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政治半月考20(必修四第二单元)
2017届高三年级(下)政治半月考试卷20 考查内容:必修四第四单元 命题人:余油飚 审题人:俞利苹 一、选择题(共50分) 1.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州人民的心而跳动。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④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做不强” 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新的长征路上,还会有许多“雪山”“ 草地” 等着我们去跨越,还会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 需要我们去征服。这就要求我们 ①坚定理想信念,把崇高的精神作为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②弘扬长征精神,使其成为激励党和人民攻坚克难的决定性力量 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的面对挫折与考验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革命热情征服自然,创造奇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马克思说:“一物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因而对人来说是财富的要素,正是由于它本身的属性。如果去掉葡萄成为葡萄的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价值是一种实体,事物自身具有固定的价值 ②某物对人是否有价值,不是由人主观决定的 ③事物自身的属性是其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 ④价值具有客观性,必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4.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①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当前,人们对安乐死存在很多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将安乐死视为自杀;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与其让绝症病人在痛苦中挣扎,不如让他们有尊严地死去。出现两种不同认识的原因在于 ①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很难形成相同的价值判断 ②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因人而异 ③价值判断不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④价值判断受到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6.根据当前的人口形势,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等重大举措。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④价值选择必须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7.人社部公布《关于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对在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要高定级别工资或薪级工资。这是自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以来,人社部首次明确特定人群的工资政策。对特定人群的工资政策进行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①客观与主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8.流行语,是一个国家的“口头禅”,在大众中口口相传,承载着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流行语像社会生活中一根根敏感的神经,潜入一个民族的肌理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这说明 ①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②社会意识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存在状况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必定会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关键词中,有一个词是“关键少数”。作为“关键少数”的党员领导干部责任重大,看住了“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抓住“关键少数”的思想 ①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③抓住了治国理政的主要矛盾 ④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人们往往认为长得漂亮更容易成功,但科学家研究表明,长得丑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丑陋的相貌使一个人需要更大的努力才能说服他人,久而久之,这种人各方面的能力会更加突出。由此可见 ①普通人和科学家认识到的真理各不相同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③个人长相等条件与个人成功与否没有关系 ④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11 .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文章援引了毛泽东上述讲话并指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为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供了新的途径。材料表明 ①互联网虽然属于人为事物的联系,但它仍然是客观的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人民群众是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我国企业家也开始出现“裸捐”,“裸捐”指的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当人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对人生的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这表明 ①个人选择应该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人生的价值只表现在对社会的贡献 ④人的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150年前,铁路被清政府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顽固地拒绝修建铁路。经历了150年的风雨变迁,人们认识到铁路是发展经济的生命线,这种认识的变化推动了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①社会存在变化决定于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4.从“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一字之差但区别很大。与“国家管理”主体单一不同,“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管理,这样更多地依靠人民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体现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人民群众的意志决定历史的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先导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5.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州人民的心而跳动。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③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④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7.2016年4月15日是新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的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④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8.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 改的是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不真刀真枪干是不行的。下列对于我国当下进行的这场“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①“革命”旨在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环节 ②对生产关系的“革命”要求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社会制度 ③“革命”标志我党已完成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任务 ④调整体制机制的“革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9.2016年,《感动中国》走过十多个过年头。十多年来,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一贯秉持:为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在各行各业具有杰出贡献或重大表现;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社会公平、人类生存环境做出突出贡献;个人经历或行为,代表了社会发展方向。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标准表明 A.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 人生价值是自我奋斗的价值 C.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是物质贡献 2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倡导“富民、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取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 ①思想认识,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推动社会进步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1.作为新事物的电动汽车,其绿色环保且使用成本低,但仍然未受消费者喜爱,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里程焦虑”。只要续航里程低于50公里,驾驶者就有“赶紧充电”的焦虑,而这佯的“里程焦虑”几乎是每个电动汽车使用者的心态。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②电动汽车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之处 ③电动汽车市场的质变有待量的积累 ④电动汽车的推广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老王春节前领到1万元奖金,当得知别人只拿到1000时,开心;当别人也拿到1万时,平淡;当别人拿到12000,失落;当别人拿到5万时就已经是气愤了。由此可知 ①老王的价值判断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②老王的反应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③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如实的反映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能动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3.2016年10月,中央出台《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农村的土地实行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权和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改革,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的改革 ①作为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导,可保障我国农产品有效供给 ②抓住“三农”发展主要矛盾以解决其它问题,开辟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③符合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规律,一定能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 ④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4.74岁老艺术家王宽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学到一技之长,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台上兢兢业业唱好戏,台下尽心尽力做善事”,戏迷们夸他是德艺双馨的好人,王宽老师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这说明 ①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5.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党的会议上指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 ②是在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是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好久远的一段时间,但这却是永远不可遗忘的一段英雄岁月,是恢弘史歌般的荣耀,是我们获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的重要历史记忆。 回首往昔,也许有很多人会问道,曾经的那场胜利到如今还剩下什么?毕竟,旧物移地,80年可以改变山川大河,80年可以改变城市格局,一眼80年,可以贫穷,也可以富有,总之可以改变的事物很多,可长征胜利当真就只是留在了过去吗?不得不自我发问一句,80、90年后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长征精神? 勿忘历史,勿忘英雄,勿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和重要意义,并不是什么硬要与“政治正确”羁绊在一起的选择,而是我们作为一名享受先辈奋斗成果的后人,作为一名“大写的人”,应当持有的果敢和正义。长征胜利80周年了,被一些人忘却的东西有很多,可是我们不能忘记,有志青年不能忘记,天下义士不能忘记!这是我们的历史,这是我们的财富! ——周成洋《写在长征胜利80周年,为长征精神献礼》 材料二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中国红军将士不屈不挠、艰苦奋斗、严守纪律、爱国为民,无私奉献。 2016年10月21日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走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新长征路上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马”、“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近期,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蓝瘦香菇”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深圳某家企业及时捕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1)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明其理由。 (2)针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3)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需谨慎,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建议。 2017届高三年级(下)政治半月考试卷20答案 考查内容:必修四第四单元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D D C C D B B B A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D D D C D C A C D A 26.(1)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长征精神有利于为中国梦凝心聚力,激励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②价值导具有导向作用,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始终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有利于我们牢记历史责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①必须充分认识到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②学习长征精神的实质,用长征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长征精神,发挥长征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长征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长征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3)①设置一款益智类拼图小游戏《“拼”搏两万五图话长征路》(或重走长征路知识竞赛);②开展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题图片展;③开展一次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观看电影等)④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比赛(征文、歌唱比赛)⑤访当地老红军,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参与一次践行长征精神的志愿服务活动)⑥开展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到革命先烈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27.⑴答案是示例一:赞成。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传统的汉字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网络新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③文化在承继成中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是示例一:反对。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不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好不尊重,容易导致“历史虚无主义”, 也不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⑵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实践的不同,决定了对网络新词是否应该使用的态度不同。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网络新词使用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面对网络新词的使用问题,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看法的产生。 ⑶在传承汉字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尊重汉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参考答案 1.C 【解析】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观点错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所以文艺工作者要追随人民脚步,②正确;文艺作品源自于实践,③错误;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所以应追随人民脚步,④正确。 2.B 【解析】 民族精神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①正确;精神不能作为实践的决定性力量,②不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克服,这说明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③正确;“征服自然”观点错误,④不选。 3.D 【解析】 价值不是实体,事物的价值随着自身属性及主体需要的改变而变化,①不选;材料表明某物是否有价值并不是由人的主观来决定的,与事物自身的属性也有极大的关联,②正确;主体的需要以及需要的程度是事物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内在尺度,③错误;“去掉葡萄成为葡萄的属性,那么它作为葡萄对人的使用价值就消失了”,这说明价值具有客观性,必须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④正确。 4.D 【解析】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①不选;长征胜利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体现,材料表明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性。并没有体现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对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性,②不选;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这说明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③正确;坚定理想信念的支撑使长征获得了胜利,这说明正确的理想信念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④正确。 【点睛】认识世界是指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及规律,改造世界是指使客观世界本身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当提到“认识世界”时,客观世界没有变化,当提到“改造世界”时,客观世界有变化。 5.D 【解析】 在和自身利益、价值观念等相符的情况下,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容易形成相同的价值判断,①说法不正确;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因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认识,②正确;材料中对安乐死的争议只涉及价值判断问题,不涉及价值选择问题,③与材料不符; 价值判断受到主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出现不同的认识,④正确。 【点睛】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正确有客观的标准,要看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C 【解析】 人口政策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①不选;人口政策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②正确;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不属于唯物史观道理,③不选;选择什么样的人口政策是建立在对人口形势这个价值判断的基础上的,这体现了价值选择必须建立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④正确。 7.C 【解析】 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错误;材料中的工资政策调整是对“特定人群”这个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这样才会做好脱贫攻坚占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②正确;工资政策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③不选;工资政策调整是为了使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④正确。 【点睛】“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与“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二者代表的意思不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说明主观要符合客观,是唯物主义观点;客观与主观统一说明是客观要符合主观,是唯心主义观点。 8.D 【解析】 材料中流行语“影响着社会发展”,但没有指出它能“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①不选;流行语“承载着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说明社会意识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存在状况,②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③不选;材料中流行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说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正确。 【点睛】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2.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各种社会意识相互作用。4.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的历史继承性。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9.B 【解析】 “思想”属于意识的范畴,并不能直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①不选;习近平总书记抓住“关键少数”的思想属于思想领域的上层建筑,②正确;看住了“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依法治国的“牛鼻子”,这说明抓住“关键少数”的思想抓住了治国理政的主要矛盾,③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④不选。 【点睛】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对立统一。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上层建筑不包括经济方面的内容。 10.B 【解析】 普通人和科学家认识到的真理也可能相同,①不选;因为自身的努力,使长得丑的人由人们眼中的“不容易成功”变成了“更容易成功”,这说明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②正确;个人长相条件与个人成功之间有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关系,③不选;长得丑的人通过自身努力而“更容易成功”,这说明个人的主观努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④正确。 11.B 【解析】 材料只是表明了互联网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并没有强调它是客观的,①不选;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因为互联网的存在又有了新的途径,这说明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多样的,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②正确;党要时刻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这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正确;材料没有强调人民群众是党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不选。 【点睛】“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原理依据有四个,一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二是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注意把握事物间的多种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三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四是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2.A 【解析】 此题考查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裸捐”指的是把特定范围的个人资产全部捐出,这体现了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故①②符合题意;人生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故③错误;材料未体现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排除。选项④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选项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14.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知识。“国家治理”强调多元主体管理,这样更多地依靠人民来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的意志不能决定历史的发展,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③错误。故答案是C。 15.C 【解析】 此题考查人民群众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理解教材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追随人民脚步,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故②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是人民群众,故①错误;优秀的文艺作品源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故③错误。故选C。 16.D 【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相关知识。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这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④符合题意;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①错误;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7.D 【解析】 题目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全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并未因此而同步提高”表明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即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②入选。“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家安全风险挑战认识不足,社会公众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不容乐观”表明了我们要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故④入选。①③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选D。 18.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两大基本矛盾要求我们不断改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改革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促进发展,因此改革旨在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环节,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①④正确;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因此不需要根本变革现有的制度,②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因此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还要继续不断深化发展,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9.C 【解析】 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标准侧重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C项正确,B项观点错误;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有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两种形式,D项观点错误;A项不符合题意。 20.D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相关知识。①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不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属于生产关系,②不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它能推动社会进步,③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促进作用,④正确。 21.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事物发展的趋势相关知识的认识,考查学生再现课本基础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电动汽车发展仍未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面临里程焦虑问题,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有其弱点和不完善之处,发展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故②④符合题意;①中“发展前景令人担忧”不符合实际,故排除①;③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③。故选C。 22.A 【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老王对于领到1万元奖金的价值判断随着别人领到多少的不同而不断变化,这说明老王的价值判断随着条件的改变而改变,①正确;“当得知别人只拿到1000时,开心;当别人也拿到1万时,平淡”这说明老王的反应是主动的、有选择的,②正确;认识也可能是对客观事物歪曲虚幻的反映,③不选;材料并没有体现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有能动作用,④不选。 点睛:要注意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有区别。认识世界是指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及规律,改造世界是指使客观世界本身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当提到“认识世界”时,客观世界没有变化,当提到“改造世界”时,客观世界有变化。 23.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选项①说法错误,因为作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导,故排除;选项③说法错误,因为只有当上层建筑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4.D 【解析】 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③选项表述错误,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题目中王宽老师为了让孩子们学到一技之长,放下自己国家一级演员的身段,去茶楼卖唱,他用他的行动向大家传达爱的意义。这说明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故①④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D。 25.A 【解析】 题目中,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故①③入选。②、④选项表述错误,题目强调的是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不是调整生产关系。故选A。 26.(1)①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未来社会发展的趋 势,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长征精神有利于为中国梦凝心聚力,激励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②价值导具有导向作用,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始终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有利于我们牢记历史责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①必须充分认识到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强大精神动力;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②学习长征精神的实质,用长征精神引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长征精神,发挥长征精神的激励引导作用。 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把弘扬长征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赋予长征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长征精神在引领民族前行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3)①设置一款益智类拼图小游戏《“拼”搏两万五图话长征路》(或重走长征路知识竞赛);②开展长征胜利80周年的主题图片展;③开展一次长征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观看电影等)④开展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比赛(征文、歌唱比赛)⑤访当地老红军,听老红军讲革命故事(参与一次践行长征精神的志愿服务活动)⑥开展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到革命先烈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解析】本题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话题,以长征精神的形成与现实中的作用为方向,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模块设题考查,主要涉及的知识是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 (1)本题以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新长征路上弘扬长征精神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然后考生可以从长征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从其反作用的角度进行说明;其次可以从价值 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弘扬这一精神的重要性。最后可以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说明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作出正确的价值取向。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当代我们应如何发挥长征精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作用,属于分析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可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3)本题要求考生为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请设置两项活动,属于开放类的解答题。本题无所谓标注答案,只要符合主题,活动设置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即可。 27.⑴答案是示例一:赞成。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传统的汉字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网络新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③文化在承继成中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答案是示例一:反对。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不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好不尊重,容易导致“历史虚无主义”, 也不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⑵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实践的不同,决定了对网络新词是否应该使用的态度不同。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网络新词使用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面对网络新词的使用问题,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看法的产生。 ⑶在传承汉字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尊重汉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解析】本题以生活中出现的网络新词为话题,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进行设题考查,主要考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论证分析的能力。主要考查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特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华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等知识。 (1)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分析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是反对态度还是赞成态度,并指出文化生活的的理由,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赞成网络新词,考生可以从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知识加以分析;如果反对。则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征、汉字的作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方面加以分析。 (2)本题考查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对待网络新词的不同的态度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强调了对待网络新词态度的不同,属于是社会意识范畴。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实践的不同,决定了对网络新词是否应该使用的态度不同;其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看法的产生;另外,价值观影响人们对对事物的评价。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为网络新词的推广和使用提出建议,考生只要围绕主题分析即可。如“尊重汉字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处理好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