;而仓前以西河段夏季由于河流径流量大,受海水顶托作用弱,其侵蚀应该有所增加,故此其西侧河床则因侵蚀而降低,据此选A。 【10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60年代河道没有缩窄前,河流的“主河道摆动频繁”,所以缩窄河道是为了减少主河道的摆动、稳定入海江道,D对;由于江道缩窄,海水受狭窄河道的影响,波涛激荡,势力更强,所以其入侵程度会有所增强,A错;虽然缩窄后河道受限,陆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并不是其主要目的,B不符合;虽然该河流受地形等条件限制,航行较少,但很明显河流并不是南北航向,而应该是东西航向,对南北岸间的航运联系而言,虽然可以缩短距离,但这并不是缩窄主要目的,C不符合。故本题选D。 【11题详解】 最佳观潮点,应该在潮差大的地方,一般海水入江后受地形变窄的限制,易形成更大的海潮,也就是说潮差增大,再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河道缩窄后,由宽到窄的喇叭口明显东移,所以当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东移且潮差增大,故选A。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第 12—13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14—1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肯尼亚(下图a)是一个农业国,农牧渔业为其主要经济支柱,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进口。濒临印度洋的蒙巴萨是该国最大的港口。境内肯尼亚山主峰海拔5 199米,山顶终年白雪皑皑,是离赤道最近的雪山。下图b示意该山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带随海拔变化情况。 (1)说明肯尼亚山东南部与西北部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2)简述图中铁路的意义。 (3)分析该国河流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港口的可能原因。 【答案】(1)东南部处在来自印度洋的东南风迎风坡;东南部比西北部降水多,蒸发少,气候较湿润;东南部从山麓到山顶的相对高度比西北部大。 (2)沟通了沿海和内陆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利于该地区物资的输出与工业制成品的输入;利于肯尼亚与邻国之间人员交流和经济合作;利于促进蒙巴萨港口的建设和腹地拓展。 (3)河流含沙量大,入海处泥沙淤积严重;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海水较浅;河流落差 大、水流急,没有内河航运的条件,不能江海联运;流域内经济落后,港口吞吐量小。 【解析】 【分析】该题考查自然带分布规律,交通运输的意义,港口的区位因素。 【详解】(1)读图b ,肯尼亚山东南部和西北部自然 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带谱数量、类型和分布高度的差异上。图a显示肯尼亚东临印度洋,位于东南信风带。山地东南部为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较西北部纬度偏高,蒸发量较小,因此气候较湿润,造成两坡自然带类型和分布高度的差异。图b显示东南坡相对髙度大,因此自然带谱丰富。 (2)根据图a中铁路连接地区(国家、内地、沿海港口)以及肯尼亚的对外贸易分析铁路建设的意义。铁路修建,有利于沟通沿海和内陆地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交通便利,有利于该地区物资的输出与工业制成品的输入,有利于肯尼亚与邻国之间人员交流和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蒙巴萨港口的建设和腹地拓展。 (3)可从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方面,分析不能形成港口的可能原因。根据图a中的经纬度和河流源地海拔可知,流域落差大,水流急,不适合江海联运。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流域农业活动破坏植被,使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口处泥沙淤积严重。河流入海口处可能水下坡度平缓,海水较浅。港口腹地可能经济落后,货物进出口量小。入海口处可能缺少港口建设的城市依托条件,入海口处陆地地形条件可能不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吐鲁番市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兴建了一个汽车试验场,每年可吸引国内外1000多辆新研发的汽车来这里进行高温暴晒试验。新车型样车在运输途中,一般都罩有保护外衣。样车一般要在这里待上1—3年,荒芜的沙漠为当地带来每年上亿元的经济收入。在此之前,汽车的此类专业测试要到美国的亚利桑那州汽车试验场进行。下图为吐鲁番盆地示意图。 (1)简述吐鲁番建设暴晒试验场的意义。 (2)说明吐鲁番建设暴晒试验场的区位优势。 (3)推测吐鲁番汽车试验场可进一步拓展的测试项目。 (4)分析为样车罩保护外衣的目的。 【答案】(1)为汽车厂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汽车厂改进技术,提高汽车质量;充分利用气候条件,拉动汽车试验场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推动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 (2)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土地廉价,使用成本低;劳动力廉价,測试成本低;中国及周边邻国市场广阔(任答3点)。 (3)荒漠、戈壁越野性能试验;密闭性试验;抗大风试验。 (4)防止样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防止外形设计被偷拍仿造。 【解析】 【详解】(1) 吐鲁番建设暴晒试验场,每年可吸引国内外1000多辆新研发的汽车来这里进行高温暴晒试验,能够为汽车厂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汽车厂改进技术,提高汽车质量。充分利用当地气候条件,拉动汽车试验场相关产业发展,荒芜的沙漠为当地带来每年上亿元的经济收入,促进就业,推动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 (2)吐鲁番位于西北干旱区,夏季气温高,光照强。荒漠面积广,土地廉价,使用成本低。经济落后,劳动力廉价,測试成本低。每年可吸引国内外1000多辆新研发的汽车来这里进行高温暴晒试验,中国及周边邻国市场广阔。 (3) 吐鲁番沙漠面积广,道路密度小,汽车试验场可进一步拓展的测试项目有荒漠、戈壁越野性能试验。地广人稀,多大风天气,可以进行密闭性试验,抗大风试验等。 (4) 新车型样车在运输途中,一般都罩有保护外衣。罩上保护外衣的目的是防止样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也能防止外形设计被偷拍仿造。 【点睛】吐鲁番位于西北干旱区,夏季气温高,光照强。土地廉价,劳动力廉价,測试成本低。荒芜的沙漠为当地带来每年上亿元的经济收入,促进就业,推动吐鲁番地区经济发展。保护外衣的目的是防止样车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损坏,防止外形设计被偷拍仿造。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择的题号,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位于黑龙江牡丹江市的双峰林场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积雪期长达7个月,是名副其实 的雪乡。2014年全面停止商业性木材砍伐,林场向“看林”转型,保护生态,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产业。林场居民经历了由“怕雪”到“盼雪”的过程。下图为林场雪景图。 分析林场居民“怕雪”、“盼雪”的主要原因。 【答案】“雪”:冬季降雪量大,积雪厚,雪期长,不利于木材砍伐和运输,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盼雪”:林海雪景美,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给当地带来众多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旅游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详解】根据材料分析,林场居民怕雪是因为冬季降雪时间长,给当地居民木材砍伐和运输代理众多的困难,给当地的生活带来不便; 盼雪是由于当地雪景美丽,可以吸引众多的游客,发展旅游业,能够增加收入,并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人民的生活,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湖泊,目前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如下图示意 19 世纪初和 20 世纪中期的洞庭湖水系。 说明洞庭湖湖区的变化特点及该变化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变化特点:面积缩小;湖区由完整变破碎。不利影响: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加剧洪涝灾害;生物栖息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 【解析】 【分析】植被破坏导致泥沙淤积,围湖造田、人口激增对土地需求增加都可能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其中,人口激增及其产生的发展需求是洞庭湖萎缩的根本原因,而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属于自然原因。 【详解】对比两图可知,洞庭湖湖区面积缩小幅度较大,原来湖区比较完整,现在湖区由完整变破碎。湖泊具有市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调蓄径流、降解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湖泊萎缩,蒸发量减少,气候调节能力减弱,气候异常频率增加;湖泊萎缩,蓄洪调枯能力下降,调蓄径流功能削弱,旱涝灾害频率增加;水域面积减少,生物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泥沙淤塞航道,湖泊通航能力下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