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10)

平安一中2017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 阅读题 一、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3题(共9分,每小题3分)‎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 古人对文化什么态度?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刘勰在《文心雕龙》开篇就写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意思是说文化、文章、文采太重要了,它是与“天地”一起诞生的啊。而且他还洋洋洒洒地写道:日月星辰是上天之文。山川草木是大地之文,它们与“肇自太极”的人之文,鼎立为三,合而为一。它也就是“道”。刘勰突出了“人文”、也就是文化的崇高性、永恒性,如江河行地,日月经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这种文化观念来自儒家,自从“独尊儒术”之后,它就占了主导地位。自古以来,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如说“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之类。‎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纽带。世界大多数地方依靠种族或宗教的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所谓“《春秋》之法,中国而夷礼则夷之;夷而中国则中国之”。就是说按照《春秋》大义:哪怕你是“夷”人,一旦采用“中国(中原王朝)之礼”,就按国人对待;如果你是“中国”人,用了“夷礼”。则按照“夷人”对待。可见是否进入中国文化成为判别人群归属的决定因素。在儒家看来,“礼”是文化的核心。‎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生动的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然而,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振荡之中。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心,自然会随之衰减。上个世纪从60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了,传统文化更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为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因此“渎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关系不大。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都是“值多少钱”?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两者虽不同,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事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他指的是上面所说永恒不变、天人合一的道或文化,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 延续至今。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下列说法不属于“文化至上”的一项是           (    )‎ ‎    A.凡是与儒家经籍有关、和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都受到尊重和敬畏。‎ ‎    B.现在,我们正在努力建设的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    C.司马迁、曹丕等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    D.儒家的信徒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 ‎2.下列说法或行为,不属于文化自觉行为的是       (    )‎ ‎    A.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生存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 ‎    B.曹丕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C.朱熹认为对文化要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的态度。‎ ‎    D.李白写文章追求的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    A.刘勰把人文、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三者合而为一,突出了人文的重要性。‎ B.当下,我们应该学习传统的文人士大夫的质朴精神和敬畏态度,进行文化重建。  ‎ ‎ C.上个世纪将文化妖魔化和庸俗化都是对文化的蔑视,谈不上对文化的敬畏。‎ D.“礼”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判别人群归属的唯一标准。 ‎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鉴赏家 ‎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子”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椽。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匋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匋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匋民送去。‎ 季匋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 季匋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一九八二年二月二十八日(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表面看来,作家是用疏朗的笔画、用各色水果勾勒出了一幅当地的四季风物图,其实这是写一种安静、适意的淳朴生活,也是文中人物生存的环境。‎ B.作者写季匋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以及讨厌席间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借以卖弄自己高雅博学”的情节,是为了表现季匋民的清高不同流俗。   ‎ C.作者用民间语说民间事,“叶三”说的“紫藤里有风”“红花莲子白花藕”,都是百姓日常用语。作者借助工笔描绘的写法,让恬静淡泊的果贩与常常一语中的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 D.画家季匋民与果贩叶三在他们各自的生活圈里都举止超常,他们惺惺相惜,不约而同地跳出商业重围,暂时避进传统文化艺术的幽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心灵选择和文化选择的结果。在这两个古朴的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 E.小说结尾,叶三把画带到棺材里的情节,表现出作家的深深遗憾。将艺术作品带进坟墓,只是满足了其个人的占有欲望,体现的是中国文化自私狭隘的痼疾。‎ ‎5.大画家季匋民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试结合文本分析。(6分)‎ ‎6.有人说“从主人公叶三身上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的特质”。请结合文本,谈谈一个真正的鉴赏家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 (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於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李密《陈情表》节选)‎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节选)‎ ‎7..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3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愿陛下矜悯愚诚。         D.汤之问棘也是已。 ‎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 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②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B.① 善万物之得时            ② 襟三江而带五湖 C.① 园日涉以成趣            ② 或棹孤舟 D.① 此亦飞之至也            ②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 ‎9..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就:接近,将要。‎ B.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宁:怎么,哪,哪里。‎ C.未有知其修者                修:长 D.除臣洗马                  除:除去 ‎ ‎10.翻译下列句子。‎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4分)‎ ‎(3)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5分)‎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路六诗御入朝 杜甫 童稚情系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子棉。‎ 剑南春色迎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1)不分:嫌恶之义。  (2)生憎:偏僧,最憎。‎ ‎(1)结合首联与颔联,简析作者送路六内心悲愁原因。(5分)‎ ‎(2)诗中风光是明艳的,而作者偏说“不分”“生憎”,此诗运用何种手法?请简析。 (6分)‎ ‎12.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9分)‎ ①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 , 。”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②  ‎《滕王阁序》中作者用“ , 。”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孤鹜浑然一体。‎ ③  ‎《逍遥游》中庄子认为修养最高的人应该达到的境界的句子是 。‎ ④  ‎《陈情表》中作者用 “ , , ,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 三、语言文字运用 ‎1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涸辙(gù)    轻飏(yáng)   晦朔(shuò)   舸舰迷津(kē)‎ B.熟稔(rěn)   西畴(chóu)   懿范(yì)    云销雨霁(jì)‎ C.襜帷(chān)   潦水(liǎo)   险恤(xìng)   决起而飞(xuè)‎ D.逋慢(bū)    榆枋(fáng)   洗马(xiǎn)   终鲜兄弟(xiān) ‎ ‎14.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玻璃擦得太亮,鸟儿撞得肝脑涂地。昨日,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一只红嘴蓝鹊撞上玻璃当场殒命。‎ B.在“致癌门”与“召回门”的双重夹击下,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终于选择“负荆请罪”。‎ C.参加这次招聘会的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层次有高有低,良莠不齐,有关大学领导对此感到十分忧虑。‎ D.为抓住抗旱的有利时机,旱区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正紧锣密鼓,全力以赴开展抗旱工作。 ‎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虽然北约在常规军事力量上占据优势,但俄罗斯之所以能在乌克兰危机中应付自如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早已设计出“混乱战争”这种崭新的形式。 B、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视野相对开阔,有更强烈的权利意识,对平等和人格尊严的保护欲望明显比其父辈更强。 C、社会文化转型使中国科幻小说从更多表现有关现代化的未来之梦,向反映更复杂的社会现实靠拢,将当代中国人的经验与思考、恐惧与希望编织其中。‎ D、在实体经济重组上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中国金融改革日程却遭遇挫折,如果不能更好地协调两者的再平衡,就无法取得金融改革的成功。‎ ‎16.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价之宝。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延承也必须覆盖物质的、非物质的各个领域。对乡土文化最有效的保护是 ①▲ 。所谓“积极的延承”指的是:既要继承乡土文化传统的东西, ②▲;既要保护好原生态乡土文化,又要创造新生态乡土文化。所谓“全方位的延承”指的是: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要有选择地延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要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即“形似”), ③▲ 。这一点在时下的中国广大农村是要特别关注并给予妥善的保护政策。‎ 17. 下面是某高中高三语文学科复习计划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5分)‎ ‎ ‎ ‎ ‎ 四、作文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 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题卡 单项选择题1、2、3、7、8、9、13、14、15的答案,请涂到机读卡相应位置。‎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座位号 ‎ ‎5.(6分) ‎ ‎ ‎ ‎ ‎ ‎ ‎ ‎ ‎ 6. ‎(8分) ‎ ‎ ‎ ‎ ‎ ‎ ‎ ‎ ‎ 10. ‎(1)(5分) ‎ ‎ ‎ ‎(2)(4分) ‎ ‎ ‎ ‎(3)(5分) ‎ ‎ ‎ 11. ‎(1)(5分) ‎ ‎ ‎ (2) ‎(6分) ‎ ‎ ‎ ‎12.(每空1分,共9分)‎  , 。‎ ‚ , 。‎ ‎ ‎ ƒ 。‎ ‎④ , , , ‎ ‎ 。‎ ‎16.(6分)‎ ‎  ①、 ‎ ‎ ②、  ‎ ‎③、 ‎ ‎17.(5分)‎ ‎100‎ ‎18、作文(60分)‎ ‎200‎ ‎400‎ ‎600‎ ‎800‎ 第一次月考答案 ‎1.B(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不是文化至上)‎ ‎2.C (是对文化的一种态度,不是自觉)‎ ‎3.D (“唯一标准”绝对化) ‎ ‎4.DA(选D计3分,选A计2分,选B计1分,选CE不计分)‎ ‎5.①季匋民为人超脱率性。“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②为人清高。“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③虚心诚恳。他对果贩叶三另眼相看,视叶三为知音,破例让他自由出入书房,看自己作画。能虚心接受叶三的意见,改白荷为红莲。④重情重义。季匋民送了叶三很多画,有时不题款,叫他去卖个好价钱。(每点2分,答了三点给满分)‎ ‎6.①有丰富的生活见闻积累。②热爱生活,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美。③有高超的审美能力。④能用直接发自肺腑的语言去表达生活中的美。⑤淡泊金钱且不涉任何功利色彩的去追求美,把艺术视做生命。(小说结尾体现的正是中国文化中重友谊、重知已、轻功利的传统精神。)(分析略。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4点即可得8分)‎ ‎【解析】 ‎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项写假名士最主要的是为了反衬叶三鉴赏家的形象。C项错,是简练的白描写法而非工笔描绘。E项错,该情节没有“表现出作家的深深遗憾”;体现的是中国文化中重友谊、重知已、轻功利的传统精神。所以选DA。‎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时可根据季匋民在小说中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从为人超脱率性、为人清高、虚心诚恳等三个角度分析作答。例如,“‎ 季匋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表现的是他的超脱率性的性格。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性的个性化阅读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结合着小说中主人公的人物精神,联系社会现实,从自身角度来阐述自己对真正的鉴赏家应具有的品质。例如,从见识、审美能力、热爱生活等方面分析探究。只要不脱离文本,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 ‎7、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1)当一个字按其常见义讲不通时考虑与其音近或同的字。(2)通假有固定,不能随便通假,不能互逆。(3)由于语音的发展,按今音读不同,古音同。可根据平时的知识积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判断。A项,冥—溟;B项,闵—悯;D项,已—矣。所以选C。‎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8.A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词类活用的理解能力。可根据对课内词语活用的积累,根据常见的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词类活用类型,结合具体语境分析,A项,二者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善,形容词用作动词;襟,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襟。所以选A。‎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9、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除,授予。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 ‎10.(1)我想奉命急速上路,但(祖母)刘氏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想暂时迁就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向朝廷申诉又得不到允许。(2)小聪明比不了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3)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11.(1).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后会无期 ‎(2).以乐景写哀情,本诗通过火红桃花,柳絮等景物描绘剑南的春色,反衬作者送别友人时无尽的哀愁。‎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可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前两联在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回忆往事,诗人与路六自童年离别后四十年没有联系。第二层写现实,相逢“忽漫”,不期而遇。第三层写未来,想象此时离别之后,不知何处相逢。而这三层内容,显然都是引发作者悲伤的原因。‎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可根据常见的艺术手法类型及用法,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颈联所运用的艺术手法是多样的,但从题干的提示和全诗表达情感的需要看,最主要的应是“乐景衬哀情”。注意结合诗句将“乐景”和“哀情”的思想内容概述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12.(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3、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语音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要养成注意读准字音的习惯,特别要注意那些多音字和容易被声旁误导读音的字以及报刊上常见但容易人们读错的字。本题考查的字,既有多音字,也有容易读错的字。A.涸(hé)辙 舸gě舰迷津C.潦水(lǎo)险恤(xìn)D.榆枋fāng 终鲜xiǎn兄弟。所以选B。‎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肝脑涂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甘愿牺牲。句中使用的是本义。B负荆请罪:背着荆条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C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此处用错对象。可改为“参差不齐”。D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或精力都投进去。所以选C。‎ ‎15.C                     【考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A.句式杂糅,“…的原因,是因为…”杂糅,删去“的原因”; B.成分残缺,滥用介词“由于”,使全句丧失主语,删去“由于”; C.表述正确; D.搭配不当,“金融改革日程”与“遭遇挫折”搭配不当,删去“日程”。 故选:C. ()‎ 16. ‎ ①积极的全方位的延承②也要适应现代生活需求创造新的东西③也要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意对即可)‎ ‎17. 高三语文复习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专项复习,依次复习古诗文阅读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知识语言表达、写作训练四个专题;第二阶段进行综合复习,主要做综合试题,同时进行各专项的第二次强化。‎ 18. ‎+例文:‎ 成功三重奏 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成功,但正如切开这珍贵的钻石,只拥有经验、技术等某一方面都是不够的。我认为,要想成功,就得如老切割师所言,具备三点,即经验、技术、勇气与抛开顾虑。‎ 一重奏:广泛涉猎,潜心钻研,习得丰富的知识与技巧。‎ 常言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宋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仍坚持读书,才有了丰富的知识,成就了大学士;李时珍遍尝百草,十年一日潜心钻研,才著出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双脚钢琴家刘伟同样也是在经历了无数锥心刻骨的训练后才有了如今惊世的技巧。可见,要想成功,首先就要刻苦学习知识,潜心钻研以提升自身经验技术。自身条件过硬是成功的奠基。‎ 二重奏:果敢向前,敢做敢拼,拥有一颗勇敢的心。‎ 机遇对于懦弱者是深坑,对于勇敢者是天梯;机遇对于懦弱者是故步自封,对于勇敢者是大步前行。倘若马化腾没有勇气,他又怎么在创业初期,选择投身看似无人问津的即时通讯领域,并从此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倘若邓小平没有勇气,他又怎会在内忧外患之时,坚决叫停革命,转而投身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并使中国腾飞?倘若小米公司没有勇气,又怎会有其投身低端市场,一举创下效益冠军的奇迹。拥有勇气,打开束缚双脚的锁链,才可走向成功。‎ 三重奏:抛开杂念,获得一份纯粹前行的动力。‎ 歌德说:“自己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确实,阻碍个人走向成功的正是其自身过多的杂念与忧虑,为什么众多田园诗中,只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获得成功?为人称道?为什么石油大王哈默可以在无人看好的荒地开机钻井?又为什么克林斯曼总能踢入点球而保持纪录?我想正是因为他们心无杂念,他们并不过多去考虑自己能否成功,干这件事是否有意义,而是不惧失败,一心向前。‎ 可见,习得知识,拥有勇气,抛开杂念,正如一部恢宏的交响乐的三个乐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只有当具备这三个要素时,才能奏响那勇往直前的颂歌。所以,让我们牢记这三点,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读后可知,材料由两段文字构成。材料讲述的是商人要切割一块有裂纹的钻石,众切割师因风险太大不愿动手,而一位老切割师指导年轻切割师成功完成工作。这则材料说明,人们做事时面对风险,要想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和良好的心态。成功存在风险;面对风险,要勇于尝试。要有有勇气,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要注意拟写一个出彩的题目。‎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