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3月份)(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3月份)(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山西省临汾一中、忻州一中高二(下)月考政治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50.0分)‎ 1. 移动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 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移动支付在中国已经非常普及,日常消费支付,仅仅一部手机就能 办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移动支付在我国的普及将(  )‎ A. 全面发挥货币基本职能的作用 B. 减少纸币使用,方便人们消费 C. 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D. 变革消费方式,提升消费质量 ‎【答案】B ‎【解析】A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不是发挥货币的基本职能作用。 B符合题意,移动支付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其普及将减少纸币使用,方便人们消费。 C说法错误,移动支付的普及不会减少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次数。 D不合题意,移动支付的普及与提高消费质量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结算与信用工具 (1)两种结算方式:现金结算和转帐结算。结算中常用的两种信用工具:信用卡与支票。 (2)移动支付: ①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 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②移动支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交易透明度,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人带来诸多便利。 本题考查移动支付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我国高铁的迅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境内游人数不断增 长;同时,我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出境游人数、花费日益增长。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  ) ①居民收入增加→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跟团游火热 ②高铁不断提速→节约旅途时间→“快旅慢游”成为可能 ③人民币贬值→中国游客在国外消费成本降低→人们选择出境游 ④消费观念转变→特色游需求增加→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私家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私家旅游会增加,跟团游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冲击,该选项中的“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跟团游火热”推导错误。 ②正确,高铁的迅速发展,高铁不断提速,节约了旅途时间,“快旅慢游成为可能。 ③错误,人民币贬值,中国游客在国外消费成本增加,该选项中的“人民币贬值-中国游客在国外消费成本降低”推导错误。 ‎ ‎④正确,消费观念影响消费,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特色旅游需求增加,引导旅游供给侧改革。 故选:D。 本题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传导效应类选择题的题目要求中,常有“传导路径”、“传导预期”、“传导顺序”、“传导机制“等词语。其解题思路是: 1、确定一个传导源,弄清传导源的内容或表现。先要确定传导源产生的“第一波”影响是什么,根据“第一波”推断以后的连锁反应。 2、各传导环节之间要形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必须构成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且传导链不能断裂,上一环和下一环不能构成引起与被引起关系的选项要排除。 3、根据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排除因果关系明显错乱的选项。 4、确定传导的结果必须和题干相符台。 ‎ 1. 中国网购的魅力源于中国率先将网络发明与支付、销售等融会贯通并进行创新,进而广泛 应用于现实生活。不仅为每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也为中国整体经济贡献良多,它是无数消 费者用一辆购物车铺成的消费升级之路。这体现了(  )‎ A. 消费是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桥梁和纽带 B. 新的消费需求对产品的升级换代起着导向作用 C. 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答案】D ‎【解析】A说法错误,交换和分配是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桥梁和纽带; BC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决定消费,未涉及消费反作用; D符合题意,中国网购不仅为每个家庭的美好生活,也为中国整体经济贡献良多,它是无数消 费者用一辆购物车铺成的消费升级之路。这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故选:D。 本题考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决定消费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某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个性化的信息推荐引擎”,运用人工智能和 ‎ 大数据精准掌握每一个用户的消费偏好,真正实现了信息分发的“千人千面”。这表明该 企业(  ) ①及时转变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②依靠技术形成优势,增强竞争能力 ③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优化服务水平 ④成功实现行业领先,引领产业升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及时转变经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 ②③符合题意,某公司将自身定位为“个性化的信息推荐引擎”,运用人工智能和 大数据精准掌握每一个用户的消费偏好,真正实现了信息分发的“千人千面”。这表明该 企业依靠技术形成优势,增强竞争能力、精准把握客户需求,优化服务水平; ④不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成功实现行业领先,引领产业升级。 故选:C。 本题考查:企业经营与发展 (1)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只有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企业才能生存与发展。 (2)企业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三个因素: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这是企业经营的航标。但是,正确的经营战略,要出自高素质的决策群,他们必须把握市场动向,捕捉市场信息,引领市场先机,开发有市场前景的产品。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力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主要途径。只有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企业才能在产品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另外,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2019 年 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第 5-8 题。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增值税改革是 2019 年减税工作的重点,要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 16%的税率降至 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 行业现行 10%的税率将至 9%,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增值税改革(  ) ①会减少国家财政收入,促进财政收支平衡 ②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其发展能力 ③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④可以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增强市场活力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说法错误,题中的增值税改革会在短期内减少财政收入,但与促进收支平衡无关。 ②④符合题意,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 16%的税率降至 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 行业现行 10%的税率将至 9%,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可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其发展能力,可以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增强市场活力。 ③不合题意,增值税改革并不能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故选:D。 本题考查:增值税;税收的作用 1、增值税 ‎ ‎(1)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税收。 (2)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3)意义:只对增值额征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防止前一环节企业偷漏税,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有利于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2、税收的作用 (1)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人的主要形式和工具。 (2)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 (3)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2019 年 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第 5-8 题。 2019 年 3 月 15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作了统一规定,使外商独资企业可以享 有与中国企业平等的待遇。外商投资法(  ) ①有利于保障外国企业在华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中国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 ③使我国“走出去”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④我国将对外开放作为发展的根本基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外商投资法对外商投资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作了统一规定,使外商独资企业可以享 有与中国企业平等的待遇。外商投资法有利于保障外国企业在华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中国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 ③不合题意,外商投资法强调的是引进来,未涉及使我国“走出去”; ④说法错误,独立自主是我国将对外开放的根本基点。 故选:A。 本题考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要趋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领域。 ②创新利用外资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的结构,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③要“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④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为素材,考查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难度一般。可用排除法,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和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 1. ‎2019 年 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第 5-8 题。 针对学前教育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总理提出,要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进 一步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同时加强监管,保证教育质量。 国家这一举措(  ) ①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③体现了“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政府践行对人民负责的宗旨 ④有利于公民平等地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国家提出解决学前教育问题,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有利于公民平等地接受教育,实现教育公平; ②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受教育权而非政治权利; ③表述错误,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故选:A。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国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②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这是司法、守法上的平等,不是立法上的平等。 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题目难度适中。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要准确,二是要用知识解释,做到以上两点,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 ‎ 2. ‎2019 年 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此回答第 5-8 题。 履职多年,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集团董事长王填建言献策的专业度强、数量多、质量高。 他说,当了多年人大代表,他扮演了一个把基层的声音传递给决策层,把决策层的意志传 递到基层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代表民意,做些事情。王填的言行表明(  ) ①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努力为人民服务 ②人大代表履行决定权,推动人大科学民主决策 ③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④人大代表是联系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桥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当了多年人大代表,他扮演了一个把基层的声音传递给决策层,把决策层的意志传 递到基层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代表民意,做些事情。王填的言行表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努力为人民服务,人大代表是联系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桥梁; ②错误,人大代表没有决定权,人大有决定权; ③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故选:B ‎。 本题考查: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 (1)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县乡两级为直接选举,以上为间接选举。任期五年。 (2)人大代表的职责: ①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②人大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当前,“互联网+”逐渐被用于基层政务管理,“动动手指”就能快速发布指令、及时沟通 信息、督促工作落实,起到了节约行政成本、提升工作效率的作用。但当前的“互联网+政务”也暴露出“微信下指令、微信抓落实”,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对此,政府应当(  ) ①增设相关职能部门,以提升为民办事效率 ②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③涵养与时代契合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水平 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涉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缺少及为民办事的效率问题; ②③符合题意,题目强调政府“微信下指令、微信抓落实”存在工作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问题,因此政府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涵养与时代契合的工作作风和管理水平; ④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政府指令不能脱离人民群众,没有涉及“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就是说政府及其公职人员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以权谋私。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落脚点在两个字上“真”、“实”,真就是说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真抓实干,把各项工作一步一步展开、一项一项分解、一件一件落实;实就是说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在行动中,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使政府的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说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各种组织团体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 本题考查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与材料主旨内容无关的选项。 ‎ 2.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在 70 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 ‎ 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而且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  ) ①坚持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科学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执政方式 ④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②④符合题意,在 70 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 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而且实践也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是完全正确的。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③说法错误,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执政方式。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执政能力和执政方式 ①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③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依法执政是指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当前,实行依法执政,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并督促、支持和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可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某地政协主席说“政协作为非权力机构,发挥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靠的是提高提案、建言的质量。”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 政协是我国协商民主重要有效的形式 B. 政协是国家的监督机关而非决策机关 C. 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共同执政 D. 政协工作围绕的主题是民主和集中 ‎【答案】A ‎【解析】A正确,某地政协主席说“政协作为非权力机构,发挥作用不是靠‘说了算’,而是靠‘说得对’,靠的是提高提案、建言的质量”,这表明政协是我国协商民主重要有效的形式; B错误,政协不是国家的监督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 C错误,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D错误,政协工作围绕的主题是民主和团结。 故选:A。 本题考查: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1)人民政协的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 (2‎ ‎)人民政协的职能: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主场外交是指一国以本国境内为外交舞台、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2018 年 11 月 5 日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是我国继博鳌亚洲论坛、上海合作 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之后四大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这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的 成功举办(  ) ①传播了中国理念,消除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②展示了中国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③发出了中国声音,宣示了我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态度 ④彰显了中国智慧,发挥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传播了中国理念,但不能消除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②③符合题意,这一系列主场外交活动的 成功举办展示了中国实力,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发出了中国声音,宣示了我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态度; ④说法错误,彰显了中国智慧,但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不起主导作用。 故选:B。 本题考查: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1)成就: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2)原因: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然而思维方式,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入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桥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  ) ①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②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亦步亦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②③符合题意,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一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说法错误,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 1. ‎2019 年 2 月,德国一名观众在欣赏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牡丹亭》后激动地说:“这是 一个关于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只是东西方呈现的形式不同。西方用 更加外露的方式表达人的感受,而中国戏曲是用很多不同风格的形式去表现,非常有趣。”德国观众的感受说明(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增进理解 ③中华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④只要跨越国界,文化就会具有永恒生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德国观众欣赏了上海昆剧团演出的《牡丹亭》后的感受“这是 一个关于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只是东西方呈现的形式不同”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符合题意,“西方用更加外露的方式表达人的感受,而中国戏曲是用很多不同风格的形式去表现,非常有趣”说明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增进理解; ③说法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 ④说法错误,“只要跨越国界,文化就会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A。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意义 1、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因此,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从“走出去”角度讲,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从“引进来”角度讲,有利于学习与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③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本题考查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文化交流的意义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落实上述要求必须(  )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重视发挥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功能 ③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④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应该批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④符合题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体现了落实上述要求必须重视发挥教育对人的教化与培育功能,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说法错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故选:C。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教育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重要的角色。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本题考查教育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2. 文化综艺类节目《上新了 故宫》开播后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用创意让故宫焕发出新的 意趣。该节目还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共同记忆以及对美的追求,使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生 活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美,复苏中华文化基因。这表明该节目(  ) ①创新传播方式,让观众感知文物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力量 ②抓住了观众的文化情结,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 ③推陈出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借助市场的力量,坚持将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观众对文物中的人文精神和民族力量的感知; ②③符合题意,“该节目还唤起了人们深藏心中的共同记忆以及对美的追求,使人们在喧嚣的现代生 活中,品味传统文化的美,复苏中华文化基因”表明该节目抓住了观众的文化情结,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能推陈出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说法错误,文化节目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故选:C。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 1、发展大众文化 (1‎ ‎)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但都必须是健康有益的文化。 (2)含义: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2、文化传承与创新 ①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②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文化传承与创新,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 1. 中国铁路总公司按照“标准配置+奥运配置”的思路,在充分考虑中国元素、奥运精神、百年京张文华传承以及前期重创成果等要素的基础上,组织优化设计形成了“鹰隼”和“旗 鱼”两种头型方案和“龙凤呈祥”“瑞雪迎春”两种外观涂装方案。将中国元素嵌入高铁 的举措(  ) ①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②见证了中国科技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③说明铁路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展示出中国技术与中国文化的相互交融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材料中“在充分考虑中国元素、奥运精神、百年京张文华传承以及前期重创成果等要素的基础上”组织优化设计形成了两种外观涂装方案,表明将中国元素嵌入高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展示出中国技术与中国文化的相互交融; ②不合题意,材料内容体现不出将中国元素嵌入高铁能见证中国科技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③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含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2)表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本题考查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可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及错误的选项。 ‎ 2. ‎2018年3月CCTV-4‎ 播出的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乡愁》是诗人余光中先生生前漂泊异乡,留给我们的一首现代诗,“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在全球华人圈内引发强烈共鸣。这表明《乡愁》(  ) ①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③凝聚着爱国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正确,“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在全球华人圈内引发强烈共鸣。这表明《乡愁》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能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凝聚着爱国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②错误,《乡愁》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错误,庆祝民族节日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 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爱国主义:指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引文式选择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选项也从理解、分析、评价等角度设置,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解答引文式选择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引文,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意思;其次要分析引文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再次,分析引文时还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 1. 下列各项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 ①“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②“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①不合题意,“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需系铃人”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符合题意,“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③符合题意,“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理在事先,理生万物”认为理念是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④不合题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世间万物由道产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体现了任何事物都有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故选:C。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派别的区分,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同时要理解题中观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选择。 ‎ 1. 近年来,中国高铁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并肩而行”,再到“一马当 先”,经历了一个从“跟跑”到“并肩跑”再到“领跑”的过程,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这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是运动的主体与承担者 ④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中国高铁从“跟跑”到“并肩跑”再到“领跑”的过程,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这说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③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而不是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与承担者; 故选:C。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不合题意的选项。 ‎ 2. 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受人为活动干扰导致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第三次石漠化检测结果 显示,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治理措施的实践,我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 石漠化综合治理,不仅发挥了生态效益,同时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做 出了贡献。中国石漠化治理的成效表明(  ) ①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自然能自觉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③人类能根据主观需要创造规律 ④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材料所述的中国石漠化治理的成效表明要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②错误,“自觉满足”说法错误,人类需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认识和改造自然,从而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④错误,“创造规律”说法错误,违背规律的客观性; 故选:A。 本题考查:自然界的物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出现前,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和人而存在。人类出现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存在发展是客观的。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本题以“中国石漠化治理的成效”为素材,考查考生自然界的物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的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真分析,把握材料的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另外,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国家卫计委推出了“5125”(“我要爱我”)健康生活理念,建议市民可以在长期的紧张 工作之余,花几分钟时间发呆,让大脑适当地进入一种专注的无意识状态,以缓解疲劳,调整身心。从哲学上看,这反映了 (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意识源于奇妙的思维,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在长期的紧张工作之余,花几分钟时间发呆,让大脑适当地进入一种专注的无意识状态,以缓解疲劳,调整身心。”表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说法错误,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对改造世界的活动起促进作用。 ④说法错误,意识源于客观事物,而不是源于思维。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2、能动地改造世界 能够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 1. ‎2019 年 1 月 15 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实验照片,照片显示了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 行的首次生物试验,也加深了人类对月球表面环境的认识。由此可见(  ) ①实践活动推动着认识不断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 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认识-实践-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实践发展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嫦娥四号完成了人类在月球表面进行的首次生物试验,这表明实践发展提供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实践活动推动着认识不断深化、拓展和向前推移。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③说法错误,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要经过实践--认识--实践的多次反复。 故选:A。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认识,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从其根源来看,都来自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创造了越来越先进的认识工具,这些认识工具也会延伸人的认识能力,人的认识能力也在不断进步;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满足客观、物质性的要求,能够成为检验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改造世界,为了服务于实践。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选项与材料主旨的一致性是选择题的根本原则,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和说法错误的选项。 ‎ 2.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 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因为真理内部总是包含着谬误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因为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思维能力等条件的 限制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因为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不确定的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真理中不包含谬误。 ②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因为对同一确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具有客观性,即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 ‎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的观点“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的认识受到不同立场、思维能力等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④说法错误,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并非不可确定。 故选:C。 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影响认识的因素 1、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只有一个。 ②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影响认识的因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①受客观因素制约。受到客观事物本身,实践水平能力的制约。最根本的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都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 1. 某镇大力推广“稻虾共生”产业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养殖过程中,小龙虾要脱壳 10多次,壳和排泄物成为禾苗生长的天然有机肥料,代替了化肥;小龙虾还能除掉田里的害虫,避免了使用农药。“稻虾共生”产业模式(  ) 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客观联系的制约,发展新型农业 ②把握事物联系多样性,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绿色农业 ③尊重事物联系的条件性,创造自在事物联系,推动农业发展 ④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摆脱客观联系的制约说法错误; ②④正确,“稻虾共生”产业模式把握事物联系多样性,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绿色农业;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③错误,创造自在事物联系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1. 融合是互联网发展的关键。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行业技术进步的融合、传统与信息化商业模式融合,这些融合不但激发了互联网产业本身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将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结构向信息时代迈进。互联网发展注重“融合”的哲学依据是(  ) ①局部功能之和总是大于整体功能 ②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能实现1+1>2‎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②符合题意,“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信息技术与行业技术进步的融合、传统与信息化商业模式融合”及其作用,是因为系统与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③说法错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符合题意,“这些融合不但激发了互联网产业本身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将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结构向信息时代迈进”是因为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能实现1+1>2。 故选:C。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此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也可运用排除法去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 2. 如图的漫画《成长》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 A.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旧事物无法阻挡新事物成长 C. 新事物是完美无缺的 D.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可以一蹴而就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漫画中花儿不畏人的修剪而盛开,这体现了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不合题意,漫画未涉及旧事物阻挡新事物成长。 CD 说法错误,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故选:A。 本题考查: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 1. 在我国确定的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发射载人飞船为第一步,发射空间实 验室为第二步。经过长期努力,“天舟一号”发射成功,这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 走”战略计划“第二步”的收官之作。这说明(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的运动、变化就是发展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将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计划“第二步”的收官之作,这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说法错误,事物的量变不一定引起质变,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 ④说法错误,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观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选项。 ‎ 2. 尽管世界大变局充满着风险与挑战,但也必须看到,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 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即是危。这一观点表明(  ) ①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主要的,斗争性是次要的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即是危。这一观点表明“危”与“机”是对立统一的,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③错误,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无主要和次要之分; 故选:A。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世界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克服了危即是机,失去了机即是危”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 ‎ 1. 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其中有几期内容尤为令人动容:麦家几次哽咽朗读完写给处在叛逆期的儿子的信;柳传志深情朗读在儿子结婚仪式上的致辞;郑洪升郑渊洁父子携手朗读《父与子》。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  ) ①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任何家庭情感关隘的通行证 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其中透着天下父亲的无私爱心 ③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 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朗读者》有几期内容都讲述了父子关系,但内容不同,表明矛盾特殊性离不开矛盾普遍性,父爱如山,爱是翻越任何家庭情感关隘的通行证; ②说法错误,应该是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③不合题意,材料并不突出父子之间的斗争性,而是特别强调同一性,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 ④符合题意,《朗读者》有几期内容都讲述了父子间的矛盾关系,但都是缘于爱,表明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 故选:B。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 ①两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遵循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即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区别: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 ‎②联系: 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斗争性就没有矛盾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如上与下、战争与和平);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制约。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在统一把握对立。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1. 港珠澳大桥打破国内通常的“百年惯例”,制定了 120 年的设计标准。在建设过程中,源自于西方海洋地质标准的技术工艺无法满足施工需要,科研人员依靠 1986 年以来湛江 地区积累形成的海洋水文数据攻克了大量技术难题,并结合伶仃洋实际,提出“港珠澳模 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120”指 标的达成。这一指标的达成得益于科研人员(  ) ①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创新科学技术 ②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创新海洋防腐抗震技术 ③把握了创新思维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偶然联系 ④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提出“港珠澳模 型”等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海洋防腐抗震技术措施,最终保障了“120”指 标的达成。这一指标的达成得益于科研人员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创新科学技术、坚持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说法错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说法错误,“偶然联系”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不仅能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我国传统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多采用进口设备搭建,存在成本昂贵、功能冗余、兼容 性和集成度差等问题。如今,我国科研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在传统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创新 方法成功研制出一套精简、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量子芯片的性 能优势。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建立在对传统技术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创造性思维对科学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④树立创新意识要敢于否定已有的思想观念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科学实验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②③符合题意,我国科研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在传统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创新 方法成功研制出一套精简、高效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发挥量子芯片的性能优势。这表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创造性思维对科学实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④说法错误,树立创新意识要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已有的思想观念并不一定是落后的。 故选:C。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原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的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的关键信息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题意无关的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的选项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1. 材料: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 40 周年》在反映改革开放 40 年宏伟历 史进程的影视艺术作品中,有着特别的吸引力,恢复高考、女排夺冠等国人心底最为深刻 的时代记忆,都使人们产生了强烈共鸣。 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与探索,通过一个个短小而具有 鲜活生命力的故事,使电视观众能像追电视剧一样,一集集看下去,老少皆宜。其题目也 突破了以往传统纪录片的格调,采用陈述式标题,直接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让每个 观众都有了回忆自己童年、青年乃至中年时代的体会,引起强烈共鸣。第 11 集《百花齐 放春满园》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段取材,将观众 带入这个红红火火的年代。最后一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 神追求,满载着幸福、信心和最美的憧憬,向着美好幸福的生活出发!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知识,分析该纪录片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该纪录片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 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段取材,唤起国人心底最为深刻的时代记忆。 ②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与探索,其题目也突破了以往传统纪录片的格调,直接 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引起强烈共鸣。 ③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和控制作用。该纪录片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满载着幸福、信心和最美的憧憬,创造美好的生活。 ④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该纪录片在反映改革开放 40 年宏伟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突破 传统呈现方式,敢于创新。‎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知识,分析该纪录片引起人们强烈共鸣的原因,属于原因类试题。材料中“该纪录片从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和专业文 ‎ 艺工作者敢于创新的生活片段取材,唤起国人心底最为深刻的时代记忆”可知该记录片,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该纪录片体现了政论题材纪录片在呈现方式上的创新与探索,其题目也突破了以往传统纪录片的格调,直接拉近了观众和该片的距离,引起强烈共鸣”可知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材料中“该纪录片使人们坚定理想信念,满载着幸福、信心和最美的憧憬,创造美好的生活”可知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 和控制作用;材料中“该纪录片在反映改革开放 40 年宏伟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突破 传统呈现方式,敢于创新”可知该纪录片坚持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该题首先要提炼出材料信息所要表达的观点,从材料中找答案,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信息有机对接,多角度分层次书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概括提炼观点,描述阐释事理的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答案组织时从原因、意义角度组织。 ‎ 1.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 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 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推向 21 世纪;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 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 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 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 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什 么能取得成功。‎ ‎【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目的,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时代课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掌握科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不断克服改革开放中遇到的问题,完成了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属于原因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可从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和目的角度作答;根据材料“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可知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的发展,要树立正确的认识,掌握科学理论,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哲学主观题,原因依据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问一般以“为何”、“原因”、“依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 1. 材料:近日,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本届大会重点围绕创新发展、网络安全、文化 交流和国际合作等议题进行探讨交流,旨在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 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推进全球共同繁荣,促进提升全球数字化发展水平,构建可持 续的数字世界。本届大会重点探讨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等热点议题。未来,随着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数字经济还将进一步为人类社会带来深层次变革,互联网思维意味着社会组织方式、企业组织方式、商业模式等都会发生根本性改变,最终 会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分析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 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依据。‎ ‎【答案】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世界互联网使整个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 已与世界融为一体,携手共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符合时代潮流。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可以根 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是为了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中国平台,推进全球共同繁荣,构建可持续的数字世界。 ③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既要树立全局观念,也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既要着眼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的共建,搭建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也要搭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中国平台,使中国为世界互联网的 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分析第五届互联网大会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依据,属于依据类试题。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联系观的知识。材料中“世界互联网使整个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已经与世界融为一体,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符合时代潮流”依据是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材料中“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一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依据是联系具有客观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材料中”着眼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共建,搭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使世界互联网成为中国发展的又一个新引擎“依据是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本题为依据类(某主体做某事的原因),答案必然包含现实依据,理论依据和意义重在考察学生的事理论证,发散思考问题的能力,答案应包含理论原因、现实原因环境条件,客体条件、主体条件、偶然因素、必然因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紧扣材料指出这样做的原因及其意义。 ‎ 2. 材料:实现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为此 A 市在开展乡村文化 振兴行动过程中,通过扎实开展活动,通过人的进步促进乡风和谐文明。     该市扎实开展好家风、好家训活动,持续开展“三好”(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 评选表彰活动,建设农村书屋、村民文化活动大院,举办百姓儒学讲堂,培育与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广泛吸收退 休干部和教师等群体,成立乡村文明促进会,弘扬善行义举,连接故土、维系乡情,发挥 了良好的榜样力、亲和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乡村法制巡回演讲、我来当村官等主题活动,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在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涵养现代文明素质,让农民群众共享幸福生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乡村振兴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文明有根的现代化之路。我们既要彰显个性 特色,也要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 运用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上述要求。‎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乡村振兴,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也要实现 乡风文明,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不能顾此失彼。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乡村振兴要彰显个性特色,走出一条具有中国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 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乡村振兴,应抓住“魂”和“根”,关键是保障“人”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运用唯物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即矛盾观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中所述的乡村振兴的具体做法入手,对接矛盾观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乡村振兴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文明有根的现代化之路,乡村振兴,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也要实现乡风文明”说明坚持矛盾的对立统一,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也要实现 乡风文明,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不能顾此失彼;“在促进农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涵养现代文明素质,让农民群众共享幸福生活,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国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乡村振兴是一条经济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文明有根的现代化之路,我们既要彰显个性 特色,也要在文化传承上留住乡村的'魂',在宜居宜业上留住乡村的'人'。”这说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 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本题属措施类的题型,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观的知识作答,本题知识限定明确,这类试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乡村振兴要求”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从材料中找答案,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或“材料+知识”的原则,并做到分层次书写。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集体哄抢到景区泡脚,从高铁占座到公交“动手”,违反公德的事件屡屡出现在网上引发热议。令人遗憾的是,不文明行为人常常把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但值得欣慰的是每一次关于事件的深入讨论,都是一次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良机。 今天,现代化进程马不停蹄,社会文明的建设也驶上了“快车道”。守护公德,理应出于内心的道德戒律,而不是做给人看,更不是有利可图。这种道德自觉,并不来自玄奥的说教,恰恰是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的谆谆教诲和身边人的率先垂范构成的良好社会风尚,为每个人定下了道德的基调。在道德践履的道路上,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以良好风气的软引导呼唤公德,以制度法律的硬约束护佑公德,文明的沃土就不会沙化。更关键的是你我共同呵护,点点滴滴磨炼道德自觉,危急关头果断施以援手,这样社会公德就不会遭遇破窗效应,文明的幼苗就能长成参天大树。‎ 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每一次关于事件的深入讨论都是一次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良机”。‎ 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作为学生请你为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答案】【小题1】(1)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文明概念的认识需要在对不文明行为的反复讨论中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经过对不文明行为的反复讨论,人们对于文明的概念和条文理解得愈发具体和深入。 ‎ ‎③我们在推进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国家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以良好风气来引导呼唤公德,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 ②要深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③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制度法律的硬约束护佑公德。 (3) ①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增强爱国情感,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②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实践的观点; ③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题2】‎ ‎【小题3】‎ ‎【解析】(1)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每一次关于事件的深入讨论都是一次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良机”。该题属于原因类试题,知识范围是“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解答时紧扣“每一次关于事件的深入讨论都是一次道德教育的过程,也是自我反思的良机”话题,从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角度阐释因为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对文明概念的认识需要在对不文明行为的反复讨论中完成;经过对不文明行为的反复讨论,人们对于文明的概念和条文理解得愈发具体和深入。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抓住设问的主体是国家,主要运用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分析。“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以良好风气的软引导呼唤公德,以制度法律的硬约束护佑公德,文明的沃土就不会沙化”这就需要国家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以良好风气来引导呼唤公德;“守护公德,理应出于内心的道德戒律,而不是做给人看,更不是有利可图”需要深人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法律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制度法律的硬约束护佑公德。 (3)本题要求作为学生请你为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属于建议类试题,由设问中“方法论建议”信息,可以得知该题涉及的是哲学的方法论。具有开放性。只需紧扣“加强自身道德建设”主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论建议就可。例如: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必须脚踏实地,重在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纵观近几年政治高考哲学主观题,原因类试题考查频率相当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此类试题的主要特点:背景材料与时俱进,彰显时代特色,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贯特色;设问角度灵活多变,设问一般以“为什么”、“原因”、“依据”、“理由”等关键词为题眼,侧重考查同学们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该题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畴界定明确清晰,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紧扣知识范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从话题“国家应如何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出发,从如何做的角度、分层次写出举措。考查学生整合知识、调动知识、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举措的能力。 (3‎ ‎)该题属于建议类试题,答题范围是“生活与哲学”,规定明确,但很多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只要认真审题,抓住“为加强自身道德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这一设问方向就应该知道主要是建议策略,偏重于如何做。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建议策略的能力,开放性较大,有难度。答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分层次书写。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