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0小题,1-20题每小题1分,21-50每小题2分,共80分,每题有一正确答案。)‎ ‎1.我国道家作品《淮南子》中曾记载 “日中有踆乌”的现象,该现象发生在太阳的A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平流层 图乙 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称,2013年3月,一颗直径46米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与地球的距离甚至比人造卫星更近。事实上,“非常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一直存在,仅2011年就有约10颗小行星运行至距离地球150万公里之内,但不会撞上地球。据此回答2-3题。‎ ‎2.图甲中不包含在内的天体或天体系统是C A.太阳 B.地月系 C.银河系 D.月球 ‎3.在图乙中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两个天体轨道之间B A.3和4 B.4和5‎ C.5和6 D.6和7‎ 太阳不像地球,它没有全球性的偶极磁场,不过通常太阳 两极的磁性是不同的,并且在每个太阳活动周期中,大约当太 阳活动达到峰值时,两极磁性会发生转换。这种转换并不会给 地球带来显著的直接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太阳活动会引起地球大气层扰动而导致C A.极夜现象 B.降水增多 C.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现象 D.耀斑现象 ‎5.下列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磁力混乱相关的是A A.候鸟迁徙迷途 B.旱涝灾害频发 C.电视转播中断 D.竹林开花死亡 ‎6.下列属于印度洋板块(小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是D A.东非大裂谷 B.汤加海沟 C.地中海 D.红海 ‎7.下列物质的组成关系正确的是B ‎  ①化学元素 ②矿物 ③矿产 ④岩石 ⑤地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的局部图”。读图回答8-9题。‎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A.地壳在海洋中常常缺失 B.①层和②层属于地壳 C.②是软流层 D.岩石圈的范围是指①②的全部和③的大部分 ‎9.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C A.莫霍界面附近 B.上、下地幔之间 ‎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 ‎10.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右图为某地地层图(图1)和三大类岩石转化图(图2),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岩石与地层④处岩石的成因相同的是B A.沉积岩 ‎ B.变质岩 ‎ C.侵入型岩浆岩 ‎ D.喷出型岩浆岩 ‎12.图2所示的各种地质作用中,能表示大理岩形成的是C A.a B.b C.c D.d ‎2014年4月2日智利(南美洲)发生8.2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智利西部海岸地区至少有10万人疏散。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随后发布海啸传播时间预测图,预测图显示,此次地震引A发的海啸最快18小时后抵达澳大利亚,21小时后抵达日本。读右图回答13-14题。‎ ‎13.地震的位置可能位于图示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14.此次地震的成因图示正确的是D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第15题。‎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 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 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 ‎③ 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 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每年冬天,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图回答16-17题。‎ ‎16.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B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 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 ‎17.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A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18.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B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19.下列地形地貌,在地垒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是B A.日本富士山 B.华山西峰 C.东非大裂谷 D.渭河谷地 ‎20.下图中热力环流的正确画法是B A.① B.② C.③ D.④‎ 某地理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放一层水,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的气温高了3℃。据此完成21-22题。‎ ‎2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D A.大气的温室效应 ‎ B.大气环流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辐射 ‎2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B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下图中,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相互关系,右图为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读图回答23-24题。‎ ‎23.左图中若a处形成化石,b处形成右图所示地理景观,则B A.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生物圈 B.乙表示生物圈,丙表示大气圈 C.甲表示大气圈,乙表示岩石圈 D.乙表示岩石圈,丙表示生物圈 ‎24.右图景观所在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有C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③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微弱 ④植被稀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在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的一些干涸的湖底考察往往见到外观如同古城堡的砂岩地貌景观,俗称“魔鬼城”。完成第25-26题。‎ ‎25.“魔鬼城”其岩石按成因属于C A.岩浆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花岗岩 ‎26.“魔鬼城”景观形成过程的主导外力作用是D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下图甲是“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是“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由图甲和图乙可知B A.a 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 曲线表示昼晴夜阴 B.a 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 C.a 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昼阴夜晴 D.b 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 ‎28.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C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读右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29-30题。‎ ‎29.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B A.① B.② C.③ D.④‎ ‎30.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 主要是由于B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下左图为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的“孤峰残丘油菜花” 。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丁为各类岩石和岩浆,Ⅰ—Ⅵ为地质作用。据此完成31-32题。‎ Ⅱ 丙 乙 甲 丁 风化物 Ⅲ Ⅳ Ⅵ Ⅴ Ⅰ ‎31.与图中“孤峰残丘”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是D ‎①岩浆喷出 ②外力沉积 ③地壳抬升 ④流水侵蚀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2. 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对应正确的是B A.甲 Ⅰ B.乙 Ⅱ C.丙 Ⅲ D.丁 Ⅳ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读下图,回答33-34题。‎ ‎33.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图11),该景观形成的原因是C ‎ A.古冰川作用 B.古岩浆活动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34.雁荡山的岩石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雁荡山的岩石比较致密,密度相对较大 ‎ B.该岩石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 C.雁荡山岩石属于沉积 ‎ D.雁荡山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35题。‎ ‎35.从成因看,该河谷为B A.地堑谷 B.断层谷 ‎ C.背斜谷 D.向斜谷 ‎36.下图为某地地质构造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北 C A.A为背斜,向下钻井能找到煤层 B. B为背斜,向下钻井能找到煤层 C.A为向斜,向下钻井能找到煤层 D. B为向斜,向下钻井能找到煤层 右图是台湾东北海岸“野柳公园”中独特的海岸怪石“女王头”,头部可以 找到海洋生物化石。读图回答第37题。‎ ‎37.形成“女王头”其独特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 ‎ A.海水侵蚀、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 C.化学溶蚀、风力侵蚀 D.地壳运动、风化作用 读右某地质剖面简图,回答38-39题 ‎38.关于甲处地质构造形态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C ‎ A.槽部受到张力,不易受侵蚀 ‎ ‎ B.槽部受挤压,岩石比较坚硬 ‎ C.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受侵蚀 ‎ ‎ D.岩石比较坚硬,易发生上下移动 ‎39.图示地区经历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最可能是A ‎ A.沉积→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B.沉积→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 C.沉积→水平挤压→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 D.沉积→水平挤压→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读下图回答40-41题。‎ ‎40.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是D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1.①-④四种地貌景观典型分布区分别是B A.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内蒙古高原、台湾 B.云贵高原、渭河谷地、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 C.四川盆地、东北平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D.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江南丘陵、喜马拉雅山脉 ‎42.下列最符合大城市中心与郊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的是C A.① B.② C.③ D.④‎ 下图中,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43-44题。 43.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火山喷发的是B A.① B.② C.③ D.④‎ ‎44.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B A.② B.③ C.④ D.⑤‎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据此回答45-47题。‎ ‎45.该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右面地球圈层结构图中的C A.① B.② C.③ D.④‎ ‎46.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B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47.该地区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位于D A.亚欧板块内部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亚欧大陆的边缘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地带 ‎48.读右图,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C A.图中四点气压:C>B>A>D B.高空中空气由D处流向B处 C.近地面A处温度高于C处 D.A、B、C、D之间不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右图回答49~50题。‎ ‎49.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C A.a为海洋 B.b为陆地 C.①为陆风 D.①为海风 ‎50.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1.读某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①至⑤点中,气压相等的是 ,海拔相等的是 ,气压最高的是 ,气压最低的是 。‎ ‎(2)用箭头画出图中热力环流。‎ ‎(3) A、B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 ,气温较高的是 。‎ ‎(4)造成A、B两地之间空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 ‎(1)①②③,②④⑤,④ ,⑤ ‎ ‎(2)逆时针方向 ‎ ‎(3)A,B, ‎ ‎(4)水平气压差异,冷热不均。‎ ‎52.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 ‎ 岩浆 a b c d ‎①‎ ‎②‎ ‎③‎ ‎⑤‎ ‎⑥‎ 大气圈 火山喷发物 ‎(CO2、水汽、硫氧化 物、火山灰等物质)‎ ‎④‎ 乙 水圈 甲 ‎①‎ 丙 ‎(1)甲箭头代表   作用。岩石裸露地表后受外力作用,形成________(填字母)类岩石。‎ ‎(2)①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光波段。大量火山喷发物可能会导致________(填数码)增加。‎ ‎(3)地球内部结构中,丙以上叫作________,它被_______分割成六大板块,地震波从上层传播到该层中的不连续界面时,速度会突然________。‎ ‎(4)说出乙地地质构造的名称,并分析其山地地形的形成原因。(3分)。‎ ‎(1)变质;d ‎ ‎(2)可见;②⑤‎ ‎(3)岩石圈;断裂带;加快 ‎(4)向斜(1分);形成山地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1分),不易受到侵蚀(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