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文)试题(解析版)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 生物试卷(文科)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 1.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兔的长毛与短毛 C. 猫的白毛与蓝眼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答案】B 【解析】 【分析】 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据此分析。 【详解】A. 人的身高与体重不属于同一性状,A错误; B. 兔的长毛与短毛属于一对相对性状,B正确; C. 猫的白毛与蓝眼不属于同一性状,C错误; D. 棉花的细绒与长绒不属于同一性状,D错误。 2.人眼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男孩的可能性是 A. 1/2 B. 1/6 C. 1/4 D. 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人眼的虹膜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假设褐色和蓝色分别受A、a控制,所以,蓝眼男人的基因型为aa;由于褐眼女人的母亲是蓝眼aa,所以褐眼女人的基因型为Aa,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该蓝眼男人与褐眼女人结婚,即aa×Aa,子代为1/2Aa(褐色)、1/2aa(蓝眼),故生下蓝眼男孩的可能性是1/2×1/2=1/4,C正确。 3.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 1/8 B. 1/16 C. 3/16 D. 3/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子一代基因型为DdRr,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基因型为ddR_,其概率为:×=,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 A. 纯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B.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显性个体杂交产生显性的后代 C. 杂种显性个体与纯种隐性个体杂交产生隐性的后代 D. 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的后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离定律,考查对性状分离概念的理解。明确性状分离现象中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详解】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性状分离是指杂种显性个体自交产生显性和隐性后代的现象。A项、B项亲代和子代表现型均与性状分离概念不符合,A项、B项错误;C项亲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不符合性状分离概念,C项错误;D项亲代和子代表现型均与性状分离概念符合,D项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C项,错因在于对性状分离概念认识不清。性状分离现象中,亲本应为杂合子,子代应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 5.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A. 9:3:3:1 B. 1:1:1:1 C. 3:1:3:1 D. 3:1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用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将每一对结果相乘,据此分析。 【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后代表现型之比为(1:1)×(3:1)=3:1:3:1,C正确。 6.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A. 三黑一白 B. 全部黑色 C. 二黑二白 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分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出现3:1性状分离比,是建立在子代数量足够多的情况下的数学统计比例。 【详解】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由于子代数量太少,因此,4只鼠仔的毛色可能是三黑一白,也可能是全部黑色,也可能二黑二白,也可能全部白色。故选D项。 7. 南瓜的果实中,果实的白色W对黄色w是显性,果实盘状D对球状d是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哪一组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 A. WwDd x wwdd B. WWdd x WWdd C. WwDd x wwDD D. WwDd x WWDD 【答案】B 【解析】 WwDd×wwdd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比值为1/2×1/2=1/4,WWDd×WWdd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比值为1×1/2=1/2,WwDd×wwDD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比值为1/2×0=0,WwDd×WWDD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比值为1×0=0。因此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杂交组合是WWdd×WWDd。 故选:B。 【点睛】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充分理解每对等位基因遵循分离定律,多对等位基因之间它们遵循自由组合。然后用逐对分析法计算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基因型种类及比例。 8.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aabb的个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推知,F2中表现型与F1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 A. 1/4 B. 9/16 C. 7/16 D. 1/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AaBb,F1自交得到F2,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后代为A_B_:A_bb:aaB_:aabb=9:3:3:1,据此分析。 【详解】F2中A_B_:A_bb:aaB_:aabb=9:3:3:1,F1表现型为双显性(AaBb),故F2中表现型与F1不同的个体占总数的7/16,C正确。 9.下列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 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 C. 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要去雄 D. 豌豆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答案】C 【解析】 【分析】 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①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②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③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④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 【详解】A. 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确; B. 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确; C. 豌豆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因此豌豆在杂交时,母本需要去雄,C错误; D. 豌豆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是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 10.矮秆晚熟(ddEE)水稻和高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F2中希望得到200株矮秆早熟纯种植株,那么F2在理论上要有多少株 A. 800 B. 1000 C. 1600 D. 3200 【答案】D 【解析】 根据自由组合规律,ddEE和DDee杂交,F1是DdEe,其再自交得到F2,而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比例是9:3:3:1.其中矮秆早熟纯种植株为ddee,占F2中的1/16,所以F2 在理论上要有200÷1/16=3200株,故选D。 11.两个杂合子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则这两个杂合子的基因型可能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 AaBb×AABb D. AaBB×aaBb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aBb和AABb,子代表现型种类为1×2=2种;AaBB×AABb,子代表现型种类为1×1=1种;AaBb和AABb,子代表现型种类为1×2=2种;AaBB×aaBb,子代表现型种类为2×1=2种.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学会应用逐对分析法,即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 12.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用于下列哪种生物的遗传 A. 人 B. 小麦 C. 羊 D. 细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而真核生物细胞质基因的遗传及原核生物细胞中基因的遗传都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详解】人、小麦、羊都进行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核基因的遗传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正确。 13.自由组合定律在理论上不能说明的是 A. 新基因型的产生 B. 新基因的产生 C. 基因可以重新组合 D. 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可以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进而导致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而新基因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B符合题意。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B. 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C.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D. 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与Aa,A错误;D和d是等位基因,D和D,d和d不是等位基因,B错误;隐性性状是指在显性纯合与隐性个体杂交,子代中不表现出来的性状,C错误;纯合体中遗传基因组成相同,自交后代均为纯合体,不会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 15.让黄色非甜玉米AABB与白色甜玉米aabb杂交,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80株,那么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杂合植株和黄色非甜玉米株数分别约为 A. 320、720 B. 720、320 C. 320、320 D. 720、720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黄色非甜玉米AABB与白色甜玉米aabb杂交,F1为AaBb,F2中有A_B_:A_bb:aaB_:aabb=9:3:3:1,据此分析。 【详解】据分析可知,F2中有A_B_:A_bb:aaB_:aabb=9:3:3:1,F2中得到白色甜玉米aabb共80株(占1/16),则A_B_、A_bb、aaB_分别有720、240、240株,其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是A_bb、aaB_,其中纯合子占2/3,共480×2/3=320,黄色非甜玉米A_B_为720株,A正确。 16.根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现有一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 A. 100% B. 1/2 C. 1/4 D. 9/16 【答案】C 【解析】 一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可以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地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Yy×Yy→子代中Yy占 1/2,Rr×Rr子代中Rr占1/2,故YyRr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1/2×1/2=1/4,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解题的思路是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 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17.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的基因型为AaBb,一般情况下,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可以采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当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我们把两对基因拆开,AA×Aa其子代基因型有:AA、Aa;同理,Bb×Bb子代基因型有:BB、Bb、bb。 【详解】两对基因分别考虑,AA和Aa杂交,后代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Bb和Bb杂交,后代有BB、Bb、bb三种基因型,因此后代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不能出现aabb的个体。综上所述,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做自由组合遗传实验时,不是必须考虑的一项是 A. 用于杂交的亲本必须都是纯合子 B. 每对相对性状都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C. 显性亲本做父本,隐性亲本做母本 D. 每对基因都分别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的适用条件包括:杂交的两个亲本必须是纯合子;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是受一对基因控制,而且每对基因都必须具有完全显性关系。 【详解】研究自由组合定律必须至少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各含有一对等位基因,每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用于杂交的一般为纯合子,每对相对性状都必须具有完全显性关系,且实验进行的正反交实验结果相同,而显性亲本、隐性亲本是作父本还是母本,不是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实验所必须考虑的,C正确。 19. 豌豆种子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让绿色圆粒豌豆与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在后代中只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豌豆,其数量比为1∶1。则其亲本最可能的基因型是( ) A. yyRr×YYrr B. yyRr×Yyrr C. YYRr×yyRr D. yyRR×Yyrr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后代全为黄色,则双亲关于种子颜色的基因型为yy×YY;又因为后代中圆粒∶皱粒=1∶1,符合测交实验结果,则双亲关于种子形状的基因型为Rr×rr,综合以上结果,双亲基因型最可能为yyRr(绿色圆粒)×YYrr(黄色皱粒)。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基因自由组合的问题。 20. 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是( ) A. 7/16 B. 3/16 C. 9/16 D. 4/16 【答案】B 【解析】 基因型均为AaBB的双亲,他们所生后代中,基因型AABB∶AaBB∶AaBB=1∶2∶1,表现型比例为3∶1,视觉不正常的可能性是1/4。 21. DNA复制发生在 A. 前期 B. 间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详解】有丝分裂过程分为分裂期和分裂间期,其中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故选:B. 22. 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 A. 前期 B. 间期 C. 后期 D. 末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由分析可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后期。C正确。故选:C。 23.关于无丝分裂名称的由来,正确的是 A. 细胞分裂过程比较简单 B. 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 C. 分裂时细胞核先延长缢裂 D. 分裂时整个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无丝分裂的过程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核的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做无丝分裂。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过程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4. 下面关于有丝分裂的重要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 B. 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 C. 单细胞生物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的 D. 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 【答案】C 【解析】 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使生物体生长,A正确;有丝分裂可产生新细胞,替换死亡的细胞,B正确;单细胞生物有些是通过简单的二分裂生殖的,如细菌的繁殖,C错误;有丝分裂通过复制将遗传物质传给下一代,对细胞的遗传有重要意义,D正确. 【考点定位】 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名师点睛】 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表现为细胞数量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但细胞体积受到细胞相对表面积和核质比的影响不能无限制增大,因此细胞数量的增多是使生物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多细胞生物体只有通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功能不同的组织及器官,从而协调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 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5.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的时期是 A. 前期和后期 B. 前期和中期 C. 间期和末期 D. 后期和末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是2:1:2,即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2个姐妹染色单体,此时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详解】A. 后期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A错误; B. 前期和中期,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着丝点没有分裂,细胞中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三者数量比都是2:1:2,B正确; C.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正在形成染色单体,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其染色体与DNA之比为1:1,C错误; D. 后期和末期细胞中都不含染色单体,D错误。 26.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B.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 D. 染色体就是由基因构成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主要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A正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一条染色体上多个基因,C正确;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构成,D错误。 考点:基因和染色体关系 27. 下列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B. 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 C. 女儿的性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 D. 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 【答案】C 【解析】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的可以控制性别,但是也有不控制性别的,如控制色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A错误;性染色体能控制性别的原因主要减少因为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性别的基因,B错误;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C正确;在正常体细胞中,无论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并经减数分裂后减半存在于生殖细胞中所以性染色体存在于所有细胞中,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有性染色体的存在,D错误。 【考点定位】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关键要知道以下知识点: (1)性染色体上的因不一定都可以控制性别。 (2)体细胞中都存在性染色体。 (3)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 28.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 如果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 B. 如果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 C. 如果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 D. 如果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果母亲患病,其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患病基因,那么其儿子的X染色体上一定有患病基因,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在下列四个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据图判断显隐性,再判断是否为伴X或伴Y遗传,排除伴X和伴Y遗传后即为常染色体遗传,据此分析。 【详解】A. 该遗传系谱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 该遗传系谱图,亲代和子代都有患者和正常的个体,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B错误; C. 该遗传系谱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女儿,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正确; D. 该遗传系谱图,亲代和子代都有患者和正常的个体,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D错误。 30.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 ( ) A. 4个着丝点 B. 2条姐妹染色单体 C. 4个DNA分子 D. 2对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一个四分体包括一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31.精子形成过程中出现联会现象时,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 ) A. 1:1 B. 1:2 C. 2:1 D. 4: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在精子的形成过程中,联会现象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由于经过了间期DNA分子的复制,此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所以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之比是2:1。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2. 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 A. 常染色体上 B. X染色体上 C. Y染色体上 D. 线粒体中 【答案】B 【解析】 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是位于X染色体上,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是相同的,故A错误,B正确。Y染色体上只有男性患病,故C错误。线粒体中是患病的母亲的所有的子女都患病,故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及判断依据。 序号 图谱 遗传方式 判断依据 ① 常隐 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一定是常隐 ② 常显 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一定是常显 ③ 常隐或X隐 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是隐性 ④ 常显或X显 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是显性 ⑤ 最可能是X显(也可能是常隐、常显、X隐) 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是X显 ⑥ 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X显) 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隐 ⑦ 最可能在Y上(也可能是常显、常隐、X隐) 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能在Y上 33.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B. 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C. 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D. 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个是患者,A正确;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女儿都是患者,儿子由其配偶决定,B错误;若女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C错误;D、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出现在正常个体身上,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识记伴性遗传的特点,特别能识记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母女都患病。 3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 C. 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 D. 含X的卵细胞:含Y的卵细胞=1: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XY型性别决定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为XX,产生的卵细胞只有X这一种;雄性的性染色体为XY,产生的精子有两种: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用下图表示可知: P: ♂XY × ♀XX ↓ ↓ 配子: 1/2X 和 1/2Y 1X 后代: 1/2XY(男性) 1/2XX(女性) 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答案选C。 考点:考查性别决定的知识。 点评: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 35. 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遗传病。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传递的顺序是 ( ) A. 外祖父→母亲→男孩 B. 外祖母→母亲→男孩 C. 祖父→父亲→男孩 D. 祖母→父亲→男孩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①交叉遗传;②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患;③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根据题意,某男孩为血友病患者即Xh Y,在其色盲基因必来自其母亲,但他的父母不是患者,故其母亲为XHXh,而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XHX¯、XHY),故外祖母的基因型也为XHXh,因此血友病基因在该家族中的传递途径是外祖母→母亲→男孩,B正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 36.如图所示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请回答 (1)此图为减数分裂的___________时期。 (2)按编号有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互为同源染色体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要分离的染色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可能形成的染色体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答案】 (1).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2). ①②③④ (3). ①和② ③和④ (4). ①和② ③和④ (5). ①③ ②④ 或 ①④ ②③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中①②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③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d和d′是四对姐妹染色单体,此时图中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故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据此分析。 【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具有2个四分体,该图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2)图中有①、②、③、④四条染色体。 (3)图中细胞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即①和②、③和④。 (4)联会配对的一对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因此要分离的染色体是①与②、③与④。 (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能形成的染色体组合是①③、②④或①④、②③。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的识别能力。 37.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色盲基因用b表示,正常基因用B表示。) (1)该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___性基因。 (2)图中Ⅲ代3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Ⅲ代2号的可能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3)Ⅳ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X (2). 隐 (3). XbY (4). XBXB 或 XBXb (5). 1/4 【解析】 【分析】 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此可以确定Ⅲ-3和Ⅰ-4的基因型均为XbY,Ⅱ-1和Ⅱ-2分别为XBY、XBXb,据此分析。 【详解】(1)红绿色盲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为隐性基因。 (2)图中Ⅲ-3号为男性色盲患者,因此其基因型是XbY,Ⅲ-3号的Xb基因来自其母亲即Ⅱ-2,故Ⅱ-2号基因型为XBXb,Ⅱ-1为XBY,故Ⅲ-2号的可能基因型是XBXB或XBXb。 (3)Ⅲ-2号可能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她与一个正常男性XBY结婚,生女孩的基因型可能是3/4XBXB、1/4XBXb,因此Ⅳ-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1/4。 【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和分离定律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系谱图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解题时,首先明确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然后根据Ⅲ-3的基因型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利用分离定律进行相关计算,难度适中。 38.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黄色圆粒是__________________,绿色圆粒是_______________。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YyRr (2). yyRr (3). 黄皱 (4). 绿皱 (5). YyRR或YyRr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图分析可知,黄色圆粒(Y_R_)和绿色圆粒(yyR_)的豌豆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粒:皱粒=3: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Rr和Rr;黄色:绿色=1:1,说明亲本的基因组成为Yy和yy,故亲本为YyRr、yyRr,据此分析。 【详解】(1)据分析可知,亲本中黄色圆粒是YyRr,绿色圆粒是yyRr。 (2)F1中表现型有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其中不同于亲本的是黄皱和绿皱。 (3)亲本为YyRr、yyRr,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有YyRR或YyRr。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逐对分析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