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10 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课件)(2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10 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课件)(21张)

现代篇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板块 10  现代化模式的探索 ——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社会主义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的调整 阶段特征 明确阶段 · 掌握特征 阶段 20 世纪上半叶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至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 是世界现代史第一个阶段 , 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 特征 政治 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 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 , 两种社会制度开始并存、对立 , 资本主义也不断完善其政治体制 , 经历了由相对稳定到危机动荡的社会交替 经济 苏俄 ( 联 )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失误与成就并存 , 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面对 1929 ~ 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 , 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文艺 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 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 科学 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 ,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 主干排查 归纳知识 · 点拨规律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 政治上 : 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 俄国十月革命 (1) 历史背景 :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 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 ; 一战激化了国内矛盾。 (2) 历史进程 :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 四月提纲 》 指明正确方向 ; 七月流血事件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 ; 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3) 历史影响 :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 经济上 : 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形成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直接过渡的探索 ①背景 : 国内战争爆发 , 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②内容 : 农业 : 余粮收集制 ; 工业 : 工业国有化 ; 商品流通 :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 由国家集中分配 ; 社会劳动 : 强制劳动。 ③特点 : 适应战时需要 ; 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 , 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 ④评价 : 积极 : 在战时特殊情况下 , 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 , 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 :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 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 , 引起人民不满 , 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 (2) 新经济政策 —— 间接过渡的探索 ①背景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政治经济危机。 ②内容 : 农业 : 粮食税 ; 工业 : 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 , 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 恢复私人小企业 ; 商品流通 : 允许自由贸易。 ③特点 :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 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 ,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④意义 : 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 ,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恢复了国民经济 ,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3) 斯大林模式 —— 社会主义体制的建立 ①背景 : 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 ; 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1922 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 苏联 ) 成立 ;1924 年初列宁逝世 , 斯大林逐步确立领导地位。 ②确立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 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 , 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 ③主要表现 :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④评价 : 积极 : 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 , 建立、健全工业体系 , 实现工业化。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 : 片面发展重工业 ; 忽视消费品生产 ;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 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 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二、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1.1929 ~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失败 (1) 原因 ①根本原因 :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 : 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 , 表现为“生产过剩”。 ③具体原因 : 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 (2) 特点 : 范围广 ; 持续时间长 ; 破坏性严重。 (3) 影响 :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2. 罗斯福新政 —— 国家干预经济开始 (1) 背景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 , 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 ;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2) 特点 :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 措施 : 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调整农业政策 ; 实行以工代赈 ; 社会立法 , 实行国家福利制度。 (4) 实质 :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 调整。 (5) 影响 : 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 , 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现代文学艺术 1. 背景 (1) 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 (2) 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 2. 特点 : 反传统、反理性、迷惘、夸张、变形 , 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3. 成就 (1) 现代文学 : 海明威的 《 老人与海 》, 贝克特的 《 等待戈多 》 。 (2) 现代美术 : 毕加索的 《 格尔尼卡 》 。 (3) 现代音乐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 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 士乐。 (4) 影视艺术 ①电影 :1927 年 , 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 , 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935 年 , 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 《 浮华世家 》 拍摄成功。 ②电视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 , 电视出现 ;1929 年 , 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 ;40 年代初 , 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四、现代科学 1. 相对论 :19 世纪 , 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 , 经典力学受到挑战 ,20 世纪初 ,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 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 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 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2. 量子论 :1900 年 , 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 , 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后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玻尔提出了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 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 , 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随堂演练 实战演练 · 巩固达标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角度 题号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十月革命成功的原因 1 经济大危机对苏联的影响 2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3 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经济危机的影响 4 罗斯福新政中政府职能的扩大 5 现代科学、文艺 现代科技对文学的影响 6 综合 7 一、选择题 1.( 2017 · 河北石家庄二模 ) 从革命性质分析 , 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 : 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 , 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 , 以及民族民主革命。最终 , 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 , 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    ) A. 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 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 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解析 :A   根据题干 “ 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 ” : 无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和民族民主革命 , 可知革命成功主要原因是调动各阶级力量 ,A 项符合题意。 B 、 D 只说明了其中一种性质 , 排除 ,C 项是革命成功后的事件 , 排除。 2.( 2017 · 山东滨州一模 ) 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 , 到 1932 年时 , 大约有 2 万名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 , 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 3 个大型钢铁厂 , 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表明苏联 (    ) A. 持续实行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 B. 对待西方采取了和平共处原则 C. 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发展工业 D. 经济建设依赖于西方国家援助 解析 :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经济大危机时期),苏联依靠美德等国家大力发展工业,故C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随着斯大林上台,到20世纪20年代末已取消,A项错误;B和平共处错误;D依赖西方错误。 3.( 2017 · 山东济宁一模 )1929 年末 , 斯大林实现了“强制集体化” ,“ 到了 1938 年 , 私有土地完全消失。国家制定价格、控制分配、选定农作物 , 来达到确保稳定的食物供给和解放农业劳动力”。苏联的上述做法旨在 (    ) A. 全面建立计划经济新模式 B. 满足重工业发展的需要 C. 加快取消新经济政策步伐 D. 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解析 :B  本题考查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目的,根据所学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尤其是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故B项符合题意。 4.( 2017 · 黑龙江哈三中二模 ) 垒球、迷你高尔夫球等大众化、低消费的体育项目风行 ; 旨在助人排解“休闲问题”的书籍大量出版 ; 最受欢迎的游戏是“大富翁” ; 最受欢迎的电影是音乐幻想剧。这些现象 , 可能出现在 (    ) A.20 世纪 30 年代的美国 B.20 世纪 50 年代的苏联 C.20 世纪 60 年代的日本 D.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 解析 :A  材料中的现象包括刺激消费、投机致富现象严重、影视剧中充满幻想,这些现象只能同时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的美国,故选A。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斯大林模式弊端显露,赫鲁晓夫改革不可能出现这些现象,B排除;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经济迅猛发展,休闲、投机、幻想也不会出现,C排除;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也不会有这些现象,D排除。 5.( 2017 · 吉林长春三模 )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罗斯福新政初期的政府重大举措之一 , 主要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并促进经济恢复。但 1936 年 5 月 ,19 个公用事业公司联合控诉田纳西流域管理局 , 要求颁布禁令 , 禁止该局生产和出售电力 , 联邦最高法院于 1936 年 12 月判决这些公司胜诉。这主要说明联邦最高法院 (    )                      A. 控制国家政策制定 B. 不赞成罗斯福新政 C. 支持公用事业发展 D. 限制政府职权扩大 解析 :D  题干中 “ 联邦最高法院 …… 判决这些公司胜诉 ” 是联邦最高法院动用司法权限制罗斯福政府的行政权力(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所以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联邦最高法院对政府的制约,不是控制国家政策制定,排除A;材料没体现最高法院否定罗斯福新政,排除B;田纳西流域管理局生产出售电力也是公用事业,所以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公用事业公司胜诉,不能说明其是否支持公用事业的发展,排除C。 6. 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 , 时空的界限被打破 , 现实与非现实的东西交织在一起 , 神奇的描写与现实的反映达到一种奇妙的结合 ; 在许多超现实主义的小说中 , 我们还能见到时间的分割、空间的变形等。这反映出 (    ) A. 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题材 B. 现代文学风格在不断的推陈出新 C. 超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代文学主流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促进文学发展 解析 :A  时空界限被打破、时间的分割、空间的变形等都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关,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影响文学创作的题材,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推陈出新的变化,排除B项;C项与史实不符;D项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和题干文学特点无关。 二、非选择题 7.( 2017 · 江西赣州摸底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1931 ~ 1935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进出口贸易所占的比重 国别 进口 出口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美 22.71 25.66 22.17 26.64 19.45 14.80 13.47 19.37 18.58 21.50 英 14.44 17.40 16.70 16.16 14.50 9.39 11.99 12.79 13.58 12.11 日 21.55 14.56 11.39 13.87 15.84 31.89 27.27 23.61 22.16 16.79 德 6.03 6.75 7.95 8.99 11.09 2.91 6.05 3.40 3.58 5.02 ——《 中国近代经济史 》 从表中提取这一时期美英日德在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两条信息 , 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 : 经济危机下 ,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应对措施 , 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日本发动对外战争转嫁经济危机、德国的法西斯专政 ( 经济军事化 ) 等 , 影响了其在对华贸易中的地位 ; 南京国民政府对不同的国家的不同态度政策也影响了列强对华贸易。本题考查学生读取表格信息的基本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 尤其注意时间 1931 ~ 1935 年。 答案 : ( 一 ) 变化信息 : 日本对中国出口贸易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说明 :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 中国国内抵制日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 ( 二 ) 变化信息 : 美国对中国出口贸易所占比重上升至首位。 说明 : 罗斯福政府采取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 , 刺激出口 ; 南京国民政府加紧投靠美国 , 经济联系加强。 ( 三 ) 变化信息 : 从整体上看德国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增长颇快。 说明 : 法西斯势力抬头 , 为获得中国军工原料加大与中国的贸易联系 ; 蒋介石维持独裁统治的需要。 ( 四 ) 变化信息 : 英国对中国进口贸易的比重整体变化不大。 说明 : 一战后英国整体经济实力下降 ; 经济扩张的重点放在其自治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