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B版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学案

‎§8.5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最新考纲 考情考向分析 ‎1.理解空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2.理解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概念,了解二面角及其平面角的概念.‎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考查内容,涉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及其应用等内容.题型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解题要求有较强的推理论证能力,广泛应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1.直线与平面垂直 ‎(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直线l叫做平面α的垂线,平面α叫做直线l的垂面.‎ ‎(2)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l⊥α 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a∥b ‎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定义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若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若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它们所成的角是0°的角.‎ ‎(2)范围:.‎ ‎3.平面与平面垂直 ‎(1)二面角的有关概念 ‎①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②二面角的平面角: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该点为垂足,在两个半平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构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2)平面和平面垂直的定义 两个平面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 文字语言 图形语言 符号语言 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α⊥β 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l⊥α 概念方法微思考 ‎1.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吗?‎ 提示 垂直.若两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在平面内可以找到两条相交直线与该直线垂直,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以得出两平行直线中的另一条也与平面内的那两条直线成90°的角,即垂直于平面内的这两条相交直线,所以垂直于这个平面.‎ ‎2.两个相交平面同时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吗?‎ 提示 垂直.在两个相交平面内分别作与第三个平面交线垂直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由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可知,这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这两条垂线平行,所以该交线垂直于第三个平面.‎ 题组一 思考辨析 ‎1.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垂直,则l⊥α.( × )‎ ‎(2)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平面平行.( × )‎ ‎(3)直线a⊥α,b⊥α,则a∥b.( √ )‎ ‎(4)若α⊥β,a⊥β,则a∥α.( × )‎ ‎(5)若直线a⊥平面α,直线b∥α,则直线a与b垂直.( √ )‎ ‎(6)若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则α⊥β.( × )‎ 题组二 教材改编 ‎2.[P73T1]下列命题中错误的是(  )‎ A.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β B.如果平面α不垂直于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β C.如果平面α⊥平面γ,平面β⊥平面γ,α∩β=l,那么l⊥平面γ D.如果平面α⊥平面β,那么平面α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β 答案 D 解析 对于D,若平面α⊥平面β,则平面α内的直线可能不垂直于平面β,即与平面β的关系还可以是斜交、平行或在平面β内,其他选项均是正确的.‎ ‎3.[P67练习T2]在三棱锥P-ABC中,点P在平面ABC中的射影为点O.‎ ‎(1)若PA=PB=PC,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2)若PA⊥PB,PB⊥PC,PC⊥PA,则点O是△ABC的________心.‎ 答案 (1)外 (2)垂 解析 (1)如图1,连接OA,OB,OC,OP,‎ 在Rt△POA,Rt△POB和Rt△POC中,PA=PC=PB,‎ 所以OA=OB=OC,即O为△ABC的外心.‎ ‎  ‎ ‎(2)如图2,延长AO,BO,CO分别交BC,AC,AB于点H,D,G.‎ ‎∵PC⊥PA,PB⊥PC,PA∩PB=P,PA,PB⊂平面PAB,‎ ‎∴PC⊥平面PAB,又AB⊂平面PAB,∴PC⊥AB,‎ ‎∵AB⊥PO,PO∩PC=P,PO,PC⊂平面PGC,‎ ‎∴AB⊥平面PGC,又CG⊂平面PGC,‎ ‎∴AB⊥CG,即CG为△ABC边AB上的高.‎ 同理可证BD,AH分别为△ABC边AC,BC上的高,‎ 即O为△ABC的垂心.‎ 题组三 易错自纠 ‎4.(2018·台州模拟)若l,m为两条不同的直线,α为平面,且l⊥α,则“m∥α”是“m⊥l”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A 解析 由l⊥α且m∥α能推出m⊥l,充分性成立;‎ 若l⊥α且m⊥l,则m∥α或者m⊂α,必要性不成立,‎ 因此“m∥α”是“m⊥l”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5.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O,M,N分别是线段BD,DD1,D1C1的中点,则直线OM与AC,MN的位置关系是(  )‎ A.与AC,MN均垂直 B.与AC垂直,与MN不垂直 C.与AC不垂直,与MN垂直 D.与AC,MN均不垂直 答案 A 解析 因为DD1⊥平面ABCD,所以AC⊥DD1,‎ 又因为AC⊥BD,DD1∩BD=D,所以AC⊥平面BDD1B1,‎ 因为OM⊂平面BDD1B1,所以OM⊥AC.‎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 则OM==,MN==,‎ ON==,‎ 所以OM2+MN2=ON2,所以OM⊥MN.故选A.‎ ‎6.如图所示,AB是半圆O的直径,VA垂直于半圆O所在的平面,点C是圆周上不同于A,B的任意一点,M,N分别为VA,V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MN∥AB B.平面VAC⊥平面VBC C.MN与BC所成的角为45°‎ D.OC⊥平面VAC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得BC⊥AC,因为V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VA⊥BC.因为AC∩VA=A,所以BC⊥平面VAC.因为BC⊂平面VBC,所以平面VAC⊥平面VBC.故选B.‎ 题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1 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AC=AA1=3,BC=2,D是BC的中点,F是CC1上一点.当CF=2时,证明:B1F⊥平面ADF.‎ 证明 因为AB=AC,D是BC的中点,所以AD⊥BC.‎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因为BB1⊥底面ABC,AD⊂底面ABC,‎ 所以AD⊥B1B.‎ 因为BC∩B1B=B,BC,B1B⊂平面B1BCC1,‎ 所以AD⊥平面B1BCC1.‎ 因为B1F⊂平面B1BCC1,所以AD⊥B1F.‎ 方法一 在矩形B1BCC1中,‎ 因为C1F=CD=1,B1C1=CF=2,‎ 所以Rt△DCF≌Rt△FC1B1,‎ 所以∠CFD=∠C1B1F,‎ 所以∠B1FD=90°,所以B1F⊥FD.‎ 因为AD∩FD=D,AD,FD⊂平面ADF,‎ 所以B1F⊥平面ADF.‎ 方法二 在Rt△B1BD中,BD=CD=1,BB1=3,‎ 所以B1D==.‎ 在Rt△B1C1F中,B1C1=2,C1F=1,‎ 所以B1F==.‎ 在Rt△DCF中,CF=2,CD=1,‎ 所以DF==.‎ 显然DF2+B1F2=B1D2,‎ 所以∠B1FD=90°.‎ 所以B1F⊥FD.‎ 因为AD∩FD=D,AD,FD⊂平面ADF,‎ 所以B1F⊥平面ADF.‎ 思维升华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及关键 ‎(1)证明线面垂直的常用方法:①判定定理;②垂直于平面的传递性;③面面垂直的性质.‎ ‎(2)证明线面垂直的关键是证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则需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 跟踪训练1 (2019·绍兴模拟)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1)EF∥平面ABC;‎ ‎(2)AD⊥AC.‎ 证明 (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 则AB∥EF.‎ 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BC⊂平面BCD,BC⊥BD,‎ 所以BC⊥平面ABD.‎ 因为AD⊂平面ABD,所以BC⊥AD.‎ 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AD⊥平面ABC.‎ 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 题型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例2 (2018·全国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M中,AB=AC=3,∠ACM=90°.以AC为折痕将△ACM折起,使点M到达点D的位置,且AB⊥DA.‎ ‎(1)证明:平面ACD⊥平面ABC;‎ ‎(2)Q为线段AD上一点,P为线段BC上一点,且BP=DQ=DA,求三棱锥Q-ABP的体积.‎ ‎(1)证明 由已知可得,∠BAC=90°,即BA⊥AC.‎ 又BA⊥AD,AD∩AC=A,AD,AC⊂平面ACD,‎ 所以AB⊥平面ACD.‎ 又AB⊂平面ABC,所以平面ACD⊥平面ABC.‎ ‎(2)解 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又BP=DQ=DA,所以BP=2.‎ 如图,过点Q作QE⊥AC,垂足为E,‎ 则QE∥DC且QE=DC.‎ 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ABC,‎ 所以QE⊥平面ABC,QE=1.‎ 因此,三棱锥Q-ABP的体积为VQ-ABP=×S△ABP×QE ‎=××3×2sin45°×1=1.‎ 思维升华 (1)判定面面垂直的方法 ‎①面面垂直的定义;‎ ‎②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2)在已知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进行转化.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转化为线面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跟踪训练2 (2018·宁波调研)如图,三棱锥P-ABC中,底面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A⊥PC,PB=2.‎ ‎(1)求证:平面PAC⊥平面ABC;‎ ‎(2)若PA=PC,求三棱锥P-ABC的体积.‎ 证明 (1)如图,取AC的中点O,连接BO,PO,‎ 因为△ABC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 所以BO⊥AC,BO=.‎ 因为PA⊥PC,所以PO=AC=1.‎ 因为PB=2,所以OP2+OB2=PB2,‎ 所以PO⊥OB.‎ 因为AC∩OP=O,AC,OP⊂平面PAC,‎ 所以BO⊥平面PAC.又OB⊂平面ABC,‎ 所以平面PAC⊥平面ABC.‎ ‎(2)解 因为PA=PC,PA⊥PC,AC=2,‎ 所以PA=PC=.‎ 由(1)知BO⊥平面PAC,‎ 所以VP-ABC=VB-APC=S△PAC·BO=××××=.‎ 题型三 与垂直有关的探索性问题 例3 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棱BC,AB的中点,点F在棱CC1上,已知AB=AC,AA1=3,BC=CF=2.‎ ‎(1)求证:C1E∥平面ADF;‎ ‎(2)设点M在棱BB1上,当BM为何值时,平面CAM⊥平面ADF.‎ ‎(1)证明 连接CE交AD于O,连接OF.‎ 因为CE,AD为△ABC的中线,‎ 则O为△ABC的重心,故==,故OF∥C1E,‎ 因为OF⊂平面ADF,C1E⊄平面ADF,‎ 所以C1E∥平面ADF.‎ ‎(2)解 当BM=1时,平面CAM⊥平面ADF.‎ 证明如下:因为AB=AC,AD⊂平面ABC,‎ 故AD⊥BC.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 BB1⊥平面ABC,BB1⊂平面B1BCC1,‎ 故平面B1BCC1⊥平面ABC.‎ 又平面B1BCC1∩平面ABC=BC,AD⊂平面ABC,‎ 所以AD⊥平面B1BCC1,‎ 又CM⊂平面B1BCC1,故AD⊥CM.‎ 又BM=1,BC=2,CD=1,FC=2,‎ 故Rt△CBM≌Rt△FCD.‎ 易证CM⊥DF,又DF∩AD=D,DF,AD⊂平面ADF,‎ 故CM⊥平面ADF.‎ 又CM⊂平面CAM,‎ 故平面CAM⊥平面ADF.‎ 思维升华对命题条件的探索的三种途径 途径一:先猜后证.‎ 途径二:先通过命题成立的必要条件探索出命题成立的条件,再证明充分性.‎ 途径三: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跟踪训练3 如图所示的空间几何体ABCDEFG中,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AE⊥平面ABCD,EF∥AB,EG∥AD,EF=EG=1.‎ ‎(1)求证:平面CFG⊥平面ACE;‎ ‎(2)在AC上是否存在一点H,使得EH∥平面CFG?若存在,求出CH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连接BD交AC于点O,则BD⊥AC.‎ 设AB,AD的中点分别为M,N,连接MN,则MN∥BD,‎ 连接FM,GN,则FM∥GN,且FM=GN,‎ 所以四边形FMNG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N∥FG,所以BD∥FG,所以FG⊥AC.‎ 由于AE⊥平面ABCD,所以AE⊥BD.‎ 所以FG⊥AE,‎ 又因为AC∩AE=A,AC,AE⊂平面ACE,‎ 所以FG⊥平面ACE.‎ 又FG⊂平面CFG,所以平面CFG⊥平面ACE.‎ ‎(2)解 存在.设平面ACE交FG于Q,则Q为FG的中点,‎ 连接EQ,CQ,取CO的中点H,连接EH,‎ 由已知易知,平面EFG∥平面ABCD,‎ 又平面ACE∩平面EFG=EQ,‎ 平面ACE∩平面ABCD=AC,‎ 所以CH∥EQ,又CH=EQ=,‎ 所以四边形EQC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H∥CQ,‎ 又CQ⊂平面CFG,EH⊄平面CFG,‎ 所以EH∥平面CFG,‎ 所以在AC上存在一点H,使得EH∥平面CFG,且CH=.‎ ‎1.已知互相垂直的平面α,β交于直线l,若直线m,n满足m∥α,n⊥β,则(  )‎ A.m∥l B.m∥n C.n⊥l D.m⊥n 答案 C 解析 因为α∩β=l,所以l⊂β,又n⊥β,所以n⊥l.‎ ‎2.(2019·宁波模拟)已知直线l,m与平面α,β,l⊂α,m⊂β,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若l∥m,则必有α∥β B.若l⊥m,则必有α⊥β C.若l⊥β,则必有α⊥β D.若α⊥β,则必有m⊥α 答案 C 解析 对于选项A,平面α和平面β还有可能相交,所以选项A错误;‎ 对于选项B,平面α和平面β还有可能相交或平行,所以选项B错误;‎ 对于选项C,因为l⊂α,l⊥β,所以α⊥β.所以选项C正确;‎ 对于选项D,直线m可能和平面α不垂直,所以选项D错误.‎ ‎3.如图,在四面体D-ABC中,若AB=CB,AD=CD,E是A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平面ABC⊥平面ABD B.平面ABD⊥平面BDC C.平面ABC⊥平面BDE,且平面ADC⊥平面BDE D.平面ABC⊥平面ADC,且平面ADC⊥平面BDE 答案 C 解析 因为AB=CB,且E是AC的中点,所以BE⊥AC,同理有DE⊥AC,于是AC⊥平面BDE.因为AC在平面ABC内,所以平面ABC⊥平面BDE.又由于AC⊂平面ACD,所以平面ACD⊥平面BDE.‎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BC1,CD1的中点,则(  )‎ A.MN∥C1D1 B.MN⊥BC1‎ C.MN⊥平面ACD1 D.MN⊥平面ACC1‎ 答案 D 解析 对于选项A,因为M,N分别是BC1,CD1的中点,所以点N∈平面CDD1C1,点M∉平面CDD1C1,所以直线MN是与平面CDD1C1相交的直线,‎ 又因为直线C1D1在平面CDD1C1内,故直线MN与直线C1D1不可能平行,故选项A错;‎ 对于选项B,正方体中易知NB≠NC1,因为点M是BC1的中点,所以直线MN与直线BC1不垂直,故选项B不对;‎ 对于选项C,假设MN⊥平面ACD1,可得MN⊥CD1,因为N是CD1的中点,‎ 所以MC=MD1,这与MC≠MD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选项C不对;‎ 对于选项D,分别取B1C1,C1D1的中点P,Q,连接PM,QN,PQ.‎ 因为点M是BC1的中点,‎ 所以PM∥CC1且PM=CC1.‎ 同理QN∥CC1且QN=CC1.‎ 所以PM∥QN且PM=QN,‎ 所以四边形PQNM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PQ∥MN.‎ 在正方体中,CC1⊥PQ,PQ⊥AC,‎ 因为AC∩CC1=C,AC⊂平面ACC1,CC1⊂平面ACC1,‎ 所以PQ⊥平面ACC1.‎ 因为PQ∥MN,所以MN⊥平面ACC1.‎ 故选项D正确.‎ ‎5.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与底面垂直,体积为,底面是边长为的正三角形,若P为底面A1B1C1的中心,则PA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  )‎ A.B.C.D. 答案 B 解析 如图,取正三角形ABC的中心O,连接OP,‎ 则∠PAO是PA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因为底面边长为,‎ 所以AD=×=,AO=AD=×=1.‎ 三棱柱的体积为×()2AA1=,‎ 解得AA1=,即OP=AA1=,‎ 所以tan∠PAO==,‎ 因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是,‎ 所以∠PAO=.‎ ‎6.如图,已知PA⊥平面ABC,BC⊥AC,则图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 答案 4‎ 解析 ∵PA⊥平面ABC,AB,AC,BC⊂平面ABC,‎ ‎∴PA⊥AB,PA⊥AC,PA⊥BC,则△PAB,△PAC为直角三角形.由BC⊥AC,且AC∩PA=A,得BC⊥平面PAC,从而BC⊥PC,因此△ABC,△PBC也是直角三角形.‎ ‎7.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BAC=90°,BC1⊥AC,则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直线______上.‎ 答案 AB 解析 ∵AC⊥AB,AC⊥BC1,AB∩BC1=B,∴AC⊥平面ABC1.‎ 又∵AC⊂平面ABC,∴平面ABC1⊥平面ABC.‎ ‎∴C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H必在两平面交线AB上.‎ ‎8.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且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_______时,平面MBD⊥平面PCD.(只要填写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 答案 DM⊥PC(或BM⊥PC等)‎ 解析 ∵PA⊥底面ABCD,∴BD⊥PA,连接AC,则BD⊥AC,且PA∩AC=A,∴BD⊥平面PAC,∴BD⊥PC.‎ ‎∴当DM⊥PC(或BM⊥PC)时,即有PC⊥平面MBD,‎ 而PC⊂平面PCD,∴平面MBD⊥平面PCD.‎ ‎9.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BC=2,AA1=1,则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 连接A1C1,则∠AC1A1为AC1与平面A1B1C1D1所成的角.‎ 因为AB=BC=2,所以A1C1=AC=2,又AA1=1,所以AC1=3,‎ 所以sin∠AC1A1==.‎ ‎10.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BC的中点,点P在线段D1E上.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等于点P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到点C的距离,设点P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为P′,显然点P到直线CC1的距离的最小值为P′C的长度的最小值.当P′C⊥DE时,P′C的长度最小,此时P′C==.‎ ‎11.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点E在棱PC上(异于点P,C),平面ABE与棱PD交于点F.‎ ‎(1)求证:AB∥EF;‎ ‎(2)若AF⊥EF,求证:平面PAD⊥平面ABCD.‎ 证明 (1)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AB∥CD.‎ 又AB⊄平面PDC,CD⊂平面PDC,‎ 所以AB∥平面PDC,‎ 又因为AB⊂平面ABE,平面ABE∩平面PDC=EF,‎ 所以AB∥EF.‎ ‎(2)因为四边形ABCD是矩形,‎ 所以AB⊥AD.‎ 因为AF⊥EF,(1)中已证AB∥EF,‎ 所以AB⊥AF.‎ 又AB⊥AD,‎ 由点E在棱PC上(异于点C),所以点F异于点D,‎ 所以AF∩AD=A,AF,AD⊂平面PAD,‎ 所以AB⊥平面PAD,‎ 又AB⊂平面ABCD,‎ 所以平面PAD⊥平面ABCD.‎ ‎12.(2019·浙江省台州中学模拟)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PA=AB=BC=,AD=CD=1,∠ADC=120°,点M是AC与BD的交点,点N在线段PB上,且PN=PB.‎ ‎(1)证明:MN∥平面PDC;‎ ‎(2)求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 因为AB=BC,AD=CD,‎ 所以BD垂直平分线段AC.‎ 又∠ADC=120°,‎ 所以MD=AD=,AM=.‎ 所以AC=.‎ 又AB=BC=,‎ 所以△ABC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BM=,所以=3,‎ 又因为PN=PB,‎ 所以==3,‎ 所以MN∥PD.‎ 又MN⊄平面PDC,PD⊂平面PDC,‎ 所以MN∥平面PDC.‎ ‎(2)解 因为PA⊥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BD⊥PA,‎ 又BD⊥AC,PA∩AC=A,PA,AC⊂平面PAC,‎ 所以BD⊥平面PAC.‎ 由(1)知MN∥PD,‎ 所以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的角即直线PD与平面PAC所成的角,‎ 故∠DPM即为所求的角.‎ 在Rt△PAD中,PD=2,‎ 所以sin∠DPM===,‎ 所以直线MN与平面PA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3.(2018·湖州质检)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的中点,G是EF的中点.现在沿AE,AF及EF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空间图形,使B,C,D三点重合,重合后的点记为H.那么,在这个空间图形中必有(  )‎ A.AG⊥平面EFH ‎ B.AH⊥平面EFH C.HF⊥平面AEF ‎ D.HG⊥平面AEF 答案 B 解析 根据折叠前、后AH⊥HE,AH⊥HF不变,‎ ‎∴AH⊥平面EFH,B正确;‎ ‎∵过A只有一条直线与平面EFH垂直,∴A不正确;‎ ‎∵AG⊥EF,EF⊥GH,AG∩GH=G,AG,GH⊂平面HAG,∴EF⊥平面HAG,又EF⊂平面AEF,‎ ‎∴平面HAG⊥平面AEF,过点H作直线垂直于平面AEF,一定在平面HAG内,∴C不正确;‎ 由条件证不出HG⊥平面AEF,∴D不正确.故选B.‎ ‎14.(2018·全国Ⅰ)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1,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α所成的角都相等,则α截此正方体所得截面面积的最大值为(  )‎ A.B.C.D. 答案 A 解析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平面AB1D1与棱A1A,A1B1,A1D1所成的角都相等,又正方体的其余棱都分别与A1A,A1B1,A1D1平行,故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每条棱所在直线与平面AB1D1所成的角都相等.‎ 取棱AB,BB1,B1C1,C1D1,DD1,AD的中点E,F,G,H,M,N,则正六边形EFGHMN所在平面与平面AB1D1平行且面积最大,此截面面积为S正六边形EFGHMN=6×××sin60°=.‎ 故选A.‎ ‎15.(2019·金华模拟)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BC⊥DC,AE⊥DC,且E为CD的中点,M,N分别是AD,BE的中点,将三角形ADE沿AE折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①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平面DEC;‎ ‎②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E;‎ ‎③不论D折至何位置(不在平面ABC内),都有MN∥AB;‎ ‎④在折起过程中,一定不会有EC⊥AD.‎ 答案 ①②‎ 解析 由已知,在未折叠的原梯形中,易知四边形ABCE为矩形,‎ 所以AB=EC,所以AB=DE,‎ 又AB∥DE,‎ 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D,折叠后如图所示.‎ ‎①过点M作MP∥DE,交AE于点P,连接NP.‎ 因为M,N分别是AD,BE的中点,‎ 所以点P为AE的中点,故NP∥EC.‎ 又MP∩NP=P,DE∩CE=E,‎ 所以平面MNP∥平面DEC,‎ 故MN∥平面DEC,①正确;‎ ‎②由已知,AE⊥ED,AE⊥EC,‎ 所以AE⊥MP,AE⊥NP,‎ 又MP∩NP=P,所以AE⊥平面MNP,‎ 又MN⊂平面MNP,所以MN⊥AE,②正确;‎ ‎③假设MN∥AB,则MN与AB确定平面MNBA,‎ 从而BE⊂平面MNBA,AD⊂平面MNBA,‎ 与BE和AD是异面直线矛盾,③错误;‎ ‎④当EC⊥ED时,EC⊥AD.‎ 因为EC⊥EA,EC⊥ED,EA∩ED=E,‎ 所以EC⊥平面AED,AD⊂平面AED,‎ 所以EC⊥AD,④不正确.‎ ‎16.在如图所示的五面体ABCDEF中,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DAB=60°,EA=ED=AB=2EF=2,EF∥AB,M为BC的中点.‎ ‎(1)求证:FM∥平面BDE;‎ ‎(2)若平面ADE⊥平面ABCD,求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 ‎(1)证明 取BD的中点O,连接OM,OE,‎ 因为O,M分别为BD,BC的中点,‎ 所以OM∥CD,且OM=CD.‎ 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CD∥AB,‎ 又EF∥AB,所以CD∥EF,‎ 又AB=CD=2EF,‎ 所以EF=CD,‎ 所以OM∥EF,且OM=EF,‎ 所以四边形OMFE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MF∥OE.‎ 又OE⊂平面BDE,MF⊄平面BDE,‎ 所以MF∥平面BDE.‎ ‎(2)解 由(1)得FM∥平面BDE,‎ 所以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等于点M到平面BDE的距离.‎ 取AD的中点H,连接EH,BH,‎ 因为EA=ED,四边形ABCD为菱形,且∠DAB=60°,‎ 所以EH⊥AD,BH⊥AD.‎ 因为平面ADE⊥平面ABCD,‎ 平面ADE∩平面ABCD=AD,EH⊂平面ADE,‎ 所以EH⊥平面ABCD,所以EH⊥BH,‎ 易得EH=BH=,所以BE=,‎ 所以S△BDE=××=.‎ 设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为h,‎ 连接DM,则S△BDM=S△BCD=××4=,‎ 连接EM,由V三棱锥E-BDM=V三棱锥M-BDE,‎ 得××=×h×,‎ 解得h=,‎ 即点F到平面BDE的距离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