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课后练12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怀化一模)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 )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 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C [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是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一个方面,故A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即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故B项错误;外交队伍必须“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文装的解放军”,说明周恩来主张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中苏建交标志着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故D项错误。] 2.(2018·潍坊模拟)《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这一规定 ( ) A.标志着中苏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有利于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加快了抗战胜利的进程 B [1949年中苏建交,而1950年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故A项错误;根据条约的内容可知,条约规定有助于抵制美国在亚洲的扩张,有利于维护新中国的政权,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政治方面的合作,并未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是1945年胜利的,与题目无关,故D项错误。] 3.(2019·泉州高中毕业班质检) 时间 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10-1950.1 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朝鲜、蒙古、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越南 1950.4-1950.10 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 由上表可以推知,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外交( ) A.倒向社会主义苏联一边 B.重视团结亚非拉国家 C.“一边倒”并超越意识形态 D.独立自主与不结盟 C [这一阶段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大多为东欧民主主义国家,体现“一边倒”,但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材料所列主要是亚洲国家,但也有欧洲国家,故B项错误;建交国家既体现“一边倒”,也有非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了不结盟,故D项错误。] 4.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表明( ) A.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 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 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 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 A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承认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而是以新的身份与苏联谈判,重新签订新的条约,表明新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故B项错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苏签订条约的历程,未体现务实灵活原则,故D项错误。] 5.(2018·广州二模)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 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苏联的威胁 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 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D [由材料“1953年3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年3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可知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策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故D项正确。] 6.(2018·南昌二模)“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 A.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 B.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 D.表达了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 C [由材料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是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周恩来在该次全部由发展中国家出席的亚非国际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故C项正确。] 7.(2018·保定一模)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控诉美国对台湾的侵略。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日内瓦会议。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我国上述外交活动( ) A.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归功于工业化的提前实现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D.利于同西方大国改善关系 C [根据材料“1950年冬,新中国的代表首次登上联合国讲台”“1954年,我国政府代表团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1955年……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都是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的展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故C项正确。] 8.(2018·吉林二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 沈阳、长春等城市的高等院校或外迁,或裁并,或疏散;修建地下防空工事是当时各级革委会普遍重视的工作。黑龙江省把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学生以及街道居民都以民兵的形式组织起来,实现全民皆兵。东北地区出现的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因为( ) A.边境局势的持续紧张 B.“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的影响 C.中苏两国关系开始恶化 D.朝鲜半岛“冷战”局面的持续发展 A [20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持续恶化,东北边境形势持续紧张,导致东北的国防战备相对吃紧,故A项正确;B项属于主观方面的影响,故B项错误;C项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与材料时间限制不符合,故C项错误;材料叙述的时间段朝鲜半岛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故D项错误。] 9.(2018·汕头二模)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就职演说时说:“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都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尼克松发表这番言论的背景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已经破产 D.中、美两国共同受到苏联的威胁 D [由材料“我们寻求一个开放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国家无论大小,它们的人民都不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结合材料中1969年的时间信息可知中美两国都受到苏联的威胁,故D项正确。] 10.(2018·济南期末)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咨文中说:“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的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 ) A.欲改善对华外交 B.加强资本主义 C.强调中美差异 D.遏制政策成功 A [根据材料“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得出在中美正常化的前夕,美国就已经有改善对华关系的考虑,故A项正确。] 11.(2018·安徽亳州期末)下表为20世纪50-90年代中美苏日四国关系演进表,影响四国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关系 50-60年代 中苏同盟对抗美日同盟 60-70年代 中苏分裂并继续与美日抗衡 70-80年代 中美日关系改善,同时抗苏 80-90年代 中美日保持相对友好,中苏关系逐步正常化 A.国际格局的走向 B.意识形态的分歧 C.国家利益的角逐 D.政治领袖的智慧 C [两极格局下美苏实力在不同时期是不尽相同的,国际格局的走向不是影响因素,故A项错误;中苏由同盟关系到破裂到修好、中美关系的变化说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故C项正确;政治领袖的智慧是影响因素但非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12.(2019·天津滨海重点学校联考)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A [从材料可知,中国与世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下的外交举措,故B项错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与材料中国同美国、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友好外交关系,没有体现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4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现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1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12分)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指出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第二小问评析,根据材料一指出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第(2)问的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二“ 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 [答案] (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4分)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9分,其历史影响从政治、外交及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即可,言之有理、条理清晰即可酌情赋分,原则上3个要点) (2)理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6分,原则上答出3个要点,答案相近即可酌情给分)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6分,原则上答出3个要点,答案相近即可酌情给分) 14.(2018·永州高三二模)(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世界 中国 20世纪70年代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 美国确认从越南撤军 苏联展开全球战略性攻势 苏联入侵阿富汗 尼克松访华 “文化大革命”结束 改革开放 中美正式建交 20世纪80年代 美国开展“星球大战计划” 苏联发展停滞,战略收缩 中共十二大“特色理论” 中共十三大“初级阶段理论” 20世纪90年代 东、西两德统一 苏联解体 欧盟成立 世界贸易组织开始运作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香港、澳门回归 21世纪初 “9·11事件”爆发 欧元正式启用 加入世贸组织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 ——摘编自《世界历史大事年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解析] 小论文题要有论题,史论结合。思路展开包括两个方面,即政治和经济:国际局势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世界格局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合表格中的史实进行说明。 [答案] 示例一 论题:国际局势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分) 阐述:20世纪 70年代,美国受经济危机打击,并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威胁中国安全,中国从国家利益出发,也需要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基于两国的共同需求,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10分) 示例二 论题:世界格局的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分) 阐述: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趋于瓦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同时,我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10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