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鲸鱼座γ星(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其中“鲸鱼座γ星e”行星可能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 鲸鱼座γ星与其5颗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其级别相当于( ) A. 木星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鲸鱼座γ星e”行星潜在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可能因为( ) A. 该行星的昼夜温差适中 B. 该行星上有厚厚的大气 C. 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该行星是一颗特殊的星球 D. 该行星表面的温度适宜,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 【答案】1. B 2. D 【解析】 【1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γ星为恒星,有5颗行星环绕,构成的是恒星天体系统,与太阳系级别相当,B正确。木星系指的是木星与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与材料描述不符,A不选。γ星不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所以该天体系统不是银河系或河外星系,排除CD。 【2题详解】 昼夜温差适中,有适宜温度,或者有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单存在适宜的温度或者大气,不一定有生命存在,AB不选。外观和位置特殊,不是具备生命的必备条件,C不选。水是生命之源,行星表面温度适宜且具备存在液态水的条件,那是最可能有生命存在的,D正确。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3. 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 ) A. 5千米处 B. 17千米处 C. 33千米处 D. 2 900千米处 4. 该地可能位于( ) A. 四川盆地 B. 青藏高原 C. 南极点 D. 太平洋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图示得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在5千米深处突然变大,说明地下5千米左右存在不连续面,那最可能是莫霍界面,A正确。大洋处地壳比较薄,平均厚度是17千米,图示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下17千米处无明显变化,B不选。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该地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地下33千米处也无明显速度变化,C不选。地下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是古登堡界面,不是莫霍界面,D错误。 【4题详解】 根据图示得知,该地的莫霍界面在地下5千米处,说明该地地壳较薄,最可能是洋壳,所以可能是太平洋,D正确。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包括陆壳和洋壳,陆地地壳厚些。陆地莫霍界面的深度与地势高低有关,青藏高原的莫霍界面位于地下深度最大的,同样道理,不可能是四川盆地和南极点,所以排除了ABC。 5.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 A. 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B. 减弱了地面辐射的损失 C. 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 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膜覆盖,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使地面增温,而地面长波辐射很少能穿越薄膜,若地膜紧贴地面覆盖,这种原理是减弱了地面辐射损失,所以有保温作用,B正确。若地膜是悬空覆盖形式,地面长波辐射不断地对近地面加热,近地面大气对长波辐射具有很强吸收能力,并以大气逆辐射形式不断返还地面,这种加温原理是增强大气逆辐射,则A正确。华北地区春播的地膜覆盖是紧贴地面的,所以选B。地膜覆盖减少了进入地面的太阳辐射总量,C错;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不选。 如图为某节气前后某半球近地面部分气压带风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6. 图中表示的节气和半球是( ) A. 夏至日 北半球 B. 夏至日 南半球 C. 冬至日 北半球 D. 冬至日 南半球 7. 图中b气压带的成因及气流运动是( ) A. 热力因素 气流下沉 B. 热力因素 气流上升 C. 动力因素 气流上升 D. 动力因素 气流下沉 8. 图中a风带的盛行风向是( ) A. 东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6. A 7. D 8. C 【解析】 【6题详解】 图中的风向向右偏,是北半球,排除BD;图中的气压带向北移动,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符合条件的只有A。 【7题详解】 图中的b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其成因是动力因素,气流下沉,符合条件的只有D。 【8题详解】 图中的a是东北信风,风向是东北风,故答案选C。 下图是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关于AO,BO两条锋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O为冷锋,BO为暖锋 B. AO为暖锋,BO为冷锋 C. AO,BO都是暖锋 D. AO,BO都是冷锋 10. 若空气中水汽比较充足,①、②、③、④、⑤、⑥处在降水过程中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⑥ D. ③⑤ 11. 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地周围气流呈逆时针方向 B. 乙地周围气流呈顺时针方向 C. 甲地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大 D. 甲、乙两地海陆性质不同,形成气团性质不同 【答案】9. A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中心气压值低于周边,为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辐合,锋线的北侧纬度较高是冷气团,南侧纬度较低,是暖气团,AO线北侧冷气团主动进攻,暖气团被迫抬升,为冷锋;BO线南侧暖气团主动向北进攻,形成暖锋,A正确。 【10题详解】 空气中水汽充足,乙地锋面气旋降水均在北侧冷气团一侧,即①和④地。②、③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不太可能形成降水。⑤、⑥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选B。 【11题详解】 甲地处于高压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那么近地面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A错误。乙地处于低压天气系统,北半球气旋近地面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B错误。甲地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大;乙地垂直气流上升,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C正确。根据材料得知,图示区域均为海域,故不存在海陆性质不同,排除D。 【点睛】锋面气旋结构图判断: (1)确定低压槽。锋面气旋结构图中低气压中心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 (2)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位置,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 (3)判断锋面类型及风向。根据所处纬度高低,先判断冷暖气团。标好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特别是槽线两侧气团运动方向,便可确定锋面性质和类型。 (4)分析天气特征。锋面降水无论冷暖锋,降水均降在冷气团一侧。 下表是重庆一中(30°N,106°E) 一地理兴趣小组在一学期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该小组每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候,北京时间应为( ) A. 12:56 B. 12:00 C. 11:04 D. 12:30 13. 第三次测量时正值北半球( )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4.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同学们发现( ) A. 重庆昼渐短且昼短夜长 B. 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 C. 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快 D. 太阳直射点在向南移动 【答案】12. A 13. B 14. B 【解析】 【12题详解】 正午太阳高度角指的是当地地方时为12:00的太阳高度,所以该小组每次测量是在106°E当地12:00。北京时间采用的是120°E的地方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所以两地地方时相差56分钟。根据东经度度数越大,时刻越早,测量时应为北京时间12:56,A正确。 【13题详解】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重庆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第三次正午太阳高度83°26′,故排除AC。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变大,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移至北归回线,时间上看是从春分日到夏至日,排除冬至日D。根据计算公式核算,第三次测量时恰好直射23°26′N,,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B正确。 【14题详解】 由表中数据得知,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30°N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说明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北移至北归回线,所以重庆昼渐长直至最长,AD错误。从春分日到夏至日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逐渐变大,B正确。地球公转在7月初最慢,所以这段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在逐渐变慢,C错误。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常用规律小结: (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近大远小规律:距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2018年新年开启的第一周全国大范围降温,北方地区普降暴雪,今冬首个寒潮来袭,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预警。下图为“四种天气系统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5. 此次入侵我国的寒潮属于哪种天气系统(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下列关于此次寒潮天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感冒患者数量猛增 B. 暴雪影响交通,交通事故频发 C. 农作物遭受冻害 D. 寒潮过后气温快速回升 17. 下列叙述与上图中天气系统相符的有( ) A. 甲会形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 B. 乙会造成我国北方冬春季出现沙尘暴 C. 台风属于丙天气系统 D. 丁会造成“一场春雨一场暖”的现象 【答案】15. A 16. D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寒潮为冷锋过境影响下的天气现象。甲图代表冷锋;乙图代表暖锋;丙图代表低气压;丁图代表高气压。故A正确。 【16题详解】 寒潮发生的时间为2018年新年开启的第一周,1 月正值北半球陆地最寒冷的季节,因此寒潮过后,气温快速回升错误。寒潮天气,气温急剧下降,感冒患者数量会猛增;材料显示,伴随寒潮天气,北方地区普降暴雪,暴雪影响交通,交通事故频发;1月份,北方农作物已经收割,因此不会遭受冻害。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故D正确。 【17题详解】 台风为发展于热带海洋的强热带低压,丙为低压系统,故C正确。甲图中天气系统为冷锋系统,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梅雨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故A错误。乙为暖锋系统,北方冬春季出现沙尘暴受冷锋系统影响,故B错误。“一场春雨一场暖”受暖锋影响,丁图为高压系统。故D错误。 【点睛】冷锋为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它往往带来冬季的寒潮、春季的沙尘暴和夏季的暴雨天气。冷锋过境后,天气转好,气温下降,气压升高。5月末、6月初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梅雨天气。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下左图所示。下右图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蒸发 B. 降水 C. 水汽输送 D. 径流 19.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 A. 日出前后 B. 中午前后 C. 日落前后 D. 午夜前后 【答案】18. D 19.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读图析图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水循环的环节和原理,需要结合到基础知识,抓住图中关键信息分析答题。 【18题详解】 水汽输送是通过大气运动,显然无法体现,C正确。水汽蒸发与薄膜凝结,然后流到中间,降落收集器中,体现了蒸发、径流、降水环节,ABD错误。 【19题详解】 温度最高时最易获取淡水,看图可知为中午前后,B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0. 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 地表径流增加 B. 大气降水少 C. 水汽蒸发减少 D. 地表水下渗增加 21. 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 A. 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 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 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 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答案】20. D 21. C 【解析】 试题分析: 【20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可滞留大量雨水,地表水下渗量增加,蒸发与气温又关,但不会使水汽蒸发减少,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与大气降水无关。 【21题详解】 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植被覆盖率提高,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减小,发挥生物滞水功能,减轻城市内涝,增加地表水下渗,减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考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读下图“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图示洋流是( ) A. 寒流,自北向南流动 B. 暖流,自北向南流动 C. 寒流,自南向北流动 D. 暖流,自南向北流动 23. 近年来该洋流减弱导致( ) A. 附近渔场减产 B. 纽芬兰渔场因此消失 C. 沿岸气候变干 D. 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 【答案】22. C 23. A 【解析】 【22题详解】 结合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得知,南美洲西海岸洋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即由水温较低处流向水温较高处,为秘鲁寒流,排除BD。图示得知,由南半球高纬向低纬,即由南向北流,C正确。 【23题详解】 秘鲁寒流在东南信风的影响西海岸盛行离岸风,深层海水上泛,带来盐类物质,形成大渔场。若秘鲁寒流势力减弱,说明上泛物质减少,为上升流,渔场减产,A正确。纽芬兰渔场成因与秘鲁寒流无关,不受影响,B错误。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沿岸气温较温暖,降水较多,气候变湿润,C不符。秘鲁寒流势力减弱,海洋污染扩散速度减缓,D错。 读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24. 下列过程或地貌主要由a作用带来的是( ) A. B. C. D. 25. e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类型为( )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24. A 25. C 【解析】 【24题详解】 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因此a为风化作用,c为搬运作用、d为沉积作用、e为固结成岩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读 图可知,A图岩石为风化壳,符合题意;B为峡谷,主要是流水的下切作用,不符合题意;C 为风蚀蘑菇,主要为风力侵蚀地貌,不符合题意;D为冲积扇,属于流水的沉积地貌,不符 合题意,故答案选A。 【25题详解】 e作用为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为沉积岩,故答案选C项。 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下列地质事件由先到后发生的顺序为 ( ) ①断层的发生 ②砂岩沉积 ③页岩沉积 ④岩浆的侵入 ⑤页岩层与石灰岩层间侵蚀面的侵蚀作用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④⑤ C. ⑤③②④① D. ⑤③④②① 27. 关于图中内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页岩因属于变质岩而不可能含有化石 B. 花岗岩属于喷出岩,砂岩属于沉积岩 C. 图中断层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D. 从地壳运动角度分析,该地地壳一直是上升隆起的 【答案】26. C 27. C 【解析】 试题分析: 【26题详解】 根据岩层特点,可知该地最早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受外力侵蚀后又出现了页岩的沉积,后又发生了砂岩的沉积。之后,又发生了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最后,发生了断层使石灰岩、页岩、砂岩、岩浆岩都发生断裂错位。故选C。 【27题详解】 图中石灰岩、砂岩、页岩均为沉积岩,花岗岩为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侵蚀面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故选C。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点评:地质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解答本题要引导学生从书本的基础知识去理解,从而做到问题回归书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化整为零。只有掌握了做每类题型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使学生触类旁通,以不变应万变。 下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 关于该山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带分布北坡高于南坡 B. 可能位于内陆地区 C. 可能位于亚寒带 D. 可能位于南半球 29. 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 ) A. 北坡热量高于南坡 B. 北坡光照多于南坡 C. 北坡降水多于南坡 D. 北坡海拔低于南坡 30. 如果该山峰位于我国天山山脉,M,N成为天山的主要牧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M为夏季牧场 ②N为冬季牧场 ③N为夏季牧场 ④M为冬季牧场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28. B 29. C 30. D 【解析】 【28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同一自然带北坡低于南坡,A错误;该山地基带自然带类型为荒漠,说明该地气候干旱,可能位于内陆地区,B正确;基带为荒漠,再往上分别是山地草原、山地草甸、山地针叶林等,说明该地最可能位于温带地区,C错误;同一自然带北坡低于南坡,说明南坡光热条件好,位于北半球,D正确。 【29题详解】 该山基带为荒漠,说明所处地区气候干旱;针叶林需水较多,只出现在北坡,说明北坡降水较多,可能为山地的迎风坡。 【30题详解】 天山牧民放牧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海拔较高的地方气候凉爽、牧草旺盛,成为放牧的最佳位置;冬季,海拔较低的地方气温温暖,成为放牧的最佳位置。 【点睛】在山地的垂直自然带中,处于最下方的自然带称为基带,基带的自然带类型取决于该地在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位置,即基带自然带类型和该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中的自然带类型相同,如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形成温带荒漠带,这一自然带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中的一个,该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也是温带荒漠带。而从山地基带往上,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又类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综合题(共3题;共40分) 31.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__俯视图,日期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_。 (3)图中晨线是________,昏线是________。 (4)A,D,E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5)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B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6)E点地方时为________。 【答案】 (1). 以南极点为中心 (2). 12 (3). 22 (4). 23°26′S (5). AB (6). BC (7). A>D>E (8). 12 (9). 24 (10). 12 【解析】 【分析】 以光照图的形式考查地球运动特征及其地理意义,难度较低。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熟悉程度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应用。 【详解】(1)根据光照图中极圈内昼夜状况判断特殊节气。地球顺时针运动,说明光照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昼现象,代表冬至日,即12.22前后。 (2)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即23°26′S。 (3)考查晨昏线的判读,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即弧AB。由白天进入黑夜的为昏线,即弧BC。 (4)考查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特征,除了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所以三点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为ADE。 (5)考查光照图中昼夜长短的计算,A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12小时。B位于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昼长为24小时。 (6)考查光照图中特殊地方时的判读,E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平分白天,即为正午12时。 32.下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上图所示是北半球的________ (季节)。 (2)据图分析,气候类型⑤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_;气候类型④的名称________。 (3)气候类型①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________,由气候①→②→③→④→⑤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________分异规律,这说明________因素对该差异的影响明显。 (4)①地和⑤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垂直带谱更丰富的是________。 (5)图中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这两种气候是:________(填序号),有一种气候对应两个自然带,该气候是________ (填名称) 【答案】(1)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 (2)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3)热带雨林 纬度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 热量 (4)① (5)⑤⑥ 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 考查气候类型分布,自然带分布规律。 (1)依据图中气压带的位置和④(地中海气候)的位置,推断出甲为副热带高气带;地中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为北半球的夏季。 (2)根据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知①③④⑤⑥分别是热带雨林、热带沙漠、地中海、温带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图中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结合模式图知:该气候类型的一般规律为南北纬40º-60 º大陆西岸;气候类型④的名称地中海气候。 (3)①为热带雨林气候,所对应的植被为热带雨林带;①→②→③→④→⑤变化体现的是南北更替,自然带随纬度发生改变,反映了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变化以热量为基础。 (4)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山体垂直带谱越丰富。①地和⑤相同海拔高度的山体,垂直带谱更丰富的是①。 (5)图中两种气候对应同一自然带,这两种气候是⑤⑥,即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有一种气候对应两个自然带,该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3. (十四)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4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4分) (3)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4分) 【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 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C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 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地西南季风的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受风力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大致向北运动。 (2)图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C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C的海区,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所以为寒流 (3)从鱼类饵料多少分析鱼群的多少。因为7月份这里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表层为离岸流,垂直方向上形成涌升流,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4)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去分析,从风向分析,该地夏季盛行西南季风,为离岸风,较为干燥,降水少;冬季该地盛行东北季风,从大陆吹来,较为干燥,降水少;从气温分析,因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从洋流分析,该地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考点:大气环流、洋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气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