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高一语文 期末试题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唐朝的官员致仕,通常都有退休(致仕)的保障。官员致仕,根据等级不同,规定也有所不同。‎ 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七十岁,所谓“悬车①”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能办理致仕手续。比如唐高宗时的张行成,是尚书右仆射,加授太子少傅。因为天旱,他认为自己有责任,于是上表请求致仕,高宗亲手书写诏书,不允许,反而赏赐宫女、黄金、器物等。但是,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到年龄便退,没有回旋的余地。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今年有多少官员致仕,报告方面,附有一个长长的名单,通常照章办事即可。以制度应付多数,这是基本方略。‎ 有的大臣致仕,会获得皇帝的支持。唐太宗时期,尚书右仆射“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 上表请退休,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立成一个知所进退的楷模,所有待遇不变,还赏赐绢帛千段,皇帝的御马两匹,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可见,致仕制度在唐朝,对于中下级官员,多按照制度执行,而对于高官并不采取一刀切。对于退休官员的优待,突破制度的限制,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还有一种优待的办法是退休前提职,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这样相应的待遇也得到了提高。‎ 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开元十五年(727年),御史大夫崔隐甫、中丞宇文融与尚书左丞相张说矛盾不休,各自组织朋党展开斗争。结果崔隐甫免官,宇文融贬官,而张说致仕。甚至有的官员虽然已经致仕,但是还可能受到追究。‎ 因为朝廷需要,致仕官更有起复的现象。苗晋卿在天宝末年以刑部尚书身份致仕。至德二年(757年),肃宗拜他为宰相,统领国务。安史之乱平定后,苗晋卿以太子太傅的身份再次致仕。第二年,皇帝又任命他为侍中(门下省长官)。代宗时,他最终以太保身份致仕。苗晋卿一生竟然三次致仕,是个特例。‎ 唐朝官员的物质待遇主要是俸禄。俸是俸钱,禄是禄米。根据中央、地方和官品发放这 些钱米。禄米,按年计算,每年春、秋各发一次。‎ 致仕官享受半禄,即一半禄米,同时给一定数量的赐物。致仕官如果住在地方,禄米等由中央出牒②,所在地支付。到唐德宗时期,致仕官待遇有提高,即增加了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的半额。如果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皇帝往往给官员普遍增加待遇,致仕官也在其列。唐玄宗、肃宗包括以后的皇帝,给予现任官提高待遇的一种途径是给现任官父祖授官,让他们享受致仕官待遇。到唐后期,代宗、德宗、宪宗等时代的大赦文,常常有这样的内容。‎ 致仕官也会参加朝廷一些仪式性活动,唐朝明文规定,致仕官要回到原曹司,位在现任官之前。也许,这是致仕官们更加重视的规则。‎ 致仕官就是现任官的未来,这是官场生态重要一环,健康与稳定的制度设计是重要的。老有所养是人们的合理期待,维护社会的稳定,相应的养老体系更是必备的。唐朝,官员致仕之后的待遇,属于社会保障的一部分,致仕官享受半禄半料是制度,享受俸禄全额不是制度,仅仅是皇帝特许的个别政策。 ‎ ‎【注】①[悬车]古代人一般至七十岁辞官家居,废车不用。“悬车之年”指七十岁。 ②[牒]中国古代官府来往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政府官员的致仕,通常都有退休保障,但等级不同,规定也会不同。致仕官享受半禄,后来增加了半料。‎ B.唐朝皇帝身边的五品官,地方上的四品官,到了退休年龄,即“悬车”之年,要自己打报告给皇帝,获得皇帝批准才行。‎ C.在唐朝,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朝廷大员之间矛盾不休,有朋党斗争,就会有官员致仕,而致仕官员还可能受到追究 D.以制度应对多数,是唐朝退休政策的基本方略。对于六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吏部每年都会向皇帝报告,通常照章办事即可。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朝对退休官员的优待,是由皇帝给予特别恩赏,或退休前提职,让官员以更高级别的官职致仕,使相应的待遇得到提高。 ‎ B.由于朝廷需要,唐代官员致仕之后也会有起复的现象,譬如苗晋卿就先后以刑部尚书身份、太子太傅身份、太保身份三次致仕。‎ C.唐太宗时期,“战神”李靖以足疾为由上表请求退休,获得皇帝的支持,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 ‎ D. 致仕官在遇到举国同庆的时候往往普遍增加待遇,现任官的父祖也可能因为要提高现任官的待遇而被授官。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朝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这种用钱币来计算、支付俸料的方式,说明唐朝的商品经济已比较发达。 ‎ B.唐朝的致仕制度,因等级不同而待遇不同,尤其对高级别的官员,全凭皇帝好恶,或给予恩赏,或草草处理,或再次起复。‎ C.相对于物质待遇,更受致仕官重视的应该是朝廷的某些能体现其身份地位的仪式性活动,他们可以回到原曹司,位列现任官之前。‎ D.唐代的致仕制度,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仅最大限度的免除致仕官吏的后顾之忧,而且也激励了现任官吏为统治者尽忠效力。‎ 二 小说阅读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他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①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 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①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里的开支。‎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开头对回民馆子的菜品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这是汪曾祺对平民美食的关注,是他的作品风格之一。‎ B.和老头同桌吃饭的小伙子们嫌弃老头的邋遢,所以小声议论,但当老头出去约架的时候又觉得没面子所以没有“应战”。‎ C.店里的流动客人来自四面八方,通过对男人和女人动作的细节描写,体现他们不拘小节,不讲文明的恶习。‎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煤站副经理来店里,服务员热情安排座位,上菜比别人分量大等细节的刻画,揭示了讽刺当时社会以权谋私的社会现实的主题。‎ ‎5.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6.有人批评汪曾祺模仿痕迹重,老头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十分相似,你同意这种批评吗?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三 小说阅读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座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不定,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蓬,准备在野外过上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悉悉索索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账蓬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零时,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账蓬,小心翼翼地循着她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这时,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母亲用力地在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 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她们的面前。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账蓬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蓬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账蓬和我了,只是也许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两母子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两母子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 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两母子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两母子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在山里宿营的我听到远处悉悉索索的声音;午夜有人上山汲水让我不寒而栗;最后确认,他们只是上山打水的普通母子.这样的确设计使情节曲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借助了很多手法,如描写小男孩时运用了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 C.我联系了一家医院,和朋友开车到山里接母子二人去看病,面对他们的道谢我很羞愧,因为我能帮助他们的也只有这么多.‎ D.小说标题“捞月亮的母亲”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含意丰富,既指给孩子希望,母亲捞月亮,又指孩子母亲的做法把我的迷途之心捞起.‎ ‎8.文中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文中说“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我泪流满面的原因.(6分)‎ 四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 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B.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C.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D.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1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需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五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虞美人·寄公度 (宋)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寄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北宋治平二年进士,官至御史中丞。因触犯当政者而被撤职。②一枝梅:陆凯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本词上片写了残荷、落日、沧波、飞燕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苍茫渺远的秋景图,‎ 营造出苍凉高远的意境。‎ B.本词上片由上到下写日暮登台所见,境界宏大,营造出了苍茫萧索的氛围。‎ C.“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联想而得。“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最后两句实写远方友人也登台凝望,寄给我一枝江南春梅,表达相隔两地的人彼此思念。‎ E.作者借用了折梅相赠这一典故,试想这一枝明艳的“江南春色”,应该会给“雪满长安”的友人带来亲切的问候和友情的温暖。‎ ‎15.本词蕴藏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六 默写(10分)‎ ‎16 1. ________, 不能十步;________, 功在不舍.‎ ‎2. 古之圣人,________,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________, 而耻学于师。‎ ‎3.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4. ________,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⒃。‎ ‎5. 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 ‎6. 满地黄花堆积,________, 如今有谁堪摘?‎ 七 基础知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代君王或自以为圣哲,常固执己见,师心自用,遂致臣下多曲意逢迎,不敢进言。‎ ‎②江苏宜兴的朋友告诉我,只有保证了泥质、工具、款制,甚至做壶的心境等诸多条件,才能做出一把珠圆玉润的精品壶。‎ ‎③如果对方应酬非常得体,礼貌而又周到,自己却连句感谢的话也不会说,站无站相,坐无坐相,甚至跷足而待,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有些欠缺修养了。‎ ‎④‎ 在本次公益阅读推广活动中,与会专家们对儿童图画书、童话诗、幻想文学等不同类型的儿童文学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学理分析和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 ‎ ‎⑤元好问认为,写诗就是要抒发真性情,要表达个人的感受,如果人家如何,自己就跟着如何,随人俯仰、陈陈相因,就太可怜了。 ‎ ‎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添枝加叶,才能早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⑤‎ ‎18.下列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尽缥缃万卷书. 缥缃,代指书籍. 缥,淡黄色的丝织品. 缃,青白色的丝织品.‎ B.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徴、徴、羽、变宫为七声.‎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盗跖、颜渊,这里泛指坏人和好人。‎ D.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愆,罪过。‎ ‎1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使报秦者。报,答复、回复。‎ B.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前,动词,上前。‎ C.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因此。‎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瘀氏归汉。相与,互相、一起。‎ ‎2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属,连缀。‎ B.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下车,指官吏初到任。‎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素常。‎ D.游于三辅,因入京师。游,游玩。‎ ‎21.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把吴钩看了:吴钩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弯刀。‎ B.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 C.《雨霖铃》应是作者离开都城汴京时写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千古名句。“雨霖铃”是题目。‎ D.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 八、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今人居住的是钢筋水泥构筑的都市丛林,楼上楼下形同陌路;古人居住的是瓦房小巷,端个碗能尝百家饭;今人驾着轿车风驰电掣地行驶在“十面霾伏”的高速路上;古人驾着马车优哉游哉地欣赏着水墨江南;今人主张的是想笑就笑、想唱就唱的奔放情怀;古人钟情的是欲语还休、无语凝噎的含蓄之美 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让我们产生了许多联想和感慨。‎ ‎ 材料中的内容,会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C(“致仕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就会有官员致仕”理解错误,原文4段的表述是“致仕,有时也是朝廷处理大臣的一个手段”,是“有时”,不是“也是”,也不一定“就会”)‎ ‎2.C(“因为他是知进退的楷模,所以获得额外赏赐,所有待遇不变”理解分析有误,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唐太宗表示支持,把李靖树成一个知进退的楷模,赏赐绢帛千段、御马两匹,所有待遇不变,还特意派人到李靖府上表达皇帝的关怀”。)‎ ‎3.B (“全凭皇帝好恶”的判断过于绝对,文中依据也不足。)‎ ‎4、A B文本中没有“嫌弃邋遢”的暗示。C主要是为了说明老头出现的场合是一个下层人吃饭的小馆子。D主题是人们的冷漠。‎ ‎5、①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 ‎②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3)开头和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6、观点一:同意。①出场环境都是饭馆或者酒馆,②都是被人轻视漠视的人物,特点都是迂腐,都是社会底层人物。③体现的都是对社会冷漠的批判。(具体分析略)‎ 观点二:不同意。① 老头是底层劳动人民,他又老又丑,衣着老旧,邋遢,但却敏感自尊,并不缺钱。他渴望的是别人的关注,来小饭馆吃饭也是为了得到一丝温暖。作者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关注那些生活在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和同情。②孔乙己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的代表,他迂腐可笑,穷困潦倒甚至去偷,他在酒店里得到的是人们的嘲笑,体现的是对吃人的封建文化教育和害人无数的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 ‎7.A ‎8.(1)吃苦耐劳.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种地.(2)不怨天尤人.同样的贫穷使得她得不到其他乡邻的帮,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帮她够多的了.(3)善良淳朴.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因为山上很凉,而叫我到她家休息.(4)温柔,有耐心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 ‎9.(1)被母子之间的亲情深深打动.母亲疼爱儿子,为了尽快攒钱给患有眼疾的儿子治病,日夜辛勤劳作,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2)对小男孩深表同情.小男孩年仅六岁,却患有白内障,无法看清这个世界.(3)由母子二人的不幸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十分惭愧.我因爱情破灭而选择了放逐和放纵自我,没有考虑亲人的感受.‎ ‎10.A ‎11.B “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 ‎12.C “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13.(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参考译文】‎ 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考中进士。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命令有司说:“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这其中有诈。”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14.B.从下到上描写;D.最后两句是虚写。‎ ‎15.以苍凉的秋景抒写被废黜后的孤独凄凉的心境;以“浮生只合尊前老”直抒胸臆,表达人生失意和年华老去的悲凉;想象老友登台思念“我”,折梅寄情,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感。(每点2分)‎ ‎17. C 18. A 19 C 20 D 21 C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