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5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106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15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课件(106张)

专题 15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考点 5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点 5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点 5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考点 56 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目录 考点 53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考法 2 联系的客观性的考查 考法 3 联系的多样性的考查 考法 1 联系的普遍性的考查 考法 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考法 5 系统优化方法的分析应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考法 1 联系的普遍性的考查 01 要深入理解联系的普遍性的内涵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考法 1 联系的普遍性的考查 02 要明确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的表述 联系具有普遍性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常见的错误观点有: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等。 考法 1 联系的普遍性的考查 【 特别提示 】 联系的普遍性,一般带有以下标志词:①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导致、造成、促进、带来、综合考虑、有利于;②离不开、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正确处理 …… 之间的关系、一体化、一致性。例如: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做到清正廉洁 , 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能否稳定大局;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考法 1 联系的普遍性的考查 【 理论示例 】 大数据分析的关键就在于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观点,从而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大数据分析的关键说明 ( ) ①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必不可分的联系 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③运用发展的眼光,就能有效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人们做出正确决定有重要意义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 D 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隐藏的观点,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说明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②④正确; 联系是普遍的,但并非任意两事物之间都有联系,①说法错误; ③“就”说法太绝对化,排除。 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既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考法 2 联系的客观性的考查 01 要深入理解联系的客观性的内涵 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考法 2 联系的客观性的考查 02 要明确联系的客观性的原理表述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可以创造新的联系,因为联系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或消灭。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由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物质性活动建立的,建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因而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以主观虚构的联系代替客观联系会导致诡辩论。 考法 2 联系的客观性的考查 【 特别提示 】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等。 考法 2 联系的客观性的考查 【 易错警示 】 常见的错误观点有: 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例如:“一带一路”的建设、“互联网 +” 、地球一小时活动、青藏铁路的修建密切了青藏与祖国内地的联系、三峡工程等,分析利用条件、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降雨、退耕还湖还林、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考法 2 联系的客观性的考查 【 理论示例 】 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 A.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D.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例题 [江苏单科 2017·27 ] C “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是强调其发展的内因,而材料是强调事物发展的外因——光线刺激,D与题意不符。 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 A 错误;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是材料所强调的, B 不选; “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C 正确; 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我们要注意分析、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考法 3 联系的多样性的考查 01 深入理解联系的多样性的内涵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考法 3 联系的多样性的考查 02 要明确联系的多样性的原理表述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联系的多种多样,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常见的错误观点有: 善于突破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本质联系;间接联系比直接联系更能激发人的创新意识等。 考法 3 联系的多样性的考查 【 特别提示 】 联系的多样性应用较少,仔细阅读材料,当材料涉及循环经济、生态文明、温室气体排放等内容时,一般可以用联系的多样性进行分析。 考法 3 联系的多样性的考查 【 考法提示 】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化利用佐证了 ( ) ①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题 [课标全国 Ⅰ2017·22 ] B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联系的客观性、多样性等相关知识。传统石油钻井产生的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将废弃的泥浆制作成免烧砖等,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减少了污染,建立了新的联系,①符合题意;泥浆放置于土地上带来污染,泥浆用于制作免烧砖,可以节约土地和水泥等资源,减少污染,这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人们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泥浆价值的创造性实现,④符合题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②说法错误;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考法 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项目 整体 部分 区别 含义不同 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方法论要求不同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联系 联系 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 1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说法不准确,只有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 2 )“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的说法错误,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发展,不一定是推动。 ( 3 )常见的错误观点还有: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 还包括其发展的全过程 ) ;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 在一定条件下 ) 。 考法 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易错提示 】 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要注意以下几种错误观点: (1)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做非选择题时,要仔细分析材料是强调整体的地位与作用还是强调部分的地位与作用,一般侧重考查其中一个方面。表述时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原理还是方法论,或是要求原理+方法论,注意原理与方法论的对应关系;如果既体现整体又强调部分,可以简化为: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应用中要注意区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系统优化的方法,有时二者可以同时用,有时只能用一个。如“某档节目采用浙江卫视与其制作公司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同招商、均分收益的合作模式”,体现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与系统优化的方法;“产业结构优化、结构性减税”等体现的是系统优化的方法,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带动整体的发展;等等。 考法 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考法提示 】 强调整体常见的事例与关键词,如:顾全大局,事关全局、集体意识、全局观念、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战略高度、长远角度。强调部分常见的事例与关键词,如:地区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分裂、独立。表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关键词,如:国家与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全国与东、中、西部,全国工作与“三农”工作。 考法 4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理论示例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017 年 1 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 《 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的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17 年 2 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 《 巴黎协定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 30% 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 70% 。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 68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10 分) 例题 [课标全国 Ⅲ2017·39 ( 2 )] 【答案】整体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人类发展方向,契合了世界各国对于发展的共同诉求。(5分)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中国倡导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积极响应,共同参与,加强双边、多边合作,实现共赢共享。(5分)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其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考法 5 系统优化方法的分析应用 01 系统优化方法的含义 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考法 5 系统优化方法的分析应用 02 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做非选择题时将系统优化方法的方法论要求作为知识依据回答即可,系统优化的方法一般带有以下情境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 考法 5 系统优化方法的分析应用 【 考法提示 】 系统优化的方法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的不同在于,系统优化的方法在强调整体性的基础上,更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可从是否体现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上来进行区分。 考法 5 系统优化方法的分析应用 【 特别提示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说明( ) ①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②社会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 ③事物的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系统优化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题 [四川文综 2015·7 ] D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一种新认识体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无止境的,②当选;也体现了全面的观点和系统优化的方法,④当选; ①与材料无关,排除; 整体功能有大于、小于、等于部分功能之和三种情况,③错误,排除。 考点 5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考法 1 发展的概念的考查 考法 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分析应用 考法 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的分析应用 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01 发展的普遍性 考法 1 发展的概念的考查 发展的实质: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是指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总方向和总趋势,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具体阶段的方向。 02 发展的概念 考法 1 发展的概念的考查 (1)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联系推动运动、变化、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2) 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发展一定是运动、变化。 区分错误观点:任何变化都是发展。 【 易错警示 】 考法 1 发展的概念的考查 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创新、更新、刷新、新产品、新事物、新局面、新形势、新思路、推陈出新、新陈代谢;②科学发展观、提高、促进、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不断完善;③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从 …… 到 …… 的发展过程、前瞻性。 【 理论示例 】 考法 1 发展的概念的考查 下列与漫画蕴含的哲理相近的诗句有 ( ) ①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题 B 【 解析 】 本题考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漫画的寓意。满树叶子时,人们低头赶路,不去欣赏和珍惜,树叶落的只剩一片时,人们抬头仰望,留恋不舍,漫画告诉人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的意思是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直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说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应选;④是劝告人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美好时光,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故应选;②和③强调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与漫画寓意不符,不能入选。 (1) 发展的前进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2) 发展的曲折性是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3) 方法论: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准备,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考法 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分析应用 (1) 分析材料,若从“为什么”角度考查本知识的应用,就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因来分析;若从“体现、怎样做”等角度考查本知识的应用,一般表述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2) 判断新事物的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澄清以下几种错误认识: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目前力量强大、发展速度快、成熟、完善的事物就是新事物;科学算命是科学与传统算命相结合而产生的新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出现的事物必定能战胜旧事物等。 【 考法分析 】 考法 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分析应用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常见的古诗词有: ① 山重水复疑无路,楼暗花明又一村。 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理论示例 】 考法 2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分析应用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因为 ( ) ① 发展理念反映了发展实践的曲折性 ②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乎发展实践的成败 ③发展理念变革往往是发展实践变革的先导 ④发展理念变革意味着消除以往发展理念的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题 [课标全国 Ⅱ2017·22 ] C 题目限定分析树立五大发展理念的原因,也就是考查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积极作用,故②③符合题意 ; 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④中的“消除”说法错误,排除。 比较 量变 质变 区别 含义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呈现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 对事物发展的意义 事物的根本性质没有改变,仍然是这个事物 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的改变,是由一种性质的事物向另一种性质的事物的根本转变 联系 ①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01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考法 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的分析应用 (1)重视量的积累,做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3)坚持适度原则。 02 方法论意义 考法 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的分析应用 (1) 要区分事物发展的趋势、状态、原因: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强调的是发展的趋势;量变与质变强调的是发展的状态;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强调的是发展的原因。分析材料,只要材料涉及量的积累引起质变或结构变化引起质变等内容,一般可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来回答。 (2) 要明确做非选择题时原理与方法论的对应应用: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 或者要防微杜渐 )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 考法提示 】 考法 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的分析应用 质变就是发展;量的积累越多越好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如果量的积累能推动事物发展,量的积累越多越好;如果量的积累导致事物倒退,则要限制量的积累 )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 易错警示 】 注意以下几种错误观点: 考法 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的分析应用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一般涉及以下词句:①重视量变:循序渐进;有计划、分阶段或分步骤实施;优化结构;防微杜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水滴石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从现在做起等。②坚持适度原则:适度、火候、分寸、尺度;过度、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 理论示例 】 考法 3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的分析应用 “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次地重复,但每一步都是新的迈进,最后能成就出一个看似难以企及的跨越。”“奔跑,让我知道自己正在努力,普通可以变得独特,平凡可以变得卓越。”从以上跑步爱好者的感受中,可以领悟到 ( ) A. 人生价值的大小通常来自于个人体验 B. 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对个体的肯定 C. 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 D. 人的意志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例题 [ 北京文综 2016·28 ] C 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要推动社会发展必须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阶级社会中主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发展,我们现在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发展, D 夸大了人的意志的作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思想。 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A 错误; 生命的意义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B 错误; 一步步的积累最终可以实现跨越,使普通变独特,平凡变卓越,说明人可以在量的积累中获得精神提升, C 符合题意; 考点 5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考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查 考法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考查 考法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考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应用 考法 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1)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考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查 (2)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考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查 比较 同一性 斗争性 区别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对立性是绝对的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③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1) 分析材料,看是否涉及对立统一的内容,或者看题目是否要求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回答,若涉及则可以用本知识点分析回答。 (2) 做非选择题时要明确不同应用的原理表述 第一种表述应用: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 ) 。结合材料分析矛盾双方如何对立、如何统一、如何坚持二者的统一。类似的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结合材料分析矛盾双方是如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第二种表述应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种表述应用: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前两种表述应用经常考查,第三种表述应用难度较大,考查的相对较少。分析回答时一般是表述完原理后直接用知识分析材料,重材料分析。 考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查 【 考法提示 】 (1) 明确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 (2) 联系、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查 【 特别提示 】 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可以调和,不可以缓和;矛盾就是斗争;矛盾就是事物内部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哲学上的斗争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先对立后统一;事事有矛盾,就是指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等等。 考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查 【易错警示】 注意以下几种错误观点: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句:①依赖: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知其雄 , 守其雌;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融合;求同存异、和而不同。②贯通:乱生于治 , 怯生于勇;投之亡地然后存 , 陷之死地然后生;水至清则无鱼 , 人至察则无徒;塞翁失马 , 焉知非福;合久必分 , 分久必合;失败乃成功之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舍才有得。 考法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考查 【 理论示例 】 下列选项与下边漫画蕴含的哲理相符的是 ( ) A.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C.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D.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例题 [江苏单科 2017·29 ] D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漫画表明,如果水流较小则水注入碗中不易溢出且能注满,如果急于注满而放大水流,则水就会溢出反而不能注满,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的道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体现的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的道理,与漫画寓意不符,A不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体现了运动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与漫画寓意不符,B不选;“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体现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与漫画寓意不符,C不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D符合题意。 考法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考查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点 区别 含义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特性 同类事物的共性 每一事物的个性 联系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②从中国国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为指导,努力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殊规律的过程,它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法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考查 【 考法提示 】 (1)矛盾的普遍性主要强调要承认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主要强调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分析材料,若材料中涉及利弊、成就与不足等分析时,可以用矛盾的普遍性回答;若涉及先试点再推广、抓典型总结经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等事例时,可以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来回答。 (2)做非选择题时要规范原理的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的应用是“矛盾普遍存在、矛盾是对立统一+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揭露、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材料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应用是“二者的辩证关系+方法论+材料分析”。 考法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考查 【 易错警示 】 要澄清错误认识: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能解决的;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不好的一面。 考法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考查 【 理论示例 】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句:①共性、个性结合;一般、个别统一;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②理论与实际结合:在……理论、思想、政策、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当地实际……③借鉴经验:不照抄照搬、死搬硬套;④抓住典型:解剖麻雀,先试点再总结后推广经验。 2015 年 12 月联合国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 《 巴黎协定 》 要求,各国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继续带头减排,并对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的支持。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 ① 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了事物的性质 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③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 ④只有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例题 [课标全国 Ⅰ2017·20 ] 协定坚持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其中,共同责任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是共性,但有区别的责任,则体现的是矛盾的特殊性,是个性,③④符合题意。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①说法错误;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未涉及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及其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D 考法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决定或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一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考法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1) 规范原理的应用表述 : 第一种应用,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第二种应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第三种应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抓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考法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2) 注意分析把握材料信息,学会在何种情况下应用本知识点。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做、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怎样集中力量找出问题的关键,抓住重点,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要通过关键性词语来把握,主要矛盾常常用“抓中心、抓关键、抓重点、重中之重、突出抓、着力抓”等词语来体现。形象说法有“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学会弹钢琴”等。 考法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易错警示 】 要澄清认识误区: 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 还要注意次要矛盾 ) ; 抓住了主要矛盾,就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即使客观条件不变,主次矛盾也可能相互转化;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通过次要矛盾起作用、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外部矛盾有时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等。 考法 3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理论示例 】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抓主要矛盾: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反对单打一;协调发展。 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 1945 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 1972 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1995 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 2013 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 A. 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 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过程中的质变 C. 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 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 1937 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例题 C 抗日战争期间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应选 C 项,排除 D 项。 战争中的中日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中日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故不选 A 项; 中日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故不选 B 项; 考法 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要深入理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在每一个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 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 被支配地位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 相互排斥 ,并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考法 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易混辨析 】 要合理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比较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区别 内涵 主次矛盾指的是 “ 矛盾体 ” ,可称为 “ 一个 ” 或 “ 一种 ” ,内部又包含矛盾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 “ 矛盾侧面 ” ,因此,只能叫 “ 一方 ” 或 “ 方面 ” 外延 主要矛盾存在于复杂事物中,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可以有很多个 一个矛盾统一体内部的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要方面,另一个是次要方面 地位、作用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事物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研究方向 研究事物发展 研究事物性质的界定 关键词 重点、中心、关键等 主流、大局、主体、性质等 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要抓重点、找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与主流 联系 ①都是矛盾特殊性的表现,是矛盾发展不平衡的结果;②都是要求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③主要矛盾当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考法 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考法提示】 (1)要学会分析材料,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应用本知识点: 矛盾的主要方面一般适用于“看问题”,分析人和形势;在事物存在的利与弊、优与劣、功与过、长处和短处等方面,针对事物的性质作出评价与判断,强调对事物当前状况的认识。要学会通过把握关键性词语“性质、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九个指头”等来分析应用。 考法 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考法提示】 (2)要规范应用表述: 第一种应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要求我们要抓住主流。 第二种应用,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看到支流,分清主流和支流。 第三种应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考法 4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的分析应用 【 易错警示 】 澄清认识,分辨错误观点: 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等。 【 理论示例 】 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 分清主流与支流:九个指头与一个指头;识大局;总体上、总的来看,还有 …… 问题;以 … 为主体;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国际局势和党的状况总体是好的、主流是好的; ② 两方面:巨大成绩 …… 存在不足(困难和问题);权衡利弊得失,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评价人的功与过;评价工作的得与失。 毛泽东在 《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 》 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 ( )  ①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例题 [课标全国 Ⅰ 2016 · 21 ] B “如果是七分成绩,那末就应该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主要强调的是矛盾主要方面的地位及其要求,①④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的重要性,②不选; 材料也没有强调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1)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 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 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考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应用 01 全面理解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考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应用 02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考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应用 【 易混提示 】 要注意区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应用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切从实际出发 区别 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侧重点 侧重于矛盾各自的特点,反对“一刀切” 侧重于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角度 从辩证法中矛盾的观点出发,侧重于认识和解决问题,强调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唯物主义主观和客观的关系角度出发,强调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强调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客观实际出发,主观应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 范畴 唯物辩证法范畴 唯物论范畴 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联系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必须如实地反映认识事物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深化。一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法提示】 (1)学会如何规范应用 第一种应用,明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这种应用在综合考查中应用较多。第二种应用,“分析材料是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①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对不同事物的矛盾作具体分析);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对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特点作具体分析);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对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作具体分析)。还可以回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运动中把握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这种应用一般适用于单独考查。 (2)分析材料,只要材料涉及矛盾的特殊性,如:“当地特色、本地实际”等,要求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回答,一般就可以用本知识点来分析。 考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应用 【 易错警示 】 分辨以下错误观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关键。 【 理论示例 】 矛盾的特殊性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不同:具有不同特点、差异;存在着差别或差异;区别对待;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情况下、不同历史时期,实施不同的对策、策略、政策。②特色:发展特色农业、特色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 …… 独特优势、比较优势。③因时因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针对、根据当地当时实际;符合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量身定做。 考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应用 【技巧方法】 恰当选择矛盾的观点分析问题:看问题一分为二的,用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承认问题的,用矛盾是普遍的;针对……采取……,用矛盾具有特殊性;出现“试点”“典型”等词的,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讲办事情要抓重点、关键的,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讲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的,用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考法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分析应用 下图漫画 《 学习先进经验 》 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 )   《 学习先进经验 》 ( 赵汀阳, 《 读书 》 )  ① 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例题 [课标全国 Ⅰ 2016 · 23 ] D 【 解析 】 本题偏难,考查了联系观点、矛盾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该题属于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根据漫画中的 《 学习先进经验 》 可以看出,一些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混淆了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③④符合题意。①说法过于绝对,②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为 D 。 考点 56 辩证的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考法 1 辩证否定的考查 考法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分析运用 考法 3 创新的社会作用的分析运用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01 辩证否定的含义 考法 1 辩证否定的考查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02 辩证否定的特征 考法 1 辩证否定的考查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03 辩证否定的实质 考法 1 辩证否定的考查 【 易混辨析 】 区分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 考法 1 辩证否定的考查 辩证否定观 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辩证的否定认为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外力强加于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形而上学否定观把肯定和否定绝对地割裂,主张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系的关系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消灭,是联系的中断和发展的中断 【 易错提示 】 注意以下几种错误观点: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否定;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扬弃就是抛弃;创新就是要否定一切;等等。 【 理论示例 】 辩证的否定一般涉及以下事例或情境词:①继承 ( 联系的环节 ) :吸取、保留和改造;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②发展、创新 ( 发展的环节 ) :突破传统、陈规旧俗;理论创新;创新精神;敢于创新;新产品,新思路,新方案,新突破;解放思想,与时俱进。③“扬弃”:反对;摒弃一切传统;全盘否定、完全彻底否定;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考法 1 辩证否定的考查 在北京的胡同、百工坊博物馆,深藏着很多身怀绝技的手工艺大师,他们不断转变观念,将传统文化体验、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等概念引入到工艺品的制作中,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活力。这些手工艺大师们的做法给我们的启示是 ( ) ① 要树立辩证的否定观 ②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 ③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例题 [ 江苏单科 2016·30 ] A 【 解析 】 本题难度中等,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否定观的知识。本题适宜用排除法,④颠倒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应排除。题干强调了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推动社会制度的变革,排除③。手工艺大师们不是照搬传统工艺,而是转变观念,在继承中发展,坚持了辩证否定观,①符合题意。将传统文化体验与国际流行的私人定制概念引入工艺品的制作,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符合题意。故选 A 。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要全面理解掌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内容 考法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分析运用 1.注意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 首选辩证否定的原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是就辩证法的本质而言的,用的相对较少。 2.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分析材料,涉及创新意识的一般可以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角度来回答,原理表述为“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若要求回答如何创新,可从“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具体要求(密切关注……)”角度结合材料逐层分析。 【 考法提示 】 考法 2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分析运用 漫画 《 乌鸦喝水 》( 作者薛宏 ) 提醒我们,做工作办事情要 ( ) ①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②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 ③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 ④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例题 [ 浙江文综 2015·28 ] C 【 解析 】 本题考查创新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不易得分。由漫画很直观地可以得知:漫画中的乌鸦依然用旧的喝水方法,而没有根据现实条件用水笼头喝水,这显然是受旧经验影响的习惯性思维,这启示我们要避免囿于经验的习惯性思维,注重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就本题的情境来说,不创新方法而一味埋头苦干不可取,①不符合题意;漫画主旨不涉及抓住时机促成质的飞跃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 。 (1) 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要全面理解创新的社会作用 考法 3 创新的社会作用的分析运用 1. 要明确创新的哲学依据 (1) 唯物论角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有能动作用,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从变化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 辩证法角度: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②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③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 认识论角度: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 2. 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分析材料,一般能用辩证否定观回答的,创新的作用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知识点来分析应用。 【 考法提示 】 考法 3 创新的社会作用的分析运用 某市打造北斗卫星导航功能型平台,初步建成智能公交应用、高精度位置服务等六大应用系统和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等,部署完成了 78 275 台套北斗终端,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这表明 ( )  ①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科技创新以思想观念的创新为先导 ④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例题 [课标全国 Ⅱ 2016 · 21 ] A ④错在“总是”,排除。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产品商业性开发应用取得显著成效,说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体现科技创新的价值,①符合题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用中得到进一步完善,说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②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观念的创新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2 发展观的原理的综合考查 1 联系观的原理的综合考查 3 矛盾观的内容的综合考查 4 创新意识的综合考查 综合考法 综合考法 1 联系观的原理的综合考查 (1)要全面理解联系观的内容,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知识和原理,要熟知每一个原理及其方法论的表述应用。 (2)要明确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在何种情况下应用,如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一般在涉及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等情况下用得较多;城镇化建设中会用到联系的知识,还会用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可能用到系统优化的方法;等等。 (3)根据材料信息,筛选出知识点后,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的思路逐层分析回答。要注意:有的问题侧重原理应用,有的问题侧重运用知识逐层分析材料,条分缕析。 【 考法提示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习近平指出,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要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相关规划和扶持政策。 材料“幸福 9 号”取自“幸福就好”的谐音,是某企业打造的一种养老新模式。它通过“互联网 + 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依托网上商城、居家养老服务店、老人乐园三大平台,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养老产业生态链,提供衣、食、用、行、康、乐等服务,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精彩。 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幸福 9 号”养老模式的构建。( 10 分) 例题 [天津文综 2017·12 ( 4 )] 【 答案 】 ①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幸福 9 号”养老模式将互联网与养老联系起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衣、食、用、行等全方位服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这种联系虽然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建立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仍然具有客观性。( 5 分)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幸福 9 号”立足整体,搭建三大平台,构建养老产业生态链,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的有机统一。(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幸福 9 号”依托三大平台构建的产业生态链,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5 分) 1968 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 ① 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 ② 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③ 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④ 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例题 联系有必然联系,也有偶然联系,发明创造要善于分析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而不是简单地排除事物的偶然联系,③错误,不选。 ①中“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说法错误,不选 ; 题干中从斯班瑟的胶水新配方到弗雷成功研制不干胶记事贴的过程,启示我们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和联系的具体性,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 C 综合考法 2 发展观的原理的综合考查 发展观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及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等原理,要熟悉这些原理知识,并明确应该如何应用。 【 考法提示 】 有关发展观的试题,往往会结合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有关事实来综合考查,常见的设问角度如: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发展的观点,分析说明欧美国家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走的是怎样的发展道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行业专家的看法;等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2 分) 60 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努力,埋头苦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渐渐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丰碑,让中国人在外太空占有一席之地,让中国的太空科学探索深入更为浩瀚和深邃的宇宙深处,对于中国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的建构产生重大拉抬效应。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 1 2 分) 例题 [辽宁六校 2016 联考] 【 答案 】 ①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或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努力,让中国人在外太空占有一席之地。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埋头苦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渐渐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丰碑。(每点 4 分,共 12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 一份免费午餐,让万千贫困学子不再饿着肚子上课。 一场微博打拐,唤醒了公民对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热忱。 一次冰桶挑战,让大家意识到公益原来不全是悲情。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 就此意义而言,所谓全民公益、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新范式。无须沉湎宏大叙事,无须空谈根本解决,无须凌空蹈虚,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微公益,或者说微革命,就是点燃每个人的心灯,每个人心中的爱和善,用它们照亮中国,照出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的知识,为“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提几点建议。(10分) 例题 例题 【 答案 】 ①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或事物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在复杂艰难的环境下,经过艰苦努力,让中国人在外太空占有一席之地。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埋头苦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渐渐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领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航天丰碑。(每点 4 分,共 12 分) 综合考法 3 矛盾观的内容的综合考查 包括:矛盾的含义和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 01 明确矛盾观的相关知识 综合考法 3 矛盾观的内容的综合考查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两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看到主次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次方面。 坚持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02 要注意正确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 综合考法 3 矛盾观的内容的综合考查 要注意区分矛盾观与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包括一分为二的观点 ( 两点论、两分法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法侧重方法论,要明确与这些方法论对应的原理。具体应用中要结合设问角度,根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筛选知识,然后运用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先理论后材料分析。 【 易混辨析 】 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6 分 ) 例题 [江苏单科 2016·34 ( 2 )] 【 答案 】 “ 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 , “ 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 (2 分 ) 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 ,“ 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 , 处于支配地位 , 起着主导作用。 (2 分 ) 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 , 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 分 ) 利用外媒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的一种新的有效方式。当国际上有人“唱衰中国”“抹黑中国”时,英国 BBC2 电视频道却于猴年春节播出了中英联合摄制的纪录片 《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 》 ,引发收视热潮,进一步激发了国际社会探求中国、理解中国的兴趣。该片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结构处理,将春节的个人记忆与集体表达有机结合,增强了视觉效果、亲近性与趣味性,表现了中国人“归根”的家国观和团圆喜庆的文化精神,成为继 《 超级中国 》 、 《 鸟瞰中国 》 、 《 美丽中国 》 等纪录片之后又一个“借船出海”的成功事例。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面相互转化的原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 分) 例题 [浙江文综 2016 · 40(2)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既有探求、理解中国的兴趣,也有“唱衰”“抹黑”中国的论调。(2分)面对这一矛盾现象,如果不讲或讲不好中国故事,对负面论调“无语”或“失语”,就会被动挨骂,中国的国家形象将会受损;(3分)反之,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全面的中国,让正确的声音盖过种种负面舆论和奇谈怪论,促使矛盾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化,国家形象将得到提升。(3分) 综合考法 4 创新意识的综合考查 要明确创新意识的唯物辩证法依据: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辩证的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创新的社会作用等。一般要求分析创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 原因 ) 时,可以从上述知识中筛选应用。 【 考法提示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 14 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 …… 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 12 分) 例题 [课标全国 Ⅱ2017·40 ( 1 )] 【 答案 】 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2 分)按其本质来说,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1 分)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 分)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2 分)追踪世界科技前沿、奋力创新的勇气;( 2 分)坚持不懈、攻坚克难的毅力;( 2 分)追求卓越和完美的精神。( 1 分) 敬请期待 下一专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