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17-18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 在同一草场,牛和羊虽吃同样的草料,但牛肉和羊肉的味道却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 A. 牛羊肉中所含物质不同 B. 牛羊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C. 不同的DNA(基因)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 D. 牛和羊的祖先不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于牛、羊的遗传物质不同,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不同的蛋白质,所以C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遗传物质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 蒜黄和韭黄是在缺乏光照的环境下培育的蔬菜,对形成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 A. 环境因素限制了基因的表达 B. 两种均为基因突变 C. 叶子中缺乏形成叶绿素的基因 D. 黑暗中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植物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照,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故A正确;题目是在缺乏光照环境,证明这是环境光照的影响,而基因突变较少见,不符题意,故B错;整个植株所有细胞都含叶绿素基因,C错;D不能解释题意,错。‎ 考点:本题考查表现型、基因型和环境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3. 关于密码子的错误叙述是(  )‎ A. 能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为64个 B. 一种氨基酸可有多种对应的密码子 C. 同一种密码子在人和猴子细胞中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D. CTA肯定不是密码子 ‎【答案】A ‎【解析】终止密码子没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所以每种密码子并不都有与之对应的氨基酸,对应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A错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而密码子有64种,所以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种与之相对应的遗传密码,B正确;由于密码子的通用性,不同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所以信使RNA上的同一种密码子在人细胞中和小猴细胞中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C正确;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肯定没有T碱基,所以GTA肯定不是遗传密码子,D正确。‎ ‎【考点定位】密码子 ‎【名师点睛】遗传信息的翻译 ‎1、概念:在细胞质中,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这样的3个碱基成为1个密码子。‎ ‎3、反密码子:tRNA上与mRNA上密码子互补配对的3个碱基。‎ ‎4、tRNA:翻译过程中,将游离氨基酸运到核糖体上的RNA。‎ ‎5、翻译 ‎(1)场所: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主要)‎ ‎(2)模板:mRNA ‎(3)原料:20种氨基酸 ‎(4)碱基与氨基酸之间的关系:3个碱基(1个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 ‎(5)搬运工:tRNA(有反密码子)‎ ‎(6)过程 第一步:mRNA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俸结合,携带甲硫氨酸的tRNA通过与密码子AUC配对进入位点1。‎ 第二步:携带另一种氨基酸的tRNA以同样的方式进入位点2。‎ 第三步:甲硫氨酸与另一种氨基酸形成肽键而转移到位点2上的tRNA上。‎ 第四步:核糖体移动到下一个密码子,原来占据位点1的tRNA离开核糖体,占据位点2的tRNA进入到位点1,一个新的携带氨基酸的tRNA进入位点2,继续肽链的合成。重复步骤二、三、四,直到核糖体读取 mRNA的终止密码后,合成才停止。肽链合成后,被运送到各自的“岗位”,盘曲折叠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承担各项职责。‎ ‎(7)产物:多肽(蛋白质)‎ ‎4. 一个动物体内某种酶由150个氨基酸组成,在控制这个酶合成的基因中,核苷酸的最少个数是(  )‎ A. 300个 B. 450个 C. 600个 D. 900个 ‎【答案】D ‎【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某种酶由150个氨基酸组成,则控制这个酶合成的基因中所含核苷酸个数至少为150×6=900个.‎ ‎【考点定位】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5.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B. 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C. 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D. ③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答案】C ‎【解析】这种育种方法叫做单倍体育种,A项错误;过程③是植物组织培养,不经过受精作用,经此过程培育出的幼苗是单倍体,过程④是指使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最终培育出矮秆抗锈病的纯合子,故B、D项错误;由于染色体加倍得到的个体都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C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再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对各项进行分析判断。从新品种的流程可知,先杂交,后花药离体培养,再利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变为纯合子,属于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6. 在同一区域中生长着两种杜鹃花,在人工条件下,它们之间都可以杂交成功。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杂交,因为一种杜鹃花在6月初产生花粉,另一种在6月下旬产生花粉,这种现象属于 ( )‎ A. 优胜劣汰 B. 过度繁殖 C. 生殖隔离 D. 性状分离 ‎【答案】C ‎【解析】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而两种杜鹃花的花期不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则存在生殖隔离,故选C。‎ ‎7.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 B.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苗,筛选培育抗病毒新品种 C. 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D. 为了避免对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答案】B ‎【解析】用于大田生产的优良品种不一定是纯合子,如杂交水稻,A正确;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苗没有病毒,但不一定能抗病毒,B错误;诱变育种利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使得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可提高突变频率,加速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加速育种进程,C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所以必须年年制种,为了避免对三倍体无子西瓜年年制种,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D正确.‎ ‎【考点定位】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名师点睛】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可以不是纯合子,但在大田生产中只能生长一季,不能再作种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利用的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属于无性繁殖,培育的脱毒苗是指没有被病毒感染的,没有新品种产生.‎ ‎8. 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符的是 ( )‎ A. 施用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 B. 生物体所发生的变异都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D. 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答案】A ‎【解析】施用农药可淘汰不抗农药的害虫,让更多的具有抗农药的害虫保留下来,所以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A正确;生物体所发生的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种群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错误。‎ ‎【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名师点睛】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 ‎9.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 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 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答案】A ‎【解析】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其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优良变异类型,A项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形成新的基因,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能形成新的基因,B项错误;三倍体植物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三倍体无籽西瓜,C项正确;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诱变获得的突变体不可能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D项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育种 ‎10. 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 A. 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 B. 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 C. 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 D. 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造成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人工选择,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A是人工选择,可以;B是迁入,可以;C是自然选择,可以;D是自由交配,不可以。‎ 考点:本题考查造成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11. 下列都属于基因重组的选项是( )‎ ‎①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 ‎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③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⑤大肠杆菌细胞中导人了外源基因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C ‎【解析】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12. 人21号染色体上的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一段核苷酸序列)可作为遗传标记对21三体综合征作出快速的基因诊断。现有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儿,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其父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母亲该遗传标记的基因型为--。据此所作判断正确的是 ( )‎ A. 该患儿致病基因来自父亲 B. 卵细胞21号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了该患儿 C. 精子21号染色体有2条而产生了该患儿 D. 该患儿的母亲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症婴儿的概率为50%‎ ‎【答案】C ‎【解析】由父母和患儿的基因型可知,该患儿是异常精子(++)和正常卵细胞(-)结合的结果,故A、B错误,C正确。该患儿的母亲染色体数目正常,再生一个21三体综合征婴儿的概率很低,D错误。‎ ‎13. 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B. 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C. 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 D. 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所以该性状不能遗传,而无子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A正确;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其体细胞中可能会存在同源染色体,如四倍体个体形成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含有同源染色体,故B错误;转基因技术是通过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而不是直接导入,故C错误;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也不一定是遗传病,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和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4.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基因治疗就是去除生物体细胞中有缺陷的突变基因 B. 运载体上抗性基因的存在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表达进行检测 C. 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剪切目的基因和质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不同 D. 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的基因重组,但却产生了定向变异 ‎【答案】D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及操作工具,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本题的易错点是A选项,需要注意对基因治疗概念的理解。‎ ‎15. 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 A. 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 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 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D. 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答案】D ‎【解析】细胞代谢是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总称,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催化,而酶发挥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条件。稳态被破坏后,温度和pH等条件的改变,使酶促反应受到影响,从而使细胞代谢紊乱,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意义等基础知识,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16.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答案】D ‎【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使生命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A项正确;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pH,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项正确;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与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关,C项正确;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D项错误。‎ ‎17. 细胞与细胞之间可以通过信号物质进行信息传递(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信号物质是神经递质,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使突触后膜兴奋 B. 如果信号物质是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则其靶细胞可能是生殖器官上的细胞 C. 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 D. 若信号物质是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是肌肉细胞、垂体和下丘脑的细胞等 ‎【答案】A ‎【解析】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模兴奋或抑制,A错误;性激素可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B正确;信号物质的受体分布于细胞膜上,体现了细胞膜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C正确;甲状腺激素作用范围较为广泛,可以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名师点睛】常见的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的两种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 ‎18. 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 A. 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 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静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的静脉血管,即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再出血浆,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A、药液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后,直接作用于靶细胞,A错误;‎ B、吊针(静脉注射),药液首先进入静脉的血浆中,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液,直接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 C、静脉注射的药液将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 D、静脉注射药液首先进入的是血浆,D错误.‎ 故选:C.‎ ‎19. 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 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 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 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A正确;‎ B、神经递质有兴奋型和抑制型两种类型,因此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正确;‎ C、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也有递质存在,C错误;‎ D、突触包括轴突﹣树突型和轴突﹣胞体型,且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D正确.‎ ‎20. 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  )‎ A. 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B. 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C. 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 D. 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答案】A ‎【解析】神经细胞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 ‎【考点】神经细胞钠钾离子的浓度,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二、非选择题 ‎21. 以酒待客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有些人喝了一点酒就脸红,我们称为“红脸人”,有人喝了很多酒,脸色却没有多少改变,我们称为“白脸人”。乙醇进入人体后的代谢途径如下,请回答: ‎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是________;“红脸人”体内只有ADH,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有一种人既有ADH,又有ALDH,号称“千杯不醉”。就上述材料而言,酒量大小与性别有关吗?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3三体综合征是种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调查中发现经常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出患儿的概率增大。医院常用染色体上的一段短串联重复序列作为遗传标记(“+”表示有该标记,“-”表示无),对该病进行快速诊断。为了有效预防13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aBB或aaBb (2).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 (3). 无关,因为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4). 适龄生育、不酗酒、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图中信息准确判断“红脸人”的基因型;掌握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据图可知,乙醇脱氢酶的形成需要A基因;乙醛脱氢酶的形成需要b基因;“红脸人”体内只有乙醇脱氢酶,其基因型为A_B_,有四种,即AABB、AABb、AaBB、AaBb;“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 ‎(1)“白脸人”两种酶都没有,其基因型有两种,即aaBB、aaBb;“红脸人”体内只有ADH,能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因此这类人饮酒后血液中乙醛含量相对较高,毛细血管扩张而引起脸红。由此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因此酒量大小与性别无关。‎ ‎(3)由题意可知,经常过量饮酒者和高龄产妇,生出13三体综合征患儿的概率增大。所以为了有效预防13三体综合征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有适龄生育、不酗酒、产前诊断等。‎ ‎22. 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会被递质酶水解。已知A、B、C神经元分泌兴奋性神经递质,某人利用该结构完成了若干实验,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 (1)上述生理结构中有________个突触。 ‎ ‎(2)若正常情况下,刺激神经元A的神经纤维,则神经元B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获得多次兴奋,产生兴奋时膜内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_______变成_______。 ‎ ‎(3)若在突触间隙加入递质酶抑制剂,可使突触后膜处于________的状态。‎ ‎【答案】 (1). 3 (2). 可能 (3). 负电位 (4). 正电位 (5). 持续兴奋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分析题图: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图中神经元B与神经元C形成一个突触,神经元C与神经元A之间形成一个突触,神经元A与神经元B之间形成一个突触,共有3个突触。可据此答题。‎ ‎(1)由图可知,图中有3个突触。‎ ‎(2)正常情况下,刺激神经元A,兴奋可传到神经元B,然后在神经元B与神经元C这间循环传递,所以神经元B可获得多次兴奋;兴奋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3)若在突触间隙加入递质酶抑制剂,则递质发挥作用后不会被分解,可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23. 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原因是图中________的液体增多所致。‎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③ (2). 6 (3).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4). ③ (5). CO2、尿素 ‎【解析】【试题分析】‎ ‎ ‎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⑤为血细胞。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②血浆和③组织液。‎ ‎(2)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穿过的结构有:红细胞膜(1层膜)、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组织细胞膜(1层)、线粒体(2层膜),所以共穿过6层膜。‎ ‎(3)一般情况下,②血浆与③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少。‎ ‎(4)维持血浆渗透压的物质是血浆蛋白和无机盐,食用劣质奶粉后,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的渗透压降低,血浆的水分流向③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肝细胞代谢废物有二氧化碳,而且人体内的尿素也是在肝细胞内合成,然后运输到肾脏随尿液排出的,故B端与A端相比,明显增加的物质有二氧化碳、尿素等。‎ ‎24. 基因工程是在现代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有赖于微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运用,现在基因工程在动植物育种上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 ‎(1)图中A是________,最常用的是________;在基因工程中,需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才能完成剪接过程。‎ ‎(2)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移植成功,从分子水平上分析,进行基因工程的主要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说明了生物共用一套____________。‎ ‎(3)研究中发现,番茄体内的蛋白酶抑制剂对害虫的消化酶有抑制作用,导致害虫无法消化食物而被杀死,人们成功地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玉米这种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该基因导入金茶花叶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经培养长成的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将来产生的配子中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答案】 (1). 运载体 (2). 质粒 (3).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和DNA连接 (4). 不同生物的DNA结构基本形式相同 (5). 密码子 (6). 基因重组 (7). 目的基因已表达 (8). 不—定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结合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细胞质遗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操作步骤及应用;掌握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明确叶绿体DNA属于细胞质遗传。分析题图:图示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其中A为运载体;②表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表示筛选含有重组DNA的受体细胞并进行扩增。‎ ‎(1)分析图解,基因工程中需要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构建成重组质粒,因此图中A是运载体,最常用的运载体是质粒;图中“剪接”过程需要限制酶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还需要DNA连接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来接起来。‎ ‎(2)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结构(双螺旋结构)和化学组成相同,因此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能拼接成功;自然界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因此目的基因可在不同的生物细胞中正确表达。‎ ‎(3)将番茄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导入玉米体内,玉米获得了与番茄相似的抗虫性状,该过程利用了基因工程的技术,而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因此玉米这种变异的来源属于基因重组。‎ ‎(4)植株具备了抗病性说明已经产生了相应的蛋白质,从而获得新性状,即目的基因已经表达。如果把该基因导入叶绿体DNA中,叶绿体DNA存在于细胞质中,在配子产生过程中并不遵循遗传定律,所以将来产生的配子中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