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4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内阅读训练卷
第三单元 课内阅读训练卷 课文主题感悟(40 分) 一、观察的角度。(15 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苏轼在西林寺看庐山,从________看,山岭连绵起伏,从________ 看,山峰高高耸立,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庐山,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从诗中我们知道了从不同 的________去观察事物,就会对事物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诗人卢钺对 它们的评价是:梅须逊雪三分______________,雪却输梅一段 ________。作者是通过不同的感官的认识来评价的,前者是 __________觉方面,后者是__________觉方面。 3.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那是住宅的________, 旁边经过耙扫,收拾得很平坦的地方就是蟋蟀的________。屋子 里很简朴,清洁、干燥,很卫生。介绍蟋蟀的住宅,作者的观察 顺序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二、观察的方法。(16 分) 1.根据句意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8 分) A.抓特点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长期观察法 D.重点观察法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 的。( )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 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 (3)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时间,把 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 很卫生。( ) (4)不消说,它们的窝就应该是这样的——这就是家的大门啊!要不 然,这对燕子可怎么进它们的家呢?我当初骂雄燕子懒,看来是 冤枉它了。( ) 2.最近,我运用了____________观察法观察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8 分) 三、记录的方法。(9 分) 联系情境,选择恰当的记录的方法。 A.表格记录法 B.文字描述法 C.图文结合法 1.老师将大蒜浸在水里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每天观察大蒜的变化。 同学们准备好本子做记录,我认为采用( )是最合适的。 2.小明热衷于观察野外的动植物。这段时间,小明被树林里的一种 奇怪的植物迷住了。他用手机定期拍下植物的变化情况。要想让 他的好朋友对这种植物有更全面的了解,我建议小明用( )记 录观察的过程。 3.科学老师在实验室做了个有趣的实验,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为 了放学回家后能把实验的过程详细地讲给爸爸妈妈听,我准备用 ( )记录下来,免得忘记了细节。 经典片段分析(17 分) 四、课内阅读。 蟋蟀的住宅(节选)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 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 用它们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pū pù)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zuān zuàn)到土底下干.(gàn gān)活,如 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cháo zhāo) 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 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 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 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 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 来。 1.给选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 分) 2.“它用前足扒土”中“扒”的读音、意思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bā,抓住可依附的东西 B.pá,用耙使东西聚拢 C.bā,刨开,挖 D.pá,扒窃 3.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3 分) ( )地铺开 ( )地摆动 ( )地抛出 ( )的土块 ( )的蟋蟀 ( )的住宅 4.我能在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动作的词。从 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5 . 我 知 道 蟋 蟀 盖 房 子 是 在 ______ 季 。 它 盖 房 子 用 的 工 具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觉得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是 运用( )来观察蟋蟀盖房子的动作的。(A.抓特点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重点观察法)(3 分) 6.“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从这句话中,你 体会到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阅读拓展(18 分) 五、课外阅读。 逗人喜爱的黄燕 我们家养了一只小黄燕,黄色的羽毛,黑而小的眼睛,尖尖的嘴。 起初我对它并不在意,总觉得它有它的世界,我有我的天地。只是当 爷爷奶奶给它喂食的时候,偶尔看它两眼,因为我有好多事要做,才 懒得管它呢!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爷爷奶奶总是叫我去给小黄燕喂食。开始我 很是不耐烦,但经过一个多星期对小黄燕的喂养,我觉得在它身上好 像多了些什么似的。不知不觉地,我开始注意它,观察它了。 小黄燕除了吃小米外,还特别爱吃菜叶,而且动作很敏捷,吃饱 后,总是很悠闲地用它的小嘴梳理自己的羽毛。原来它也是那么爱整 洁。我不由自主地看了一下自己的身上,觉得有些惭愧,怪不得家里 人总是叫我注意个人卫生。我似乎明白了许多,开始爱我家的小黄燕 了。 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短促、时而悠扬的鸣叫声, 十分美妙动听。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 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心旷神怡,思绪万千,使 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是啊,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 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的,也会更加热爱生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 分) 偶然——( ) 内疚——( ) 灵敏——( ) 希望——( ) 2.读读文章最后一段,用“要是……会……也会……”写一句话。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明白了什么呢?选一选。 ( )(3 分) A.爷爷奶奶让“我”喂养小黄燕,是让“我”学会照顾这个小 动物。 B.小黄燕用自己的行动,让“我”学会了爱整洁。 C.小黄燕教“我”学会了做事要有耐心,不能急躁。 4.填空。(8 分) 小作者对小黄燕的态度经历了从____________到注意它、 ________它的过程。通过观察,小作者觉得小黄燕________。小 黄燕美妙动听的叫声,使小作者产生联想,从而得到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写作训练(25 分) 六、从下面的题目中选择你喜欢的写一篇文章。 1.题目:我喜爱的__________ 可以选择我们熟悉的一种植物或在植物园里观察到的一种植 物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观察要仔细,按一定的顺序描写,写出 其特点。 2.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小朋友喜欢养蚕,有的喜欢喂养金鱼, 还有的喜欢在家中养宠物。仔细观察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小动物, 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 400 字。 参考答案 一、1.正面 侧面 远处 近处 高处 低处 角度 2.白 香 视 嗅 3.大门 平台 外部 内部 二、1.(1)B (2)D (3)A (4)C 2.示例:抓特点 我家的小金鱼——黑黑 非常机灵,动作很 敏捷 只要我在水里放食物,反应最快,最先抢到食物的就是小金鱼 ——黑黑 三、1.A 2.C 3.B 四、1.pū√ zuān√ gàn√ cháo√ 2.C 3.倾斜 轻微 不断 较大 勤劳 宽敞 4.扒 搬 踏 推 铺 蟋蟀很勤劳,挖掘时的动作很协调 5.秋 它的前足、钳子和后足 C 6.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时间很长,由作者的不耐烦 可以看出蟋蟀很勤劳,建造房子很有耐心。 五、1.偶尔 惭愧 敏捷 愿望 2.示例:要是做到认真听讲,我们会学到很多知识,也会懂得 很多道理。 3.B 4.懒得管它 观察 很可爱 要是我们能够随时注意观察和了 解我们身边的事物,我们会得到很多知识和明白很多道理,也会更加 热爱生活 六、例文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