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新疆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相互交流,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 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意在说明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 强调分封制之下存在着大一统因素 D. 已经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2.古代典籍《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A. 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B. 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D. 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3.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B.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C.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4.《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这说明,明朝内阁 ‎①其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阁臣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 ‎②强化了中央集权 ‎③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 ‎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明朝万历皇帝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部、寺大官十缺六、七,史称“万历怠政”。这反映了当时 A. 君主专制出现弱化趋势 B. 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C. 内阁对皇权制约的强化 D.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激化 ‎6.‎ - 8 -‎ 明初推行里甲制,以“十户为甲,十甲为里”,并在乡里组织中设老人制度与里甲制并轨,以便强化对基层政权的管理。清代她丁制度推行后,雍正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十家牌法和保甲制,“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上述现象表明 A. 农村地区的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 地方社会阶层变动引发社会变革 C. 地方基层管理组织形式的变革与困局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日益固化 ‎7.康熙六十一年,帝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该措施成为常例。说明 A. 闭关锁国政策名存实亡 B. 对外贸易注重满足民生需求 C. 重农抑商政策根深蒂固 D. 清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8.据南宋高斯得撰《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人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农业耕作技术发达 B. 粮食产量迅速提高 C. 经济中心地位稳定 D.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9.汉代规定:“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四民”中商人被排在最末位。到清朝,有些地区“商贾居首,次者务农,再次者行伍,最下者读书”。商人地位的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清代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 清代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 D. “士贵商贱”的传统观念已被打破 ‎10.宋朝时期,本来衣食国家、与市场联系有限的士卒、宗教人士、官吏、皇室成员等 人也积极介入商业,使宋代从事市场交换活动的人群变得复杂起来了,真可谓“全民经商”。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经济的日益繁荣 B. 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C. 重农抑商政策的放宽 D. 社会上层可倚权获利 ‎11.习近平在《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中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来向民众表达自己对于摆脱贫困的决心。下列主张与习近平的观点一致的是 A. “治大国如烹小鲜” B.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C.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D.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12.东汉献帝时,就重臣伏完与其女(系汉献帝的皇后)相见的礼仪展开激论,最后采纳郑玄意见:伏完公事时从臣礼,皇后在私下场合从子礼。郑玄之议为后世所沿用,并在1123年高丽类似争议中被引为案例,成功逼迫仁宗外祖、权臣李资谦让步遵从。这表明:‎ A. 礼乐制度得以重建 B. 儒家伦理影响深远 - 8 -‎ C. 君臣矛盾得以化解 D. 中华文化圈的形成 ‎13.李贽反对把孔子的言论绝对化和盲目迷信,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供奉孔子,由此可见,李贽并未绝对否定孔子及其思想。这在当时 A. 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B. 背离了儒家的思想 C. 开启了经世致用之风 D. 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 ‎14.晚清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政府对军队采取湘军战时临时征用,战完就地解散回家的方法,成本低效率高。但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遇列经过德式训练的日本军队却吃了大败仗。这本质上反映了 A. 湘军的发展方向和军事近代化的方向背道而驰 B. 湘军的编练方法不能提升清政府军队的战斗力 C. 清政府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是失败的关键 D. 清政府政治腐败导致军队训练方法落后 ‎15.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由此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对有识之士的影响是 A. 开始认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 B. 开始寻找自强的道路 C. 开始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D. 开始研究政治改革 ‎16.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安置“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亦如此。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 传统儒学丧失了主流地位 B. 改良社会风俗成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D. 现代国家意识正逐步形成 ‎17.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 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C. 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D. 工农革命根据地壮大 ‎18.据日本军队发表昭和十八年度综合战果中说:“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干次,与中共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多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九万具敌遗尸中,中共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俘虏中,中共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段材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8 -‎ A. 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开始得到承认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得列确立 C. 国民党军队基本上扭转了战争局面 D. 敌后战场已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9.罗马法学家将罗马法区分为公法和私法,相比较而言,罗马私法发达,对简单商品经济的重要关系均作了详尽而明确的规定,而公法却始终未发展到私法的发达程度。其主要原因在于 A. 奴隶制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B. 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紧密结合 C. 适应罗马长期对外扩张需要 D. 法学家研究的中心在私法问题 ‎2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后来朝民主化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公元前594年,各派别一致同意任命梭伦为首席执政官,执掌政权实行改革。”这反映了当时 A. 民主政治的趋势 B. 建立了工农联盟 C. 贵族统治的动摇 D. 民主政治的确立 ‎21.近代英国国王财力不足,这在宫廷服饰上有明显的表现,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导致英国王室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展开 B. 英国国教建立 C. 君主立宪制确立 D. 受到法国影响 ‎22.美国《时代》周刊评论称,美国的“高铁梦”至今仍是个“世界笑话”“一切都是因为政治”。为实现“高铁梦”,美国奥巴马政府规划在全国建设13条高铁线路。但共和党控制的美国众议院拒绝继续对铁路建设拨款。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 总统和议会相互制约 B. 三权分立不利于社会进步 C. 政党纷争影响了行政效率 D. 两党制和分权制存在弊端 ‎23. 1919年8月,德国建立起民主共和国。但在国会中,一部分议员是反对民主制度的。当时,对民主自由制度的认识也没有在多数德国人的心中扎根,很多人连“公民”“先生”等体现平等的称呼都不愿使用。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德国民众不信奉民主共和 B. 共和国没有摧毁专制主义的基础 C. 共和国没有给人民民主自由 D. 旧军官旧官僚控制着共和国的政权 ‎24.‎ - 8 -‎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记述:“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美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遍布东印度群岛。”材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B. 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C. 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 ‎25.多少世纪以来,把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人,已成为西方社会结构中的一个要素,例如18世纪的农民不跳小步舞,不玩惠斯特牌游戏。19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工业革命的推动 B. 自由主义的传播 C.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社会主义的兴起 ‎26.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A. 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 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 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 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27.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本质上体现了 A. 英王与法官的恩怨 B. 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 C. 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D. 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 ‎28.据统计,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苏联所购买的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斯大林曾做过公正评价。他认为,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援助下建立起来的。对此,理解较为合理的是 A. 苏美之间的经济贸易活动对双方均有利 B. 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C. 意识形态的矛盾对国家间的经济交往影响不大 D. 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激化了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 ‎29.1979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经议会审议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变为违法行为,并对违法的工会课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同时,她还将英国电信公司这类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公众股票的形式而加以私有化。这表明英国 A.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民主政治出现了倒退局面 C. 国有企业改革以失败告终 D. 执政党更替影响经济发展 - 8 -‎ ‎30.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没有居民证及相关的证明文件,苏联公民就不能异地流动;居民证只发给城镇居民,农民则没有居民证。该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 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 强化城市政权以镇压反革命 C. 加大劳动力的计划管理力度 D. 杜绝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 二、材料分析题(共2小题,共计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的原产地在中国长江上游地区。早在公元前1世纪王褒《僮约》中便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广雅》记载了荆巴间采茶制茶的过程,并早就认识到茶醒酒、提神的功能。唐代时茶的栽培大大扩展,其中以蜀中的蒙顶茶最为有名,茶业也从中国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宋代时,福建茶的地位上升,蜀茶的地位相对下降。宋在江淮地位设置六个榷场、十三个山场管理茶务。元代产茶区较大,但总体上以江浙行省茶品最好。明清以来南方地区的茶业更加发达,今天安徽黄山毛峰、浙江狮峰龙井、江苏碧螺春等茶在当时都已享有盛名。‎ ‎——摘编自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为打破中国垄断国际茶叶市场的局面,英国积极支持其殖民地印度试种茶叶,使印度茶叶种植事业得以迅速发展。同时英国还通过对中国茶叶多征税等方式,造成了华茶在英国市场的不平等竞争。19世纪70年代中期,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产量小,品质难以统一。印度茶叶通过铁路、轮船廉价运至目的地,中国茶叶主要靠人力挑运,然后再通过河流辗转运至通商口岸。印度茶业经营方式完全采取现代公司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紧跟市场需求,而中国茶叶的生产和出口销售是脱节的,出口任由外国洋行长期把持。中国茶叶对英出口则随着印度等国茶叶出口的不断增加而持续下降,以至到1893年,华茶在英国市场上已经被称为“充数之物”。‎ ‎——摘编自林齐模《近代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衰减——以对英国出口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印两国茶叶发展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走向衰落的原因。(1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洪武元年,朱元璋下令,各处荒田,农民垦种后归自己所有,并 - 8 -‎ 免赋役三年;原业主若还乡,地方官于旁近荒田内如数拨与耕种。到洪武二十八年,全国府县计开塘堰40987处,渡河4162处。元末战争破坏了原来存在的社会秩序,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也受到了削弱。明朝政权建立之初,统治者在法律上承认了这一事实。在农业、手工业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者不断进行改革。以推动整个封建经济发展。在雍正时期,清政府遂采取“摊丁入亩”的征收丁银办法,促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以来长期以人为科征根据的丁役制基本上被废除。在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的某些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摘编自吴翔、姚星《明清经济发展的政治因素》‎ 材料二 在法国工业革命进行的同时,农村却依然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法国资本主义就没有英国工业革命所具有的坚实的发展前提,法国工业革命也没有出现那种风靡一时的技术革新和投资热潮,法国的企业规模都很小,甚至建立在家庭手工业的基础之上。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资本家感到在国内无利可图,遂将资本转向国外。‎ ‎——摘编自徐宏英《小农经济与近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10分)‎ - 8 -‎ 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2分)‎ ‎1-5 CDCCB 6-10 DBACB 11-15 CBDAD 16-20 DDDAA ‎21-25 CBBBA 26-30 CBAAA 二、简答题(切割试卷每一大题都要给小题分,谢谢!)‎ ‎31.‎ ‎(12分)(1)种茶历史悠久;种植区域不断扩大;江南逐渐超过长江上游地区;不断外传、远销国外;受政府管理。‎ 影响:推动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后来茶叶发展打下基础。‎ ‎(14分)(2)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中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化;交通方式的现代化。‎ 原因:印度等国茶叶的竞争(中国茶叶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英国的打压;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交通运输落后;质量和效益低下;没有掌握市场的主导权。‎ ‎32.(1)措施: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消弱人身依附关系。进行经济改革。(4分)‎ ‎(2)原因:小农经济的阻碍;没有坚定的前提条件;缺乏技术革新和投资热潮。‎ 影响:资金作为借贷资本输出到国外,造成了对国内投资的不足;法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却相对下降。(10分)‎ - 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