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江苏)(二)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训练(江苏)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其一)[注]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 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 (1)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有人评价说这虽是一首送别诗,情感却没有落在“送别”之上。请结合诗歌第四句具体分析。 答: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闻笛 张 祜 一夜梅花笛里飞,冷沙晴槛月光辉。 北风吹尽向何处,高入塞云燕雁稀。 夜笛词 施肩吾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1)张诗末句中的“稀”字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答: (2)请联系已学诗词,简要分析施诗中“西楼”意象的作用。 答: 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杂咏 黄宗羲[注]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其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注 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明亡后起兵抗清,失败后隐居著书,不仕。 (1)诗歌颈联采用了何种描写手法来写作者的生活状况?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2)结合具体诗句简析作者的高尚品格。 答: 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赠吴门故人① 汪 琬 遥羡风流顾恺之②,爱翻新曲复残棋。 家临绿水长洲苑,人在青山短簿祠③。 芳草渐逢归燕后,落花已过浴蚕时。 一春不得陪游赏,苦恨蹉跎满鬓丝。 注 ①吴门故人:作者的挚友顾苓。他在明亡之后隐居不仕,吟赏山水,棋曲自娱,颇得人生乐趣。而作者此时却羁身宦途,不能尽游赏之乐。②顾恺之:东晋时期著名画家。③长洲苑、短簿祠:苏州的游览胜地。 (1)颈联描写很有匠心,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答: (2)请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雨寄崔碣 杜 牧 春半平江雨,圆文破蜀罗。 声眠篷底客,寒湿钓来蓑。 暗澹遮山远,空濛著柳多。 此时怀旧恨,相望意如何? (1)前两联是如何描写“江上雨”的? 答: (2)联系全诗,简要赏析颈联的作用。 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注]篷底睡,感谢风儿! 注 人人:那人。 (1)“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 (2)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卖花声·立春 黄景仁 独饮对辛盘①,愁上眉弯。楼窗今夜且休关。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 书贴②更簪欢③,旧例都删。到时风雪满千山。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 注 ①辛盘:元旦时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的食品,取迎新的意思。②书贴: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③簪欢:立春日簪幡胜为欢。古时立春日,人们剪彩为小幡或胜(一种妇女的头饰),插在头上。 (1)“前度落红流到海,燕子衔还”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 (2)“年去年来常不老,春比人顽”一句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龙吟 晁端礼① 倦游京洛风尘,夜来病酒无人问。九衢②雪少,千门月淡,元宵灯近。香散梅梢,冻消池面,一番春信。记南楼醉里,西城宴阕,都不管、人春困。 屈指流年未几,早人惊、潘郎双鬓。当时体态,如今情绪,多应瘦损。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凭阑干,但有盈盈泪眼,把罗襟揾。 注 ①晁端礼:北宋词人。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②九衢:御街。 (1)简析上片“九衢……春信”六句的写景特色。 答: (2)请分析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 答: 答案精析 1.(1)①落日、阴雨渲染了阴暗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诗感伤悲戚的基调;②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 (2)从标题来看,这首诗应是送别诗,但它不写离情别绪,亦无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第四句运用有关杜鹃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 2.(1)既写出了笛声吹向高远之处渐渐消逝的情态,又写出了边地大雁渐高渐远渐稀少的情形,表达了征夫内心的孤独凄凉和无边的思乡之愁。 (2)“西楼”常指女子闺房或伤心地,也是相思与愁绪的代名词。如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施诗中指女子居所,和“月”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暗示了裁衣妇的思远闺情。 3.(1)诗歌颈联采用了白描手法来写作者的生活状况。二十两棉花的破被盖在身上,几根松木煮着空锅,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生活的贫苦之状,表现了作者甘心贫居的坚强不屈的态度。 (2)①坚强不屈,心胸豁达。枪刀剑戟,牢笼囚禁,都不能使作者停止弹琴放歌。②贫贱不移,志向坚定。“贫亦其能奈我何”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坚定志向。③充满自信,豪情满怀。尾联中作者表达了对胜利的自信,万丈豪情,溢于笔端。 4.(1)作者选择芳草、归燕等典型的春天景象,体现友人的生活充满诗意;与作者所处的官场形成鲜明对比。 (2)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对人生蹉跎,错过这种美好生活的感慨;对仕途生活的厌倦悔恨。 5.(1)首联比喻,写雨落江面之形;颔联写雨打船篷之声和雨湿蓑衣之寒。综合视觉、听觉、触觉,正面和侧面相结合。 (2)承接上文,从远望的角度描写雨中暗澹空濛之景,流露出诗人的怅惘之意,为下文思念故人做铺垫。 6.(1)上句用夸张手法埋怨分别之快,下句侧面交代作者的愁颜不展。两句借对风的责备表达离别时的不舍和痛苦之情。 (2)①通俗。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以白话入诗,显得直白朴实。②风趣。催主人公与恋人分别的并不真是风,然而主人公却故意怪罪于风,读来毫无造作之痕,颇具生动之趣。 7.(1)独站楼窗前,作者仿佛看到前些时候随河水流入大海的落花又被燕子衔回。前些时候见到落花已满怀愁绪,而今见落花被燕子衔回,实在无奈,表达了作者挥之不去的忧愁情绪。 (2)运用了拟人和衬托的表现手法。以“老”“顽”二字,将春拟人化,形象生动;在写年华易逝时,不正面描写,而是以春“年去年来常不老”侧面衬托出人的渐渐老去,这样写,含蓄地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的无奈。 8.(1)①俯视、仰视相结合,词人向下看,九衢上残雪斑驳;向上看,朦胧淡月照进千门万户。 ②嗅觉、视觉相结合,夜风送来梅花清香,池塘表面的冰已经融解。(或答白描手法、远近结合、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有赏析文字即可) (2) 羁旅漂泊,孤寂之苦,对年华已逝的感慨、仕途失意的感伤,对清净、洁白的冬景的喜爱,元宵佳节即将来临的舒畅,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答出四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