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 A. 罗伯特·虎克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B.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C.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D.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但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A错误;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B正确;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正确; D、细胞学说认为,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正确。 故选A。 2.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极少,作用也比大量元素小 B.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C. 除糖类外,细胞中的有机物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D. 碳是占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较少,但作用也非常重要,A错误; B、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B正确; C、脂肪的元素组成也只有有C、H、O三种元素,C错误; D、人体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错误。 故选B。 3.在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膜的基本支架分别为( ) A. 糖类、脂质、核酸 B. 蛋白质、磷脂、核酸 C. 蛋白质、核酸、磷脂 D. 核酸、蛋白质、糖类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在生物体内,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膜结构的基本支架为磷脂,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若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该成分是( ) A. 糖蛋白 B. 磷脂 C. 糖脂 D. 脂蛋白 【答案】A 【解析】 【详解】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该成分加入双缩脲试剂处理后出现紫色,说明其含有蛋白质;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该成分加入斐林或班氏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说明其含有还原糖。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成分为糖蛋白,故选A。 5.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图中序号与其所示化合物正确对应的是( ) A. ①脂蛋白 B. ②脂肪酸 C. ③胆固醇 D. ④糖蛋白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为糖蛋白,A错误; B、②为磷脂分子,参与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错误; C、胆固醇可以参与构成动物细胞膜,如图中的③,C正确; D、④为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6.在植物细胞中被称为“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内质网 D. 叶绿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有90%以上来自线粒体,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车间”,A错误; B、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B错误; C、内质网是蛋白质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C错误; D、叶绿体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把无机盐转变成有机物,是“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D正确。 故选D。 7.细胞核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核膜是双层膜,含两层磷脂分子,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不同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存在的两种形态 C.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核膜是双层膜,含四层磷脂分子, A错误;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存在的两种形态,B错误;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核孔实现了细胞内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信息交流,D错误。 故选C。 8.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红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B.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 C. 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的差值 D. 红细胞在0.9%的生理盐水中会吸水甚至破裂 【答案】D 【解析】 【详解】A、哺乳动物的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A正确; B、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时,因动物细胞无细胞壁限制,故红细胞一般会因持续吸水而涨破,B正确; C、渗透吸水或失水都取决于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C正确; D、0.9%的生理盐水与红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相当,红细胞形态基本不变,D错误。 故选D。 9.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欧文顿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的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 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 科学家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最初欧文顿通过对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的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罗伯特森提出的暗-亮-暗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统一结构,B正确;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认为细胞膜能够流动是因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C正确; D、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并未构建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D。 10.图是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以该运输方式进入人体红细胞的物质是( ) A. 水 B. 苯 C. 葡萄糖 D. 氨基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A错误; B、苯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B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C正确; D、氨基酸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11.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b” B. 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物像模糊,轻轻地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再观察 C. 标本染色较深,观察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D. 若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被观察的细胞面积放大了400倍 【答案】C 【解析】 【详解】A、显微镜所成的是倒像,“p”在显微镜下应该是“d”,A错误; B、先用低倍镜观察,先调粗准焦螺旋再调细准焦螺旋,将图像调整清楚后才能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继续进行观察,B错误; C、当标本颜色较深时,可调亮视野,这时应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C正确; D、若目镜为10×,物镜为40×,则被观察的细胞直径放大了400倍,D错误。 故选C。 12.下列关于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都是核酸 B. 遗传物质都是DNA,且都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 C. 都能进行细胞呼吸,而且细胞呼吸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 系统的边界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A错误; B、真核生物中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而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 C、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C错误; D、细胞边界为细胞膜,它的基本支架为磷脂分子,都具有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D。 13.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a代表C、H、O、N B. 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C. ①过程在核糖体上完成 D. d表示氨基酸排列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部分蛋白质还含有S等元素,A错误; B、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b),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形成的肽键数(c)=氨基酸的数目(b)—肽链的条数,B错误; C、①过程为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场所是核糖体,C正确; D、蛋白质结构决定功能,d表示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D错误。 故选C。 14.一条肽链的分子式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产生了图中的3种氨基酸。据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1个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产生2个谷氨酸 B. 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 C. 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个游离的氨基和4个游离的羧基 D. 3种氨基酸合成一分子C22H34O13N6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90 【答案】A 【解析】 【详解】A、设分子式为C22H34O13N6 的多肽链中含有谷氨酸X个,根据氧元素守恒(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可得关系式4X+2(6-X)=13+5,解得,X=3,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一个C22H34O13N6分子是由6个氨基酸脱去5分子水形成的六肽化合物,B正确; C、构成分子式为C22H34O13N6的3种氨基酸的R基中均不含氨基、只有谷氨酸的R基中含有羧基(每个谷氨酸的R基中含有1个羧基),所以1个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游离的氨基数=肽链数=1个,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三个谷氨酸)R基中含有的羧基数=1+3=4个,C正确; D、合成1个C22H34O13N6分子同时将产生5个水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8×5=90,D正确。 故选A。 15.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B. 细胞核内的核酸只含脱氧核糖,细胞质中的核酸只含核糖 C. DNA和RNA虽都能携带遗传信息,但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 D. 组成DNA的碱基与组成RNA的碱基不完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DNA病毒中只含有DNA一种核酸,不含有RNA,A错误; B、细胞核中和细胞质中都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DNA中含有脱氧核糖,RNA中含有核糖,B错误; C、两者的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都是磷酸二酯键,C错误; D、组成DNA的碱基与组成RNA的碱基不完全相同,DNA特有的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D正确。 故选D。 16.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类在细胞内有些作为能源物质,而有些是结构成分 B. 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C. 蔗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麦芽糖是纤维素的水解产物之一 D.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是组成脂质的单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A、糖类在细胞内有些作为能源物质(如葡萄糖),而有些是结构成分(如纤维素参与构成细胞壁),A正确; B、相对于糖类而言,脂肪含有的C、H比例更多,故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消耗的氧更多,产能多,B错误; C、麦芽糖是淀粉的水解产物之一,纤维素的水解产物无麦芽糖,C错误; D、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不是组成脂质的单体,D错误。 故选A。 17.图所示是人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有些b起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性激素 B. e彻底水解的产物有4种 C. d中具有运输脂质功能的物质为维生素D D. a指糖类,有的能水解,有的不能水解 【答案】D 【解析】 【详解】A、b为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A错误; B、e为RNA,其彻底水解产物有核糖、磷酸基团和4种含氮碱基,共6种,B错误; C、d中具有运输脂质功能的是固醇中的胆固醇,C错误; D、a指糖类,有的能水解(二糖和多糖),有的不能水解(单糖),D正确。 故选D。 18.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B. 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 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D. 在人的一生中,细胞内的自由水可作为良好的溶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外界溶液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下降,A正确; B、骨骼和牙齿中的钙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叶绿素中的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 C、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如NaHCO3,C正确; D、细胞内的自由水可作为良好的溶剂,也可参与很多生化反应,D正确。 故选B。 19.细胞各种膜性结构间相互联系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关于膜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泌蛋白的释放、质壁分离和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体现了膜流 B. 细胞生物均能发生膜流现象 C. 膜流的方向只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D. 膜流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泌蛋白的释放通过细胞膜的胞吐,变形虫的变形运动都体现膜流,质壁分离是细胞失水导致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分离,与膜流无关,A错误; B、只有具备生物膜系统的真核生物才能发生膜流现象,B错误; C、胞吐膜流的方向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而胞吞膜流的方向则相反,C错误; D、膜流由于是各种膜结构相互联系转化,可以将物质通过具膜小泡运输,可参与细胞不同结构间或细胞内外的物质转运,D正确。 故选D。 20.经过实验测得衣藻DNA在细胞中分布如下:84%在染色体上,14%在叶绿体中,1%在线粒体中,1%游离在细胞质中。这些数据说明( ) A. 衣藻是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B. 衣藻DNA的载体是染色体 C. 衣藻细胞染色体中的DNA对细胞质中的DNA有控制作用 D. 衣藻染色体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AB、衣藻含有染色体,故为真核生物,且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染色体是衣藻DNA的主要载体,此外线粒体等部位也有分布,A正确、B错误; CD、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及染色体DNA与细胞质DNA的关系,C、D错误。 故选A。 21.图为高等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在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也有,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组成 B. 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结构②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 C. RNA和蛋白质穿过结构③的方向相同 D. ④、⑤处的核糖体均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结构①为中心体, 常见于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是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周围物质构成的,A错误; B、②为高尔基体,具有单层生物膜结构,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活动有关,B正确; C、RNA是由细胞核穿过③(核孔)到细胞质,与蛋白质穿过结构③的方向相反,C错误; D、④、⑤处的核糖体均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D错误。 故选B。 22.下列关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 B. 以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不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C.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可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细胞质接近无色 D. 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观察和计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而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其形态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也具有大液泡,以其为材料也能观察到质壁分离, B错误;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含线粒体,线粒体经健那绿染液染色后呈蓝绿色,可与周围接近无色的细胞质形成对比,便于观察,C正确; D、在新鲜黑藻小叶装片中可进行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但因叶绿体不是固定而是游动的,故不可以计数,D错误。 故选C。 23.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腺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一般不发达 B. 生物膜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 C. 生物体内所有的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D.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固醇类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A错误; B、真核细胞内能够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结构是细胞骨架,B错误; C、组成生物膜系统主要是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膜,并非所有膜结构都参与构成生物膜(如小肠黏膜),C错误; D、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D正确。 故选D。 24.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请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S1等于S2 B. 图中半透膜不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 C. 渗透平衡时,单位时间内透过半透膜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多于渗出的水分子数 D. 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达渗透平衡时液面差同样为△h 【答案】B 【解析】 【详解】A、达到平衡时,两液面高度不同,漏斗内液面高,因此S1>S2,A错误; B、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或动物的细胞膜,差别是:生物膜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有选择透过性)而半透膜不能,B正确; C、当渗透作用达到平衡时,水分子进出半透膜的速率相同,液面保持稳定,C错误; D、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则渗透作用不会发生,D错误。 故选B。 25.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时,乙溶液的渗透压大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B. 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 C. 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可能左移 D. 6分钟时,乙溶液中的细胞是死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A点时,细胞失水达到最大值,此时乙溶液的渗透压与细胞液的渗透压相等,A错误; 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先失水,说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10分钟后开始吸水,说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B正确; C、若适当增加乙溶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程度加大,复原的时间相对较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C错误; D、10分钟后乙溶液中的细胞仍可吸水复原,故6分钟时细胞仍是活的,D错误。 故选B。 26.利用荧光素双醋酸酯(FDA)染色法测定动物细胞的活力,其基本原理是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经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积累在细胞内并能发出绿色荧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低渗溶液 B. FDA通过胞吞方式进入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C. 荧光素分子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 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细胞活力呈正相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实验中配制的FDA溶液是一种高渗溶液,进而通过顺浓度梯度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错误; B、根据题意 “FDA本身无荧光,可自由通过细胞膜”,说明FDA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错误; C、“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荧光素,并积累在细胞内能产生绿色荧光”,说明荧光素在细胞内,不能扩散出细胞,C错误; D、细胞内酯酶分解产生积累在细胞内的荧光素,绿色荧光的强度越强,则酶活性越高,所以绿色荧光的强度与原生质体的活力呈正相关,D正确。 故选D。 27.图中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图乙是物质跨膜运输相关的曲线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甲中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Ⅰ→Ⅱ B. 甲中物质B是载体蛋白,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氨基酸 C. 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有关 D. 乙中曲线②Q点时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一定是载体蛋白数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质A物质的跨膜运输能逆浓度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乙中,曲线②反映出物质进入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说明物质运输方式与A相同,Ⅰ侧含有糖蛋白,代表膜外,如果物质A进入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Ⅰ,A错误; B、图中物质B指的是载体蛋白,该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有关,C正确; D、曲线②表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力,因此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和能量,D错误。 故选C。 28.用相同的完全培养液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在二者的吸水率几乎相同的情况下,72小时后原培养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发生了如表的变化(表中数据为72小时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分析表能得出的结论是( ) K+ Mg2 Ca2+ SiO42- 水稻 17.0 105 117 19.5 番茄 19.1 85 59.6 118 A. 不同植物对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是相同的 B. 不同植物吸水和吸收离子是两个绝对独立的过程 C. 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 D. 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42-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实验结束时,不同植物实验结束后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占实验开始时的百分比的变化不同,说明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要量是不同的,A错误; B、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吸水和吸收离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B错误; C、不同植物吸收各种离子的比例不同是由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造成的,C错误; D、由表格中数据可知,与番茄相比,水稻实验结束时与起始时的比值,SiO42-低,Ca2+高,说明水稻对水稻对SiO42-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D正确。 故选D。 29.一种聚联乙炔细胞膜识别器已问世,它是通过物理力把类似于细胞膜上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物质镶嵌到聚联乙炔囊泡中,组装成纳米尺寸的生物传感器。它在接触到细菌、病毒时可以发生颜色变化,用以检测细菌、病毒。这类被镶嵌进去的物质很可能含有 A. 磷脂和蛋白质 B. 多糖和蛋白质 C. 胆固醇和多糖 D. 胆固醇和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详解】A、细胞膜上磷脂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脂蛋白没有识别功能,A错误; B、细胞膜上的糖类和蛋白质在一起构成的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功能,因此被镶嵌的物质很可能是多糖和蛋白质,B正确; C、胆固醇和多糖都不具有识别功能,C错误; D、细胞膜上的胆固醇没有识别功能,D错误。 故选B。 30.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可来自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等。图为Na+、葡萄糖进出小肠上皮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图10中物质跨膜运输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相伴随 B. Na+从小肠上皮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C.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主动运输 D. Na+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以及葡萄糖从小肠上皮细胞到组织液均为被动运输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可判断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与Na+ 从肠腔到小肠上皮细胞是经由同一载体蛋白进行的,两者相伴随,A正确; B、Na+从上皮细胞→组织液,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正确; 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运输,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也需要能量,C错误; D、Na+从肠腔→上皮细胞、葡萄糖从上皮细胞→组织液,都是高浓度进入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均为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 31.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据图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若①为氨基酸,则其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氨基酸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形成肽链,形成肽链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若②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则②是______________,其在人体中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3)若③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_____________,其在组成成分上与RNA不同之处体现在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4)若④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能将其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_____________,用该染液染色时,冲洗浮色要用酒精,这是因为酒精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脱水缩合 (3). 核糖体 (4). 糖原 (5). 肌肉细胞和肝脏 (6). DNA (7). 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8). 苏丹Ⅲ (9). 能溶解苏丹Ⅲ 【解析】 【详解】(1)若①为氨基酸,则其结构通式为;氨基酸之间可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肽链; (2)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是糖原;糖原在人体细胞中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 (3)细胞内生物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DNA与RNA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有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是核糖,此外DNA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RNA特有的碱基是U(尿嘧啶); (4)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黄色;因苏丹Ⅲ能溶于酒精,故可用酒精冲洗浮色。 32.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将叶片研磨液用离心法进行分离: 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体S1; 第二次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层液体S2; 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层液体S3; 最后一次离心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 请分析实验结果,根据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符号(S1~S4和P1~P4): (1)叶片细胞结构与蓝藻细胞相比,最主要的区别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2)含RNA最多的部分是________。 (3)含DNA的细胞器存在于________。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P1 (2). S1 (3). S1、 P2、S2、P3 (4). S1、S2、S3、P4 【解析】 【详解】(1)叶片为真核细胞,蓝藻为原核生物,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在于有无成形的细胞核,该结构存在于P1; (2))RNA在植物细胞中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但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因为题目明确指出将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沉淀物P1中含细胞核,故含RNA最多的部分是S1; (3))RNA在植物细胞中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对应S1、 P2、S2、P3; (4))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可存在于S1、S2、S3、P4。 33.图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据图回答: (1)若图中c、d分别是叶绿体膜和线粒体膜,则它们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g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____________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图中f在分泌蛋白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膜面积发生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膜使真核细胞区室化。对新陈代谢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2). d 内膜向内腔折叠成嵴 (3). 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 (4). 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5). 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前后基本保持不变 (6). 减少彼此干扰,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解析】 【详解】(1)叶绿体膜通过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扩大膜面积,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成嵴增大膜面积; (2)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b、g分别是核膜、细胞器膜、细胞膜;细胞膜(g)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图中f为高尔基体膜,在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先接受来自内质网的囊泡,再通过“出芽”将囊泡运送至细胞膜,故其膜面积先增大后减小,前后基本保持不变; (4)生物膜使真核细胞区室化,可以减少彼此干扰,保证化学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 34.某同学进行图所示的实验,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在乙图所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实验,探究蔗糖的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 增添的实验材料: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试管、滴管、水浴锅等。 (1)请完善继续实验的简要步骤: ①向a、b两管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形管至适宜温度,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_______________,5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预测实验现象并做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说明______; ②如果a、b两管液面高度差增大,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答案】 (1). 等量蔗糖酶溶液 (2). a、b两管液面高度变化 (3). 适量且等量的斐林试剂 (4). 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5). 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或只有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 【解析】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个:①蔗糖被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物质的量浓度增加,a、b两管液面高度差会进一步的增加,如果差值增大,则说明能透过,否则不能。②若葡萄糖和果糖能通过半透膜,则a侧有葡萄糖和果糖的存在,可以用斐林试剂检测。 (1)①向a、b两管分别加入等量蔗糖酶溶液,水浴加热(或隔水加热)U型管至适宜温度,观察a、b两管内液面的变化。 ②吸取a、b两管内适量液体,分别加入A、B两试管中,并加入斐林试剂(60~65℃)水浴加热,观察A、B试管内有无砖红色沉淀。 (2)预测实验现象并作出结论: ①如果a、b两管内液面高度差缩小,且A、B试管内均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半透膜; ②如果a、b两管内液面高度差增大,且A试管内无砖红色沉淀、B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则蔗糖的水解产物不能通过半透膜。 35.图中甲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四种方式,乙、丙中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方式①和②的跨膜运输方式都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释放的能量,为什么?______。 (2)甲中方式③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________,其特点符合________图(填乙或丙),该图中出现BC段的主要原因是受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3)甲中方式④的运输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共同点是_____,该过程中物质穿过_____层膜。 【答案】 (1). 二者都是顺物质的浓度梯度进行的 (2). 主动运输 (3). 丙 (4). 载体蛋白数量 (5). 都需要消耗能量 (6). 0 【解析】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甲中方式①和②的跨膜运输均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顺浓度梯度运输,故运输均不需要能量; (2)③进入细胞,需要载体和能量,是主动运输,可对应图丙;在一定范围内,主动运输的速率与O2浓度成正比,但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B点)后,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主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BC段); (3)甲中方式④的运输方式为胞吞,该方式与主动运输的共同点是均需要能量;胞吞过程中穿过0层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