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阿克苏市阿瓦提四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化学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B. 漂白粉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C. 氢氧化铝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 D. 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碳酸钠水解溶液显碱性,因此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A正确; B. 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B正确; C.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可用于中和过多胃酸,C正确; D. 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生成可溶性钡盐而使蛋白质变性,所以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应该用硫酸钡,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判断,题目难度不大。平时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并能灵活应用即可,注意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性质差异。 2.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 B、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液,B正确; C、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错误; D、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错误; 答案选B。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质量数为31的磷原子: B.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C. CaCl2的电子式: D. 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答案】A 【解析】 【详解】A.磷原子的质子数是15,质量数是31,故A正确; B.氟原子是9号元素,核外电子数为9,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 C.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间隔排列,其电子式中离子分开写,不能合并,CaCl2的电子式:,故C错误; D.明矾是十二水合硫酸铝钾,即 ,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4.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H2CO3的酸性 B 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 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 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 Fe2+的氧化性强于Cu2+的氧化性 D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 >Ksp(AgI)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A项,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 B项,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 C项,Fe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Cu2+的氧化性强于Fe2+; D项,向NaCl、NaI的混合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Cl、AgI溶度积的大小。 【详解】A项,向苯酚浊液中加入Na2CO3溶液,浊液变清,发生反应+Na2CO3→+NaHCO3,酸性:H2CO3HCO3-,A项错误; B项,向碘水中加入等体积CCl4,振荡后静置,上层接近无色,下层显紫红色,说明CCl4将I2从碘水中萃取出来,I2在CCl4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B项正确; C项,向CuSO4溶液中加入铁粉,有红色固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Fe+Cu2+=Fe2++Cu,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性Cu2+Fe2+,C项错误; D项,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先达到AgI的溶度积,但由于NaCl、NaI的浓度未知,不能说明AgCl、AgI溶度积的大小,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苯酚与碳酸酸性强弱的探究、萃取的原理、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沉淀的生成。易错选D项,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忽视NaCl、NaI的浓度未知,思维不严谨。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 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 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A正确;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接触试管内壁,容易造成试剂污染,B错误;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以使残余在滴定管的尖嘴的液体进入到锥形瓶,C正确;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D正确。 故选B。 6.《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 蒸馏 B. 升华 C. 干馏 D. 萃取 【答案】B 【解析】 【分析】 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详解】A. 蒸馏是在密闭容器中给溶液加热,收集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馏分的操作,不合题意; B. 升华是固体受热后,不经过液态而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符合题意; C. 干馏是以煤或木材为原料,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它分解的过程,不合题意; D. 萃取是利用溶质在萃取剂与原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将溶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入萃取剂的过程,不合题意。 答案选B。 7.下列变化中,气体被还原的是 A. 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 B. 氯气使KBr溶液变黄 C. 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A、二氧化碳使Na2O2固体变白,发生反应2CO2+2Na2O2=O2+2Na2CO3,CO2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A错误;B、氯气使KBr溶液变黄,发生反应2KBr+Cl2=2KCl+Br2,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正确;C、乙烯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Br元素化合价降低,Br2被还原,乙烯被氧化,C错误;D、氨气使AlCl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反应过程中NH3化合价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B。 8.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海带提碘 B. 氯碱工业 C. 氨碱法制碱 D. 海水提溴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海带提碘是将KI变为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B.氯碱工业是由NaCl的水溶液在通电时反应产生NaOH、Cl2、H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C.氨碱法制取碱的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D.海水提溴是由溴元素的化合物变为溴元素的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 答案选C。 9.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0.1 mol·L−1KI 溶液:Na+、K+、ClO− 、OH− B. 0.1 mol·L−1Fe2(SO4)3溶液:Cu2+、NH4+ 、NO3−、SO42− C. 0.1 mol·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D. 0.1 mol·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 B项,在Fe2(SO4)3溶液中离子相互间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B选; C项,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故C不选; 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答案选B。 10.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钠与水反应:Na +2H2O=Na++2OH–+H2↑ B 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取烧碱和氯气:2Cl–+2H2OH2↑+Cl2↑+2OH– 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Ba2++OH–+H++SO42-=BaSO4↓+H2O D. 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Ca2++HCO3-+OH–=CaCO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且离子方程式要遵循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和转移电子守恒,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故A错误; B.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上生成氯气、阴极上生成氢气同时阴极附近有NaOH生成,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H2↑+Cl2↑+2OH-,故B正确; C.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且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的计量数都是2,离子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故C错误; D.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沉淀同时生成一水合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Ca2++2OH-═CaCO3↓+NH3·H2O+H2O,故D错误; 答案为B。 1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FeFeCl2Fe(OH)2 B. SSO3H2SO4 C. CaCO3CaOCaSiO3 D. NH3NOHNO3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铁与氯气反应只能生成氯化铁,A错误; B.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B错误; C.两步均能实现,C正确; D.NO不与H2O反应,D错误。 故答案选C。 12.锂和钾两种元素相比较,正确的是 A. 锂的还原性比钾的弱 B. 锂原子的半径比钾的大 C. 锂的金属性比钾的强 D. 锂单质的熔点比钾的低 【答案】A 【解析】 【详解】锂和钾位于周期表相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对应的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金属键逐渐减弱,钾的熔点较低;所以正确的选A。 故选:A。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经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B. Al、盐酸、NaOH溶液三者之间两两均能发生反应 C. 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D. 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 【答案】B 【解析】 【详解】A.将铝箔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形成氧化膜,三氧化二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包住了熔化的铝,所以加热铝箔的时候铝熔化了但是不会滴落,故A错误; B.铝比较活波,可与强酸反应,也可与强碱反应,盐酸、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 C.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固体,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C错误; D.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14.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0.1mol·NH4Cl溶液中,的数量为0.1 B. 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C. 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D. 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 【答案】D 【解析】 A、NH4+是弱碱阳离子,发生水解:NH4++H2ONH3·H2O+H+,因此NH4+数量小于0.1NA,故A错误;B、2.4gMg为0.1mol,与硫酸完全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2/24mol=0.2mol,因此转移电子数为为0.2NA,故B错误;C、标准状况下,N2和O2都是气态分子,2.24L任何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都为0.1NA,故C错误;D、H2+I22HI,反应前后系数之和相等,即反应后分子总物质的量仍为0.2mol,分子数为0.2NA,故D正确。 15.下列能量转化过程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 B. 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 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D. 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硅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光能转化成电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锂离子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错误; C、电解质溶液导电时,电能转化成化学能,发生的是电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 D、葡萄糖为人类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时,化学能转化成热能,反应中葡萄糖被氧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 答案选A。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5分)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6.(1)配平下列方程式 ①_____Na+_____H2O =_____NaOH+_____H2↑ ②_____Na2O2 +_____ CO2=_____ NaCO3 +_____O2↑ ③_____KMnO4 +_____HCl(浓) =_____ KCl +_____MnCl2 +_____H2O + _____Cl2↑ ④_____Al+_____H2O +_____NaOH =_____Na AlO2 +_____H2↑ (2)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数目和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2Na2O2 + 2H2O = 4NaOH + O2↑ ②2FeCl2 + Cl2 = 2FeCl3 【答案】 (1). 2 (2). 2 (3). 2 (4). 1 (5). 2 (6). 2 (7). 2 (8). 1 (9). 2 (10). 16 (11). 2 (12). 2 (13). 8 (14). 5 (15). 2 (16). 2 (17). 2 (18). 2 (19). 3 (20). (21). 【解析】 【分析】 配平氧化还原方程时先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可利用化合价升降守恒来配平,再通过原子守恒来配平其他物质。 【详解】(1) ① Na由0价变为+1价,H由+1价变为0价,故方程为:,故答案为:2;2;2;1; ②此为歧化反应,O化合价由-1价变为-2价和0价,故方程为:,故答案为:2;2;2;1; ③Mn化合价由+7价下降为+2价,Cl化合价由-1价升高为0价,故方程为: ,故答案为:2;16;2;2;8;5; ④Al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3价,H化合价有+1价下降为0价,故方程为:,故答案为:2;2;2;2;3; (2)①此化学方程式为歧化反应,O由+1价变为-2价和0价,双线桥表示为:,故答案为: ②Fe2+离子为还原剂化合价由+2变为+3价失去一个电子,Cl由0价变为-1价得到一个电子,用双线桥表示为:,故答案为:。 17.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50mL 0.1000mol·L-1的溶液。请回答: (1)在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是______(填序号)。 A烧杯 B. 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胶头滴管 E.容量瓶 (2)需要无水Na2CO3的质量______克。 (3)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cm时改用__________(胶头滴管、烧杯、试管)再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答案】 (1). ABCDE (2). 2.65 (3). 1-2 (4). 胶头滴管 【解析】 【详解】(1)用无水Na2CO3固体配制250mL 0.1000mol·L-1的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50mL容量瓶,故答案为:ABCDE; (2)溶液中溶质Na2CO3的物质的量,则需要无水Na2CO3的质量,故答案为:2.65; (3)定容时的操作:当液面接近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直到凹型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平,故答案为:1-2;胶头滴管。 18.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C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请设计实验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 (3)通入气体后B装置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吸收过量的SO2 (2). 在A装置中滴加KSCN溶液若血红色物质消失,则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 溶液蓝色消失 【解析】 【分析】 SO2具有还原性,可将Fe3+还原成Fe2+,可将I2还原成I-,如图所示A中Fe3+还原成Fe2+,可用KSCN溶液验证,B中I2还原成I- 现象为溶液蓝色消失,C为尾气吸收装置,吸收过量的SO2,以此回答。 【详解】(1)C为尾气吸收装置,吸收过量的SO2,防止环境污染,故答案为:吸收过量的SO2; (2)A中Fe3+还原成Fe2+,可在A装置中滴加KSCN溶液若血红色物质消失,则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在A装置中滴加KSCN溶液若血红色物质消失,则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B中I2还原成I-,I2遇淀粉显蓝色,故现象为溶液蓝色消失,故答案为:溶液蓝色消失。 19.某无色澄清溶液中Cl-浓度为0.5 mol·L-1,还可能含有下表中的若干种离子。 阳离子 K+、Al3+、Mg2+、Ba2+、Fe3+ 阴离子 NO3-、CO32-、SiO32-、SO42-、OH- 现取该溶液100 mL进行如下实验(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Ⅰ 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并放出标准状况下1.12 L气体 Ⅱ 将Ⅰ的反应混合液过滤,对沉淀洗涤、灼烧至恒重,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固体质量为4.8 g Ⅲ 向Ⅱ的滤液中滴加BaCl2溶液 无明显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能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Ⅰ、Ⅱ、Ⅲ和必要计算,请写出一定存在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 (不一定要填满)。 (4)判断K+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其最小浓度,若不存在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H-、NO3- (2). Al3+、Mg2+、Ba2+、Fe3+、SO42- (3). SiO32-+2H+=H2SiO3↓ (4). CO32-、SiO32- (5). 存在,浓度至少为3.1mol•L-1 【解析】 【分析】 由实验Ⅰ可知,100mL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其物质的量为,则一定没有Al3+、Mg2+、Ba2+、Fe3+;由生成白色沉淀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发生反应,硅酸加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硅,固体质量为4.8g为二氧化硅的质量,根据硅原子守恒,SiO32-的物质的量为;由实验Ⅲ可知溶液中不含SO42-,根据电荷守恒: ,溶液中一定含有K+,且其浓度至少为=3.1mol•L-1,不能确定OH-、NO3-是否存在。 【详解】(1)通过以上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有,确定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2)由生成白色沉淀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SiO32-,发生反应;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一定存CO32-、SiO32-; (4)根据电荷守恒: ,溶液中一定含有K+,且其浓度至少为3.1mol•L-1。 【点睛】离子共存问题利用浓度计算时需利用溶液中阴阳电荷守恒列出等式进行计算。 20.Al-Mg合金是建造航空母舰的主体材料,航母升降机可由铝合金制造。 ①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工业炼铝的原料由铝土矿提取而得,提取过程中通入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l-Mg合金焊接前用NaOH溶液处理Al2O3膜,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航母舰体材料为合金钢。 ①舰体在海水中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航母用钢可由低硅生铁冶炼而成,则在炼铁过程中为降低硅含量需加入的物质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第三周期第ⅢA族 (2). CO2 (3). Al2O3+2NaOH=2NaAlO2+H2O (4). 吸氧腐蚀 (5). CaCO3或CaO 【解析】 【分析】 (1)①铝是13号元素,铝原子由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3,据此确定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将铝土矿溶于NaOH溶液,处理转化为偏铝酸盐,除去杂质,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加热氢氧化铝可得氧化铝; ②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 (2)①舰体的主要成分为钢铁(含少量碳的铁碳合金),海水基本为中性溶液,铁主要发生吸氧腐蚀; ②在炼铁过程中可以加入CaCO3或CaO,硅形成硅酸盐,作为炉渣除去从而降低硅含量。 【详解】(1)①Al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3,因此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ⅢA族; 工业冶炼铝的原料是Al2O3,由铝土矿中提取Al2O3的方法一般是将铝土矿溶于NaOH溶液,使Al转化为AlO2−,然后通入CO2气体使AlO2−转化为Al(OH)3沉淀,然后再将Al(OH)3沉淀加热即可得到Al2O3; ②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水,反应方程式:Al2O3+2NaOH=2NaAlO2+H2O; (2)①舰体的主要成分为钢铁(含少量碳的铁碳合金),因此在海水中因形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 ②冶炼过程可加入CaCO3或CaO与硅形成硅酸盐,作为炉渣除去从而降低硅含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