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20)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别葛使君 王安石 邑屋为儒知善政,市门多粟见丰年。 追攀更觉相逢晚,谈笑难忘欲别前。 客幙雅游皆置榻①,令堂清坐亦鸣弦②。 轻舟后夜沧江北,回首春城空黯然。 【注】①置榻:《后汉书·陈蕃传》:“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下士。②鸣弦:泛指官吏治政有道,百姓生活安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前句点出朋友治政有方,后句则写善政的具体效果,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B.“追攀更觉相逢晚”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的相见恨晚之情,知己之意寓于其中。 C.“谈笑难忘欲别前”既有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也有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心理活动。 D.颈联具体描绘葛使君治政时礼贤下士、百姓生活安乐的场景,体现了诗人的钦佩之情。 ※【答案讲评】C (“别前欢笑的具体刻画”分析有误,本句就是概叙,并不是具体刻画别前欢笑。) 2.有人认为,诗的尾联是以葛使君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观点一:同意。①这两句是写朋友与诗人别后的想象场景,借葛使君之口传达自己的心声。②想象葛使君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春城,空留下告别之后的惆怅、伤感,从而表现朋友与诗人之间的真挚情怀。 观点二:不同意。①这两句诗是写诗人自己与朋友别后的内心感受。②写诗人送别葛使君后夜里乘船到沧江北,回头眺望朋友治政有方的地方,从而表达出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深情。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除 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 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2.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A 2.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解析】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结合题目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确认正误,最终得出答案。要选“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分析有误。联系全诗看,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指不管欢乐和忧愁、幸福与祸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万里相思一夜中”,是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从晚上愁到天亮,憔悴的人看到春风更添思念,是写愁的深重。“事关休戚已成空”并未交代出后面“愁”的所有原因。选项认为,“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是曲解文意。故选A。 2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技巧及比较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当注意审题,题干中已经明确指出“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则就应当从情景的角度来考虑。分析景和情的关系,来诗结句“又将憔悴见春风”中“春风”是新春之景;“憔悴”,联系上文看,是因于“万里相思一夜中”,“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王诗的承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联系注释看,是药酒名。该句意思是“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从景和情关系上看,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新年热闹的场景抒发了作者愉快的心情。通过以上可知,二诗都是借景抒情,不同的是,第一首诗是乐景写哀情,第二首诗是乐景写乐情。结合表现的诗人的情感,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 韦 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杆,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①写作此诗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②襄水,古属楚国。 1.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试简析其写景艺术特色。 2.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 【答案】 1.①薛词上片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②选取富有特色的典型意象秋风、秋雨、红蓼、鸥迹等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形象。③视听嗅多感官结合描写环境。听觉上的是风雨声,视觉上的是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 2.①韦词借月寄情,睹物思人,并用一意两写手法,从己之忆人想象人之忆己,又从相忆之深推到相见之难,婉转动人。②薛词同样托景寄怀,先描绘渲染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再引出盛装佳人等待心上人的动人图景,又以愁煞船郎的侧面描写和“燕归帆尽”之以景结情手法,写出一种“尽在不言中”的怀人愁绪,耐人寻味。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赏析诗歌的形象,需要考生先圈出设题诗句中的形象,再圈出写其特点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来分析其特点。赏析句子的表达技巧,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本题要求分析薛词上片所描绘的图景,同时分析其写景特色。“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这三句中主要写到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等形象,既包括景物形象,也包括人物形象:沙滩上秋雨中的渡头,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以及鸥迹成行,这些都是景,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盛装的佳人,整幅画面寂寞而苍凉。然后再看这三句的写景技巧,首先看这三句写了哪些景,这是从选材的角度分析,有秋风、秋雨、红蓼、鸥迹,这些景对人物起到烘托的作用,然后再看是如何写这些景的,如“风雨声”是耳中所闻,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是视觉所见,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可见结合了多种感官。考生可以从这些方面分析概括。 2.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本题是借助比较阅读的方式来考查诗歌情感,题干中说的是“两首词都表达了怀人之情,试就其异同加以比较”,然后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歌,既要分析共同之处,也要指出不同之处。先看韦庄的词,词的上片写相思之深,与前人或从己方或从对方着笔不同,此词从双方展开:“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这是从己方铺墨;“想君思我锦衾寒”,这是从对方入手,以“想君”二字,转从对方角度,并且以“锦衾寒”三字,将之具体化,使人亲同感受之;上片从空间角度,下片则从空间转向时间,“咫尺画堂深似海”,是对上片三句双方思恋的凝缩,“忆来”、“几时”,两句,纵横上下,先写忆旧,再写对将来之期冀,更见情之真切。再看薛昭蕴的词,词开头就描绘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借助秋风、秋雨、红蓼、鸥迹渲染营造了渡头的苍凉和寂寞,而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位盛装的佳人出场了;下片中以“几回愁煞棹船郎”进行侧面描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而实际上“愁”的应是佳人;词的最后一句, “燕归帆尽水茫茫”是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一切都在“不语”中。由此看来,两首词都借助景来寄托怀人之情,不同的是,韦庄使用“一意两写”手法,而薛词以景渲染,以渔郎侧面烘托,并以景结情,这是两篇的不同之处。 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 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 四、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严士元 刘长卿① 春风倚棹阖闾城②,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②阖闾城,苏州城。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④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D.“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既点出了朋友所去之地是遥远的湖南,又蕴含了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试结合刘诗的尾联“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与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分析两首诗的主人公在个人经历和情感上的异同点。 【答案】 1.D 2.相同点: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不同点:①王诗借“冰心在玉壶”来隐喻自己的志行高洁,和虽遭贬谪却不改其高洁情操的决心。同时也表现出诗人不肯屈从于恶势力的顽强斗争精神。②刘诗用“青袍误儒生”这句牢骚话,直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在唐朝贞观年间,八九品的小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他认为自己满腹才华,当这一类小官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在耽误自己的前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D选项“‘草绿湖南万里情’属于远景描写”错误,应该是虚景,意中之景。故选D。 2 .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应结合诗歌注释了解作者,进而理解诗歌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由注释“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和“王昌龄,盛唐诗人。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可知,两首诗的主人公都遭贬谪;都是与好友短暂相聚又将别离;都有依依不舍之情。“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写了如果有相识之人问到我的境遇,请你转告他们,我命途多舛,已是被青袍所误的一介书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和怨天尤人的失意情感。王诗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人在这以晶莹透明的冰心玉壶自喻,正是基于他与洛阳诗友亲朋之间的真正了解和信任,这决不是洗刷谗名的表白,而是蔑视谤议的自誉。因此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点睛: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鉴赏一首古诗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是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