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邻水实验学校高2017级2018年秋季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其中卷面分2分) 命题人:李春梅 熊美娟 审题人:何双文 古红琼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共9分)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转向了西方。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人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了出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养鸡、卖鸡蛋是文嫂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先生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5.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6.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2001年的7955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的7.2亿人次,13年间增长了8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2014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3000万件(套)藏品,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2010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化情况如图: (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 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01~2014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2001年,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 B.除2007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2001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 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2014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D.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能的关键所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 二、 古诗文阅读(34分) (一)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曒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 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政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缞绖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乐恢传》) 10.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B.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C.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D.性廉直介立/行不合己者/虽贵不与交/信阳侯阴就/数致礼/请恢恢绝不答 11.对文中文言文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疏是一种文体,是帝王向臣子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B.古汉语中拜、授、除表示授予、担任官职,擢、进、升等都表示官员职务升迁。 C.“劾”意为揭发罪状,劾奏,向皇帝检举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D.“万机”,指当政者处理的各种重要事务,现在仍在使用这个意思,如“日理万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让县令动了恻隐之心,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C.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窦宪兄弟放纵,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乐恢还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 ②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① 杜甫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水路疑霜雪”把路上的霜露比喻成洁白的雪,营造出了清冷孤寂的氛围。 D.本诗即景抒怀,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15.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描写山石激荡,山谷轰鸣的场景,再次强调蜀道山高路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形象地表现蜀道高而难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语义双关,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就是在这一天,我在梦中迈开步子走向故乡张村,也走向记忆深处的童年……初夏时分在村子里闲逛,逮一种叫“苞米虫”的昆虫,用秸秆插进它肩胛骨的位置,就得到了一只生物电扇。小伙伴们会__________地用它吹去额头上的汗珠。跑去菜园看浇水,抽水机嗡嗡作响,清冽的地下水便喷涌而出,不疾不徐地跳过垄沟。正式的夏天是从吃豆角的那天开始的。豆角炖猪肉,因为用铁锅,汤会发黑,却也吃得__________。盛夏,烈日当空,( )。秋天,它们悄悄地把籽洒落在地上,以为自然界无为而治,大有来年生根发芽的机会。白菜长成比较大棵的时候,热力减弱,宇宙间满是浓白的秋光,云朵淡淡,霜雪已在孕育……梦醒了,可梦境的一切仍____,耳畔仍回响着遥远的抽水机黑胶皮水管中流淌的汩汩歌声, 。 有着三百年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B.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 C.有着三百年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D.有着悠久岁月的张村,就是座纪念馆,充满了无穷魅力。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 B.西红柿正好,裂开了,就像花朵,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C.西红柿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可是黄瓜却不那么好吃了 D.黄瓜不那么好吃了,可是西红柿却正好,它的藤枝用布条绑在架子上,西红柿裂开了,就像花朵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胜其烦 津津有味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B.不厌其烦 大快朵颐 栩栩如生 绵延不绝 C.不厌其烦 津津有味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D.不胜其烦 大快朵颐 历历在目 不绝如缕 20、下面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虽已毕业一年,但学生仍时不时想恩师。感谢您曾送了我知识与智慧,也感谢您曾指出我的错误。是您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路。今天是“教师节”,遥寄鲜花一束,丁点心意,请您收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下面是达线考生“高考志愿填报”步骤图,请把填报步骤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总分60分,其中卷面分3分) 1.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2.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4.奋斗是长期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 5.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为人民不懈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 6.要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全过程,形成竟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 以上六句都摘自领导的近期讲话。读了这些话,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1.C 解析:A.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B.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D.强加因果。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2.A 解析: 3.C 解析: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 4.B; 5.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 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 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6.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做对比(金昌焕与其他学生、文嫂女婿的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 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7. B;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图表,2003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 8.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说法无中生有。C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二中“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的说法不同。D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的说法相悖。 9.①可以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历史、研究文化、进行考古科研等,并获得丰富的科研成果。 ②博物馆可以针对藏品的研究,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从而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 ③博物馆可以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④博物馆可以向社会提供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文物巡展或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方面的产品或服务 10.A; 11.A; “疏”是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说明的意见书。 12.C; “乐恢恨他们不依附自己,故不与他们交往”错,原文是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 13.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 ②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 14.答案:1.D; 不是把“霜露”比喻成“雪”,而是把“月光”比喻成“霜雪” 15.“林栖见羽毛”,走在林间路上能看清栖息的鸟儿的羽毛;“直欲数秋毫”,简直想要数清兔子身上的细毛。烘托出了月光的皎洁,反衬自己内心愁情,月光越明,愁情越重,极言流离之苦和归心之重。 16.(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3)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 D 解析:搭配不当:“岁月”是集合概念,前面不能用具体的数量词修饰;“张村对我充满了无穷魅力”主客颠倒。 18.D 解析:根据语境可知,黄瓜在盛夏已经过季,所以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突出应季的西红柿,将其放至后面可重点描绘,据此可排除B、C两项;另外,句内顺序应先写藤枝,再写果实,既可突出其好吃,又衔接顺畅。 19.C 解析: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绵延不绝:连续不断,一直延续,形容相同的自然景观一个接一个不间断地出现。 20.①“时不时想”改为“感念” ②“送了”改为“惠赐” ③“指出”改为“指正” ④“前路”改为“前程” ⑤“丁点心意”改为“一片心意”或者“区区此心”。 21.参考答案:志愿填报分两步:第一步,分提前批次、本科批次与高职(专科)类填好志愿预填表;第二步到填报点网上填报:先凭座位号、身份证号与考生号登录填报系统,然后按预填表填报,再提交并安全退出,最后打印确认表签名。 【参考译文】 乐恢字伯奇,京城长陵人。他的父亲是县里的小吏,得罪了县令,(县令)拘禁了他并要把他杀死。乐恢当时十一岁,常常伏在官署门前昼夜不停地放声大哭。县令听到之后,非常同情他,就放出了他的父亲。长大后,乐恢喜好经学,跟随博士焦永学习。焦永做了河东太守,乐恢跟随他到了官府,(他)闭门精心诵读,不与(外界)人物交往。后来,焦永因事被劾查,其他弟子因为替焦永疏通关系被拘禁,乐恢保持自己的清白而不玷污法律,立志成为有名的儒生。性情廉洁正直,孤高独立,那些品行不与自己相投合的人,即使尊贵也不肯与他们交往。信阳侯暗中接近乐恢,多次送礼请乐恢,乐恢拒绝他,不予应答。 后来在本郡做官,太守因犯法被杀,朋友中没有谁敢前往奔丧,只有乐恢为他服丧。回来后,又做了功曹,推选、举荐从不偏袒,别人的请求、托付也从来没有接受。同郡的杨政多次当众诋毁乐恢,后来(乐恢)举荐了杨政的儿子做了孝廉,从此乡里的人都归附他。被征辟到司空牟融的府中,正赶上蜀郡太守第五伦代替牟融做司空,乐恢因为与第五伦是同乡,(乐恢)不肯留下来,在举荐了颍川杜安之后辞去官职。许多人都称赞他的行为,接连几次征辟他,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征召他做了议郎。正赶上车骑将军窦宪要出征匈奴,乐恢多次上书谏命,朝廷称道他的忠心。入朝为尚书仆射。这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和窦宪关系密切,放纵家人胡作非为。乐恢弹劾王调、李阜以及司隶校尉。众多指责、荐举(的事实),令(他们)无法回答,无从逃避,显贵的外戚们非常厌恶他。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想要问候乐恢,乐恢谢绝了他,不与他交往。窦宪兄弟两个行为放纵,又愤恨乐恢不依附自己。妻子常常劝谏乐恢说:“古人有用保全自身来躲避灾祸(的说法),你何必用自己的言论来招致别人的怨恨呢?”乐恢慨叹地说:“我怎么能够容忍朝廷中那些尸位素餐之人呢?”于是上书劝谏说:“我听说众多帝王的过失,都是由于权利下移造成的。国舅们不应该干预王室的事情,以此显示天下是个人的天下。政治有了过失,如果不加补救,其结果不可预测。当下应该做的是,帝王应以大义为重断绝这种联系,国舅应以谦逊为主自我反思。”上书没有取得效果。 此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没有亲政,乐恢因为主张没有能够施行,于是称病回乡窦宪因为这一缘故,迅速而又严厉地告知各州郡对乐恢进行逼迫、威胁。乐恢最后饮药而死。(死后)穿丧服哀丧的弟子有几百人,广大百姓非常悲痛。后来,窦氏被诛杀,和帝即位,乐恢的门生何融等上书陈述乐恢的忠心、气节,(和帝)赐予乐恢的儿子乐己为郎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