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太原五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 高 一 历 史 第I卷(选择题,共计30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45-59位置) 一.选择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以下对此差异理解最准确的是 A.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 B. 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了各国人口的多寡 C.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 D. 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诸侯的军事力量的强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都城规模的差异无法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排除A;都城规模的差异无法体现出各国人口的多寡,排除B;材料中“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这说明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规格的待遇,等级越高规格越高,等级越低规格越低,这体现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反映西周诸侯的军事力量的强弱,排除D。故选C。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丞相吕不韦徒蜀自杀;汉武帝执政53年,先后更换12位丞相,丞相任职的平均时间为4年,被杀的概率约三分之二。这表明( ) A. 秦汉丞相位高权重 B. 秦汉相权无足轻重 C. 相权不能制约皇权 D.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秦汉时期,丞相统领百官,相权极重,能够与皇帝的君权相争,因此相权与君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对重要的矛盾,材料表明丞相大多不能善终,说明皇帝权力至高无上,D正确;材料表明丞相大多不能善终,说明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并非丞相位高权重,排除A;秦和西汉前期,丞相统领百官,位高权重,B错误;相权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C错误。 3.唐代进士科举不仅依据试卷来录取及第者,而且还考察应考者平时的文学作品,参考其社会声望,并且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当时称为“公荐”和“通榜”。据此可知,通榜公荐法 A. 为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 B. 旨在增加下层读书人入仕渠道 C. 有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 D. 体现了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允许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优秀人才”反映了在科举制之外存在着通榜公荐法,这为推荐者营私舞弊提供了可能性,故A正确;通榜公荐法不一定推荐下层读书人,故B排除;人们同主考官一起推荐人才,没有统一客观和公正的依据,这不利于选拔真正实用的人才,故C排除;通榜公荐法与君主对效率优先的追求无关,故D排除。 4. 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 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答案】C 【解析】 从北宋初期到北宋中期,御史的监察权增强。监察机构和监察官员也是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A项“相位之争”、D项“基本对等”错误,B项开始改变是是西汉武帝时。 【考点定位】必修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斗争。 5.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 皇权高度集中 B. 内阁首辅大权独揽 C. 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 D. 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事件说明内阁大臣的权力较大,内阁属于皇帝的附属物,体现出皇权的高度集中。A正确;内阁首辅大权并不是独揽,B错误;古代属于君主专制,C错误;内阁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D错误。 6.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叙述可知,雅典民主已经成为一种强制的行为,公民必须要去参加大会,否则会受到处罚。这就说明在雅典,参政是公民的一种义务了,因此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有些公民不积极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公民的态度;D选项不能从材料中分析出来。 【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点 【名师点睛】雅典民主政治很多人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注重的就是雅典民主的实质与弊端,看到材料写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问题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它的弊端。但是雅典民主其实也有很多进步性的,本题中介绍的一种强制性的参政议政并不是反映雅典民主的弊端,而是更加直接体现出这种民主制度的“先进性”。 7.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 重视法律程序 B. 保留习惯旧俗 C. 强调法官至上 D. 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特征。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规定,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这说明罗马法高度重视法律程序。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习惯旧俗下贵族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法律,材料中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而非要强调法官至上;D选项错误,罗马法律强调的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而公民权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具有局限性,不可能人人平等。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8.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罗马法重视私人权利保护,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 B. 体现了国家至上理念 C. 维护了罗马民主政治 D. 维护了城邦整体利益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中“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说明了国家至上,而不是法律至上,故A项排除;据材料中“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等信息可得出国家至上的理念,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法律的作用进行阐释,故C、D项排除。 点睛:材料“其效力由国家政权加以保障,不允许依私约变更”“但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是解题的关键。 9.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决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英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实际上对英王负责 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 【答案】C 【解析】 【详解】《权利法案》确立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的权力在国王之上,国王要遵从议会的决议,故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为正确选项。英王作为国家元首,但是虚位君主、统而不治,国家大权由议会实际掌握,A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材料中议会对侵华战争拨款进行投票表决通过后,由英王以国家元首名义对华宣战,体现了英王是虚位君主,形式上有权对外宣战,选项B表述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权利法案》确立了限制王权,保证议会主权的原则,议会的权力在国王之上,国王要遵从议会的决议,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点睛】此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解题时除了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外,尤其要注意此题为逆向选择题,一定要按照题干要求选择选项。 10.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 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B. 工业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 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D. 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依据材料文字“下院的反对派”、“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可知下院对政府的监督功能增强,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故选C。 11.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多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 A. 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B. 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C. 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 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A项表述不符合史,故排除A。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内阁是总统的咨询机构,权限很明确,故C项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故选B。 12.1937年,罗斯福再次当选为总统后对他的助理说:“首席大法官领我宣读誓词,当他读到‘捍卫合众国宪法’时,我心里就在说:‘嗯,但这是我所理解的宪法,它灵活性十足,可以应对民主提出的任何新问题——而不是你们最高法院所树立的那部宪法,纯粹是进步和民主的路障。”’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解决危机必然以牺牲民主为代价 B. 总统在非常时期欲加强其行政权 C. 罗斯福新政破坏了三权分立原则 D. 最高法院阻挠了总统的新政之路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材料“我所理解的宪法,它灵活性十足,可以应对民主提出的任何新问题——而不是你们最高法院所树立的那部宪法,纯粹是进步和民主的路障。”,可见材料强调罗斯福意欲通过加强总统的权力以解决危机,故选B;ACD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3.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对这部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 总统任命内阁须经参议院同意 B. 内阁和总统须对议会负责 C.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与平衡 D. 利用内阁限制袁世凯专权 【答案】B 【解析】 “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说明总统、内阁向议会负责,受议会制约,属于法国议会制共和制体制,故B正确;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A错;C与“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不符,排除;D不符合题意。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判断是议会制共和体制即可。 14.《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新成立的国家是保守主义的产物。”下列能体现出保守主义的是 A. 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B. 议会拥有立法权 C. 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D.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 【答案】C 【解析】 【详解】议会拥有立法权,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首相主持帝国政府都无法体现出保守主义,与题目要求不符,故A、B、D项错误。皇帝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表明皇帝主宰着议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政体下,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员、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皇帝依旧集大权于一身,表明德意志帝国的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体现出了保守主义,故C正确。 15.学完“欧美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这一章节内容后,一个学生对欧美主要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分别用了四个成语加以概括:“循序渐进”“独辟蹊径”“借尸还魂”“循环往复”。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英、美、德、法 B. 德、英、法、美 C. 法、美、德、英 D. 英、美、法、德 【答案】A 【解析】 【详解】“循序渐进”体现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的特点,“独辟蹊径”是美国确立总统共和制政体,“借尸还魂”是指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保留浓厚的专制色彩,“循环往复”是指法国共和制和君主制的长期斗争。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排列错误,排除B、C、D项。 【点睛】本题属于排序选择题。此类试题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本题属于非序号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可以采用首尾结合法,即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2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权力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对英国人来讲,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最“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材料三 这部宪法宪法(指1787年美国宪法)也使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上调和,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什么样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民主政体存在的缺陷。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代议制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调和“中央和地方之间、大州和小州之间、南方和北方之间”矛盾的。 【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法律至上 缺陷:雅典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均被排斥在外。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极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雅典民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2)角色:国家元首或权力的象征(写民族的象征亦可得分) 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虚君);首相是政府首脑;议会是权力的中心;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 (3)实行联邦制来调和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实行两院制来调和大州和小州之间的矛盾(参议院议员每州两名,对小州有利;众议院议员按人口比例确定,对大州有利);南方保留了奴隶制,黑人按五分之三计算人口,暂时调和了南方和北方之间的矛盾。 【解析】 【详解】(1)特点:由材料“权力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可归纳为人民主权;由材料“法律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可归纳为法律至上。 缺陷:结合所学可从雅典民主政治范围、性质和参政方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从民主范围上看,雅典民主仅是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广大的妇女、奴隶、外邦人均被排斥在外;从民主的性质上看,雅典民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仅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从民主的参政方式上看,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极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角色:由材料“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可知,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也是民族的象征。 特点:结合所学可从英国国王、议会、首相与内阁等政治角色的相互关系入手分析。首先,英国国王是虚君,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次,英国首相与内阁行使行政权,首相是政府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但内阁可反向制约议会;第三,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3)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联邦制、国会的两院制、奴隶制的保留等三个方面进行一一对应,联邦制对应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国会的两院制对应的是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奴隶制的保留对应的是南北矛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