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课件(70张)(全国通用)
专题
二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第二篇 第二部分 高考综合大题
逐题突破
真题调研
洞察规律
热点题型一 以气相反应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栏目索引
热点题型二 物质性质与化学平衡的综合考查
真题调研
洞察规律
1.(2017·
全国卷
Ⅰ
,
28)
近期发现,
H
2
S
是继
NO
、
CO
之后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节神经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
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____(
填标号
)
。
A.
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
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
-
1
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
pH
分别为
4.5
和
2.1
D.
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2
1
答案
解析
√
解析
A
能:氢硫酸不能与
NaHCO
3
溶液反应,说明酸性:
H
2
S
H
2
CO
3
。
B
能:相同浓度时导电能力越强,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酸的电离程度越大,故可判断酸性:
H
2
S
<
H
2
SO
3
。
C
能:
pH
:
H
2
S>H
2
SO
3
,则
c
(H
+
)
:
H
2
S
”“
<
”
或
“
=
”
)
解析
温度升高,水的平衡物质的量分数增大,平衡右移,则
H
2
S
的转化率增大,故
α
2
>
α
1
。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
Δ
H
>0
。
>
>
2
1
③
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
H
2
S
转化率增大的是
___(
填标号
)
。
A.H
2
S B.CO
2
C.COS D.N
2
解析
A
项,充入
H
2
S
,、
H
2
S
的转化率反而减小;
B
项,充入
CO
2
,增大了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够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故
H
2
S
的转化率增大;
C
项,充入
COS
,平衡左移,
H
2
S
的转化率减小;
D
项,充入
N
2
,对平衡无影响,不改变
H
2
S
的转化率。
答案
解析
B
2.(2017·
全国卷
Ⅱ
,
27)
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1)
正丁烷
(C
4
H
10
)
脱氢制
1
-
丁烯
(C
4
H
8
)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C
4
H
10
(g)===C
4
H
8
(g)
+
H
2
(g)
Δ
H
1
已知:
②
C
4
H
10
(g)
+
O
2
(g)===C
4
H
8
(g)
+
H
2
O(g)
Δ
H
2
=-
119 kJ·mol
-
1
③
H
2
(g)
+
O
2
(g)===H
2
O(g)
Δ
H
3
=-
242 kJ·mol
-
1
2
1
反应
①
的
Δ
H
1
为
______ kJ·mol
-
1
。图
(a)
是反应
①
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
_______0.1(
填
“
大于
”
或
“
小于
”
)
;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
填标号
)
。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
D.
降低压强
+
123
AD
小于
2
1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用
②
式-
③
式可得
①
式,因此
Δ
H
1
=
Δ
H
2
-
Δ
H
3
=-
119 kJ·mol
-
1
-
(
-
242) kJ·mol
-
1
=+
123 kJ·mol
-
1
。由
(a)
图可以看出,温度相同时,由
0.1 MPa
变化到
x
MPa
,丁烷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x
<0.1
。由于反应
①
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因此
A
正确、
B
错误;
反应
①
正向进行时体积增大,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减小,因此
C
错误,
D
正确。
2
1
(2)
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
(
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
)
,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
(b)
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
(
氢气
)/
n
(
丁烷
)
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2
1
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
n
(
氢气
)/
n
(
丁烷
)
增大,逆
反应速率增大
2
1
解析
反应初期,
H
2
可以活化催化剂,进料气中
n
(
氢气
)
/n
(
丁烷
)
较小,丁烷浓度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大,丁烯转化率升高;随着进料气中
n
(
氢气
)/
n
(
丁烷
)
增大,原料中过量的
H
2
会使反应
①
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转化率下降。
(3)
图
(c)
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
590
℃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90
℃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答案
解析
2
1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碳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
链烃类
解析
590
℃
之前,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丁烯会更多,同时由于反应
①
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中会含有更多的丁烯。而温度超过
590
℃
时,
a
丁烯高温会裂解生成短碳链烃类,使产率降低。
2
1
热点题型一 以气相反应为载体的综合考查
1.
题型特点
这类试题往往以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知识为主题,借助图像、图表的手段,综合考查关联知识,关联知识主要有:
(1)Δ
H
符号的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应用盖斯定律计算
Δ
H
。
(2)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比较,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
)
。
(3)
平衡常数、转化率的计算,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用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解释。
高考必备
(4)
在多层次曲线图中反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与温度、压强、浓度的关系。
2.
解答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步骤
(1)
正确分析反应特点:包括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气体体积变化、反应的热效率。
(2)
明确外界反应条件:恒温恒容、恒温恒压、反应温度是否变化、反应物配料比是否变化。
(3)
结合图像或
K
与
Q
的关系,平衡移动原理等,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或结果。
(4)
结合题意,运用
“
三段式
”
,分析计算、确定各物理量的变化。
3.
分析图表与作图时应注意的问题
(1)
仔细分析并准确画出曲线的最高点、最低点、拐点和平衡点。
(2)
找准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对应数据。
(3)
描绘曲线时注意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4)
分析表格数据时,找出数据大小的变化规律。
典例剖析
解析
解题指导
分析反应特点:气体体积增大、放热反应
解析
因为生成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较大的反应,所以它们均可自发进行且热力学趋势大;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放热反应,所以降低温度、降低压强有利于提高丙烯腈的平衡产率;由生成丙烯腈的反应条件可知,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催化剂。
解题指导
考查反应的方向,要求从焓判据分析
结合反应特点直接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根据图像分析可知,丙烯腈产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可知最高点时恰好达到平衡,之前考虑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之后考虑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
包括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
解析
解题指导
解析
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反应刚开始进行,主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尚未达到平衡状态,
460
℃
以前是建立平衡的过程,故低于
460
℃
时,丙烯腈的产率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高于
460
℃
时,丙烯腈产率降低。
A
项,催化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若温度过高,活性降低,正确;
B
项,平衡常数的大小不影响产率,错误;
C
项,根据题意,副产物有丙烯醛,副反应增多导致产率下降,正确;
D
项,反应活化能的大小不影响平衡,错误。
解析
解题指导
直接观察图像可以得出理由和结论
解析
根据图像知,当
n
(
氨
)/
n
(
丙烯
)
约为
1.0
时,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根据化学反应
C
3
H
6
(g)
+
NH
3
(g)
+
O
2
(g)
==
=
C
3
H
3
N(g)
+
3H
2
O(g)
,氨气、氧气、丙烯按
1
∶
1.5
∶
1
的体积比加入反应达到最佳状态,而空气中氧气约占
20%
,所以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
1
∶
7.5
∶
1
。
经典精练
1.
二甲醚
(CH
3
OCH
3
)
可作为洁净的液体化石燃料,以
CO
和
H
2
为原料生产二甲醚主要发生以下三个反应:
2
1
编号
热化学方程式
化学平衡常数
①
CO(g)
+
2H
2
(g)
CH
3
OH(g)
Δ
H
1
=-
91 kJ·mol
-
1
K
1
②
2CH
3
OH(g)
CH
3
OCH
3
(g)
+
H
2
O(g)
Δ
H
2
=-
24 kJ·mol
-
1
K
2
③
CO(g)
+
H
2
O(g)
CO
2
(g)
+
H
2
(g)
Δ
H
3
=-
41 kJ·mol
-
1
K
3
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工艺的总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为
3CO(g)
+
3H
2
(g)
CH
3
OCH
3
(g)
+
CO
2
(g)
Δ
H
。该反应
Δ
H
=
_____________
,化学平衡常数
K
=
_________
(
用含
K
1
、
K
2
、
K
3
的代数式表示
)
。
答案
2
1
-
247 kJ·mol
-
1
解析
由盖斯定律可得,总反应
3CO(g)
+
3H
2
(g)
CH
3
OCH
3
(g)
+
CO
2
(g)
由
①×
2
+
②
+
③
相加可得,故
Δ
H
=
2Δ
H
1
+
Δ
H
2
+
Δ
H
3
,
K
=
·
K
2
·
K
3
。
解析
(2)
下列措施中,能提高
CH
3
OCH
3
平衡产率的有
______(
填字母
)
。
A.
使用过量的
CO B.
升高温度
C.
增大压强
D.
通入水蒸气
E.
改用高效催化剂
答案
2
1
AC
解析
由于
3CO(g)
+
3H
2
(g)
CH
3
OCH
3
(g)
+
CO
2
(g)
为正反应方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可知
A
、
C
两项正确。
解析
(3)
工艺中反应
①
和反应
②
分别在不同的反应器中进行,无反应
③
发生。该工艺中反应
③
的发生提高了
CH
3
OCH
3
的产率,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2
1
应
②
中的产物
H
2
O
,使反应
②
的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从而提高
CH
3
OCH
3
的产率
反应
③
消耗了反
(4)
以投料比
=
2
将
H
2
、
CO
通入
1 L
的反应器中,一定条件下发生反
应:
4H
2
(g)
+
2CO(g)
CH
3
OCH
3
(g)
+
H
2
O(g)
Δ
H
,其
CO
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压强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
填字母
)
。
A.
上述反应
Δ
H
>
0
B.
图中
p
1
<
p
2
<
p
3
C.
若在
p
3
和
316
℃
时,测得容器中
n
(H
2
)
=
n
(CH
3
OCH
3
)
,此时
v
正
<
v
逆
D.
若在
p
3
和
316
℃
时,起始时
=
3
,
则达到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小于
50%
2
1
答案
解析
C
解析
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
CO
的转化率降低,说明正反应方向为放热反应,
Δ
H
<
0
,
A
项错误;
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p
1
>
p
2
>
p
3
,
B
项错误;
根据反应式:
4H
2
(g)
+
2CO(g)
CH
3
OCH
3
(g)
+
H
2
O(g)
,按
=
2
,设
CO
的转化率为
α
,若在
p
3
和
316
℃
时,测得容器中
n
(H
2
)
=
n
(CH
3
OCH
3
)
,求出
α
(CO)
=
80%
>
50%,
反应逆向进行,
C
项正确;
若在
p
3
和
316
℃
时,起始时
=
3
,氢气的比例增大,
CO
的转化率应增大,
D
项错误。
2
1
2.
甲醇既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1)
已知反应
CO(g)
+
2H
2
(g)
CH
3
OH(g)
Δ
H
=-
99 kJ·mol
-
1
中的相关化学键键能如下:
2
1
化学键
H—H
C—O
C
≡
O
H—O
C—H
E
/kJ·mol
-
1
436
343
x
465
413
则
x
=
_____
。
1 076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反应
CO(g)
+
2H
2
(g)
CH
3
OH(g)
Δ
H
=-
99 kJ·mol
-
1
及表中数据可知,反应断键吸收的能量为
(
x
+
2
×
436) kJ
,成键放出的能量为
(3
×
413
+
465
+
343) kJ
=
2 047 kJ
,反应放出
99 kJ
的热量,则
2 047
-
(
x
+
2
×
436)
=
99
,
x
=
1 076
。
2
1
(2)
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
1 mol CO
与
2 mol H
2
发生反应:
CO(g)
+
2H
2
(g)
CH
3
OH(g)
Δ
H
1
<
0
,
CO
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
(
α
)
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
a
、
b
两点的反应速率:
v
(a)____(
填
“
>
”“
<
”
或
“
=
”
)
v
(b)
。
2
1
<
解析
a
、
b
两点处在同一条等温线上,
a
点的压强小于
b
点的压强,由于增大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则反应速率
v
(a)
<
v
(b)
。
答案
解析
②
T
1
___(
填
“
>
”“
<
”
或
“
=
”
)
T
2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
答案
<
CO(g)
+
2H
2
(g)
CH
3
OH(g)
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
CO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
T
1
<
T
2
③
在
c
点条件下,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
(
填字母
)
。
A.H
2
的消耗速率是
CH
3
OH
生成速率的
2
倍
B.CH
3
OH
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
C.
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CO
和
CH
3
OH
的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
2
1
答案
解析
BC
解析
H
2
的消耗速率在任何时候都是
CH
3
OH
生成速率的
2
倍,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A
项错误;
CH
3
OH
的体积分数不再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B
项正确;
该装置的容积可变,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是一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C
项正确;
CO
和
CH
3
OH
的物质的量之和保持不变
,
不能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
D
项错误
。
2
1
④
计算图中
a
点的平衡常数
K
p
=
__________(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
物质的量分数
)
。
1.6
×
10
-
7
解析
根据图中
a
点时
CO
的转化率是
0.5
,则有
CO(g)
+
2H
2
(g)
CH
3
OH(g)
起始
/mol 1 2 0
变化
/mol 0.5 1 0.5
平衡
/mol 0.5 1 0.5
CO
、
H
2
、
CH
3
OH
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
0.25
、
0.5
、
0.25
,平衡分压分别为
0.25
×
0.5
×
10
4
kPa
、
0.5
×
0.5
×
10
4
kPa
、
0.25
×
0.5
×
10
4
kPa
,所以
a
点
的平衡常数
K
p
=
=
1.6
×
10
-
7
。
2
1
答案
解析
(3)
利用合成气
(
主要成分为
CO
、
CO
2
和
H
2
)
合成甲醇,发生的主要反应如下:
Ⅰ
:
CO(g)
+
2H
2
(g)
CH
3
OH(g)
Δ
H
1
Ⅱ
:
CO
2
(g)
+
H
2
(g)
CO(g)
+
H
2
O(g)
Δ
H
2
Ⅲ
:
CO
2
(g)
+
3H
2
(g)
CH
3
OH(g)
+
H
2
O(g)
Δ
H
3
上述反应对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
1
、
K
2
、
K
3
,它们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则
Δ
H
1
____(
填
“
>
”“
<
”
或
“
=
”
)
Δ
H
3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
答案
<
由图可知,随着温度升
高,
K
2
增大,则
Δ
H
2
>
0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
Δ
H
3
=
Δ
H
1
+
Δ
H
2
,所以
Δ
H
1
<
Δ
H
3
热点题型二 物质性质与化学平衡的综合考查
1.
题型特点
此类试题以元素及化合物、化学平衡知识为主题,借助图像、图表的手段考查相关联的知识。主要考查点:
(1)
反应现象的描述。
(2)
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与电解池、陌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
化学键与反应的热效应计算、信息条件下速率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
K
sp
的计算。
(4)
平衡的影响因素、平衡移动与图像及相关原因的分析。
高考必备
2.
解题思路:四步突破物质性质与化学平衡综合题
典例剖析
例
(2016·
全国卷
Ⅰ
,
27)
元素铬
(Cr)
在溶液中主要以
Cr
3
+
(
蓝紫色
)
、
(
绿色
)
、
(
橙红色
)
、
(
黄色
)
等形式存在,
Cr(OH)
3
为难溶于水的灰蓝色固体,回答下列问题:
(1)Cr
3
+
与
Al
3
+
的化学性质相似,在
Cr
2
(SO
4
)
3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直至过量,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蓝紫色溶液变浅,同时有灰蓝色沉淀生成,
最后沉淀逐渐溶解形成绿色溶液
答案
解析
解析
由于
Cr
3
+
与
Al
3
+
的化学性质相似,所以
Cr(OH)
3
也具有两性,根据题目信息,则可知在
Cr
2
(SO
4
)
3
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先生成灰蓝色沉淀
Cr(OH)
3
,并逐渐增多,随着滴加
NaOH
溶液的过量,灰蓝色沉淀
Cr(OH)
3
逐渐溶解并生成绿色
溶液。
(2)
和
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1.0 mol·L
-
1
的
Na
2
CrO
4
溶液中
c
( )
随
c
(H
+
)
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Na
2
CrO
4
溶液中的转
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
的平衡
转化率
______(
填
“
增大
”“
减小
”
或
“
不
变
”
)
。根据
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
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__
。
③
升高温度,溶液中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
Δ
H
______0(
填
“
大于
”“
小于
”
或
“
等于
”
)
。
增大
答案
解析
1.0
×
10
14
小于
解析
由图可知,随着溶液酸性增大,溶液中
c
( )
逐渐增大,说明
逐渐转化为
,则
的平衡转化率逐渐增大,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
2H
+
+
H
2
O
;
由图中
A
点数据
,
可知
:
c
( )
=
0.25 mol·L
-
1
、
c
(H
+
)
=
1.0
×
10
-
7
mol·L
-
1
,
则进一步可知
c
(
)
=
1.0 mol·L
-
1
-
2
×
0.25 mol·L
-
1
=
0.5 mol·L
-
1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计算出该转化
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1.0
×
10
14
;
升高温度
,
溶液中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
说明
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该反应的
Δ
H
小于
0
。
(3)
在化学分析中采用
K
2
CrO
4
为指示剂,以
AgNO
3
标准溶液滴定溶液中的
Cl
-
,利用
Ag
+
与
生成砖红色沉淀,指示到达滴定终点。当溶液中
Cl
-
恰好完全沉淀
(
浓度等于
1.0
×
10
-
5
mol·L
-
1
)
时,溶液中
c
(Ag
+
)
为
__________mol·L
-
1
,此时溶液中
c
( )
等于
_________mol·L
-
1
(
已知
Ag
2
CrO
4
、
AgCl
的
K
sp
分别为
2.0
×
10
-
12
和
2.0
×
10
-
10
)
。
5
×
10
-
3
2.0
×
10
-
5
答案
解析
解析
根据
K
sp
(AgCl)
=
c
(Ag
+
)·
c
(Cl
-
)
=
2.0
×
10
-
10
,可计算出当溶液中
Cl
-
恰好完全沉淀
(
即浓度等于
1.0
×
10
-
5
mol·L
-
1
)
时,溶液中
c
(Ag
+
)
=
2.0
×
10
-
5
mol·L
-
1
,然后再根据
K
sp
(Ag
2
CrO
4
)
=
c
2
(Ag
+
)·
c
( )
=
2.0
×
10
-
12
,又可计算出此时溶液中
c
( )
=
5
×
10
-
3
mol·L
-
1
。
(4)
+
6
价铬的化合物毒性较大,常用
NaHSO
3
将废液中的
还原成
Cr
3
+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经典精练
1.
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
O
3
对海水中
I
-
的氧化。某科学小组进行
O
3
与含
I
-
溶液反应的相关研究。
(1)O
3
将
I
-
氧化生成
I
2
的过程由
3
步反应组成:
①
I
-
(aq)
+
O
3
(g)===IO
-
(aq)
+
O
2
(g)
Δ
H
1
②
IO
-
(aq)
+
H
+
(aq)
HIO(aq)
Δ
H
2
③
HIO(aq)
+
I
-
(aq)
+
H
+
(aq)
I
2
(aq)
+
H
2
O(l)
Δ
H
3
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O
3
氧化
I
-
生成
I
2
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解析
2
1
O
3
(g)
+
2I
-
(aq)
+
2(H
+
)(aq)
==
=I
2
(aq)
+
H
2
O(l)
+
O
2
(g)
Δ
H
=
Δ
H
1
+
Δ
H
2
+
Δ
H
3
解析
将所给的三个反应进行加和:
①
+
②
+
③
,可得总反应:
2I
-
(aq)
+
O
3
(g)
+
2H
+
(aq)
==
=I
2
(aq)
+
O
2
(g)
+
H
2
O(l)
Δ
H
=
Δ
H
1
+
Δ
H
2
+
Δ
H
3
。
2
1
(2)O
3
在水中易分解,一定条件下,
O
3
的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
t
)
如
右
表所示。已知:
O
3
的起始浓度为
0.021 6 mol·L
-
1
。
2
1
答案
解析
pH
t
/min
T
/
℃
3.0
4.0
5.0
6.0
20
301
231
169
58
30
158
108
48
15
50
31
26
15
7
①
在
30
℃
、
pH
=
4.0
条件下
,
O
3
的分解速率为
__________
mol·L
-
1
·min
-
1
。
1.00
×
10
-
4
=
1.00
×
10
-
4
mol·L
-
1
·min
-
1
;
②
pH
增大能加速
O
3
分解,表明对
O
3
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
_____
。
解析
pH
增大,则
OH
-
浓度增大,
pH
增大能加速
O
3
分解,表明对
O
3
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
OH
-
;
OH
-
pH
t
/min
T
/
℃
3.0
4.0
5.0
6.0
20
301
231
169
58
30
158
108
48
15
50
31
26
15
7
2
1
答案
解析
③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
O
3
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
________(
填序号
)
。
a.40
℃
、
pH
=
3.0
b.10
℃
、
pH
=
4.0
c.30
℃
、
pH
=
7.0
2
1
答案
解析
b
<
a
<
c
pH
t
/min
T
/
℃
3.0
4.0
5.0
6.0
20
301
231
169
58
30
158
108
48
15
50
31
26
15
7
2
1
解析
由表中数据可知,
40
℃
、
pH
=
3.0
时,所需时间在
31
~
158 min
之间;
10
℃
、
pH
=
4.0
时,所需时间>
231 min
;
30
℃
、
pH
=
7.0
时,所需时间<
15 min
,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
b
<
a
<
c
。
(3)I
2
在
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I
2
(aq)
+
I
-
(aq)
(aq)
测得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图甲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
填序号
)
。
A.
反应
I
2
(aq)
+
I
-
(aq)
(aq)
的
Δ
H
>
0
B.
利用该反应可以除去硫粉中少量的碘单质
C.
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苯,平衡不移动
D.25
℃
时,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
KI
固体,平衡常数
K
小于
680
2
1
答案
解析
B
解析
由图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
Δ
H
<
0
,
A
项错误;
碘单质难溶于水,而
I
2
与
I
-
形成
而溶于水,可以达到除去少量碘的目的,
B
项正确;
加入苯,苯萃取溶液中的碘单质,这样水中碘的浓度变小,平衡向左移动,
C
项错误;
加入
KI
固体,平衡向右移动,但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物质的浓度无关,故加入少量
KI
固体,平衡常数
K
不变,
D
项错误。
2
1
(4)
将
I
2
溶于
CCl
4
中,得到紫红色的溶液,再加入一定浓度的
KI
溶液,现象如图乙所示:
①
上层溶液中含碘元素的微粒有
_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示
)
。
2
1
答案
解析
②
由实验现象可推测关于
I
2
溶解性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1
答案
解析
在此温度下,
I
2
在
KI
溶液中
的溶解度比在
CCl
4
中大
解析
由实验现象可推测出在此温度下,
I
2
在
KI
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
CCl
4
中大。
2.
利用废碱渣
(
主要成分是
Na
2
CO
3
)
处理硫酸厂尾气中的
SO
2
可制得无水
Na
2
SO
3
(
成品
)
,其流程如下:
(1)
若欲利用废碱渣充分吸收
SO
2
,则
“
吸收塔
”
内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2
1
解析
(2)
处理过程中,要通过检验
“
吸收塔
”
排放出的尾气是否含有
SO
2
来确定其是否达标。实验室中欲模拟检验尾气中的
SO
2
,可以选用的试剂有
____(
填序号
)
。
a.
澄清石灰水
b.
硝酸酸化的
Ba(NO
3
)
2
溶液
c.
盐酸酸化的
BaCl
2
溶液
d.
品红溶液
bd
答案
解析
2
1
解析
检验
SO
2
,尾气中有
CO
2
,因而
a
项不可以;
b
项中
HNO
3
可将
SO
2
氧化为
H
2
SO
4
,可与
Ba
2
+
反应产生沉淀;
c
项,无明显变化;
d
项中品红溶液是检验
SO
2
的特征试剂。
答案
解析
2
1
0.63
答案
解析
2
1
(4)
右
图所示为亚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则上述流程中的
“
结晶
”
方法是
_________ (
填
“
蒸发结晶
”
或
“
降温结晶
”
)
,图中
a
点所示分散系类别为
______________
。
蒸发结晶
(
悬
)
浊液或胶体
解析
目的获取无水
Na
2
SO
3
,由图像可知
60
℃
后为无水
Na
2
SO
3
,因而应采取
“
蒸发结晶
”
。
由图像信息可知,
a
点为过饱和溶液,若结晶时析出晶体颗粒直径超过
100 nm
则为浊液,若在
1 nm
~
100 nm
之间,则形成胶体。
答案
2
1
(5)
仅用
BaCl
2
和
H
2
O
2
的混合溶液难以检出
“
成品
”
中的
,原因是
“
成品
”
中含有某种杂质阴离子,该杂质阴离子是
______(
填化学式
)
;实验室中常用如下方法检验
:
答案
解析
2
1
已知
25
℃
时,部分钡盐的
K
sp
数值如下表:
BaCO
3
BaSO
4
BaSO
3
BaS
2
O
3
5.1
×
10
-
9
1.1
×
10
-
10
8.4
×
10
-
7
1.6
×
10
-
5
若
“
溶液
A
”
中
浓度为
0.01 mol·L
-
1
,且为杂质阴离子浓度的
10
倍,则向其中加入等体积
0.01 mol·L
-
1
BaCl
2
溶液充分反应后
c
(Ba
2
+
)
=
________ mol·L
-
1
,向
“
溶液
B
”
中滴入
BaCl
2
和
H
2
O
2
的混合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
10
-
4
2
1
设
BaSO
3
溶解产生的
c
(Ba
2
+
)
=
x
,
x
x
+
5
×
10
-
3
则
x
·(
x
+
5
×
10
-
3
)
=
8.4
×
10
-
7
解得
x
=
7
×
10
-
4
mol·L
-
1
。
注意白色沉淀
A
加少量盐酸,所得溶液
B
为
NaHSO
3
,
H
2
O
2
将
氧化为
,从而产生
BaSO
4
沉淀,即可写出方程式。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