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语文课件《阳关雪》 (11)_苏教版(2016)
“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角落,变成人人 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 ——余秋雨的《阳关雪》 阳 关 雪 余秋雨 作者介绍 余秋雨,1946年生,浙江慈溪市桥头镇人,艺术理论家, 中国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 剧文学系。历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上海剧协副主 席。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 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 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 《寻觅中华》等,文化通史《问学余秋雨》长篇记忆文学 《借我一生》、《我等不到了》等,学术专著《戏剧理论 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 《艺术创造工程》、《中国戏剧史》、《艺术创造论》、 《观众心理学》等。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 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 等荣誉称号。现在还担任99读书俱乐部的荣誉董事长。 题解 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为古代通往西北边疆的 要道,因其地处玉门关的南面而得名。和《道士塔》、 《莫高窟》一样,本文也是取材于文化胜地和旅游景点的, 这样做其实是很冒险的,因为早已有许多散文大家留下了 名篇,而余秋雨的聪明在于,他只选取了有限的自然景观, 结合与之相关的人文景观,并将二者进行双向的相互阐释, 从而创造了一种人文山水画卷,让人在此流连。 该文选自《文化苦旅》。《文化苦旅》这是本文化散 文集。它主要通过山水风物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中 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既表现了历史 的深邃荒凉,又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清新婉约;既展示中国 文人的艰难心路,又不忘揭露世态人情。从文中,我们不 难发现作者不仅有着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同时也具备非凡 的艺术表现力。 课文朗读 注意认真体会作者在散文中所蕴含的情感。 课文朗读 注意仔细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 感 课文赏析 这是一篇充满历史沧桑感、民族自豪感和理性思辨的散文。 我们可以把全文分为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第3自然段)作者表述古代文人的生命体 验便是后代人们的生命体验。 当为官的文人“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 ,“偶尔涂划的 诗文” 无数的人们 ,“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 镌刻山河 雕镂人心 课文赏析 第二层:(从第4自然段到第11自然段)作者描绘了 沙漠边陲的一派荒凉、肃杀、空旷的景象 ,想象出一幕 幕的历史画面 ,突出了中华民族戍边屯垦、抗御外侮的 民族精神 。 自己“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去寻阳关 沙漠边陲的一派荒凉、肃杀、空旷的景象 联想:“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 。 故乡柳荫下的决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 中华民族戍边屯垦、抗御外侮的民族精神 课文赏析 第三层:(第12自然段到结束)作者对阳关遗址的直接 凭吊 ,抨击了封建制度的保守、腐朽和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 禁锢。 阳关远近的荒凉 (寒风、苇草、群山、白雪、烽火台) 王维的这首千古绝唱《渭城曲》带出“唐人风范” (行路艰难,但他们不会洒泪悲叹,经常告别,步履放达) 阳关坍驰在一个民族的精神疆域中。它终成废墟,终成荒原。 (封建封建制度的保守、腐朽和对人们的禁锢 ) 写作特色 1、行文的技巧与文采并重,毫无刻意雕琢修饰之意; 2、语言有很强的形象性、抒情性乃至音乐性。 课文小结 文章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抒发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和 慨叹之情。全文激情洋溢,作者一路行吟,其丰富敏锐的感 受和对民族文化的炽热感情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余氏散文其时间空间距离的跨度之广,思绪反差之强, 歌颂与批判、赞美与追怀、智性的概括和感情的渲染,历史 的沉吟和个人经验的叙述,诸多意向纷至沓来,跌宕起伏, 民俗和艺术经典的穿插,时空的紧密连贯和空白,意向远距 离的呼应,使他的文章体现出繁复而多彩的特色。 谢 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