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考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工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莎士比亚戏剧开始时因其过于“通俗”并没有得到戏剧界的认可,并因其过于“通俗”而被当时的专业戏剧创作者排挤、轻视。不过,大众剧场为其带来了无尚荣耀,之后的岁月,莎士比亚戏剧不仅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经久不衰地演绎,同时也成为戏剧艺术家的必修课,被高高供于戏剧史乃至文学史的神坛之上。这个过程,给我们带来重要的启示:群众文化也能诞生经典;贴近群众的“俗”的艺术,更能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文化是文学艺术发展的重要契机。 莎士比亚从一开始就以大众剧场的所有观众为对象,主题包含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台词对白更是取材于群众,大量运用民谚俚语,插科打诨。这与华丽的字句一起,构成奇妙的审美效果,并进入现代英语的血液,成为英语文化的一部分。 莎士此亚起于“草根”阶层,却广泛受到各个层次观众的热烈追捧,并经历了历史和国界的检验。由“草根”而入“庙堂”的,古今中外,不独莎翁一例。宋代词人柳永,曾因“倚红偎翠”“浅斟低唱”入不得店堂,但谁也否认不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事实,“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为流传千年的经典,他无可厚非地重回并永居庙堂之上。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就分出了贵族派和平民派两种力量。责族派只为少数贵族服务,虽然在诗歌和法语的发展上做出了卓越贡献,却远没有平民派作家拉伯雷的名气。后者因为用民间语言写出了现实主义关注人性的通俗作品并广泛传播,而在文艺复兴的史册上声名赫赫。不论在当时还是后世,“俗”的文化都战胜了以“雅”为出发点的艺术。平民派的“俗”,本质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的起源就是挑战教会思想文化的统治,回归最普通大众的人性,因此莎士比亚才能成为英国文艺复兴的伟大代表。 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尤利画斯》,被誉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但其情节的复杂性,意识流手法的晦涩性,致使能够阅读这本小说的人寥寥无几。西方现代主义兴起以来,大量文艺家刻意制造陌生化的效果,为作品打上了所谓的“精英”烙印。这种风潮在中国的表现也非常突出,这不应是大多数文艺家长期的艺术追求。专业文学艺术创作往往会在巅峰处走向低谷,失去创作的激情和创新的灵感,而群众文化却更可能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专业文艺创作者必须正视群众文化的发展,这是应有的正确态度。近年来,不少作家做出了很多尝试,将视角放在普通大众身上,叙写小人物,细描日常生活状态与个体微妙的心理情绪。不过如果是居高临下用专业和高雅的身份去恣意想象和构建群众,不会有群众真正想要的表达。现在群众创造、欣赏、提升文学的水平不断增长,如何正确面对群众文化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在群众文化的土壤上更好地孕育和繁荣专业文学艺术,已是专业文学艺术家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廖文《莎士比亚戏剧:由“俗”到雅的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戏剧虽然因过于“通俗”未被当时专业戏剧创作者认可,却最终走到了艺术的巅峰。 B.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吸收民间语言精华,求俚俗,也不排除华丽,有着奇妙的审美效果。 C. 如果艺术以“雅”为出发点,忽视最普通大众的人性,就难以和“俗”的文化较量。 D. 作家关注普通大众,叙写小人物悲欢,探究他们的心理世界,但这并不是平民化写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莎士比亚戏剧取得杰出艺术成就的过程谈起,引出观点,为下文论证奠定基础。 B. 文章除用莎士比亚的例子外,还用柳永、乔伊斯等例子,论证了群众文化也能产生“大家”。 C.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式,鲜明地表明了贴近群众的“俗”的艺术更经得起历史检验。 D. 文章逻辑性较强,层次分明地论述了正确面对群众文化、促进文学艺术发展这一问题。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戏剧经过历史发展最终能成为经典,群众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B. 草根作者往往经得住历史和国界的检验而居于庙堂之上,莎土比亚、柳永即如此。 C. 专业文学艺术创作往往会在巅峰处走向低谷,而群众文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D. 专业文学艺术家如能正视群众文化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就能繁荣专业文学艺术。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D项,“这并不是平民化写作”错,说法绝对,原文有一个假设条件,文中认为作家“如果是居高临下,用专业和高雅的身份去恣意想象和构建群众,不会有群众真正想要的表达”,意思是如果这样创作,那就还不是真正的平民化写作,选项表达没有这个假设条件。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B项,“还用柳永、乔伊斯等例子,论证了群众文化也能产生‘大家’”错误。结合原文“乔伊斯是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尤利画斯》,被誉为20世纪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但其情节的复杂性,意识流手法的晦涩性,致使能够阅读这本小说的人寥寥无几”,可见乔伊斯的例子是用来论述疏离了群众的唯“雅”的文学艺术的。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草根作者往往经得住历史和国界的检验而居于庙堂之上”推理错误,由莎士比亚经得住历史和国界的检验而居于庙堂之上,不能得出所有的草根作者往往经得住历史和国界的检验而居于庙堂之上。柳永是否经历了国界的检验,文中无据; C项,“群众文化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曲解文意,文中说“群众文化却更可能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解决”夸大其词; D项,“如能……就能”表述绝对,“正视”只是一种态度。 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往返4000多公里的超远距离通信,时延36毫秒内,依靠虚拟仿真和5G技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田威把曾经只能是空想的飞机制造实验教学变成了现实——4月9日,以“识变、应变、求变”为主题的中国慕课大会在京启幕。在现场教学展示环节,田威用一根网线串起了一场三地三校同时完成的飞机大部件装配实验。 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慕课自诞生起就被寄予了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催生新的教育生产力的厚望。慕课带来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正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透露,如今,我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共计2亿多人次“打卡”慕课学堂,较2017年增长2.7倍,上线慕课数量约12500门,增加近3倍;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数量增至1291门,增加1.6倍。同时,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正在建立。 (摘编自《中国慕课:跑出速度创新标准》,《光明日报》2019年4月11日) 材料二: 朱春俐在《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一文中,选取了六大慕课平台上共1051门课程作为观察样本,观察其所属专业学科。又从1051门样本课程中选取出各平台上关注度最高的5门热门课程,共计28门课程(其中有2门重复课程),观察其所属专业学科。得到以下信息,如图: (摘编自朱春俐《国内慕课学习的调查研究》) 材料三: 据报道,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进“亚欧会议慕课网络行动”,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支持国内慕课平台横向联合,推动更多慕课上线国际著名平台。 经过量的积累,我国慕课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慕课平台堆积大量教学视频资源,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并无本质差异。对此,授课者必须做到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其次,要注重在线测量和数据分析,探索在线教育规律。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线测量和分析师生的教学行为和轨迹,发掘学生学习困难和进步因素;促进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开展慕课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才能释放全新活力。在国内,近来创业创新类慕课较为热门,高校也可积极寻求机会与各类企业合作,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摘编自骆蓉《把慕课打造成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金课”》,《光明日报》2019年4月4日) 材料四: 在中国慕课大会在,腾讯公司副总裁王巨宏首倡“未来+教育”概念。这是一套从底层信息基础设施,到智能应用引擎、优质内容平台层面,全面服务“以人为本,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产学协同育人,共建优质的教学内容,持续为智慧教育提供资源,腾讯TAPD技术团队深入高校,将腾讯敏捷开发工具、方法与实践文化融入高校软件工程课程平台,致力于培养更多软件工程人才。经由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打造智慧教育的技术引擎。 (摘编自《腾讯王巨宏:“未来+教育”,以智能技术助力人才培养新模式》,《消费日报网》2019年4月11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慕课大会上,田威教授依靠虚拟仿真等新科技,串起了一场三地三校同时完成的飞机大部件装配实验,使曾经的空想变为现实。 B. 慕课的产生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界限,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模式,可为受教育者提供更个性、多样的服务。 C. 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所属学科数在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中所占的比例要高于它们的课程数在全部样本课程中所占的比例。 D. 工学和理学的课程数占全部样本课程的比例之和约为50%,这与工学和文学所属学科数占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的比例之和一致。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与2017年慕课的发展情况作对比时,材料一运用多个数据,有力地证明了如今我国慕课数量之多、发展速度之快和应用规模之大。 B.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等技术对教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在这种技术指导下的教学成效一定比传统教学好。 C. 腾讯的“未来+教育”概念是一种全面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包括从底层信息基础设施,到智能应用引擎等多个层面。 D. 腾讯提供产业资源与技术,融入高校课程平台,与高校共同研究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教育的智能化升级助力。 6. 如何促进高校慕课的高质量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 【答案】4. D 5. B 6. ①政府可发挥其组织和引导能力,提供政策支持,为慕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②授课者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③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注重在线测量和数据分析,发掘学生学习困难和进步因素,促进因材施教。④开展慕课跨机构、跨部门或和各类企业合作,既能释放全新活力,又可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D项,“这与工学和文学所属学科数占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的比例之和一致”错,由图表可知,工学占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的比例大约是25%,文学占28门热门课程学科数的比例不到20% ,合起来不到50%。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B项,“教学成效一定比传统教学好”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经过量的积累,我国慕课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许多慕课平台堆积大量教学视频资源,与传统课堂的‘满堂灌’并无本质差异”。可见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才可能会比传统教学好。故选B。 【6题详解】 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结合材料三“据报道,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推进‘亚欧会议慕课网络行动’,充分借助‘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支持国内慕课平台横向联合,推动更多慕课上线国际著名平台”,可概括出第一点“政府可发挥其组织和引导能力,提供政策支持,为慕课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结合材料三“授课者必须做到以学习者的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可得出第二点“授课者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结合材料三“高校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在线测量和分析师生的教学行为和轨迹,发掘学生学习困难和进步因素;促进因材施教,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开展慕课跨机构、跨部门合作,才能释放全新活力”,可概括出第三点和第四点“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注重在线测量和数据分析,发掘学生学习困难和进步因素,促进因材施教”“开展慕课跨机构、跨部门或和各类企业合作,既能释放全新活力,又可为学生创造锻炼机会”。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严溪锁钥 戴智生 锁钥,开锁的器件,比喻成事的关键所在。 ——题记 江文清在门神的下方贴了一张便笺,上书:非经本房东许可,请勿进屋打扰!字是软笔寸楷,乌黑方正,大小如一,标准的馆阁体。 游客发现门上的字条,有人停顿下来,探头张望一下就走了;也有人根本不注意,径直闯进他的庭院。 江文清并不制止,他坐在堂前的火桶上,腰身以下盖件旧棉袄,面无表情,任人取景拍照。来人发现八仙桌上的剩饭剩菜,竟也猎奇。江文清略有不悦,挪了挪身子,欲言又止,摇摇头干脆闲上眼睛。 他的家是一幢三间穿堂式砖木老屋,雕梁画栋。外面观瞻,高耸的封火墙,繁缛细巧的砖雕门罩,就很吸引人的眼球。 这类相似的徽派古宅,严溪村还有140多幢。 严溪村坐落在赣东北偏远的山谷里,谷底枕东谷口在西。谷口即为村口,前面横亘一条清澈的溪河。村口有座牌楼,筑在一棵大樟树底下,门牌正中镶嵌匾额:严溪锁钥。跨过石桥、穿越牌楼便是村庄,里面布局叶脉状,酷似迷宫,颇少见。地面清一色青石板路,主道两边均是木门板店面,既住人也经营茶叶和油茶,还有的开设农家小吃。 这里已然是一个旅游景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江文清的老屋在一条小巷口,只居家,别无它用。游客频繁闯入,他实在有点不胜其烦。 如果来人对严溪村的历史饶有兴趣,江文清倒也乐意奉陪。他会客气地引你上座,泡上自制的茗茶,与你侃侃而谈;客人兴致浓厚,他会小心地捧出一本毛边纸手册,里面是他收集整理的资料。 他告诉你,严溪原先四周长满了桃树,最早叫桃花湾。光武年间,东汉名士庄光,为远离政治,也为避光武帝讳,改名严子陵,隐居于此,终日溪岩上垂钓,悠闲自得,“严溪”便由此而来。 严溪村自古盛产茶叶,闻名遐迩,茶号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有修桥铺路、大兴土木的习气,祠堂、戏台和私宅都十分讲究。鼎盛时期,这里“门户三千庄八百”。 可惜严溪村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衰败。 尽管如此,江文清始终以祖辈为荣,曾经的衰落,他也有新的诠释。正因为衰落,这里的古建筑才保存了下来,历久弥新。 当然,喧嚣打破原有的宁静,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乡政府为了保护古村风貌,在村口对岸建起了住宅小区,村民搬迁可以自由选择,江文清犹豫不决。 儿子轮番吵他的耳朵,那边设施齐全,不潮湿,视野开阔,我们搬过去住吧? 他不置可否,心想,我又不痴呆,搬过去自然好,只是穷窝难舍呀,何况老屋也有老屋的好处,冬暖夏凉! 孙子天天跟着他屁股后面转,我们要住新房子,那里离学堂近。 他终于松了口,搬吧搬吧! 两个儿子搬迁过去,一家便分成了两个小家。 那是“树大分枝”的必然规律,他心里仍然不是滋味。 江文清把自己留了下来。房子要住人,房子要通风,不然房子会发霉虫蛀。 再说,他没有想好跟着哪个儿子过日子。 还有一个原因,他计划撰写有关村史的文章,住在老屋里更有启发。 江文清当过教师,老一辈里面算是顶有文化的人。年轻人后来居上,但他们喜欢外面的世界,想法也不尽相同。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应该留下一份像样的遗产。 遗产不一定都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文化。当然,文化要有点思想内涵。 江文清坐在家里,终日苦思冥想。他孤身一人,平时也没有别的事情做,洗衣弄饭都是儿子轮流照料。这很方便,老屋距新区不远,他吃饭去儿子家,不愿走就让儿子送过来。 他更愿意在村里转悠,祠堂的遗址,倒塌的戏台,正在修缮的义塾馆,都是他常去的地方。江文清有天发现,义塾馆应该少了件东西。他站在院子里回忆,猛然记起堂柱上原来有副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严溪向来有兴办教馆的族风,崇尚诗礼传家、邻德里仁的信条,现在好像慢慢淡化了。 江文清走出义塾馆,心里有点失落,又有点兴奋,他似乎找到了可以落笔的地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面无表情的江文清与那些闯入庭院,拍照取景,连桌上的剩饭都要猎奇一番的游客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写出一些游客竭力搜求新奇事物的可笑。 B. 小说写儿孙极力主张搬新房的情节,凸显了两代人观念的不同,儿孙更向往外面的新世界,江文清却更加愿意追溯历史,记录与守护古老的文化与精神。 C. 即使严溪村曾经历过一段时期的衰败,江文清对村子的历史还是感到极度自豪,这种心理是江文清对传统历史文化不加筛选、全盘肯定、盲目崇尚的表现。 D. 从结尾处提到的“祠堂的遗址”“倒塌的戏台”“少了对联的义塾馆”,可以看出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严溪村的古老文化已不复往昔,正在逐渐衰落。 8. 小说以“严溪锁钥”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这篇小说在叙述上有哪些特点?这样写分别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呼应正文。小说写严溪村的故事,题目中“严溪”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严溪锁钥”正是村口牌楼上匾额的内容。②一语双关。表面上看,“严溪锁钥”只是匾额的内容,但小说更想表现的,是对严溪慢慢淡化的崇尚诗礼传家、邻德里仁的精神的呼唤,这些仁义忠厚、崇尚诗书的精神才是真的“严溪锁钥”。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使读者不由地思考何为“严溪锁钥”,结尾处揭示其内涵,使人恍然大悟。 9. ①小说整体运用第三人称,娓娓道来,直接客观地展现了严溪村的过去和现在。②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小说既有对故事的讲述,也有对地理位置、村落布局、房屋样貌等的描写,使小说更具画面感与诗意美。③历史与当下相结合,通过“他(江文清)告诉你(对村子历史感兴趣的游客)”这种方式来讲述,呈现出严溪村的历史、人文,使小说富有历史感与文化底蕴,同时为下文写严溪村的精神底蕴作铺垫。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C项,“这种心理是江文清对传统历史文化不加筛选、全盘肯定、盲目崇尚的表现”,理解错误,文章中“尽管如此,江文清始终以祖辈为荣,曾经的衰落,他也有新的诠释。正因为衰落,这里的古建筑才保存了下来,历久弥新”,可见江文清对传统文化有深厚感情,体现不出选项所说的“对传统历史文化不加筛选、全盘肯定、盲目崇尚”。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本题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作用则可从情节结构、内容主题及艺术效果等角度分析。本题题目“严溪锁钥”,情节结构上,结合正文“严溪村坐落在赣东北偏远的山谷里,谷底枕东谷口在西。谷口即为村口,前面横亘一条清澈的溪河。村口有座牌楼,筑在一棵大樟树底下,门牌正中镶嵌匾额:严溪锁钥”,可见本文正是写严溪村的故事,“严溪锁钥”正是村口牌楼上匾额的内容,故题目呼应了正文,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内容主旨上,先分析表层含义,“严溪锁钥”是村口牌匾上的内容;深层含义可以从文章主旨角度分析,文章题记中说“锁钥,开锁的器件,比喻成事的关键所在”,结合文章末尾,“严溪向来有兴办教馆的族风,崇尚诗礼传家、邻德里仁的信条,现在好像慢慢淡化了”,可知“严溪锁钥”,即严溪兴盛的关键是:崇尚诗礼传家、邻德里仁的精神,这才是题目真正的内涵。艺术效果方面,“严溪锁钥”颇有文采,容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思考何为“严溪锁钥”;与结尾处的主题首尾呼应,令读者恍然大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写作技巧及其作用的力。具体考查叙述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称、叙述描写结合或叙议结合以及叙述的内容特点等角度分析。人称方面,结合“江文清在门神的下方贴了一张便笺,上书:非经本房东许可,请勿进屋打扰”,可知本文采用第三人称;这一人称的特点就是客观公正、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叙述视角广阔;结合“他告诉你,严溪原先四周长满了桃树,最早叫桃花湾。光武年间,东汉名士庄光,为远离政治,也为避光武帝讳,改名严子陵”“这里已然是一个旅游景点,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可知采用这一人称客观地展现了严溪村的过去和现在。表达方式方面,结合“严溪村坐落在赣东北偏远的山谷里,谷底枕东谷口在西。谷口即为村口,前面横亘一条清澈的溪河。村口有座牌楼,筑在一棵大樟树底下,门牌正中镶嵌匾额:严溪锁钥。跨过石桥、穿越牌楼便是村庄,里面布局叶脉状,酷似迷宫,颇少见。地面清一色青石板路,主道两边均是木门板店面,既住人也经营茶叶和油茶,还有的开设农家小吃”,可知本文既有叙述又有描写,既有对故事的讲述,也有对地理位置、村落布局、房屋样貌等的描写,使小说更具画面感与诗意美。从叙述内容上看,结合“他告诉你,严溪原先四周长满了桃树,最早叫桃花湾。光武年间,东汉名士庄光,为远离政治,也为避光武帝讳,改名严子陵,隐居于此,终日溪岩上垂钓,悠闲自得,‘严溪’便由此而来”“严溪村自古盛产茶叶,闻名遐迩,茶号遍布全国各地。他们有修桥铺路、大兴土木的习气,祠堂、戏台和私宅都十分讲究。鼎盛时期,这里‘门户三千庄八百’”,可知通过“他告诉你”这种方式来讲述,呈现出严溪村的历史、人文,使小说富有历史感与文化底蕴,同时为下文写严溪村的精神底蕴作铺垫。 【点睛】标题意蕴答题模式及步骤 : 模式: 标题自身意﹢文中意﹢主旨义(含情感) 步骤: 第一步:析标题字词,联系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的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第二步:析标题修辞,联系文章的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来理解标题的引申义、象征义或比喻义。第三步:析背景、情感,联系作者情感,文章主题,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琼,家世燕人。琼少勇鸷无赖,为盗。事败,将磔于市,暑雨创溃,伺守者稍怠,即掣钉而遁。事王审琦,太宗尹京邑,知其材勇,召置帐下。太宗尝侍宴禁中,甚醉,及退,太祖送至苑门。时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从,琼左手执靮,右手执镫,太宗乃能乘马。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太宗即位,擢御龙直指挥使。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出为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会有龙骑亡命卒数十人,因知州臧丙出郊,谋劫其导从以叛。琼闻即白丙,趣还城,因自率从卒数十人,挟弓矢单骑追捕,至榆林村,及之。贼入村后舍,登墙以拒。贼首青脚狼者注弩将射琼,琼引弓一发毙之,遂悉擒送于州。端拱初,出为单州防御使,改贝州部署。二年,召还。故事,廉察以上入朝,始有茶药之赐,至是特赐琼焉。三月,授踪付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范延召辈始加观察使,不得与琼比。出为并州马步军都部署,时潘美亦在太原,旧制,节度使领军职者居上,琼以美旧臣,表请居其下,从之。景德中,车驾北巡。时前军已与敌接战,上欲亲临营垒,或劝南还,琼曰:“敌师已老,陛下宜亲往,以督其成。“上悦,即日进幸澶渊。明年,以罢兵,料简兵卒诸班直十年者出补军校,年老者退为本班剩员。琼进曰:“此非激劝之道,宿卫岂不劳乎?”自是八年者皆得叙补焉。未几,以久疾求解兵柄,授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三年冬,疾甚,上欲亲临问之,宰相不可,乃止。卒,年七十二,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高琼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B. 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C. 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D. 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邑,即京城,与京师、京都同义。文中京邑指宋朝国都开封,张衡《东京赋》中“京邑翼翼”,指东汉都城洛阳。 B. 擢,指选拔或提升官职,类似的升、陟等表示官员升职,谪、迁等表示降职,调、徙等指调动官职。 C. “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 廉察,文中指官职。廉,与“察”同义,即考察、视察。唐以后也用于对观察使之类职务的简称。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琼尽心为主,得到太祖赏识。宋太宗任京兆尹时,侍宴酒醉,高琼为之执住缰绳马镫,太宗才得以乘马,太祖因此对他很是赏识。 B. 高琼勇敢擅射,榆林一箭擒贼。在许州任职时,得知贼人谋划劫迫之事,便护送臧丙还城,并亲率士卒追捕,直至榆林村,紧急之际,一箭击毙贼首。 C. 高琼担任要职,为人谦逊有礼。高琼回京,加官受赏,异于众人,按照旧制,他的官职应在潘美之上,但因潘美是老臣,他便上书位其下。 D. 高琼通晓军务,进言屡被采纳。宋军北伐之时,高琼力劝皇帝亲临遭渊,鼓舞士气,后又向皇帝进言激劝兵士的道理,意见都被采纳。 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顾琼等壮之,因赐以控鹤官衣带及器帛,且勖令尽心焉。 (2)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苏武传》) 【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太祖见高琼等人认为他们壮猛,于是赐给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们尽心侍奉太宗。 (2)你本是汉朝臣子,不顾恩德道义,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要见你干什么?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题,“琼与军中鼓吹”是“留”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AC项;“琼”是“首率所部见行在”的主语,不可断开,排除B项。在结合本句大概意思“等到征讨幽蓟时,适逢车驾兼程还交,留高琼与军史乐队殿后,当时六班扈从都没跟上,只有高琼最先率领部队出现在皇帝停驻地,太宗很高兴,特别慰劳他。”句子可以断开为:及讨幽蓟,属车驾倍道还,留琼与军中鼓吹殿后,六班扈从不及,琼首率所部见行在,太宗大悦,慰劳之。故选D。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B项,“迁表示降职”错。迁:改官。有升迁、降职、平调三种情况,左迁特指贬官。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便护送臧丙还城”错误,原文是“琼闻即白丙,趣还城”,意思是“高琼获悉此情后即告诉臧丙,劝他还城”,并未护送他还城。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有:(1 )顾,看、见;壮,形容词移动用法,认为……壮猛;因,于是;勖,勉励;“且勖令尽心焉”省略宾语“他们”,即“且勖令之尽心焉”,且勉励让他们尽心侍奉太宗。(2)汝为人臣子,判断句,为,作为;恩义,恩德道义;畔,通“叛”,背叛;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为,做,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我要见你干什么。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高琼,家族世代为燕州人。少时勇猛无赖,做强盗,事情败露后,将在市上受磔刑,暑天下雨使伤口溃烂,趁看守稍有松懈,他便掣断锁钉逃遁。后跟随王审琦,宋太宗任京兆尹时,得知他能干勇敢,便召来安置在帐下。太宗曾陪侍宋太祖在宫中宴饮,大醉,至退席时,宋太祖送到苑门。当时高琼与戴兴、王超、李斌、桑赞都随从太宗,高琼左手抓住马缰绳,右手执马镫,太宗才能乘马。太祖见高琼等人认为他们壮猛,于是赐给控鹤官的衣带及器物布帛,且勉励他们尽心侍奉太宗。太宗即位,升为御龙直指挥使。等到征讨幽蓟时,适逢车驾兼程还交,留高琼与军史乐队殿后,当时六班扈从都没跟上,只有高琼最先率领部队出现在皇帝停驻地,太宗很高兴,特别慰劳他。出任许州马步军都指挥使。恰逢有数十个亡命的龙骑兵卒,趁着知州臧丙出游城郊时,图谋威逼劫迫他的前导和随从人员叛乱。高琼获悉此情况后即告诉臧丙,催促他还城,于是亲自率领数十个随从将士,带着弓箭独自骑马追捕叛兵,至榆林村,才追上他们。叛贼进入村后民舍,登在墙头抗拒。外号青脚狼的叛贼首领正搭弩要射高琼,高琼拉弓一射便将他击毙,于是将他们全部捕送到许州城。端拱初年,出任单州防御使,后改贝州部署。端拱二年,召还京师。依先例,廉察以上的官吏入朝,才有茶药赏赐,到这一次却特例赏赐高琼。三月后,诏授高琼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归义军节度使,而范廷召这些人才开始加授观察使,不能跟高琼相比。后又出任并州马步军都部署,当时潘美也在太原,旧制规定,节度使兼任军职者位处在上位,而高琼却因为潘美是老臣,特上表请求让自己位居其下,被允许。景德年间,皇帝乘车北巡。当时前军已与敌人接战,皇帝要亲临战营,有人劝皇上南回,高琼则说:“敌军已疲惫,陛下应亲往前线,以督勉将士,杀敌成功。”皇上很高兴,当天亲临澶渊。第二年,因为停战,精简兵卒,凡守边十年以上的出补军校之职,年老的退为本班剩员。高琼上奏说:“这不是激励将士的方法,宿卫边疆,难道不劳苦吗?”从此,凡戍边八年的也可得到叙用。不久,因久病在身请求解除兵权,于是改任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景德三年冬,高琼病危,皇上想要亲临慰问,宰相不同意,才作罢。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赠侍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馆娃宫①怀古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观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②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①馆娃宫:坐落于苏州灵岩山上,为吴王宠幸西施而建。②姑苏麋鹿:吴败越后,相传越王将西施献于吴王,吴王悦,伍子胥谏吴王,吴王不听,伍子胥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佳人已去、宫墙依旧,物是人非,引人叹息,首联即定下怀古伤今的基调。 B.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如今馆娃宫的荒凉衰败,与往昔形成对比。 C. 颈联中“空”在句中的作用与“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相似。 D. 诗歌前三联侧重描写馆娃宫的遗迹,最后一联侧重抒情,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1)这两句诗是说麋鹿如今真的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语言而伤怀。(2)诗人运用“姑苏麋鹿”这一典故,追怀伍子胥对吴王夫差的谏言,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3)借古讽今,告诫当世的统治者莫要沉迷奢靡的生活。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B项,“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错误,没有听觉。故选B。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答题时一般先简单的翻译或描述诗句的内容,然后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语概括诗句的内容,如是景物描写概括特征,最后结合诗句中的词语、手法和注释等内容分析诗句表达的情感。答题时首先概括大意“麋鹿的确在姑苏台上漫游闲荡,应该为当时伍子胥预言而伤怀”,然后分析手法,根据注释②可见是姑苏麋鹿的典故,借典故抒情,吐露朝代兴废、世事无常的感慨。从标题“怀古”看,应是借古讽今,告诫当世的统治者莫要沉迷奢靡的生活。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写刘裕北伐时驰骋疆场,所向披靡的气势。 (3)柳永《望海潮》“_________”写杭州户口的繁庶;“_______”写钱塘江的广阔无边。 (4)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手法,写音乐急切粗重的句子是“_______“;写音乐婉转流畅的句子是“__________”。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翻卷浪花,宛如堆堆白雪的奇丽壮观景象。 【答案】 (1). 位卑则足羞 (2). 官盛则近谀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参差十万人家 (6). 天堑无涯 (7). 大弦嘈嘈如急雨 (8). 间关莺语花底滑 (9). 惊涛拍岸 (10). 卷起千堆雪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谀”“堑”“嘈”“莺”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戴上虚拟增强现实设备,马上置身于历史影像现场;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出现各种兵马俑的立体造型……在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各类新技术令人___________,各种作品琳琅满目。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数字阅读无疑将加大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数字阅读不断普及,很多人难免担优:当人们花更多时间“读屏”,传统的阅读方式是否会受到冲击?其实,数字阅读与纸质书阅读___________。据调查,2018年,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都保持高速增长。电子书便于携带,纸质书适合收藏,不同的特性,意味着在较长时间内,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都将相依共存。 真正需要追问的是,数字阅读时代,人们如何保持对知识的朴素追求,如何坚守对真理的执着向往?数字出版市场迅猛发展,难免___________,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 )。同时,对经典读物的转化,也是摆在数字出版行业面前的时代命题。利用数字出版的普及化优势,可以扩大经典读物的覆盖度,让经典抵达更多人群。 在数字阅读时代,文字可以“动”起来,但人们的阅读依然要深入思考,而不能___________,只有如此,思想的光芒才会依旧闪耀,经典的力量才能永久流传。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应接不暇 并驾齐驱 鱼龙混杂 浮光掠影 B. 应接不暇 并驾齐驱 泥沙俱下 走马观花 C. 目不暇接 并行不悖 泥沙俱下 浮光掠影 D. 目不暇接 并行不悖 鱼龙混杂 走马观花 18.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数字阅读无疑将加速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B.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问世,无疑使得数字阅读加大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C.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数字阅读无疑将加强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D. 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数字阅读无疑将加速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数字出版业的责任,是为读者提供优秀的数字阅读产品 B. 提供优秀的数字阅读产品,是读者对数字出版业的要求 C. 提供优秀的数字阅读产品,是数字出版业的责任和使命 D. 数字出版业要以为读者提供优秀的数字阅读产品为责任和使命 【答案】17. C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语境侧重于眼睛看不过来,应选“目不暇接”。并行不悖:同时进行,不相冲突。并驾齐驱: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语境侧重于说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不相冲突,应选“并行不悖”。泥沙俱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起。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语境是说数字出版市场迅猛发展,好的出版物和坏的出版物混杂在一起,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一般用来形容人,与语境不相符,应选“泥沙俱下”。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语境侧重于阅读,“浮光掠影”更合适。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中途易辙,前一句说“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问世”,还没说完,后一句话题变为“数字阅读无疑将加速推进全民阅读的深入发展”,可在前一句前面加上介词“随着”,让前一句变成状语; B项,“随着……使得……”连用,致使句子缺少主语;“加大推进……深入发展”搭配不当; C项,“加强推进……深入发展”搭配不当。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结合上文“数字出版市场迅猛发展,难免泥沙俱下,出版物质量参差不齐”,括号内应填写数字出版业应当做什么,而B项强调“读者”,排除B项;联系下文“对经典读物的转化,也是摆在数字出版行业面前的时代命”,考虑与下句的搭配,用“…… 是数字出版业的……”与后文“……也是摆在数字出版业的……”搭配最恰当,排除AD项。 故选C。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召有司案图 B. 拜送书于庭 C. 请毕今日之驩 D. 覆盖周密无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具体考查通假字。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文中的常见通假字,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 A项,“案”通“按”,察看,审察; B项,“庭”通“廷”,朝堂,朝廷; C项,“驩”通“欢”,欢聚。 故选D。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宁许以负秦曲 B. 宜皆降之 C. 且庸人尚羞之 D.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具体考查实词的活用。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实词活用特点,特别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结合选项快速判断。 A项,使动用法,使……承担; B项,使动用法,使……投降; C项,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D项,使动用法,使……相斗。 故选C 2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大臣亡罪夷灭者 A.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为降虏于蛮夷 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的能力。具体考查文言句式。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掌握标志,结合选项快速判断。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定语后置句,亡罪夷灭之大臣。 A项,定语后置句,留在汉之匈奴使; B项,被动句,“见……于”表被动; C项,状语后置句,“为降虏于蛮夷”即“于蛮夷为降虏”; D项,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故选A。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来,“996”一词在网上成了热搜,它代表当下许多上班族“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工作状态。对此,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有违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且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不应提倡,也有人认为这正是奋斗者该有的状态。 针对上述材料,你有何看法?请结合社会现实和自身理解,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 这段时间,996成为热点话题,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的负责人相继就996发表看法。所谓996,是指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如何看待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加班文化、员工权利与企业治理,引发全社会的广泛讨论。 进行理性的分析之前,需要在价值观层面澄清一个误解,即对996有争议,并不是不想奋斗、不要劳动。今天,从梦想改变命运的个体,到在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负重前行的企业,再到我们这个正在进行复兴冲刺的民族,都仍然需要奋斗精神、需要艰辛劳动。没有人不懂“不劳无获”的道理。但崇尚奋斗、崇尚劳动不等于强制加班。苦干是奋斗,巧干也是奋斗;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也是奋斗。因此,不能给反对996的员工贴上“混日子”“不奋斗”的道德标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诉求。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企业都面临生存考验,企业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缓解焦虑的方法不是让员工加班越多越好。强制推行996,不仅解决不了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难题,也会助长“磨洋工”的顽疾。从企业家和创业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身上的极限奋斗精神是可贵的,但要考虑到普通员工的位置不同,强制灌输996的加班文化,不仅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傲慢,也不实际、不公平。事实上,这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把加班长短作为激励手段,这肯定是最简便易行的方法,但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996引发的讨论,是一个反思互联网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的契机。 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表明,劳动供给并不总是与薪酬和收入成正比,因为当薪酬和收入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人们会更愿意享受高收入下的闲暇时间。随着中国的人均GDP逐步接近1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诉求,不再是温饱时期的拼命工作赚钱,而是需要有在工作之外获得更多价值,发现兴趣、陪伴家人、寻找意义。随着中国逐步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行业逐步进入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下半场,企业治理也更需要树立结果导向、效率导向,进行更加文明、高效和人性化的时间安排。事实上,更加弹性的工作机制,比强制的996更能激发员工自发的工作热情,从而也能让企业更好挖掘人力资源潜能。 因此,正确打开996话题的方式,不是要不要奋斗拼搏,而是如何更好地去奋斗拼搏。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仍然需要奋斗与拼搏,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人们的“美好生活”具有更广阔的内涵,从而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完善企业治理、设计激励机制。我们不是要在工作与其他有价值的事情之间做二选一的排他选择,而是要在兼顾的基础上让员工更好地去工作。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只有那些能够做好平衡兼顾的企业,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 有人把中国的经济奇迹称之为“勤劳革命”,正是中国人的勤劳与奋斗,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推动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奋斗与拼搏,仍将是我们这个快速前进社会的主题词。而996的讨论则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作文。首先阅读并分析材料。第一句话解释了“996”的含义,第二句话写了人们对“996”的看法。有人批评,理由是这种现象有违劳动法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且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有人赞成,理由是这正是奋斗者该有的状态。考生可选择其中一种看法立意,也可以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本题考查思辨能力,很多事看似矛盾,实则并不是非此即彼,比如否定这种做法的并不是反对奋斗,而是提倡从企业长远利益与员工身心健康角度考虑,考生可据此提出如何更好的奋斗;赞成这种做法的,考生也可从这个角度分析,奋斗不应以身心健康为代价。写作时一定要立足当前国情,分析996存在的原因、背景、效果等,由这种现象折射出人们目前的生存状态,反映出中国人时下的精神状态写出深度。无论如何立意,考生一定要在文章中反映出自己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写出对问题的深度解析,并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参考立意: ①奋斗不等于时间的堆积; ②没有时间保证,何谈奋斗; ③时间不可少,效率价更高; ④为生活留白; ⑤自由孕育价值/创意/效率; ⑥奋斗,才能享有更多自由;等等 结构层次: 拟一个标题《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996》,首先概述材料,指出996成为热点话题。接着澄清对996有争议,并不是不想奋斗、不要劳动。然后分析企业强制推行996并不是好办法。再分析中国国情,随着中国的人均GDP逐步接近1万美元左右,人们对“美好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诉求,启发企业管理者思考如何激发员工积极性。最后总结正确打开996的方式,平衡兼顾。996的讨论启示我们:未来中国的活力,将来自于快乐地去劳动,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参考素材: 1、“996”等工作制属于超时间、超负荷劳动,违反生理规律,对员工身体的损害非常大,会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令员工不堪重负,容易诱发疾病,增加猝死风险。事实上,近年来不时有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创业者、员工因长期超时加班,身体被严重透支,而发生意外猝死的悲剧事件,引发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对“996”等工作制予以强烈谴责。 2、在许多人眼里,一个普通职员抗拒996是有罪的,连这种想法都不能有。因为你一旦这么想了,就意味着懒惰、松懈、混吃等死。 这也是近两年的主流价值观,专注传递的一种焦虑。 “年轻不996,什么时候996”,“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你有什么资格不努力?”“你的同龄人都年薪百万了,你还在群里抢红包。”…… 你一定看过类似的文章,读起来铿锵有力,或让人雄赳赳、气昂昂,或让人羞愧难当,恨不得一头撞死。 逻辑和语句乍看没问题,但细细一想,同龄人年薪百万,跟我抢不抢红包有什么关系,我就爱抢红包,不行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这个时代对成功的定义,似乎只剩下“拼命赚钱”四个字。 3、996不是奋斗的代名词,它更多涉及法律与利益层面的问题。奉劝有心推动996常态化的人们:请在法律框架下,老老实实拿利益说事,不要用那么多高大上的说词混淆视听,而是切实拿出能让劳动者心甘情愿和企业同甘共苦的利益保障制度。 4、有人需要更多的钱,宁愿多加班,牺牲一些健康和陪伴家人的时间;有人需要更多空闲,宁愿工资少一点也要选择加班少的工作。 人们的心中自有其价值排序,自有其取舍。那些希望通过司法部门“管一管”,什么都想要的人,非蠢即坏。 那些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没得选择”,只能在加班中等待猝死的人,大概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吧,可以看看塞利格曼的《活出最乐观的自己》来治愈一下。 6、企业由自己控制,盈亏自负,企业主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形式,进行管理。员工有选择或不选择996的自由,可以选择跳槽离开。如果因为找不到更好的下家而赖着不走,那要另当别论。而况,还有另一部分可以适应996的“奋斗者”。如果强制取消996,反而损害这部分人的权益。人家家里八口人等米下锅,人家每天工作如鱼得水涨经验,满满快乐成就感,你凭什么不让人家加班! 7、现在很多人,每天宁愿花费很多时间去刷着抖音、微博,看朋友圈,浏览B站各种各样的视频,却很少愿意去花时间去完整看一本书。因为前者很少要去思考,会很容易地提供给你一种短期的快感,让你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关于奋斗的话题也是如此,很少有人再会去提奋斗这个词,因为你奋斗努力的周期会很长,期间会很艰辛,过程会痛苦,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获得你想要的结果,然而只要不努力那一定会很舒服,可以过得很安逸。正如那句话讲的:努力的痛苦是短暂的,不努力习的痛苦是长久的,但更多的人更愿意被动承受后者,而不是主动尝试前者。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