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南充市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体操运动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B. 一块长方体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相对于砖不变 C. 用一根细线悬挂物体并使物体静止时,细线所在直线一定过物体的重心 D.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答案】A 【解析】 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由于身体形状发生改变,因此影响其重心的位置,故A错误;一块红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相对于砖不变,故B正确;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的重心可利用二力平衡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知识来测定,此方法叫悬挂法,用一根细线悬挂物体并使物体静止时,细线所在直线一定过物体的重心,故C正确;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故D正确。 2.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宝云问爷爷:“家乡有什么趣闻?”爷爷说:“前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动”的参考系判断正确的是( ) A. 爷爷 B. 井 C. 风 D. 墙 【答案】D 【解析】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人之所以看到“井”会被“吹到墙外去”,说明说这句话的人是以墙为参照物的,故选项D正确,ABC错误。 3.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①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②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增大;③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④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① 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速度减小,加速度可以增大,即速度减小得越来越快,则①错误 ②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增大,加速度可以减小,即速度增加得越来越慢,也可以增大,即速度增加得越来越快,故②正确; ③根据可知加速度a由速度的变化量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共同决定,虽然大,但更大时,a可以很小,故③错误; ④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直接关系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ABC错误。 4.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B.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C.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正压力成正比 D. 摩擦力只可能为阻力,不可能为动力 【答案】B 【解析】 A.静止的物体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如在地面上滑行的物体,地面受到是滑动摩擦力,故A错误;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B正确; C.静摩擦力的大小是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发生变化的,与正压力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摩擦力有时为阻力、有时为动力,例如小物块在地面滑行时其摩擦力为阻力,人走路时摩擦力为动力,故D错误。 5.我国运动员刘翔获得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冠军,成绩是12秒91,在男子110米跨栏中夺得金牌,实现了我国在短跑中多年的梦想,是亚洲第一人。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的( ) A. 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 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 平均速度大 D. 起跑时的加速度大 【答案】C 【解析】 110米栏,选手在跑完110米的过程中看谁用时短,由于位移110米一定,用时短的平均速度大,在跑完全程的过程中某时刻瞬时速度大不能说明全程平均速度大,同理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也不能说明全程用时少,起跑时的加速度大不能确定跑完全程用时最短,刘翔之所以取得冠军,是因为在110m栏中他第一个冲过终点,即在相同的位移用时最短,也就是平均速度最大,故C正确,ABD错误。 6.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因故刹车,可以看做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则它在停止运动前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8m/s B. 6m/s C. 4m/s D. 2m/s 【答案】C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 得到: , 即: 采取逆向思维,在物体在停止运动前1s内的位移为: 则停止运动最后1s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故B正确,ACD错误; 7.如图所示的情景中,两个物体a、b(a、b均处于静止状态,接触面光滑)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A.两物体相互挤压,故两物体间一定有弹力,故A正确; B.两物体若受水平方向的弹力,则两绳子不会竖直静止,故B错误; C. b竖直悬挂,则a、b之间可能没有相互挤压,故a、b间没有弹力,故C错误; D.地面光滑,两物体保持静止,若有挤压,则b将运动,故D错误。 8.如图所示是A、B两质点从同一地点运动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8s内,A、B两质点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B. 质点B作变速曲线运动 C. 质点B在最初4s做加速运动,后4s做减速运动 D. 在0~4s,质点B的平均速度等于质点A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 A.前4s内,开始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然后小于A的速度,从而导致A、B之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4s末两质点的位移相同,到达同一位置相遇,4s后,两者运动方向相反,间距增大,故A错误; B. 图象是位移—时间图象,不是质点的运动轨迹,只能表示直线运动,故B错误; C.根据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则知质点B在最初4s做减速运动,后4s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根据位移等于纵坐标的变化量,可知,在0~4s内,两个质点的位移相等,时间也相等,则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9.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2s末物体位于出发点 B. 前2秒的加速度与后两2秒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物体一直往负方向向运动 D.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答案】D 【解析】 A.物体在前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位移大小为3m,没有回到出发点,在后内,物体向负方向运动,故AC错误; B.在内,图象的斜率不变,则加速度不变,根据加速度的公式可知物体加速度为: 即加速度大小为,故B错误,D正确; 10.某物体从45 m高的地方做自由落体运动,g=10m/s2,则( ) A. 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任何两个相邻1 s内的位移差为10 m B. 物体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3∶5 C. 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大小之比是1∶4∶9 D. 物体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4∶9 【答案】A 【解析】 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在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为:, 故A正确; B.根据可知,自由落体运动在1s内、2s内、3s内的位移之比为,故B错误; C.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的三个1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故C错误; D. 物体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故D错误; 1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8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8s,第二段用时4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第一段的平均速度为: 第二段的平均速度为: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 则加速度为: 故B正确,ACD错误。 二、多选题 12.如图所示,倾角为30°、重为10N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面上.一根弹性轻杆一端垂直固定在斜面体上,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重为2N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12N B. 地面对斜面支持力为10N C. 弹性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2N,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D. 球对弹性轻杆的作用力为2N,方向竖直向下 【答案】AD 【解析】 A.杆、球、斜面均静止,可以看成整体,用整体法研究,由二力平衡可知,地面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整体的重力12N,即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为12N,故A正确,B错误; C.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再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和弹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判断弹力和重力等值、反向、共线,故弹力大小为2N,竖直向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球对弹性杆的作用力为2N,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D正确。 13.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在0~4s内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 在第2 s末,两车处于同一位置 B. 在第2 s末,两车的速度相同 C. 在第2 s末,两车相距最近 D. 在0~4s内,甲的平均速度和乙的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BD 【解析】 A.因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由图看出,在前2s内甲比乙运动得快,二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在第2 s末,两车的速度相同,在第2s末后两车距离越来越近,即在第2 s末两车相距最远,故B正确,AC错误; D.在内,两车位移相等,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14.某质点以初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秒内的位移为,第2秒内的位移为,再经过位移速度减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大小为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C. 位移的大小为7m D. 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6m/s 【答案】AB 【解析】 A.根据得: 根据代入数据得: 解得: 故AB正确; C.速度减为0的时间为: 总位移: 所以: 故C错误; D.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15.如图所示,小球的重力为,上端被竖直悬线挂于点,下端与水平桌面相接触。悬线对球、水平桌面对球的弹力大小可能为() A. B. C. D. 【答案】ABC 【解析】 球受重力、桌面对球的支持力、悬线对球的拉力,由平衡条件得,若悬线恰好伸直,则 ,选项A正确;若球刚好要离开桌面,则,选项B正确;也可能,选项C正确,不可能是,选项D错误。 三、实验题 16.重为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120N,动摩擦因数是0.25,如果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如果用160N的水平力推木箱,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 【答案】80N 100N 【解析】 当用80N的水平力推木箱时,推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木箱不动,此时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大小与水平力推力相等,也是80N; 用140N的水平力推木箱时,140N大于120N了,物体要运动,此时受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F=μFN=0.25×400N=100N. 17.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中,由实验测得某弹簧所受弹力F和弹簧的长度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 (1)该弹簧的原长L0=______ cm (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______ N/m. 【答案】 (1). 15 (2). 500 【解析】 (1)弹簧处于原长时,弹簧所受弹力为0,则从图中可知,F=0时,L0=15cm; (2)由胡克定律有F=K△x,从图中可知弹簧长度L=25cm时,弹簧伸长量△x=L-L0=10cm=0.1m,弹力F为50N,则该弹簧的劲度系数 18.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得到了O、A、B、C、D等几个计数点,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得计数点A、B、C、D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x1=1.50cm,x2=3.40cm,x3=5.70cm,x4=8.40cm,由此可知: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______s; (2)打C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 (3)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m/s2; (4)打D点时,纸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m/s. 【答案】 (1). 0.10 (2). 0.25 (3). 0.40 (4). 0.29 【解析】 (1)他按打点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2)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得: ;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将,带入解得: ; (4)根据速度时间公式可知: 。 四、计算题 19.从离地一定高度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释放一个小球,落地时速度大小为20m/s(不计空气阻力,取)。求: (1)小球经过多少时间落到地面? (2)小球由静止释放时离地有多高? 【答案】(1)2s;(2)20米 【解析】 (1)根据得: ; (2)根据,得: 。 20.如图所示,质量为的物体与A、B两个弹簧相连且处于静止,B弹簧下端与地相连,其劲度系数分别为和。现用手拉A的上端,使A缓慢上移,当B弹簧的弹力为0时,A上端移动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 【解析】 B弹簧原先处于压缩状态,对B弹簧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压缩量为: 此时A弹簧无形变,当B弹簧的弹力为0时,对A弹簧根据胡克定律可知伸长量为: 则在此过程中,A端上移的距离为: 。 21.一辆公路巡逻警车以36km/h的速度正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突然警车测速仪上面显示正前方112m处有一辆摩托车正以30m/s同向匀速行驶,警车发现摩托车超速,立即以的加速度追赶。假设警车在追赶摩托车过程中,摩托车一直匀速行驶,警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40m/s。求: (1)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警车追上摩托车? 【答案】(1) (2) 【解析】 (1)已知巡逻警车初速度为:,设经过时间二者相距最远,当距离最远时二者速度相等,即:,则整理可以得到: 在这段时间内巡逻警车前进的位移为: 而在这段时间内摩托车前进的位移为: 则此时二者最大距离为: ; (2)设经过时间巡逻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则: 在时间巡逻警车前进距离为: 在时间摩托车前进的距离为: 设再经过时间二者相遇,则: 带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 则经过警车追上摩托车。 2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O点正上方的装置M 每隔相等的时间由静止滴下一滴小水珠.当某滴小水珠离开M的同时,O点右侧一长为的平板车开始以的恒定加速度从静止开始向左运动,该小水珠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左端处.已知平板车上表面距离M的竖直高度为,忽略空气的阻力,小车运动的水平轨道足够长,重力加速度g取,求: (1)求小车左端离O点的水平距离s; (2)若至少有3滴小水珠落到平板车上,则小水珠滴下的时间间隔应满足什么条件? (3)若恰好有3滴小水珠落到平板车上,则平板车上三滴水珠之间的距离分别是多少?不考虑小水珠滴在车上飞溅情况。 【答案】(1)(2)(3) 【解析】 (1)设水珠自由下落至平板车上表面处历时,在该时间段内由运动学方程 对水珠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有: 对平板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 联立可以得到: ,; (2)从释放第一个水珠至第3个水珠下落到平板车上表面高度处历时,设平板车在该时间段内的位移为,由运动学方程有: 至少有3个水珠落在平板车上须满足: 代入数据可得: ; (3)若恰好有3滴小水珠落到平板车上,则第3个小水珠恰好落在平板车的右端,则由上面分析可知:,得到时间间隔恰好为 第1个小水珠刚到达平板车上时,车的速度为: 则经过时间第2个小水珠落在平板车上,则此时间内平板车的位移即第1个和第2个小水珠之间的距离为: 则第2个和第3个小水珠之间的距离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