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测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19一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测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 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各人有各人的境界,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人所有的境界,由低到高可以分为 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看见一棵树,但不知道那就是树,今天看见一棵树,明天又看见一棵树,看到一千天, 他才知道那就是树。此时,“树”并不是第一千零一棵树,而是树的概念。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 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 念,是人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者。一只猫,它知道饿了就吃,累了就睡,看见可怕的东西就跑。 人就不然了。人不但有概念,而且自觉其有概念。 金岳霖曾说“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他用了一个似乎自我解嘲的词。人们或许以为这句话 是一个戏论,这是因为他没有把这句话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起来。一个人所有的概念就是他的 精神境界;一个人所有的概念的高低,就分别出他的精神境界的高低。例如一个人没有宇宙这 个概念,他就根本不可能有“天地境界”。 明代杨椒山就义时曾作二诗,一曰:“浩气反太虚,丹心照千古。平生未了事,留与后人 补。”二曰:“天王自圣明,制作高千古。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一般看来,两首诗是同等地 位,但其实迥然不同。第一首是就人与宇宙关系而言,是为天地境界中的话。第二首就君臣关 系而言,是为道德境界中的话。 又如张巡、颜果卿死于王事,其行为本是道德行为,人也在道德境界。但正如文天祥《正气 歌》所说,“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此等行为意义又不同,虽本是道德行为,但《正气歌》以之 与“天地有正气”连接起来,则是从天地境界的观点看这些行为,又不止是道德行为了。这些分 别,以前儒家的人似未看清楚。 这里就牵涉到宋明理学中,理学和心学长期争执的一个问题:在修养功夫中“理”的地位。 程颢说:“学者需要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 须穷索。”一方面“浑然与物同体”,这是直觉。一方面又需要“识得此理”,此理是个概念。直觉 所得,须用概念固定,这是概念在哲学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概念在哲学中不可少。没有受益于哲学的人,当然也有他的精神境界,那就是自然境界。 中国传统哲学所说的圣贤,都指人的精神境界而言。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一个人如果 真正了解什么是概念,他就像一个长期被监禁在洞穴中的人,一旦被释放出来,忽然看见天地广 大,日月光明。这个人就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所谓“哲学王”。“哲学 王”类似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他们所行之道,称为“内圣外王之道”。 ——(摘选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一棵树”到“树”这个概念的认知过程,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B. “哲学是概念的游戏”被理解为一种自我解嘲,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 C. 如果一个人有了天地宇宙这个概念,那么他就可能达到高层次的“天地境界”。 D. —个真正的哲学家可以当理想国的“王”,这和“哲学王”的“王”意思一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人认识树的过程形象阐释了人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即形成概念的过程。 B. 第四段举杨椒山作诗例,印证了前文概念的高低可以分别出精神境界高低的观点。 C. 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并引用程颖语,意在强调概念的形成在哲学中的重要意义。 D. 柏拉图所谓“哲学王”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圣王”,都为精神境界极高的人物。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杨椒山就义时所作二诗表明,一个人是可以存在于两种不同的境界当中的。 B. 若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体现道德境界。 C.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哲学,缺乏概念,那么他的精神境界一般停留在自然境界。 D. 根据文意,精神境界的达成应该经历“直觉经验一概念固定一哲学思考”的过程。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和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中, A项,“必然会带来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错误,原文“如果他进一步了解到什么是概念,而又自觉其了解,他的精神境界就开始进入概念世界了”,“如果”一词表明,认知的积累并不一定带来境界提升,必须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他能了解什么是概念,二是自觉主动去了解,所以不能是“必然”。故A项不正确。 B项,“是因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错误,文章只是引用金岳霖“哲学是概念的游戏”一句话引出概念和境界的关联,并不能推断出金岳霖不会从境界角度看概念。故B项不正确。 D项,“这和‘哲学王’的‘王’意思一致”错误,文章最后一段用柏拉图和中国传统哲学进行比较,强调精神境界的重要性,“哲学王”的“王”应该指的是精神境界极高的人,而当理想国的“王”,指的是精神境界极高的人可以统治国家,这个“王”类似于国王或统治者,并非完全一致。故D项不正确。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C项,“文章批评理学心学之争并引用程颖语”错误,文中只是借用这个例子强调概念的重要,突出概念作为哲学思考的前提,并没有“批评理学心学之争”。故C项不正确。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本题B项,“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只能是道德行为”这样的论断过于绝对。儒家此前只是从道德境界或者说习惯从道德境界去解读这样“死于上事”的行为,文天祥站在天地境界去看这两个人的行为,认为有天地之气,即是有天地境界。文章强调两种认知的区别,并没有说如果没有文天祥的《正气歌》,所以“张巡、颜杲卿的行为就只能是道德行为”,故B项不正确。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答题技巧:1.读通读懂原文。通读全文,把握全文基本内容,明确作者的基本观点,务必理清论述的结构和思路。2.筛选关键词关键句。不动笔笔墨不读书,读的过程中,在点、线和特殊符号等各种标记的辅助下,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关键语句,以备解题之需。3.关键信息代入原文,找对应句。在认真阅读题干和选项的基础上,将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代入原文,找出原文中与题干和选项相应的对应句。4.题干与原文对比异同找选项。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到的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5.立足原文,排除干扰项。阅读的目的,就是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艺术北京”博览会的独特性在于,它是顺应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具体情况诞生的,它专注于 呈现中国本土优秀艺术画廊,致力于策划专业展览,积极推动画廊签约合作艺术家,通过每间画 廊的努力共同筑就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艺术北京”博览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展览结构,一切从人们对艺 术的实际需求出发。例如,2009年,博览会开设“经典北京”板块,满足人们对中国传统艺术以 及西方经典艺术的需求;2015年,增加“公共艺术”板块,为更多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和品牌化提 供解决方案。今年,博览会的设计艺术板块规模持续扩大,致力于打造艺术与设计相结合的展 示与交流平台,并试图打破边界,探索艺术、设计、生活三者间的无限可能,让艺术与设计回归生 活。本次设计板块的年度主题为“设计予己”,将关注焦点回归到对人类自我价值的关照之中, 以此发掘并推荐更多适合国人的优秀设计。 三个艺术博览会见证了国内艺术品一级市场的发展轨迹:画廊在市场变化中积极调整经营 策略,艺术家不断创作出更多与时代、人民紧密相连的作品,成熟的市场操作发掘出一批又一批新锐艺术家和优秀艺术作品……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9年5月5日) 材料二: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表示,不同地区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和藏家资源,所呈现 出的风格和气息都不太一样。这种方向和趣味的差异与“在地性”有关系。艺术北京主要是长 江以北区域市场的重要推动者,上海和深圳地区的博览会主要定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之 下,香港巴塞尔辐射面是全球性的,品牌和号召力也很大,既是内地博览会的榜样,又是竞争对 手。 对于艺术博览会而言,最为核心的就是优质参展机构,还有藏家的发掘与培养,这也是艺博 会最应关注的生存空间。有业内专家表示,“每个艺博会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首先,地方政府 需要有一个优质的文化类博览会品牌,会给予很大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一些艺 术博览会的创始人都是业内的资深藏家,有丰富的行业资源。然而,这能否成为'一劳永逸'或 者长久有效的市场支撑还是未知数。最终还是要落到能否真正做出品质,吸引优质画廊参与, 否则很有可能就是昙花一现”。 适应市场,优化经营策略,是所有艺博会都要面临的问题。艺术北京从最开始的高端艺术 收藏平台逐渐向大众文化消费转换。在本届艺术北京中,与京东艺术、hi21新锐市集的深度合 作,就是很好的例证。 ——(摘编自《市场需要这么多艺博会吗?》《北京商报》2018年5月14 日) 材料三: 博览会销售过百万作品占比对比图 画廊在香港巴塞尔艺博会上过百万的作品在所销售作品中占比超过了五分之一,而画廊在 艺术北京、上海西岸、上海ART 021艺博会上销售作品过百万均不足十分之一。 ——(摘编自《画廊如何有效地参加艺博会?》2017年5月)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术北京”博览会是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推动艺术家的成长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 B. 香港巴塞尔辐射面不止于国内,还着眼全球,画廊在其艺博会上所销售的作品高价位占比比其他博览会要高出许多。 C. 为了满足人们对中国和西方传统经典艺术的需求,2009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开设了“经典北京”板块。 D. 各地艺术博览会的风格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风格和兴趣,每一次艺博会都会涌现新锐艺术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艺博会的独特性在于呈现中国本土优秀艺术画廊,积极推动画廊签约合作艺术家,共同筑就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繁荣。 B. 今年“艺术北京”博览会关注焦点是关照人类自我价值,发掘并推荐更多适合国人现实需求的优秀设计。 C. 艺术北京与京东艺术、hi21新锐市集的深度合作,这是从高端艺术收藏平台逐渐向大众文化消费转换的市场经营策略。 D. 从画廊在不同博览会销售作品的高价对比图可见,画廊在内地艺博会上销售的高价作品明显低于香港巴塞尔艺博会。 6. 影响艺博会生存、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A 6. ①经济和市场的变化,影响艺博会展览结构;②人们对艺术的实际消费需求,影响艺博会发展方向;③专业而诚信的服务品质,影响艺博会发展质量;④优质参展机构以及藏家的发掘与培养,是艺博会生存之本;⑤政府扶持,是艺博会文化品牌的助力;⑥优质画廊、资深藏家的参与,是艺博会发展的动力。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再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比对。本题D项,“各地艺术博览会的风格不尽相同,这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风格和兴趣”错误,属于强加因果。由材料二第1段“不同地区艺术博览会的参展画廊和藏家资源,所呈现出的风格和气息都不太一样。这种方向和趣味的差异与“在地性’有关系”可知,各地艺术博览会的风格不尽相同,是与“在地性”有关系,而不是“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风格和兴趣”。故D错误. 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整合和分析作者观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要求,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结合文中的对应句子对读选项,找到细微的差别,重点注意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本题A项,“艺博会的独特性在于呈现中国本土优秀艺术画廊”错误,对象错误,材料一第1段说是“艺术北京”博览会,不是艺博会,选项扩大范围。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本题要求简要概括“影响艺博会生存、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一第2段“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艺术北京’博览会也在不断调整自身展览结构”可以概括出“经济和市场的变化,影响艺博会展览结构”;根据“一切从人们对艺术的实际需求出发。例如,2009年,博览会开设‘经典北京’”板块,满足人们对中国传统艺术以 及西方经典艺术的需求”等句,可以概括出“人们对艺术的实际消费需求,影响艺博会发展方向”;根据“本次设计板块的年度主题为‘设计予己’,将关注焦点回归到对人类自我价值的关照之中,以此发掘并推荐更多适合国人的优秀设计”可以概括出“专业而诚信的服务品质,影响艺博会发展质量”;根据材料二第2段“对于艺术博览会而言,最为核心的就是优质参展机构,还有藏家的发掘与培养,这也是艺博会最应关注的生存空间”可以概括出“优质参展机构以及藏家的发掘与培养,是艺博会生存之本”;根据“地方政府 需要有一个优质的文化类博览会品牌,会给予很大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可以概括出“政府扶持,是艺博会文化品牌的助力”;根据“最终还是要落到能否真正做出品质,吸引优质画廊参与,否则很有可能就是昙花一现”可以概括出“优质画廊、资深藏家的参与,是艺博会发展的动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隔着积雪的道地望进去,堂前有些晦暗。近檐处,亮晶晶的冰棱底下,一个瘦颀的老头正身 伏在几上。远远地能看见他的手指上下移动着,好像在净心一顾地拨着算盘珠。 介绍人朝我做手势,俩人就噤声立在油冻的石门槛外。 搁在几上的是一块长条的板,乌漆墨黑,又肉沉沉泛着光亮。声音就是从板上发出来的,叮 一声咚一声,无心搭脏,却每一记都不含糊。不能说不好听,却也说不上来是怎么个好听法。 那个人就是曾先生,那块板就是曾先生的琴——晦庵。 曾先生刚刚从上海越剧院退休回乡,因为需要有个人照顾起居,兜三转四的,就找到了我。 在这之前,经人介绍我曾去上海做过几年保姆,城里总归不习惯,就又跑回了乡下。 曾先生收声立起。介绍人上前招呼,又急出乎拉说了我的不少好话。曾先生只问我怎么称 呼,就定下来了。 第二日一早我去上班。果然,曾先生又在老地方拨他的算盘珠了。走到门槛脚跟时,我有 点犯难,好比戏文里林妹妹初进大观园,不知这一步该跨不该跨。曾先生在里面喊,进来吧。我 轻手轻脚走过,他又续了一句,你忙你的,不用做忌我。说这话时,他的头还是没有抬起来,一双 细细长长的手顾自拨弄着丝弦。 我里里外外忙碌时,曾先生坐在道地里晒日头看书。 日头挪一挪,藤椅就跟着挪一挪。 等壁壁角角都清理干净,已到黄昏。我就问曾先生晏饭趣吃什么,曾先生说随便;我说灶间 需要添不少东西,就扳着指头一件件跟曾先生讲。才扳到第二个指头,曾先生把我打断了,你看 着买吧。 曾先生放下书本站起来,口气更和缓一些:以后屋里缺什么,该需该用,你都直接添置吧,不 用跟我商量。 临近月尾,曾先生就会把工钱放到堂前的八仙桌上。 钞票是装在信壳里的。一个右下角印着“上海越剧院”的黄色信壳。曾先生真是不怕麻烦。曾先生确实不怕麻烦。每次弹完琴,他都会把琴装入那只茄皮色的锦囊,小心翼翼放到搁 度上,然后再在下一遍弹的时候取出来。有一次,曾先生笑眯眯地指着锦囊问我,你知道这个叫 什么吗?我当然不晓得。曾先生又笑眯眯地跟我说,人都得穿衣服是不是?琴也一样。所以这 个就叫琴衣。我顺嘴回对了一句,既然是衣裳,那曾先生为什么冬冷夏热的都给它穿同一件啊? 曾先生呆了呆,然后哈哈大笑,连连夸我驳得好。接着正色讲道,礼只是一种仪式,心里有,意思 到便好。比如节头年尾我们拜天地祭祖宗,也只是一份心意,还能当真计较下饭够不够丰盛,祖 宗大人老酒有没有管饱? 曾先生每日弹琴,但有定规。一般都是早饭前弹一阵,夜饭后弹一阵。听得多,我也能辨出 来了。今日空腹弹的是《平沙落雁》《渔樵问答》和《阳关三叠》,昨日夜里奏的是《渔歌》《忆故 人》,还有《普庵咒》。我说《普庵咒》好听,曾先生说,那我再弹给你听。他就调调息又从头开始 弹了。曾先生有心,我这样讲过后,每日夜头就都能听到《普庵咒》了。 有时候曾先生白天也抚琴,只是声音时有反复,疙里疙瘩不成调。那是曾先生在打谱。什 么叫打谱?曾先生又耐耐心心讲我听,所谓打谱,就是按照琴谱还原出琴曲的过程。琴人需要 反复弹奏,揣摩曲情,直至句逗清晰,音乐流畅,结构完整,力求再现原曲的本来面貌。“大曲三 年,小曲三月。”打谱时最需琢磨和费时费力的是琴曲的节奏安排。因为减字谱记录的弦位和 指法一清二楚,但节奏却是粗疏的,大模光景的,有很大的伸缩空间。那么标准的节奏又是怎么 样的呢?这个没人知道,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理解。这是减字谱的缺陷,也是它最有意思的地方。 嗯,确实,我一个外行人听听也蛮有趣的。 ——(节选自斯继东《禁指》,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始,初见曾先生,就借用“积雪”“亮晶晶的冰棱”做环境衬托,表现“我”眼中那个品行高洁、卓然独立的曾先生形象。 B. 因为“城里总归不习惯”,所以“我”又从上海跑回乡下,这看似闲笔,实际上既为相见提供机会,也暗示了曾先生的生活追求。 C. 写两人关于“琴衣”的一段对话,既写曾先生几次“笑”,又写他的“正色”,但并不矛盾冲突,反而较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D. 关于“打谱”那一段叙述较多,因为“外行人听听也蛮有趣的”,这与开篇“我”以为曾先生“拨着算盘珠”形成了有意味的呼应。 8. 文中的曾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以保姆的第一人称角度叙述,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探究。 【答案】7. A 8. ①曾先生退休后每日弹琴,耽于传统的琴道,可见他是一个琴艺高超的老艺术家(琴师);②他给“我”工钱每月都很准时,把钱装在信封里,耐心给“我”讲打谱,可见他是一个做事认真细致,为人随和耐心的人;③他退休后回乡,每日弹琴看书,可见他是一个追求清净的生活状态的人。 9. ①用第一人称叙述,让小说中的人、事都显得真实可信,增强了可读性;②方便写出“我”逐渐了解曾先生并接受其琴艺的过程;③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高雅艺术和艺术家,小说借此表达对高雅艺术和艺术家被普通群众接受的希望。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这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A项,“表现‘我’眼中那个品行高洁、卓然独立的曾先生形象”错误,选项曲解文意。由第1段“好像在净心一顾地拨着算盘珠”和第3段“叮 一声咚一声,无心搭脏,却每一记都不含糊。不能说不好听,却也说不上来是怎么个好听法”可知,一开始,“我”以为曾先生在拨着算盘,不觉得琴声好听,也不了解曾先生的为人,那时候“我”眼中的曾先生并不是“品行高洁、卓然独立”的形象。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由第14段“曾先生每日弹琴,但有定规。一般都是早饭前弹一阵,夜饭后弹一阵。听得多,我也能辨出来了。今日空腹弹的是《平沙落雁》《渔樵问答》和《阳关三叠》,昨日夜里奏的是《渔歌》《忆故人》,还有《普庵咒》”可知,曾先生每天弹琴,所选曲目高雅,可见他是一个琴艺高超的老艺术家;由第12、13段“临近月尾,曾先生就会把工钱放到堂前的八仙桌上”“钞票是装在信壳里的。一个右下角印着‘上海越剧院’的黄色信壳。曾先生真是不怕麻烦。曾先生确实不怕麻烦。每次弹完琴,他都会把琴装入那只茄皮色的锦囊,小心翼翼放到搁度上,然后再在下一遍弹的时候取出来”可知,曾先生做事认真细心,不怕麻烦;由第8段“我里里外外忙碌时,曾先生坐在道地里晒日头看书”和文中其它描写曾先生弹琴的句子,可以看出曾先生情趣高雅。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小说的叙述方式的能力。小说的叙述方式很灵活,有正叙,倒叙,穿插,意识流等。叙述的角度常用的有以下三种:(1)即以第一人称方式记叙,有身临其境之感,令人感到亲切,感情真挚。(2)他叙方式。即以第三人称方式记叙,令人感觉客观,夹叙夹议体裁不受拘束。特别是穿插历史过往的故事。(3)交互方式。即客观叙述为主,其间某一段故事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整体运用更灵活。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使小说更加真实可感;“我”作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人物,从刚开始认为曾先生在“拨算盘”,弹的并不怎么好听,到后来“听得多,我也能辨出来了”,说“《普庵咒》好听”,写出了作为普通人的“我”逐渐了解曾先生,逐渐认可他的弹琴艺术,从而表达小说“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也有可能被普通民众接受”的主旨。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杭之蜀山民冒鬻盐之利,刑不能禁。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属泗州军事推官。民有清明日尽室出游者,盗乘间入其家。游 者还,知盗未出,遂围之。盗计穷,纵火,幸火而逃。案具,将置极典。康直以为,尽室以出,非有 人居止之室,幸火以逃,火非本心。具狱奏谳,执政者是之,得减死论。改秩,知舒之桐城,监广州市舶。代还,签书武家军节度判官所公事,通判睦州。所至皆有惠政。秩满,奉祠。丞相韩公 缜宰钱唐日,与康直友善。缜既相,数以书招之。康直谢曰:“崇故旧以厚风俗,真宰相事.然 吾志定矣,不可强也。”缜意不能夺。家世有田在钱唐,族人岁擅其利。康直置不问。会他族讼 于官,归田于康直。不受,以与其弟,曰:“吾食粗给,以资汝。”弟曰:“吾父兄不之有,吾乌乎有之?”亦不受,卒以予族人。初奉祠,时年五十七。暨祠禄①再满,遂请休致。即所居东西为退 圃、逸堂、遯轩、远楼,终日啸傲其间。苏文中轼尝为赋四诗,今见集中。其《远楼》诗有“地偏心 远似陶潜”之句,盖以属康直也。居闲几三十年,年八十三乃终。其恬于名利,固人所难能。其寿考康宁,得退闲之乐,亦人所不及也。葬丹徒县大慈乡汝山之侧,曰京岘原。 ——(节选自《宋史•俞康直传》) [注]①祠禄: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B. 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C. 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D. 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清明日”指清明节,在古代很多朝代,清明节既有祭祖行为,也是游玩踏青的好时节。 B. “秩”指官员的俸禄、品级,“改秩”是改变品级或职位,往往有被贬的意思,与“左迁”类似。 C. "宰”在古代可作为知县、县令的简称,从文中“宰钱唐”来看,当时韩缜担任的是钱唐县的 知县。 D. 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所给的称号,“文忠”是苏轼的谥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俞康直处事公正,得以救人一命。有入室盗窃的小偷,被围后情急之下纵火而逃,之后被 抓而判极刑,但俞康直为他据理而争,最终上报朝廷而得以改判。 B. 俞康直不求名利,拒绝旧友邀请。韩缜是俞康直在钱唐时期的旧友,当时就委俞康直以重 任,等到韩缜担任丞相之后,几次邀请俞康直,但都被他拒绝了。 C. 俞康直淡泊钱财,赠族人以田地°族人侵占俞康直家的田地所得,但他不为所动,即使官 府判定田地规还"但他和弟弟都不接受,最终还是送给了族人。 D. 俞康直健康长寿,享受闲居之乐。不满六十就请求退休,享受了近三十年自由自在的闲居 生活,连苏轼这样的大文豪都写诗赞扬他,可见其闲居的品味。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康直请设官置场,民喜速售而重犯法,公私便之. (2)康直谢曰:“崇故旧以厚风俗,真宰相事。然吾志定矣,不可强也。” 【答案】10. B 11. B 12. B 13. (1)俞康直请示并设置官方买卖盐的场所,百姓因为能够迅速卖出盐而高兴,不轻率犯法,官府和百姓都觉得这样合适。 (2)俞康直辞谢说:“推举原来的朋友来使得风俗变得醇厚,那是一个真正的宰相做出来的事情。但是我的志向已经确定了,不能够勉强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始自歙之黟县来居”陈述的是“俞希言”的搬迁,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为杭州观察推官”的主语是“俞康直”,“范公仲淹为守”的主语是“范公仲淹”,两句陈述的是不同的人担任的不同官职,应断开,排除D项;“以政委之”中的“以政”是“委之”的状语,“以政”不能放在前面,排除A项。原文标点: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父希言,始自歙之黟县来居,用从祖太尉献卿恩,补太庙斋郎,主潮阳簿,为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为守,以政委之。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本题B项,“往往有被贬的意思”错误,“改秩”往往指升迁,“左迁” 往往有被贬的意思。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B项,“韩缜是俞康直在钱唐时期的旧友,当时就委俞康直以重任”错误,“丞相韩公缜宰钱唐日,与康直友善”,可以判断韩缜和俞康直是旧友;“镇既相,数以书招之”,可以判断等到韩缜担任丞相之后,数次邀请他为官;根据“缜意不能夺”,可以判断俞康直拒绝了韩缜的邀请。但是文中并没有说韩缜主管钱唐时就“委俞康直以重任”,故本项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第一句中,“置”,设置;“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重,译为“不轻率犯法”;“便”,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合适。第二句中,“谢”,辞谢;“崇”,推崇,推举;“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醇厚;“强”,勉强。 【译文】俞康直字之彦,丹徒人。他的父亲俞希言,开始从歙县到黟县来定居。因为祖父的亲兄弟官致太尉的俞献卿的思惠,荫补做了太庙斋郎、潮阳县主簿,又担任杭州观察推官。范公仲淹担任杭州太守,把政事委托他处理。杭州蜀山的百姓因为私自卖盐利益诱惑而不顾法律禁止,刑法没办法禁止。俞康直请示并设置官 方买卖盐的场所,百姓因为能够迅速卖出盐而高兴,不轻率犯法,官府和百姓都觉得这样合适。担任泗州军事推官。有个百姓在清明节全家都出游了,小偷趁机到他家入室盗窃。他们家出游回来了,发现小偷在家里没来得及逃走,于是把小偷围困在家里。小偷想不出其他计策,就放了火,借着火势得以暂时逃脱。等到案情侦破了,将对小偷处以极刑。俞康直认为,那个百姓全家都出去了,那就不是有人待着的房屋,想借着火势逃脱,放火也并不是他的本意。准备好案件的全部文卷并报请朝廷评议定案,朝廷认可了俞康直的看法,最终得到减除死刑的结论。俞康直得到提升,担任舒州桐城县知县,又管理广州地区的海外贸易。重新回到朝廷,之后又担任武家军节度判官所签书公事,任睦州通判,所到之处都有仁政。任满之后,管理道教宫观。丞相韩缜主管钱唐的时候,与俞康直交好。韩缜做了宰相后,几次写信召唤俞康直去朝廷任职。俞康直辞谢说:“推举原来的朋友来使得风俗变得醇厚,那是一个真正的宰相做出来的事情。但是我的志向已经确定了,不能够勉强了。”韩缜的想法没法改变他的志向。家族世代在钱唐有田地,族人每年都独占这些田地的利益。但俞康直置之不问。恰好有其他家族到官府诉讼,结果判决把田地归还俞康直。但俞康直不接受,把田地给了他弟弟,说:“我吃的大致能自给,这些田地就资助你吧。”他的弟弟说:“我的父亲兄长不想拥有它,我为什么要拥有它呢?”也不接受,最终还是把这些田地给了族人。开始管理道教宫观的时候,当时是五十七岁。等到任期结束,于是就请求辞官回家。就在所居住的东西两边命名为退圃逸堂、逐轩、远楼,整天在期间享受逍遥自在,不受礼俗拘束的生活。苏轼曾经为俞康直赋诗四首,现在可以在苏轼的文集中看到,苏轼的《远楼》一诗中有“地偏心远似陶潜”的诗句,大概说的就是俞康直。俞康直居闲接近三十年,享年八十三岁才去世。他淡泊名利,确实是常人所难达到。他健康长寿,得以享受退休后休闲的乐趣,也是一般人所比不上的。死后葬在丹徒县大慈乡汝山的边上,叫京现原的地方。 【点睛】断句技巧 1、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如盖追先帝之殊遇。 (2)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如: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注意其中的“乎”,有时通介词“于”,往往居于句中,如《醉翁亭记》中有“颓然乎其间者”;“焉”有时也居于句中,如《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3)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所欲有甚于生者。 (4)复音虚词有:且夫、若夫、乃父,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复音虚词大多位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之前一般要断句。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向使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找名代,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和代词一般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再次出现是只提名不提姓。如:“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为“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3、察对话,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可以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然后进行断句。如:“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就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为“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4、依总分,定句读 在文言文中,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可以据此进行断句。如:“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乐乐宴乐损矣。”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是一个总分关系。 5、据修辞,定句读 文言文是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互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也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些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断句。 (1)顶真断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鸿门宴》) (2)对偶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愿不期深浅/其于伤心。(《战国策》) (3)反复断句:《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吾孰与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这几句话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可根据这一特点断句 6、辨句式,定句读 文言文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1)判断句式:“……者,……也”及其变式 (2)反问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 (3)被动句式:“为……所……”“受……于……”“见……于……” (4)固定句式:“如……何”“况……乎”“何(以)……为”“其……耶”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岁晚自感王建 人皆欲得长年少,无那排门白发催。 一向破除愁不尽,百方回避老须来。 草堂未办终须置,松树难成亦且栽。 沥酒愿从今日后,更逢二十度花开。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希望年轻是人之常情,但现实催人衰老,首联便写出事与愿违的无奈。 B. “白发”“老须”等意象描述出诗人晚年苍老状,照应标题中的“岁晚”。 C. 借“草堂未办”“松树难成”来抒发作者因年华老去后的消极处世之感。 D. 本诗语言明晰,凝练精悍,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平仄相间,朗朗上口 ° 15. 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意为酒洒于地,祝愿从现在往后的人生路上,再次拥有二十岁的花季青春;②表达了诗人虽然两鬓花白、年已迟暮,但仍然自勉要有一个渴求青春永驻的积极美好的心态。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项,“消极处世”错误。颈联“草堂未办终须置,松树难成亦且栽”,诗人说草堂尚未修建好,终是要置办,松树虽然难以成活仍然要栽种,尾联说希望从今以后能够遇见花开,并非因年华老去而“消极处世”,而是一种积极作为的心态。故本项不正确。 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情感态度的能力。对于这类词句含义题,同学们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词语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应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有重点的阅读,理解,概括,归纳,瞻前顾后地根据其诗句的“形”,深人领悟其词语的“意”。做此类情感题,第一步,根据诗题(中心)、作者经历、时代背景、诗文翻译、注释等把握诗歌大意,分析诗人抒发的情感;第二步,找到诗中表现情感的字词、语句,确定诗人抒发的情感。诗歌尾联“沥酒愿从今日后,更逢二十度花开”中,沥酒:洒酒于地,表祝愿或起誓;更:再。意思是酒洒于地,祝愿从现在往后的人生路上,再次拥有二十岁的花季青春。诗歌首联写诗人两鬓斑白,颔联写诗人愁思不尽,难以躲避老年的到来。颈联感情转折,说草堂中东西还须置办,松树难以成活也要栽种,自然引出尾联感情,表达了诗人虽是迟暮之年,但仍然勉励自己要有一个积极美好的心态。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卫风•氓》中表现女子起早贪黑不怕苦,每天都劳作不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__”,用燕昭王修建黄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2). (2)黑云压城城欲摧 (3). 报君黄金台上意 (4). (3)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情境默写成为近几年高考默写的一种新方式,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夙”“寐”“靡”“摧”“报”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正在培育的蝴蝶是要灭绝的蝴蝶品种——帕洛斯维第斯蓝蝴蝶,( )。蝶蛹很细小, 呈棕色的颗粒状。在__________蛹时,我发现蛹壳在往外胀,似乎就要破裂了。几秒钟后,裂缝扩大,一根细长而娇弱的线状物出现在我眼前,是一条昆虫的腿。腿在 ,并且开始往外伸展。慢慢地,迟疑不决地,一只翅膀带着褶皱的蝴蝶出现了。它站在残壳上,摇晃着,努力保 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展开翅膀。我的呼吸急促起来,它的美丽令人__________。不久,这只蝴蝶拍打着翅膀,在培育室中飞舞C自从帕洛斯维第斯蓝蝴蝶从壳里孵化出来后,作为蝴蝶的形态在这个世界上只存活了四天。这四天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我在培育室看着一条毛毛虫正努力 爬向我刚放下草叶子的地方。不久,它将织造它的蛹壳,然后躺下,一动不动差不多一年的时 间,最后破蛹而出,__________,成为一只美丽的蓝色蝴蝶。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检查 颤抖 瞠目结舌 改头换面 B. 检视 颤动 目瞪口呆 脱胎换骨 C. 检视 颤抖 瞠目结舌 脱胎换骨 D. 检查 颤动 目瞪口呆 改头换面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几个月前,马塔尼博士无意中在圣佩德罗市一个废弃的炼油厂内发现它 B. 是马塔尼博士几个月前无意中在圣佩德罗市一个废弃的炼油厂内发现的 C. 几个月前,在圣佩德罗市一个废弃的炼油厂内马塔尼博士无意中发现的 D. 是马塔尼博士几个月前在圣佩德罗市一个废弃的炼油厂内无意中发现的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帕洛斯维第斯蓝蝴蝶从壳里孵化出来后,蝴蝶的形态在这个世界上只存活了四天。 B. 自从帕洛斯维第斯蓝蝴蝶从壳里孵化出来,作为蝴蝶的形态在这个世界上只存活了四天。 C. 帕洛斯维第斯蓝蝴蝶从壳里孵化出来后,作为蝴蝶的形态在这个世界上只将存活了四天。 D. 帕洛斯维第斯蓝蝴蝶从壳里孵化出来后,作为蝴蝶的形态在这个世界上只存活了四天。 【答案】17. B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使用不恰当,不是为了发现问题才去查看。检视:检验查看。与“我”去查看蝴蝶蛹的语境相符,使用恰当。颤抖:哆嗦,发抖。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颤抖”状态是受外部影响产生的,而“颤动”是一种本能状态,本句语境是昆虫的腿在本能地动,使用“颤动”恰当。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瞠目结舌:眼睛瞪着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语境是写蝴蝶的美丽让人吃惊,没有窘迫的意思,使用“目瞪口呆”。脱胎换骨:指彻底改变了形体。改头换面: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句子写蝴蝶的新生,是褒义语境,使用“脱胎换骨”恰当。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本题属于选填衔接句, 承接前面的主语“蝴蝶”,应该用“是”,强调发现的地点所以应靠近“发现”。A项主语是马塔尼博士,前后主语不一致,排除A项; C、D项强调发现的无意,与句子强调内容不符,重点不突出,排除CD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本题, A项,搭配不当,“蝴蝶的形态”与“存活”主谓搭配不当;句式杂糅,“存活”的主语还应该是“帕洛斯维第斯蓝蝴蝶”,但句子换成了“蝴蝶的形态”; B项,成分残缺,“自从…”是状语,“存活”没有主语。 C项,不合逻辑,“将”是将来时,和“了”是完成时,时间上存在矛盾。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龙卷风是一个猛烈旋转着的圆形空气柱,它的上端与雷雨云相接,__① ,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发生在海上,犹如“龙吸水”的龙卷,称为“水龙卷”;②__,卷扬尘土,卷 走房屋、树木等的龙卷,称为“陆龙卷”。在雷雨云里,上下温差悬殊,上面冷的气流急速下 降,③___,导致该层空气扰动十分厉害。如果遇到很大的水平方向的风,就会迫使上升气 流“倒挂”,上层空气交替扰动,产生旋转作用,从而形成龙卷风。 【答案】 (1). ①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 (2). ②出现在陆上 (3). ③下面热的空气猛烈上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①处承前“它的上端”确定先填写“下端”,根据上文“与雷雨云相接”和下文“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确定应填写“有的悬在半空中”;②处承前“发生在海上”,再根据下文“陆龙卷”可以确定填写“出现在陆上”;③处可以根据句式填写,前句使“上面冷的气流急速下降”,后句应填写“下面热的空气猛烈上升”。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写题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6月12日海南省民政厅根据民政部的通知,依托本省地名普查成果发布《关于 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的公示》。《公示》发布后网民对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提出 了许多意见建议,个别涉案企业表达了异议。6月19日省民政厅对外通报了“清理整治”工 作的进展情况,针对“清理整治”工作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实施难度大等问题,承诺将采 取有效措施,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开展“清理整治”工作。 【答案】2019年6月海南省民政厅发布“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异议,民政厅承诺后续将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开展工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考点,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在此基础上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该段属于新闻,需要提取时间、对象、事件结果等关键信息。第一句交代了时间:2019年6月;事件主体:海南省民政厅;主要事件:发布“需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清单”;第二、三句交代了结果:引发关注和异议.承诺后续依法依规稳妥有序开展工作。综合这些信息,概括作答,不要超过字数。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一百周年,其倡导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重大意义。因此,如何从文明史、斗争史、奋斗史的角度把握五四运动关键词是一个重大课题。对民主和科学我们已经非常熟悉,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谈谈在新的时代怎样理解爱国和进步。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国俱进 提到爱国,很多人觉得这是一句口号,或者一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具体对应。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困惑,你可能说,我当然爱国,可是让我说出实际的行动和可深爱的对象却一时讲不出。 “五四”运动,是要把国家从封建主义的牢笼中解脱出来,从列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要打破那个爱国就是忠君的陈旧的家国体制。在行动上是游行示威、楚烧外国货、罢课、罢市等,他们激烈的反对传统,想要用疾风骤雨式的行动唤起国人长久麻木的神经,去融入世界先进文明,去独立自强。 今日中国早已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共产党引领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胜利前进。努力学习,增长本领,回报社会是青年的主流。而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刻苦攻读的时候、在为生活奔忙的时候,在沉醉于日新月异的科技的时候,忽然被问及爱国是什么,却一时茫然了。 爱国是要有可深爱的对象和实际行动的。 钱穆先生说,“爱国”并不僵化,随着历史发展可以变化具体内容。 站在文明发展的角度,“五四”给了我们打破旧传统、接受新事物的勇气,时代发展到今天,在学习了西方一百多年之后,面对中悠久的中华文明,是不是要更注重有继承和发扬呢?喜欢文艺的人,面对充斥市场的各种快餐式的文艺,是不是可以在中国古典文学、唐诗宋词中找到一份安静和纯净?喜欢哲学的人,在看多了黑格尔、康德和弗洛伊德之后,是不是可以在老子庄子那里,领悟祖先留下的智慧和经验?喜欢军事的人,除了沉浸于现代战争的先进武器和科技手段,是不是可从先秦诸子中收获古老的经验?…… 我们的国,是从遥远的历史走来,他曾经影响了世界,所以我们不但可以有改造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再次改变世界,每一个人的奋斗,不仅是自己的奋斗,也是为国的奋斗。 爱国,就是要热爱我们延续至今的优秀文明,这也是我们独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根本。 没有这样深切的文化情怀,恐怕谈爱国和进步就只能是一个概念。事实上,五四运动既接受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外来新进文明,也复兴了一些本被压抑的传统。 只有文化不断层,民族才能兴旺,国家才能强盛,为此,我们可以做的还很多。这应该是在新的时代,我们为爱国和进步做的新注解。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这则材料关注了历史重大事件“五四运动”的纪念日,不仅对写作构思要求很高,更对历史把握和提炼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材料最后已经明确要求结合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时代谈一谈爱国和进步,并在此前点明了从文明史、斗争史、奋斗史角度把握五四运动。这就给我们构思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方向,那就是要从历史中去看爱国和进步,从当今现实中去挖掘对爱国和进步的全新理解。爱国和进步是一个关联体,爱国则求进步,进步则必爱国。首先,绝对不能把爱国和进步当做一个抽象概念,要有历史意识。爱国和进步一定是要具体可感的,在历史上是有具体呈现的,今天也是有具体感受的,一定不是停留在概念或者口号上的。其次,要把爱国进步的内涵和自己的切身体验关联起来。可以从小我与国的关系上建立观点,进行阐述。文体以议论文或者杂文为宜,立论的选择可以从当今现实中沉淀一些自已发现的问题并能够形成明确观点最好。 【立意】爱国需要与时俱进;爱国与进步缺一不可;紧跟时代步伐,传承爱国精神。 【结构】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般是就事论事,采用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的递进结构;或者采用引——提——析——联——结的结构。本文从自身现实生活中的困惑出发,即在快节奏的当今生活中,“爱国”常常被当做一种概念,年轻人常常找不到可以爱的具体对象,进而提出了“爱国是可以有深爱的对象和实际行动”、“爱国,就是要热爱我们延续至今的优秀文明”两个主要观点。文章简要的陈述了自己对五四运动精神的基本看法,即五四的主要贡献在于打破旧的,接受新的,也就是西方的,求国家的进步和强大。一百年过去,我们已经同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但文章认为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今天显得更加重要,站在文明史的角度,得出了“文明不断层,民族才能兴旺,国家才能强盛”这个很重要的结论。“以深切的文化情怀关注传统”应该可以是今天我们爱国与进步的具体对象。全文逻辑严密,思想深刻。 【素材】名言 1.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9.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冰心 10.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陈辉 11.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 12.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13.爱国心再和对敌人的仇恨用乘法乘起来——只有这样的爱国心才能导向胜利。——奥斯特洛夫斯基 14.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别林斯基 15.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6.我的祖国,我为你歌唱,为这片自由可爱的土地歌唱。——[美]史密斯《美国》 17.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18.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19.瞒人之事弗为,害人之心弗存,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吕坤 爱国事例 1、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艰难局面面前,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2、华罗庚回国为国家效力,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3、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4、钱学森回国为国家做贡献,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10多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 5、伍修权,1950年11月29日,安理会会议讨论美国诬蔑中国的所谓“侵略朝鲜案”,南朝鲜的代表第一个发言。随后蒋介石的代表蒋廷黻接着发言,这时伍修权为了伺机予以反击,又坐回到了会议席上。 查看更多