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题 专项版解析汇编 生物——20 现代生物科技(教师版)
专题20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3)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 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 C.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图中看出①是去掉植物细胞壁,②是用紫外线诱导染色体变异,③融合形成杂种细胞。 【详解】 A、过程1是获得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细胞壁分解,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将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故过程②通过紫外线照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B正确; C、灭活的病毒诱导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物理法、化学法,C错误; D、实验最终将不抗盐的普通小麦和抗盐的偃麦草整合形成耐盐小麦,说明耐盐小麦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难点是对过程②的分析,考生需要结合题干中的信息作答。 2.(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14)经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注入囊胚,通过胚胎工程的相关技术可以获得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实验小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促性腺激素处理雌鼠可以获得更多的卵子 B.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C.胚胎移植前要检查胚胎质量并在囊胚或原肠胚阶段移植 D.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②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 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2、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受精。 【详解】 A、促性腺激素可以使雌鼠超数排卵,获得更多的卵子,A正确; B、精子只有获能后才能完成受精,故体外受精前要对小鼠的精子进行获能处理,B正确; C、胚胎移植通常选择囊胚期之前的阶段,如桑椹胚或囊胚阶段,C错误; D、转基因技术可以定向改造小鼠的基因,所以遗传改造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以通过转基因等技术获得,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基本知识,考生需要识记基本操作,D项中需要结合基因工程的目的进行解答。 3.(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23)小鼠胚胎干细胞经定向诱导可获得多种功能细胞、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为获得更多的囊胚,采用激素注射促进雄鼠产生更多的精子 B.细胞a和细胞b内含有的核基因不同,所以全能性高低不同 C.用胰蛋白酶将细胞a的膜白消化后可获得分散的胚胎干细胞 D.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出的各种细胞都需在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即囊胚期的内细胞团)。 2、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丁酰环腺苷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详解】 A、为了获得更多的囊胚,可以采用激素促进成熟雌性个体超数排卵,然后将卵细胞从母体内取出,在试管内与人工采集的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培育成胚胎,A错误; B、细胞a和细胞b是由同一个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故核基因相同,B错误; C、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从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中获得胚胎干细胞,首先必须用胰蛋白酶处理内细胞团,分解细胞间的胶原蛋白等,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C错误; D、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在5% CO2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以维持培养液的pH,D正确。 故选ABC。 4.(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1)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作为核移植受体细胞的是去核的( ) A.卵原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体细胞核移植过程: 【详解】 在克隆哺乳动物过程中,通常选择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去核卵母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即次级卵母细胞。 故选C。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在应用基因工程改变生物遗传特性,进而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方面,中国科学家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 资料一:人类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致使环境不断恶化。王成树等从黄肥尾蝎中克隆出一种神经毒素基因AalT,将其导入能寄生在许多害虫体内的绿僵菌中,增强绿僵菌致死害虫的效应,可有效控制虫害大规模爆发。 资料二:小麦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极具毁灭性的农业真菌病害。王宏伟、孔令让等从长穗偃麦草中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将Fhb7导入小麦,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从而避免小麦赤霉病大规模爆发。 资料三:疟疾由受疟原虫感染的雌按蚊通过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王四宝等从几种微生物中克隆出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将它们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AS1中。在按蚊肠道内,AS1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因AS1可在按蚊亲代和子代种群中扩散,所以在含AS1工程菌按蚊的群落中,疟疾传播一般可被阻断。 11.(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的关键要素。关于上述资料中涉及的目的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来源:必须从动物、植物或微生物的基因组文库中直接获取 B.作用:上述基因表达产物一定影响防治对象的生长或存活 C.转化:均可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应用:只有将目的基因导入防治对象才能达到生物防治目的 12.在利用种间关系进行生物防治的措施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施用绿僵菌工程菌减少虫害,不改变绿僵菌与害虫之间存在寄生关系 B.引入Fhb7增强小麦的抗菌性,目的是调节真菌对植物的寄生能力 C.AS1工程菌分泌的多种表达产物不改变AS1与按蚊之间存在共生关系 D.使AS1工程菌分泌多种表达产物杀灭疟原虫,目的是调节按蚊对人的寄生能力 【答案】 11.B 12.D 【解析】 【分析】 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 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 2、生物的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一起,彼此创造有利的生活条件,较之单独生活时更为有利;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旦分离,双方都不能正常地生活。寄生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前者称寄生物,后者称寄主。大都为一方受益,一方受害,甚至引起寄主患病或死亡。 11. A、目的基因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或是人工合成,A错误; B、资料一中神经毒素基因AalT导入绿僵菌中可以增强绿僵菌致死害虫的效应,资料二中Fhb7基因导入小麦,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资料三,将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AS1中,AS1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因此上述基因表达产物一定影响防治对象的生长或存活,B正确; C、基因AalT导入绿僵菌中可用感受态细胞法,Fhb7基因导入小麦可用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基因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AS1中可用感受态细胞法,C错误; D、要想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不一定要将目的基因导入防治对象,如资料一,可将目的基因导入能寄生在多种害虫体内的绿僵菌中,如资料三,可将目的基因导入按蚊的肠道共生菌AS1中,这种方法同样可以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D错误。 故选B。 12. A、导入AalT基因的绿僵菌只是增强了致死害虫的效应,没有改变绿僵菌与害虫之间存在的寄生关系,A正确; B、Fhb7基因导入小麦后,其表达产物可减轻赤霉菌对小麦的感染,调节了真菌对植物的寄生能力,B正确; C、AS1工程菌分泌的基因表达产物可杀灭疟原虫,并不会改变AS1与按蚊之间存在的共生关系,C正确; D、使AS1工程菌分泌多种表达产物杀灭疟原虫,目的是阻断疟疾的传播,不会改变按蚊对人的寄生能力,D错误。 故选D。 6.(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1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 B.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 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推测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 D.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热变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病毒)、化学方法(聚乙二醇PEG)、物理方法(离心、 震动、 电刺激)。某些病毒如:仙台病毒、副流感病毒和新城鸡瘟病毒的被膜中有融合蛋白,可介导病毒同宿主细胞融合,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因此可以用紫外线灭活的此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详解】 A、有的病毒经灭活处理后,可用于细胞工程中介导动物细胞的融合,如灭活的病毒, A正确; B、适当增加机体内参与免疫的细胞数量与活性,可以参与免疫调节中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尽可能杀死更多的病毒,可提高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抵御能力,B正确; C、在某人的分泌物中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病毒浸入细胞后大量繁殖,病毒从细胞中释放出来,不能说明该病毒的增殖不依赖于宿主细胞,C错误; D、用高温高压处理病毒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原因之一是病毒的蛋白质在高温高压下,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肽链松散,发生了变性,D正确。 故选C。 7.(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24)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则一定有利于该重组质粒进入受体并保持结构稳定 B.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抗盐植物获得2个稳定遗传转基因品系,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抗盐和抗除草剂不抗盐。表明一定是抗盐性的改变与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入无关 C.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某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其DNA检测均含目的基因,抗性鉴定为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表明一定是前者表达了抗性蛋白而后者只表达抗性基因RNA D.已知不同分子量DNA可分开成不同条带,相同分子量的为一条带。用某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完全酶切环状质粒后,出现3条带。表明该质粒上一定至少有3个被该酶切开的位置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中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 【详解】 A、若受体大肠杆菌含有构建重组质粒时用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则该酶会对进入受体的重组质粒进行切割,不利于其保持结构稳定,A错误; B、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抗盐植物,获得了抗除草剂抗盐品系和抗除草剂不抗盐品系,不抗盐品系的产生可能是转入的抗除草剂基因插入到抗盐基因内,影响其表达造成,B错误; C、转基因植物中均含抗除草剂基因,但存在抗除草剂和不抗除草剂两种植株,前者表达了抗性蛋白,后者可能抗除草剂基因未转录出mRNA,或转录出的mRNA未能翻译成蛋白质,C错误; D、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环状质粒后,出现3条带,即3种不同分子量DNA,因此环状质粒上至少有3个酶切位点,D正确。 故选D。 8.(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38)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前必须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该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以小鼠甲的脾脏为材料制备单细胞悬液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筛选。图中筛选1所采用的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使用该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图中筛选2含多次筛选,筛选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要使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 (3)选择培养基 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够生存 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 (4)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培养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筛选1指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筛选2指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详解】 (1)实验前给小鼠甲注射病毒A,是为了诱导小鼠甲产生能够分泌抗病毒A抗体的B淋巴细胞。 (2)取小鼠的脾脏,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单个细胞,加入培养液可以制成单细胞悬液。 (3)图中筛选1需要用到选择培养基,只有杂交瘤细胞可以存活。筛选2是为了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过程要用到抗原抗体杂交,故筛选所依据的原理是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 (4)获得能产生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后,可以在体外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或在小鼠的腹腔中进行培养,使杂交瘤细胞大量增殖。 【点睛】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用到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9.(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38)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回答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问题: (1)在植树造林时,一般认为,全部种植一种植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与混合种植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相比,按照种植一种植物方式所构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模式,其做法是收集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再施用到农田中。施用有机肥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在有机肥料的形成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组分中的________。 (3)在污水净化过程中,除发挥污水处理厂的作用外,若要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铜、镉等金属元素,请提供一个方案:_______________。 【答案】(1)低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2)改善了土壤结构;培育了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分解者 (3)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②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③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④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⑤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详解】 (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的复杂程度,种植一种植物,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过少,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所谓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或不受损害的能力。 (2)由于有机肥料中有机物较多,故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土壤微生物、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分解人畜粪便、枯枝败叶中的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属于分解者。 (3)利用生物来回收污水中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种植能吸收这些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再从植物中回收金属。 【点睛】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以及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及生态恢复工程的实例,掌握生态农业的意义,能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答题。 10.(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Ⅲ)·38)W是一种具有特定功能的人体蛋白质。某研究小组拟仿照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思路,制备一种膀胱生物反应器来获得W,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中需要使用的工具酶有________________。步骤②和③所代表的操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步骤④称为________________。 (2)与乳腺生物反应器相比,用膀胱生物反应器生产W的优势在于不受转基因动物的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的限制。 (3)一般来说,在同一动物个体中,乳腺上皮细胞与膀胱上皮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DNA所含的遗传信息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原因是_________。 (4)从上述流程可知,制备生物反应器涉及胚胎工程,胚胎工程中所用到的主要技术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 显微注射 体外培养 胚胎移植 (2)性别、年龄 (3)相同 两种上皮细胞都是体细胞,且来源于同一个受精卵 (4)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解析】 【分析】 1、膀胱反应器有着和乳腺反应器一样的优点:收集产物蛋白比较容易,不会对动物造成伤害。此外,该系统可从动物一出生就收集产物,不论动物的性别和是否正处于生殖期。膀胱生物反应器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从尿中提取蛋白质比在乳汁中提取简便、高效。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3、分析题图可知,步骤①为将W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步骤②为将重组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显微注射法;步骤③为体外培养;步骤④为胚胎移植。 【详解】 (1)由分析可知,步骤①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使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再由DNA连接酶连接粘性末端,形成重组表达载体;步骤②为显微注射;步骤③为体外培养;步骤④为胚胎移植。 (2)与乳腺生物反应器相比,用膀胱生物反应器生产W,可从动物一出生就收集产物,不受动物的性别和年龄的限制。 (3)在同一动物个体中,乳腺上皮细胞与膀胱上皮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其细胞核中染色体DNA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 (4)由分析可知,步骤③为体外培养,步骤④为胚胎移植,均属于胚胎工程。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和操作步骤,掌握胚胎工程各项技术的相关细节,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2020年山东省高考生物试卷(新高考)·25)水稻胚乳中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所占比例越小糯性越强。科研人员将能表达出基因编辑系统的DNA序列转入水稻,实现了对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Wx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定点编辑,从而获得了3个突变品系。 (1)将能表达出基因编辑系统的DNA序列插入Ti质粒构建重组载体时,所需的酶是______, 重组载体进入水稻细胞并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 (2)根据启动子的作用推测,Wx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改变影响了______,从而改变了 Wx基因的转录水平。与野生型水稻相比,3个突变品系中Wx基因控制合成的直链淀粉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___ (填:发生或不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为检测启动子变化对Wx基因表达的影响,科研人员需要检测Wx 基因转录产生的mRNA (Wx mRNA)的量。检测时分别提取各品系胚乳中的总RNA,经_____过程获得总 cDNA。通过PCR技术可在总cDNA中专一性的扩增出 Wx基因的cDNA,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各品系Wx mRNA量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据图推测糯性最强的品系为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转化 (2)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识别和结合 不发生 编码直链淀粉合成酶的碱基序列中不含启动子 (3)逆转录(或:反转录) 引物是根据Wx基因的一段已知序列设计合成的(或:引物能与Wx基因的cDNA特异性结合) (4)品系3 品系3的Wx mRNA最少,控制合成的直链淀粉合成酶最少,直链淀粉合成量最少,糯性最强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获取目的基因(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化学合成法);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包括: (1)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驱动目的基因的转录;(2)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基因;(3)终止子:位于基因的尾端,其作用使转录在需要的地方停止;(4)标记基因: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植物、动物、微生物):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称为转化。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DNA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技术、抗原抗体杂交)。 【详解】 (1)将目的基因与Ti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要限制酶的切割,将目的基因插入载体时需要DNA连接酶的连接,重组载体进入水稻细胞并在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叫做转化。 (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如果启动子序列改变将会影响RNA聚合酶与之结合和识别,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在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是基因中编码区,编码区中不包括启动子序列,因此直链淀粉合成酶的基因碱基序列中不含有启动子,因此3个突变品系中Wx基因中控制合成直链淀粉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发生改变。 (3)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为逆转录,利用PCR技术扩增Wx基因的cDNA,需要以Wx基因合成的引物,这样引物能够在总cDNA中与Wx基因的cDNA特异性结合,从而利用PCR扩增技术转移性扩增出Wx基因的cDNA。 (4)识图分析可知,图中品系3的Wx基因的mRNA的含量最少,那么合成的直链淀粉酶最少,直链淀粉合成量最少,因此该水稻胚乳中含的直链淀粉比例最小,糯性最强。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和操作步骤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识记并理解基因工程中工具酶的种类和作用,把握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过程,理解启动子的功能和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结构,这是该题考查的难点;把握PCR扩增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引物的作用,这是突破第(3)问的关键。 12.(2020年天津高考生物试卷)某植物有A、B两品种。科研人员在设计品种A组织培养实验时,参照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见下表)进行预实验。 品种B组织培养阶段 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 生长素浓度(μmol/L) Ⅰ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m1 n1 Ⅱ诱导形成幼芽 m2 n2 Ⅲ诱导生根 m3 n3 据表回答: (1)Ⅰ阶段时通常选择茎尖、幼叶等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在Ⅰ、Ⅱ、Ⅲ阶段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________________阶段。 (3)为确定品种A的Ⅰ阶段的最适细胞分裂素浓度,参照品种B的激素配比(m1>2.0),以0.5 μmol/L为梯度,设计5个浓度水平的实验,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应设为________μmol/L。 (4)Ⅲ阶段时,科研人员分别选用浓度低于或高于n3 μmol/L的生长素处理品种A幼芽都能达到最佳生根效果,原因是处理幼芽时,选用低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选用高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________。 (5)在________阶段用秋水仙素对材料进行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 【答案】(1)细胞分化程度低,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2)Ⅰ、Ⅱ、Ⅲ (3)m1+1.0 (4)浸泡法(长时间处理) 沾蘸法(短时间处理) (5)Ⅰ 【解析】 【分析】 愈伤组织是由一团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在组织培养中,条件适宜就会分化成各种组织。如果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会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分化出根和茎叶;细胞分裂素太多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生长素用量太多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而当生长素少,细胞分裂素也不多时,则愈伤组织继续生长,不发生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有选择表达的现象,据此分析。 【详解】 (1)在诱导愈伤组织形成时,通常采用茎尖、幼叶做外植体,因为这些部位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达,容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2)Ⅰ过程愈伤组织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结果,脱分化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的明显改变,成为未分化状态;Ⅱ、Ⅲ过程形成幼芽、根的过程存在细胞的分化,分化和脱分化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Ⅰ、Ⅱ、Ⅲ阶段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根据题意,表中数据为品种B的最佳激素配比,若要确定品种A的Ⅰ阶段最佳细胞分裂素浓度,以0.5μmol/L为梯度,可参考m1为中间值,故实验中细胞分裂素最高浓度可设为m1+1.0μmol/L。 (4)实验中用生长素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浸泡法时间长、所需浓度低,而沾蘸法处理时间短、所需浓度高;因此Ⅲ过程中分别选用浓度低于或高于n3μmol/L的生长素处理品种A的幼苗芽,选用低浓度生长素时的处理方法为浸泡法,时间长,而选用高浓度生长素时处理方法为沾蘸法,时间短,都能达到比较适宜的浓度,达到最佳生根效果。 (5)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愈伤组织分裂旺盛,故在Ⅰ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最易获得由单个细胞形成的多倍体。 【点睛】 本题以植物组织培养为背景,主要考查组织培养过程激素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和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 13.(2020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7月选考))回答下列(二)小题: (二)回答与基因工程和植物克隆有关的问题: (1)天然农杆菌的Ti质粒上存在着一段DNA片段(T-DNA),该片段可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染色体上。为便于转基因植物在组织培养阶段的筛选,设计重组Ti质粒时, 应考虑T-DNA中要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需要有可表达的__________。 (2)结合植物克隆技术进行转基因实验,为获得转基因植株,农杆菌侵染的宿主一般要选用具有优良性状、较高的遗传稳定性、__________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的植物材料。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则可用__________的转基因方法。 (3)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的过程与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再获得丛状苗的过程相比,前者总培养时间__________,且不经历__________过程,因而其遗传性状稳定,是大多数植物快速繁殖的常用方法。 (4)与发芽培养基相比,配制转基因丛状苗生根培养基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添加__________,促进丛状苗基部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__________,最终形成根。还可通过改变MS培养基促进生根,如_____(A.提高蔗糖浓度B.降低培养基浓度C.提高大量元素浓度D.不添加琼脂)。 (二)(1)抗性基因 (2)全能性表达充分 显微注射 (3)短 脱分化 (4)生长素 根的分生组织 B 【解析】 (二)(1)设计重组质粒时,除了要含有可表达的目的基因,还需要有可表达的抗性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在添加抗生素的培养基上,含重组质粒的宿主细胞能够生长,因而被筛选出来。 (2)转基因实验要求宿主细胞性状优良、遗传稳定性较高、全能性(细胞发育成个体的潜能)较高及易被农杆菌侵染等特点。若植物材料对农杆菌不敏感,可采用显微注射的方法。 (3)利用带侧芽的茎段获得丛状苗的过程,比利用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获得丛状苗的过程时间更短,因为不需要经历脱分化的过程,而且遗传性状稳定。植物器官的分化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及适宜的激素配比,配制丛状苗生根培养基需根据实际情况添加生长素,促进基部细胞形成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分化形成根的分生组织,最终形成根。比较发芽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可知MS培养基的浓度下降,因此可降低培养基的浓度促进生根。故选B。 14.(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S蛋白)与人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图1为病毒侵入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单克隆抗体可阻断病毒的粘附或入侵,故抗体药物的研发已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研究热点之一。图2为筛选、制备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吞噬病毒,并将病毒的抗原暴露在细胞表面,被__________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激活该细胞。 (2)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经过细胞的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细胞。 (3)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病毒的__________;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__________。 (4)据图2所示,研制抗S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__________免疫小鼠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激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用HAT培养基筛选获得__________细胞。因为同一种抗原可能激活__________细胞,还需继续筛选才能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答案】(1)T (2)增殖、分化 浆细胞和记忆 (3)核酸 抗新型冠状病毒抗体 (4)刺突蛋白(或S蛋白) 杂交瘤 多种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病毒为载体考查体液免疫、核酸检测和单克隆抗体的有关知识。体液免疫包括三个阶段:(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具体过程:1、用目的抗原免疫小鼠,使小鼠产生致敏B淋巴细胞;2 、将准备好的同系骨髓瘤细胞与小鼠脾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加入促融合剂聚乙二醇。在聚乙二醇作用下,各种淋巴细胞可与骨髓瘤细胞发生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3、在HAT选择性培养基中,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因缺乏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不能利用补救途径合成DNA而死亡。 未融合的淋巴细胞虽具有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其本身不能在体外长期存活也逐渐死亡。 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由于从脾细胞获得了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具有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的特性,因此能在HAT培养基中存活和增殖;4、在HAT培养基中生长的杂交瘤细胞,只有少数是分泌预定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因此,必须进行筛选和克隆化。筛选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隆扩增;5、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 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重要采用动物体内诱生法和体外培养法。 【详解】 (1)据题图1可知,人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吞噬新冠病毒,并将新冠病毒的抗原暴露,呈递给T细胞,被T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后激活T细胞; (2)激活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并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B细胞识别入侵的病毒后,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3)临床上为判断疑似患者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主要用于病原学检查,检测疑似患者的呼吸道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采集血液样本主要用于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中是否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 (4)据题中图2所示,结合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要研制抗刺突蛋白单克隆抗体,需先注射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或S蛋白),以激活小鼠的免疫细胞,再提取激活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融合的、未融合的细胞,用HAT筛选培养基培养,未融合的B细胞不能长期生存而死亡,未融合的骨髓瘤细胞不能合成DNA而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能成活;由于同一种抗原可能激活多种B细胞,筛选出的融合的骨髓瘤细胞就可能分泌多种抗体,还需继续筛选才能获得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5.(2020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试卷) 如果已知一小段DNA的序列,可采用PCR的方法,简捷地分析出已知序列两侧的序列,具体流程如下图(以EcoR I酶切为例): 请据图回答问题: (1)步骤I用的EcoR I是一种__________酶,它通过识别特定的__________切割特定位点。 (2)步骤Ⅱ用的DNA连接酶催化相邻核苷酸之间的3′-羟基与5′-磷酸间形成__________;PCR循环中,升温到95℃是为了获得__________;TaqDNA聚合酶的作用是催化__________。 (3)若下表所列为已知的DNA序列和设计的一些PCR引物,步骤Ⅲ选用的PCR引物必须是__________(从引物①②③④中选择,填编号)。 DNA序列(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 已知序列 PCR引物 ①5′- AACTATGCGCTCATGA-3′ ②5′- GCAATGCGTAGCCTCT-3′ ③5′- AGAGGCTACGCATTGC-3′ ④5′- TCATGAGCGCATAGTT-3′ (4)对PCR产物测序,经分析得到了片段F的完整序列。下列DNA单链序列中(虚线处省略了部分核苷酸序列),结果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5′- AACTATGCG-----------AGCCCTT-3′ B. 5′- AATTCCATG-----------CTGAATT-3′ C. 5′- GCAATGCGT----------TCGGGAA-3′ D. 5′- TTGATACGO----------CGAGTAC-3′ 【答案】(1)限制性核酸内切(或限制) 核苷酸序列 (2)磷酸二酯键 DNA单链 以DNA为模板的DNA链的延伸 (3)②④ (4)B 【解析】 【分析】 采用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为:变性、退火、延伸、终止,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DNA双链复制,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引物5′端的碱基可以与DNA两条链的3′端的碱基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可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子链的延伸方向从5′→3′。 【详解】 (1)EcoR I是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通过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的位点。 (2)DNA连接酶可催化相邻核苷酸之间的3'-羟基和5'-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PCR循环中,升温到95℃时,DNA受热变性后解旋为单链;Taq DNA聚合酶是一种耐高温的依赖于DNA模板的DNA聚合酶,能催化以DNA链为模板的DNA链的延伸。 (3)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引物5'端的碱基可以与DNA两条链的3'端的碱基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可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子链的延伸方向从5'→3',据题图分析,结合已知序列可知,能与片段F左边配对的引物为④,与右边配对的引物为②,故步骤Ⅲ选用的PCR引物应当为②④。 (4)对PCR产物测序,得到片段F的完整序列,因为片段F是被限制酶EcoR I剪切的两端,它识别的序列是GAATTC,且在G与A之间切割,所以5'端应该是AATTC,3'端是GAATT,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PCR的过程和应用,意在强化考生对PCR技术的理解,要求考生能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从引物碱基序列、延伸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答,对考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