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内蒙古包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包头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董翠红 审题人:高一历史组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记载孔子对子路说:“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孔子“仁者爱人”的思想 B.孔子的“爱”是无等级差别的 C.“爱”不可逾越礼制 D.韩非子赞同孔子的观点 2.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某思想家用“守株待兔”的故事,以反讽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下列和他的观点主旨一致的是: A.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B.兼相爱、交相利 C.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D.弱者道之用 3.《史记》:“老子所贵道,虚无,凶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庄子散道德,放论,要亦归之自然。韩子引绳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极惨礅少恩。皆原于道德之意,而老子深远矣。”材料表明 A.法家思想与道家思想颇有渊源 B.西汉初期统治者“尊儒尚法” C.韩非子是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 D.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思想源头 4.西汉时,一大夫随武帝外出打猎,武帝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之情,虽然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 B.“以仁入法” C.“性善说” D.“致良知” 5.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这说明 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 B.少数民族汉化完成,接受儒家思想 C.三教归于儒的现象在边地已经普遍化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 6.有学者认为:“辟佛的宋儒本质上往往不是佛学的批判者,而是批判的佛学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宋儒不再批判佛教 B.宋朝儒佛地位相当 C.佛学渗入儒家义理 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7.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8.“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B.朱熹的“格物致知”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9.王夫之说:“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在此,王夫之 A.明确提出了主权在民 B.主张君主应该由民众理性选择 C.阐释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D.否定了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 10.清代学者戴震认为:“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圣人之道,使天下无不达之情,求遂其欲而天下治。后儒不知情之至于纤微无憾,是谓理,而其所无理者,同于酷吏之所谓法。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浸浸乎舍法而论理,死矣,更无可救矣。”材料 A.否认“天理”的存在 B.认为“理”“欲”相统一 C.具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D.体现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 11.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11题图) (12题图) 12.南朝画家张僧繇善画佛道人物,右图是其作品(梁令瓒临摹),画面凹凸,有立体感,画中人物“奇形异貌、殊方夷夏,皆参其妙”。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外宗教、艺术交流融汇 B.以形写神的理论开始形成 C.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 D.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13.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炼;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B.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因素的综合结果 14.19世纪晚期《纽约时报》社论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学生,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它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荒唐可笑的。”该社论反映了 A.《纽约时报》对中国留学生存在误解 B.清政府控制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式 C.中体西用的理念导致留学教育的偏差 D.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15.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如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A. 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 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 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 为托古改制作了舆论准备 16.河南安阳汤阴县建有“宋岳忠武王庙”,以纪念被秦桧陷害致死的抗金英雄岳飞。据旧《岳飞庙志》记载,1750年乾隆皇帝曾来此拜谒,御书诗一首,镌刻在石碑上,称“乾隆碑”,立在岳飞庙南北中轴线的“御碑亭”里。御碑的树立把秦桧等人跪岳飞变成了跪御碑。1915年“乾隆碑”被移出岳飞庙山门东侧,秦桧等五具败类像又置于岳飞的威视之下了。这一景致变化反映出 A. 岳飞深得后世人民爱戴 B. 政治变迁影响思想文化 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 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征 17.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8.程巍在《谁领导了1916~1920的中国文学革命?》一文中指出,北京政府领导了白话文运动。“独尊白话”是中央政府处心积虑的“国家设计”,中央政府动用其所能掌控的资源,策划、动员、组织、领导和实施白话文运动,此段文字说明“白话文”运动最终目的是为 A. 普及百姓的文化知识 B. 实现国家真正的统一 C. 提高百姓的思想觉悟 D. 推动新文化运动开展 19.张太雷在其《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一文中写道:“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早夭的原因是 A.对传统文化绝对地否定 B.对西方文化绝对地肯定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D.仅局限于知识分子中传播 20.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2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曾对印尼代表团说:“美国是看不起我们的,英国是看不起我们的。法国、联邦德国、日本、苏联这些国家它们都看不起我们。这个看不起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的东西多,技术先进。”基于这一认识,中国政府 A.加紧核武器技术的研制 B.主动加入不结盟运动 C.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2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 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 23.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下来的苹果,你们闻闻它 是什么味道? ”闻过的学生都说是苹果的香味。柏拉图最后闻,说“我什么味道也没有闻到”,继而他对学生笑着说“看来只有你是你自己”。苏格拉底把苹果传给学生看,学生们呆住了—那是一只蜡做的假苹果。这个故事反映出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美德的内涵是坚持独立思考 D.理念是万物本源 24.14—15世纪,欧洲的人们逐步背离上帝,崇拜自我或崇拜世间的人或物,沉迷于世上的人、物或自我,以这些东西为人生的终极关怀,并鲜明地提出了“服从你的意欲而行”。材料中的现象 A.为西方近代政治文明描绘了蓝图 B.反映了人类最初自我意识的觉醒 C.说明理性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 D.预示了近代人文精神开始兴起 2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写道;“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未转移。”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权的原则 C.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D.倡导人们节制欲望,安贫乐道。 26.“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做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材料中的“他们”为西方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同一时代的杰出代表,其中一位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马丁·路德 D.伏尔泰 27.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芬奇是“最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加以研究 28.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古典主义 D.理性主义 29.“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光是画中的主角” 30.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A.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40分。31题、32题各20分) 31.(20分)阅读材料,请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8分) 材料二 明后期至清初和晚清时期书籍翻译对比 时期 明后期至清初 晚清时期 翻译者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 丁韪良(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 内容 涉及宗教、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代表作有《欧几里德几、》、《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奇器图说》《万国全图》等等。中国的《老子》《易经》也有了第一批欧洲译本 《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国际法》公法类书籍达40部以上。工程、农学、矿学、工艺、商学、格致、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学、地学、医学类即有70多种 (2)与明后清初相比,晚清时期的书籍翻译有何变化?并请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2.(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 —— 意大利 阿奎那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董仲舒和阿奎纳两人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思想提出的目的何在?(6分) 材料三 与新文化运动诸同仁一样,胡适的动机和目的是要从他们认为是最根本的文化上制造中国不亡的原因,即为中国“再造文明”,以达到中国在世界上各方面不落后于人。实际是要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这就是胡适将他所参与并认同的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 ——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2)依据材料三指出胡适等人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命名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深意?它与西欧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一样吗?请从动机和内容两个方面说明理由。(14分) 高二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A A B D C B D D B C A B C C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D D C A A D C D C D D A B 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20分) (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推动手工业的进步,(6分) 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 (2)变化:(4分,任两点即可) 翻译者:由传教士为主到国人为主; 内容:由主要翻译西方科技书籍,到除了翻译西方的自然科技书籍外还大量翻译了法学类等社会科学书籍; 译书的双向性:明末清初的译书是双向交流的特点,而晚晴是单一的,主要是国人翻译西方书籍。 变化原因:(8分,每点2分) 鸦片战争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清政府面临大量的国际交涉;洋务运动推动的近代化的需要;外国传教士大量来华介绍西方和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学习西方以救亡图存的需要。 32、(20分) (1)共同点①强调君权神授②限制王权。董仲舒强调君权神圣.重在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6分,每点2分) (2)深意:复兴中国文明在世界的地位。(2分) 不一样: 动机:救亡图存;(2分);西方的是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服务。(2分) 内容:中国以科学、民主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西方为主要内容;西方的文艺复兴指的是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形式。(每点2分,8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